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学生心得体会

时间:2020-12-28 19:17:06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学生心得体会

学生心得体会1

  此前对王崧舟的敬仰,只是停留于“听说”的层面。听说,他是“诗意语文”的倡导者;听说,他在讲座中用“剑气合一”来谈自己在语文家园中的安身立命;听说,他的《慈母情深》让课堂温暖着慈母的光辉。种种“听说”在我心中留下了王老师高大的形象,而且是那种遥不可及的高大。对于我,一位普通的一线语文老师有了很大的触动,强烈地感受到:

学生心得体会

  一、阅读,让生命更丰富。

  王老师爱读书。有人问: “王老师,读书是不是您的业余爱好,”他说: “错了,应该把‘业余’两字去掉。读书是我的爱好,读书是我可以全身心投入的爱好。读书是跟我吃饭一样,跟我呼吸一样,在我的生活当中是非常自然的。”是啊,王老师确实是爱书之人,据他自己所说,藏书量少说也有七八千册了。在王老师从教的第二个五年,被他笑称为“孤独沉潜”的五年里,他读了大量的书。他读宗教类的书,读哲学类的书,读文学类的书,读美学类书,读“老三论”、“新三论”的书等等。

  王老师的读书经历深深地触动了我。要做一个好的语文老师,自己先做语文人,要播撒读书的种子,自己要先做读书人。《语文课程标准》比较重视儿童阅读,要求在整个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该不少于145万字;除此之外,《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试想,一个语文教师自己不爱阅读,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爱上阅读,养成终生阅读的习惯呢, 读着这本书,我发现,王老师无论是谈语文人生,还是谈语文理念,都与谈读书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更让我明白,读书不是一时的事情,也不单单是为了教学,它更是为了终身的幸福。“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生命是一条河流,它流动,它吸纳,不断前行中壮大,不断交流中丰富,生命由此而变得开阔、深邃、美丽。

  二、阅读,让课堂更精彩。

  王崧舟老师一直呼吁语文教师要细读文本,他认为文本细读是新课改背景下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教师的备课提出的新要求,他呼唤语文教师的备课应具备新的理念、新的视野,呼吁教师要细读文本。在一次讲座上,我才知道王崧舟老师为了教好《长相思》,读了整本《纳兰词》,了解了纳兰性德的生平,阅读了一万多字的鉴赏文字,然后写下了文本细读感受,化成繁华如东流水的课程资源。只有阅读,才有底气把经典名作演绎为精彩的课堂。每一个匠心独运的教学设计,都源自正确深入的文本解读,源自扎扎实实地阅读与思考。

  王老师觉得文本细读就应该像朱光潜先生所说的“慢慢走(读),欣赏啊”;就像王尧先生说的“在汉语中出生入死”;如南帆先生所说“沉入词语”;要“穿行在多重话语之间”;要“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要“引发一种对语言的敏感”;要“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要“在字里行间阅读”;要“徜徉在语言之途”。

  王崧舟老师谈到对《小珊迪》这一课如何进行细读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课题为什么叫《小珊迪》,文章当中,没有一处文字提到“小珊迪”这三个字,出现“珊迪”也才6次,于是他的敏感点就聚焦到这个“小”字上。由此,联想到自己平时上公开课时。我首先想到的不是潜心细读文本,而是花大力气制作课件,所以在课堂上常常看到的是接连不断的图片,视频等。学生却没有足够的时间静心读书和沉思默想,没有引领学生走到语言文字的背后,感悟思想内涵。课文中的一字,一词,一句,一段,都有着一定的思想内涵,我们的作用,就是引领学透过字面去探寻字后的“秘密”、字后的故事,揣摩作者的用意。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担负起文本阅读的引领任务。这个引领,本质上使学生除了看到文本表面的绚丽,更能看到文字背后的深邃和独特。教材理解不到位,教学肯定出问题。所以,当我们语文老师在细读文本时,请暂时忘记自己是老师,因为只有放下功利的目的,我们才能真正走入文本,才能穿越时空,与作者产生共鸣。一个善于细读文本的语文教师,不一定就能拥有成功的语文教学,但成功的语文教学一定要有深入的文本细读。一个真正会细读文本的语文教师一定是诗意和快乐的,因为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作为语文教师,今后的我应当,也愿以阅读的姿势伫立,以阅读的姿势守望,用阅读丰富平凡的日子,用思考照亮前行的脚步。

