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生物实验的心得

时间:2022-12-23 10:18:38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生物实验的心得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物实验的心得,欢迎大家分享。

生物实验的心得

生物实验的心得1

  4月8日市里举办生物教师生物实验培训,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因为自己不是专业生物教师,不论是生物知识,还是实验技能都懂得不多。这几年的生物教学勉强还能应付,当听说19年要考生物实验,真的感觉压力巨大。还好有了这次机会我一定把握好机会。

  那天我们学习了四节课。分别是: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观察酵母菌以及观察菜豆、玉米的结构共六个实验。老师先讲解,我们随后操作。在显微镜对光、对焦中,我遇到了困难,尝试几次都没有成功。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终于对好了。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在以后的操作中,比较很顺利。

  到了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又出现了问题:视野中出现了大的条形结构,没有看到细胞。在老师的操作后,才知道是刮取上皮细胞时,出现了杂质,而且镜头有些不干净,所以出现了失误。

  经过培训,心里总算有了一点安慰,希望这样的机会多些,更好地完成教学和中考任务

生物实验的心得2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本科生第一次接触到了真正培养实验能力的实验课,它不同于我们在大二开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实验课。在这些课上,主要以制备样品并观察样品的`形态、结构特征为主,这是由于我们当时正值大二,专业知识还远不够。

  随着以后理论课学习的深入,我们开始了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学习,这无疑对于深刻巩固我们理论课上学到的知识是有帮助的,也进一步加深了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如启动子的概念、类型、PCR的原理等。另外,在实验课中,我们掌握并学会如何运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些基本实验技术,如质粒的提娶总RNA的制备、PCR技术等。

  我们的实验动手能力通过亲身接触实验过程并亲自设计一些实验得到了提高,使我们不再象刚开始做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时候照搬实验指导上的实验步骤,而是通过我们自己的思考,根据现有的实验条件,对原有的步骤作必要的改进。

  此外,通过这门实验课的学习,我们形成了严谨的态度,如有时得出的实验结果与理论不符,我们渐渐养成了仔细分析实验结果的习惯,查找在实验设计或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对理论知识认识得更清楚。

  总之,我认为,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是称得上实用、精彩、有意思的好实验,对于今后我的研究或工作很有价值。

  我个人对于实验是很有兴趣的。通过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一些知识和实验操作,更重要的我认为是对实验的理解,对基本实验素质的培养。比如对于实验准备的重视,对实验数据的考究,对实验操作的认真,对实验过程的耐心等等。其次,通过这门课程学习了很多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比如仪器的调试和校准,实验安全准则,误差分析等。第三,大部分实验都是以小组的形式完成的,这一方面培养了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另一方面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了解和感情。

  另外,生理学实验可以很好的培养我的实验素养与耐心。我认为实验是考验动手能力的,但更考验心理素质。对于要求学生自己做标准曲线的实验,需要学生耐心地实验与记录是非常关键的。尤其对于我们这类基于实验课专业的学生,更需要这种耐心细致的实验素质。我以为学校之所以安排这些实验课程,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培养这种耐心和严谨吧。

  最后,就我和同学在实验中遇到的不爽之处提点意见建议:

  第一,实验室有很多仪器设备老化严重,所以希望一方面能及时维修更换损坏仪器,实验室也备好一定的备用仪器;另一方面可以适当增加部分仪器检测和调试的内容,以减少由于仪器问题而严重影响实验效果的现象。

  第二,建议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教给我们用Origin等软件,尤其是在做标准曲线时,用手工作图不仅耗时大,而且还存在较大的误差。

  第三,建议多增加一些有趣的实验,这样既可以激发学士对实验课的兴趣,还可以获得更好的实验效果。

生物实验的心得3

  自从今年九月份申报《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研究》微课题以来,已经快四个月了,在研究的个过程中,从课题的准备阶段开始到资料的收集整理、调查研究、案例分析、调查分析、历年的实验试题的分析等工作,在研究的过程中我对初中生物学的实验教学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教育教学的理念、教学的方法、教育中对生物的课本教材的学习和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有了更好的把握和理解,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更能有的放矢,更好的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

  初中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不断建立生物学的概念、获得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在生物学的学习过程中和实验操作中能形成严谨的科学素养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生物学实验是生物课堂教学中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其它多媒体设备和技术所不能代替的,在我们的课程理念中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的学习。生物学中的这些课程的基本理念只有在生物学的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中体现和彰显生物学科特色,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有力途径,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和成才打下基础。

  通过对课题的研究和学习,我在对课标的学习和认识比以前有了巨大的改变,在教学的过程中能更好的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抓住课堂教学侧重点,能用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来指导教学,用课标的最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学生,让全体学生尽力的达到课标中的要求,在对学生的评价中,不仅是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更重视学生的多元化的评价,从评价的内容上更多的考虑学生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我主要从学生的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给学生一个客观的评价1.学生在学习过程和方法。课堂上完成问题的思路、参与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与同学进行交流的能力。2.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完成实验的过程和方法,对实验的探究的目的、方法、过程和反思以及与现实生活结合的情况。3.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情况,对知识的应用和转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对社会中关注的生物学中的问题和前沿科学的关注度和自己所保持的观点和看法。通过这些多方面多层次的评价,也是我在平时教育教学中比较知识的方面,可以给学生一个科学的评价。

  通过对课题的研究和平时的学习,在实验室是的建设上有了更上一步的改进,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对实验室进行了生物和化学的分类,增加了一些教师和学生的自制实验器材(例如: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模型制作、单细胞动物草履虫的模型制作、人体肺的呼吸、验收植物细胞的吸收失水原来的验证、物质中含有能量验证、植物的疏导作用等)发动学生做一些学具,既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外我还常用一些生活中的塑料瓶、塑料管,纱网等来代替一些生物实验中的器材,让学生理解其实实验就在我们的随便,就看我们有没有发现的眼光。

