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记者演讲稿

时间:2022-03-20 10:12:47 演讲 我要投稿

精选记者演讲稿范文汇总9篇

  演讲稿是一种实用性比较强的文稿,是为演讲准备的书面材料。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我们可以使用演讲稿的机会越来越多,那么,怎么去写演讲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记者演讲稿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记者演讲稿范文汇总9篇

记者演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美术学系大三的学生,我叫。首先我很荣幸当选新闻中心第11届大学生记者社社长,在此我要感谢院领导、党委宣传部老师对我的信任,感谢新闻中心所有新老成员对我的支持。

  其实我来新闻中心记者社工作的时间并不是很久,接触的工作也不是很多,但在这个学生组织里,我感受到了团队强大的凝聚力、真挚的亲和力和艺术的工作的能力。在这里,我从老师的悉心教导中学到了如何为人如何工作,从一个涉世未深的孩子成长为一名为同学服务的大学生,对此我从内心深省到:这是美的殿堂激励了我坚强的斗志和无限的热情。

  从走进美院大门的那天开始,我就立志要学有所成,时刻提醒自己不要闲散。大一时,我带着忐忑的心情走上院学生会干部竞选的讲台,不久后,我成为了院学生会秘书处的一名干事,一年的学生工作中,在团委老师的指导下我参与策划了我院的评估晚会、“两代会”等一系列大型的活动,开拓了眼界,锻炼了能力。

记者演讲稿 篇2

局台领导、各位老师、各位电视同仁,你们好:

  我竞聘的岗位是首席记者。请允许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今年35岁,1991年从xx师专毕业,当年参加地直分配,被分配到xx崇山煤矿。在那里工作了7年。7年中做过xx市在煤矿举办的机电中专班的语文课老师,崇山煤矿职工教育培训中心的职员。后来担任公司

  及煤矿办公室秘书。曾多次到井下,亲身体验了煤矿工人的辛苦与不易。在这期间,我在工作之作。曾创作大量诗歌散文作品,后期开始关注企业的经营管理,《试论企业人才培养》获得xx市重工局论文一等奖。1997年底从企业停薪留职。1998年8月被招聘到我单位。作品获山东电视新闻奖二等奖,xx广播电视一等奖等奖项。目前在电视专题部工作,是邹平县十佳记者。

  回顾我六年电视工作的经历,我深深感到我的成长离不开电视台这个事业发展的平台,我的每一个进步离不开局台领导的教育和指导,离不开同事们的帮助、支持和鼓励。今天借这个机会,我向你们致以衷心的感谢。我希望在今后能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把工作做得更好。

  电视新闻工作者,首要的要求是要有自己的思想,最怕的就是人云亦云,没有主见。思想从哪里来?从不断的学习中来,从工作实践中来。新闻界有一个现象,科班出身的记者有时打不过半路杀出来的“程咬金”,为什么?因为程咬金的三板斧很厉害,这三板斧是他从实践中得来的,是他多年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干净利落,非常实用,如果用现在的说法,就是效率高,效益好,一个“快”字就能让诸多高手胆战心惊或者人头落地。但是现代的“程咬金”也要学习,也要创新和提高。因为三板斧在这个传媒业迅速发展的时代是靠不住的,你要对社会发展有清醒理性的认识,首先就要做一个善于学习,善于工作的人。

  生活的积累、经验的积累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种积累的过程有时是一个忍受寂寞的过程。你要耐得住寂寞。耐不住寂寞就修不成正果。工作六年,很难说我就修成了正果,但是有一点我很欣赏我自己,那就是我在不断的学习,不轻言放弃。

