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颐和园》-浪漫青春凄艳爱情的挽歌

时间:2022-11-07 01:32:51 智慧人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颐和园》-浪漫青春凄艳爱情的挽歌

  《颐和园》故事-- 晓军站在那儿,望着面前的这个快要离开他的女孩,没有说话,好久,他们开始慢慢地抱在一起,长长地接吻,在暮色的昏暗中 爱… 

  她叫余虹,80年代中的一个夏天,在中国东北靠近朝鲜的边界,朝鲜族自治洲,图们江流域的一座城市图们。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老师对她说,她以后的生活会很艰难,余虹至今不明白这话的意思。 

  北京的大学生活改变了余虹,她认识了李缇:一个比她稍大些的飘亮的进修生,以及她的曾经在德国留过学男友若古,还有就是将纠缠她以后生活的一个人:周伟,他们相爱了,就在那个清晨,在颐和园散步的时候相爱了,他们都知道,而且都意识到这爱是那样的突然,和那样的深,和剧烈,然而他们意识到了这爱是艰难的。 

  余虹在她那几天的日记中写到: “他的确是我一直在心里想着要遇见的那个人。好像我一直在等待着他的出现,等待跟他相遇,在今天,愿望变成眼前的现实。可是,我又害怕这个人的出现,因为我害怕随之而来的危险,但是,就现在而言,我还没有害怕到不敢有所行动的程度……” 

  那是在北京,80年代末的一个的夏天。很快的,余虹知道她错了,他们发现这危险比他们任何一个人想像的要严重的多,以至于他们在爱情和整个环境的混乱之中几乎寸步难行…… 

  那个夏天余虹、周伟、李缇之间经历着混乱,那是关于爱的,情感的,当然,还有若古,在他们的记忆之中,那是一个漫长的夏天…… 

  大学毕业之后他们各奔东西。 

  余虹,毕业以后被分配到武汉,在武汉的一个事物性机构的办公室工作,在那个炎热和喧嚣的城市,她继续着她的爱情生活,她于90年代初离开武汉,一度她回到了北京,期间认识了一个来自于北戴河附近小城市抚宁的年轻人,并与他一起在抚宁生活了几年,大约在90年代末的某个夏天的下午,她带着自己的一些衣物独自离开,没有告诉任何人她去哪里…… 

  周伟由于被学校教务处认为他在学校内乱搞男女关系,而将他除名,之后几经辗转,在朋友的帮助下出国,来到了柏林,在那里和先前到达的若古和李缇汇合,开始了他的在柏林的流浪生活,直到李缇在一次意外中死去。 

  他似乎突然悟到了什么,他告别了若古回到中国。 

  他来到远离北京的中国南部城市重庆,在一家印刷公司上班,努力地适应着几年来的中国的巨大一直试图摆脱这变化给他自身的生活带来的某些困惑,然而他的生活是平静和舒适的,有了新的女友,并准备结婚,他几乎已经忘了过去和余虹了,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知道了余虹一些消息,他突然发现一切都一直伴随着他的生活,这让他无法平静。 

  于是他一个人回到北京,然后独自驱车驶上了去北戴河的高速公路,那是在二十一世纪初的一个冬天,周伟相信一切都可能发生,而事实上一切都已经发生… 

  北戴河之行之后,周伟一直生活在重庆,再也没有回过北京,直到今天… 

  青春总是混乱的。青春又是迷茫的,就如同历史的线条一样总归是不清晰的。 

  青春总是和历史在一起,就像男人和女人总会纠缠在一起一样。 

  影片在跨越十五个春秋和六个地域的广阔时空下,展现了余虹与四个男人的情感纠葛。这个女孩有一张清丽的脸和时而沉郁时而激情迸发的性格,对待爱情永远超前一步,来得快去得也快,总是难免承受痛苦。余虹的形象集中地反映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本世纪初,经历社会剧变之后,青年人对人生、爱情的迷茫和失落以及理想破灭的悲哀。 

  全片唯一堪称唯美抒情的场景是男女主人公荡舟颐和园昆明湖的一段。夕阳西下,嫣红的晚霞在天边浮现,进而暗淡消逝――黄昏降临,皎月东升,月光下,湖水反射出潋潋流光,天地之间,仿佛只有孤舟一叶,两个相爱的人和遥不可知的未来。这组镜头极为洗练酣畅,诗情盎然,动人心弦。 

