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水利局安全生产管理心得体会

时间:2021-04-02 15:12:37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水利局安全生产管理心得体会范文

  安全对于每个人来讲并不陌生。抓好安全教育、管理,是我们建设强盛、富裕、美丽的祖国与和谐社会的永恒主题。安全,对于个人:是一生的快乐;对于家庭:是幸福的源泉;对于单位:是工作顺利和发展的源动力;对于国家: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水利局安全生产管理心得体会范文

  本人入行水文工作有三十多年了,在基层测站领导岗位也干了有二十年。几十年来,见证了佛山、珠海水文行业不同历史时期发展的点点滴滴,以及抓安全生产教育和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方方面面,也尝到了基层测站安全管理方面的一些平凡和不平凡经历。然而,作为单位,不管是用那些教育方法和管理模式,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在单位行业内创造人人在思想上认识安全,在行动上注意安全的良好氛围。把每一个行为主体从 “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心理观念转变。现就如何抓好安全生产教育和管理,本人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高度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我省水文在水利厅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及省水文局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水文干部职工艰苦奋斗、同心协力,使水文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在行业得到健康发展的同时,省局、分局领导班子都本着“安全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的宗旨,时时刻刻不忘抓安全生产。从抓基础、抓落实、抓监督和抓整改等方面入手,强化安全监督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同时,针对本行业的特点,发布一系列安全生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文件。给安全生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分局还与测站负责人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实现层层落实,把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到每一个环节。这足以说明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

  人的生命在一生中只有一次,“缘”是一个家庭组合的“根源”。父母孩子是有血缘连带关系的,是“缘”的组合体;当这个组合体被破坏,家庭就会产生不幸。一个人的安危,关系着一个家庭的圆满和夫妻美满的幸福、孩子幸福的一桩大事。所以没有安全生产的保障,就没有安稳的家庭。国家、社会是由千千万万个家庭组成,所以严格安全生产监督,严格安全生产管理,给社会的和谐,国家的稳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水文测站的特点就是高度分散,人员分布面广,而大部分的站点都是地处偏僻和偏远地区,且都是单人站居多。在安全管理方面的监督往往是重点放在测站的基础设施、测验设施等硬件方面。而个人的安全行为心理,就是靠个人 “自律”了。当发生事故后,也只能根据事故的大小,行为的轻重来作出相应处理。这种管理称为“被动”管理。如何从“被动”到“主动”方面转变,我个人认为:可利用安全心理的近因效应,以本单位或社会其他的典型安全案例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定期通过一些案例讲座、图片展览等形式的活动。用活生生的事实影响职工、激励职工。使职工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心理转变,从根本上高度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二、强化安全生产教育的必要性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指导方针,以“安全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为宗旨,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法律、制度和规定为准绳。以人为本,以安全生产教育为基本,以人性化教育为根本,加强安全生产思想意识。在有关安全生产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道德思想素质学习,提高关心爱护他人的道德思想素质。因为,一个单位是个群体组织,个人的安全心理行为往往影响到整体安全结果。例如,受2008年“黑格比”和2009年“巨爵”台风的影响,珠海沿海地区出现了极端风暴潮增水,半夜水位暴涨,白蕉站水位自记台外围已被潮水淹没。为了保障水情能及时准确报送,我们依照本站抢测风暴潮的应急预案,一方面安排专人负责注视遥测系统的运行情况,另一方面组织人员进行人工观测和专人负责抢测期间安全方面的监督工作。大家根据工作任务安排,按照平时抢测演练方法和安全措施,积极投入风暴潮的抢测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的安全行为会影响整体任务完成结果。但大家严格按照安全规定进行,并细心留意周围环境的变化,是否对安全构成威胁。务求把任何一个安全环节做好,马虎不得。所以,平时对职工安全教育的成效是与战时的安全生产环节相互作用的。

  安全知识是向导,掌握了安全生产知识,就能安全地、平稳地、称心如意地作业;没有安全生产知识的人,就会像一条航行中无舵手的船,无目的地乱撞。除了影响自己还伤害他人。无论伤人还是伤已,都是人为的不幸遭遇。大自然的灾害无法抗拒,无法改变,但能防预。只要认真学习安全知识,懂得安全知识,安全操作,一些事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佛山水文分局在今年年初分别邀请佛山交警、佛山气象局和三水海事处的同志到分局现场进行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气候知识和防雷知识,以及水上交通安全知识等讲座。通过这样的活动,强化全体水文干部、职工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使大家产生“我要安全”的强烈倾向。这就是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必要性的一系列举措。

