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结构设计述职报告

时间:2023-03-18 09:24:11 述职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结构设计述职报告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结构设计述职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结构设计述职报告

  结构设计述职报告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我叫XX,男,1980年12月出生,XX年大学本科毕业于XX大学建筑工程专业,专业技术职务结构设计工程师,于XX年10月获得助理工程师职称。现就职于XX设计研究院,身体健康。回顾这5年多的结构设计工作,我在院领导、总工及各位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下,严格要求自己,按照院里的要求,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通过5年多的学习与工作,专业技术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将几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工作以来,参与或独立设计过数十个工程,工程类型涉及大型医院、高档办公楼、学校、高层商住楼、工业厂房、别墅等。结构型式涵盖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支剪力墙结构、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砖混结构等。所设计的基础型式包括箱、筏基础、桩箱基础、桩筏基础、桩基础、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毛石基础等。在应用结构软件方面,熟练掌握了PKPM系列软件、MIDAS结构分析软件、AUTOCAD系列软件、探索者结构设计等多套结构计算及绘图软件。

  在大大小小的工程设计中,江苏省如皋市金荣广场的加固设计是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工程之一。这个工程是框支剪力墙结构,地下1层地上20层,1层至5层为大型商场,5层以上为办公楼,结构在第6层设置转换层,属于高位转换的复杂高层建筑。在结构主体施工至第12层后,甲方要求增加3个标准层,不过总建筑高度没有突破100m,我受委托进行了加固设计。在前期的计算中我仍然采用satwe,与原设计相同。加层后的计算结果,底层部分柱轴压比超出了规范要求,我使用了较为常规的粘贴钢板加固法,使得超限部分的柱都满足了要求。而关键的部位是转换层的框支转换梁,由于增加了3层的荷载,而原设计中由于截面的限制,并没有过多的安全储备,因而出现了多根梁的受弯及受剪承载力不足。通过外粘型钢和粘贴钢板法解决了部分承载力不足的框支梁,但有两根梁由于梁上承托的的剪力墙墙肢的端部距离梁端支座处很近,造成了抗剪无法满足,试过增大截面,支座加腋,加支撑等方法都不能满足要求,特别是增大截面,更被证明了是个笨办法,不仅影响建筑观感,而且由于加大了梁的截面,同时增加了框支框架的侧向刚度,进而吸收了更多的水平地震作用,其结果就是梁截面增大的同时,其剪力也随之增加。在经过试算和思考后,我决定通过植筋增加墙肢长度,把墙肢的端部拉到支座处,这样整根框支梁上就是一片完整的没有洞口的剪力墙,相当于一个深梁的受力模式,剪力超限的问题也就不存在了。对于这两根框支梁的处理可以说是由于建筑帮了忙,允许让结构加长了墙肢,而对于另外两个临街的框支梁则没有这么幸运了,无法加长墙肢,也无法加支撑,普通的粘钢、缠绕纤维材料、外加预应力都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于是我进一步分析了这根梁以及相连构件的受力情况,发现与这根梁相邻的框支梁承载能力有较大的富余,如果能让相邻梁分担一部分水平力的话,问题将迎刃而解。因为是临街面,没法在改变截面上作文章,通过对转换层以上标准层的观察,我把目标锁定在了两根框支梁之上的剪力墙之间的窗台栏板上,原设计中的栏板仅100厚,属非结构构件,不传递水平力。通过把原窗台栏板改为2001300深梁,让其能传递水平力,如图1,这样原本承受较多水平力的'墙1通过深梁传了一部分给了墙2,这样就做到了减轻承托墙1的框支梁的负担,从而达到了避免该框支梁抗剪不足。为了验证计算结构的真实性,我采用了midas进行复核,用实体有限元来模拟剪力墙、转换层中的框支梁,用空间杆单元模拟各层的梁柱,结果与satwe的计算结果基本吻合。

  通过这个工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以往设计人员,遇到截面承载力不足时,通常做法就是,加大截面,加高或加宽、加厚,这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笨办法,如果我们能用结构专业的力学知识,对整体结构进行力学分析,从而优化结构整体的受力性能,充分发挥各个构件的承载能力,使之协同工作,而不是“一损俱损”。结构设计是整体的设计,结构设计人员要有大局观,而不是简单的构件设计,优秀的结构师,绝不会通过死抠配筋来提高结构的经济性,而是首先从优化结构方案入手,与建筑方案密切配合,以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目的。

  纵观5年来,自己的工作、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团队全局观念显著增,一心扑在自己的工作上,勤勤恳恳,组织协调能力进一步提高,及时总结分析工作中的成功和不足。团结同事,共同进步,吃苦耐劳踏实工作。已能独立完成较复杂的结构工程设计,同时能协调好各专业的配合工作,并能主动与甲方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工作态度积极,工作质量、效率和工作效益都得到了院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同。

  自己的成长,离不开领导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也离不开同事们的关心和帮助。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我将扬长避短,立足本职,务实创新,不断学习,去争取更大的进步,为XX设计院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结构设计述职报告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

  您好!

