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中国教师报征文「优秀」

时间:2021-01-29 15:07:27 实用范文 我要投稿

中国教师报征文「优秀范文」

  《中国教师报》,让教师更加热爱孩子,更宽容孩子。如下是中国人才网给大家整理的中国教师报征文,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中国教师报征文「优秀范文」

  例文一:中国教师报征文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作为中国教育的第一大报,一直以来都觉得离我有些远,除了经常会翻阅这些报纸了解一些教育的动态,并没有想过有一天会离得那么近。

  第一次是我走进报社,那是三月中旬,那时我正好在北师大培训,《中国教师报》召集部分全国幼儿园的园长举行沙龙,我和一幼的沈园长一起参加了这个园长沙龙。就在那个沙龙上见到了几位教师报的编辑老师。那一次李炳亭主任对教育的那份激情和作为教育媒体人的豪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办公室的书橱板壁上密密麻麻的写满了近期的工作安排,我想跟着他一起做事的人一定会很辛苦,但也会被他的高昂斗志所感召,会认为自己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而心甘情愿的为之付出自己的艰辛!

  第二次是六月份,报社的史习江社长和雷振海主编走进了我们幼儿园,他们借参加海曙区融合教育论坛的间隙参观了我们幼儿园。虽然我经历过无数次的接待工作,但这次我可以说是怀着一种忐忑不安的心情接待两位的到来。因为对我来说他们都是专家,他们关注着教育发展的进程,走在教育信息的前沿,他们到过全国各地一流的学校和幼儿园,也了解太多的教育现状,我不知道他们会对我们幼儿园做出如何的评价。当我介绍完我们的办园理念和我们的特色,史社长的笑容和肯定给了我信心,他说:我们以“文化熏陶、传统接力、快乐体验、自主发展”为核心理念的节日文化课程,提炼出节日的内涵,围绕“爱”的情感来开展,契合了教育的终极目标。虽然在我们的办园过程中我们需要自己的思考,需要自己的信念,但有时候专家的肯定对我们来说也很重要,这能够让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走得更为坚定。

  第三次是八月份,报社的《课改中国行》走进了我们海曙区,虽然我们幼儿园没有参加这次现场活动,但是荣幸的是报社记者一行还是走进了我们幼儿园,当梁恕俭老师走进会议室的时候,我发现这是一张似曾相识的脸,很快我就想起梁老师就是我在第一次参加沙龙时见过的那个速记高手,印象中的那次他一边认真倾听着我们园长们的发言,手指在键盘上灵活的跳跃,第一次见到打字那么快的记者。这次我们幼儿园的故事再次吸引了记者老师们。梁老师说:如果我是你们的家长,我也很愿意被你们利用。是的,我们为孩子和为家长所做的一切让我们的家长们感受到了我们用心,所以他们自愿成为我们的同行者,和我们携手共进。

  我深切的感受到教育是一种信念,是一种执着和坚持,一边是社会对教育的拷问和质疑,一边是我们教育人为理想的教育而孜孜以求。在这样的时代,教育需要有振臂举旗的'呐喊者,需要有脚踏实地的实践者,虽然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课改之路会走得很艰难,但幼儿园作为仅有的一块净土,我们如何坚持自己的教育信念,让我们的理念来引领家长,在这一点上,我们还是闯出了一条很好的路!

  例文二:中国教师报征文

  在我参加工作以来,《中国教师报》是我接触到的第一份教育刊物,和她两个多月的亲密接触,我深深地体会到,她犹如一位长者,引领我在工作业务中不断进取。更如一位智者,时刻为我解答着教育中遇到的种种困惑。

  作为一名新老师,我可谓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站在小学课堂上,我以为自己一名堂堂本科毕业生,面对一群“小屁孩”应该能运筹帷幄,不在话下。然而,一切并非我想象的那样,小学科学的课堂,我面对的是无法压制的吵闹和不被重视的学习态度。这一切犹如当头一棒,浇灭了我内心的所有激情,于是,我茫然,困惑……

  然而,就在一次无意的机会,我看见了静静躺在办公桌角落的《中国教师报》。一次随意的阅读,我被《中国教师报》深深吸引,像《现在课堂周刊》,《教育家周刊》等版块,字字句句鼓励着我,犹如海洋上的灯塔,指引我们教师前进的方向;又犹如喧嚣城市中安静的家,无时无刻都充溢着丝丝的暖意。

  该报刊中,有六大板块,像《区域教育周刊》,《现代课堂周刊》,《幼儿教育周刊》,《教育家周刊》…每个版块都各具特色,有一定的针对性,从教学的不同角度给我指明前行的方向。最让我觉得受益的是特别报道《课改》,尤其是最近的几期中,我欣喜地看到,话题中不断地重申了作为一名科学教师的重要性和价值。很多的科学教育者始终在这条孤独的路上不断进取。像河南省安阳市举办的以“新教师,新课堂,新学校”为主题的“殷都杯”演讲比赛,让我明白作为一名小学科学老师,要在课改这条路上发挥先锋作用,要倡导变传统课堂的以“教”为中心,蜕变成新课改理念下的以“学”为中心。努力在课堂中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相信那样学生就会回报你无限的精彩…向着“以学定教、以学评教、以学促教”的新教师的目标孜孜不倦的努力。要有白居易铁杵磨成针的毅力。

