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贷后管理自查报告

时间:2023-10-25 15:56:18 自查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贷后管理自查报告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贷后管理自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贷后管理自查报告

贷后管理自查报告1

  近年来,随着我行业务的不断发展,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大幅上升,陆续建立了系统性的风控体系和内控制度;尤其在资产业务风险管理方面,通过制度设计和岗位分离,有效减少了信贷业务在贷前调查、贷中审批环节的信用风险以及道德风险。但在贷后管理环节,执行效果明显不如贷前和贷中环节,各类检查和审计报告中评价贷后管理薄弱、流于形式的描述屡见不鲜。就如何改进我行贷后管理工作,本人结合实际工作体验,从经营理念、制度流程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意见。

  一、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存在不足分析

  1、过度依赖规模扩张的经营理念导致“重贷轻管”的思维模式长期存在

  近十年是国内商业银行发展的黄金时期,为了保持较高的增速,各项业务考核指标逐年攀升、刚性增加。在强大的业绩指标压力下,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主要围绕扩大存贷规模来做文章。在这种背景下,银行信贷业务的工作重心仍是新业务推广、新客户拓展和新增贷款的投放上;相比之下,贷后管理以及风控管理相对弱化,形成了“重贷轻管”的思维模式。

  2、岗位职责设置约束力不足

  目前商业银行贷后管理职能大多由业务经营部门负责,在岗位职责上主要由客户经理承担,由于约束监督不到位,客户经理很容易出现不尽职甚至渎职情况。部分银行在大中型客户的贷后管理上实施了“管贷分离”的信贷经理制,但执行效果并不理想;加之信贷经理与客户经理同样归属业务条线,迫于业务考核,存在即使发现问题也无法充分披露或延缓暴露问题。

  3、贷后管理制度体系化建设不足

  传统的贷后管理制度基本上是围绕大中型客户建立的一套“大一通”的'管理操作流程,缺乏差异化贷后管理指导。部分银行虽然在贷后管理制度中提出差异化贷后管理的思路和想法,但缺少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和配套的操作系统,执行效果不佳。此外,优化创新的信贷产品散落在各项产品的管理操作规程中,没有与贷后管理制度体系有效衔接,导致部分产品维度的贷后管理形同虚设。

  4、激励约束机制缺失

  一是对经营机构的绩效考核激励以业务发展为主,激励约束的导向性导致贷后管理在基层单位成为一项被动工作。二是对客户经理以及贷后岗位人员缺乏约束激励机制。贷后过程管理绩效激励和负激励都很少,只有在贷款出现不良后,才启动问责处罚机制。同样,贷后岗位人员与所管理客户经营业绩不挂钩,存在贷后“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

  5、贷后与贷前、贷中环节衔接不足

  贷后检查“查而不纠、屡查屡犯”现象无法根除的原因,除了上述分析因素之外,没有实现贷后管理与贷前申报、贷中审批环节的有效衔接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缺乏与信贷投放环节衔接,对贷后检查和审计发现的问题,无法通过限制业务申报、控制贷款支用甚至压缩回收贷款等有效措施来督促整改,使贷后管理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二、改进贷后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1、转变思维模式,正确认识贷后管理的作用

  在利率市场化、融资脱媒化大趋势下,各级经营者在经营理念上要转变观念,提高对存量客户的重视和精细化管理。贷后管理是存量客户管理最重要的部分。尽职的贷后管理可以发挥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风险预警。通过有效的贷后管理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并快速化解,可以起到降低风险化解成本、减少经营损失的作用。二是存量客户深度挖潜。应该认识到贷后管理的过程是巩固客户关系和业务需求挖掘的契机。三是以管理创造价值。通过抓好贷后管理中的基础管理工作,可以有效杜绝客户信用评级中断、贷款临时性逾期等增加经济资本占用的事项发生,直接创造价值。

  2、完善贷后管理制度体系化建设

  一是有机整合客户维度和产品维度的贷后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二是贷后管理制度应明确制定差异化贷后检查流程和内容,并根据不同产品风险特征和审批要求,制定标准化的检查要点和模板。三是创新小微企业管理制度

