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

时间:2023-03-14 13:14:00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15篇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语》读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15篇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1

  在现在社会中,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圣贤与经典也逐渐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烦琐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链接。而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灰色的孔子一旦链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读于丹说论语,让我领略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于丹给我们讲述的《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其实人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我们经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从这样一个外在环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内心价值取向。

  平时,总喜欢看一些纯文类的书籍、目的也是想净化自己的心灵,荡涤内心的浮躁,但这种借之外力的注意力转移较之于自内而外的.因“三省吾身”而泰然自若的从容实则“其远差矣。”能将一部《论语》经典讲得深入浅出,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国学造诣。在“君子之道”章节,作者对君子进行了精辟讲解。但书中有个观点让我费解,“君子的社会角色是变通的、与时俱进的。一个君子重要的不在于他的所为,而在于他所为背后的动机。他们是社会的良心。”用动机而不是用行为判断人,这是早已被唾弃的谬论,让人联想起卫道、道德杀人等不雅字眼,作者放在自己钟情的君子身上所为何来?历史上心怀悲悯手举利刃和流着眼泪杀人的人着实不少,莫非他们也是君子?不知该敬佩还是同情作者,一位《论语》的信徒,却无心快语道破了“君子”的伪善本质。

  大家别以为,孔夫子的《论语》高不可及,现在我们必须得仰望它。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这就是于丹教授《论语心得》给我们的启迪。全书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穿越两千多年的时间隧道,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相比易中天的《品三国》更好一些,她的语言没有易中天那样幽默,但绝对值得思考。

  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是从天地人之道说起的。从盘古开天地这种变化最终达到的一个境界,叫做“神于天,圣于地”,她说:这六个字其实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他行为的拓展。……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有了这样一个大的宇宙观,再将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朋友之道娓娓道来,全方位地解读了孔子及论语的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于现代人、普通人及现代社会的需要。

  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义,礼,自,信”的伦理教育,从孔融三岁让梨的尊礼,守礼,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患意识,无不显示着儒家学说对国民成长过程中千丝万缕的渗透。几千年来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话作为座右铭,作为修身养性的准则,我想这与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2

  这周,同学们学习了《(论语)十则》这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二千多年前的伟大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和他的弟子的一篇语录。这其中给我感受最深的两则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前一则是说几个人在一齐行走,那么他们之中必定有人是我的老师;后一则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要以诚实为先,明白就是明白,不明白就是不明白,这才是真正的智慧。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二千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这天,是同样具有教育好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一天都要接触到许多人,而每个人都有许多长处,值得学习,能够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拿我们的班来说吧,在这个60人的群众里,就有许多小"能人":有的擅长绘画,有的写着一手好字,有的是篮球场上的闯将,有的是象棋盘上的英雄,有的富有数学家般敏捷的.思维,有的具有歌唱家的天赋……多向他们学习学习,多向他们的长处靠拢,正所谓"扬长避短"。这样不就能够使我这株置身于万顷细田中的小苗增添一些知识的养分吗?

  如果你想具有大海般渊博的知识,就应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取他们的点滴长处。如果说拜能者为师是理所当然的话,那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容易做到了。首先,你得放下自己那份强烈的虚荣心,不要为了一时渴望得到荣耀,而不懂装懂,其结果只是无聊而又可笑的。

  朋友们,让我们拜能者为师,且不要不懂装懂。这样,成功的大门才会时刻向我们敞开!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3

  在这个假期里,老师又上我们背诵了《论语》这本书,再次走进论语,给我的感受有很多……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智慧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所以后人称他为"圣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孔圣人。

  《论语》教会我如何学习,例: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论语》又教会我如何做人:例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这句话的意思是:作为一个人,却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如何行走呢?

  《论语》还教会我如何孝顺父母,例如: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子父之道,可谓孝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其父母健在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父母去世后就要观察他的行为,三年后没有更改父母的为人行动,那就算是孝道了。

  如果下次还能再读到这本书,我一定会更加认真,更加仔细的阅读!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4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您能告诉我一字,使我可以终身实践,并且永久受益吗?如果有这么个字,那就是"恕"字吧。就是你自个儿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强迫别人干。人一辈子做到这点就够了。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因为别人欺骗了你,你也就用同样的方法去骗取别人,这种处世方法实在是不可取的。我曾经与财务经理说过,不能因为有客户不讲信誉,不按合同支付车款,一拖再拖,心中产生怨气,就对我们的供应商也采取同样的付款方法,也不讲信誉,将来公司如何生存呢?无论何时,都要诚信为本,这样企业才能做得长久啊!