  我出生在70年,在农村长大,家境贫苦。我弟史姊妹三个,在母亲的教诲下,都考上了学,这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劳力缺乏的情况下,一个农村普遍家庭,三个孩子都能考上大学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这应该感谢我母的坚持,一种韧性的坚持。艰苦生活的经历对任何一个人都是一种最好的锻炼,对一个新闻工作者更有它积极的意义。试想一下,一个不了解生活,不热爱生活,不关心社会的人,他又怎么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去感动人、激励人和影响人。在这里我说一件事情,在我读高的时候,每个月都要回家,跟家里要口粮。那年我读高三,高考在7月份,家里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父母没办法,只能卖掉家里养殖的百十来只鸡。父母掌握了我回家的规律,所以每次回家,家里的那些正在下着蛋的鸡就会少上几只。我每次回家关心的是我的饭钱能不能拿到。但是母亲那时会是什么心情呢?她一定是有些无奈,因为有一个细节是我至今都难以忘记的,那就是每一次回去,好都会当着我的面,数一数那些鸡的数量。在当时农村经济远没有像现在发达的条件下,那些蛋鸡是整个家庭最为重要的经济来源。那些鸡在被母亲拿到集市上卖掉后,它们的命运……他们可以说都壮烈牺牲了。后来临近高考的时候,家里的鸡已没有多少了,又染上了鸡瘟,在太阳底下站着,耸着肩膀,无精打采。突然倒下的话,那就是死掉了。这是一些看起来不是很大的事情,但是就是这样一些小事,让我懂得了生活的不容易,懂得了人生奋斗的意义,努力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有时我也想,生活真是一本大书,乐观积极的人读到的是希望和爱心,悲观消沉的人得到的是冷漠与隔绝。

  做事先做人,做新闻工作更是如此。生活的经历,尤其是一些苦的经历给了我很好的教育,这种教育能够让我始终保持一个平民的心态,塌实的工作;能够让我不断的学习,永不满足,在成长中学会奔跑;能够让我如终用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迎接挑战。在电视专题部工作以来,我先后担任过垄上行栏目、梁邹纵横、走出家门的邹平人等栏目的负责人。在担任“垄上行”栏目负责人期间,我开始尝式把新闻人物化,把人物生活化,把生活故事化。当时最明显得一点就是解说词的变化,你要讲故事给大家听,你的解说词就要口语化,书面语气尽量少用,甚至不用。解说要讲创新,画面要创新,节目结构和编排也要创新,栏目包装也要创新。思想更要创新。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经做的很好了。这是我经常对自己说得一句话。在我编辑一期“走出家门的邹平人”节目时,张涛告诉我,在节目的结尾,可以用被采访人的一句经典的话,用字幕的形式表现出来,结束全片,能使节目更加完整,甚至能增加节目整体的分量,这个建议非常好,我当时具是很感激,因为他在关心我做的节目,也可以说他在关心这个节目的创优和创新。

  节目的创优和创新伴随了我新闻工作的全过程。六年的工作积累,更多的是给了我一种信心,一种做好电视节目,开拓事业空间的信心。我希望能把这种信心传递给更多的人,不管他做什么,是什么职业。

  我没有上过正规的新闻学院,依靠同事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逐步掌握了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并主动追求更高的采访制作水准。景台长曾给我说过一句话,大体意思是不要

