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长征五号首发成功心得体会

时间:2021-06-03 20:49:55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长征五号首发成功心得体会范文(精选9篇)

  长征五号是中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它首次采用5米直径箭体结构,首次使用无毒无污染液氢液氧与液氧煤油发动机组合起飞方案,起飞推力超过1000吨。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征五号首发成功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

长征五号首发成功心得体会范文(精选9篇)


  

  长征五号首发成功心得体会 篇1

  长征五号是中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它首次采用5米直径箭体结构,首次使用无毒无污染液氢液氧与液氧煤油发动机组合起飞方案,起飞推力超过1000吨。有了长征五号后,中国在空间站的建设上就有了得力的运载工具,但从长远来看,可能对中国的登月工程的意义更为重大。

  事实上,欧盟空间组织提出建立国际月球村的设想是非常具有战略眼光的。人类必须首先征服月球,在月球上逐步地适应与我们的母体——地球非常不同的生存环境并长期生活下去,然后方能在月球上构筑前进基地,这是向深空发展的唯一正确的途径。如果我们连自已最近的邻居都搞不定,奢谈火星探索究竟又有多少意义?

  虽然一路走来道路并不平坦,坚韧不拔的“胖五”却比现役火箭的运载能力提升2.5倍以上,还能够与其他家族新成员共享其研制过程中产生的创新成果。

  “新一代运载火箭按照系列化、组合化、模块化思想进行设计,从国家最高层面规划我国运载火箭的整体发展,尽可能多地采用通用技术,降低研制成本。”长征五号总设计师李东说。

  比如,“胖五”用到的推力大、比冲高的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曾被外国专家认为“(中国)能设计出来,也不可能制造出来”,现在已经成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各个不同构型火箭共用的基础动力装置,在之前长征六号、长征七号火箭首飞任务中,都有过出色表现。再比如,“胖五”先进的“新三垂”测发模式和全三维数字化设计也都率先在长征七号上进行了成功应用。

  不仅如此,长征五号还推动了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和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促进了我国相关技术领域的科技进步,为我国航天运载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长征五号的研制不仅标志着长征系列火箭的升级换代,而且带动了整个研制平台和产业链的更新,对构建我国新一代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的型谱发挥牵引和辐射作用,使中国运载火箭的整体技术水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保华说。

  长征五号首发成功心得体会 篇2

  淡泊名利、默默奉献,是一种以苦为乐、不计名利、甘为人梯、忘我奉献的精神境界,是一种将个人利益置之度外,甘于为航天事业贡献智慧、心血和力量的博大胸怀。正是依靠广大航天工作者几十年如一日的淡泊名利、默默奉献,才铸就了中华民族征服太空的一座座里程碑。

  50多年来,几代航天人不计得失、无怨无悔,为航天事业奉献了青春年华、聪明才智,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书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涌现出许多可敬可佩的英雄模范。这充分体现了航天人“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追求,广大航天工作者甘做无名英雄,怀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呕心沥血,奋力拼搏,以实际行动兑现了“用成功报效祖国、用卓越铸就辉煌”的庄严承诺;充分体现了航天人对事业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和对工作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就像拧螺丝一样把自己拧在工作岗位上、拧在祖国的航天事业中,在平凡的岗位上追逐着不平凡的人生理想;充分体现了航天人卧薪尝胆、埋头苦干,在战略高技术领域奋力开拓的远见卓识。回首过去,航天人居安思危,刻苦钻研,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两弹一星”梦、飞天揽月梦;着眼未来,集团公司通过大力实施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航天工程任务,加大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储备,努力掌握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把航天事业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载人航天,人命关天”。集团公司始终把提高载人航天工程安全性和可靠性作为重中之重,进行周密细致的规划、科学严格的管理,以极其严肃、极端认真、极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部件、每一个产品、每一个程序,真正做到了严慎细实、有条不紊、精益求精、万无一失。全体参研参试人员视质量如生命,以举轻若重的态度做好每一项工作,以举一反三的方式查找每一个隐患,以举重若轻的自信应对每一次挑战,用艰辛的付出换来了神舟飞天的连战连捷。