  所谓"恕"字,拓展一点说,"恕"字是讲你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给你造成伤害,你也应尽量宽容。现实生活中的我,到目前为止,我的人生中曾被两个所谓的小人伤害过,尽管他们两个人目前的处境不是太好,只是不知他们是否还象以前一样天天算计别人,曾经我在内心暗暗发誓,将来有一天我要报复,但随着锐意进取的学习和工作,心境不断地调整,时至今日,心境变迁,以往那种过激的想法已淡忘,甚至想不起来,但内心深处当时的痛楚还隐约记忆。

  现如今拥有一份宽容,奉献一份真诚,执着一份情节,,把持一份矜持,回头再想想过去的思潮是十分的不成熟,但当时的处境所崩发出来的`想法却是成长过程的真实写照。所以现在想想,毛泽东主席的讲话是很有哲理的:"人是在不断总结经验基础上日渐成长成熟起来的,"如果一个人不善于总结得失而一意孤行,必将走回头路,弄不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的!

  子贡曾经问老师:"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假如一个人很贫贱,但他从不向富人谄媚;一个人很富贵,但他不傲气凌人。这怎么样?

  老师说,这很不错。但还不够。还有一个更高的境界,叫做"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更高的境界是,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仅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这种欢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他也不会因为富贵而骄奢,他依然是内心快乐、富足、彬彬有礼的君子。

  现如今,生活中仍有许多的人在进行进取,在激烈的竞争中,努力发展着自己的事业,忘我的工作,不要健康,不要家人,忘记了朋友。收入多少,职位高低,似乎成了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

  对照起来,我是否也有相同之处呢,心灵相照的快乐的生活似乎离我不是遥遥无期了?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5

  翻开这本蕴含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论语》,便有阵阵淡雅古香迎面扑来,令人心生向往,甘愿遨游在这几千年前的文字话语中,去感悟演奏生命哲理的乐章,洗涤去我们内心的浮躁和杂念,回归本真。

  不同的人读《论语》会有不同的感悟和收获,而我从中获得了学习之道和为人处世。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身为学生的我们需要将思考与学习同时进行,我们要把我们从书本上所学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变成我们自己的知识和思想,而通过思考我们不仅能知到自己还有那方面是缺失的.,并进一步学习来完善自己的不足。而且思考也是对我们所学的东西是否正确的思考,学习过程中难免不会有错误的知识,因此我们需要自我的思考,而不是一味的接受错误知识。在学习方面还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为知道就是知到,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学习最忌讳的是不懂装懂,学习是自己的,不是别人的,你知不知道也只有你自己清楚,所以我们不能欺骗自己,不懂也不会有人笑话你,人们只会笑话那些装懂的人。

  在为人处世方面,我觉得《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最好概括与总结。人际交往时我们就应注意当某些事我们自己都做不到时,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不能心胸狭窄,而要宽宏大量,推己及人。如果是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和平等待人的体现。

  《论语》是儒家文学的经典之一,它还有很多价值等着我们去发掘,还有许多内容等着我们去学习和解读。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我们不需学《论语》去治理天下,但我们可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和孝敬父母之道,这对我们的道德还是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品中华传统文学,学中华传统美德。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6

  《论语;学而》另一种理解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李泽厚说:学者,学为人也,论语读书心得。学为人而悦者,因人类即本体所在,认同本体,悦也。友朋来而乐,能够本体乃群居而作个体独存也。人不知而不愠,则虽群却不失个体之尊严,实在与价值也。此三层愈转愈深,乃仁说之根本,乐感文化,实用理性之枢纽。

  一切文字,只有在必须的语境中,其好处才能清晰地浮现出来。《论语》,这本子夏留给后世的学习笔记,记录却是如此简单!(子夏在孔子的门徒也确算不得是的学生)以这则文字而言,它缺少了具体的语言背景:在什么状况下,对谁,就什么问题而言,等等,这些都不清楚。从文字表面看并不深奥奇僻,似乎确实是谈悦、乐二字,如李泽厚所言:&以儒学为骨干的中国文化的特征或精神是乐感文化。倘以知人论世的方式以理解这则语录,就必须作如是解么

