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时间:2022-12-10 13:42:13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推荐】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推荐】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就放在沙发上,每次坐下来就捧起它读上几页。从中学到的值得拿来用的很多,也有的建议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一直用的。但每次都会有所得。下面关于注意力的问题,怎样控制学生注意力,结合自己的做法谈一谈。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能把握住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学生在学习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备感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学困生的思想特别爱开小差。其实很多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内心是很想学好的,但他们由于基础差,不懂的知识越积累越多,上课时就越不知从何学起.如果我们放任自流,他们的学习成绩会更差;但如果采用强制手段,效果肯定不好,即使看着他坐得端端正正,说不定这时候正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因为他们并没有从心底里认同!看来怎样才能使学困生的注意力集中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我们要想把握儿童的注意力,就应该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并使他们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劳动的一种自豪感。

  这样的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比较常用的措施就是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如做一些猜谜小游戏、动手动脑的活动等,让他们的思维处于紧张状态,进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应选择良好的教学方法,尽量做到讲解生动活泼,深入浅出,从而使他们对所学知识感兴趣,进而集中注意力。还要采用适当降低要求,低起点,小步子,多鼓励和少批评等方法为学困生创设成功的机遇,从而使学困生逐渐进步。教师可有意识的出一些较简单的题目,然后叫他们上台板演或回答,若“学困生”答对,则予以表扬,让他们得到老师和学生的认可,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滋味,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是可以学好的;若没答对,教师也应予以鼓励,相信他们下次能够会做,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2

  在色彩缤纷、人海茫茫的大路上,我常觉得自己的渺小;步入自家的大门,看着简陋的布置,常觉得自身的贫穷;可是,每当我踏进菁菁校园,听那一声声真挚的问候,看那一双双求知的双眸,顿觉一股活力注入心田,一份责任感油然而生。作为班主任,我深深地感到:学校是我的舞台,学生是我的最爱。

  一、用激情去感染学生心灵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塑造者。如果一个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激情、没有信心,缺乏远见卓识,不敢向困难挑战,思想品德庸俗,为人处事欠佳,那他所带领的学生也定然会由于人格的缺陷而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不能体现他自身的存在价值。

  如果说一个好学生是一朵含笑的鲜花,那么后进生则是含苞欲放的花朵。作为一名教师,不应该仅仅欣赏盛开的鲜花,而要多用激情去催开那待放的花朵,改变学生的人生。在我班上有只“烫手的山芋”——“捣蛋鬼”、“双差生”蒋中。同学们躲着他;老师讨厌他,但对他又无可奈何。大家都认为他不可救药!我了解到一些基本情况后,便关注起他来。

  首先,我为他创设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使他得到班上每个同学的尊重和认可。同时,我与家长、任课老师沟通,体察他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创造每一个机会让他去参与。让同学们以宽容的心态来面对他缓慢的进步。接着,我采取了多种方法,帮助他改变了认知观念,终于使他明白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恶作剧”等行为虽然表现了你很爱动脑,但这种行为侵犯了别人,同学不仅不会觉得你聪明,反而会瞧不起你,这不是自尊的表现;若把这个爱动脑的好习惯放在学习上,则学习成绩会突飞猛进,从而真正得到同学们对你的尊重。要实现自身的价值,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而敢做人家不做的一些事,并不是勇敢的表现,更不是体现价值的方法;相反,人家会觉得你没文化没有理智。若把这种勇气拿来参加各种比赛、改正缺点,才是真正的勇敢,才能体现你自身的价值。然后,进行强化行为训练。我与他一起制订学习计划,从一学年的大目标到一星期的小目标。每天对照行为,评议——表扬——奖励。终于,他在不断进步中、在各种比赛活动中,获得了自我实现的成功体验;在老师、同学的表扬声中,在得到的奖励中,他获得了尊重,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二、用宽容来鼓励学生上进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把自己的爱心倾洒在学生的身上,一切为学生服务。同时,教师要公平、公正、合理地去爱护自己身边的每一位学生,要毫不吝啬地表扬他们在人生道路上所取得的哪怕是微乎其微的进步和成绩。学生如果在教师的言行中体会到了真诚的关爱,他们会以自己的最大努力来珍爱自己、回报老师。尤其是对于差生,教师应该给予他们更大的关心和帮助。当然,我们对学生的宽容绝

  不可能是一种溺爱或偏袒,这种宽容也表现为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表现为让他们去经受各种困难的磨练,指引他们在人生的风浪中奋力搏击。

  转化后进生的工作十分艰苦细致,能成功转化一个后进生是我们做教师最大的幸福。有人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感动。我能感动我的学生吗?他们能因此接受我的教育管理吗?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孩子,一开始,感觉他比较纯朴,我的心情一直都很愉快。可是好心情没维持多入,烦恼的事儿接踵而至。我发现他特别贪玩,常常不能按时交作业,即使是勉强“讨”来的作业,也是“惨不忍睹”,字迹潦草不算,还丢三落四的。最让我头痛的是,他不仅特别懒,而且十分顽皮。譬如,上课趁老师不注意剪在同学后背上贴纸条;下课捉虫子吓唬胆小的同学,抓一把灰洒到同学的脖子里……,简直是“罄竹难书”啊!怎么办呢?我反复考虑,决定暂时不对他采取“大动作”,先来个“冷处理”。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一直静静地等着我来“收拾”他,但我却偏偏不表现出任何的愤怒和厌烦,相反,在平时的接触中,我总是用微笑和眼神去亲和他和宽容他。虽然他每天的作业仍是“原地踏步”,但我却格外认真地批改,指出他的错误所在并在作业上作出书面讲解。每次改好后,让数学课代表把他的作业单独交给他,并告诉他需要补充的内容。一直就这么“冷”着,看得出来,他从一开始的纳闷,到后来的侥幸,再后来便出现一点失落的情绪了,感情上有向老师靠拢的迹象。

  开学一个月后,学校开秋季运动会。他是班上的体育健将,长跑和短跑都是全校拔尖的,他在这次运动上报的三个项目都拿了名次,为我班拿到的年级组团体第二立下了汗马功劳,为班级争了光。利用这件事我在班会课上好好地表扬了他一次,这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上进心都上来了,而且看得出来,孩子对我很信任,很尊敬。我觉得时机成熟了,可以找孩子谈谈了,于是第二天放学后,我让他帮我把教本送到办公室,他欣然答应了,在这个单纯的孩子的眼中帮老师做事,还是一个荣誉呢。经过几次的谈话,我发现他的坏毛病少了,尤其是语文课上,再不象以前那样心不在焉的半躺在凳子上,而是正经端坐,聚精会神地听讲,每次看到孩子眼中渴求知识的目光,总是让我感动不已。

  宽容学生是教育的艺术,爱的体现,也是教育的需要,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古代教育家孔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现代教育家陶行知以“爱满天下”为座右铭,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对学生光宽容还不够,还必须善于宽容。我们要永远拥有一颗宽容的心。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3