学生心得体会2

  暑期时间比较充裕,恰逢这个时间,央视《百家讲坛》推出了十二集《爱上语文》系列节目,让我有幸聆听教育大家王崧舟老师的语文魅力,使我对语文有了一个更全新的认识。

  每一个爱学习的中国人都知道:语文太重要了!无论从学习的角度、生活的环境还是交流表达,语文的重要性无论怎么说都不为过。王老师告诉我们:第一,对广大中小学学生来说,语文是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是基础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第二,对任何一个普通人来说,语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没有语文,我们可能寸步难行;第三,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语文是三千年中华文化最重要的载体,而语文本身又是三千年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结晶。

  在我们的语文中,最中国、最有文化含量的当然是流传千年的经典;在流传千年的经典中,最美丽、最有魅力的当然是中国古典诗词。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一篇篇精美绝伦的诗词佳作滋养着每个中国人的心灵,诗词中的中华文明、中华礼仪、中华文化底蕴更是让世界为之震撼!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带着孩子们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应引导学生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了解、诗人的人生境遇,结合当时时代的文化背景等等内容。从文字的情境理解,到文字背后的志、情、思的表达的感悟,真正让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语文能力的学习,更是传承语文中的文化美,增强文化自信,爱上我们博大精深的语文!

学生心得体会3

  20xx年暑假,有幸观看了王崧舟老师在《百家讲坛》中讲的《爱上语文》系列讲座,内心触动很大,收获也很多。

  王崧舟老师在《爱上语文》中说“我为语文而来!是语文滋润我粗糙的感觉,是语文放飞我稚嫩的幻想,是语文点燃我喷涌的激情,是语文唤醒我沉醉的智慧。我平庸的生命,因为语文而精彩!”语文是众多学科中充满艺术性的学科,王崧舟老师就真正把语文课堂打造成了诗意的、充满艺术感染力的课堂。

  前段时间,读熊芳芳老师的《生命语文》,熊芳芳老师说“语文是浪漫的,唯有具备浪漫情怀的语文老师才能真正理解语文,热爱语文,欣赏语文;唯有具备浪漫情怀的语文老师才能真正理解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也唯有这样的语文老师才可能影响一批懂得享受语文,享受生活得学生。”在众多名师面前,语文都是诗意的语文,语文又是充满艺术的语文。

  王老师课堂上放开学生的思维,不压抑,不控制,让学生课堂上设身处地用自己的生活和生命去体验。柳宗元和王安石的诗歌改写体验让学生课堂上放飞自己的思维,是充满艺术性的学习。“人即是课,课即是人”显然就是王崧舟老师的课堂境界。很可惜我还没有足够的文化底蕴来学习他的诗意语言,艺术课堂。但我如果在以后的教学中用王老师倡导的诗意语文新境界所包含的举象、造境、入情、会意、求气、寻根等等因素,有意识地在语文课堂中渗入,可能算不上诗意语文和艺术课堂,但也许能改善我们的学习效果,使自己的课堂更像是开放的语文课,让今人和古人心灵碰撞出火花。

  传统常认为语文课堂只要把语文学科知识教给他们,只要学生会考试、能考好就可以了,这样的话,语文课堂的诗意美和艺术感就荡然无存了。王老师课堂“诗无达诂,多元有界”“以诗解诗”,放飞学生思维,发挥良好想象,借助充满丰富思想感情的意象真正理解了诗人真实的感情。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确实需要学习知识,如果还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诗情画意,拥有了强烈的艺术鉴赏能力,那是何等的快乐,何等的幸福!

  文化具有时间的属性,要很好理解文学意象,就需要把它放在时间的长河中进行理解,不能从时间的角度体会作者的感情,怎能真正体会作者、理解作者呢?

