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教育心得:挑食现象

时间:2022-08-04 21:12:47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育心得:挑食现象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心得:挑食现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心得:挑食现象

教育心得:挑食现象1

  小朋友挑食已经成为一件很普遍的现象,可是这种现象却是我们要极力改变的,有些家长曾对我说“我们也想让他多吃点蔬菜,多吃点水果,可是他就是不吃,我们也是没有办法啊”其实,我们也是可以理解家长的心情的,毕竟孩子一撒娇,耍耍赖,家长心一软,然后就成了“不吃就算了吧”,但是,一时的心软可能就会造就日后孩子出现病因的最大因素。

  在我班就有很多孩子挑食的现象,起先,我先是对这些挑食的宝宝进行了观察,后来,我发现,其实有些小朋友不喜欢吃的东西是因为在家里自己的父母也不喜欢吃,或者是看到其他小朋友不吃然后自己也不吃了,很少是出自自己本身就不愿吃的。于是,我便针对这一情况,跟家长进行了沟通了解让他们先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接着又对孩子就行了思想上的教育,首先要告诉他们蔬菜水果对我们身体有哪些好处,吃了它们我们小朋友会长高个,小女孩会越来越漂亮等等,先改变他们对这些蔬菜水果的思想观念,让他们了解这些蔬菜水果的营养价值。然后,再循循善诱,让那些挑食的小朋友先从一点点吃起,然后,我发现他们吃了之后并不是很抵触这些食物,所以,又对他们实行有奖励的方法,小朋友之间可以以比赛的形式,看谁吃的'快,能把这些蔬菜宝宝都吃掉,就会奖励一颗小五星,果然,这个方法很奏效,孩子们开始不吃的食物慢慢的从不吃到能吃一点,后来发展到已经可以跟其他小朋友一样去吃,所以,通过这些细节我们不难发现,孩子出现问题我们就要去寻找他的根本原因,并且要针对孩子的特点结合有效的方案,到时候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

教育心得:挑食现象2

  最近我发现班里的垃圾桶里经常有被丢弃的菜,有时是香菇,有时是青菜,有时是豆腐……询问过平时几个爱挑食的小朋友,都说自己没扔菜,都吃下去了。那到底是谁呢?而且吃午饭时都有老师值班,。谁会趁老师不注意偷偷把菜扔掉?如果长期下去,将对孩子身长发育极为不利。我决定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

  今天,午餐有绿豆芽,我猜想肯定又有人不喜欢吃。于是,吃午饭时我留心地观察着每个吃饭的小朋友,看看有谁不爱吃。在我的严密“监控”下,小朋友们都吃的很好,也没发现有小朋友向垃圾桶扔菜。孩子们吃完饭,我开始扫地,当我扫到第三组时,居然发现有人把绿豆芽扔在桌子底下,我大为吃惊,竟然有“漏网之鱼”。我赶紧把第三组的小朋友叫到身边查问:“你们谁把绿豆芽扔在桌底下了?”袁素云说:“好像是朱耀辉,刚才吃饭时我看见他老向桌底下看呢”。朱耀辉大声地说:“我没有!我把绿豆芽都吃下去了”。看着他一脸无辜的样子,还真不像是他。我把组里的小朋友一个一个“审视”了一遍,发现只有蒋能的眼睛躲躲闪闪,有些避我。我把他叫到一边,轻声地问:“蒋能,绿豆芽是你扔的吧。”他低着头小声地回答:“是”。“为什么不吃,要扔掉呢?”“绿豆芽有点苦,很难吃,我咽不下”。我又问:“前几天垃圾桶里的菜是不是也是你扔的?“是的”紧接着他又说:“那些菜我不喜欢吃,我在家从来不吃”。“那你喜欢吃什么”?我问。“我喜欢吃肯德基”。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

  分析和反思: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大部分孩子对传统的饮食不屑一顾。对“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反倒特别偏爱。孩子们吃着这些香香的、酥酥的油炸食品,怎么喜欢吃那些带有苦味的蔬菜和豆制品呢。其次,现在的孩子在家就是“小皇帝”,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宠着,他们不喜欢吃蔬菜,就不吃。一放学回家就吃各种各样的'零食,到吃正餐的时候,却什么也吃不下,长期下来,孩子肠胃消化的正常规律就会被破坏,消化功能降低,食欲不振,就形成了挑食行为。还有现在年轻的爸爸、妈妈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当着孩子的面,这个菜不吃,那个菜不吃。孩子也跟着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挑食,孩子怎么不挑食呢?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只有自己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进食榜样。

  孩子挑食现象是当今社会值得关注的事,我们幼儿园的老师和家长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共同携起手来,找出孩子挑食的原因,督促和纠正孩子的挑食现象。让我们的下一代能健康、茁壮地成长。

【教育心得:挑食现象】相关文章:

《不偏食、不挑食》教学设计 不挑食 教案12-30

大学生现象报告02-20

离婚现象调查报告12-07

校园的不文明现象报告12-05

教育的心得05-02

错别字现象调查报告11-14

占座现象调查报告03-26

校园不文明现象调研报告12-03

社会现象调查报告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