  载人航天工程涉及众多技术领域,全国数千个单位、十几万科技大军参与其中。正是依靠同舟共济、团结协作,我们才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历史性突破。这既是在我国国情条件下发展航天事业的需要,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工程实践中,各条战线识大体、顾大局,团结一致,密切协作,形成了统一的决心、统一的意志、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行动。一是顾全大局。全体参研参试人员确立工程“一盘棋”的思想,一切服从和服务于大局,不讲条件,不计得失,确保全局需要。二是勇挑重担。载人航天工程技术复杂,规模宏大,协同单位广泛,协作项目众多,协作难度巨大,协作要求苛刻。所有单位和个人坚决服从工程研制的需要,勇挑重担,哪里有困难就战斗在哪里。三是密切协作。总体设计与分系统之间、设计与工艺之间、老一代专家与年轻研制人员之间、研制第一线与保障服务之间团结一心,按照“有问题共同商讨,有困难共同克服,有余量共同掌握,有风险共同担当”的协作原则,不分主辅,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四是大力协同。每一发火箭、每一艘飞船和目标飞行器的研制与发射成功,靠的都是集体的智慧、集体的力量、集体的奋斗。各单位、各系统、各研制队伍,不论前方后方,不论什么岗位,都为了一个共同目标,齐心协力,紧密配合,做到局部服从全局、部分服从整体、当前服从长远。

  长征五号首发成功心得体会 篇3

  长征五号火箭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天津大运载火箭基地完成总装,其起飞质量约869吨,具备近地轨道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4吨的运载能力,与国际上主流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相当,将承担发射嫦娥五号、空间站核心舱以及火星探测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家重大专项工程任务。长征五号的首飞成功将大幅提高我国进入太空的能力,对我国探月工程后续任务的推进和空间站工程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从渤海之滨到南海之涯,再到冲上太空,承担“天地运输走廊”的重任,长征五号火箭凝聚了800余名天津航天人的心血,是咱天津人造的火箭。现场有80名天津大火箭基地的航天人,亲眼目睹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晚8时22分,全新研制的长征五号火箭托举“升级版”太空摆渡车——远征一甲上面级,顺利将五类六项载荷成功送入预定轨道,拉开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的序幕。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的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在载人航天工程和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对于完善我国运载火箭型谱、提升进入空间能力具有重大意义。长征五号火箭未来将成为在役主力火箭的“接班人”,代替长征二号、三号、四号、七号系列火箭。

  从数字化设计,到一钉一铆组装,再到总装完成直至冲上云霄,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媒体报道常用“天津大运载火箭基地”)党总支书记张北军亲眼见证了长征五号火箭从无到有的全过程。他向记者透露,中型火箭长征七号只是津产火箭的首秀。真正的“大”火箭,直径达5米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本月底在津完成总装,今年下半年实现首飞。

  长征五号首发成功心得体会 篇4

  11月3日20时43分,中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的太空部门,是目前中国屈指可数的几个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最重大战略意义的行业之一;中国太空事业的建设者们,以他们的奉献、创新和辉煌的成就,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和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采。中国的航天事业是中国国内各行业中投入和产出比率最高的行业之一,而且对中国的国家利益具有头等的战略重要性,难能可贵的是中国的航天部门多年来始终保持着中国革命的精神:以大局为重、艰苦奋斗、发愤图强、最终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一支重要航天力量。

  中国航天工业志存高远,奋发图强和廉洁报国的行业风貌,应该成为全体中国人共同的精神财富,中国航天人的精神应该像过去的大庆精神一样,成为中国现代的进程中所有行业的楷模。

  中国航天事业所创造的这些有形和无形的财富,是我们这个民族不竭的物质和精神宝藏。

  航空航天活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航空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交通运输的结构,还广泛应用于空中摄影、大地测绘、地质勘察、资源调查、播种施肥、除草灭虫、森林防火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航天技术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众多领域,卫星通信、卫星广播与电视、卫星气象预报、卫星导航、卫星资源勘查、灾害预报和环境监测等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各种科学探测卫星、天文观测卫星和科学实验卫星的应用,拓展了人类的视野,获得了大量的新发现,更新了人类对地球空间、太阳系和整个宇宙的认识,产生了一系列的新兴学科。

  航天器为人类创造了一个具有众多特殊环境的实验平台,开展在高真空、微重力、超低温、强辐射太空环境中新材料、生物制品和新工艺的综合研究。

  因此,普及航空航天知识,弘扬航空航天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思想,发扬“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精神,对于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激励青少年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精神都会发挥重大作用。

  长征五号首发成功心得体会 篇5

  20xx年11月3日,长征五号大型运载火箭从文昌发射中心101工位发射升空。这是中国从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的标志和里程碑。