  今日看了《你很异常》这篇文章,我在想,什么才叫异常呢?异常的定义是怎样样的呢?我异常吗?班上的孩子,他们谁是异常的呢?聪明漂亮的叫异常,还是聪明有才的叫异常?走在下班的路上我不断的在寻找这个所谓的“异常”。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应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小天使,我能对谁有“异常”吗?当我以一个教育者的身份应对班中的三十几位孩子时,她(他)们在我面前都是那么异常的、独一无二的、是我要用爱心呵护的。

  如果我对这个“异常”太过于注重,后果会是怎样样的,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会在步入社会的第一步就受到打击,这是多么的残忍。而这个“异常”意味着,教师对漂亮的幼儿、聪明的幼儿、让人看的顺眼的幼儿贴金星星,而对剩下的那些幼儿贴灰星星。没有了公平,没有了平等,对偶尔做错事,偶尔调皮的孩子给了一个否定,没有了翻身的机会,这样的教育还有意义吗?同样很多家长,为了在教师地方给自我的孩子搞一个“异常”千方百计的去讨好教师、取悦教师,期望教师给自家的宝贝多点的“异常”,这样的行为有意义吗?

  教师是教育者,处的就是教育,平等公平严格的对孩子,是对孩子负责,家长还要什么异常呢?我们也期望家长们更不要用“异常”看每一位教师,因为每一位教师都有自我的特长,自我的个性,那是独一无二的,相信我们能给宝宝最好的最美的。我只想说:宝贝们,无论你是美是丑,聪明还是笨笨,你都是异常的,不需要任何理由、任何条件。

  这个异常无意的让我感到社会上存在的太多的有色眼镜,也就是书里说的“异常”。就因为有这个异常,让很多和睦离我们远去,让许多人开始逃避,失去信心。不管是对待孩子还是成人都要坚持一视同仁态度,保护好孩子的幼小的心灵,保护好成人的自尊。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抛去别人会怎样看的顾虑、抛去世俗的标准,那些来自别人给出的记号有什么意义吗?你就是你,做你自我就好。即使你再普通,你也永远是父母眼中的宝贝,如果你够自信,如果你够坚强,那么别人给你贴灰点也好,星星也罢,都不能左右得到你。

  如果一个人的思想跟行为变得随波逐流是十分可悲的,俗话说“知人者智,自知则明”说明正确的,客观的看待自我是一门艺术,不要被俗世的态度摧毁自我的价值。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4

  暑假期间,我有幸拜读了《与体育教师谈心》一书,《与体育教师谈心》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丛书》中的一本,是由胡增荦luo教授主编,他是国家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题组秘书长,曾任上海教育学院体育系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体育系副主任。整套丛书通过三年多来,全国1000多个实验区积累的宝贵经验,结合编撰人员对体育新课程实验的理论剖析撰写了这套丛书。全套丛书分为五本,《与体育教师谈心》是第一本,书的内容紧扣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紧密围绕新形势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书中关于“如何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介绍给了我很大的教育指引作用。以下是自己结合教育教学实践,粗谈了一下自己这方面的一些感触和想法,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体育教师应注重强化教育教学的反思

  在这本书中,不论是实施策略还是具体措施中都提到了体育教师的“自我反思”对加快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这也是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在新课程推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经验。

  说到体育教师,人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甚至更有人不知道上体育课还需要备课、写教案,他们印象中的体育教师就是“动一动、跑一跑、跳一跳、”,不需要动什么脑筋。是不是这种状况,我想,这不是靠别人说的,而是在于自己是如何去展现的?展现从何而来,展现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从教育教学的反思中来,书中谈到,体育教师要注重从反思中积累探索的素材,在反思中奠定思想的基础,在反思中创建独树一帜的手段和方法。

  我们听说过美国有过游泳教练不会游泳的事情,我们见证过无数优秀的运动员却当不好教练的事例,这说明体育教育教学的过程不完全依赖于体育教师自身的运动能力,体育教师不能躺在原来固有的体育技术技能中依靠一成不变的经验,机械化、流水化操作课堂。体育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形象,应该做到在教学实践中以自己的行为表现,主动反思,做“反思型实践者”,逐步推进自身专业发展,体育教师应该既是体力劳动者又是脑力劳动者。书中强调,反思型教师不仅要具有课堂教学知识、技巧和技能,还要具有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的能力,以及对体育的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自己的体育信念进行更广阔的探究和反省的能力,使自身的成长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开放、持续发展的状态。

  体育运动也是一个不断更新发展的领域,无论理论和实践都在变化之中,学校体育课已经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牢固树立了学校体育的健康目标,不在为运动成绩论;运动项目的技战术也是层出不穷,跑动技术由关注“后蹬”转向加强“前摆”,乒乓球日益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健身项目,随着规则、赛制的改革,发球和比赛过程中的节奏把握都在随之发生变革;清华大学的“体教结合” 服务国家竞技体育的新模式让我们对运动员的“脑体平衡”问题有了新认识(注释)……体育界方方面面在发生着新旧更替的变化,体育教师应该关注这些变化,要联系到中学校园的体育教育教学,不断学习与提升,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知识、信念、行为和各种视之为当然的观点,转变那些不正确的假设,修正那些不合理、已经被业界摒弃的过时的行为,把反思与实践结合起来,不断自我探究、自我发现、自我解决,逐步由教学型向科研型转变,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二、体育教师应注重深化体育观念的改变

  这本书中还涉及了教师体育观念转变方面的内容。现代体育教师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认识,不断地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与理解《体育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概念和内容,深入地学习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清晰课程目标与学习领域目标,把握好内容标准,从思想到行动上自觉地按照《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展体育教育教学活动。

  书中强调体育教师要注意三个转变:

  (1)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成新型的师生关系。

  每一个学生不论他的学习成绩是好是差,道德是否有缺陷,他的人格都应该受到尊重。教师首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在体育活动中,学生只有感受到老师的尊重,才能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才能快乐的投入到体育锻炼当中。体育教师爱学生,就要相信学生,要树立"无差生观"。

  学生的智能是多元的,性格特点也具有双重性,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扬长辟短、以长克短,差生往往只是某方面智能因素较差,而在其他智能方面,特别是体育素质方面却可能一鸣惊人;在自我控制力方面较差,但在协作精神、集体荣誉感等方面则可能是好学生。体育教师要变看不到学生的优点、讨厌学生为努力发现学生多方面的优点,欣赏学生的长处和每一点进步。

  在知识信息化的时代,体育教师很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可能逊于他的学生,特别是高中阶段的学生,足球知识可能没有痴迷足球的学生宽泛,篮球技能可能没有热衷篮球的学生与时俱进……,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既是师生关系,又是互相学习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体育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同时也要真诚地向学生学习,包括学习学生的良好品德和知识技能,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2)要从单一评价转变成立体动态化评价