  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孔子的这段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语意重点并不在学字上,而在习字上。习,实践。这句话的意思能够这样理解:学习如果能经常实践它,那不也是很快乐的么学固然是快乐的,但实践所学更能让人快乐。

  以孔子而言,夫子以行道救世为心,是一个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哲人,在殷商的废墟上,这位生于野合的父母,起于贫贱的处境的殷宋公孙嫡系,成了儒的复兴者。他说:吾其为东周乎吾从周!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他想建立一个东方的周帝国,他以几百年来商周文化的混合物——《周礼》作为支柱来建构一个理想的家园。所以他认自己是这种文化的代言人: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然而初不见用于鲁,十四年周游列国,栖栖惶惶一如丧家之犬,喟然长叹,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在如水流年中白了双鬓畴昔之夜,梦里在空寂神殿的两楹之间,抚柱哀哀哭泣: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学何为习也!学而无所用,才是一种真正的痛苦。学而致用,那只是孔子理想的快乐而已!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九万里的风等待扬起东海的波涛,托举鹏翼扶摇碧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同门曰朋,来当然是切磋修养,研讨学问的;又自远方,山高水长,路途迢迢,交通不便,平素难得一见,这实在是能够快乐的事。何时共把盏,重与细论文,这多少古人所临风怀想的美景。

  然而细细想来,我们能够有另一种理解:难道朋友都在远方近处无友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不也是孔子所欣赏、所向往的么只是微斯人,吾谁与归现实生活的周围却往往没有这样志同道合者!

  圣人能够光耀千秋,能够光照四海,却照不亮附近凡人们的双眸!凡人们会告诉你:太阳再鲜艳,它也有黑子,像女人脸上的雀斑;西施是美,但是她有心脏病,娶不得!所以圣人是孤独的。所以他期盼远方有一双慧眼,能够看到他的光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寂寂的'柴门,等待远来的寻芳者扣响,打开一个尘封的春天。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伟大的人,他的痛苦在于,他是清醒的,他比平凡的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他超越了他的时代;还在于他有更远大的抱负。而这一切都是世俗所不需要的,因而他也是不合时宜的,也是不被理解的。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奈何这世上,谓我何求的人远比谓我心忧的人多!更有甚者,人们总是习惯用石块、鸡蛋来迎接启蒙者、先知者。

  胆怯一点的人,滔滔者天下皆是,而谁以易之,于是避人且避世。

  勇敢一点的人,毁誉无动乎中,荣辱在所不计。即使是举身赴清流,也不肖于同流合污。

  孔子说:我不生气!因为我是君子,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7

  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每个人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人生道路上,有时都会感到困惑,我也是如此。她就像一双看不见的大手,总是带领我冲出所有的雾,走出所有的困惑和困惑。

  《论语》一书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一生的各种言行。虽然很短,但总能用一句话直接打动人们的心,阐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有人说《论语》是一本很无聊的书,既没有小说的.通俗易懂,也没有诗歌的优雅节奏。我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刚开始读书的时候也是这样,但是后来深入阅读,仔细阅读每一个字,慢慢发现了乐趣。

  在《论语》一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曾子说:我日三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和朋友交朋友不信?传不习乎?“我们是学生,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我们每天都学一点,每天都要学会积累。每天晚上睡觉前思考:你今天做得怎么样:帮助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交往真诚相待吗?老师教的知识有没有用心复习?所有这些,都在说一个字——心。