  作为语文老师,需要不断加强诗歌素养的修炼,把语文教学生活化、诗意化、艺术化,让学生自由化,那样的话,语文课堂就变得有血有肉了,有诗意化和艺术感了。

  虽然我知道自己营造不了王老师那读“厚”和读“薄”的诗意语文和艺术课堂,但通过自己不断加强自身修为,不断钻研业务,无限热爱学生,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自然会生发出来。以后再自己语文教学中只有不断学习,努力去汲取王老师形成诗意课堂的因素,以此来促进自己语文教学的成长。

  诗意语文、艺术课堂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是对语文教育本色的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和回归。一切优秀的语文教学,必定是诗意的语文;一切风格鲜明的语文教学,无论素朴还是绚烂,无论激情澎湃还是理趣盎然,无论散发着平民气息还是充满了贵族气质,在它们之上,必有皎皎如明月、灿灿似星辰的浪漫流布其间、充盈内外。

  在今后的教学路上,我愿意沿着王老师的足迹不断前行,以形成自己诗意和艺术的语文课堂,成就自己精彩的教育人生。

学生心得体会4

  一.单位概况

  这次见习的单位是我们如东县的一家化肥厂,马塘化肥厂,就在我们高中附近,高中时我们可受够了它。经常有氨气的味道。虽然化肥厂不算大,但是在我们这儿已经算是比较大的了。化肥厂的前身是南通市属国有中型企业。年产四万吨合成氨、十三万吨碳酸氢铵;3000吨二甲基海因;1000吨羟甲基海因;200吨头孢类抗生素中间体7-adca(7-氨基-3-去乙酰氧基头孢烷酸)。公司占地面积320亩,另有农业用地303亩,固定资产1.2亿元人民币,现有员工近400人。

  二.实习内容、原理与总结

  这次我们只参观了合成碳酸氢铵的生产,应为这厂主要就是生产这个的。而且厂里人还不太愿意,谁都不想找麻烦,而且厂的污染很严重,到处都是黑黑的,工厂里到处都是煤炭的粉尘,员工也大都是做苦工的。厂里技术员大概讲了一下生产流程,然后我也查了一点资料。此次所见习的主要内容是碳酸氢铵的合成,其中合成氨为主要工段。H2和N2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合成氨气。

  造气工序中,主要由水生成水煤气。C+H2O-->CO+H2(合称半水煤气),其中水蒸气由锅炉产生。N2主要来自空气,由塔的底部送风到炽热的炭层。由于煤中含有硫,所以气体中含有H2S和SO2。应经过脱硫,进入清洗塔之后,进入压缩机进行加压,即进入了变换工序。此工序将CO转化为CO2。之后进行油分以保护催化剂。在压缩机中的操作可称为精炼工段,除去了少量的CO和CO2,其压力大约为120Kg。之后进入合成工段,N2+H2-->NH3,利用稀氨水和CO2反应生成碳酸氢铵,离子去水形成碳酸氢铵晶体。此反应在碳化塔中进行。由于碳酸氢铵挥发性较强,且含氮量低,现在改用复合肥。

  所以化肥厂的主要产品也有季铵醇,甲醛,二甲醚,甲醇。在催化剂氧化铝的存在下,在列管式换热器中可脱水形成二甲醚。它们都是主要的化工原料和化工用品。在现代生活中为了保护环境,可用甲醇做为燃料代替以往的汽油,同时也缓解了资源紧张的情况。

  碳化塔中生产碳酸氢铵时所用的二氧化碳是利用安睡吸收变换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降低了成本,也减少了温室效应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在这个温室效应变得很严重的时候,这一点还不错。

  三.心得与收获

  参观见习很快就结束了,在这段短暂的实习时间里,收获和感想很多,我觉得这种形式的参观实习非常的有意思,因为这比坐在课堂里听讲来得更为实际、直观。通过实地参观,我感到自己真的是学到了很多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同时也提高了我在生产实践中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为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了基础。但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知识是如此匮乏,所以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要更加努力的学习专业知识,填补自己的空白,争取为我国的化工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四.对企业的见解和建议

