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科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时间:2023-12-14 14:33:25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科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汇编11篇】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汇编11篇】

  科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篇1

  我认真地学习了新课标之后,再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1、要学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

  2、教师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3、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师生之间和教师之间要积极主动合作

  1、师生合作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

  2、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

  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它相关学科,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同志合作完成对学生的活动课指导。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学会合作。

  三、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有五大内涵:知识体系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习过程的激励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人生的引路人。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回归到“立人”上。教师的角色转变到“促进人的发展”上,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应的。

  1、在课堂上,当学生在观察、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智力发育低下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生理缺陷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激励每一位学生。同时还特别应处理好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学习内容中的知识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这样,学生始终处于被激励的气氛中,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新的课程标准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也应关注,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

  4、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趋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科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篇2

  2022年7月11日-7月19日我很荣幸地参加了2022年南昌市《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暑假专题培训,在这2天半的培训活动中收获很多,获益匪浅。回首培训的足迹,发现自己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洗礼,教育科学理论学习得到了升华,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获得了新感悟,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角度,许多疑问得到了启发解决………

  作为一位科学老师和实验管理员,必须具有渊博的科学知识,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更应当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使我对心目中的理想课堂又有了新的认识,激发了我以后学习的动力。

  在这次科学学科课程培训过程中经授课专家形象而又深入的解析,让我对科学课的特点、理念等方面得到了全方位的,更深入的认识,授课专家丰富的知识经验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曾经在教学中的困惑、迷茫得到了解决,并且深刻体会到作为一位老师知识面要广,才能实现跨学科和各科知识的融合。

  通过培训使我感受到对科学研究的理解是渐进的,需要我们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具有科学意义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才能逐渐获得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标要求教育必须培养有创造精神、有个性的人,那么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呢?

  首先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关系,老师是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探讨,这样才会使孩子们的身心得到彻底解放。因为多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所以他们的许多想法和做法是不合常理的。教师要打破常规,千万不能怕课堂纪律“乱”而过多地限制他们,要让学生放开胆子活起来,课堂上允许学生提出质疑,还可以随时发表个人的见解。在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当然会感到新鲜、很刺激。才能以良好的心态去主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有了,学习的自觉性就会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真理的能量就会被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其次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充分观察思考。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认知活动。它是儿童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大量的感性认识都是通过观察获得的。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不应把科学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观察思考的机会。鼓励、引导他们以研究者的身份主动参与到知识形式的过程中去,使他们不仅仅看到了结论本身,重要的是看到了结论形成的来龙去脉。

  还有要让学生勤动手,发挥主体作用。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总想理明白,做什么都想亲自试试的特点,教师要因势利导,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达到手脑并用的效果。因此科学课中一些实验和观察材料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准备,鼓励学生多动手操作和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发现,同时教师也不失时机地给予点拔、引导和鼓励,就会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诱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创新、求异。让他们自由地、充分地发挥其聪明才智。这是我本次新课标培训学习的最大感受。

  科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篇3

  这个学期,我来到xx小学,兼任三年级两个班的科学。科学课我几乎没带过,所以我认为自己首先必须要认真的研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学习过程中使我体会颇多,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科学的有了全新的认识,在思想上也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改变,我觉得科学也很有趣,学生对科学课也非常感兴趣,使我心把这门对于自己来说全新的学科教好。下面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学习我明白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而这其实就是所谓的科学素养,良好的科学素养的养成对将来的科学研究学习将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从小学就开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做到三维目标。以前我只是吧注意力放在科学概念上,现在我认识到过程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也同样重要。这是科学素养不可缺少的部分。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特别,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注意探究式的教学