  通过课题的研究,我对生物中的微观观察实验进行了改进,因为我们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时,看到的是一些微小的生物,学生看到的现象是各种各样的,有的是看到的细胞、有的看到的不是细胞,为了利于教师向学生讲解实验中的细胞图像,采用在显微镜目镜的上方用相机将图像拍下,在利于多媒体白板将图像投影在白板中,这样放大了图像,利于学生的观察和对比以及老师的讲解图像。另外在一些观察动物的实验时,增加了学生的情感教育和珍爱生命的感觉教育,1.在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循环时,将小鱼放在培养皿中,用湿润的纱布将小鱼的的头和躯干包裹住,保证小鱼身体湿润正常的呼吸,等小鱼的情绪稳定不在乱动后再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鱼毛细血管的血液流动方向,判断血液的类别。待做完实验后将小鱼放回河流,做到珍爱生命。2.在观察小鱼的呼吸和观察土壤中的动物实验时,将做完实验后的小鱼和蚯蚓放回到大自然环境中,给学生讲述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教育和人生价值 观的教育。3.在做人体肺部的呼吸实验时,学生动手,利于橡胶管、玻璃管、气球等完成演示肺部呼吸实验的过程。该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对课题的研究和学习,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我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得到了改变,教学的效率得到了提高,老师教的给能体现课程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也得到了提高。在课堂中以学生的学为主体,老师的教为辅,冲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的能力和个性差异,按照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在教学探究合作学习和课堂讨论中,对学生进行分组,给每一个小组(5—6)的每一位同学进行分工,根据学生的能力的大小,完成不同的任务,分工主要有小组长(活动组织者)、计时员(均衡时间)、纪律维持者(控制纪律)、记录人(语言转化为文字)、发言人(思维强、顾全全组发言)、第二发言人(补充发言),发言时要求他们说“我们组.......”,每个组展现的形式也可以多元化,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其他形式,每组之间有了竞争,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这样让学生都有事干,有发挥自己的作用,有自己的价值,也锻炼了学生语言能力和每个组发言后做出评比,最后老师进行点评各个小组的优点和不足,最后总结归纳。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成绩较以前有了明显的进步,尤其是主观性的试题准确率变化大,准确率高了。

  总之,通过对课题的研究和学习,我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教育教学的理念也发生了改变,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由于实际的条件的限制,还存在这样和那样的不足,我将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利于各种渠道和方式继续学习,将自己的业务水平在提高新的台阶,取得更大的进步。

生物实验的心得4

  在学校领导的安排下我于3月2日上午,在西宁市师大附中参加了一周的初中生物实验技能培训,来自各州县的初中生物教师及指导老师共计150余人参加了本次培训。

  本次培训由省教育厅举办,共分二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西宁市一中任教生物的李教师讲解了由代表性的生物实验操作理论培训。第二阶段由二位外校的学科专任教师、进行了创新实验教具操作展示。第三阶段由翟主任从各州县中学生物教学的高度出发,全面进行了学科业务指导培训,并对下一步的工作作了安排部署。

  通过本次培训,科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更清楚了,今后的课堂实验教学操作会更规范化。生物课的直观形象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动手实验操作探究活动的能力会大大增强。特别是二位老师创新教具制作的展示,让人耳目一新、耐人寻味,同时迸发出创新的灵动。

  我再次认识到生物的教学离不开实验,离不开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联系得越紧密越巧妙,学生感受亦越深,越能体会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一直是生物教师不断探究的一个课题。作为一名中学的生物课教师,我对当前生物教育的感受是:要真正地给孩子们上好生物课,还真不容易!要把生物书上涉及到的实验探究活动一一落实,那就更难了!

  通过此次培训,也使我对如何进行有效的生物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于今后如何有效的上好生物课更加有信心了。这次实验技能培训,我学习了很多实验技能,如: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及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不透明的动植物标本、验证植物的导管运输水分和营养的作用等,懂得了很多科学知识,学习到了很多实验方法,掌握了很多实验技能。

  通过培训我感觉实施生物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点:

  1、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职有望,教育学生“从科学的角度提出问题”。

  2、设计实验要具有规范性、可操作性,注重培养学生规范的实验操作习惯实验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及创新能力,因此在实验的过程中必须强调科学性,首先就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规范的操作意识和态度,在实验教学时教师一方面要做好操作示范,另一方面在学生实验时要加强检查指导,即时给予帮助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操作。

  3、探究学习应重视教师的指导,把握好探究的时间和材料。

  4、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和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

  5、多媒体的运用要恰到好处、雪中送炭、画龙点睛。生物课堂神秘重重,困难也重重。总之,只有作好生物教学的充分准备,进行精心的预设,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才会使学生的能力与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使我们的生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生物实验的心得5

  通过一周的网络培训学习。让我们聆听了几位专家的精彩讲座,使我对初中生物新课程的教材分析与教材内容的处理以及教学方法改变有了很大的感触和想法,对过去的传统教法和新教法有了不同的认识,远程教育培训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它把教育培训从实际课堂搬到的网络虚拟空间里,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崭新学习方式。在这里,我们除了能阅读相关理论知识的文字图片资料外,还可以观看一些名师授课的视频,观摩各种类型的优质示范课录像资料。

  通过学习,交流、研讨、评论等,不但丰富了我的理论知识,让我对新课改革后的初中生物教学工作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使我的教学技能得到提高。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技能得到提高

  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点评,使我认识到应该如何把握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例如,通过培训我掌握了上好一节生物课:一、备好课;二、把握好课堂。把握好课堂:首先精心导入,最好导入时激起学生的兴趣。其次中间环节做好调控。最后收好尾。

  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剖析,使我们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生物素养;怎样才能将一根根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

  二、在网络培训中体现了感性教学,激发自身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着种种弊端,学生缺少对生物的正确认识。课堂教学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首先应努力让学生热爱生物这门课,有学习生物的激情。这就要求我们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建立相应的问题,问题不在于多而是在于精,问题难度不在大而是要适合,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生物课上灵活巧妙地创设生物学习情境和氛围,从而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由“要他们学”变为“他们要学,乐意去学”。

  三、在网络培训中体现了实施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生物素养

  在生物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生物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求知,如何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操纵者、主导者,应巧妙设置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真正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另外,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多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充分思考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不受课本上框框的约束,完全可以超越课本,延伸课本。教师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反应,应善于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抓住某一亮点并进行鼓励。