  觉得企业应该对学生的见习包括实习要更支持,说不定你们企业以后就需要我们这样的人才,要长远的考虑培养人才,而且企业真的要注意环保,应为厂不远处就是中学,而且住着很多学生,很多人对这个厂早就怨声载道了。如果为了经济效益把环境搞差了那得不偿失了。

  五.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学校的这种见习方式非常好,不仅巩固所学知识,并在实践中初步了解化工生产,增长工厂见识。同时在见习过程中也从同学们那里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工人们热情,乐于助人,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学习的。学校应该多开设这样的课程,从大一开始每学期都应该带我们去参观一些比较有知名度的大企业,一些高新技术产业,还有提供一些实习机会,把课程和工作内容联系起来,那样对于学生成长将很有帮助。

学生心得体会5

  “个别学生不守纪律 老师罚全班人操场淋雨3小时”

  几个同学不守纪律,全班同学都跟着受了罪。9月27日上午,城阳区一家学院05级5班的45名同学经历了一次特殊的“教育”,被罚站在操场上淋了近3个小时的雨。有同学身体出现了不适,家长就此向本报进行了反映:“这样的教育方式能起到效果?”而校方则表示,这样做是为了提高学生们的集体向心力。

  “老师让孩子们站在雨中淋了近3个小时!”市民陈女士最先给本报打来了反映电话。据张女士介绍,她的孩子今年18岁,在该学院05级5班念书,“孩子刚才偷偷给我打来电话,说老师罚他们淋雨,全身都淋透了,有的同学都出现了发烧症状。”

  记者与张女士的儿子小林 (化名)取得了联系。小林说,接电话时他正在寝室换衣服。“我们都是住校生,每天上午7时30分开始自习。27日早上7时40分,学校的刘主任到我们班检查,发现有些同学在教室里进进出出。”小林说,刘主任向他们班的刁老师询问,出现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罚。

  随后,刁老师和刘主任一商议,做出了让全班同学都感到不可思议的决定——全班同学都到操场上淋雨罚站。就这样,由体育教官带着,他们全班45名同学被要求笔挺地站在操场旗杆下。“当时正下着雨,开始雨是从我们右侧过来的,体育教官看到了,又让我们转身,面对雨点打来的方向。”小林说,很快同学们全身都湿透了,“雨点打得眼睛都睁不开”。直到教官宣布解散,同学们已经站雨中淋了近3个小时。中午时分,当同学们回到宿舍换衣服时,已经有几个同学出现了发烧症状。

  该学校刘主任在接受采访时,并不否认这一情况。但她强调:“不是我让学生们去淋雨,而是被罚站的同学们恰好遇到下雨了。”刘主任提出,在此之前,她曾经多次到这个班做全体同学的思想工作,“这个班的纪律一直不好,可以说是全年级最不好的一个班,但一直没有多大的改观。”

  按照刘主任的说法,她认为通过这种教育方式,可以培养全体同学的集体向心力。记者与一些同学取得了联系,他们都提出:“并没有感到受到什么教育,反而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

  记者随后与青岛市教育局取得了联系,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罚站、淋雨等体罚方式都是绝对不允许的,该局相关部门介入了事件的调查。

学生心得体会6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的中心思想是学生还小,在这个年龄阶段,贪玩、惰性大、调皮都是正常的,他们还没有深入思考一些问题,也没养成一些好的习惯,这需要老师进行耐心的教导。

  学生犯错让我生气时,我首先做的是控制自己的情绪,分析或询问他犯错的思想根源,然后采取适当的思路、方法进行教育,给他讲明道理,让他换位思考,最终得到他在思想上、情感上的认同。

  我相信“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夸奖可以让学生产生自信,获得快乐,也是一种心理暗示,让他觉得这样做能得到他人的认可、肯定和赞赏,从而他会继续这种好表现。

