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时间:2023-12-07 08:09:40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锦集(6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傅雷家书读书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锦集(6篇)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1

  说实在,没这本书我目前还真不知道傅雷是谁,仿佛傅雷就应该和他的家书绑定在一起似的,曾国藩除了家书人我还是知道一些的,傅雷的话,还真的是“写家书的傅雷”这个印象。以前听说这本书的时候,版本不同,最无语的就是书中时有时无的英文单词,心里不满道这个人怎么爱卖弄自己的学识,特别是当他听闻儿子的好消息时连说了几个“wonderful”真是让我联想到围城里一个也爱说英文的老先生。

  不过这次买的.版本英文是有注释的,于是读起来也并不只是不满和无语了。更何况这次不能是随便看看,要写读后感。家书从1954年到1966年,正是傅聪准备出国留学波兰参加比赛到傅雷夫妇愤而弃世。傅雷对孩子的家教很严格,而且他有句话,真理第一……爱情第二(中间忘了),这是在傅聪有女友时写的。先不说爱情第二,一九五三年正月,就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哪一首最重要的问题,傅聪与父亲争论激烈,傅雷认为儿子太狂妄,”才看过多少书!“,傅雷坚持己见,导致双方严重冲突。在傅雷勃然大怒的情况下,倔强的傅聪毅然离家出走,住在父亲好友毛楚恩家一月余。后因傅雷姑父去世,父亲觉得人生在世何其短促,父子何必如此认真,感慨万千,遂让傅敏陪同母亲接傅聪回家,双方才和解。

  这次事件让我深深感受到傅雷家风果然不同,离家出走的理由都和艺术有极大的关系。

  书中一些傅雷有关弹钢琴的评价,从字面上可以看出钢琴家琴艺的精湛,但是,普通人的话,真的能听出什么音色,技巧,“真正的萧邦“吗,看来这只是内行人的共鸣。这些靠听觉的东西用文字写出来还真是更能理解一点。

  在傅聪有了女友后,傅雷又开始给两人写起了信,并教育儿子要好好“培养“弥拉,因为作为艺术家的妻子是有些不同的。这么关心两个青年人的初步生活,体现了他的责任感。后来,弥拉虽然没达到傅雷理想,还是挺合格的。

  总感觉傅雷的教育方式对培养艺术家来说是很有用的,而且他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艺术家,因此让傅聪断断续续上了几年小学,主要在家督教。不知道这样的方式在今天还能不能实行。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2

  这是一本历史的记载,这是一本表达了对傅雷无尽的思念的回忆录,当你翻开这本泛黄的'牛皮纸的封面,你就会被深深的吸引、感动,那其中的滋味只能自己细细品味。

  傅雷,是一名著名的翻译家和文学评论家,他在翻译巴尔扎克的作品上十分出色,被人们所赞赏。在儿子的教育方面他十分用心,在家书上可以很清晰的看出来,在千千万万的书信中,不管是在生活上感情上还是事业上,都给予了莫大的鼓励和勇气,这就是伟大的父爱吧。

  在其中也有母亲写给儿子的信,那些疼爱的话是并不是每一个细心的母亲都会将这种感情流露出来的,这可以说明傅雷一家是以朋友的方式对待孩子,而不是以高高在上的辈分抑制他。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3

  《目送》中有这样一句话:“中年人的沧桑中,总有一种无言的伤痛。目送生命的逝去,目送生命的远行,却只能目送,无法挽留。”读《傅雷家书》,仿佛穿越千山万水——远行的人渐渐消失,原路返回的人,眼中有忍住的泪水。

  251篇家书,如同父母与儿子的窃窃私语,从时间的缝隙中重叠下来,累积成独特的傅雷家风——“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无论是为人还是从艺,傅雷夫妇给予孩子的,无疑是他们最宝贵的见识和经验。还有什么能抵的过这家书中的殷殷教诲?每一字每一句都饱含深情,在告诫成长中的孩子要“先做人”。每一言每一行都微妙且率直,在坦言生命中的为与不可为。所谓父母,无疑是需要用能量和力量来推动孩子的.成长。视他们为独立而自尊的个体,给予强烈的亲密、关注和引导,形成平等而良好的关系,在他们长大之后,学会放手和退出,这才是朴实而开阔的智慧之道。

  时间太快,我们都害怕在匆忙之中辜负彼此,“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恒久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份。”为此,给予和付出,并非需要回报,而是需要转化成生命的营养,去有力的爱自己和他人,同时获得更多丰厚的爱。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4

  这是一部充满了父爱与谆谆教诲的教育的书信集。在这部作品中,傅雷不仅仅是作为一名关爱儿子的父亲,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也作为一个"过来人"的长辈,对儿子即将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做推测,更作为一个指路人,为儿子设计好应对即将到来的事的办法,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也保持一个冷静的头脑,理智的分析,帮助儿子吸取经验,让他引以为戒。

  这是一部很好的艺术学徒修养作品,也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傅雷的艺术造诣极为深厚,对无论是古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等各个领域,都有极为渊博的知识。即使儿子远在千里之外,正在准备一场极为重要的音乐演出,而他却好象在对待即将赴考的孩子一样,殷切的关注着他的没一个举动,设身处地的预想他要在去的路上会遇到的各种可能的情景,并替他设计好应该如何去应对,傅雷在这儿所透露出来的,不仅仅是他高深的艺术造诣,更是他作为一个父亲对儿子应有的关爱。

  1955年1月16日的那封家书,是写在儿子成功之时,作者的儿子在那时刚刚取得了音乐会的成功,边寄了一封家书给父亲,傅雷在受到家书的时候,一方面为儿子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骄傲,真心的为儿子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也不忘告诫儿子,不要为胜利而冲昏了头脑,要儿子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傅雷对儿子的祝福,表现了他作为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但他在祝福儿子的同时也不忘教育儿子,却体现了他最为一个长辈对晚辈的严厉要求。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人的事业却是无限的,通过亲生儿女,来延续希望,也延续与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因此,培育儿女也是一项为人父母所应尽的义务。