  怕多干,多干了不会吃亏。有时候,人最怕的是吃亏,但是是吃小亏还是吃大亏,自己应该有个把握。我想如果一个人不学习,不努力工作,就是吃大亏。

  我非常感激局台领导给了我更多锻炼和学习的机会。在一个单位,对所有得人来说,发展的机会是不均等的,但是幸运的是我拥有了这样一些机会。域外采风活动已开展多年,由宣传部、电视台和报社各抽调一人,组成域外采访小组,到先进地区采访,一般每年采风一次。为邹平县经济和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从20xx年到20xx年,每年我都作为邹平电视台域外采风活动的主要成员,到省内和省外发达的地区采访。20xx年到广饶、寿光、文登、诸城、荣成等地采方,回来后策划制作了系列报道《大潮涌胶东》,在“邹平新闻”中插出。20xx年先是到海尔集团,后来到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采方。在我看来,这是域外采风活动成果比较丰富的一次。制作了九集系列报道“海尔行”和十四集大型系列专题报道“潮起两江风来急”。对海尔的九集系列报道,写作过程非常艰难,几易其稿,但是结果是我领会到了海尔文化的精髓。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我能静下心来,秉烛夜读,认真的研究海尔吗。比如说海尔的海外拓展战略,就是要把工作办到美国去。向高手学习,有一天你就能成为高手。但是向高手学习的前提是,你不要做井底之蛙,墙上芦苇。有些理念上的东西,有人可能觉得离自己的工作很远,比如海尔的服务理念,真诚到永远。用到一个电视记者的身上,怎么真诚到永远?你的节目拿给观众看,你的采访到位了没有,甚至一个字幕用什么字体更好看,你研究过了没有?这都是很具体的事情。我也是经常反思这样的一些事情。态度决定一节,细节决定成功。海尔还有一句话,能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从200x年元月开始,我负责“走出家门的邹平人”栏目的采访制作,去深圳采访时,见到一个老乡,是一个职业学院的校长。他跟我说,他的弟弟高中毕业后,来到他所在的城市,找了一份工作,是打扫卫生。当时他的这个高中毕业的弟弟觉得不理解。但是这个当时已经是劳动处处长的哥哥却对弟弟说,打扫卫生怎么了,你就要去看别人的冷眼,就要去听别人说你的那些话,你才能进步啊,你的心总那么小干什么?你现在打扫卫生,如果打扫好了,虽人可能会觉得离不开你了。那么这时候你要展示你自己啊。你有什么本事,你拿给别人看好了。我想这是多么好的一个哥哥。你说,他对他弟弟不关心吗?这才是真正的关心。后来他的这个弟弟没有辜负他的希望,因为他的文采不错,字写的也好,进入万达公司影视部。后来在深圳创办了自己的公司。那么回过头来看,如果他当时不去扫地,或者扫地过程中没有坚持下来呢?

  任何人都不可能走回头路,有时候一个道理当你认识到了的时候,可能已经失去了发展的机会,因为时间不等人。在煤矿工作的时候,从住的地方往北走,有一道山谷,因为周围都是开垦出来的田地,所以那个山谷显得有些突兀。在山谷的一块岩石山,孤零零的长着一棵松柏。那棵树当时给我触到很大。我为它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悬崖边的树”,越看你越像一只鹰,栖身岩石,饮千年霜露。一朝想到飞翔,却在瞬息间,苍老。有人说你写得太悲观了,但我一直没有感到悲观,反而觉得是一种激励。前几天,我母亲住在我这里的时候,某一开的早晨,她告诉我,趁着年轻,想干点事业就干吧,不要等到四老五十了,想干事业的时候,已经没有精力了。我感激我的母亲,一位已经六十岁的农村老人,还为我的发展操着心。

  今天是200x年的元月29日,今年的春天很快就要到来了,我希望看到第一朵花开放的姿态,因为看到它开放的时候,我知道整个春天也就开了。那将是新的一年最协人的一个起点。我希望和所有在这个春天想飞翔的人一起飞翔。谢谢大家。

记者演讲稿 篇3

  今天我想讲述的是一个普普通通打工者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李到信,驻马店西平县人,20xx年从部队退伍后到深圳打工当小区保安。今年2月15日,我接到一个采访任务,要求马上赶往深圳,当我见到李到信时,我惊呆了,他浑身高度烧伤,正躺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与死神做着顽强的搏斗。

  今年2月14日中午,李到信所在小区一栋高层住宅突发火灾。警报响起,正在轮休的李到信听到后,找到一个灭火器迅速赶到火场,在他撞开房门的一瞬间,巨大的气浪和凶猛的火苗一下子把他掀了起来,又重重地甩在地上,他爬起来再次冲进烟火弥漫的房间,救出了两名已经处于半昏迷状态的业主,并把自己的呼吸器让给了他们。紧接着,他再次冲进屋内救人,就在这个时候,煤气罐发生爆炸,他瞬间被淹没在火海中。