  长征五号大型火箭的出现,使中国运载火箭的运力比肩国际同类火箭——更具体地说,达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中国老一代运载火箭的近地轨道运力之最是长征二号F火箭的8.6吨,同步转移轨道运力之最是长征三号乙增强型的5.5吨。由于火箭运载能力不足,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只能委屈地设计为8吨级的航天器,而苏联第一个空间站礼炮一号就是20吨级,美国更是使用土星五号火箭发射了80吨级的天空实验室。至于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和深空探测器,中国同样深受火箭运力不足的困扰,发射嫦娥三号的长征三号乙火箭不得不专门精心减重,压榨每一分潜力。

  长征五号大型运载火箭的出现,将彻底改变中国火箭运力不足的局面。具体地说,长征五号系列火箭目前包括两种不同的型号:长征五号火箭和长征五号B火箭,前者是一种“二级半”的火箭,后者是一种“一级半”的火箭。所谓“半”指的是火箭的助推器,它们燃烧时间比中间的芯级短得多,所以被形象地称为“半级”。

  长征五号火箭起飞质量879吨,起飞推力1078吨,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可达14吨,这个运力不仅比现役的长征三号乙火箭高出两倍多,也远高于俄罗斯质子火箭的6.9吨、日本H-IIB火箭的8吨、美国宇宙神5火箭最大的8.9吨,以及欧空局阿里安5ECA火箭的10.5吨。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九号火箭理论上同步转移轨道运力也仅有8.3吨,而设计运力更大的重型猎鹰火箭,恐怕要等到明年年中才能进行首次发射。目前,仅有美国重型德尔塔4火箭以14.22吨的同步转移轨道运力比长征五号火箭略胜一筹。

  目前的公开资料显示,长征五号火箭直接奔月轨道的运载能力超过8.2吨,这个运力也仅次于重型德尔塔4火箭,可以发射8吨多的嫦娥五号探测器。至于火星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目前官方尚未公开相关数据,不过从20xx年火星绕落巡一体的探测器任务的论文推测,长征五号火箭的火星运力超过5吨,比美国猎鹰九号火箭4吨的火星转移轨道运力高得多,也优于宇宙神5火箭和阿里安5火箭。

  目前俄罗斯的质子号、美国的宇宙神5和德尔塔4火箭都有直接将卫星送入静止轨道的能力,其中质子号火箭静止轨道运力为3.25吨,宇宙神5火箭为3.9吨,重型德尔塔4火箭则高达6.75吨,欧空局的阿里安5火箭和日本的H-IIA/H-IIB火箭没有直送静止轨道的能力。长征五号火箭首飞中使用了远征二号上面级,构成“三级半”的构型将卫星直接送入静止轨道,直送静止轨道的运力超过5.1吨,仅次于美国的重型德尔塔4火箭。

  长征五号首发成功心得体会 篇6

  11月3日,中国海南文昌。发射场的塔架前,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静静矗立。

  “……5、4、3、2、1,点火!”随着01指挥员按下点火按钮,火箭在山呼海啸的轰响中,喷射出耀眼的白色尾焰拔地而起,冲上云霄。3公里外的参观点,响起了一阵阵热烈欢呼声,“成功了!成功了!”发射场的航天工作者们激动地握手,拥抱,轻轻拭去从眼角滑落脸颊的泪水。

  面朝大海,仰望星空。这是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的第二次发射,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238次飞行。作为中国大运载时代的“开拓者”、深空探测的“主力军”,长征五号将用于未来探月工程三期、载人空间站、首次火星探测等任务。由大火箭开启的中国航天“新长征”正壮丽起航。

  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场,从20xx年9月开工奠基、20xx年11月基本建成,到今年6月25日圆满完成长征七号首飞任务,11月3日圆满完成长征五号首飞任务,这座满足了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和新型航天器发射任务需求的航天发射场,在牢记使命、铁血担当的航天人的无私奉献下,铸就了中国航天的座座丰碑。

  主席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当火箭冲上云霄,飞向太空时,人们应该铭记:火箭的腾飞,离不开千千万万把岗位当战位、视使命如生命的默默奉献的航天人。他们是平凡的,却因逐梦而卓越。航天人将忠诚、使命与担当融进血脉,用实际行动践行航天梦想,弘扬航天精神,走好航天人的长征路。

  长征五号首发成功心得体会 篇7

  11月3日晚上20:41,中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世人皆知,从20xx年立项至今,长征五号冲刺了20xx年。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从提出论证到如今,长征五号整整走了30年,可谓30年磨一“箭”。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时任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龙乐豪,带领团队深入研究国际航空发展方向,结合我国当时的技术基础,提出了发展大火箭的设想。从那时起,中国开启了大火箭的漫漫征途。

  第一个20xx年,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中国航天人开展了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系列论证工作。

  第二个20xx年,中国航天人开展新一代运载火箭方案论证,并在液氧煤油和氢氧两种大推力火箭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第三个20xx年,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正式立项,中国航天人攻破无数技术难关,终于打造出了我国首枚大火箭……

  此刻,带着30年积蓄的势能,长征五号一飞冲天。回望30年征程,龙乐豪感慨万千:这是千呼万唤的30年,也是千锤百炼的30年!