  四、在网络培训中体现了教学方法——因地制宜

  针对国内外的各个地区新课改的了解,我发现各个地区课改大的方向是相同的,但是一些细微的内容是因地而异的,要以当地具体的学生情况而定。所以形式还是很变通的,通过对国外各个学校现有的情况来看,我们的教学方式确实有一些保守、放不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越来越是趋势。而相应我们的老师在教学方法上也要进步,比如在一次生物技能大赛中,一位老师用传统教法和一位老师用导学案形式教学,他们俩的课都非常精彩,由于都有十多年的教龄,因此知识挖的很深,但是方法却截然不同。传统教法的老师,他的语言功底相当的厉害,可以说很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怎么说呢应该是很有人情味。而实行导学案的一名教师,他把学生分组完全把课堂交给学生,他只充当一个主持人的角色,在课前给每组实验任务,课上来发表他们的讨论和分析结果。这不仅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充分的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这种教学模式我有很大的感想就是课堂要交给学生,我不能再一味的讲,而今后具体该怎么做是我一直应该思考的问题。

  通过这次网络培训学习,使我收获颇多,使我在教学理念及方法有了更大的提高,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作了坚实的铺垫。总之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明白新课程改革关注的是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个性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充分注重对课标的重视和挖掘,更多从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发展出发,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设计恰当的教学过程,为学校培养合格的`学生,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最后我想引用一话“智能有限、潜能无限、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来激励我今后的教育工作。

生物实验的心得6

  暑假伊始,为期三天的培训很快就结束了,经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的收获很多,感触也很深,希望这些收获能够很快的运用于我平时的教学中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我意识到知识淘汰的加速,迫切地希望来充实自己知识的储备,来改变自身知识结构和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贫乏,上进之心催促着我工作之余的学习不能满足需求,而培训无疑给我带来了希望,我渴求借此机会得以满足。在集中培训的这段时间内,我认真地聆听了傅孝溪、付安平、谭家蓉、吕信芬、匡谦娜、胡学军专家的讲座和经验介绍以及体会等等。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集中培训中我掌握了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评价体系,都使自己对生物教学与教研工作有了新的审视和思考。

  例如市教科院的胡学军老师所讲到的生物学与人文教育,把我们从文学的角度带入了生物,如果在教学中用大量的诗词,不仅能够更好的理解生物学的知识,也能够增长他们的文学修养。这也是我们以后教学的一个新的方向。

  武珞路中学的匡谦娜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图文资料,都来源于她平时的教学。往往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太过空泛,使得学生不知所云,无法理解,如果能够像她这样引入大量的直观图片和视频,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付安平老师是一名很有心的老师,他赞成初中教师可以投身科研之中,从他高产的论文量里面可以看出,他确实付出了很多,自己“创造”了很多新的概念和理念,这不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创新精神么?不仅学生要创新。老师也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行。

  短短的几天培训中,有培训者和教师之间的平等交流,来自实践中的问题和困惑也能向专业人士请教;在这里可以与所需相统一,这能很好地让教师驱走困惑,在头脑中注入真正的可以转化为教学行为的新理念。培训只是一个手段,培训只是一个开端,对于培训给予的清泉,我要让它细水长流。我更要把这次培训的精髓贯彻到我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去,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新的突破和提高。

生物实验的心得7

  新课标提出的基本理念是:生物新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生物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课程三维目标。具体总结如下。

  第一、新课标新课程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新课标和新教材注重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努力为学生创设宽容、理解、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教材的内容与时俱进,图文并茂,精选了一些反映生命科学最新进展并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健康等息息相关的内容,尽可能精简课堂讲授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探究、观察、操作、思考、表达、交流的机会,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时空。

  第二、新课标和新课程特别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生物学教学要求大胆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和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学,加强生物学实验教学,积极采用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生物学和信息技术整合,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互动起来。同时注重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使每个学生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新课标和新教材很好地体现了上述的精神。

  第三、新课标和新课程大力倡导“开放式”教学教育信息化,使得教育资源共享变成现实,计算机网络作为知识传播的有效途径,正得到前所未有的应用。新课标和新教材就是适当引进了合作式教学,加大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力度,实现了生物学课堂的开放性在这种开放式课堂中,学生学会了相互协作,学会了在和他人交流中获得信息的方法,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开放思想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四、新课标强烈要求学习方式的变革

  新课标要求学生由过去被动、机械、僵化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由过去“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如何实现这一转变,关键是课堂是否能真正交给主体的学生,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统治者、演讲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第五、在新课程要注重人文精神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参与学习过程,在看、听、说、闻思全方位得到深刻的体验。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有了认知的过程、学习兴趣、热情、动机得以加强,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得到了丰富,有了亲身的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的认识,就可能有进一步发展。新课程指导下的学生不应是“我的眼中只有自己”,而应是关爱他人,通过和他人的接触、交流、沟通,懂得尊重人、体谅人。新课标要求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

  第六、新课标要求把实验到落到实处

  实验要求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能力,不光重视实验的结果,更要重视实验的过程,要求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这也是新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实验材料、用具等发动学生自己准备,学生准备的过程就是学习思考的过程,分析辨别的过程。

  第七、新课标重课堂教学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联系传统教学往往只重视知识的获得,而对于知识的获得过程和获得知识后的应用重视不够,因此造成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学习状况,学到的知识是死知识,不能付诸于实践。现在的课堂无论是学生提出问题,还是老师和学生合作学习,都离不开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至用吗,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际中体会到生物知识的重要性。

  第八、新课标重课堂教学的过程评价

  学生学习积极主动传统教学只注重期末考试、升学考试这些终结性评价,忽视了过程性评价,这样造成学生轻视学习过程,只重视学习结果,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性差,课改后的评价落实到每节课上,无论学生的提问,回答问题,搜集资料,做实验的过程等,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把课上课下的每一节环节都做的很认真、很投入,从而强化了学习过程,间接影响了学习结果,使学生的各种技能和能力得到广泛培养和提高。

