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三项机制的激励作用

时间:2017-10-11 编辑:玉佩‍

  企业要有效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需要研究激励机制的设计、不同层次员工激励方式的选择和运用、激励效果的评估、激励信息的反馈及对激励机制进行调整的持续改进过程。如何发挥三项机制的激励作用呢?小编和CN小编一起去看看~
 

  6月18日,省委办公厅印发《陕西省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办法(试行)》《陕西省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办法(试行)》《陕西省推进省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办法(试行)》,7月8日,三个《办法》全文在媒体公开发布。那么如何发挥三项机制的激励作用呢?下面一起去阅读一下吧!

  这标志着,在省委书记娄勤俭直接推动下,有关干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进入系统实施阶段。

  “三项机制”出台后,得到全省上下的一致认可,广大党员对机制满怀期待。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西安、咸阳、安康、杨凌等市区出台了实施细则或实施意见。

  从根本上激发干部干事的精气神

  最早提出建立“三项机制”是今年2月1日。当天,时任省长的娄勤俭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实施“能上能下”、创新激励机制,建立合理容错机制。

  就任省委书记后,一上手就推动机制建立,“三项机制”的建立几乎是逢会必讲。值得注意的是,此期间娄勤俭多次使用“加快”二字来要求相关部门建立机制。

  所以,娄勤俭就任书记后调研的第一站就选择了主管干部工作的组织部门,而且要求“加快”和“尽快”,即加快构建建立在底线基础之上的容错机制,让干部轻装上阵;尽快完善干部激励机制和能上能下机制,探索形成普遍认可的“下”的标准,引导干部积极主动干事创业。

  时隔一天,4月21日下午,娄勤俭即召集部分县(市、区)委书记座谈,听取对建立“三项机制”的意见建议。4月27日,在省人大十二届五次会议闭幕时再谈“三项机制”,要求加快建立干部激励机制,激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要求“加快建立”,凸显三项制度的现实紧迫性。

  6月初,尽管文件尚在起草,但“三项机制”已成为各级党政干部的期待。6月18日,三个文件一出台,就立即进入快速推进状态。

  6月30日,在全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娄勤俭在讲到“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因素”时强调:要贯彻“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完善鼓励激励机制、容错纠错机制和能上能下机制。

  7月15日,他到咸阳市调研期间,召集关中五市和榆林、杨凌示范区、西咸新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时,特别强调“推动‘三项机制’的落实”。

  近期,省委各常委分别主持专门会议,传达省委文件精神,安排部署贯彻落实工作。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毛万春在《陕西日报》和《当代陕西》发表署名文章《落实“三项机制”、推动追赶超越》,被看作对文件的“标准解读”。

  近期,各市、县也很快出台相关细则加以细化和配套。

  “三项机制”已在省内外形成第二波舆论潮。7月8日开始,《陕西日报》连续四天在头版发表评论员文章,系统论述“三项机制”建立的意义、作用、价值等,《当代陕西》召开“三项机制”激励追赶超越专家研讨会,新华社也发出《用“激励”“容错”让好干部大胆作为》的评论。

  形成“现代管理”的制度链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遵循”,这是省委对“三项机制”的一个基本定位。

  鼓励激励机制,让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得褒奖、获重用;容错纠错机制,让敢担当、敢创新的干部没顾虑、有舞台;能上能下机制,让不适应、不作为的干部受惩戒、让位子。

  在三大机制中,容错纠错当最富特色。从一定程度上说,鼓励激励机制是目标责任考核的增强版,能上能下是对中央文件的细化,而在省级层面出台容错纠错机制,陕西在全国是第二家。

  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毛万春指出,“三项机制”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科学、较为成熟完备的制度链条。简言之,即“能者上、错者容、庸者下”。

  有专家指出,通观“三项机制”,破的是难题,立的是规矩,树的是导向。要破的难题,就是有些干部为官不正、廉而不为、懒政怠政的难题。要立的规矩,就是让不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适合追赶超越新要求、不适宜担任现任职务的干部受惩戒、让位子的规矩。要树的导向,就是让全体干部振奋精神、干事创业、勇于担当的导向。
 