  在体育教学中,评价单一性往往是造成体育教育失败的重要因素。过去之所以有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用统一的目标要求来对待千差万别的学生。一部分体育尖子无须做出什么努力,就可轻而易举的实现目标,而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而另一部分体育稍弱的学生,却无论做出什么样努力也无法实现目标,屡受挫折而丧失学习信心、导致自暴自弃、一蹶不振。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多采用激励性评价方式,帮助学生确立适合自己学习水平的学习目标,承认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始终牢记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使学生更加喜爱体育运动,因为评价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认识的过程,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提高。

  (3)要从"为教而教"转变成"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

  教师为了最终不需要教,要重在教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学会学习"比"学到什么"重要得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方法获取的价值远远大于知识的获取。通过教育获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而掌握了方法,知识的获取将是无限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为了最终不需要教,最重要的是习惯的养成,这种习惯包括按时作息的习惯、主动锻炼的习惯,喜爱运动钻研的习惯,把锻炼当成一天必修程序的习惯,坚持的习惯,等等。良好的体育习惯能给予人实现成功的无穷力量。

  (4)要从为学生的学习负责转变成为学生的一生负责。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责任仅仅是为学生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增强学生体质,而比较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两个健康维度。

  体育不仅仅可以强身健体,其还有愉悦身心的功能,能调节人的情绪,化解紧张的心理压力,提高人的心理品质,给人带来快乐。体育教师要让学生把积存的能量和紧张以及压力通过体育运动合理地释放出来。

  体育教育活动如果只是为学生的学业和体质考虑,停留在身体训练的层面,这些学生将来就可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作为一个体育教师,承担着比传授知识、技术、技能更重要的责任,就是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作风和意志品质。更快、更高、更强,是体育的精髓,也体现了人类的一种精神,体育教师要意识到,在培养和教育学生乐观向上、机智果敢、承受压力、勇于担当,团结协作,坚忍不拔等诸多优秀品质和能力方面,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得天独厚的平台和载体。“长跑”不是苦的代言词,它同样也能给人带来快乐,只不过许多学生太急功近利只看到吃力的表象,境界未到而已。世上什么水最甜?大汗淋漓、筋疲力尽之后喝一杯白开水;什么事情最开心?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超越了一直难以突破的高度;什么人最让大家敬佩?是跌倒后能站起来,再跌倒后仍能笑着爬起来的人!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要使学生面对困难与挫折,能积极应对,明白痛苦与压力也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的真正快乐,在于不断拼搏、努力向前的快乐,在于勇于克服困难的快乐,能化苦为乐、苦尽甘来的快乐。毛泽东同志青年时代在一师就读时坚持清晨洗冷水浴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着名足球教练米卢在执教中国足球队的经典语录就是“态度决定一切”,中国足球的问题是环境的问题、体制的问题、技战术体能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种种事例都告诉我们从事体育教育工作的人,如果我们培养的人只有身体健康,而缺乏态度,缺乏道德,缺乏情感,缺乏信念,缺乏作风,这同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三、体育教师应注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彰显

  这本书中强调要转变教师的教育主体观,要从以教师为本转变成以学生为本,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往往就是单向传授知识技,过度强调和看重教育者的主体作用,低估学生的能动性和潜能。体育《新课程标准》首先确立了新的知识观,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前,学校倡导的三问三学课堂思维模式正是彰显生本教育思想的有益实践和探索,通过"以问导学"、"自问促学"和"设问测学"三个环节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对体育课堂教学也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例如:实心球投掷是正在实施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内容,也是高考体育专业体能测试项目内容。我在教学中,在教学开始部分,只是向学生强调安全教育和简要说明投掷的方向、地点。教学中不规定投掷的方法,也不做投掷的动作示范和技术讲解,让学生自由地去练习。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慢慢的运动起来,有模仿别人投掷的,有边想边投掷的,有比一比谁投掷得远的,有单手投掷的、有背转身双手投掷的、有双手从下往上抛投的……运动的气氛很浓,学生们玩得很高兴,很投入,而且练习的方法很有创造性。练习一阵时间后,学生中就有请我投掷一次给他看的,有请我教他们投掷的,有问我怎样才能投掷得更远的,等等,由此切入实心球投掷教材教学的讲解、示范和练习。在这样的学习气氛中,学生不但玩得开心,而且通过自身的感悟和体会深刻领悟到投掷项目的知识原理、掌握正确的技术技能。

  在实施体育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先练后教,以问促教、以问促学,根据学生练习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适合学生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开发思维,自由发表独特的见解和提出自己不同的做法,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相互协作的能力,给学生自主选择和创造的空间,尽量做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最大效率的利用好课堂45分钟,让学生真正沐浴在体育的阳光中。

  通过这本书让我学习了体育新课程标准的相关理论,了解了体育新课程标准的深刻内涵与实质,进一步明晰了体育新课程标准的方向和目标。今后,我还要继续努力,不断充电,让自己成为一名与时俱进的合格的体育教育工作者。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5

  每一次学习陈鹤琴老先生的著作,都会带给我新的思考。最近又一次重温了《陈鹤琴文集》,陈老的“活教育”思想体系让我对自己从事的幼儿园教育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认识。

  陈鹤琴先生的课程论明确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活教育的课程是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对它们去学习”。我园地处全国的农业示范区——杨凌,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如何开发和利用好这一资源,践行“活教育”?如何更好的让“活教育”思想来引领我们,让我们的幼儿教育更加生活化、自然化?怎样挖掘教育资源,创设“活”的教育环境,更好的支持孩子的发展?随着对《陈鹤琴文集》不断的深入研读,结合工作实际和自己的思考,有了以下几点启示:

  一、“活”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幼儿教育课程观

  陈鹤琴先生认为“所有的课程都要从人生实际生活与经验里选出来”切合人生的课程内容就是“儿童的一饮一食,一草一木的接触,灿烂的玩具用品。”因此,在陈鹤琴先生参与起草的1929年的中国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中,自始至终地贯彻了生活课程的思想,连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餐点”和“静息”都纳入了幼儿园的课程内容。陈鹤琴先生的源于生活的幼儿园课程观尊重儿童的兴趣、特点,体现了学习活动中儿童的主体地位。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生活”一词也频频出现,教育内容要生活化成为了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基于以上教育思想,我们应坚定“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以及“生活课程化、课程生活化”这一课程观。“生活课程化”重在认识到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要树立教育的整体观,让生活课程化。“课程生活化”重在我们要把课程内容渗透到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树立教育的整合观,让课程生活化。

  二、“活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幼儿园教育内容

  陈鹤琴先生的课程论指出:选择幼稚园课程内容应该遵循三条标准:1.凡是儿童可以学的东西,都可能作为幼稚园教材;2.教材必须以儿童的经验为依据;3.凡能使儿童适应社会的就可取为教材。基于以上依据,我们应该联系幼儿生活实际,结合幼儿兴趣,充分利用本土教育资源生成园本教育内容。