  个人自私的关键取决于你是否跟着自己的心走,是否会为了一点自私而欺骗自己,违背自己的内心。

  这是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真实案例。在一个炎热的下午,我坐在座位上思考一道难题。脸上的汗水随着脸颊一个接一个地流下来,滴在纯白的草稿上,印下了足迹,似乎证明了我付出了多少努力。想了想,我灵光一闪,给图形加了两条辅助线,很容易解决问题。之后,我假装是一副解决问题的样子。看着同学们低头苦思的样子,我想:以后有人问我会不会,我就不明白了。这样,我一个人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老师也会称赞我的。想到这里,我不禁暗暗笑了。过了一会儿,一个平时跟我很好的同学问我会不会有那个问题。不能告诉她!但她是我的好朋友啊,但说了,就不会被夸了。对!就说不会吧。我只想说出口,但好像有什么东西卡在喉咙里,怎么也说不出口。一抬头,她就看上了她真诚而渴望的眼睛。那一刻,我开始犹豫不决。她经常帮我解决问题,有什么好东西会和我分享,我不能那么自私!“我来教你吧。“这话一说出来,我的心情也跟着快乐,也看到了她眼中的快乐。之后又有几个同学来问,我也耐心地给他们讲解。那一次,我完全明白了什么是幸福。朋友之间的真诚相待是我在《论语》中学到的一课。

  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赞扬了《论语》,我喜欢这本书。《论语》的每一页,每一个字都能直接表达我的心。“一切都应该跟随你内心最真实的努力工作”是我在书中的一课;“随意”是我在《论语》中最深的记忆!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8

  《论语十则》主要讲两大方面:一是讲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二是讲有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论语》使我懂得如何处世待人,教给了我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其中有几句论语,我受益匪浅。

  "温故而知新。"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它的意思是:温习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我对这句话有较深的体会:我时常会拿起小学时的课本来复习,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有时还能发现一些以前不曾注意的新的知识,由此可见复习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讲的是处世之道。意思是:自己所厌恶的事,就不要施加到别人的身上。不是吗自己不喜欢的事或物,怎样能够强施到别人身上呢举个例子吧:开学时,要发新课本给同学,如果她/他发现有一本课本缺了个角或有破损,就立刻发给了别人,这就是错误的做法。我们就应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如果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间该多么的完美,多么的和谐啊!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会明白松柏是最后落叶的。读了这句话,可想而知,松柏是多么坚韧不拔,是那么经得起恶劣环境的'考验。我们不正需要这种精神吗不论在如何恶劣的环境中,都就应坚强不屈,高风亮节!抗战英烈吉鸿昌,应对着敌人的酷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烈士罗学瓒在狱中坚强不屈,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共产党员贾起应对国民党的严刑拷打,但他沉着冷静,英勇不屈,严守党的秘密……这些烈士,他们这种坚强不屈的品格,是多么令人肃然起敬!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免不了要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决不能退缩,就应坚强应对,鼓起勇气战胜困难,勇往直前!

  透过学习《论语十则》,使我明白了:学习要讲究方法;遇到困难,就得去克服它;还懂得了处世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9

  第一、四,五、六则是关于学习态度(包括个人修养)的。归纳起来,有三个要点:第一,一个人要掌握知识,必须不断地进行学习,要好学,勤学,不知疲倦地学,并能把按时进行复习当做一件乐事。第二,要想真正学到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虚心拜周围的人为老师,乃至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第三,学习者要坚持自我修养,对自己,学而不厌,不怕别人不了解;对同志,以能相互切磋学问为乐;对弟子,教导要特别耐心。第二、三则是关于学习方法的,孔子着重强调了两点:其一是,对所学的东西,应该按时复习。复习的目的在于记住它,加深理解,扩大新知。其二是,"学"和"思"要结合起来。学习时不动脑子,不想问题,就不可能学到真正的知识,也不可能获得举一反三的能力。从"温故"到"知新"中间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即在头脑里对获得的知识和材料进行分析、概括和推导,缺少这个过程就不可能达到"知新"。但是思考又必须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才能有所得。

  《论语》六则,篇幅简短,立意深刻,三言两语就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富有哲理性。严肃而深刻的`道理用谈话、答问的形式讲出来,给人以平易亲切之感。反问句、感叹句的运用,使语言更具纡徐含蕴的色彩。"温故知新""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已成为学习中的格言,富有极大的生命力。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10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您能告诉我一字,使我可以终身实践,并且永久受益吗?如果有这么个字,那就是"恕"字吧。就是你自个儿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强迫别人干。人一辈子做到这点就够了。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因为别人欺骗了你,你也就用同样的方法去骗取别人,这种处世方法实在是不可取的。我曾经与财务经理说过,不能因为有客户不讲信誉,不按合同支付车款,一拖再拖,心中产生怨气,就对我们的供应商也采取同样的付款方法,也不讲信誉,将来公司如何生存呢?无论何时,都要诚信为本,这样企业才能做得长久啊!