  《当代陕西》注意到,三个《办法》的关键一招,是将制度刚性地体现在干部任用上。

  例如,鼓励激励《办法》在选拔重用方面规定,拟提拔使用的党政干部,任现职期间年度考核结果应为称职以上等次。党政正职拟提拔使用的,所在单位近三年一般应获得一次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等次;对连续三年获得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等次的市(区)和省直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上给予倾斜;每年结合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和贫困县扶贫绩效考核等结果,按照一定权重,综合评定出10名优秀县(市、区)党政正职,优先提拔使用(贫困县党政正职就地提拔)。

  这也给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带来冲击。一名县委书记对最后一条解读说,这意味着每届5年将有50名左右的县委书记或县长得到提拔,占全省一半的县,是一个极大比例。

  而能上能下机制本来就说的是干部进退,容错纠错机制也直接关乎干部去留,《陕西省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办法(试行)》规定,在11种情形之内,干部提拔任用、职级职称晋升不受影响。

  鼓励激励、能上能下两个办法,基本依据都是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其中鼓励激励《办法》除了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之外,还包括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和贫困县扶贫绩效考核。能上能下《办法》依据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结果进行调整的情形为:连续两年被评为一般等次,或者当年被评为较差等次的市(区)、县(市、区)和省级部门主要负责人;民主测评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得票率在30%以上,且不称职得票率超过15%的党政领导干部;结果为不称职等次,或者连续两年为基本称职等次的党政领导干部。

  有干部比喻,这实际是考核结果运用的“增强版”。可以说,三个办法是由考核这根线串联的“制度链”。

  从文件到机制还需加力

  文件出台后,包括省委常委魏民洲、徐新荣在内的10市两区(杨凌、西咸)党委书记、省直部门一把手们,纷纷在党报党刊发声,以发表署名文章的形式谈学习体会、介绍做法、发表观点。

  魏民洲在《勇于担当、刚性推进,扛起贯彻省委“三项机制”的政治责任》一文中谈到:省委“三项机制”刚柔并重、相互配套,是一个科学的有机整体,既有正向激励,也有反向倒逼,是解决为官不为、懒政怠政、廉而不勤等问题的一套组合拳。

  咸阳市委书记岳亮在《全面落实“三项机制”汇聚发展强大动能》里写道:“三项机制”突出鲜明指向,直面少数干部“动力不强、活力不足、压力不够”等问题,剑指“无利不想为、顾虑不敢为、懒散不愿为”等现象,紧盯“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等弊端,精准号脉、因病施药,是根治廉而不勤、为官不为等重症顽疾的“千金良方”。

  各级领导纷纷把焦点聚集在制度落实上。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郭社荣介绍,杨凌区结合实际从七个方面提出20条举措,力求发挥“三项机制”的“指挥棒”作用。据初步统计,目前已有西安、咸阳、安康、杨凌等市区出台了实施细则或意见。

  例如,安康市已制定配套实施办法和操作细则,并制定《选派退出领导岗位党员干部充实基层党建工作力量的意见》等。杨凌示范区党工委的实施办法,探索建立干部评先累功制度,设立干部特殊贡献奖。

  实际上,这些制度已经开始运用。近期省管干部选拔任用已对标办理。在市县乡换届中,“三项机制”正在广为运用。今年换届中,镇坪县畅通“下”的路径,一方面再次启用去年超职数消化中免职的5名干部,同时又对14名不胜任岗位的干部进行了免职。

  其激励效应也开始显现,许多干部表示,“三项机制”注入了干事创业新动力,是对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干部的一种鼓励,用制度激发追赶超越精气神,更为基层乡镇干部大胆干事创业“明了方向、撑了腰杆、涨了士气”。

  采访中,也听到一些建议,有关专家表示,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再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我省建立了包括目标考核、“5+1”文件在内的制度群。“三项机制”建立,把历次学习教育中的成熟做法固定化、零星探索系统化。

  但是,文件出台不等于机制建立。专家认为,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中要害的是严格执行,只有执行起来,文件才有用、有效、有价值。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

2.

3.

4.

5.

6.

7.

8.

9.

10.

相关文章
  • 2017-12-14
  • 2017-02-28
  • 2017-11-19
  • 2017-04-25
  • 2017-03-03
  • 2017-08-07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