  课程内容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支柱。陈鹤琴曾说过:所有的课程都要从人生实际生活与经验里选出来,书本上的知识是间接的、形式化的,只有大自然、大社会才是知识的真正来源,是儿童学习的活教材。由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不可能依靠抽象的符号和逻辑的推理,而是依赖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当选择的课程内容为幼儿所熟悉时,他们才能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投身于他喜欢的工作中。他主张幼儿园的课程要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根据自然和社会的发展变化科学地组织和选择教材,引导幼儿从广阔的自然界,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各种实际的、活生生的知识。

  “整个教学法”是陈鹤琴先生针对分科教学的弊端提出的。他认为:“我们不能把幼儿稚园里的课程像大学的课程那样独立,什么音乐是音乐、故事是故事的,相互间不发生影响。我们应当把幼儿园的课程打成一片成为有系统的组织。”因为生活是整个的、互相联接的,不能是四分五裂的。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其组织形式必然是综合的。综合化,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强调幼儿园课程的综合也是《纲要》的基本理念之一。在这一思想的引领下,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生活实际又结合本土教育资源生成这样三个园本主题活动课程——六一主题、体操比赛主题、农高会主题。这三个主题,内容均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时间上根据既定时间适时开展。活动的形式上,从活动前的准备、到活动的进行和开展、再到活动的小结、反思与评价,整个过程都应该按照主题活动以课程形式来开展;这样通过引导每一位幼儿完全的参与园本主题活动的开展,来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生活中的节日教育,也可以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尤其在传统节日方面,例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节日,我们都可以开展相应的班级教育活动,在游戏中、活动中引导孩子学习社会知识,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

  三、“活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幼儿园教育环境

  环境作为幼儿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资源,其创设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幼儿的身心发展。陈鹤琴先生“活教育”中的环境观至今对幼儿园环境创设有着深远影响。陈鹤琴先生“活教育”中的环境观旨在创设更适宜幼儿成长的环境,促进幼儿和谐发展。“活教育”的教学论和方法论,体现了“共同学习模式的建构”和“以儿童为学习主体”等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要让幼儿真正的参与进去,要让环境材料与幼儿的主观经验相符,能让幼儿产生共鸣,与幼儿产生互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因此,我们在音乐特色课程建设实践过程中,要注重选择适合幼儿的材料,尽可能选用幼儿专用的设备设施,活动材料的大小、高度、功能等都应是适合幼儿发展需要的。在教育环境创设过程中,应做到以科学的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为前提,以“活教育”思想为指导,集艺术性、教育性和互动性为一体,创设温馨、舒适、安全、愉悦的丰富教育环境,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终身学习、深入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实践,陈鹤琴老先生的教育思想激励着我不断进步,相信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定能帮助我不断成长、不断收获。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6

  我无意间在网上看到窦桂梅老师写的《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光看名字就很吸引我,就迫不及待地到书店去找这本书,可惜书店里没有,就赶紧在网上购买,浏览了好几个网站,终于让我买到了。一个多星期后,书到了我的手。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开始认真阅读。这是一本好书。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要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哪几件事?我想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希望知道的事情。刚刚读完窦桂梅老师的《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咋一看,题目挺吓人的。虽然许多一线的教师都不能成为像她一样的优秀教师,但从中我们能学到很多。我们也应试着向着这个方向前进,能走多就走多远。“我们应允许不同人眼中,‘优秀’有着不同的定义。每一位教师还是要结合自身的环境和条件,形成自己适合当地环境、个人存在的特色。”“优秀语文教师,一定要拥有一股自由的情感,一片思想的天空,进行专业探索。其专业不断提升、不断前进的过程,一定不是狭隘的“应试教育高手”的甬道。渐渐地,时间已将我推进教学的磨合期,有时方向真的很难把握,经验慢慢成为自己的依靠,但也是我们前进的屏障。但她的许多话刹时为我们开辟了一条阳光灿烂的大道。“我是用语文教人”,普普通通的一句话真正体现了一种大家的风范。没有匠气,没有俗气,有的只是一种真正的人气,人文的气息。读完整本书,真有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当然书还是要好好读,累土成丘,积沙成塔,聚腋成裘。虽然不可能成为像她这样的优秀语文老师,但至少也要做一个合格的,让孩子喜欢的语文老师。

  窦老师结合自己成长的经历,加上自己对“优秀”的理解和思考,她向我们呈现了一些关键词。我把它视为窦老师多年在语文教师这个专业领域总结出的经验之谈,这些肺腑之言我把它摘抄如下:

  1、永葆激情

  生命与激情同在。这是一种生活姿态,不因年龄的增长、环境的转换、地位的升降而改变,最终内化为一种精神气质。

  2、张扬个性

  特色就是卓越,卓越就是魅力。人云亦云,老生常谈不谈。创意教学,形成风格。站在课堂上,你就是语文。

  3、业精于勤

  每一种幸福的背后,都有一个咬紧牙关的灵魂。成长需要机遇,但机遇绝不能依靠等待。于无声处,与不为人知处,默默努力,静静成长,机会总会对你倾心眷顾。

  4、读书养气

  不仅静默涵咏、静思体悟、更要高声吟颂、激情喷涌。锲而不舍,孜孜以求,涵养浩然之气。

  5、合作共进

  内省言行、反思超越,就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需求。沟通心灵、理解他人;倾听意见,分享经验;心有多宽,路有多远。

  6、内省致远

  以澄澈之心求洒脱之态,与繁琐事外求自由宁静。

  7、海纳百川

  谦逊好学,有容乃大。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谁走在前面,谁就是我的老师。

  8、公共情怀

  拒绝坐井观天、目光窄仄,走出“围场”,关注时事,放眼世界,紧跟时代文明的脚步。使课堂成为思维激荡、灵感勃发的语文的“场”。

  9、笔耕不辍

  勤于阅读,述而也作。这既是积累经验的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勤于阅读和思考的强劲动力。

  10、关注细节

  语文课就是一堆细节。

  11、善待教材

  我们无权选择课本,但我们必须清楚怎样使用它。

  12、尊重写字

  字,人的第二容颜。汉字是尊严,书法是国粹。学好汉语,当从写好第一个汉字开始。

  13、黄金分割

  教师要勇敢地拒绝各种“看起来很美”的形式,考虑怎样实现“讲”与“不讲”的黄金分割。

  14、理性视点

  我们应关注的是学生的真实收获,而非评委们的打分牌。风行的理念,不是唯一的判断标准。风起云涌之时,要用理性的视点坐看潮起潮落。

  15、把握自己

  永远把自己定位在教育海洋中一枚微不足道的海星,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

  大家都知道有这样一句名句:“书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而作为教师的我们,不是为“颜如玉”也不为“黄金屋”,而是为自身的育人底气和性情冶养,可能更多是为我们的教学,我们的学生而读书。书可以是人生的指明灯,也是我们教学的引路人。如果没有源头的活水不断注入滋润,我想我们很快会面临黔驴技穷的窘境。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7