  影片中余虹离开家乡和初恋情人晓军来到北京求学,遇到了让她内心无法平静的一个人:周伟,就在那个清晨,在颐和园散步的时候,他们陷入爱情,他们都意识到这爱是那样的突然,那样的深切和剧烈,意识到这爱是艰难的。 

  余虹在日记中写到: “他的确是我一直在心里想着要遇见的那个人。好像我一直在等待着他的出现,等待跟他相遇,在今天,愿望变成眼前的现实。可是,我又害怕这个人的出现,因为我害怕随之而来的危险,但是,就现在而言,我还没有害怕到不敢有所行动的程度……” 

  很快,余虹知道她错了,他们发现这危险比他们任何一个人想像的要严重得多,错位的爱情在环境和内心的混乱之中几乎寸步难行……混沌、背叛和疯狂的***谱写了一段爱恨相缠的人生。 

  接着是学 风潮,周伟和余虹分手。余虹辍学,和晓军一起回到东北老家。没多久她便漂泊去了深圳,又随朋友到了武汉。 

  一个雨天,余虹和偶尔邂逅的男子,发生了暧昧关系。“一位学法律的朋友说,这并不违法,但不道德。什么是道德?我认为两个人在一起就是道德。在我和他的身体接触时,心里没有防范。”她也清楚,这种关系不会长久。当她注视着那个男人的脸时,暗自思忖:“他是否也和我一样,心里在想着另外一个人呢?” 

  幽会之后,余虹独自骑车穿行在雨中,突然被一辆汽车撞倒。人们围观着,没有谁伸手去拉她起来。躺在陌生的街头,模糊中她却想起了“周伟”这个名字。心在呼唤:你在哪里? 

  在医院里,操地方口音的警察耐心帮她联络各方。总算是找到同事吴刚,将她接回去。 

  她的意识飘忽--外面有阳光,我的意识里只有憎恨和邪恶。为了摆脱昨夜的困境,我只有早早结婚。嫁谁都行。 

  以长江大桥为背景,余虹让吴刚给她拍照,脸上难得显露了一抹阳光,但随之消隐,化为挥之不去的怅然。 

  画外音揭示了她的内心世界:“每个人都应该珍视眼前的生活,这只是爱情没有出现时的借口。一旦爱情出现,平衡就被打破。爱情只有在不安和痛苦中才会出现。” 

  影片以真实的生活场景切入,将余虹内心漂泊,情感、工作及生活的困窘细致入微地呈现在观众面前。领导在开会时强调,“要加强劳动纪律。有的人上班打瞌睡,电话多等,这里不是针对某个人。希望大家检讨一下,有则改之,无则加免”。顾不得领导不点名地对她进行批评。忍不住阵阵袭来的怀孕反应,她一头冲进洗手间呕吐起来;最后,她了断与已婚男子的畸恋,独自去医院做了人工流产… 

  单位传达室的小伙子吴刚随之走进了她的生活。在两人一起吃饭时,吴刚向她转述别人的风言风语,说她跟“结了婚的男人搞在一起”,余虹漠然,不仅不辩解,反而说自己有一堆见不得人的过去。吴刚赶紧表白“那是过去。我不在乎。我喜欢的是你这个人。我相信你。”余虹说她不相信。但眼前男人的执著还是打动了她。他们在厕所里***。当男人在喘息时,余虹却在想“只有在***时,人们才会发现我的善良和仁慈。” 

  现实的冷酷使敏感多情的余虹人不得不以冷漠麻木示人,但在内心深处,又格外渴望温暖和爱情。只有在激情燃烧之际,她才得以卸除伪装,显露真实的天性。 

  余虹与吴刚的恋爱最后无疾而终,她留下一封告别信。“我想说自从自己认识了你,我的内心发生了脱胎换骨的转变。我也知道了什么是物质上的贫困。一个人可以据度日,但两个人的贫穷只会让人心生憎恶……我们分手吧……爱你的余虹。” 

  对白与独白 窥视人心最深处 ,作为一部艺术电影,片中人物对白和内心独白都相当精彩独特,常有一针见血的深刻。 

  如余虹与周伟的一段对话:“我要跟你分手。”“为什么?”“因为我离不开你了。” 

  余虹在追悔思念周伟时的独白:“人其实是愿意孤独的,人也是愿意死的。不然为何总与心爱的人作对?……”“生活再艰难,我也不会失去活下去的勇气。象我们这样的人,注定是这样的命运。昨天读到一句话:‘战争中你流尽鲜血,和平中你寸步难行。’ 