  三、提高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认真性

  长期以来,佛山水文分局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特别是近几年,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和管理,并层层抓落实,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负责制。测报中心除了按规定逐月把本中心安全生产检查情况上报外。平时,水文分局领导和技术科(负责安全管理)同志到测站出差工作时,同时也检查和了解测站安全方面的问题。通过这样的工作,对监督测站安全生产起着积极作用。另外,分局加强对测站安全生产检查力度的同时,还想方设法加大对测站有关设施的建设投入和改造,购置和补充一些先进的测验设备。去年,我中心属下三个站安装自动监测的盐度计。一方面大大减小职工的劳动强度,其次又能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水文工作有着它的特殊性。特大洪水,山洪暴发,台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发生期间,以及自然灾害导致堤坝塌陷和其他跟水有关险情。在发生现场第一时间往往是见到水文人的身影。他们冒着来自各种不同的挑战和危险,测出一份份的水文数据,报出一份份水文情报。为三防和各级部门的抗洪和其他自然灾害抢险提供科学依据。在洪涝、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面前,我们水文人往往是处于“风口浪尖”,为了测到现场的准确数据,安全一次又一次地受到威胁。但我们水文人历来是坦然面对,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完善的测验设施,过硬的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完善的测验设施是各级部门从抓基础、抓整改得出来的结果,过硬的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是从抓落实、抓监督得出来的'效果。

  事故的隐患存在于粗心,事故的苗头发源于大意。因此,认真检查是补充各个方面的不足。不使生产安全发生一点漏洞,安全操作,严格检查,逐步落实,才是生产安全的最大保障。

  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后勤工作对学校的整体工作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否则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这些影响有的马上看得出来(如:损失多少、耽误多长时间),有的几年以后可以显现出来(如:维修质量差、技术档案不齐而影响保修或维修),有的甚至几年以后也看不出来 ,想追究也无法找到依据。所以管理好学校后勤也是教育改革与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确保正常的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

  《吉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后勤管理工作的意见》里要求“加强监督检查。加强约束机制,把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列入年度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作为教育督导机构对学校督导评估的内容…”要求我们教育督导部门加强督导检查力度,促进学校后勤管理水平。

  XX市各类各级局管公立学校有52所,随其规模不同,后勤管理的方式方法也有所区别,越是大的学校越规范,对乡镇学校的财务实行校财局管。随着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办学条件的投入也向薄弱校倾斜。提高全市学校后勤管理水平,逐步向制度化、规范化发展,成为了当今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设计出一套符合延吉实际、符合各校实际的学校后勤管理模式是非常重要和非常紧迫的事情。目前XX市各校均有学校章程,依法治校,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后勤管理),但是以“学校后勤管理制度建设要在规范、科学上下功夫。一定要严格、合理、完整、严谨。各级各类学校后勤工作都要建章建制,科学规划,科学指导,使后勤工作行动有目标,工作有指南,建设有标准,管理有制度。规章制度要符合教育管理规律,切合学校实际,又要与时俱进,不断修订和完善”的要求来比较差距大,任重而道远。总结以往督导检查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结合省州市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后勤工作的新要求,谈一谈在财务管理、基建维修管理、资产管理、校园校舍管理、后勤基础资料管理、后勤日常管理等方面的体会。

  一、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后勤管理的重要和关键一环,一切后勤行为都离不开钱财,而且原则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而且会计出纳分工、职责明确,学校必须严格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小学财务制度》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财会业务的省州市的文件精神,制定预算管理、收支管理、现金管理、往来管理、票据管理、会计档案管理、资产管理、资助(助学)特困生等方面的制度,并严格执行。义务教育保障资金实行专项管理,严格控制或保证资金的使用比例;财会业务规范,严格收费标准,专款专用,往来关系清楚,不设小金库,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