  暑假有幸参加了xx省农村小学班主任培训,在学习的过程中,xx省很多学校的优秀班主任介绍了自己的经验,我也学习到了很多有关班主任工作的知识。其中有老师介绍了《班主任兵法》一书,于是利用假期的时间进行了仔细阅读。

  孙子兵法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这是一条至高无上的原则,也是一切兵法的核心思想,我认为这也是一切学生工作的核心思想。平常,我们碰到学生做错了事,可能抓到办公室就是一顿批评;我们想让学生好好学习,就是加以强力;我们总是按自身的理解去要求学生,规定学生必须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学生总是很容易反抗,有些是表面反抗,更多的是默默的反抗(这在高年级更加明显),如果我们采取强硬的手段,即使学生最后就范了,心里也不服气,由此会造成学生的心灵扭曲,从长远看,对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与健康发展不利,而班主任兵法对我们处理这些问题给出了很好的借鉴。

  《班主任兵法3—震撼教育36计》主要提出了一个概念,即震撼教育。震撼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与普通教育方式不同的是,它突出体现了“震撼”的作用,对于受教育者来说,它如醍醐灌顶,直指人心。在平常的教育中,我们总是苦恼与学生的“左耳进,右耳出”,这样的教育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我们作为教育者,要有一些出其不意的言行,通过节奏或是强度的“变化”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撞击他们的心灵。

  书中针对实施震撼教育提出了四种策略,即极致行为策略、相反预期策略、自然惩罚策略和高峰体验策略,并且根据这四种策略提出了兵法36计,通过这些实际案例的学习,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更深的体会。

  首先,教育也是一种艺术,是人与人心灵的沟通,必须用心去研究。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爱学生。对待学生,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还是个令人头疼的学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教师只有用爱心对待没一位学生,才能收获学生的爱。爱就是要宽容,面对天真可爱的孩子偶尔的小缺点,得宽容处且宽容。

  其次,教师要善于观察,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并且利用机会去激发孩子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让学生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当然,对于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也不能忽视,但是不能只是一味的批评,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反思,认识自己的错误,从而产生心灵的震撼。最后,作为班主任,最重要的还有一个是班级活动。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老师把班会课并没有认真的把它当一堂课去上,只是强调一下学生个方面的纪律要求,但作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他们善于抓住机会,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事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体验和感悟。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需要正确处理与学生的关系,蹲下来看学生,不是一味的严厉训斥学生,要懂得关注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的愿望与尊严。当然,在兵法三十六计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我们平常的教育中,我们无法生搬硬套,而是应该触类旁通、随机应变,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会创造属于自己的三十六计。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8

  寒假里,我拜读了李先生的《做的老师》这本书。它是由教育家李镇西老师所著,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这本书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日常工作方方面面的教育教学理念与实践。在这里,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读了这本书,让人不禁为之赞叹、折服!它让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也有许多心灵感触。

  在《做的老师》这本书中,李老师对教育的那份执着,对学生的挚爱让人感动。他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他对学生付出的是满腔的爱心。他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为如此,他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读了这本书,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成为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童心、爱心和耐心。

  李老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应该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当学生发现老师和自己变得“一样大”时,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把老师当作朋友。当老师撕下成人的面具,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学生也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当我们怀着李老师所说的用童心理解童心时,我们就能够发现学生的可爱。即使学生做错了事也是如此,因为孩子们总是怀着善良而美好的动机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总是怀着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赞扬、理解的心理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或许会好心办坏事,但当我们用童心去衡量时,就会变得平易近人,会让学生觉得你亲近。童心决定着童心,我们教育者的童心,是我们当好教师的必不可少的“精神软件”。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李老师说“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以谈起”。“爱”是李镇西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也是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他始终如一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他可以和孩子一起过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师爱”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间。李老师告诉我们,当学生犯错时,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本书让我对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只要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像李老师那样真心爱学生,把爱融化在平常的一言一行上,只要我们的心和学生的心紧紧地贴在一起,对那些让自己头疼的学生像李老师那样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在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班集体建设、“后进生”转化、早恋、作弊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对“后进生”的称谓)都当作研究对象。这就需要我们还要有耐心,耐心也是教师不可缺少的素质。特别是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如果没有耐心根本无法产生理想的效果。李老师教育学生非常有耐心,他从来都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特别是对一些问题诸多的学生,更应该有耐心,教育是需要过程的,欲速则不达。像李老师那样有了耐心再加上科学的方法,才能把学生教育好。《做的老师》这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表达了李老师的育人思想,他为我们指明了教育教学的方向,使我们的心态变得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

  在读《做的教师》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还有一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李老师无论多忙,每天都要进行的“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个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书不少于一万字,写一篇教育日记。这么优秀的习惯真的让我们欣赏和佩服。在我们看来,这需要何等的毅力啊!可是他却把这样艰巨的工作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这种需要已经变成了习惯,就像每天需要刷牙、洗脸的习惯。这一切的一切,李老师做得有滋有味,乐在其中,实在让人佩服!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个学生谈心倒还容易,因为作为教师每天都会上课,批改作业并与学生接触。只要我们精心备课,就可以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水平,至少在原有基础上有长进;要认真解决学生的问题就必须了解学生,找学生谈话,教育帮助学生。而后三个“一”,即读一万字的书、思考一个教育问题和写一篇教育日记要每天坚持的话,是要有顽强毅力的。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肯去挤,总是有的。”其实,不是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我们愿不愿意去挤的问题。有时,我们太浮躁,不能安心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有时,我们太拖拉,总是把今天的事拖到了明天。如果我们每天挤时间争取多读些书,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像李老师那样努力“做的自己”,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如果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们就会向“的教师”靠拢。这样我们就可以越来越好,成为自己心中的教师。许多年以后,我们虽然不会都成为名家,但是我们一定会桃李满天下!

