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南怀瑾的语录30条

时间:2023-12-15 11:32:37 经典语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南怀瑾的语录锦集30条

  "投 隙抵时,应事无方"这八个字要紧得很!你懂了以后一生妙用无穷……随便到哪里都可以找到工作,大的大做,小的小做……你说你是个博士到处找不到工作,现 在为了吃饭,有个地方需要一个工友……不要说什么博士啊!问你学历,直说我小学毕业……问你认不认得字啊?大字认得几个,小字不认得。下面是关于南怀瑾的语录30条,欢迎阅读。

南怀瑾的语录锦集30条

1、我们祖先晓得语言三十年一变,所以把语文分开,把语言变成独立文字,因此中国五千年文化,用古文保留下来,两年功夫,只要学通中国字,就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都懂了。中国方块字,康熙字典里大约五万个,一个中国人,如果认得个,哦哟!这个学问是非常大喽!国文教授还认不到。

2、人生无论充盈抑或虚空,皆不甚重要,不管你是自负、自得、自卑,都没人会铭刻你的历史,苍茫众生有谁不是风中沙砾,转身即是遗忘,错过终归无形。所以,最美的风景是你的心境,最暖的阳光是你的眼光,只要心不封闭、眼不迷惘,你就不曾丢失自己。学会清扫眼尘,此乃真勇敢;懂得抚慰心伤,斯为大智慧。

3、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最困难的事,对于真有智慧的人来讲,会找到事情的关键点,处理起来就很容易。而一个伟大的成就,是从小地方做起的。

4、上德若谷",一个人真到了虚怀若谷,才能够包罗万象。

5、再快的速度,不是瞬间的狂奔,而是不懈地向前;再慢的脚步,不是蹒跚的行走,而是在迷茫中徘徊;再大的幸福,不是你得到什么,而是你感悟什么;再多的财富,不是你占据多少,而是心灵的轻松和充盈;再好的朋友,不是给予你什么,而是让你温暖和安全;再美的梦想,不在海阔天空中,而在你当下的付出里。

6、有些东西,即便再珍贵,只要是你用钱买来的,最终都会贬值;只有那些用爱、善良、正义所孕育出来的东西,才是我们人生的瑰宝,才能经得起时光的冲刷,才会在我们的回忆长河中熠熠生辉。不要在意你手头拥有多少,而是注重你身后留下多少;不要一味拘泥于物质的丰饶,精神的充盈方是永远散之不去的财富。

7、人之于世,当如水,容万物而不争,涤尘埃而无怨。居高直下不犹豫,用瀑布的壮阔点燃观者的惊叹;蜿蜒向前不回首,用海洋的激荡成就生平的伟大。哪怕再小,也不卑微,依旧折射太阳的光辉;哪怕再弱,亦无畏惧,点滴汇成惊人的波澜。它用坚持洞穿顽石,用柔美庇护苍生。上善若水,大美尽在其中。

8、所有的原谅,不是我愿意,我只是还想,让你出现在我的生活里;所有的放弃,不是我愿意,我只是心疼,你为何那么不在意;所有的祝福,不是我愿意,我用假装的笑颜,掩饰雨般的泪迹。据说夜里睡不着的人,皆是醒在别人的梦里。走过百转千回,我们谁也不是谁的唯一,对于陪伴与懂得,爱情原只是一件外衣。

9、发现并赞美他人的美德,这是一个人的大智慧;若总是想用别人的缺点来衬托自己,但结果印证的只是自己的无能与愚蠢。要知道,别人的进步不会成为你的阻碍,相反只要善于借鉴他的经验,汲取他的教训,沿着他正确的道路走下去,就会让你走得更快些。如果你一味地去阻挡别人,结果只能是停滞你自己的脚步。

10、生命中的人来去皆缘,有的短若昙花,如风无痕,他们仅是记忆中的碎片,终将黯淡在遥远的往事里;有的和你阅尽世间冷暖,尝尽苦辣酸甜,烘托出你人生的境界,赐予你回想的充盈。然而,有人陪你起步,无人伴你终点,生命尽头飘荡的,仍是你一个人的余音。管他短暂或长远,且行且惜,莫让倥偬人生太凄凉。

11、修行就是修功德修智慧,也就是修心。功德是一点一点累积而来的,积功累德要身口意随时都在行一切善。功德包括一切,要有功才有德。即使作了功,若因而心生 一丝骄慢,这个功也没有了。我们学佛就两条大路,一条修福德,行一切善,去一切恶;另一边修智慧。福德圆满、智慧圆满,才能成功。

12、真正的了解了,悟了,悟到死生如旦暮,人生出来等于天亮了,睡醒了是活着,死了呢?夜里到了,应该去睡觉了,死生一条,没有什么了不起。所以中国文化素来就讲,‘生者寄也,死者归也’,能够悟到死生如旦暮,你才能够得到正信,真正相信了,相信什么?

13、我们祖先晓得语言三十年一变,所以把语、文分开,把语言变成独立文字,因此中国五千年文化,用古文保留下来,两年功夫,只要学通中国字,就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都懂了。中国方块字,康熙字典里大约五万个,一个中国人,如果认得2500个,哦哟!这个学问是非常大喽!