  从傅雷的行为中,也不难看出,他是一个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在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对世界负责任的。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5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编入了家书180多封,它不仅仅是家书,更是傅雷对远在万里之外的傅聪的教育的文字篇本,是一部充满着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是世界著名的钢琴大师,傅敏成为英语特级教师。作为文学翻译家的傅雷,他写给家人的书信以其真挚的情感、深邃的哲理、独到的艺术见解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读者的心。

  《傅雷家书》无处不体现了浓浓的父爱了,或许每个父亲对他的孩子都疼爱有加,但在疼爱的同时,傅雷不忘对其儿子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的,纵使以如此之大的中国,能够达到此种地步的,未知能有几人,因为这确实需要充足的条件,父亲要学贯中西,儿子也要知书达理,而父子之间更要在相互尊重和爱护的基础上达成充分的默契。

  傅聪至海外留学,与父亲的联系自然只能依靠书信,于是父子之情便在一封封家书中表露无疑。他们通过书信一起讨论艺术,研究乐曲的内涵,交流对事物的'看法,虽然没有母子通信时那种嘘寒问暖,但他们之间的默契却是其他无论什么都无可代替的。掩卷后对书回想起来,最大的感触就是傅雷对艺术甚深的造诣。傅雷对于艺术尤其是乐曲的领会,颇有一番自己的见解。书中不仅论及音乐,同时涉及教育、文学、爱情、人生等各方面,且不是浅尝辄止,很多都是极有深度的见解。在这本书信集里,随处可见一个父亲的慈爱、对孩子的厚望及骄傲,深厚的艺术造诣、渊博的学识涵养在书中各个角落闪光,所有的这些无不体现着作者的博学和睿智。

  而正是由于这么一位苦心孤诣的父亲,受其陶冶与教导,使傅聪在海外的孤独环境中,汲取到勇气和力量。父母的鼓励鞭策更让他明确艺术道路上的前进方向。傅聪在异国漂流,但父母仿佛仍在他的身边,时时给他指导、鼓励和鞭策,使他有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魔障和阻力,踏上自己正当成长的道路。通过这些书信,不仅儿子和亲人之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也通过这一条纽带,也使傅聪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结合。后来的事实证明不管国内家庭所受到的残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恶名,他始终没有背弃他的祖国,不受祖国敌对者多方的威胁利诱,没有说过或做过有损祖国尊严的言行,这就是一个父亲对一个儿子的熏陶,这与父亲在数万里外,给儿子殷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

  而今,七旬的傅聪已是闻名世界的音乐家,艺术造诣举世公认。被寓为钢琴诗人的他应该也会时常地想念父亲对自己的言传身教吧。傅雷把培养孩子同样当作他对社会、对国家所应尽的一项神圣义务和责任。不是每个家长都能把教育上升到这种认识层次,但对于孩子的关爱和培养,我想是人的本性。在阅读的过程中,看着傅雷的谆谆教导,远方的父亲轮廓渐渐清晰,仿佛近在咫尺、触手可及,时常想念、时常感动。

  《傅雷家书》是老师的教导,是长者的叮嘱,是父母对儿女的关切,是诗人对生活的热爱。那一封封家书,就像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同书中人物的距离,给予我心灵的荡涤,思想的启发。我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6

  “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地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殖。”这是傅雷在给儿子家属中的一段话。在《傅雷家书》中,我看到了一位父亲对孩子的谆谆教诲,字里行间,流露出傅雷对傅聪强烈的父爱。这种爱使人震撼,使我对傅雷爱子教子的精神所深深打动。这本书主要是傅雷在书信中告诉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艺术,以及如何对待生活等问题。他教儿子要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对儿子积极的引导。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而且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他无疑是儿子的良师益友。

  人自爱其子,是一种自然的规律。生命有限,而傅雷却通过自己的.儿女来延续自己的生命,让儿女学会对社会、对祖国、对世界负起责任来。在傅雷的文字之中,他高度负责的精神可见一斑。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他从父亲的书信里得到了无尽的精神养料,好像父母仍在身边,给他力量,突破冲重重的阻力,踏上一条完美的成长道路。

  《傅雷家书》充分地体现了傅雷的思想,他写在纸上的都是些家常话。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他无拘无束,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正因为这样,《傅雷家书》如山间清泉,如蓝天上的白云,如飘飞的雪花,如无瑕美玉。感情是那样的纯真和挚朴。傅雷对他的孩子疼爱有加,但在疼爱的同时,不忘对其进行全方位教育。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舐犊之情之前。正如他对傅聪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这是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从傅雷的话语中我看到了作为父亲的他在儿子长大成才的道路上所灌注的心血,在童年时代是这样,在形如隔世的大洋两岸,不是依旧如此吗?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然不是像傅雷那样的伟人,但是他们给我的爱却并不比傅雷给傅聪的爱要少。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为我考虑。他们虽然不能讲出许许多多为人处世的大道理来,但是,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书中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不仅如此,从书中我还感受到了家长们的用心良苦和他们给予我们的崇高的爱,正如傅雷在信中对儿子说:“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所以,《傅雷家书》拉近父母与我们的距离,让我们互相理解,互相体谅。亲情溢于言表,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和启迪。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心得10-17

《傅雷家书》心得04-21

傅雷家书心得05-10

读傅雷家书心得03-20

阅读《傅雷家书》心得03-20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05-16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03-31

傅雷家书的阅读心得12-21

傅雷家书感悟心得01-06

读《傅雷家书》心得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