  消息传到驻马店,家乡人民非常关心这位见义勇为的好小伙儿,立即组织人员赶赴深圳协助救治和慰问。在医院里,主治医生杨维琦告诉我:“李到信全身重度烧伤面积超过了50%!抢救和治疗期间,李到信先后接受了5次大的植皮修复手术,头肿得像气球,甚至分不清哪里是鼻子哪里是眼睛!”4月14日凌晨3时,因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感染造成多器官衰竭,年仅31岁的李到信永远离开了我们……

  那一天,距他突入火海救人整整60天。李到信与死神搏斗的60天里,我们采访组数次前去探望他。我亲眼目睹了他一次次在“鬼门关”前痛苦地挣扎,也看到了他对生存的渴望。

  李到信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小儿子才1岁,结婚8年,因为外出打工,夫妻聚少离多。出事后,妻子于克敏把孩子抱到李到信病床前,希望他醒来时能看到孩子。在李到信略微清醒的时候,我们问他伤这么重,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还会去救人吗?他说:“还救。”

  4月29日,英雄魂归故里。因为我们的报道,整个河南、整个中国都在传颂他的故事。当载着他骨灰的灵车缓缓驶近家乡时,数万人打着“英雄一路走好”的横幅走上街头,迎接英雄回家。

记者演讲稿 篇4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三年级二班的宋佩轩,今天,我荣幸的代表学校三十名小记者站在这里讲话,心情是格外的激动。

  每当我在电视里看到记者忙碌在采访现场,看到记者们手握麦克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告诉大家,每当在报纸上看到记者们写成的一篇篇报道,我就羡慕不已,我多想有一天也能成为一名光荣的记者啊!

  今天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因为今天我们《咸阳日报·教育周刊》学校小记者站成立了。我们如愿以偿地成为了小记者,此时此刻漂亮的小记者服穿在我们的身上,我们的心中充满了兴奋和喜悦。

  我知道,作为一名小记者是光荣的,而更多的是责任,在此,我想告诉大家我们所有小记者的心声:从今天起,我们会用小记者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认真向《咸阳日报·教育周刊》的老师学习,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用自己的双眼去发现,用自己的心去聆听,用自己的笔去书写,多向我们的网站投稿,多向报纸杂志投稿,多看,多读,多写,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宣传报道身边的好人好事。

  参加这次挂牌暨启动仪式,使我真正认识到了做一名记者的义务和责任。我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小记者站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一定能把小记者的工作做好,成为一名合格的小记者。

  谢谢大家!

记者演讲稿 篇5

  我是20xx年3月调来报社的。我有幸在上班的第三天,读到一名优秀女记者的动人事迹。

  她叫陈琳,只有二十出头的年龄。1999年秋天,她不经意中被查出了肝癌,而且到了晚期,但她很快就镇定下来,悄悄地藏起诊断书,第二天就带着大包小包的中药上班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这名年轻的女记者开始用生命与时间赛跑。

  有一天,一位民办教师找到陈琳,说自己12岁的瘫痪女儿,因无聊拨打了某声讯台,声讯小姐骗孩子说不要钱,结果一个月下来,话费高达5000多元。面对求助的目光,陈琳拔下针头,就带着民办教师去找消协。她往返于烈日之下,隐忍着肝部的疼痛,几经周折,总算说通有关部门免去那孩子误打的话费。20xx年5月的一天,这名顽强的女记者终于无法抵抗病魔的肆虐,她晕倒在采访的途中……

  陈琳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就算明天我将离去,今天也要把微笑留给读者。”