  科学教学不仅仅只是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或者说是科学上的相关科学知识,这样的话这就不是科学课,科学概念、知识的掌握要靠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而的来的,而实验过程最主要的就是探究,在做实验前一切都只是个人的猜想,猜测,是没有事实来支持的,只有在完成实验以后才等得到结论,而实验的过程中如何操作,如何处理得出结果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为了验证结论而去实验,而是为了研究去实验,原先的假设或许是错的。但是我在教学中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更多的是为了让学生知道这个结论而去实验,对于数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加以分析,甚至,当这个实验叫复杂,很难准备时就干脆取消这个实验改为我现场做或者干脆不做,而是我口述的形式向学生表达结果以及知识点,现在想想这个的做法很不好,这不是一个科学教师应该具有的。这违背了科学的主旨——探究,没有探究就不能称之为科学。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多的注意这点。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但是我必须承认不同的学生由于先天遗传,后天环境,以及自生的主管能动性,他们的成绩必然存在一些差距,在面对这些差距时我们应该尽量做到合理的分组,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小组活动实验的效率,同时对于小组成员的分工也能预先制定好,大大提高效率。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组成一定的结对同学,带动后进生学习。让每位同学都能体会到科学的乐趣,而不是负担。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学习科学新课程标准后,我对自己新带的这门学科和要走的路有了一定的认识:接下来在教学设计时应当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精心选择和设计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些活动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一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自己的科学素养。也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升。

  科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篇4

  假期里自己认真学习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新课标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述了科学课程的性质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基本理念是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总的思想和原则。

  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就能从整体上把握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通过学习自己的体会如下;

  1、探究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和方式。

  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只有培养具有一定科学素养,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才能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小学科学课程要充分利用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对他们进行科学知识学习的启蒙教育,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的内涵在科学课标中,包含为:“科学探究,情感与态度,科学知识”三个方面。情感与态度是科学学习的动力,科学知识是科学学习的材料,而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小学生在科学知识的认识过程中,通过探究,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培养探究的能力。

  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因此,科学教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体验未曾经历的独特经历。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

  2、探究活动是科学学习的主要途径。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面向社会,关注环境,关注自然。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篇5

  近期,我们教研组在李老师的带领下认真的学习了科学新课程标准,让我受益匪浅。对科学的有了全新的认识,下面就来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新课标要求教育必须培养有创造精神、有个性的人,那么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呢?

  课堂是教学的助阵地,老师需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关系,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探讨,这样才会使孩子们的身心得到彻底解放。因为多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所以他们的许多想法和做法是不合常理的,但是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要让学生放开胆子活起来,课堂上允许学生提出质疑,还可以随时发表个人的见解。在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当然会感到新鲜、很刺激,才能以良好的心态去主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有了,学习的自觉性就会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真理的能量就会被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其次,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充分观察思考。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认知活动。它是儿童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大量的感性认识都是通过观察获得的。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不应把科学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观察思考的机会。鼓励、引导他们学中,教师不应把科学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观察思考的机会。鼓励、引导他们以研究者的身份主动参与到知识形式的过程中去,使他们不仅仅看到了结论本身,重要的是看到了结论形成的来龙去脉。

  还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发挥主体作用。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什么事总想理明白,做什么都想亲自试试的特点,教师要因势利导,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达到手脑并用的效果。因此科学课中一些实验和观察材料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准备,鼓励学生多动手操作和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发现,同时教师也不失时机地给予点拔、引导和鼓励,就会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诱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鼓励学生勇干探索、创新、求异。让他们自由地,充分地发挥其聪明才智。这是我读了新课标的最大感受。

  我认为我们以后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是这场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我首先认识到自身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作用。明确新课程的内容和基本框架,了解教材的编写思路,对新课标有更深的理解。我在这种方式的指导下,也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深入把握科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照自身的实际情况,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灵活的、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积极探索、刻苦钻研、开拓科学课程改革的新局面。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充满兴趣才可能去探索,使学生产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在探求大自然奥秘的过程中闪耀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我在教学《土壤里的动物》这一课时,带领学生去校园中观察动物,让他们先预测校园中都有哪些动物,强调观察时需要周一哪些问题,让学生按自己的方法进行观察、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去、相互合作、相互交流,他们

  带着浓厚的兴趣去钻研更深奥的科学问题。新课程《标准》指出:“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学生经历典型的科学探究活动、经历探究的过程,使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表面看到的知识,而且在过程,方法、感情、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都得到了发展,真正体现了“重过程,轻结果”的理念。

  三、鼓励发散思维

  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造独立的思考情景,让他们体会创造,发现的自豪和愉悦。教师应该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观察、试验、测量、记录、统计,让他们去进行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去发现新知。