  和模式。针对小微企业客户可以创新开展贷后管理外包模式:即将上门走访、资料收集等环节的工作外包给第三方服务公司,由外包人员将相关检查资料整理后提交给银行贷后岗人员,由贷后岗批量开展贷后检查和风险排查。“贷后外包”既解决了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又能通过批量处理方式降低管理成本,还能发挥外包人员的独立监督作用。

  3、整合岗位设置、明晰管理责任

  一是设立单独的信贷管理部门,独立开展贷后管理和风险防控工作;二是在岗位职责上遵循“谁经营谁管理”的原则,明确客户经理为贷后管理第一责任人;同时,在信贷管理部门设置贷后管理岗,整合信贷经理、风险经理的贷后管理职能,主要职责是监督检查客户经理是否按照要求完成贷后管理各项规定动作,核查客户经理所做的贷后检查记录和结论是否恰当,以及对客户经理检查发现或内外部信息披露存在风险信号进行跟踪管理;并不定期深入贷款企业,对客户经理检查结论和客户风险进行实地核查,落实贷后管理“四眼”原则。

  4、强化贷后激励约束考核

  一是在经营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增加贷后过程管理的量化评价考核指标,促进经营机构重视贷后管理,提升管理水平。二是增加客户经理风险薪酬考核比重,建议加大授信业务风险薪酬比重,并将大部分风险薪酬与客户经理在贷后管理的劳动付出和履职程度进行挂钩,并按照“尽职免责”的考核原则清算客户经理应得风险绩效,提高客户经理贷后工作的积极性。三是对贷后管理岗人员设置明确的量化考核指标,将贷后管理岗绩效适当与经营业绩挂钩,与客户经理共享绩效、共担风险,二位一体,提高贷后管理岗位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5、加强贷后管理与贷款申报、授信审批环节的衔接一是建立贷后管理与授信审批的联动机制。将贷后管理资料、检查报告纳入存量客户授信申报资料中,利用授信审批审查机制对贷后工作质量进行审核校验,以此有效提高贷后管理工作执行力和检查报告质量。二是建立贷后管理与信贷业务经营部门的联动机制。将贷后检查和内外部审计发现问题的客户提交信贷经营部门,通过控制贷款支用、限制业务准入等方式,督促客户完成风险事项整改,及时消除风险隐患。

贷后管理自查报告2

  随着我行信贷服务领域的逐步拓宽和贷款业务的迅速扩张,贷款的风险同时也在增加。对此,如何提高贷款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如何定期开展贷后监督,将有效发展贯穿到贷后管理各项工作之中,从而使我行可持续发展及贷款规模、质量、效益的有机协调和统一。

  贷后检查是贷后管理的重要环节。近年来,笔者在下乡检查时发现,信贷人员贷后检查记录大部分能按照总部的规定要求,现场实地进行作业,而且检查工作比较到位。但是,不乏有部分信贷人员仍有“重放轻管”倾向,在贷后检查工作中存在着以下不可忽视的问题,应引起全体员工尤其是支行行长、分理处主任及信贷人员的高度重视:

  一、由于我行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加大了贷款投放力度,服务的客户涉及千家万户,面广、户数多、量大,再加上信贷人员的管理跟不上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致使贷后检查成了“事后管理”,出现实际风险时,被动接受。

  二、有的信贷人员全部依赖贷前调查,误以为贷前进行了严格的`调查、分析、论证、落实了第二还款来源,就高枕无忧了,甚至认为贷后检查就是一种形式,检不检查无所谓。

  三、由于信贷人员责任意识、业务能力、识别风险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信贷管理人员对信息缺乏分析能力和敏锐反应,在风险识别、信息反馈、风险处臵等方面能力不足,使贷后检查难以深入,停留在表面,容易形成能力风险。

  四、检查方式单一,现场实地检查少,检查的真实性不足,检查效果差。同时贷后检查内容过于简单,有的流于形式,没有对贷户第一还款来源和偿还能力进行有效分析,下半年的贷后检查内容与首次检查记录内容甚至与上年的检查内容没有实质变化,照抄照搬,同时检查次数达不到总部规定的要求。

  五、对公司类客户贷后检查内容不全,未对其关联企业情况进行检查,公司类客户经营情况包括其关联公司的经营,只对贷款主体进行检查不能全面反映客户的真实经营情况,也无法反映信贷资金以及公司资产是否转移及挪用,无法从深层次上发现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起不到防范风险的目的。

  针对上述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笔者就如何搞好贷后检查,提高检查质量浅谈下看法,仅供参考!

