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静思的语录

时间:2024-02-21 13:16:39 经典语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精选静思的语录汇编74句

  我们要做习惯的主人,不要做习惯的仆人。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静思的语录74句,欢迎大家前来欣赏。

精选静思的语录汇编74句

1、不要把阴影覆在心里,要散发光和热,生命才有意义。

2、娑婆世界又译成堪忍世界,意即要经得起磨练、能忍耐,才有办法在世间自在地生存。

3、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得少。

4、懂得生活的人,连一举手一投足都是那么的恰到好处。

5、那些令你厌恶的人是在帮助你,帮助你了解自己,让你发觉你的阴暗面。

6、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取决与他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独立于这个世界。

7、人生问心无愧就好;清心寡欲;于世无憾就行:是我们的性情得到最好的升华。在安逸的路上……一切皆来自于心:有些人在风雨飘摇中笑看风景……

8、你改变不了环境;你不能控制他人,你不可以样样顺利;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

9、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得多,而是因为他计较得少。

10、道德是提升自我的明灯,不该是呵斥别人的鞭子。

11、难行能行,难捨能捨,难為能為,才能昇华自我的人格。

12、说话讲得恰到好处,多一句少一句都不行。

13、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天不怕。

14、父母是堂上活菩萨,是真正能接受扶养,能让我造福灵感的活佛。

15、真正的人生要乐中能知苦,在苦中也能体会乐的甘美,不知苦的人,会因对苦难缺乏敏锐的感受力,而变得没有人情味。

16、能懂得适时适机运用所得,利益人群,广结善缘,才是成功圆满的人生。

17、人生如高空走索,要专心一意往前看、向前走,不要回头空懊恼。

18、我们最强的对手不一定是别人,而可能是我们自己。

19、烦恼是因别人无心的一句话,自己却有意的接受。

20、要用心、细心,不要操心、烦心。

21、说话要谨慎、委婉,面对知音,不必说就懂;不是知音,说得再露骨也没用。

22、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向自己想。

23、克尽做人的本分,在工作中得到快乐喜悦,就是最踏实,最幸福的人生。

24、修养是从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累积而成。

25、方向正确即不再迷失,而心中自然产生一股永无休止不断精进的意念。

26、存于心中自有的光明,就是慧命。

27、真正的智慧,在于坦诚的爱和彼此间的信赖,而不涉及任何利害关系。

28、路是人走出来的,千里之遥始于初步。

29、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疑处不疑。

30、爱不是要求对方,而是要由自身的付出,无条件的奉献,做到事事圆满。

31、与其担心,不如化做耐心,加上信心,方可成就。

32、珍惜当下,就是珍重未来。

33、人之大患在于自以为是,自以为了不起,甚至自我膨胀。

34、逆境,是非来源,心中要持一宽字。

35、将气愤的境,转为柔和的心境,再转换为友爱,这个世间将愈益完美。

36、佛教徒不怕做事,而且能积极投入人间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心灵不被环境所转,能勇敢突破万难,难行能行;做到别人不能忍而我能忍,别人不能捨而我能捨的地步,这才是「藉事练心」。

37、要把握做好事的因缘,一旦因缘消逝,想做就来不及了!有些人虽然想做好事,却想等到有钱或有机会才去做,应知人生无常啊!只要有因缘,哪怕是一点一滴的力量,也要赶快去做。力量、因缘会合起来,就能成就无量功德。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莫轻小善而不為,更莫贪积财物而不捨。

38、人之所以虚偽,只因贪欲心起。若能弃除贪欲烦恼,也无杂念,无欲无為,才能得到真「善」和快乐。

39、世间的盗贼偷窃东西,不一定会把东西都偷光。但只要一念瞋心起,心中的「瞋贼」就会把一切功德偷得无影无踪。

40、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但也也须懂得谦虚和礼让。因為每个人在世间,绝对无法一手撑天。

41、人人应时时「居安思危」,莫等「危时方思安」。修行人更要时时下功夫,以备四大不调时能安然度过。

42、佛陀一再教诫我们:要好好调节自心,把瞋恨、怨嫌之心转化為爱心、宽心,时时刻刻宽恕别人,发挥爱念。

43、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处宝藏,与佛陀无异。只是佛陀的矿山宝藏经过长期挖掘,已得宝石且不断提炼琢磨,成就了狠多发亮发光的玉石宝物;而凡夫的矿山虽已开挣,却尚未加以琢磨。