  总之,新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探究,新课程将以创新为中心,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勇于创新。新课改教师要先行。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充电,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修养,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争取成为一名合格的、成熟的生物教师。

生物实验的心得8

  摘要:大多数人喜欢的酸奶、使食物更加鲜美的味精、治感冒的抗生素以及有效治疗癌症的临床用药紫杉醇等等都是那看不见摸不着的小小微生物的功劳。微生物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食品、轻工业、环保、冶金、医学、农业等领域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微生物;实验;心得体会

  自从大二开始接触微生物学这门课程以来,好似与这看不见摸不着的微小的生物体结下了不解之缘。首先,在做课程实验时,就开始了微生物实验之旅。可当时由于学时有限,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并未做深入的研究。一个学期之后,我开始跟着老师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以竞赛为目的,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实验过程中微生物的“魔力”、科研的严谨以及对我们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锻炼,下面仅就以上几个方面谈谈我对微生物实验的心得体会。

  一、微生物的“魔力”

  一直以来,微生物给我的印象都是有害的、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像烂橘子上的“毛”、放久了的食物会腐烂变质甚至产生酸臭味、吃了不干净的东西会拉肚子等。但也就仅仅一个竞赛、一个课题、一个实验彻底颠覆了我对微生物的看法。我们的实验目的是从植物或土壤中分离获得具有抑菌作用的放线菌,并分离提取其具有抑菌活性的代谢产物。从采集植物标本和土壤样本开始,分离出植物内生菌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并将分离出的内生菌挑至斜面保存;接着测定所分离菌种的抑菌活性,筛选抑菌活性最好的一株菌,进行鉴定菌种、绘制菌种生长曲线及抑菌活性曲线、测定菌种抑菌谱等,这一系列步骤环环相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看着培养皿中的微生物一天天地生长,它们有的能产非常靓丽的色素,有的会长非常茂密的绒毛状菌丝,它们生长速度不等、形态各异,菌落大小不一、色彩缤纷,以及对有害病菌的抑制能力各不相同。通过实验亲身观察以及参考文献报道记载,不禁由衷地感叹生命的神奇,更为微生物所惊叹。其实,深入了解后,会发现人类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作为食品和医药,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就已掌握了酿酒技术并酿造了葡萄酒、黑啤酒。如今,大多数人喜欢的酸奶、使食物更加鲜美的味精、治感冒的抗生素以及有效治疗癌症的临床用药紫杉醇等等都是那看不见摸不着的小小微生物的功劳。它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食品、轻工业、环保、冶金、医学、农业等领域均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使我对微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享受做实验的过程,才能寓学于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科研的严谨

  在我们以往的教学实验中,基本上走着“老师怎么说,学生怎么做”的基本路线,不会去思考整个实验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实验目的是什么。实验报告也是照着实验指导书抄一遍,写完了也就忘了。而当真正参与一个微生物实验时才发现并非这么简单,在进行实验之前,要配置各种不同的培养基、试剂和器具的准备以及灭菌等前期工作,这样后期工作才能高效有序的展开。在实验之后,要撰写实验记录,如果成功了,就需要对本次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如果失败了,就需要回过头来分析原因、纠正错误,然后再尝试,像之前做DNA连接转化实验,失败了好几次,通过分析相关原因(可能割胶回收DNA时,液体没有挥发完全,残留的乙醇会影响连接中质粒的酶切;亦或是所使用的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不够新鲜,很难在培养基上长出来等等),总结经验,设计出更完美的实验方案。这不仅使实验成功的概率大大增加,也提高了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想得更多、更深、更广。当然有时会为了结果的失败而气馁,为了付出的努力付诸东流而沮丧,但是只有这样才能深切体会成功的喜悦,并且有时创新甚至奇迹也会在失败中出现,成功也往往在不经意间降临。只要严格谨慎地做好每一步实验记录,都会发现不一样的实验结果,在此,我特别想强调的一点就是:一定要做好实验原始记录,当你回过头来的时候才有因可寻。其次,开始一个实验,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实验方案的设计,通过实验设计使我们对整个实验过程有一个总体的印象,通过查阅相关文献选择最佳的实验方法,甚至要罗列出需要几个培养皿、多少体积培养基等小细节,切勿做一步算一步。大约一年的实验室学习中,让我感受最深刻的便是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实验过程的每一个小细节,小到如何美观正确地包培养皿、如何快速准确地称量等,这些都是实验最终取得成功的小小基石。我想“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这两句话在此使用是最恰当不过了。

  三、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动手能力

  所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实验往往是几个知识点的结合,将所学的课本知识运用于实际中,一方面可以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融会贯通;更重要的是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就比如现在我们正在做的紫外诱变,就是融合了我们正在学的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交叉技术,这不仅使我们空空的课本知识有了及时的实践,也能在实验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印象,遇到问题时,通过自己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然后再进行验证试验时提高对理论的理解能力,无疑,这是一个互惠的过程。以前经老师讲解过使用说明后,脑海中觉得这些仪器的使用也挺简单的,只有进入实验室自己真正动手操作过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就像移液枪的使用:用大拇指将按钮按下至第一停点,然后慢慢松开按钮回原点(吸取固定体积的液体)。接着将按钮按至第一停点排出液体,稍停片刻继续按按钮至第二停点吹出残余的液体,最后松开按钮。可是在我真正第一次在实验室使用时就出错儿了,所以,想法永远比不上行动,事不在小,但一定要去做。在当今社会,只有技术型、实践型人才才能顺应时代潮流。纸上谈兵可以说得天花乱坠,但是到了实际中总会受到内在、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只有通过一次次试验、一次次证明、一次次优化,最后才能投放入市场、造福人类。我想,有技术才能站得住脚,肚子里有墨水才可以创新,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运筹帷幄。经过暑期的微生物实验动手操作技能的锻炼,在接下来的组培教学实验中总能比很多人做得得心应手,我想这也是提高自己市场竞争力的一种手段吧!在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要会说,也要会做。