  作为中国大运载时代的“开拓者”、深空探测的“主力军”,长征五号开启的未来将会更加精彩。展望发展前景,栾恩杰院士充满信心。他设想:有了大火箭,中国将来还可以建设太空望远镜、太空发电站等设施。长征五号执行“一箭多星”式发射任务的能力更强,未来构建全球定位系统、全球通信系统等,所花费的`时间将大幅缩短。

  长征五号,任重道远。栾恩杰院士将长征五号的后续研发比作中国航天人的新“长征”:“我们只是跨进了大运载时代的门槛,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中国航天人只要进了门槛,就会一直往前走,永不言退!”

  长征五号首发成功心得体会 篇8

  今天凌晨2时38分,搭载于“长征五号”上的“远征二号”将一个“小家伙”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这位小家伙叫“实践十七号”,是一颗同步轨道新技术试验卫星。而搭载“实践十七号”卫星的航天结构,是中国航天结构技术领域的原创突破。这项被命名为“天方一号”的新概念航天结构,由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自主研制。

  遥测数据表明,“天方一号”在火箭起飞、级箭分离、星级分离、卫星太阳翼展开等过程中,呈现出优异的减振性能和电磁兼容特性。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相关专家表示,“天方一号”研制成功并通过发射技术验证,对提高航天器有效载荷比、延长航天器工作寿命、缩短航天器研制周期、拓展航天器功能等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我国在新概念航天结构技术领域实现原创性突破。

  “天方一号”采用多功能一体化设计,主要由轻型复合承载结构、高分子多功能支撑结构群、聚合物固态锂离子电池模块、振动与温度监管装置等组成。它集高强度承载、反对共振控制、结构化能源等功能为一体,在承载、减振、能源、热控等一体化设计,电磁兼容、锂电池异构成型等方面取得多项原创性关键技术突破。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相关专家介绍,传统航天结构设计存在部件功能单一、单机数量多、空间利用率低、冗余质量大、设计制造周期长等诸多局限,严重制约了我国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航天结构技术创新团队从1996年开始对此进行研究探索,突破并掌握了高载荷比、高能量密度比、多功能一体化的新概念航天结构技术,自主设计并研制出兼具力能与环境管理的一体化多功能航天结构,具有数据处理、信息融合与天地交互综合功能的数据处理模块,集能源管理与控制、电性能检测与调理、信号传输与处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电源管理模块。

  “天方一号”完成发射阶段技术验证后,后续将伴随“实践十七号”卫星进行新型结构化能源模块的在轨技术验证。

  “实践十七号”卫星如同一个“小型实验室”,试验的项目可谓“高精尖”。

  揭秘“实践十七号”卫星

  “实践十七号”是一颗同步轨道新技术试验卫星,采用东方红四S平台,体重近4吨。它是我国已成功发射并在轨交付的“老挝一号”通信卫星的嫡亲弟弟,排行东四S平台家族第二。别小看它呦!它在入轨后将开展一系列新技术试验“大动作”,比如新型能源、自主导航、无毒推进、空间碎片观测等,它还将完成哥哥未完成任务——充分验证先进综合电子系统在东四S平台的应用。

  据“实践十七号”卫星总设计师王典军介绍,卫星能在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首飞任务中进行搭载试验,对提高我国高轨卫星技术发展、拉动大型新平台尤其是东方红五号平台的关键技术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航天器上的太阳能电池多采用单结或三结砷化镓制成,其转化效率最高在30%左右。“实践十七号”卫星要验证的一项新技术就是新型能源技术。科研人员将之前太阳能电池片的材料升级为四结砷化镓和倒装砷化镓,以验证其在太空里的适应性。“航天器上的太阳能转化效率每提高1%,都将极大地提升经济效益。同时,电池片单位面积利用率愈高,愈有助于航天器的减重。”王典军总师说。