  所谓"恕"字,拓展一点说,"恕"字是讲你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给你造成伤害,你也应尽量宽容。现实生活中的我,到目前为止,我的人生中曾被两个所谓的小人伤害过,尽管他们两个人目前的处境不是太好,只是不知他们是否还象以前一样天天算计别人,曾经我在内心暗暗发誓,将来有一天我要报复,但随着锐意进取的学习和工作,心境不断地调整,时至今日,心境变迁,以往那种过激的想法已淡忘,甚至想不起来,但内心深处当时的痛楚还隐约记忆。

  现如今拥有一份宽容,奉献一份真诚,执着一份情节,把持一份矜持,回头再想想过去的思潮是十分的不成熟,但当时的`处境所崩发出来的想法却是成长过程的真实写照。所以现在想想,毛泽东主席的讲话是很有哲理的:"人是在不断总结经验基础上日渐成长成熟起来的,"如果一个人不善于总结得失而一意孤行,必将走回头路,弄不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的!

  子贡曾经问老师:"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假如一个人很贫贱,但他从不向富人谄媚;一个人很富贵,但他不傲气凌人。这怎么样?

  老师说,这很不错。但还不够。还有一个更高的境界,叫做"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1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咦?大上午的,谁在读书呀?哦,原来是xx日报社组织校园记者在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呢!

  以前,我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玩,给他们说的话他们不太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他们不相信我。我很生气,为什么不相信我呢?但自从读了《论语》后,想起《论语》里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我马上就不伤心了。

  还有一次,我的'同桌不喜欢学习,我就耐心地给他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道理,使他感到学习并不是他想象的那么令人讨厌。后来,他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学习,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虽然再有两节课就不能和任老师共同学习了,但是,任老师的谆谆教导我会永远牢记在心。以后,我还会多读好书,做一个像孔子一样有学问的人,并且还要多读圣贤书,做一个少年君子!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12

  今天,爸爸买了一本《论语》。刚开始,我觉得没意思,就没在意。

  下午,闲着没事,我随手翻了翻,觉得有点趣,就静下心来认真地读了几篇。我是越来越喜欢这本书了,其中第一篇给我的印象最深,文章这样写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同悦)乎?"意思是说"学习以后,能在一定的时候温习它,不也感到很高兴吗?"这正是我学习上应该做到的。在学校,老师每天都会给我们讲授很多知识。我没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时间一长,就会忘记许多。如果经常翻开书温习一遍,就能牢牢地记住。记得有一次听《超强记忆学习法》电视讲座,那位老师这样教我们:一堂课下来,下课时用三十秒回忆本堂课学习的重点;一天下来,花三分钟回顾这一天学习的重点;一周下来,花十分钟回忆本周学习的重点;一个月下来利用一小时回忆本月学习的重点。他所说的.正是"学而时习之"的道理,学习的乐趣正是因为记住很多知识而得到快乐,也就"不亦乐乎?"了。

  我爱读书,更爱读《论语》这样的好书。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13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的一位伟大的教育家,论语是孔子和他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字字句句,片片断断记录下来的,后来《论语》成了举世闻名的古代经典文化,曾经有朝廷宰相仅以半部论语治天下,他把论语中富有哲理的话讲给昏君听,昏君听了孔子的`话后,终于也变成明君了,从此他热心治理国家,国家就强大起来了。

  《论语》中有许多哲理名言,对我们的教育起着非常积极的影响,因此学习论语是十分有意义的。例如:子有四教,文、行、 忠、信 四项内容教授学生。刚毅木,讷近人,焚迟问仁。 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从这些论语中,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我们做事要谨慎,待人要忠诚,要懂得怎样尊重别人。这都是我们做人的准则。

  以后我在为人处世也要这么做,并且每时每刻都提醒自己的伙伴。让大家在学论语的过程中健康成长。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14

  在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开始让我每天背诵《论语》,可我并不喜欢《论语》。瞧!那些字句枯燥无味,还是童话、历史、科幻书好看。所以,每当爸爸妈妈让我背《论语》时,我总是一脸的不情愿,要么撒娇搪塞,要么蒙混过关,一本薄薄的书,我花费了一年多还没有全部背完。爸爸妈妈见我心不甘,情不愿,便只好罢休,而我,也暗暗松了口气。

  到了三年级,我又拿起了那本微微泛黄的《论语》翻看着,依旧是那么的索然无味。我刚想放下,耳边又响起了妈妈以前说的话:“《论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经典,以后上大学,不,初中高中的时候这些都要背的!你先背好了,不仅以后会比别人轻松,而且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方法。再说,写作文时,若能做到引经据典,你的文章一定会让人刮目相看!”

