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国企改革:要“瘦身”更须“强体”

时间:2021-01-17 15:53:43 政策法规 我要投稿

国企改革:要“瘦身”更须“强体”

  9月初中央出台国有企业改革方案后,政策落地备受关注。近期,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时提到,要抓紧处置“僵尸企业”、长期亏损企业和低效无效资产。“僵尸企业”处置起来非常棘手,对企业架构将是系统性变革。江苏是否有“僵尸企业”,如果有,又该如何处置?

  “失血”多年却被低调掩盖

  何为“僵尸企业”?“恢复生气没有希望,但由于获得放贷者或政府的支持而免于倒闭。”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院长蒋伏心教授分析说,与那些因为“问题资产”陷入困境、但能较快起死回生的企业相比,“僵尸企业”的特点是“吸血”的长期性、依赖性,比低效无效资产的负作用更大,一旦放弃救助还会产生连锁反应。

  “僵尸企业”出现的原因多种多样。比如,一些原有的传统优势行业长期徘徊在“低小散”状态,升级遇到“天花板”,导致“僵尸企业”比重较高。此外,市场需求、企业决策、政策环境等也能造就一批“僵尸企业”。长期研究企业改革的蒋伏心一针见血地指出:“民营企业的股东最注重风险管控,不会供养‘僵尸企业’,‘僵尸企业’基本上集中在国有企业,而且长期被低调掩盖。”

  一位省属国企投资部人士坦言,一家企业如果长期扶不起来,就应该进入破产重组或并购重组,最好的结果是“起死回生”,最差也能“止血”。但是处置“僵尸企业”,政府不愿接手人员安置等负担,上级公司面临信用和发展等问题,只好用其他子公司的盈利来填补这个窟窿。

  记者了解到,我省22家省属国企中,大多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僵尸企业”,这其中还有一些历史成因。最近10多年来,我省的各级国企经历了以“合并同类项”为主要模式的重组整合,在政府指令安排下,各类企业打包装进新的'集团,整体水平参差不齐,原本就困难重重的企业如果找不到解困办法,逐渐就变成了“僵尸企业”。

  多领域涉足出现监管“真空”

  我省一家省属企业经营业务涉及50多个行业,平均下来,一位集团高管要管5个行业。整个集团的子公司、控股公司加在一起有400多家,管理层级有四五级,出现监管“真空”是必然的,旗下一家船舶公司上市仅三年就申请破产。

  今天的苏豪控股集团曾经历两次重组:2006年吸收合并省国防资产集团;2010年与纺织集团、弘业集团重组,纺织集团还曾吸收合并省化工集团。实际上,苏豪控股由原丝绸集团、苏豪股份、国防资产、纺织集团、石化资产、弘业集团等6家大型企业重组而来,子公司多达160多家,涉及领域多、产业同质化。

  2011年起,苏豪控股重新定位,确立投资、贸易、文化、地产四大主业板块,企业总数压缩到130余家,分属于控股集团旗下8家二级子公司,整体效益有所提升。尽管如此,控股集团旗下的三级公司——江苏省纺织工业进出口公司,公司负责人违规操作,去年底发生风险事件,再次凸显管控漏洞。

  及时“止血”,刻不容缓。省盐业集团旗下的新世纪盐化公司投资出现巨额经济损失,企业陷入生死存亡境地,省委要求“迅速止住亏损局面”。集团新领导班子组建后,着手堵住“出血点”,新世纪盐化公司所属格林艾普公司、东泰公司依法实施破产,今年预计减少支出5000万元。经过多方协调,与金融机构达成和解协议,减少经济损失近9000万元。

  “瘦身强体”尤需主动改革

  省国资委最新调研报告指出,江苏国企的产业定位过于分散,导致多种经营的“百货公司”多、主业突出的“精品企业”少,尤其在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国有企业规模实力不强,对经济全局的带动力有限。

  去年我省曾出台新一轮国企改革方案,22家省属国企均领到改革任务,拥有148家子公司的汇鸿国际作为整体上市的试点,剥离非经营性资产、盈利能力较弱及存在瑕疵的业务及资产成为前置条件。基于此,汇鸿集团将旗下亏损的开元置业挂牌转让。

  “主动剥离是处置‘僵尸企业’、低效无效资产的重要方式。”蒋伏心说,当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时成立了股份公司和集团公司,优质资产装入股份公司,其他资产剥离到集团公司,最终实现股份公司上市。如今很多央企希望整体上市,很多“卡壳”在不良、低效资产。

  中央深化国企改革意见的最大亮点是从“管人管事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国企配合承担的公共管理职能将归位于相关政府部门和单位,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清理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创新发展一批国有企业。特别指出,发挥失业救济和再就业培训等手段解决好职工安置问题,保障退出企业顺利关闭或破产。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僵尸企业”大限已到。

  不管是破产清算还是并购重组,处置“僵尸企业”的深层次意义指向国有企业的布局调整,通过组织架构“瘦身”达到质量效益的“强体”。按照改革方案,国企将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主业处于竞争行业的商业类国企要实现股权多元化,推进整体上市。这样一来,接受公众监督,盈亏一目了然,“僵尸企业”也就藏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