14、人生两样最难舍,一是财,一是命。只要有利于人世,把自己的生命财产都施出来,这就是施。但这太难了,虽然做不到,也应心向往之。

15、一个人要分辨真正的善恶非常难,你说什么是善?什么是恶?除了佛以外,没有人分辨得出来。世界上一切的善恶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善恶,因此,做好事需要智慧判断,否则,看起来是做好事,其实是坏事,往往造很大的业。又譬如父母打孩子,打的行为是不对的,但父母打孩子大多是关爱的,因为他的动机是希望孩子好。所以,打孩子、打学生、教育学生等等的行为,表面上看起来是坏的,实际上没有真智慧,无法辨别真善恶。

16、譬如我们讲戒,传统佛法的大乘戒律,第一条就不能自赞毁他。自赞毁他是菩萨道中最严重的事,如果拿这四个字与一般心理学一起研究,你看这个社会活着的人,那一个不是走这条路线?如果不自赞毁他,就没有办法活下去,为了想出人头地,总想尽办法去伤害别人。假定有人自己站起来,不但没有伤害别人,同时使别人也站起来,这就是菩萨道,学佛的关键就在这个地方。然而一般人做不到,自己站起来都犯了菩萨戒,在自赞,在毁他,都是毁谤他人,自己才成功。

17、今日的世界,物质文明发达,在表面上来看,是历史上最幸福的時代;在精神上,也可以说是历史上最痛苦的时代。人是莫名其妙地生下来,无可奈何地活着,最后是不知所以然地死掉。

18、据心理学的研究,人对于自己的过错,很容易发现。每个人自己做错了事,说错了话,自己晓得不晓得呢?绝对晓得,但是人类有个毛病,尤其不是真有修养的人,对这个毛病改不过来。这毛病就是明明知道自己错了,第二秒钟就找出很多理由来,支持自己的错误完全是对的,越想自己越没有错,尤其是事业稍有成就的人,这个毛病一犯,是毫无办法的。所以过错一经发现后,就要勇于改过,才是真学问、真道德。

19、现在的尊师重道,只是一句口号而已,真正尊师重道的人是小学生,我想诸位都有这个经验,我们的孩子如果在小学念书,回来就开口老师怎么说的,闭口老师怎么说的。

20、据我的研究,无论古今中外,每一个人学问、事业的基础,都是建立在少年时期的这一段,从少年时期的这一段,从少年的个性就可以看到中年老年的成果。一个人的一生,也只是把少年时期的理想加上学问的培养而已,到了中年的事业就是少年理想的发挥,晚年就回忆自己中少年那一段的成果。

21、我曾讲过,世界上所有的政治思想归纳起来,最简单扼要的,不外中国的四个字——"安居乐业"。所有政治的理想、理论,都没超过这四个字的范围;都不外是使人如何能安居,如何能乐业。同时我们在乡下也到处可以看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八个字,现代一般人看来,是非常陈旧的老古董。可是古今中外历史上,如果能够真正达到这八个字的境界,对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时代来说,无论是什么政治理想都达到了。

22、我们祖先晓得语言三十年一变,所以把语、言分开,把语言变成独立文字,因此中国五千年文化,用古文保留下来,两年功夫,只要学通中国字,就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都懂了。中国方块字,康熙字典里大约五万个,一个中国人,如果认得2500个,哦哟!这个学问是非常大喽!国文教授还认不到1500.

23、道家则像药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则非去不可。生病就好比变乱时期,要想拨乱反正,就非研究道家不可。道家思想,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等等无所不包,所以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

24、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做人做事上去体会的。这个修养不只是在书本上念,随时随地的生活都是我们的书本,都是我们的教育。

25、天堂固然好,但却有人偏要死也不厌地狱。极乐世界固然使人羡慕,心向往之,但却有人愿意永远沐浴在无边苦海中,以苦为乐。与其舍一而取一,早已背道而驰。不如两两相忘,不执著于真假、善恶、美丑,便可得其道妙而逍遥自在了。 ——南怀瑾 《谈历史与人生》

26、生命就是这样,年年都有个春天,年年也有个冬天,这是生灭两头的现象;念头、细胞乃至一切物质也是有生有灭,永远都是这样。找到了生命能生能灭的根本,叫做成佛,叫证得菩提。……为什么佛教到中国,很容易就被吸收呢?因为中国文化的老祖宗《易经》,也讲过这个道理。 ——南怀瑾 《人生的起点和终站》

27、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 ——南怀瑾

28、一个人内心没有涵养,就会变成色厉内荏,表面满不在乎,而内心非常空虚。其实,大可不必。一个人好就是好,穷就是穷,痛苦就是痛苦。 ——南怀瑾

29、所以我常告诉青年同学们,一个人先要养成会享受寂寞,那你就差不多了,可以了解人生了,才体会到人生更高远的一层境界。这才会看到鸿福是厌烦的。佛经上说,一个学佛的人,你首先观察他有没有发起厌离心,也就是说厌烦世间的鸿福,对鸿福有厌离心,才是走向学佛之路。 ——南怀瑾

30、做学问要不怕寂寞、不怕凄凉。要有这个精神,这个态度,才可以谈做学问。

【南怀瑾的语录30条】相关文章:

南怀瑾的语录34条12-06

2023年南怀瑾的语录35句11-22

2023年南怀瑾的语录38句10-19

2023年南怀瑾的语录合集48句09-10

2023年南怀瑾的语录集锦46条10-23

读《少年南怀瑾》有感01-03

少年南怀瑾读后感11-23

《少年南怀瑾》读后感04-13

少年南怀瑾读后感3篇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