  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做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应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计划,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总结我的认识:“教育是科学,但更是艺术”。

  科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篇6

  20xx年xx月xx日至25日我才加了北川羌族自治县教师发展中心举办的小学科学教师培训。观摩了三节科学课。聆听了专家的讲座。经过了这次培训活动,对我的触动很大。在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会最深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巧妙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要使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充分发挥,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而探究的引入是探究活动的良好开端,学生就有了探究的兴趣。黄林老师在上《我们知道的磁铁》时,用扑克魔术引入新知识的探究。因此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想弄明白的欲望。同时也会产生许多遐想。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也要在新课引入上多下点功夫。

  二、科学学习应以探究为核心。

  我在未任教科学学科前,以为科学学科就是教会学生科学知识。通过这次的观摩和专家的讲座,知道了科学学科要求学生通过探究获取知识。其探究的特征是:已提出或发现一个问题作为探究学习的开始;通过探究活动培养能力并获得新知;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注重学生知识获得的过程“;重视证据在探究活动中的作用;重视合作式学习;重视形成性评价和学生的自己评价。因此,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这是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要求。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用科学思维方式获取知识,这是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李大杰老师教学《磁铁有磁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以巧妙的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很快以强烈的探究欲投入探究活动活动中气氛活跃。你一言我一语,述说自己的发现,认真做好记录。通过探究活动同学们获得了新知识。这知识不是老师传授给他们的,而是学生通过探究自己获得的。

  三、科学课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培养科学课的课堂常规,如有条不紊的开展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运用所学的观察方法认真细致的观察并及时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逐步养成长期坚持观察记录的习惯,能倾听别人的发言,叙述自己的发现,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等。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科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篇7

  9月3日我校组织了全体的语文教师集中在电教室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标标准》通过这次学习让我重新认识了新课标的标准要求和目标,为我校的语文老师指引了明确的方向,下面来谈谈对新课标的一些感想和体会。

  一、目标明确

  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新课标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再一次更清晰的认识到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二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二、改变模式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的第一步就是先学会编写切合我们学生实际情况的导学案,然后让导学案慢慢融入课堂,让老师学会读、说、练相结合,力求让我们的课堂更高效。

  三、体现“语文美”

  语文课就要应有浓厚的语文味。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涵咏体味。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反复体味,学会写感悟,学会分享,重视语文课堂的.课前五分钟和国旗下的美文分享,通过自己的声音把最美的语言和最大的收获分享给同学们。

  四、圆梦明天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希望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有较大的提高。在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我们的语文课堂的明天更出色!

  科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篇8

  近期,通过阅读20xx版小学科学新课标,我更新了对新课标的认识。《标准》中提到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是一门体现科学本质的综合性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小学科学的教材也在改革中,新课标课程理念“聚焦核心概念,精选课程内容”,同时也注重科学安排进阶,形成有序结构。

  科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含以下几部分:

  1、科学观念;

  2、科学思维;

  3、探究实践;

  4、态度责任。

  不同学段,科学课程达成的课程目标是层层递进。另一方面,新课标中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即注重“立德树人”的.导向原则,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

  科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篇9

  通过参加科学学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xx版)》解读,我收获良多。主讲人崔鸿教授从课标修订背景开始讲解,其中最主要的是提炼核心素养,指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20xx版科学学科新课标更为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崔教授在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这一次的课标修订,更为突出科学探究和科学实践,新版课标提出了课程性质为: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是一门体现科学本质的综合性性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课程理念在目标、内容、教学、评价中都多次强调了探究、实践,新课标共出现了395处“探究”,145处“实践”。在这个“探究实践”核心素养的维度下,主要探讨了三个很重要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新课标的修订对我们教师在“教—学—评”一体化中,应该将探究实践作为主动获得新知的重要途径。

  新课标其中最大的突破就是提出了学业质量指导课程的实施。依据学业水平考试命题与评价指导教学设计与实施以及教材编写。随着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学业质量标准的内涵也发生了改变,它不仅仅是学生完成学习内容后学生掌握内容的情况,也反映了课程核心素养要求。通过培训学习,我还清楚地认识到评价的定位及其基本理念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构建素养导向的综合评价体系,加强过程性评价、改进终结性评价、深化综合性评价和探索增值性评价。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科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篇10

  学习了科学新课程标准,让我收获颇丰。我对科学这门课程,有了全新的认识,下面来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新课标要求教育必须培养有创造精神、有个性的人,那么,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呢?