  总之,对于生命科学领域,实验几乎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这在微生物学中显得更加重要,随着对生命现象的不断探索研究,越来越多的生物资源被开发利用,而微生物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我们现今所发现的不过是九牛一毛,微生物具有体积小、数量大、繁殖快、易变异等特点,优于动植物细胞成为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理想材料。微生物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对书本知识有更感性的认知。不仅如此,它还培养了我们的探索欲、对事物主动思考的质疑能力、解决问题的运筹能力,特别是学会从无限知识系统中提炼出自己所需的知识,激发微生物学习的兴趣,由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学习。此外,实验往往是探索性的试验,有成功当然也有失败,若实验获得预期结果,我们找到实验成功的关键所在,对自己也是一种肯定和鼓励;但若实验结果不理想,则要分析并找出失败的原因,讨论改革和完善实验内容的方法。同时也能使我们面对实验中的失败,增强承受种种挫折及压力的能力,促使当代大学生智力与外智力因素、业务素质与思想心理素质的充分发展与和谐统一。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教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KT2011090)——基于项目驱动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中国计量学院教改项目——以实践教学平台为依托,以科技竞赛为载体,培养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生物实验的心得9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在生物学教学中,实验教学不仅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至关重要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种学习能力和严谨科学态度的最佳方法和途径。因此,每一位生物教师在教学中都应该想方设法将实验开足开全,并将实验课保质保量上好。但笔者也听到不少同行反映,实验课虽好,但课堂太难组织。有的老师形容上实验课时,实验室简直就像自由市场,乱哄哄的,纪律非常不好,难以控制。而有些学生上生物实验课的目的常常不够端正,他们之所以喜欢生物实验课,是觉得实验课好玩。所以,上实验课时往往不能认真地按照要求进行操作、观察和思考。笔者也遇到过类似情况。如何才能将实验课组织得井然有序,学生做实验活而不乱呢$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组织实验课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精心布置实验室环境,创设实验研究的良好氛围

  良好的环境对学生行为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一个杂乱无章的学习环境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的无序和注意力的涣散。而一个良好的有着浓厚学习氛围的环境则会很快让学生进入实验研究的情境中。所以,精心布置实验室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学校的生物实验室是这样布置的:在实验室的墙上挂了几张著名生物科学家的画像以及这些科学家的名言,在实验室的后墙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静”字,黑板两侧分别挂着《实验室规章制度》和《中学生守则》,窗台上摆着几盆葱郁茂盛的绿色植物和一个金鱼缸,生物小组的学生在缸里养了几条金鱼,实验室的后面放了一组标本柜,里面摆放了一些动植物标本和学生的作品。教室的卫生每次都有值日小组的同学打扫干净。在这样一个干净整洁、严肃而又充满生物情趣的生物实验室中,学生多了一份探索生物奥秘的兴趣,少了几分浅尝辄止的浮躁。这样,学生一进入实验室就有了一个良好的氛围,组织教学就比较容易了。

  二、认真对待第一次实验课的教育准备工作

  学生的第一次实验课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因为第一次的实验课不管好坏都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对今后的实验课能否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至关重要。所以,每年初一新生上第一次实验课前,我都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首先,我给学生们指出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实验会让他们获得许多感性认识和科学实验的方法,会为他们提供探索生物奥秘的金钥匙。从而使学生明确上实验课的目的,并激发其探究精神。然后,我带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参观,使学生体会到国家、学校、教师们为了同学们的学习,花了许多经费,投入了大量的劳动,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尊敬教师、爱护公物的思想品德,并让学生学习相应的实验室规则。对学生说:“你们进入了实验室,就是小科学家了,科学家是怎样做实验的呢?”学生的眼前就会浮现出身穿白大褂,严肃认真、忙碌而又有序地进行科学实验的科学家的身影,这时,教师进一步明确提出学生进出实验室以及进行实验时的文明举止要求:进出实验室时,一定要轻声慢行,在实验室内不许大声喧哗和打闹;做实验时一定要实事求是,要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实验,并经过分析讨论再得出结论。这样,一开始学生就不知不觉把自己定位在一个比较高的起点。这些教育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初步的生物科学素养和生物科学研究能力。同时,也为今后实验课的规范与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实现学生的自我约束与管理

  合作学习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常见形式。也是学生进行自我约束的最好形式,小组成员在进行实验时。既有分工。也有协作。既互相依赖。也互相制约,所以。精心编排实验小组也很重要,编排时。要在学生自愿组合的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等因素进行组合。如要考虑学生的性格互补性、自律性的强弱等进行合理搭配。使他们成为黄金搭档。并选出一位组长。固定座位,学生学会了自我管理。课堂自然会秩序井然。

  四、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是主导者,要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学生实验时,要不断巡视每组的实验情况,要以一个平等的参与者的姿态给学生以指导,对学生遇到的困难要及时给以适当的点拨和帮助,使每个组的实验都能顺利地进行下去,。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实验有时要等一段时间。如唾液淀粉酶的实验、光合作用实验中绿叶的脱色等,这时教师要安排观察或讨论的内容,不要让学生闲等,否则课堂秩序容易混乱。另外,教师还要对操作准确、观察认真、纪律良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对于纪律不好的学生,要小声提醒,帮助他们及时改正。教师可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收获、情感体验等给以客观公正的评价,记入学生的成长记录袋或期末考核中,鼓励学生从实验过程体会、收获科学实验的快乐。这样,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中。

  五、教师和学生要认真做好实验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到忙而不乱

  教师方面要做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两点:

  1.将本次实验中学生可能用到的物品准备齐全,并对本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难点要认真考虑,做到心中有数,并制定好相应的解决措施。由于做了充分的准备,课堂秩序就不太容易混乱。

  2.培训实验课小骨干。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小组较多,教师在巡回指导时,有时顾了这组顾不了那组,容易导致课堂秩序的混乱,教师可在课前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培训实验课小骨干(如生物课外小组成员或各实验小组的组长),让他们在实验课上帮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的操作和观察,成为老师的小助手。实践证明,这样做的效果非常好。由于有了这些小帮手的有效示范和指导,学生都能专心进行实验,课堂纪律自然就好维持了。

