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王崧舟《语文的生命意蕴》读书心得

时间:2024-02-18 08:10:30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王崧舟《语文的生命意蕴》读书心得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王崧舟《语文的生命意蕴》读书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王崧舟《语文的生命意蕴》读书心得

  王崧舟老师的《语文的生命意蕴》共分为六辑,分别是:语文,用来印心;诗意问津;天下至文出童心;追求语用学习的意蕴;从灵魂返乡到文化知音;精神结邻。这六辑是由王老师几十篇文章整理分类而成,包含着他对生活的感悟,对教育的热情,对语文的情怀,对幸福的追求。读完此著作,我感受到了一个对教育、语文、生活充斥着满腔热血与情怀的学者。

  对我而言,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第二辑诗意问津的内容。王崧舟老师面对越来越多的语文课正经历着“零度教学”,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在冷眼旁观“别人的世界”讲着“别人的故事”这一现状,又结合着潘新和先生的主张,提出了诗意语文教学的号召。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诗意语文教学就是借助语言文字,沉入文本语词,通过感悟文本中的情感、思想、哲理等,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具有“人的精神”的人,培养具有和谐的、多方面的精神生活的人。这是王崧舟老师的语文教育之梦,也是诗意语文的最高境界。

  语文的诗意在文本之美,而文本的诗意在文本细读。文本细读是诗意语文理念的基础和出发点,“让文本细读指向文本诗意,在文本细读中开掘文本诗意,使文本细读成为文本诗意的实现过程,这是诗意语文走向实践的重要策略”。当我读完文本细读这一小节时,仿佛是身临其境地上了一堂精彩的阅读指导课。王老师把文本细读分为了六个方面,分别是:直面文本,体验原初的诗意;字斟句酌,品味精微的诗意;互文参照,彰显深层的诗意;擦亮语言,揣摩形式的诗意;还原比较,感悟潜在的诗意;寻找缝隙,挖掘蕴藉的诗意。

  初入杏坛一年,最让我担心的就是带领同学们去解读现当代文本,没有勇气在第一时间、第一空间与文本本身进行直接晤面,在备课的过程中有时也很容易犯“拿来主义”的错误,而不是以一种从容的,充满期待与惊喜的心态潜下心来,专心致志地去直面文本。“直面文本,是一种最本色、最本真、最本位的细读”,换一种心态,对我来说或许会有不同的精彩收获。在阅读文本时,我们借助的是语言文字,把握文章细微的情感就要“沉入词语”,抓住最细小、细致地词语去品读,通过深耕关键的语言文字,去体悟和品味文章精微的诗意。除此之外,在细读文章时,还可以借助其他文本进行印证、阐释。王崧舟先生以两首宋朝的诗为例进行阐释,对我来说,经历了一年的八年级语文教学,我想到了两首词,分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同样是仕途坎坷、官场失意,也同样是借助外物抒发自己的胸怀。另外,细读文本,还要进行一个来回,从语言出发,经过思想情感,再回到语言,也就是说语言内容与形式二者都要仔细思考,表达方式或者语言节奏上的细微变化也会导致文本内容的变化。对于文本的细读,还可以采取还原比较,通过把一段文字还原成一个画面、一个场景、一个故事,感悟文本潜在的内容。最后就是善于去挖掘文本中的“异类”,也就是文本中的矛盾甚至是破绽,这个矛盾或破绽是作者的精心构思、有意为之。王崧舟老师说细读有法,但无定法,的确,对于我来说在解读文本这条路上,还有太多的内容等着我去学习和掌握。

  诗意语文教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座遥不可及的高峰,而此刻的我正在山脚下慢慢地向上攀登,“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生活中,时刻谨记内心的追求,多向优秀的教师学习,通过语文教学去发现生命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