  经过几年的评估发现,在财务制度方面,有些学校的财务制度在内容上不够全面,与实际业务有一些不相符,对控制财会业务不够严谨。在财会业务方面,执行制度不够严格,(如:个别人员不做日记账,偶尔有超库存现象);一些原始凭证手续不全(如:缺经办人和保管员及管理员的签字);个别自制凭证格式不统一、不规范;轻视新增图书为固定资产管理;对已计入固定资产的管理帐帐相符、帐物相符,有不足就是有些固定资产没贴资产卡号。

  二、基建维修管理

  基建维修是后勤工作的基础性工作。XX市经过多年努力基本完成校安工程任务,其他基础性工程也由后勤办负责施工、验收,并交付使用。其他小型工程是按规模经市政府采购办审批后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学校自主施工。目前全市范围内没有危房,每年教育局牵头进行校园安全大检查。但是,学校规模大、涉及面广、学生数庞大,不可避免地随时存在设备设施的被损、老化等安全隐患。这必须引起校方的广泛注意,必须牢记“校安无小事,实行一票否决制”“没有安全保障的学校是绝对不合格的学校,没有安全意识的教师是绝对不称职的教师。”等警句。设备设施的购建、维修、保养,不仅要有严格的制度、措施保障,而且还必须严格执行,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和幼儿园。

  学校硬件建设必须科学安全,每次检查、维修必须留有具体的记录,以便事后维修、更新时参考,也可以克服不足,提前保修,延长使用寿命,保持完好率。

  三、资产管理

  后勤工作概括起来就是财物,可以说“后勤是办学条件,是管硬件”(其实后勤人员也是教育工作者,不仅是环境育人、服务育人,更是管理育人.)

  学校的资产可以分为固定资产、一般资产、低值易耗品三种。

  1、固定资产是单价500元以上,使用年限一年以上的一般设备;单价800元以上,使用年限一年以上的专用设备;单价虽未到规定标准,但使用年限一年以上的大批量同类物资(如:图书、课桌椅)。当前学校固定资产帐实都由学校管理,财政局和装备办备案,每年核查一次账册,监管报废。这种管理方式缺乏控制力,资产流失的可能性大,比如:图书、卫生厨房设备、受捐资产等,这种管理方式缺乏清查机制,使得清查不及时、不彻底,虽清查也没有结果说明和总结报告,掌握确切情况有一定困难。

  2.一般资产是单价未达到规定的固定资产标准的少批量资产,也就是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中间的资产。这样的资产成为管理上的灰色地带,这样的资产种类和数量多、范围广,没有严格的监管体系就容易出现管理上的混乱和使用上的浪费现象。监管措施主要有建立完整的备品台账一式两本,后勤部门和使用部门各持一本,定期检查、对账,出现问题及时纠正。

  3、低值易耗品是单价低,消耗量大,资金投入较多的物品,管理不好极易出现浪费和以权谋私。比如:电子耗材、复印纸、刀切纸及其他办公用品。对这种物品的管理必须建立消耗品台账,购入(数量、单价、金额与财务账一致)和发放时必须有经管和领用人签字,明确入库数量、入库时间、领用部门(人)、领用数量、用途等。按学期点库,根据库存提出新的采购计划。对于针对部门出库的大批量物品采取二级账管理,比如:复印纸、刀切纸等出库到印刷部门以后,印刷部门再登记用纸情况,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后勤部门根据使用情况出库,保证需要。

  四、校园校舍管理

  校园校舍指房屋、建筑物、操场设施、水电设施、绿化带、板报、标语等,是学校的脸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校的精神面貌和校园文化。所以学校应该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搞建设和管理。建设重要管理更重要,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必须制定相应的校园校舍管理制度,并得到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管好校园。后勤部门设专人管理,每日巡查,每周反馈,并做好检查评比记录。

  五、基础资料(科技档案)

  后勤的基础资料包括房屋建筑物的各种设计图、校园平面图(1:500)、管网图、楼层平面图(安排表、应急疏散图)、规划图(与学校规划相匹配)、校舍档案、维修资料、各种统计表、各种电子产品的说明书登记造册等。这些科技档案必须真实、完整、准确、统一,能反映硬件发展痕迹,对今后的发展和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但目前还存在资料不完整、数据相差等问题。对电脑等较贵重、容易拆卸组装的物品的清查,不参考或不重视设备的型号、配置的现象仍然在一些学校存在。