  首先,给学生修建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应当是同等关系,教师是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探讨,这样才会使孩子们的身心得到完全解放。

  其次,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充分观察思考,在科学教学中,教师不应把科学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的机会。鼓励、引导他们以研究者的身份主动参与到知识情势的进程中去,使他们不单单看到了结论本身,重要的是看到了结论构成的来龙去脉。

  还有要让学生勤动手,发挥主体作用,在科学课中一些实验和观察材料可让学生亲身动手预备,鼓励学生多动手操纵和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发现,同时教师也不失时机地给予点拨、引导和鼓励,就会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更新观念,进步熟悉

  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是课改成功的关键。我首先熟悉到本身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作用,明确新课程的内容和基本框架,了解教材的编写思路,对新课标有更深的理解。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深入掌控科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照本身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爱好是最好的教师

  教师要留意利用种种方法向学生展现科学的奥秘,使学生产生研究题目的爱好,在探求大自然奥秘的进程中闪耀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课程标准指出:“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学生经历典型的科学探究活动、经历探究的进程,使学生取得的不单单是表面看到的知识,而且在进程,方法、感情、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都得到了发展,真正体现了‘重进程,轻结果’的理念。”

  三、鼓励发散思维

  教师要留意学生创造独立的思考情形,让他们体会创造、发现的自豪和愉悦。教师应当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观察、试验、丈量、记录、统计,让他们去进行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去发现新知。

  科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篇11

  立德树人正是《义务教育科学新课标(20xx年版)》中提到的新的课程理念,新课标既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理念,也为一线教师指明了新方向。现就新课标与旧课标中的变化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对应学段不同。

  旧课标内容只包括一年级至六年级内容,新课标内容包括了一年级至九年级义务教育阶段的内容。也就是说,科学《新课标》打通了小初科学课程,强调了科学课程学习的整体性和学习进阶观念。不仅要考虑小学或者义务教育阶段,而且要考虑从小学到高中到底学生的`学习需要怎样的进阶。

  二、更新课程性质、课程理念。

  课程性质强调除了科学知识,还应重视认知过程和研究方法以及立德树人。课程理念更聚焦核心素养、学习进阶。

  三、更新课程目标,首次提出“核心素养”导向。

  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内容分为四个方面: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新增了“科学思维”。

  科学里面包含很多的思维方式,比如抽象、概括、比较、分类、归纳、重组思维、发散思维……等等。为了和科学领域结合的比较紧密一点,科学思维我认为可以总结为四点: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和创新。创新是一个高阶思维,“创新问题”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非常重要的。创新思维是国家对人才的.要求,所以无论如何都是非常核心的。

  四、更新课程内容。

  由四个领域的18个主要概念更新为四个跨学科概念和13个学科核心概念。其中四个跨学科概念充分体现了跨学科研究和跨学科思维,13个学科核心概念是旧课标18个主要概念的整合、补充、提升。

  13个科学核心概念将关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宇宙科学三个领域合在一起,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由此可以看出其中的整合性。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设计教学,首先从学科核心概念的角度出发设计,同时要真正帮助学生理解跨学科的核心概念。跨学科的核心概念不是一个单纯的学科,而是对不同的学科核心概念进行整合。

  在新课标改革之下,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我们应不断学习以应对学生成长和学习阶段中不同的变化,以及社会和学科课程标准的变化。以学生为本作为教学的宗旨和信念,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动力,发挥科学学科特质,培养学生成为科技创新、面向世界、走向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科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科学新课标解读心得12-08

科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02-18

科学新课标解读心得(精选15篇)02-07

科学新课标解读心得14篇02-04

新课标解读小学科学心得02-10

科学新课标解读心得15篇02-02

2022科学新课标解读心得12-08

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03-15

新课标解读心得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