  前几天我上课时发现一位同学没有按要求完成练习,那是前一周专门强调要完成的,内容并不多。我想了想,没有批评他,只是语气平和地问:“内容并不多,怎么没做呢?”他坐着不说话。我以为他生病了或是没反应过来,就又问:“回家很忙,还是生病了?”没想到他依然坐着不说话,我有些生气了,比之前严肃些,让他站起来,问他打算补上还是不做了,他还是不说话,我当时真想严厉的批评他甚至进行一些体罚,但我控制了一下情绪,心理告诉自己:换个教育方法。于是我为自己扑了个台阶而下,说:“那你坐下吧,好好想想自己做的对不对。”下课后,我想班主任问起这个学生,得知他不想上学了,于是我就没再深究这个问题,少给他些压力。前两天卫生大检查,我到班里找学生帮打扫多功能教室,没想到他主动举手要来。在劳动过程中,我发现他很勤快,而且操心、能干。这再一次印证了“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这句话。当时我就再想,这个学生虽然不想学习,但他的勤劳能干一定会让他将来的日子过的很不错。

  通过这件事让我更加觉得对待学生需要有很大的耐心去了解他们,理解他们。我们不能指望学生能有多听话、多懂事,他们不会以我们的意志转移,成为我们所想的那样,我们能做的是引导他们,教育他们,让他们做最好的自己。

学生心得体会7

  赫尔岑曾经说过:“书,这是这一代对另一代人精神上的遗传,这是将死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的青年人的忠告,这是准备去休息的哨兵前来接替他哨兵的命令。”马克思曾经说过:“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

  我认为,读书不仅仅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更是为了祖国,就像周总理说的一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多么锵镪有力的话啊!假如你没有钱,但不能没有书,书正是人类精神的所在啊!

  我爱读书,喜欢读黄蓓佳系列的倾情小说,《我飞了》、《遥远的风铃》、《今天我是升旗手》、《亲亲我的妈妈》、《我要做个好孩子》等,我都看过了,生动的语言,活灵活现的人物,使人浮想联篇。

  现在,我再看一些沈石溪写的动物小说,那精彩篇章,让人看得目不转睛,动物小说之所以那么吸引人,是因为它突破了人类社会的恶与善,美与丑,还有一些骗人的谎言,动物、小说是那么真实,那么生动,我那么喜欢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是因为它不像其他动物小说一样是泛泛之谈,沈石溪写的动物小说笔下狼不再是恶贯满盈的代名词,狼也一样爱护子女,对家庭有责任感;狐狸也不再是狡猾来形容,它也很聪明,甚至可以为子女献身。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以明朗而优美的语言、深沉而饱含情感的笔触来写动物生活。

  我推荐大家去读一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读后一定会受益匪浅。

学生心得体会8

  随着开营仪式上校长的一句“流血流汗不流泪”开始了我们真正的军训生活!

  这次军训不再是阳光少年,不再是第二晚就能期盼第三天的打道回府,不再是班主任能常来宿舍探班,不再是男生不用剃头,不再是不用洗军服,不再是的曾经班级,不再有曾经的故事,有的是不同的感受!

  起初我并不明白开营仪式上的国防教育是什么意思,慢慢在五天的训练中有所领悟。开始我并不是连长,在班上只是个无名小卒,但我的偶像说过“你必须与众不同、独一无二,并用自己的方式发光发热”我会铭记这句话,我要把这句话刻进我的命里!

  我们连队的连长是一位从未军训过的男生,他对自己有信心,但他没野心!也许这仅仅只是我所认为的。我实在看不惯这位行为过于腼腆连长,我认为我这位担任过连长的小矮子可以胜任这样的职务并且可以做的更好!我主动地帮教官整队,管纪律,在我的努力下教官正式给我了连长的职位!我清楚,我如果担任了就绝不能放弃,我清楚连长不比别人轻松,我也清楚连长会有惩罚,我清楚如果我优秀绝对会有人认识我,我清楚……在此之前我的内心有过许多挣扎但最终我还是战胜了我自己——在第一篇日记中我这样写到,老师在下面写了这样一席字“是金子总会发光”这更燃起了我心中的圣火!