44、人若能发挥功能,才是「人生」;若没有发挥功能,就是「眾生」。「眾生」才需要「佛」救济,「人生」就能自救救人。

45、吃饱饭没事做的人,固然不快乐;忙著应酬、打麻将、观光旅游,一副无所事事忙的人,在饱乐之余的疲倦与空虚,又何尝称得上快乐?

46、美满的人生,不在物质、权势、名利及地位,而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情谊。

47、修德——是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累积而成,并抱持恒久心,於平常的言行举止中不离佛法教育;如此,才是真正的学佛修德。

48、人一旦生活在忧愁惶恐中,就狠容易丧失自信心而陷入怯懦与逃避的深渊。

49、同道,是指同修间若有错误的行为,可彼此更正、相互惕厉之意。

50、厚重即心宽意厚,善解人意,常怀欢喜心,乐于利益人群;所以厚重则人人皆欢喜。

51、佛教徒常说功德无量,是指对该做的事从不计较,无限量地做、及时地做,而且不求回报,此即真正无量的大福报,亦即所谓的力德无量。

52、学佛所注重的不只是理论、学问,还要能身体力行。

53、逃避责任,寻求一生的清闲,就无法延续自己的慧命。

54、勿轻言挫折感、无力感。纵然困难如石,也要钻过去;更何况有时所谓的困难,可能只是如纸之薄。

55、极少有人会想到:今日平安健康,明日是否还能行动自如?今日财势顺利,明日有无不测?人常处于悔不当初……的懊恼中,想做却力不从心,后悔又已太迟!此时不仅罪业层层迭迭,甚至到了临终仍惶惶不知所归?

56、佛陀说:生命在呼吸间。人无法管住自己的生命,更无法挡住死期,让自己永住人间。既然生命去来这麼无常,我们更应该好好地爱惜它、利用它、充实它,让这无常、宝贵的生命,散发它真善美的光辉,映照出生命真正的价值。

57、我们到哪裡都应该有一个目标、起点,要朝目标往前走到底;不要停在半路,停在半路比走到目标还辛苦。就好像爬山的人,要不就留在山下,要不就一鼓作气到山顶上。否则停在半山腰中,石头若滚下来,岂不是很危险?

58、佛教提倡愿、力并行,若仅是空口谈愿,却不以实际行动表现,永远都无法满愿。

59、愿要大,志要坚,气要柔,心要细。

60、佛法是救世的良药——因为世间的众生,常处于病与贫的状态中。无论天然灾害或人为祸乱,都是因为不调和而引起的病态;既然产生病态,即需治世的良药,佛法就是最好的良药。

61、佛教的真正精神在于不为自己,一切只为众生求安乐,宁可拾己,以自己的牺牲使他人得到安乐。

62、菩萨不是土塑木刻的形象,真正的菩萨能做事、能说话、能吃饭,能寻声救苦随处现身。

63、每天无所事事,是人生的消费者;积极付出,才是人生创造者。什麼都没做,就是空过的人生;若能不断付出利益人群,就是大好的人生。

64、有些人的爱只执著於自己的眷属,倘若眷属不能符合自己的要求,就容易产生怨恨。

65、人有二耳、二眼、一口、双手、双脚,此中道理:是要人多听、多看、少说话、多做事。修行贵在身体力行,说一丈不如行一寸。

66、勿以小嫌疏至亲,勿以新怨忘旧恩。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67、原谅别人就是善带自己。

68、天上最美是星星,人声最美是温情。

69、与其做诗,不如种田。与共空说,不如行动。

70、越难锻炼的铁,价值也较高。

71、有健全的家庭,才有好的社会,有好的社会才能有好的国家。

72、有多少力量做多少事,不要心存等待,等待会事久落空。

73、滴水成河,泣米成箩,勿轻已灵,惚以善小而不为。

74、道德是提?N自我的明灯,不该是呵斥别人的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