  六、日常管理

  后勤的日常管理非常重要。后勤的一切工作都通过一般的、细小的环节上,一不小心就带来被动或不小的麻烦,对正常的教育教学产生影响。我们每个后勤管理工作者都要牢记“以人为本,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的宗旨,树立超前意识,同心协力,分工不分责,互相补漏洞,提前想好提前做好每个事情。后勤的主管要勤巡逻,虚心接受师生的意见和要求,努力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才能得到广大师生的帮助和协作,才能避免出现漏洞,想出更多更好的办法来应对新出现的问题和挑战。

  总之,超前的高效的后勤服务是搞好学校教育教学的基础。以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为出发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后勤的每一项工作,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总结经验,确保学校后勤事业有效稳妥创造性地发展,更好地发挥后勤对学校中心工作的促进作用,为延吉教育的蓬勃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电子政务是指运用信息及通信网络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形成新的政府管理形态,实现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和公民之间的良性互动。电子政务系统实质上是政府办公自动化在范围和功能方面的延伸,从内部办公延伸到对外服务,它是面向社会的政府办公自动化。在电子政务系统中,公文的起草、审核、签署、发布以及收文办理等,都是在电子政务的操作平台中进行。这些在电子政务系统中运行的公文,是机关职能活动的历史记录,所以必须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进行归档和管理。但由于这些公文是通过电子政务公文处理平台产生的,它的特点决定了其归档和管理的方式并不能简单套用纸质文件的归档和管理方法,而应将电子文件的管理功能嵌入电子政务系统之中,实行文档一体化管理与全过程管理等方式,并采取多种措施,以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可读性和安全性。

  传统的文件与档案管理,它们各自具有一套独立的管理流程,两个管理流程执行各自主管机关制定的制度和标准,并且两个流程之间是通过文件实体的交接而衔接的。而文档一体化管理是按照文件生成与运行规律,采取统一、严密的手段,高效地组织与管理文件。文档一体化管理与传统文件和档案管理相比较,最大的区别是通过对文件和档案管理流程的重组,达到两者在管理上的无缝化和程序上的一体化,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组织机构因素造成的两者在衔接上的真空地带和减少重复性作业。

  一、电子档案管理的原则

  1.1“前端控制”原则

  考虑到电子文件的易改性、易逝性等的特点,如果还是象过去那样,按照文件的生成、积累、鉴定、立卷、归档,分类、著录等顺序按部就班地管理电子文件,那么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就难于保证了,电子文件的流失也是不可避免的,并且还会造成部分的重复劳动。因为电子文件在归档之前就有可能已被修改,或者有些已被有意或无意地删除;有些在文件形成时已提取了主题词,文件归档之后还要进行标引工作,这无疑是增加了劳动量。因此,必须贯彻“前端控制”的原则,即要求将原来纸质文件管理系统中后期阶段需要控制的手段提到前端,也就是说档案部门对于电子公文的管理工作的介入要向前延伸,从文件生命周期的“前端”就开始控制文件的归档活动。具体来说,在文件系统设计阶段,档案人员就要参与设计、进行指导;就应该考虑归档与归档后文件管理的需求,将集中管理一份文件的所有相关信息作为一个整体归档。要把归档工作嵌入工作流程,以保证在每一个流程之后,将相关文件实时归档。并且要求用户及时著录和鉴定文件信息,并且把著录、鉴定信息与电子文件之间建立联系,以保证文件归档时,将该电子文件与相关信息一并移交或发送给档案部门。

  1.2“全程管理”原则

  根据电子文件的特点,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即对电子文件从产生到永久保存或销毁进行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管理,以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读性。

  电子文件全程管理原则具体应该体现在电子档案管理体制与模式的确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运行、管理制度的内容和执行等方面。以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对文件流程各阶段的管理和监控为例:设计的系统应对产生于机构内部各部门及其应用系统上的电子文件进行统一的归口登记、分类、鉴定,同时监控和记录针对文件的一切操作,如文件的创立、登记、修改、审核、签署、分发等。而且,对文件进行的技术操作,包括操作平台的转换、存储位置的改变等都应该记录下来。因为这种管理和跟踪记录,对于证明和保证电子文件的行政有效性和法律证据性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电子公文的真实性保障