  这几句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在我耳边久久回响。这时,我恍然大悟:妈妈说的也有道理,就怕我不坚持呀!这时,另一个声音响起:对!我要试试,背一点是一点吧!

  于是,我又背了几个星期,可我,还是败下阵来。

  “不行啦!《论语》太无聊了,我再也背不下去了!”我一个人大叫着,妈妈听见了,走过来:“唉!就知道你坚持不了!不背算了!”我心中不免失落不服,但又能怎样,自己总归坚持不了,只怪自己不能持之以恒。

  如今,渐渐长大成熟的我,当学习课本中不断出现的《论语》中的片段时,结合老师的讲解,小时候背诵过的那些枯燥的字句,不断地从我的大脑中显现出来,这也许就是老师说的“反刍”吧!不过,现在读来,我觉得这些语句是多么富含哲理。那些凝练的语句促使我再次翻开那本封面已经有些破旧的《论语》,看着这些凝结着古人智慧的文字,我的心里不由得产生敬仰,对孔子的.敬仰,对经典的敬仰。仔细思考领会,那一字一句都仿佛是圣洁的花朵,在我混沌的心中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我又爱上了《论语》,因为学习《论语》,能帮助我们懂得社会,领悟人生,做自己命运的主宰,做一个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有益的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告诉我要注意学习别人的优点,看到别人的缺点要注意不要让它发生在自己身上;子曰:“子不语怪、力、乱、神”,告诉我不要听信谣言,散播迷信之说;子曰:“不患人知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他告诉我,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也就是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教导我在家要懂得孝敬长辈,爱护家人;在外就要懂得尊重他人。说话谨慎而守信,关爱别人。爸爸也一直引用这句话教育我,要先学会做人的道理,然后才去进一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成为有用之才。

  从此以后,我不会再把背《论语》当成我的噩梦,我会把它当成一捧圣水,净化我的心灵。因为我和《论语》有剪不断的缘啊!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15

  这个假期,我读了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论语》,这部包罗万象、诠释了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的经典作品,令人无一不回味无穷,否则,何以流芳千古,为世人所称道呢?“学而识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是《论语》中第一篇第一句,其意思是学习时常温习,不也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欢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抱怨,不也是君子吗!我想:我们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不忘记温习以前的知识,这样我们必须会提高的。今年8月在我国北京举行了第29届奥运会,使我对“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感触异常深。这是我国第一次举办奥运会,共有204个成员国参加,可惜文莱缺席,本来能够实现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大团圆。在开幕式上,舞者一遍遍地高呼“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这声音将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传递给全世界人民,向全世界发出盛情邀请。当各国运动员入场时,我发现虽然他们的肤色不一样,可是他们有着同样的心境:一张张笑脸将他们内心的喜悦和友好表露无遗。接下来的比赛虽然很激烈,但大家都在友好中度过,这是一届圆满而成功的奥运会!

  如果大家都能象孔子提倡的热情好客,宽容待人,那么世界不就太平了吗?世界上再也看不到战争的硝烟,所有国家的人们都能像一家人一样生活在地球村,相亲相爱地,这不是很好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也是《论语》中让我感触很深的一句话,其意思是:几个人走在一齐,其中必须有我的教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许多人和事,每个人都有自我的长处,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仅有做到谦虚好学,不自满,自我才能不断提高。正是这样“不耻下问”造就了许多伟人。

  《论语》讲述了中国千年以来所传承的正统学派的真谛,这是一部让人终身受益的经典著作。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论语》读书笔记11-04

《论语》读书笔记12-23

论语读书笔记06-20

论语的读书笔记04-06

论语的读书笔记12-11

论语的读书笔记02-22

《论语》心得体会11-15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11-18

论语的读书心得体会02-25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