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散文《背影》赏析

时间:2021-01-11 19:23:01 实用范文 我要投稿

散文《背影》赏析

  每当耳边响起《父亲》这首歌时,都会陷入深思。想想自己多久没有回家,又有多久没有给家里打过电话呢?正如歌里唱的一样“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看完小编准备的朱自清先生散文《背影》的赏析后,你会不会给自己的父亲打个电话问候呢!

散文《背影》赏析

  散文《背影》赏析(一)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背影》一文,写于一九二五年。斯文乃追忆其八年前的一件往事。讲述作者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念书期间,得知祖母去世后,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老家奔丧。办完丧事后,其父到南京找工作,而作者则回北京念书,父子俩在今南京市浦口区惜别的情景。此文后来收在了开明书店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中。它是自清先生早期一篇极为有名的文章,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杰作。作者仅以一千五百字描写了一个生活片断,却能感人至深,脍炙人口,自清先生的写作技巧,焉不敬服人哉!

  本文作于1925年,写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读书时的一段经历。而在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广大劳动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作者当时虽未站到革命立场,投入反帝反封的斗争中,但作为一名正直、善良、敦厚的知识分子,必然会感到社会的压抑,产生一种落寞凄凉的情绪。作者以自己的家庭为例,讲述了其家庭因社会的黑暗而日趋窘迫,“光景很是惨淡”,“一日不如一日”,作者的父亲,先是“赋闲”,后为了找差事而“东奔西走”,乃至老境“颓唐”。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奔波劳碌,前途渺茫,谋事艰难,境遇凄惨的现实。在他们心头笼罩一层不散的愁云,如同文章所表现的灰暗的基调。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写出了真挚、深沉,感人至深的父子之爱,不仅是符合我们民族伦理道德的一种传统的纯真而高尚的感情,而且父子互相体贴,特别是父亲在融汇了辛酸与悲凉情绪的父子之爱中,含有在厄运面前的挣扎和对人情淡薄的旧世道的抗争。虽然这只是怨而不怒式的反抗,但也会引起人们的同情、叹惋乃至强烈的共鸣。

  《背影》是记实散文。它描述了在家庭遭受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儿子的经过。通过朴素真切的语言,表现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感念之情。它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这话道出了《背影》的写作缘由、描写重点和写作特点等,可以作为理解文章的钥匙。

  《背影》记事颇简单,一个丢了差使的小吏送子北上读书,在火车站送别。在军阀统治的旧中国,这种事是极平常的事,在那黑暗的社会里,即使这种小康之家,也经不起天灾人祸的打击。文章记述了作者家庭的不幸和当时的灰暗世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这种社会虽早已不存在了,但其记述的情景,对我们来说依然有着历史的认识作用。

  本文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然又不同于一般作品去描写人物肖像、神情、音容笑貌等,而是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刻画。作者这样处理,主要同作者的家境和心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一、父亲老境“颓唐”,饱经忧患,半生潦倒;二、父亲在家境惨淡、祖母逝世、奔走谋职之时,还不辞辛苦,不怕麻烦送儿子上北京,还艰难的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而且反复叮咛一路小心。因此,作者抓住父亲这样一个“背影”集中描绘,抒发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自然取得强烈的艺术效果。也正因为作品写的是特定的家境、心境、慈父孝子之间相爱相怜,字里行间有淡淡的哀愁,显得更加真挚动人。

  《背影》的语言非常忠实朴素,又非常典雅文质。这种高度民族化的语言,和《背影》所表现的民族的精神气质,和《背影》文章的完美结构,恰成和谐的.统一。没有《背影》语言的明丽典雅、古朴质实,就没有《背影》的一切风采。

  《背影》全用白描记叙事实,不作任何修饰、渲染。通篇写父亲多么关心爱护儿子,儿子又是多么感激思念父亲,但像“关心”、“爱护”、“感激”这一类的抽象现成的字眼,文章中却一个也没有用,更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话都是很平常的,没有什么特别,读者都有这种生活经验,因此也容易引起联想,由此发现人世间普遍平平常常而又最为珍贵的美好感情,给人以性情的陶冶,增进人们对天下父母心的理解。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与《悼亡妇》,被称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 他能够在淡淡的笔墨中,流露出一股深情,没有半点矫柔造作,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特别是《背影》,表达了作者对其父朱鸿钧的深情和丝丝的怀念,深深感动着每一位读者,并长期以来,一直作为现代经典散文被收录在中学、大学语文课本中。
 

  散文《背影》赏析(二)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能让我们感受深深的父爱,这篇散文的特点是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在叙事中抒发父子深情。“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

  这篇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不同于一般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去描写人物肖像,着力于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而是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刻画。