  我想我最惧怕的莫过于站军姿了,但我因自己那合格的军姿感到自豪!两肩后张,腰板挺直,两脚后跟相靠分开60度!我是连长啊!我得站好!可是我是平底脚啊!久站真的会使我的后跟仿佛火一般在燃烧!这使得我常常要身体前倾,整得小腿疼痛无比!这也许就是小学班主任所说的成长吧!就这样我倾斜着身体度过了五天,我不敢和教官说,毕竟我是要面子的人,毕竟我是连长要做好带头作用!连长怎能做逃兵呢?

  抓星星是我从未亲身体验过的,只是在圆山军训时看到同级的校友被罚,这次真的是饱尝了它的滋味,真心使我永生难忘!那滋味我至今都不敢想象,我也怕累,但我是连长啊!所有人的都会时不时留意我啊!我的肩膀特别酸痛但我仍要求我自己要把手高高的举起来,我要做好表率!正所谓“一个口令一个动作”没有'放下'这个口令我怎么敢放下呢?

  我知道作为连长最重要的是嗓子,这个“东西”一定要好好保护!但我在军训前得了过敏性咳嗽,我必须按时吃药,可是没有教官的允许我又怎能回宿舍呢?每天我只能在午休和晚上冲凉的时间吃药。我没让过多的同学知道,我不想让他们知道自己班级的连长原来也身体不好,更不想他们对我能否胜任产生质疑!

  该来的还是来了,在礼节礼貌方面由于副连长与我没有及时带头问好被教官奖励了10个蹲下起立,这并不难。但是,承认自己的错误非常重要!从这以后每当我的视线中出现老师和教官的身影我都会带头问好,这真的着实重要,不论是对于我自己还是对于我的队友们!

  在最后一天的结营仪式上,颁发荣誉时,我并不是阳光少年,然而这本就是我早就心里有数的事情!我不清楚教官的用意在哪?但我知道这是我第一次努力付出却没有得到相应回报!可我仍然要告诉自己“我不是完美的,但我相信不完美也是一种美!”在今后不论什么事我都会更加努力!我终究还是渴望那些比我更优秀的人对我的肯定!

  为我所信仰的东西战斗,最终我还是惊讶的发现了,我自己比我所认为的更强大的多!

学生心得体会9

  今天学习了 ,从心里感到一阵阵后怕,不断告诫自己:千万牢记不能体罚学生,批评学生的时候一定要冷静,不冲动,更不能动手。

  作为一名老师,在教学工作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或不听话、不按要求做事的学生,无名之火就会升上来,在严格要求学生的时候因方法不当而采取了一些简单粗暴的体罚。有一次,班上学生刘阳的作业只做了一小题还有很多没做就交了,在我心目中这个学生还不错,不是特差的,当时我改作业时就很生气,心想,这个学生不能不管,一定要严格要求。在教室里我找到这个学生,问他为什么没做完就交了,他不吭声,这时我更生气了,看来不教训他是不行了,一气之下,拧了他的耳朵,当时只是想教育学生不再偷懒,要按时完成作业。通过学习、反思,我现在明白这种教育手段不仅违背了教育规律,有损教育与教师的形象,而且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身心,是一种严重的体罚学生现象。

  体罚学生这个词,离我们教师越来越遥远,但是这种现象并没有消失。体罚造成的悲剧历历在目,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不要让悲剧重演。体罚学生给学生带来的是身体和心理的双重伤害;给教师带来的心灵的创伤或内疚;给家长带来的是愤怒或责备或伤心等。真正的严师不是“罚”师,真正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好老师,不会体罚学生,而是会采取更为有效的方式去帮助学生。

  我认为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不应该太过于冲动,应控制情绪,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和学生面对面的交谈,找出问题的真正原因所在,现处理。千万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去不分青红皂白的体罚学生。那样会伤害他们幼小的心灵。就算他们真的犯了错,也要注意惩罚的方式和方法。

  总之,要真情善待学生,热爱学生,尊重他们,犯错是人生的必修课,成长的重要途径。多与他们沟通,去引导他们认识错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学生心得体会10