  首先,《区域教育周刊》版块主要报道了各个城市各个地区的教育实况、教育新闻,让我的眼界开阔,提醒不要局限于眼下的工作,应该跟上社会的需求,及时改进自己的业务,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其次,《现在课堂周刊》版块主要讲述了现在课堂的发展方向,在重视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大方向下,如何去组织自己的课堂。再有,《教师生活周刊》版块,展示了全国名师交流的经验,让我切身感受到团结的力量。明白我们的努力,我们的辛勤劳动,有那么多的人和我们一起感同身受,我们并不孤单。还有《教育家周刊》、《民办教育周刊》、《幼儿教育周刊》...每个版块都给我不同的感触。

  《中国教师报》它既是国家教育规划者和教育实施者沟通的桥梁,又是教育家传授经验的平台,还是教育工作者之间交流的舞台。报刊的编辑们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美德辛勤地工作着。我想对你们说:“辛苦了!我们知道我们在教育行业中的路还很长,我需要以铁杵磨成针的坚强意志不断地努力。”

  例文三:中国教师报征文

  第一次见到《中国教师报》,是在2006年的春天。那年,学校第一次订阅了这份报纸,我在图书室里偶然发现了她,并且“一见钟情”。那天,我在图书室里,看得忘记了上课,是查课的领导把我从字里行间揪出来,我的人进了课堂,心却留在了图书室……

  从此,报纸一来,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抢在校长前头,成为当之无愧的“首席读者”。

  我的“处女作”

  读得多了,写的欲望便蠢蠢而动。我默默地提醒自己——“这样全国性的报纸,岂是你这样的癞蛤蟆能吃到的天鹅肉?”可是,那一个个灵感的火花却执拗地闪烁着,越来越强。直到我把酝酿已久的东西付诸笔端,封进信封,投进邮箱,那颗心才稍稍平静下来,却又陷入了焦急的等待之中……

  让我难以置信的是,这个等待并不漫长。也就两三天的工夫,我便收到了拟用通知。2006年7月5日,我的处女作发表在第166期的《中国教师报》上。这让我赚足了同事的羡慕和嫉妒,也让我尘封的写作激情再一次被点燃。

  我的“处女博”

  学校拉了网线以后,网络给我打开了另一扇门,让我接触到了外面更精彩的世界。也是一次偶然,我闯进了“中国教师报读者论坛”(“香山会馆·读者俱乐部”的前身)。2006年3月14日,我在论坛以“秋枫”为名注册,开始了我的网络教育生活,并结识了许多朋友。没课的时候,我就泡在论坛里,和几位前辈互相沟通。也就是在他们的鼓励下,我在中国教师报的网站“中国教育博客”建立了自己的第一个博客,撰写博文、回复评论、分享感悟,这给我的生活增添了很多色彩。我的生活因此变得忙碌而充实,劳累而幸福。可惜的是,因为服务器变更,许多数据丢失,“中国教育博客”成了我心里最美的回忆……

  我的“处女秀”

  盼盼编辑是我在QQ上认识的第一个编辑,当她读了我的日记《走进龙湾的日子》,就约我写篇文章,在网上就此话题组织了讨论,并于2011年1月26日在“教育家周刊”全版刊出。我,一个偏远农村小学的“麻雀校长”,能在国家级的报刊上独占一版,何其幸哉?虽然我的“处女秀”不是那么阳光灿烂,关于我的话题也太过沉重,但我坚信自己的思考能够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偏远山区的学校、老师和孩子们。不知道,我们市的“教学点改造工程”和这个话题有没有关系,如果有,那就是中国教师报给我市的农村小学带来的福音。

  我的“处女行”

  2011年5月份,中国教师报组织了一次网友的线下活动——新教师走进杜郎口中学。我和报社的6位编辑,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二十多位网友,一起开始了探寻杜郎口中学的教育密码之旅。两天多的时间里,我们不知疲倦地穿行寻觅,我们激情澎湃地讨论交流,我们凝神屏息地细心聆听,深夜的“卧谈会”往往要开到凌晨时分。这是我参加工作十几年来,第一次走进全国知名的学校参观学习——而且,是主动地、真心实意地想学一点东西。这次“处女行”,带给我很大的震撼,对我的触动极深。回来后,我积极地向周围的人宣传杜郎口中学,并且努力地改变自我,改变我们的学校。虽然,我无法像崔其升校长做得那样好,但我相信,每一个点滴的改变都是给学校、给老师、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

  我不知道,以后的路会有多长,会有多宽,但我知道有中国教师报的引领,我会走得更坚定,更执著,也会给自己更多的惊喜!

【中国教师报征文「优秀范文」】相关文章:

我的中国梦征文「优秀」02-01

我的中国梦征文:中国梦,我的梦「优秀」05-07

我的中国梦征文范文06-02

见习教师报告范文01-22

同心共筑中国梦征文范文09-29

读书故事征文优秀范文12-16

足球的征文优秀范文12-03

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征文05-23

清明节优秀征文范文11-29

足球联赛征文优秀范文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