  学生方面要做的准备工作主要是要对本次实验的目的、方法、步骤及记录、总结等提前做好预习和准备,不论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式实验或是学生自己设计的创新性实验,都要求学生提前制定好详细的实验方案,并分好工。由于课前做了认真细致的准备,对实验过程胸有成竹,做起实验来目的性很强,就能活而不乱。

  六、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式实验”,给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

  以前的学生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即已经知道了结论,只是在实验室中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由于已经知道了结果,所以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好奇心和研究兴趣,有些学生就是由于对实验失去了兴趣,注意力涣散,破坏课堂秩序。而探究式实验则不然,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欲望,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同时也给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心理提供了最好的释放空间,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实验探索中,这样的课堂应该是不难组织的。所以,学生实验应尽可能以探究式实验为主,也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现问题,自己设计创新性或开放性实验。学生有了自我发展、自我展示的舞台和空间,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究过程中,而不会有时间去扰乱课堂秩序,课堂自然也就好组织了。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我们还应该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对学生和课堂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新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更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心体验和情感感受,要将学生当作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平等对待,加以尊重,对课堂的评价应以师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为主体,而不能单纯以课堂纪律的好坏来衡量。

  总之,怎样科学的组织实验课教学,方法很多,有待于广大生物教师做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生物实验的心得10

  一、提出问题

  在提出问题时要具体、明确,最好是问题中包含着要探究的变量。

  二、做出假设

  一般情况下假设都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进行的。例如: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根据“鼠妇一般生活在花园或庭院中的花盆、砖块、石块底下,当移开花盆、翻动砖块或石块时,鼠妇会很快爬到阴暗的地方”,做出的假设就应该是“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三、制订计划,设计实验

  在设计实验时要围绕变量进行,大多数实验一般遵循以下四步:(1)分组编号;(2)写出相同点;(3)写出不同点;(4)做好观察记录。针对具体的探究实验问题,在设计时“(2)写出相同点”和“(3)写出不同点”有时顺序可以颠倒。例如: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利用上述四步可以这样设计实验:(1)取两个大小相同的鱼缸,编号甲乙(分组编号);(2)甲乙鱼缸中加入等量的河水和同时孵化出的蝌蚪10只(相同点);(3)甲乙鱼缸中的蝌蚪每天喂等量的饲料,乙缸中另外添加适量的甲状腺激素(不同点);(4)每天按时饲养,做好观察记录。其他类似实验都可以按照这四步来设计。例如:探究“腐肉是否生蛆”,(1)取两个玻璃瓶,编号甲乙(分组编号);(2)在甲乙瓶中均放入一块新鲜的肉(相同点);(3)将甲瓶的瓶口用纱布封口,乙瓶不做处理(不同点);(4)做好观察记录。

  四、确定变量

  有些对照实验的变量很明显,例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变量是光。学生在判断变量时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做出错误的判断。例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设计如下实验:(1)取两个玻璃瓶,编号甲乙;(2)甲乙中均放入棉花和10粒种子,并放在温暖的环境中;(3)甲瓶中加入适量的水使棉花湿润,乙瓶中加入过多的水,使水浸没种子;(4)观察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在这个实验中,有的学生就认为变量是水的多少不同,而实质上乙组过多的水浸没种子的最终目的是隔绝空气,这样甲组就有充足的空气,而乙组没有充足的空气,因此变量应该是空气。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一组有氢氧化钠溶液,一组有清水,变量并不是有无氢氧化钠溶液,而是氢氧化钠溶液在本实验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因此变量应为二氧化碳。再如上面列举的“探究腐肉是否生蛆”,有的学生认为变量是“是否用纱布封口”,只看到表面现象,而实质上纱布封口的目的是阻止苍蝇的卵落入甲瓶,这样甲瓶中没有苍蝇的卵,而乙瓶中就能落入苍蝇产的卵,因此变量应为苍蝇的卵。

  五、组织学生进行探究

  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如果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就应兼顾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成员之间进行分工合作,也可以隔一段时间互换一下分工,把实验探究中的每个环节都亲身感受一下,增加学生的活动经验。注意探究活动的课内和课外实施相结合,尤其是时间长、需要课外实施的,要合理组织和安排学生的探究。

  六、根据结果得出结论

  结果和结论有的学生往往分不清楚,将实验得到的结果误认为最后的结论。例如实验“湿度对蚯蚓的生活有影响吗”,结果是:蚯蚓均爬向湿润的土壤中,干燥的土壤中没有蚯蚓。但是很多学生将这一实验结果当作实验的结论,而实际上结果是我们观察到的现象,结论就是根据实验现象(结果)得出来的。所以结论应该是:湿度对蚯蚓的生活有影响,蚯蚓适于生活在湿润的环境中。例如:实验“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是“喂甲状腺激素的蝌蚪比不喂的提前发育成青蛙”,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另外,学生得出的结论不是很全面、明确,而是模糊的结论。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获得的实验结果得出具体明确的结论。例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结论是: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适宜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如果结论只是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那么这个结论就非常模糊,因为这种影响是鼠妇适合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还是适合生活在明亮的环境中,结论中并没有明确指出来。这样的结论如果让其他同学看到,也是不明白的。类似这样的实验还有“湿度对蚯蚓的生活有影响”,这一实验中完整的结论应该是:湿度对蚯蚓的生活有影响,蚯蚓适合生活在湿润的土壤中。

生物实验的心得11

  初中生物实验包括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因此,组织好实验教学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我在实验教学中的一些反思如下:

  1.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

  观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生动的感性认识形式,它往往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并在思维的参与下进行的。在观察时,必须对观察者预先提出一定的目的或任务,拟定一定的计划,按计划仔细地观察,提出问题,寻求某种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中。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调好光圈,光线强弱要控制适当。使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目的要求去观察。观察的结果好坏,可由教师检查,检查方法可采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也可让学生绘制观察的标本图示,这样一定能达到观察的目的。在该实验中,还应该强调在撕取洋葱内表皮时要小块的,如果太大块,在盖盖玻片时,容易产生气泡,影响观察。

  2.对每个实验,应首先把重点、难点提前告诉学生,同时围绕重点、难点提出思考题或应注意的关键问题,让学生在预习时有明确的目的、有思考的内容、有议论的话题。

  并经常参与学生们的讨论,指导课外兴趣小组对实验内容进行预演,培养实验课小骨干,让他们在实验课上充当小老师的角色,既发挥了实验小骨干的作用,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充分对比观察