  从某种角度看,影片画面呈现的种种真实细腻,是基于对真实的尊重和准确把握而达到艺术的超越和再现,从而在更高的意义上臻于诗意的浪漫。它完全有别于温情脉脉的矫柔造作,而直接来自生命本质的体验,是一种建立在现实主义之上的深刻而冷峻的浪漫诗意。 

  对余虹而言,它是如此灿亮的青春遭遇无望的现实撞击之后产生的惨烈无奈的挫败,“不存在出路,只存在幻想。”“我只想生活得强烈一些。” 这种美在没有出路的现实中,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徒劳和浪费,并呈现极端和自我毁灭的倾向。这种对立如此尖锐,使每一个以追求理想为生活坐标的年轻人都难免遭遇苦闷失落。作为在体验生命的同时不断自省的女性,余虹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为了欲望和浪漫的天性”而“付出的代价”,“像我们这样的人,注定是这样的命运。”但同时,她内心深处又时时涌动着不甘和期望。“眼下越是悲惨,我就越有前途。” 

  当在海外飘泊数年后,周伟决定回国。他和李缇在分别之前有一场疯狂***的镜头。李缇问他,都来这里这么久了,一定要走吗?周伟沉默。在露台上,俩人***身体,李缇的脖子上若有若无缠一条丝巾。她在帮周伟理发,一簇簇黑色短发掉落在他***的肩膀和胸膛。李缇问:“你能告诉我,那年夏天我们是怎么回事吗”周伟反问:“你能告诉我,我们现在是怎么回事吗?” 

  的确,生活本身,不正是这般似是而非又似非而是吗?问题无解,因为,答案本身又是一个令人更加迷惘的问题。 

  片尾部分,若古送周伟回国,在前往机场的路上,周伟问若古,你爱过李缇吗?若古答也许爱过。“李缇不让人家爱她,她怕受到伤害。说爱情就像心里结下伤疤。结疤了,就没有爱情了。” 周伟脸上闪过痛苦的表情,喃喃自语“不是这样的。” 

  影片在营造氛围,对白设计,表演风格以及服饰、化妆、道具、效果等方面,完全弃了近年充斥弥漫于中国电影界的矫饰空洞,以及追求所谓“大制作”、“惊人视觉效果”而忽视人物刻画的弊病。 

  在情节逻辑为次要的大背景下,凸显了作品对现实主义和诗意风格的坚持。 

  此外,影片中极具细节真实的场景比比皆是:图们小镇的风貌,大学食堂里的集体舞会,八十年代中期大学宿舍的典型用具――电热杯、桔黄色塑料灯罩台灯,搪瓷脸盆;随着时代变迁主人公服饰着装的变换,从中可见编导的细致。同时在叙事手法上,流畅,自然贴切。 

  政治与***交织贯穿全片,在中国影视艺术走向国际化的历程中,借参与世界级影展扬名国际的做法,已经成为一代中青年导演的标新立异的普遍路径。 

  其中某些离经叛道的表现手法,场景创意,引发了业界的好奇关注及评论的两级化。在探索实验性和颠覆惯常表达方式的过程中,新锐一代大量采用西方电影的剪接技巧,表现出驾驭电影语言的功力,形成以人物而不以剧情为重心,打破叙事与传统类型的非主流艺术风格。 

  法国诗人及剧作家华莱里曾经说过:“每个人都属于两个时代。”但有人则认为,不同时代的风格和技巧碰撞组合,形成了“后现代”。摇晃的镜头、碎片般的叙事、拼贴和半随意的创作方式、大量罐头音乐的使用、自我封闭式的独白、MTV或者MV泛滥……观众不难从貌似散乱的信息中找到某些年代和心态的对应。 

  片中,政治和***成为相互交织的基本元素,同时也凸显了导演独特的风格。影片的这一部分,镜头语言极为简洁,但气氛浓烈。尤其编导匠心独运,在片中穿插了一系列纪实画面:柏林墙推倒、冷战结束;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讲话的镜头、1997年香港回归、2002年邓小平南巡深圳的镜头……为剧情发展提供了真实的历史背景。同时也为男女主人公的身世变迁和命运轨迹做了铺垫。 