  读了《做的教师》这本书,我的耳边时时回荡着这样的声音——永远不要对你的学生扬起你的拳头;永远不要用刻薄的语言对你的学生说话;宁可让学生欺骗十次,也不要冤枉学生一次;无论你的教育遇到了多么大的困难,都千万不要对学生说“你是不可救药的”。读这本书会让我们寻找到做教师的幸福感,会让我们学会如何科学民主地管理班级,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希望有一天,我们都可以说:教师,让我的生活如此精彩。

  不是每个人天生就是成功的班主任,任何一个著名的班主任,都经历由失败到成功,由普通到卓越的过程。

  ——读《班主任工作招招鲜》

  读《班主任工作招招鲜》这本书的第一章,我就刷新了自己的管理理念和惯性思维。这一章作者列举出了班级日常管理工作28招,每一招都紧贴我们的实际,每一招都值得我们去品读,去回味,在对比中找差距,在正确面前不断反思自己。

  书中第16页谈到《学生上课不带书,怎么办?》,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在班级管理中都常常遇到,在我的课堂上也经常会有学生忘记带书本或带作业的现象。比如,我要讲试卷了,总是有个别孩子说试卷丢在家里或忘在寝室等,这种情况下,我通常的做法就是批评他们粗心大意。虽然也常常告诫他们——卷子就是打仗用的枪,枪在人在,现在人在,枪却不在了,这像话吗?但是,我发现不管怎么强调,还是会有孩子忘记带这个忘记带那个。

  在这个话题中我感受到了作者的智慧,他没有一味地责备学生,而是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充分分析了孩子们为什么会忘记带的各种原因,并建议我们自己准备几本备用教材,以备急需。这个注意倒是提醒了我,比如我们每次发的试卷都有剩余,我为什么不多带几张到教室,如果有学生丢失或遗忘,我就可以拿出来给他们用,为什么非要责备他们呢?理解,原谅,同情和帮助,是我们班主任要做的事情,这十分简单,可是就我们只重视了责备和提醒,却往往忘记了帮助。给孩子多想个补救措施吧,不比责备他们更有效吗?

  我们的班上总是会有学生不写作业,但作业学校是要不定期检查的,怎么办?唯有罚了!很多老师都会采用罚写多遍的方式来强制学生完成,这在一定时候是有效的,可是罚抄多遍的方式却是作者最不提倡的,一来处罚次数过多学生无法保证质量,二来对学生的思维也毫无益处。

  我也深有同感,其实处罚是最无奈也最无助的管理方法。我很佩服作者的做法,他说罚作业的最高限额是两遍,我们的目的不是罚学生,而是让学生纠正不做作业的坏习惯,而纠正这个坏习惯,我们要从各个方面做细致入微的工作。比如协调各科老师的作业量,如果作业量超过了一个半小时,学生可以找班主任申请“罢工“。这些听起来会让我们决定不可思议,但是我却从中读出了老师对学生的理解和关爱,读出了老师对学生的爱和智慧。我们要教育好学生,必须先替学生着想,然后才会有学生替老师着想。

  对于学生自习课说话的问题我也一直苦恼,通常我们采用班长坐在讲桌上管理着全班学生,看谁表现不好,批评他或者记名字等老师批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震慑作用,但长期效果却没有。从书中58页我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案。

  首先老师让大家讨论解决方案,然后很自然地抛出自己的观点:用笔谈的方式。他们把这个方案叫做纸上谈兵,对于纸条的处理也是一个智慧的点子,把纸条保留下来作为老师的写作素材或同学间的聊天记录。多么好的解决方案!我始终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不会严厉禁止他们,用智慧来解决,我们的班上也同样能做到讨论静而无声。

  这本书虽然我只读了三分之一,但是,我却从中受益匪浅。这不仅仅是一本班级管理的智慧书,更是一本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方法指南大全。在班级管理的路上,我们每个人都要带着美好上路,用反思一次又一次地刷新我们的心灵;我们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学生的问题,更是我们在教育之路上责任和担当。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9

  新教师成长的途径有许多,可以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在观摩中学到优秀的教学方法和巧妙的教学环节的设计。还可以通过微格教学,记录自己的教学过程。更可以通过专门的培训以及教学反思来促使教师的成长。通过学习取得进步的方法有许多,但必须通过转化实践,才能使这些理论和方法为自己所用。如何更加高效地将别人的优点转化为自身拥有的技能呢?今天我在读于永正老师的《重在“转化”》中找到了答案。

  于老师在和一位校长谈话时,发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学校的老师几乎“轮训”遍了,有些骨干教师不止一次参加过“国培班”。但有些教师进步很大,效果显著,有些老师去依旧故我,重复昨天的自己。他不由地思考起这些问题。再根据自身经验以及和其弟子交谈的过程中,他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转化有两种,一种是把理念转化为行为,它需要创造,要付出相当的脑力、精力和体力;另一种是把别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只要愿意做,很容易取得成功。

  对于第一种转化,他提到了他读叶圣陶先生关于“下水文”的论什么,于是便运用到自己的作文教学中,在备作文指导课的时候,先写一篇“下水文”,等待学生写好了,师生共同分享文章,这种“师生同写”的方法,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起到了为人师表的作用,真是一举两得,这使我想起了我的师傅李贺老师,她才华横溢,对教学很有自己的见解,其所写的'博客也十分精彩。她也常常与学生在习作课上共同写文章,我相信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的写作兴趣会更高涨。虽然我所教的是三年级,作文刚刚起步,我觉得这种方法同样可以去尝试,让学生也能在我的带动下爱上作文,体会到作文中的乐趣。

  对于第二种方法,于老师强调教师在学习一节课一个理论或者一种方法时就是重在实践,先模仿,再在实施的过程中经过观察,调整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但前提是自己必须先踏出那一步,如果没有转化的意识,新的东西永远不会被接纳。

  我们在培训的过程中会得到一把好箭,而握在手里不能为自己用的箭就不能成为好的箭。我们要把得到的箭射出去,物尽其用,而我们需要的就是射箭的本领——转化。要有转化的意识,这样教学就会有所收获,要有转化的实践,这样的教学才能如活泉一般,永远充满生机。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0

  幸福的定义是什么?千人千思想,“度娘”会这样告诉你:指人们无忧无虑和随心所欲地体验自己理想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时,获得满足的心理感受。

  幸福是我们队自己的生活和状态感到满足、高兴、愉悦的一种主观的感受。是发自内心的,而非可以的虚伪的表露出的一种情感,也不会有什么客观标准的。自己是否幸福,不是由他人来评判;反之,你也不能评判他人是否幸福。理想生活的标准是因人而异,世上没有两个人的条件完全一样,但都可能获得幸福感,关键是否是发自内心的感受。

  “教师的幸福公式”读了一小章节,未读完,来自《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幸福怎么会有公式?幸福感不一定是持久的、固定的。幸福感可能会随着思想、身体、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那此书怎么说起幸福公式呢?其实不然,他是从幸福是教师应有的一种能力;情感——幸福的源泉;科学——幸福的基石;艺术——幸福的境界;研究——幸福的途径等方面,促进教师的幸福的提升。

  可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幸福在哪里?的确,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确实很难轻言幸福,特别是每天面对一群可爱的孩子有时也感觉不到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他们以多元、多姿、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怎样才能在平凡、清贫、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其实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

  平日要懂得享受课堂,懂得享受学生。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许手头钱是有点紧,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个会、旅趟游。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心态决定状态,有了好心态就有了好心情,心情是可以传递的,教师是爱的事业,有了好心情,就能笑对生活,就能爱每一个学生,同他们“打成一片”,非常专一的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能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陶醉,接受情感的洗礼、引导和激励。况且,有了好心态,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快乐,少些狭隘多些豁达,就会视教师为一种艺术,在忙碌之中、创造之中收获更多的幸福,乐此不疲虽苦犹甜。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1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每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此书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它并不枯燥,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着大师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于我们来说,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

  我经常有一个疑惑:教师哪有那么多的精力?时间从哪里来?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就占用了我们绝大多数的时间: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处理学生之间的种种问题……我真是不知道该怎样才能做好所有的工作。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教师的时间从书中来。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就像书中那位成功的历史教师说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不禁让我想到学校组织的“3+X”教学活动,各位老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让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而自己上课时尽管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的设计可谓精心,但我有时感觉在课堂上却往往显得捉襟见肘,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原来,这是因为用一辈子来备课和用课前的几小时来备课,效果肯定不同。大师让我知道了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要知道作为教师,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若我们没有“源头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学生来?