  运用纵横比较进行观察,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对比观察能使学生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异以及从差异中找出共同点或因果关系。如在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中,教会学生对比观察上表皮和下表皮,上表皮细胞排列更紧密一些,更整齐一些,气孔较少,而且紧挨着栅栏组织(栅栏组织像一排栅栏),这样,学生在实验中就会有针对性,便于观察,从而减少盲目性,且印象深刻。

  4.先整体观察后局部观察

  教师要指导学生全面进行观察,抓住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样才能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例如: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先用肉眼观察认识根的形态,掌握直根系、须根系、主根和侧根的形态特征,进而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根毛的位置,根尖的结构,认识和掌握根冠、生长点、伸长区及根毛区的细胞结构特点。

  局部观察即细微观察,要求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抓住事物最本质的属性,捕捉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从而发现事物各个侧面的特点。例如:在组织学生观察花的形态和解剖花的结构实验中,首先观察水稻花与桃花的形态,我们向学生

  提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桃花盛开的时候会招引许多蜜蜂前来传粉?为什么水稻花盛开的时候却很少见到蜜蜂及其它昆虫前来传粉?从而使学生认识和掌握风媒花与虫媒花的形态特征上的区别。紧接着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两种类型花的解剖,仔细观察桃花子房基部的突起结构桃花的蜜腺,弄清花蜜产生的原因。而观察水稻花结构时却没有这种蜜腺结构,使学生弄清虫媒花与风媒花的结构差异。通过解剖观察使学生认识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花在本质属性方面的区别

  5.重复观察

  为了保证观察的结果可靠性,观察的次数要多,否则就难以区分偶然发生和一贯现象,也就是巴甫洛夫所说的“观察、观察、再观察”,他深刻地揭示了观察的严肃性和科学性。由于学生自身能力、性格、知识水平的不同,在实验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速度上的差距。对待这种现象笔者的做法是:划分实验小组时要根据以往了解的情况进行合理搭配,在此基础上对实验速度特别慢的小组再进行强化指导,或把他们落下的个别次要步骤“演示”完成,以帮助他们在实验结束后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为今后的学习树立信心。对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学生应讲清楚道理布局严格要求,有时甚至手把手地教,以形成规范化操作。 对每个实验 ,允许各实验小组在结果上出现一定的偏差,但实验步骤非经允许不得更改(探性实验除外)。当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错误操作并且会影响实验结论时,应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找到补救办法,以防学生一错再错,偏离正确方向,影响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形成相关知识的错误定势.

  此外,在实验完成后还进行了必要的总结,以活化知识、丰富学生知识面,结合具体、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适时得当的点拨、引导,有助于他们将平时所学的被肢解了的知识系统化,从而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起到思维辐射的作用。

生物实验的心得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课程。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很强,因此实验就显得十分重要。

  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由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不好,在实验过程遇到了许多的难题,也使学生们感到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自己看书,独立思考,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也就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明白,到达了“双赢”的效果。在做实验前,务必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正因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实验前理论知识的准备,也就是要事前了解将要做的实验的有关资料,如:实验要求,实验资料,实验步骤,最重要的是要记录实验现象等等。否则,老师讲解时就会听不懂,这将使做实验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刻。比如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氯气的的实验要清楚各实验仪器的接法,如果不清楚,在做实验时才去摸索,这将使你极大地浪费时刻,会事倍功半。虽然做实验时,老师会讲解一下实验步骤,但是如果自己没有一些基础知识,那时是很难作得下去的,惟有胡乱按老师指使做,其实自己也不明白做什么。做实验时,务必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明白,实验后,还要复习,思考,这样,印象才深刻,记得才牢固,否则,过后不久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这还不如不做。做实验时,老师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给学生,拓宽学生的眼界,使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生活中的应用是那么的广泛。

  学生做实验绝对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看法,这样就要有充分的准备,若是做了也不明白是个什么实验,那么做了也是白做。实验总是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就应尽量减少操作的盲目性提高实验效率的保证,有的人一开始就赶着做,结果却越做越忙,主要就是这个原因。在做实验时,开始没有认真吃透实验步骤,忙着连接实验仪器、添加药品,结果实验失败,最后只好找其他同学帮忙。特别是在做实验报告时,正因实验现象出现很多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将会很难的继续下去,对于思考题,有不懂的地方,能够互相讨论,请教老师。

  我们做实验不好一成不变和墨守成规,就应有改良创新的精神。实际上,在弄懂了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我们的时刻是充分的,做实验就应是游刃有余的,如果说创新对于我们来说是件难事,那改良总是有可能的。比如说,在做金属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中,我们能够通过自制装置将实验改善。

  在实验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质。培养这种潜质的前题是学生对每次实验的态度。如果学生在实验这方面很随便,等老师教怎样做,拿同学的报告去抄,尽管学生的成绩会很高,但对将来工作是不利的。

  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在实践中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质以及培养了良好的探究潜质和科学道德,例如团队精神、交流潜质、独立思考、实验前沿信息的捕获潜质等;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潜质,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增强创新意识。

生物实验的心得13

  大三的第二学期块结束了,这个学期操作了四个微生物实验,以及一个自主设计性实验。通过前阶段对四个实验的操作和认知的基础上,展开第五个实验的自主设计。实验分别是菌落总数测定,霉菌和酵母的检查和计数,乳酸菌的检验,微生物药敏试验以及探讨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这学期的微生物实验是在上学期微生物实验的基础上的累积和扩展延伸:以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玻璃器皿的洗涤、包扎和灭菌,微生物接种技术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为技术基础进行的,以加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为目的。