  我更有幸的是,能与很多优秀的同事一起工作。在我的印象中,每到夏天,摄影部主任张大乐的脸上,总是带着阳光暴晒后的红与黑;每遇重要活动或重大灾情,总能见到他在第一线拍摄的照片。20xx年10月,为了全面反映通山库区群众的生活现状,他沿着富水河逆流而上,用整整15天时间,走遍6个乡镇13个村,采访了几十位村干部和近百位村民。他坐过小木船,乘过农用车,也徒步翻越过山山岭岭。他住在农家,吃在农家;累了,就靠在路边的岩石上休息一会儿,渴了,就喝一捧山沟的泉水……他这次采访的17组摄影报道,产生了很大反响,被认为是新闻“三贴近”的成功范例。我曾问他:“是什么力量让你走向库区?”他说:“那里的群众值得关注。”

  我记得报社一楼的大厅里曾有一个铜字大标语:“求真务实,负重争先。”我想,以上提到的几位同志,还有很多我没有提到的同志,他们就具有“负重争先”的精神。他们的事迹表明:一个负重争先的人,病魔是不能打败他的,因为他的内心始终有爱和希望;一个负重争先的人,他内心总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这力量来自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一个负重争先的人,他总能迎难而上,并能在克难奋进中确认自己存在的价值。同理,一个单位充满了负重争先的精神,这个单位就充满了发展的动力,它的前途就不可限量;一个民族充满了负重争先的精神,这个民族就充满了发展的活力,它的前途就一片光明。

记者演讲稿 篇6

  在行走中记录、在体验中发现,是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栏目一直坚持的方向。六年来,我们攀雪山、过草原、越峡谷、穿行原始森林,克服了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但脚步依然坚定。因为这一路上,我们遇到了许许多多让我们感动的人和事。这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也让我终生难忘的,是在西藏阿里丁嘎执勤点的采访经历。

  西藏阿里是中国西南部最偏远的地区,我们经常走了一天都碰不到一个人。这里也被称作“生命禁区”,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空气中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40%,有时候我们需要一边吸氧一边拍摄。

  执勤点的海拔将近5000米,没有房子,只有三顶军用帐篷,是战士们吃饭、睡觉、学习的地方。虽然在去之前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现实体验还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8级大风里,我出镜播报要靠喊。就在这时,我看到一个战士站岗的背影。这个背影像一座界碑矗立在那里,让我们摄制组所有成员为之震撼,也让我们脑海里国门卫士的形象一下子变得具体。为了不打扰正常执勤,我们只能远远地看着他。一张还稚嫩的脸庞,脸颊红红的,不是因为害羞,是因为高原长期的日晒风吹,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高原红”。

  晚上睡觉前,帐篷外面有战士打着手电洗脚。大家可能会觉得洗脚那么平常的事情,有什么可说的呢。但是当我走到他旁边,借着手电的光,发现洗脚水没有冒热气,伸手去试了一下水温,我才知道他用的是冷水!摸着寒冷刺骨的洗脚水,我真想马上变出一个大锅炉,给他们烧上一大锅的热水,让他们好好泡泡冰冷的.脚。看着这些十八九岁的战士,我在想,如果他们在城市里生活,或许他们是体验着大学生活的莘莘学子,或许他们是网络游戏的高手、时尚达人,但是他们却选择了在艰苦的边疆保家卫国。他们让我感受到了青年人的奉献、青年人的担当!

  第二天一早,我参加了一次很特别的升旗仪式。因为条件有限,他们只能把国歌录到手机里,每次升旗用手机来播放国歌。听着手机里播放的国歌,我觉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雄壮,鲜艳的五星红旗也飘扬得格外耀眼。

  战士们说我是第一个到他们那儿的女孩儿,这让我感到意外,也非常自豪。虽然和战士们只有短短两天的相处,但是他们的淳朴和善良,让我觉得他们就像家人一样。告别时,我放下了女孩的矜持,和他们一一拥抱。

  节目播出后,很多观众都说是流着泪把这期节目看完的。在祖国广阔的陆路边疆,有很多这样的边防哨所。战士们要面对恶劣的天气、艰苦的环境,要忍受寂寞与孤独。他们的艰辛可能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他们都无怨无悔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没有国,哪有家!我们作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应该常怀感恩和珍惜之心,感恩这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战士们,珍惜我们拥有的一切。而作为一名记者,我也将一往直前,继续带着我的真诚,在行走中发现好故事,讲述好故事!