  柏林街头,一群人肩扛红旗游 ,举着马恩列斯的巨幅画像。李缇和男友若古手牵手穿插在行人中,与孑然一身的周伟相遇。他们登上空旷的楼台,当男人们点火抽烟的一瞬间,几只鸽子忽然惊飞……李缇向后一仰,坠楼身亡。茫然失措中,周伟意识一片空白。夜晚,烛光荧荧;凄怆悲凉的小提琴骤然响起,仿佛为异国飘零的孤魂哭泣哀叹…… 

  不禁令人联想起1988年捷克流亡小说家昆得拉的作品《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后改编成为电影《布拉格之春》,同样也是在历史发生转折的关键处,巨大的冲击下的人们,内心意识发生尖锐的裂变,信仰迷失,情感迷茫,生命虚掷…… 

  影片似乎什么也没说,但又似乎说尽了一切。影片最后,历尽沧桑的一对恋人,再度相逢。走过了青春,往事不堪回首。留下的是沉默的思索,无奈的回眸,还有行囊空空的离愁别绪…… 

  音乐和画面烘托情绪,尽管本片讲述的是一个独具中国特色的故事,但在镜头、角度、音响和光线运用上,却堪称相当西化,有着法国艺术片含蓄散淡的韵味。影片的另一特色是音乐的精心选择,不论是背景音乐还是片中人物所唱歌曲,都十分精确地传达了人物情感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比如,反映大学新生在北京的生活初期忙碌而略显无所适从的情状时,背景音乐采用了罗大佑的《青春舞曲》,突现都市和校园的节奏与青春的动不安。 

  当学生们跳上卡车,奔赴天安门广场时,高唱着崔健的《一无所有》。学运过后,新学期军训的一段,配合尘土飞扬,汽车呼啸而过的画面,银幕上响起了黑豹乐队主唱窦唯高亢激越的歌声 :“也许是我不懂的事太多 /也许是我的错 /也许一切已是慢慢的错过 /也许不必再说/ 从未想过你我会这样结束 /心中没有把握 /只是记得你我彼此的承诺…….”摇滚强有力的节奏契合军训的紧张狂暴,而歌词内容又与周伟爱情失落的心境吻合。 

  在周伟、余虹和李缇在夜晚街道同行的一场戏中,轻快地唱着前苏联歌曲《山楂树》,微妙地暗示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余虹走上社会后,单位传达室的吴刚借送信之机,向余虹投递自己写给余虹的情书,两人由此有一段谈话。在这场戏的背景里,响起了里姆斯基-柯萨科夫著名的小提琴曲――《黄蜂飞舞》,急促而略显滑稽的旋律绝妙地衬托了吴刚急于表白却不得要领,仿佛一只心急火燎的大黄蜂徒劳地嗡嗡飞舞。相形之下,余虹却心不在焉,不为所动。整个场面幽默滑稽又别具深意。 

  影片中,格鲁吉亚民歌经典《苏丽珂》忧伤的旋律多次出现――音乐最初是淡淡的,若有若无。作为场景片断,譬如当周伟和李缇出国后,在柏林的一次聚会时,充满伤感思念的音乐依稀出现。影片后半部分,周伟路过一处小广场,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手风琴伴奏下,唱起这首许多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歌曲:“为了寻找爱人的坟墓,海角天涯我都走遍。但我只有伤心的哭泣,我亲爱的你在哪里?……”暗示前苏联解体后,远走异乡的人们对逝去的世界和岁月的感怀,同时激起周伟对死去的李缇的追忆和对余虹的怀念,寓意深刻,意境繁复又十分恰当。 

  仿佛心有灵犀,镜头转到国内,节日聚会中的余虹,也在轻轻唱着这首歌,唇边漾起一丝眷恋…… 

  无论如何,作品给人留下的思索是意味深长的。 

  影片结尾的题记中写道:“不论自由相爱与否,人人死而平等。死亡不是你的终结……” 

  揭示人们在梦想破碎,希望幻灭的情境下,对人生终极的观照和遥望。从而将影片意境和对生存状态的思考提升到哲学高度。 http://www.cnrencai.com/

【《颐和园》-浪漫青春凄艳爱情的挽歌】相关文章:

浪漫的爱情说说10-11

爱情浪漫句子11-08

爱情浪漫的句子01-06

浪漫的爱情句子06-19

经典爱情浪漫语录12-31

爱情浪漫语录11-02

浪漫的爱情语录10-19

经典浪漫的爱情语录11-08

浪漫爱情的句子02-27

浪漫感人的爱情句子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