  判断传统文件的真实性,主要考察两个方面:一是文件载体的原始性;二是文件形式的原始性,其主要是指具体的文件内容、字体、字迹以及具有法定效用的签署、印章等。只要其中的任何一项发生了变化,就可以对文件的真实性表示怀疑。但判断传统文件真实性的准则并不适用于电子文件,因为一是电子文件的载体与其信息是可以分离的,载体的不固定性,使得电子文件不再具有传统意义上的“原件”的概念;二是电子文件的更改可以不留痕迹,复制起来真假难辨,处理过程又具有隐蔽性。因而判断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必须更多地着眼于其内容的真实性,主要是认定文件是否就是当时当人当事形成的,主要关注的是其本质的要素保持不变。国际上的一般做法是采用法定程序对电子文件的生命周期进行全过程管理,并通过技术措施和管理制度,组成一个贯穿电子文件从生成、运作到处置全过程的安全“通道”,以此来保证数字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一般可采取的措施是:

  2.1在计算机系统中设置安全防护技术措施

  一是建立对电子文件操作者的身份识别与访问权限的控制,防止非法侵入。

  二是设置操作日志,自动记录实施操作的人员、时间、内容等。

  三是对电子印章、数字签署等采取防止非法使用的措施。在国家立法机构正式颁布有关电子签章的法律实施之前,对只有签章的电子文件,归档时应附加有法律效力的非电子文件签章。

  2.2身份识别技术

  身份识别技术主要用于正确识别通信用户或终端的个人身份。最常用的方法是给每个合法用户一个“通行字”,代表该用户的身份。通行字一般由数字、字母或特定的符号组成、只有本人和所使用的计算机知道。当合法用户要求进入系统访问时,首先输入自己的通行字,计算机会将这个通行字与存储在系统内有关该用户的资料进行比较验证。如果验明他为合法用户,就可接受他对系统进行访问;如果验证不合法,计算机就会拒绝该用户对系统进行访问。

  2.3防写技术

  将数字信息文件设置为“只读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只能从计算机上读取信息,而不能对其作任何修改,可以有效地防止用户更改数字信息内容,从而达到保护其真实性的目的。

  三、电子公文的完整性保障

  传统文件的完整性保障主要是通过鉴别文件最初形成的信息内容和载体是否被破坏过,是否保持着作为证据所要求的各要素。而电子文件的显示,却随着使用软件的不同,其外观可能不一样,再加上电子文件的信息与其载体又是可以分离的,因而使得传统文件完整性的判断标准不再适用于电子文件。

  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电子文件的完整性一是指电子文件和与之具有有机联系的其他相关文件数量齐全;二是指每一份电子文件的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没有缺损。为此,要求电子文件归档时,有关电子文件的支持软件和软件的支持文档、以及有关的元数据都应同时归档。在同一活动中,有时除了形成电子文件之外,还可能形成一些纸质文件,为保持这些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确保同一活动中形成的电子档案管理thldl.org.cn的信息完整性,应尽可能将这些纸质文件作数字化处理,作为电子文件一并保存。对于在不同应用系统中分散形成的、不同媒体的内容相关的电子文件,如有关同一事件的电子文件一部分在电子邮箱中,一部分在电子表格或相关数据库中,则应收集齐全并保持有机联系。在电子政务系统中按公文处理流程生成的公文,其构成要素包括文件处理单、原文、附件、电子文件的纸质拷贝件等,都应纳入归档的范围。

  四、电子文件的可读性保障

  电子档案来自各个方面,来自各立档单位,往往是在不同的计算机系统上形成的。其内容格式及数据结构不尽相同。这种差异必然导致在利用过程输出时所使用的技术与方法的不同。又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公文形成时所依赖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不久就有可能过时,以致新的软硬件无法读取原先存储的数据,所以为保证数字信息档案长期可存取性,建议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4.1采用通用技术

  目前,电子公文的形成方式多种多样、很不统一,这将给今后利用工作带来许多的困难。所以在电子文件归档时,应把属于特殊格式的电子文件转换成通用的文件格式;或将电子文件建立在通用的数据平台上,以消除由于技术不同或技术过时所带来的影响。一般文字型电子文件以ml文档和rtf、tt为通用文件格式;图像电子文件以jpeg、tiff为通用格式;影像数据以mpeg、avi为通用文件格式;音频电子文件以wav、mp3为通用文件格式;多媒体音像数据以mpeg、avi为通用文件格式。

