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四年级故乡读书心得

时间:2022-10-30 10:51:22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四年级故乡读书心得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故乡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故乡读书心得

四年级故乡读书心得1

  看完鲁迅先生的《故乡》,我顿时觉得有些失落。鲁迅的儿时好朋友闰土,经过漫长的时间不见,竟与鲁迅存在着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刚要与闰土再见面时,鲁迅是多么期待!而使他沉在心中多年美好的记忆又从新浮起。可见到闰土后,却发现闰土与他疏远了,鲁迅感到非常难过,也为这个间隔而感到失望。

  我想,闰土也并没忘记和鲁迅儿时的快乐时光,只是他觉得不能像儿时那样“不懂事”,他们有着阶级的差异,在那时,他们有着大人们所没有的天真。仔细品味他们的话,小时候的“闰土哥”“迅哥儿”以及长大后的“闰土哥”“老爷”这其中有着多么微妙的变化啊!变的是闰土,他忘记了童年的真诚的友谊,这样,他就失去了一件宝贵的东西。

  《故乡》中描写了“回忆中的故乡”和“眼前的故乡”,两方面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主题。这个对比又是由一系列的对比描写组成,包括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在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上的对比;杨二嫂由“豆腐西施”变成“圆规”的对比;少年闰土跟“我”的友谊与中年闰土跟“我”的隔膜的对比;“我”跟闰土的隔膜与宏儿想念水生的对比;以及苍黄的天底下萧瑟的荒村与月夜西瓜地的美景的对比,等等。通过这一系列对比,不仅表明在苦涩严峻的现实生活面前,作者梦幻破灭的悲凉心情,更抒发了对人与人不再隔膜的“新的生活”的期盼,从而充分表现了小说的主题。

  虽然鲁迅书上说他离开自己的故乡没有特别不开心的,但是他的心里还是挺舍不得那儿的,舍不得那儿的人们,舍不得那儿的环境。舍不得那儿的点点滴滴,他一定很痛苦,因为他深爱自己的故乡!深爱自己的祖国!他希望自己的故乡自己的祖国能快点强大起来,人民富裕起来!

  最后,鲁迅通过自己的想法结束了这篇文章,他想告诉我们,无论我们身在何处,心中一定要时时装着自己的家乡自己的祖国,因为她是我们永远的母亲!

四年级故乡读书心得2

  每一年,我与父母都会外出旅游,我们去过许多大都市,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品尝过各地独特的美食;但是,每次回来到故乡,我总觉得:外面一切的一切,都比不上我的故乡——靖海。

  每次回到故乡,都是那种独特的、别具一格的美丽。这里虽然不是大都市,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宽阔的大马路,只是一个小镇,但是有山有水,有矮矮的小楼,亦是一种美丽。远处,绵延起伏的山上一片碧绿,一架架风力发电车并排站在山顶;近处,一大片金黄柔软的细沙滩和一望无际蔚蓝的大海;天空中,海鸥盘旋飞翔,跳着属于自己的舞蹈。人们躺在沙滩上,望着天上的海鸥,享受着太阳温暖的抚摸,或是奔跑着寻找灰色小螃蟹的踪迹,再或是站在碧蓝的海水中,感受着大海奔腾的力量……真是“人在画中游”啊!

  故乡的建筑都是矮矮的“别墅”。有的楼顶是瓦片的;有的还有小院子,可种植花草;有的院子里还有水井。爷爷家是一栋四层小楼,站在楼顶向左右望去:一栋栋小楼排列在小路两旁,煞是壮观!再向前眺望:远处海天相接,更令人惊叹!读故乡的景,真是城市里寻不到的!

  我吃过那么多美食,但是还属故乡的最美味。读故乡的美食,就是读心底的味道。故乡是滨海小镇,因此常能品尝海鲜,海鲜可清蒸,可水煮煲汤,吃起来味道鲜美,还有一种淡淡的清甜。故乡的人们,吃的“零食”并不是普通的糖果、饼干之类,而是这里的特产——绿豆饼和芝麻花生糖。它们香甜、酥软,回味无穷。我发现,没有任何美食能比得上故乡的海鲜和特产了!

  读故乡,我读她的热情。每年春节,锣鼓声、鞭炮声,声声震耳欲聋,大街小巷里,各种烟花在人们面前做着可爱的表演;特别是晚上,五颜六色的烟花填满了夜空,处处都洋溢着节日的快乐。而城市里,只有汽车的喧嚣和人们的吵闹。

  读我的故乡,更应读她的历史。尽管她是一个小镇,但历史悠久。父亲曾带我走遍故乡的大街小巷,最终停在一堵城墙前说:“在明朝洪武年间就已设立了‘靖海郡所’,故此地名为‘靖海’,面前这堵墙曾是士兵抗击倭寇的防线,能保留至今实属不易!”听着这番话,我的心里顿时涌起了骄傲与自豪之情,我默默地念着“靖海”二字……

  我走过千山万水,品过各地美食,体验过别样的风俗人情,了解过别处的光辉历史……但是,故乡,是心灵上的`记忆!读故乡,胜过读一切!