  AND基于无毒推进技术是我国近年来研发的一种新型推进技术,此次也出现在“实践十七号”卫星搭载项目的名单中。不同于传统卫星推进剂,AND推进剂具有无毒、高密度、低冰点、低发挥性、高性能等特点。“这次任务中的无毒推进子系统是我国第一套星上应用的无毒推进系统,其在轨飞行将对新型推进技术和东方红五号平台贮箱等关键技术展开试验。”

  太空碎片由退役、失效的空间飞行器形成,目前地球同步轨道的碎片已有上千个,且还在日益增加,这对太空环境极为不利。欧美一些国家也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实践十七号”卫星此次上天就承担着试验高轨空间碎片观测技术的任务。

  长征五号首发成功心得体会 篇9

  长征五号首发成功,11月3日20时43分,中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30分钟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试用一个字概括3日成功首飞的中国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那就是:大。

  火箭芯级直径5米,助推器直径3.35米,全箭长56.97米。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栾恩杰算了算:起飞重量869吨,是中国现役两款明星“长征二号F”和“长征三号乙”之和;推进剂重量、储箱焊缝长度,也是这两者之和。

  火箭拥有“大心脏”,助推级为8台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这是中国单管推力最大的新型动力装置。再加上1台50吨氢氧发动机和1台9吨级膨胀循环氢氧发动机,运载能力较现有的提高了两倍多,实现从中型到大型的跨越。

  放眼全球,“长征五号”是亚洲低温火箭中直径最大、发动机数量最多的火箭,其运载能力与美国现役最大型运载火箭“德尔塔—4”、俄罗斯质子号、欧空局“阿里安—5”等旗鼓相当。

  与这枚“大火箭”所配套的设施也多是“大”的。

  比如活动发射平台,规模创国内新高:发射平台高近70米,是此前最大发射平台的9倍;台体上表面积逾600平方米,相当于一个半篮球场。

  再如“大火箭”低温加注系统,1万多米的低温管路、3万多米的供气管路,规模创亚洲之最。

  “长征五号”诞生在总面积达2平方千米的天津大运载火箭基地。为了火箭模态试验,那里新建了93米高的全箭振动塔,规模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与之相伴,研制难度、研制工作量、保障条件建设难度等也是前所未有的“大”。“长征五号”共计突破12大类247项新技术,累计开展7000余次、1000余项地面试验。

  “新技术比例几乎达到100%,这意味着火箭研制风险也在增大。”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五号火箭总设计师李东说,他感到压力巨大,但“你要实现运载火箭能力的跨越式发展,只能采用全新技术”。

  这一切的努力,都是为实现“大”目标:大幅提升中国进入空间的能力,支撑中国由航天大国迈进航天强国。

  航天人常说:火箭运载能力有多大,航天舞台就有多大。仰望更广阔的星空,以“灵巧”著称的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长征四号“力竭”,新一代“长征家族”接棒。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龙乐豪仍然记得,中美建交后,美方赠送给中国约1克重的月壤。“再过一年,我们中国人将用自己的双手从月球上取回不只是1克的样本。”他说。

  根据计划,“长征五号”将直接服务于中国探月三期、载人空间站、火星探测等重大专项任务。

  龙乐豪指的是将在2017年下半年发射的“嫦娥五号”。他脑海中的想法更“大胆”:载人登月。“如果分三次发射‘长征五号’,进行两次交会对接,也能把航天员送上月球,再把他安全地接回来”。他兴致勃勃地说。

  “长征五号”还可以用于不同地球轨道大型载荷及其它深空探测任务载荷的发射,同时为重型火箭研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栾恩杰说,目前美国、俄罗斯、欧空局等纷纷开展近地轨道运载能力逾百吨的重型火箭的研制,这已成为火箭技术大势所趋。

  “在这场比赛中衡量的是相对值,如果我们不发展,就等于落后。”栾恩杰呼吁当代航天人“一定再走长征路,攻关重型火箭”。根据构想,未来重型火箭的助推器直径5米,“长征五号”成功首飞相当于已有现成的助推器,奠定了技术基础。

  征途仍在星辰大海,“长征五号”在中国航天发展的多方面开疆拓土,中国人已步入“大航天时代”。

【长征五号首发成功心得体会范文(精选9篇)】相关文章:

读书与成长征文范文02-03

好书伴成长征文范文04-08

法律伴我成长征文范文12-18

阅读伴我成长征文范文12-18

阳光下成长征文范文04-08

红旗飘飘引我成长征文范文11-29

成功创业指南精选06-21

2020世界读书日关于阅读伴我成长征文优秀范文精选04-22

【精选】成功演讲稿范文锦集6篇04-08

精选成功演讲稿范文合集六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