  4.2打包保存法

  打包保存法就是在保存电子文件的同时,将与电子文件相关的软件及其应用系统一并保存,并与电子文件存储在一起。在使用该电子文件时,可运用与该电子文件存储在一起的这些软件系统进行读取。此法一般是针对那些无法转换为通用文件格式的电子文件,如用音频设备获得并经过计算机处理的动态影像文件,应注意收集其非通用格式的压缩算法和相关软件。

  4.3拷贝法

  拷贝是在原来的技术环境下,适时重写信息数据,防止由于存储载体物化性能变化而引起的信息丢失,这也是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一种基本方法,此法目前已大量地应用于磁盘、光盘、磁带档案信息的长期保存上,但它不能解决电子文件由于计算机软硬件过时所引起的长期保存问题。

  4.4再生性保存法

  再生性保存法是指将技术过时的存储在磁性载体或光盘上的电子档案管理,适时地转移到纸张上或缩微品上的方法。这样利用时就不再使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读取,从而避免了计算机软硬件过时所带来的麻烦,并能很好地保证电子文件长久的可读性。其不足之处是失去数字化信息可远距离传输、检索方便、使用灵活等特点。而且,有些电子档案信息,如声音信息、视频信息、超文本信息、多媒体信息等也无法转移到纸上或缩微品上。

  4.5迁移法

  迁移法就是将数字信息从一种技术平台转换到另一种技术平台上的复制方法,它是计算机软硬件变化适时改变数字信息格式的一种处理过程。这一过程使得数字信息在将来也可以被读取。迁移也意味着数据信息从一个存储载体转移到另一个存储载体上,以进行数字信息的长期保存与读取。采用迁移法,通常是将对软件依赖性强的格式迁移到对软件依赖性低的通用格式上。或者将数字信息从品种繁多的格式迁移到易于管理的标准格式中。目前迁移技术被认为是保护数字信息长期存取的必须和恰当的选择。但迁移也不能“一劳永逸”,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升级,还应适时再迁移,从而使数字信息随技术更新而一代一代地向下流存。

  以上介绍的几种方法,一般地说,对于使用频率很高、软硬件技术未过时的、仅是存储载体理化性能发生变化的,可采用拷贝法;对于使用频率较高、软硬件技术已快过时的,可采用迁移法;对于使用频率较低、软硬件技术已快过时的、并且确有长期保存价值的数字信息可用再生保存法。

  五、电子文件的安全性保障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严密的管理制度,从每一个环节堵塞信息失真的隐患,这也是确保电子信息档案真实可靠的重要措施。

  5.1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电子文件是由人制作的,其管理和利用都要按人的意愿进行。因此对参加电子文件制作和参与管理的人员必须加强管理,以防不测。必须制定一套人人都应遵守的安全管理制度,以约束涉及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人员的行为。实践证明,良好的安全规范是保证数字信息安全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措施。

  5.2加强对电子文件制作和管理人员的管理和教育

  在电子文件的安全管理过程中,仅靠制度是不够的,还必须加强对涉及电子文件人员的管理和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或短期培训等途径,提高他们对保证电子文件和档案真实、可靠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他们科学管理电子档案的素质,增强他们工作的责任感,并树立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5.3建立全过程的管理制度

  要实现电子政务环境下电子文件的科学管理,就必须贯彻“前端控制”和“全程管理”的原则;为保证电子公文的真实性、完整性、可读性与安全性,就必须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技术措施和手段,以确保管理目标的实现。

  电子文件从形成到电子档案管理的开发利用,中间要经过很多环节,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电子文件的真实可靠性。因此,建立全过程的管理制度,明确各环节的职责要求,就显得非常重要。如电子文件形成之后,要及时收集积累,以防分散状态下发生信息丢失;电子文件归档时,要严格检查相关文件是否收集齐全,否则就会给将来利用带来困难和麻烦;迁移时,要认真检查是否发生信息丢失。任何环节的疏忽,都将对数字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造成危害。

【水利局安全生产管理心得体会范文】相关文章:

安全生产管理口号08-09

车间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范文10-30

工厂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12-09

牧场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12-08

渔业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12-08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11-30

饲料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09-05

牧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09-02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制度参考09-01

成立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通知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