  一直以来,我满足于做好教师的基本工作,对于学校要求的写教学反思,总是处于一种应付、畏难的状况。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中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和《我怎样写教育日记》的两条建议,对我触动很大。

  现在每周都要完成一篇教育随笔、一篇读书笔记的时候都觉得无从下手,没什么好写呀,写什么呢?不就是每天上课、下课、处理些鸡毛蒜皮的事吗?有时候浏览别人的教育博客,看到别人三天两天都有更新,有时上面在我看来毫无意义的小事在她的笔下却变成了趣味盎然的小故事,我很敬佩,也很羡慕。同样是教师,我为什么总觉得无话可写、无事可说呢?

  现在看完这两条建议后再想想:其实我们身边并不缺乏可写的东西。有时候同学间的一次争吵、一句话语和家长的一次交流,都可以点燃我们灵感的火花,只是我没有及时记录下来,等到再想写时已不留痕迹了。再有我觉得善于观察也是很重要的,有时候,同事们在一起互相讨论的问题:哪节课堂效果如何,哪个学生喜欢插嘴,哪个学生能回答比较有创意的问题。我时常看了别人写了以后才发觉,我也有这样的事呀,为什么自己就不知道写下来呢?原来自己太粗心,不善于观察,教育随笔就无从写起,所以我们要写好教育随笔必须做个有心人,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在自己的眼睛里留下痕迹,随时随地记录下来,这样就会拥有很多的宝贵的财富。

  书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启示,不是我一言半语所能说得完的。总之一句话:想当一名合格的教师,书是不可缺少的。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2

  《现代中学英语教师素养》这是一本集中学英语教师综合教学技能指导的教材,课堂用语篇针对英语教师语言基本功要求,编写了英语课堂常用语,如:课前准备,课中提问,教师指令、演示、评价语言等,指导教师准确并流利地运用英语组织教学。在附录部分还为教师提供了几百条与教学有关的校园用语。

  通过阅读,我深深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仅具备专业方面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中学英语教育的重点是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学习英语的机会,打下较好的英语基础,这包括了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正确的学习方法的掌握。

  能以教学原则和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对英语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有了兴趣就有了一个自主学习英语的动机,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一旦被激发,就会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对英语进行学习和探索,兴趣也就越浓。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会更有意志力。教师不仅要有综合的教学技能,还要有语言的示范能力。

  教学技能是评价教师的核心技能,它是指教师如何教的技能,具体地说就是指教师对教学设计,课堂活动实践,课堂教学组织和在课内外充分展示英语在交流中的工具性的能力。目前中学英语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密切联系,主要是以趣味性最强的“情景会话”为主。

  教学生唱他们喜欢的英语歌曲,会画形象的简笔画,会制作美丽多样的幻灯片,会以丰富的表情,协调的动作表达意义或有感情,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能熟练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才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既是英语教学的目的,又是英语教学手段。要对学生进行这几方面的基本训练,教师要有过硬的基本功:

  (1)教师的语音语调要标准,纯正,流利;

  (2)有一定的口语能力,能用简练、准确的语言组织课堂教学;

  (3)书设计合理,字迹工整规范。

  一个中学英语教师应在教学工作中充满生机和活力,富有创新意识和超前意识,对待教学实践中所遇到问题应经常反思,并保持探索的习惯。创新在本质上是一种超越,要越过传统和现实以及自我的障碍。教师如果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

  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要求中学英语教师进行反思。上完一节课后,静静地坐在办公桌前,从容地整理自己的教学思路,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使自己的教学更上一个台阶!

  从事英语教育教学工作近20年的我来说,很多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都需要更新,继续学习充电加强自身教学能力显得非常重要。本学期龙巖市曾放珍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曾老师为我们精心选择了《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这本书,此书对我而言就是一场及时雨,让我茅塞顿开,让许多平时教学中困惑的问题以及急需解决的问题都得到很好的解答,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起了很大的帮助。这本书让我找到了行动的航标,让自己增加一些实际的操作经验,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导航。

  《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在总结学习国际先进语言理论和教学理论的前提下,为新课程改革的英语教师提供了新思维。全书101条建议从教学观念、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资源、教学评价和师生关系等多个维度出发,提供了英语课堂重构的'新理念、新经验和新举措。此书在坚持“国际视野,本土行动”的原则上,总结梳理了有效的课改范式和经验。同时在注重实效和解决问题的同时,与同道建设真正意义上富有智慧的交流互动。

  全书101条建议,主要是围绕新的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英语教学的理念与策略、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课程标准的领会和课程资源的开发、文化意识、评价方式、外语课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法与教法等方面全景式地勾勒出英语教学的新视野。本书的作者都是立足于英语教学的实践,力图把国内外英语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同中国外语教学课堂上的教与学有机结合。此书并非纯理论阐述或学院研究,而是根据各自的探究、积累的经验与感受,针对目前英语教学现状中的弊端,给我们提供不同类型的案例,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实际的例子来诠释解决问题的技巧和建议,有感而发,真切地提出了合理可用的建议,旨在反思和有效地解决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书宏观和微观结合,大胆吸取国外英语教学的有益成分,取舍有度,并尝试在英语教学观念、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方面体现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学的新思维、新体会、新举措,多维度地为中小学英语教师提供新课程改革精神的方法和思路。

  这本书给我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多帮助,他使我们的心情不再浮躁,思路不再狭窄。作为老师,我们不但要了解我们现实中的教育,更需要了解书本中的教育,只有这样,我们老师的教育才会更加智慧,教学才会更加和谐。它像海上的明灯,引领我们脚踏实地、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老师。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3

  读了《成为有思想的教师》深有感触,作为教师我也每天接受着全班孩子母亲的这殷殷希望和疑虑,教师的工作是繁琐的,是不被人理解的,是辛苦的,但也是伟大的我们每天面对的是天真、单纯的孩子,我们是它们离开父母的第一任老师,我们的思想、言行都将给孩子带来一生的影响。虽然我兢兢业业,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着班里的每一个孩子,尽心尽力地照顾好孩子们,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但仅有这些够吗?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要完成这一根本任务,离不开教育教学思想。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就是对教育教学有认识、有独创见解并能自成体系的人,也就是善思考、会思考的教师。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好“人因思想而伟大。”的确,在思想的原野上,既需要参天的巨树,也需要无名的小草。思想家有思考的使命,普通人也有思索的权利。不必苛求自己成为思想家,但至少你应该是一个独立思者。