  下面我来谈谈我在实验中的心得体会。

  第一个实验是菌落总数测定。让我重新认识了一下这个名词:菌落形成单位,我现在的理解就是:1ml或者1g待测样品中菌落的个数,一定要注意的是单位是CFU/ml或CFU/g。还有就是要掌握好对高压蒸汽灭菌锅的操作。实验之前要充分做好预习工作,以便实验的进行。由于是测定微生物实验,就要尤其小心其他杂菌的混入影响实验结果。因此要做好实验仪器和各种试剂的灭菌,有培养皿,试管,移液枪头(装在盒子中),按要求配置好的琼脂培养基和生理盐水,按各自要求用纱布和报纸包扎好,送入高压蒸汽灭菌锅进行灭菌。玻璃仪器在包扎前要进行清洗,并烘干,以免水分沾湿报纸。灭完菌后取出物品进入超净工作台,超近工作台的紫外灯在进入20分钟前开启,并在进入时关闭,以免影响人体。要对台面进行消毒处理,用酒精擦拭。可以在等待琼脂培养基冷却到50摄氏度左右前对待测样品进行10倍系列稀释至需要的浓度。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标记好浓度或者按顺序排列在试管架上以免弄混,同一个试管里吸取样品才能用同一个枪头进行移液。再进行平板接种。待琼脂培养基冷却好后,用右手打开纱布并将锥形瓶拿住,将瓶口靠近酒精灯再进行灭菌,左手拿培养皿用大拇指和食指稍微打开培养皿盖,将琼脂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心内,不用倒很多,使琼脂培养基没过培养皿表面即可。培养皿一定是平拿在手上的,倒好后轻轻盖上培养皿盖,缓慢地平方在超净工作台台面边缘处,再推至中间。再用移液枪取1ml样品快速打入培养皿中央,盖上培养皿盖,然后用手轻轻摇晃,千外不要太大力。然后贴上标签记号,静置。如此依次操作下去。静置一段时间待培养基凝固后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培养一段时间再取出进行观察计数。

  我们组的实验结果不甚理想,培养皿中的微生物都是连成一片的,或者是培养皿壁上也都长着,主要是由于待测样品打入培养皿后,摇晃不均匀或者太大力了,以至于菌液没分散开来或是跑到培养皿壁上去了。

  第五个实验是自主设计实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选取3个环境因素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均可进行设计。根据前四个实验的基础,通过小组探讨和交流设计出实验方案。并加以验证。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可以结合小组的智慧,加强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思维,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增加感性认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并使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

  通过这次的实验,我明白了任何事情丢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虽然实验结果不是很理想,但是我参与了过程,通过小组讨论我们也分析了失败的原因,找到了解决的方法,避免了下一次失误。并且从中理解了团队讨论和合作的重要性。以上即是我的全部感想。

生物实验的心得14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活动,这对单纯从事高中生物学教学、初中生物学教学或初高中生物教学的教师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认真阅读了王xx博士推荐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旧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大框架对比、16位专家解读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指瑕等文章,不断地与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相碰撞,激发思维火花,思考如何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为培养担负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学科力量。该短文是对《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p20-30页阅读后的不成熟的想法,关键词为“衔接”。

  核心素养培养的衔接。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是一以贯之的,通过学生的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集中体现生物学课程育人价值,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义务教育);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普通高中)。从核心素养的角度看,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在两个学段的生物学教学中均渗透生命观念的形成和科学思维的训练。关于“探究”,义务教育阶段重点在实践的角度,普通高中阶段则在实践的基础上更突出探究的科学性。关于“责任”,义务教育阶段重点是形成正确的责任态度,普通高中阶段则在形成正确的态度的基础上突出其社会性。

  课程内容的有效衔接。p20-30页是课程内容中的第5-7学习主题,分别是:人体生理与健康、遗传与进化、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共包含5个大概念、14个重要概念和45个次位概念。第5、6学习主题分别包含2个大概念、第7学习主题是基于前6个学习主题的三类跨学科实践活动。第5、6、7学习主题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主题,与普通高中的课程内容有紧密联系。“人体生理与健康”学习主题与普通高中必修课程模块1分子与细胞以及选择性必修课程模块1稳态与调节有密切联系;“遗传与进化”学习主题与必修课程模块2遗传与进化有密切联系;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的三类实践活动与普通高中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内容均有紧密联系。我们需要了解在不同学段某一主题的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基于学生的前概念设计合适的、螺旋提升学习实践活动落实概念教学。

  真实情境的有效衔接。在任何一个历史时代,我们都会面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我们会面对同一个真实情境,教师的责任便是用好真实情境,落实好核心素养的培养。如,2019年底开始全球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所涉及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作为相关的大概念教学的真实情境。各国政府、医务工作者……在抗疫中的作为?新冠病毒是什么?它如何在自然界生存?人体如何抵抗外界病原体?人类如何阻止传染病的传播?……义务教育阶段可以在此情境下,让学生从个体水平掌握人体的生理卫生保健知识,关注身体内外各种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形成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并向社会公众宣传人体免疫、传染病传播、疫苗接种等健康知识。普通高中阶段,可以在此情境下,在初中阶段知识的基础上,从细胞学、分子学和免疫学的视角更多地思考新冠肺炎防控措施及其原因、疫苗开发的思路和成果等。运用同一情境,在不同学段设计不同的学习活动,实现不同进阶的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

生物实验的心得15

  最后一个开放实验,这个实验的结束也就标志着大学物理实验就要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回顾这几周的学习,感觉十分的充实,通过亲自动手,使我进一步了解了物理实验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这次做的是长度密度的测量实验,这应该是目前的所有实验中最简单的一个了吧。通过这次试验,更加熟练掌握有效数字的基本概念及其读取和运算。掌握游标的结构原理和正确使用游标类量具。学会不确定度的评定及实验数据的基本处理方法

  除次之外,大学物理实验使我们认识到了一整套科学缜密的实验方法,对于我开发我们的智力,培养我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我们科学的逻辑思维的形成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感谢大学物理实验,让我收获了许多。谢谢老师。

【生物实验的心得】相关文章:

生物实验心得08-17

生物实验操作心得12-22

生物实验心得15篇12-17

生物学实验心得12-17

生物实验心得(精选11篇)12-17

生物实验教学心得12-22

生物实验的心得范文(精选10篇)12-17

生物实验心得范文(精选7篇)12-17

做生物实验的心得(精选14篇)12-20

生物实验的心得体会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