记者演讲稿 篇7

  xx年夏天,我独自一人坐上南下的火车,去了福建一份都市报,在那里开始了我的新闻旅程。

  几年里,我时常在想:我们为谁怎样写作?有前辈告诉我,做新闻就是做事,做事的根本是做人。

  是的,事实上,我们一生都会面临相同的问题: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事?我们要怎样去做事?

  我们会很容易给出一个答案:做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可是实践我们的答案,可能需要耗费一生的时光。

  是什么让我们永远抓不住正确的答案?我想,答案是:我们始终没有解决内心的冲突———我们为谁写作?

  做记者,有人追求的只是一种谋生手段,有的人只追求一份体面的职业。分歧在于内心。

  几年来,我一直为“新闻”两个字激动和骄傲。我热爱我从事的这个职业。在这个行当中,我曾经被朋友和同事们寄望去“开创大场面”,也曾因为能力的欠缺而自怨自艾。但是,有多少人能如同我们这般幸运,在一个风云际会的时代里成为“当下”的记录者,成为“历史”的见证人?

  我们是记者。显然,我们不是作家、不是教师、不是评论家、更不是什么无冕之王……

  记者要做的事情,不是创作,不是教导读者,不是对事物发表看法,我们要做的事情只是代替背后成千上万的读者,替他们选择的对象发问或是探查一件读者感兴趣的事情,然后用旁观者的身份、平静的心态,客观真实地写出一份报道,回答读者的困惑……

  做记者,几乎每天要研究选题,写作稿件,然后是每周,每年。

  要做一个好记者,我的强烈感觉是,一定要有长跑的毅力和心理准备。

  我们很多青年记者,包括我总是在询问:怎样成为一名好记者?怎样写出一篇好新闻?

  我想,这一方面能证明我们对于新闻事业的激动与热情,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们面临最紧迫和焦虑的问题。

  有时候我听到一些“诀窍”,有人推荐我们阅读一些范文,更多时候,我被告知:去做,去写,去思考。然后告诉自己:我这一篇比上一篇写得好。做新闻就像谈恋爱,唯有实践才能抵达幸福。

  我还听到一个关于阅读的“诀窍”,那就是读杰作,读伟大的故事。好新闻就是一个好故事。好记者就是一个杰出的讲故事的人。新闻与小说一样,都是故事,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新闻是真实的,小说是虚构的。那些伟大的故事会告诉我们,将故事讲好是很值得骄傲的事……所有东西都要回归到信仰。你相信什么,你就可能成为什么。

  在通往信仰的道路上有无数条岔路,这时已不存在天赋、能力或者运气的差别,关键在于你的选择。你选择了什么,你就可能成为什么。

记者演讲稿 篇8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能站在这里参加小龙人学习报小记者的竞选,我很高兴也很激动,更要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和信任。

  我首先作一下自我介绍,我叫牛子孺,来自四年级(2)班。 我这次竞选的是小记者站站长。作为同学们推荐的候选人,我自信我能胜任小记者站站长一职,在同学们的协助下,我相信我可以把小记者站的工作做得更好、更出色。

  我是一个十分有上进心人的,任何事不做则已,做则一定做好。俗话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作为我自己,我需要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来展示自己的能力。“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只有站得更高才会看得更远,我希望在更高的位置发挥更大的作用,去带领小记者,把我们朝阳小学小龙人报小记者站的工作搞得更好。

  我坚信!是雄鹰就要展翅高飞,是海燕就要跨越大海!我自信,我能行!