  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应该“情”“心”“志”俱全。“情”者,能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保护学生的权利和权益,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取得的成绩和进步,都能感到高兴,感到自豪。“心”者,做教育的有心人。别人发现不到的问题,你能发现;别人解决不了的困难,你能解决;别人不乐意做的事情,你乐意去做。

  育人之事,没有巨细,点点滴滴都潜移默化,最需要心到和心细。心到,事则易;心细,事则成。教育的经验和智慧就从心到和心细中来。“志”者,“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敢于迎接挑战,敢于成名成家,但不满足于成绩,不沉溺于荣誉。能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嘲讽,顶得住挫折,坚信“有志者事竟成”。情、心、志俱到,思维便灵敏,境界便高远,情感便丰富,思想便成熟!思想是什么,说白了就是一个人特有的观念。一个好教师,一定是有思想的人,不仅自己有思想,而且他的思想要对他所带的孩子产生良好的影响。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4

  假期我在“读一本好书、来一场旅行”的约定中,选读了《童年的秘密》这本教育名著。本书由意大利当代教育最伟大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撰写,书中从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的角度为我们提示了儿童发育和成长的秘密。

  捧读此书使我受益匪浅,进一步提升我在幼儿教育方面的知识,也让我得以更深刻地了解和理解儿童。现在让我们在这本书的带领下一起来探索儿童的秘密吧!

  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介绍了儿童生理、心理各阶段的发展,儿童的教育,爱的智慧,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书里充满爱的语言,充满爱的教育方式,因此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爱的智慧”章节中关于爱的理解——“爱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它像一颗行星,得到了太阳的光辉!它的动力就是本能,是生命的创造力量,在创造过程中,他产生了爱,这种爱充满了儿童的意识,并影响着儿童的自我”。

  爱是降生于世界上每一个儿童的禀赋,要是儿童爱的潜能得以发挥,或者其全部价值都得以发展,我们就会取得无法计量的成就。但丁把这种儿童的本能为动力的爱,这种对一切的热爱称之为“爱的智慧”,它是一种精神能量,伴随着创造力的得到。

  这种爱也是:当一个孩子发现桌布歪了,他就会想到桌布应该怎么铺,并且调动他的所有热情,慢慢地试图把它弄平整。对这个孩子来说,这是一种令他狂喜的行为。我们也许会认为,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多么的幼稚。但或许,这正体现了我们对孩子的不理解。

  孩子可以不厌其烦重复做一件他们认为有意思的事,甚至完成后会有一种幸福喜悦的感觉,我们成人眼里的无聊但对于一个正处在认识世界的儿童来讲,这些社会法则是不适用的,当一件事完成的步骤越精细,孩子重复的次数就会越多。只有爱与理解才会让我们发现更多独属于孩子世界的精彩。

  这种爱是:早晨孩子进去唤醒他的父母,这是一件极讨厌的事情。但是,如果不是爱,还有什么东西会促使一个儿童一醒过来就去寻找他的父母呢?孩子来了并触摸他的父母,父母抱怨孩子的打扰,孩子却回答说:“我并没有叫醒你们,我只是要给你们一个吻。”我想任何父母听到这样的话都会给孩子一个吻。

  这就是孩子与成人的不同,我们往往以自己固有的观念来评价孩子,认为孩子不懂事、便会和孩子发生冲突,正是这种不理解、不尊重孩子的行为,给孩子的心理无形烙上伤痕,根本没有意识到孩子对我们成人深深的爱。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但其实却造成相反的结果。

  发生矛盾冲突时,我们需要正确地移情,即感人之所感,并知人之所感,接受其感情,不一定接受其中的行为。我们应该从孩子的立场和角度出发,换位思考,如:“假如我是孩子”来建立移情。只有相信孩子,这样才会让我们更能贴近孩子的心,就像我们的教育理念一样,遵循自然,静待成长。

  通过这些事例对内心世界的描绘,使人油然想起童年的特征,想起童年吸收的心理,它爱一切吸收一切,并使其在未来的成年人中得到体会。还记得初做妈妈给孩子讲《猜猜我有多爱你》绘本故事时,我总认为我们成人对孩子的爱是无私、伟大并多于孩子的。但读完这本书后我明白,其实孩子爱我们胜过其他的一切。

  如何才能将我们对儿童的爱化为滋润的雨露来灌溉儿童的心灵?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安全的环境,尊重并理解孩子的行为,对他们的行为尽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导”。孩子自然会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如何做。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他们会逐渐成长起来。这就要求我们选择合适的爱的表达方式、方法,寻求合适的表达时机和教育环境。”

  教育是一种充满爱的工作,爱的智慧需要身体力行、春风化雨。是一颗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爱的智慧需要我们始终保持一颗敏感的心,保持对孩子的全神贯注,对孩子的细微行为也有所预期,并迅速做出反应。

  我们努力为了孩子那份爱!为了爱的明天!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5

  本学期我阅读了苏联闻名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书中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似乎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循循善诱。

  作者在反复的教导我们“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首先就要我们了解,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不同的个体,在学校里,教师不应该“一视同仁”,尤其是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要个别对待。作者打了一个最形象的比喻:让所有刚刚入学的7岁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例如提水,有的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尽,有的孩子却能提20多桶,但是如果你要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20桶,那么这就会损害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儿童的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力量,也是象这样各不相同的。读到这我不禁想到一个一直困绕我的问题:为什么在我所教授的学生中会有明显的优差生等级?

  书中还有很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句话:“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这就集中体现了苏霍姆林斯基赏识教育的思想,他认为教师的赏识是实现成功教育的核心所在。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要常常刷新赏识教育的思想,赏识每一个孩子,关注每一个个体,摒弃冷眼和偏见,用真情去浇灌,用爱心去培育,用亲情去呵护。在浇灌、培育与呵护中观察、发现并准确把握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使他们的闪光点得以升华。让每个幼儿都获得不同程度的体验与成功。使他们感到“我是最棒的!” “我能行!”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因为只有成功才能让孩子建立自信,只有成功才能让孩子有主动参与一切活动的愿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赏识教育让自由、欢乐与舒畅回归课堂,回归孩子的一日生活,赏识教育把自信、创造与成功,带给孩子,还给孩子一个完整的自我。赏识教育在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沟通与关爱解开每个学生的心锁。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02-17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精选02-27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05-08

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精选」01-26

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02-06

学校教师读书心得体会01-18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201601-18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06-18

教师个人读书心得体会09-03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优秀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