  《背影》取材小,文字朴实,但能够紧扣主要细节着意描绘,前铺后垫,反复渲染,笔笔含情,步步有意,在叙写实境再现人伦之中深邃幽微的生活情趣,抒写纯真圣洁的骨肉之情。

  《背影》取材于生活中常见的父子送别的小题材,着力于叮咛、嘱托、买水果等细节,没有重大的主题和宏伟的结构,没有华丽的文字和刻意的雕饰,但却极其生动地抒写了纯真圣洁的骨肉之情,再现了人伦之中深邃幽微的生活情趣,确是一篇叙写实境、抒发真情的文艺珍品。

  罗丹曾经说过:“艺术就是感情。”文学艺术是以情感人的,作家在形象思维时,只有将自己深切的情意渗透在自己所描绘的富有情感的形象中,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才能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强烈共鸣。朱自清在回答《文艺知识》编者关于散文写作的八问时,曾经这样谈到《背影》的写作:“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期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似乎说不到意境上去。”由此可见,《背影》的艺术魅力,首先在于写真情和实境。

  那么,朱自清是怎样抒写真情实境的呢?感情是比较抽象的东西,要用文字把它抒发得具体可感是不容易的。高明的作家往往在叙述事实之中,让感情通过事实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印象以及知识去理解和补充,这样的作品,便会使人觉得意味无穷。虽然作家并不特意去写感情,然而欢愉惨恻之思自会沁人心脾。《背影》就是紧扣生活细节,加以着重渲染和深刻发挥,通过“爬月台买桔子”作为文章核心,对父亲背影的简叙,使父亲的形象跃然纸上,把深厚的抒情和具体事件的叙述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首先,作者写了父亲的老态和老人的衣着。做儿子的从背后看着去买桔子的父亲,映入眼帘的是父亲的穿戴:“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而且是“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接着,就以细腻的笔触刻画老人过铁道爬月台的动作:“他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攀”、一“缩”、一“倾”和那“努力的祥子”,逼真地再现了一个年老体衰、动作笨拙的老年形象。作者流泪了,读者似乎也要流泪了。寥寥几十个字,都是叙事,但却那样地传神。这里写的是“背影”,从背影中,人们真切地看到了父亲为了儿子辛勤操劳的深情。另一方面,作儿子的,看到眼前的情景,心中自然会从深深感到父亲的慈爱转为对父亲充满疼爱和怜悯,因而联想到父亲平时如何在艰难的生活中挣扎着。此时此刻,做儿子的怎能不动情呢?所以,作者的感情这时也达到了高潮,“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一句既是作者对自己感情的正面抒发,也是作者对自己流泪这一客观事实的叙述。

  接着,作者写父亲买了桔子归来时的情景:“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然后“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通过这些实境的叙述,把父亲为儿子做了一件对他来说是十分艰难的事情之后轻松愉快的心情逼真地表现出来。说心情轻松,为什么还要加“似的”呢?这是因为父子马上就要分别,父亲的心里其实并不轻松,只是为了不伤儿子的心,故意做出轻松的样子。临走的时候,父亲心里本来有许多话,但说出来只是“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这样平淡的话,但是这比用许多语言直接抒情更加感人。这些叙写看起来都很平常,但实际上其中每一个微小细节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里边包含着很深的感情。

  当然,文章并没有只在主要细节中着力写人,还处处注意了人物心灵的点染。作者对父亲的缅怀崇敬,是由于老人的许多美德。只有这样,主要细节才能焕发出动人的光彩。父亲不但是慈爱的长者,又是生活的强者,在祸不单行的日子里,作者禁不住簌簌地流下了眼泪,老人却压抑住内心的苦楚安慰“我”:“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文章还运用了反衬对比,使感情抑扬有度,波澜起伏。例如父亲同脚夫讲价钱,作者总觉得他说话不漂亮,非自已插嘴不可;父亲嘱咐茶房好好照顾作者,作者心里暗笑父亲的迂。这种父亲对儿子的爱与儿子对父亲的误解所产生的矛 盾,使后来感情的进发更有力量。文中“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内疚、自责和后悔之情,巧妙地把内心深沉的思念反衬了出来。《背影》就是这样紧扣主要细节着意描绘,前铺后垫,反复渲染,笔笔含情,步步有意,在叙写实境中抒写真情。父子之情叩人心扉,千种情思回味无穷!

【散文《背影》赏析】相关文章:

散文《背影》读后感12-28

朱自清散文《背影》读后感02-26

朱自清散文作品《背影》读后感02-26

古文散文《芙蕖》赏析08-06

林清玄散文经典语录赏析02-11

背影美文04-04

背影作文03-01

《背影》教案02-07

关于母亲节优秀散文赏析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