  一、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监控风险意识。

  贷后管理是我行监控风险的重要环节,同时,贷款新规要求贷款实行全流程管理,即从贷款发放至贷款收回进行全面跟踪检查,发现风险隐患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为此,各级信贷管理人员必须树立起贷后管理和贷前决策同等重要的观念,克服“重放轻收,重放轻管”的倾向,将贷后管理做到实处,处理好贷款营销和风险防范之间的矛盾,以贷后管理推动业务的稳健发展。同时,实地进行贷后检查,能及时识别和弥补贷款潜在风险,确保贷款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

  二、贷后检查工作方法。

  (一)贷款发放第10个工作日内的跟踪服务检查。 对个人生活、生产经营贷款和公司类贷款,按照贷款新规的要求,在贷款发放10个工作日内,信贷人员要择日进行首次跟踪检查。首先重点检查客户是否按合同约定用途使用了信贷资金以及审批意见的落实情况,对贷款用途进行描述,检查客户账户中资金真实流向是否符合客户申请借款用途以及借款合同中的约定。其次如客户资金用途发生改变,导致资金用途与客户贷款申请用途不符,需查明原因,详细记录,及时向领导汇报。

  (二)贷款年末或到期前一个月检查。

  贷款年末或到期前一个月检查,旨在督促贷户按时还款,通过第一和第二还款来源,落实还款资金。一是对到期前贷款的种类、期限、形态、保证人等基本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做好贷后检查记录。二是借新还旧贷款是信贷风险的高发区,深藏的问题比较多,对长期没有归还、依靠借新还旧维持正常形态的贷款进行跟踪了解,旨在及时发现问题,尽

  早规避贷款风险。三是通过现金流量分析,对企业通过第一还款来源还款进行预测,并结合企业还款情况,根据我行内部对此笔贷款的处臵空间,做还款计划。四是分析保证人履约可能性并对保证人的履约情况及代偿可能性进行说明。五是对抵(质)押物的情况及变现可能性进行了解,并进行合规、合法、有效性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借款人抵(质)押物有无变化及损毁情况;第三人抵(质)押物状况分析;抵押物市值分析;抵(质)押物潜在风险分析。

  三、总结该笔贷款对客户所起的作用及客户的前景。 贷款发放以后,客户的资产结构、生产能力、经营和销售收入状况的变化及市场的变化情况,客户的人品道德及未来的发展情况要进行描述。同时该笔贷款对客户所起的作用,目的在于判断是否有必要继续与该客户保持信贷关系以及提出不良贷款的处臵意见。

  四、拟采取的措施。

  对客户上述因素进行分析后,要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客户提出建议及应采取的措施。同时在检查时若发现冒名贷款、资金被挪用等风险预警信号后,信贷人员应立即向分理处主任汇报,再逐级向领导汇报,旨在果断采取应对措施,及时控制、化解贷款风险。

  五、加强内部检查,建立横向制约机制。相关部门在每季度检查辅导和稽核人员季度序时稽核时,应对贷后检查制度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进行检查。

  六、明确信贷人员应该承担的责任。一旦贷款出现风险,信贷管理人员就要对贷后检查失误负相应的责任。

【贷后管理自查报告】相关文章:

贷后自查报告04-02

贷后管理心得体会04-22

银行贷后工作总结01-10

银行贷后工作总结6篇02-16

车贷的证明03-16

车贷收入证明02-11

车贷结清证明02-13

灾后重建自查报告03-30

灾后恢复重建自查报告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