四年级故乡读书心得3

  最近,不知道为何,突然想读鲁迅的书来,关于小说,关于散文,是赫然一棒的顿悟,还是回首过往的一时冲动呢?说不清,道不明。反正我是看了,还有种温故知新的感觉。“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还记得这段就算童年也向往的画面吗?

  没错,这是初中时的一篇课文《少年闰土》——节选于鲁迅先生的《故乡》。那时候,我们坐在教室里一边朗读,一边发挥自己的想象,在脑海里构造自己心目中的闰土,想到那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嘴角不禁流出口水……教我这篇课文的老师我也还记得,他姓何,总是喜欢一身西装革履,却不是严肃得令人畏惧的;眉清目秀,文质彬彬,一股子书生气,而又不像鲁迅的私塾先生那样“之乎者也”,严肃得厉害。他见人总是面带微笑,你跟他交流总能感受到一种慈祥,就连偶尔生气时的拧起眉头也不觉得恐惧。

  当时,老师讲解课文还是会深入其中的主旨和情感的,毕竟要面对考试,其实更重要的是,逐步地培养我们的理解能力,如果不讲都懂,那还要什么老师呢?所以每当何老师讲到这里的时候,同学们都兴味索然,就像刚刚沐浴阳光的花儿霎时蔫了。好学生坐在那儿,也是勉强逼着自己认真听讲,至少得装出个听懂了的样子来,免得挨批,可终究是一知半解,懵懵懂懂的,艰涩乏味,枯燥的像一碗白米饭。至于我,这种滋味也一直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有时买本辅导书作参考,好在何老师点名回答问题时秀秀自己的悟性,博得老师的表扬沾沾自喜。一开始感觉不错,后来渐渐地也烦腻了,心里有种愧疚,甚至觉得羞耻,尤其是被人发现后,我便有所收敛。

四年级故乡读书心得4

  宫春虎先生拮取其“月是故乡明”之句,把情感与诗意严谨的结合,把其意境淋漓尽致地展现于画作之中,真是高妙至极。画作那深邃的内涵、超凡的意境,带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其张力与感染力是对《月夜忆舍弟》诗意的延深。倘若大诗人杜甫地下有灵,也会赋诗相和的。

  《月是故乡明》呈现给人的是一个高度净化的世界,广褒无垠的天空靜寂、秘奥、空灵、超然,景色是那样的自然,那样的纯洁无暇。画面太静了,静的出奇!静谧的夜晚,苍穹中一轮明月在遥远的天际喷薄而出,儿马深情的眺望皓月,马驹儿在凝视远方,母马似乎在马驹儿耳畔私语什么,是在叮咛?嘱托?教诲?留下的是三匹马的背影,其意只能由赏阅者去畅想了。赏阅中画面带来无限的遐想,脑海中萦绕出无数的明月赞歌,“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一腔无声血,万缕慈母情。”,骆玉笙先生的一曲悲怆高亢的《重整河山待后生》,既唤起了对外辱的愤恨、勿忘的国耻,又勾起对母亲的思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带给我的是思乡之情。马儿的背影,又何曾不使人想起朱自清那令人感怀的《背影》,让人又重新感受父亲对子女的博爱。《月夜忆舍弟》使我倍加珍惜兄弟姐妹情。

  宫春虎先生对生活有着细密的观察、深入的体验,委婉的以画马表现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抒发自己真挚的情感。他爱马,并以旷达的胸怀、无疆的大爱,全身心地投入到对画马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上,持之以恒地探索、提高、升华、创新,日臻完善了画马艺术,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的移情画的风格体系。徐悲鸿画的是奔跑的马,拉车的马,赵望云画的是耕田的马。宫春虎画的是移情的马。遣词造句中的双关语、多关语已屡见不鲜,而在一幅画作之中能表现出多重主题,实为罕见!深奥之处在于不同的观阅者有着不同的体味,画作既表现了人们对和平的祈盼,又展现了对家乡的思念。既有乡愁,又有寄情。恬静的夜晚没有喧哗,见不到浮躁,我们期望的不正是有一个和谐的社会、和睦的家庭吗!那马的背影又何不使人想起朱自清先生脍炙人口的《背影》。三匹马所隐喻正是和美的仨口之家吗!

  宫先生在画中寓情于马,以马喻人,以马拟人,创造性的把社会、人情、生活、大爱移情于画马之中,境界极高,内涵丰富,形象多样,胸怀宽阔,积极向上,勇于创新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和丰富的审美价值,是绘画艺术的杰作和珍品,代表了画马历史的新高度。

【四年级故乡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故乡》读书心得09-05

《故乡》读书心得15篇09-27

《故乡》读书笔记01-09

鲁迅故乡的读书笔记02-05

故乡的食物读书笔记01-20

鲁迅故乡阅读心得07-07

故乡读书笔记200字02-28

《故乡》读书笔记15篇03-29

《故乡》读书笔记(精选33篇)10-26

闰土故乡读书笔记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