  《弟子规》能治社会百病,能给千家万户来幸福,这是真的吗?是真的,千真万确。这关键是看你想不想治,想不想幸福;真想还是假想,想的厉害不厉害。如果真想而且又想得厉害,那就必须真学真干。所谓真学,就是放下自己原有的陋知陋习,恭恭敬敬地学习圣贤人地教诲;所谓真干,就是真力行,真实践。只有这样学,这样干,才能真受益。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对《弟子规》的认识。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弟子规》一书内容简明通俗,不谈空洞理论和教条,而是教导基本的品德修养、孝亲友爱以及生活起居中应有的礼节。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还存在着素质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知书不达礼、没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生活如同行尸走肉等现象。这些人缺的是什么?我觉得缺的就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弟子规》一书深刻地训导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如何具备博爱的精神及正确的读书方法等。诸如书中所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显能”。乃为如何友爱兄弟,尊长爱幼最基本的语言及行为规范。另外,书中通过列举生活中最易被视作琐碎的习惯及现象,进而训导我们如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具备博爱的精神和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等。本书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举的都是生活当中最为普遍、最基本性的习惯和现象,而这些习惯和现象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书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因小而不为,良好的习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二、自己的几点做法。

  ①以自己先学,带学生跟着学,不懂的字句问语文老师或上网查资料,课间或班会课与学生交流讨论,各抒己见,说说自己对哪些句子、段子印象深刻,哪些平常没做到或没意识到,现在怎样做等,对照《弟子规》一书,哪些没做到位,

  或还需改进的学生的不良言行,要求及时发现,及时纠正。

  ②学懂了要求会背诵,可以在跑操时一边跑一背,既培养、锻炼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使学生跑出节奏,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三、自己的几点感受。

  (1)、从《弟子规》里,我读到了诚信。为人处世,除了孝道,就是诚信了。诚信为本,诚信也是国人所追求和倡导的一个基本素质。任何时候、任何朝代,一个人立于世,只要开口说话,首先就要讲究信用,欺诈不实的言语,在社会上是不可能永远行得通的。同时还要注意的是,话说得多不如说的少。凡事实实在在,不要讲些不合实际的花言巧语。

  目前在社会上,有一些人还未看到事情的真相,就喜欢轻易发表意见;对于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就轻易传播出去;遇到有人谈论别人的是非好坏时,不管与已是否有关都喜欢参与进去,这些都不是正常现象,是与中国人的传统道德相违背的,是应该屏弃的 。还有些人,听见别人说自己的过错就生气,听到称赞自己就高兴。殊不知,这样一来,围绕在自己身边的虚伪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真诚有益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少。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如果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先应该自我反省,检视自己是不是有这些优点,是不是空有虚名;当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过错时,要正确地接受和面对。只有这样,正直诚实的人才会喜欢和自己接近。

  (2)、从《弟子规》里,我还读到了仁爱。提示自己对于身边的人要有颗关怀爱护的心,如同苍天与大地,绝对没有私心、坏心,不论好人、坏人、聪明、愚笨、尊贵、贫贱、种族、国界都一样给予保护和承载,这就是一片仁慈之心,不为名利也毫无虚假。这也正是“天同覆,地同载”的大同境界。虽然现在已经不是“主子、奴才”的社会,也很少有人用婢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现在这个社会里,上下、尊卑的关系仍然处处可见。而这是与我们党和政府大力提倡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因此,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弟子规》里的“泛爱众”思想,多为大众着想,共同营造一个相互关怀、相互体谅的温馨、和谐社会。

  总而言之,《弟子规》所讲的道理,正是圣人的训诲,从“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着手,寻求人生的归宿,是很多伟人、圣贤的最大愿望。在《弟子规》中,圣贤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的思想道德理念传承给我们,这就是所谓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了,我们这些后者有真正的福报,能够聆听到圣贤的教诲,对我们将是莫大的幸事。所以让我们学《弟子规》、品《弟子规》、仿《弟子规》、行《弟子规》。反复读诵,深入内心,并把它当成个人反省的镜子和行为。

【学生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05-07

学生心得体会(15篇)04-16

大一学生心得体会04-10

有关学生实习心得体会02-10

高一学生军训心得体会05-09

大一学生军训心得体会05-09

大学生支教心得体会05-09

小学生军训心得体会05-08

大学生军训心得体会05-07

大学生调查心得体会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