  能成为一名“小记者”正是我梦寐以求的心愿.

  如果我竞选成功了,我会认真、负责地干好编辑部交给我的每一件事情,如果不成功,我也不会灰心,并且我坚信,如果一个人用力去做一件事情,结果最多是良好,但如果用心去做,结果总是优秀。

  最后,希望能得到各位评委的支持与认可! 谢谢大家!

记者演讲稿 篇9

  很多人都喜欢西藏,那里的天离我们很近,好像一伸手就能摸得到,那里孩子清澈明亮的眼睛让人感动,他们拥有蔚蓝的天空和灿烂的阳光。

  但有个孩子告诉我,他最讨厌拉萨的太阳。他说,他眼睛里的西藏“天是灰色的、树是黑色的”。他指着远处的布达拉宫说,“那只是一个轮廓”。他叫多吉,是20xx年我在布达拉宫广场上偶遇的一个少年。他的眼睛浑浊,患有严重的白内障,今年只有16岁。分别时我把太阳镜送给了他。

  那次西藏之行,缘起于一位名叫静静的听众的来信。信中她提到了一个有“绝活儿”的小姑娘达瓦——她可以闭着眼睛烧水做饭。为什么要学这种危险的“绝活”?用达瓦妈妈的话说,以后孩子的眼睛可能会不太好。这个“不太好”就是患有白内障,这是西藏牧区普遍的病。

  于是,我们踏上去往西藏的路。与以往不同,这次与我同行的还有医生。抵达西藏后,我们兵分两路,一组去走访当地医院,另一组寻找信中的小女孩达瓦。

  驱车8个小时,我们抵达了那曲。阳光下,小达瓦总是皱着眉头,眯着双眼。她的家大部分活儿都由母亲独自承担,因为爸爸和哥哥都患有眼病。

  我问达瓦:“现在妈妈还让你们练习闭着眼睛做事吗?”她很认真地点头,得意地说:“早就学会了,从门口到桌子6步,从桌子到厨房11步……”一边说着,一边跑去厨房,抱了一个热水瓶出来。在桌子前,小达瓦闭着眼睛,熟练地摇晃热水瓶。她的小手像长了眼睛一样,准确地拿起桌上的一个茶杯,开始往里边倒茶。我不敢贸然打断她,怕惊着她,烫了手。从她那双不知道被烫过多少次的小手里接过滚烫的酥油茶,我难以咽下。

  但达瓦的妈妈好像对这些已经习以为常。她说,让孩子练习闭眼干活,是怕有一天会像爸爸和哥哥一样看不清东西,影响生活。

  母亲的话和那杯热茶都很烫,烫到了我的心。难道这里的孩子们注定只能默默接受这种命运吗?我真的不想看到有一天达瓦会变成看不清布达拉宫的多吉!

  那些天,我们走访了很多家庭、学校和医院,孩子们的眼病情况比我预想的还要糟,因白内障致盲的现象很普遍。

  西藏卫生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西藏白内障发病率为14.6%,比内陆地区高出了将近60%,仅西藏就有近80万的孩子面临眼病威胁。

  回到北京后,我们协调医院等各方资源,商讨调研救治方案。20xx年6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北京儿童医院等多家单位发起了“爱目行动”。截至今年8月,14个月的时间,我们去了西藏、青海、云南、贵州等6个高海拔地区,对5000多名孩子进行眼科义诊;《海阳现场秀》的听众捐款数百万元,累计捐赠12180个“儿童视力保护包”。从今年开始,我们陆续把那些患有严重眼病的孩子接到北京进行手术治疗。

  有人问我做这件事有什么意义?我想,看到孩子清澈的眼睛就是意义,看见他们能在该体会快乐的年龄体会到快乐就是意义。还有什么能比还高原孩子们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有意义的事情呢?当多吉们梦想实现的时候,也会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

  爱要让你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