  日月如梭,时光荏苒,转眼又到了新的一年。我于xx年xx月有幸成为xx建筑设计院的一员,从事结构设计工作。这一年多来,在xx院长的正确领导和严格要求下,在xx主任的引导和支持下,以及在各专业同事的配合下,按照本院的工作思路、目标、任务,立足本职、积极工作、一丝不苟、规范设计、精益求精,基本完成了自己所负责的各项工作。在辞旧迎新之际,就我在本院所从事的结构设计工作向领导和同志们作以下述职:

  立足规范,强调结构概念设计是我的工作理念。在本院一年多的工作中,我自觉加强学习,细心研读规范、虚心求教释惑,不断理清工作思路,总结工作方法;干中学,学中干,从中掌握方法积累经验。

  回首工作以来所做过的各个工程项目,从xxx项目到xxx项目、从xxx项目到xxx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我开始接触了钢结构,从着手设计到最终出图,最后图审通过,使得自己在钢结构设计方面的结构概念基本清晰;再者就是xxx项目以及xxx项目等其他工程项目。在以上工程中涉及框架结构、框架异形柱结构、钢结构等;基础类型有柱下混凝土独立基础、柱下混凝土条形基础、桩基础、平板式筏板基础等。

  追问自我,并结合实际的工程项目,反复总结工作经验教训;不由让我想起了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的“人生三大境界”,现就“三大境界”结合自身所从事的结构设计工作谈谈我的感受:

  一、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干一项工程,交一帮朋友,树一座丰碑”是我的最终目标,想达到这个目标首先要干一项工程,并且要把这个工程做好,做到结构概念清晰,安全经济;这样才能交一帮真正的朋友,进而树一座丰碑。回想起工作之初,所设计的xxx项目,也就是我的第一个工程项目;从确定方案到着手设计,然后最终出图,使我深刻的认识到要把一项工程做好是多么的不容易。刚刚开始工作,结构概念不清晰,而且设计经验不足,丢三落四,造成图纸质量不高;幸亏xx院长及时纠正错误,并给我讲解结构的受力特点,使得我对xxx项目有了正确的理解。就现在看来,做xxx项目对结构概念的要求较高,结构设计时应慎之又慎;在图纸审核时多和院长以及总工交流,谈谈自己对某一问题的处理办法,听听前辈的看法,这样才能有所进步!

  通过这个项目,我的心开始慢慢静下来。毕业之初的那种居高临下、什么工程都想去尝试、什么事情都想的简单的心态已不复存在;人变的踏实了,对建筑结构的理解处于一种悬思的状态。但做设计欲成大事业者,必须要有执著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只看不做,只想不做,设计水平不会有显著提高;要着手设计实际的工程项目,理清结构基本概念,反复思考,才能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和工作能力”xx院长如是说。对于xx院长的教导,我谨记于心。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认真对待每一个项目;根据已有的建筑图纸,先从大体上把握结构的受力特点,确定结构设计方案,理清设计思路;从设计到出图再到图审的过程中,各个击破,步步为营。做到自己图纸上的内容,自己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结构概念是否正确、是否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慢慢的使我养成了一种上班规范设计,下班反复思考的习惯。

  比如在xxx项目时,其中有个柱角大样(钢架柱与砼柱连接大样),在下班后回想自己的设计内容时,总感觉这个柱角大样有点问题;于是查《钢规》关于柱角连接的相关要求,才知道“柱角在地面以下的部分应采用强度等级较低的混凝土包裹(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并应使包裹的混凝土······高出地面不小于100mm(《钢规》8.9.3)”,并且属于强制性条文;然后对照规范,更改大样;再比如设计xxx项目时,关于挑梁的问题等等。相信这种反复思考、认真揣摩的工作方法,对结构概念的理解和设计水平的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

  这注定是一个苦索的过程,也是作为一名工程师必须经历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痛苦的、残酷的,也将有许多工程师在此过程中被淘汰;正所谓“浪花淘金英雄”,只有刻苦钻研、迎难而上才能得到真正的洗礼,设计技术才能得到升华!

  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一个顿悟的阶段、是一个创新的阶段,是许多工程师所梦想的境界!根据掌握的概念设计能力,研究和分析复杂的现有结构尚容易,创造出开拓性的结构、设计出伟大的作品就很难了,国内这一境界的大师寥寥,国外进入这一境界的大师有Fazlur Khan、施莱西、林同炎等等,这些人都是某一些领域的领袖和灵魂人物,比如Khan在高层领域,施莱西在轻结构领域,林同炎在桥梁和预应力领域。

  四、 总结

  扪心自问,通过一年多来的工作和学习,我处于哪个阶段,我以后想要达到哪个阶段;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觉得自己刚刚进入第二阶段。这是一个漫长的阶段,我要在这个阶段学习、工作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有可能达到所谓的顿悟境界!

  回首这一路走来的艰辛过程,在此感谢本院xx院长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本院xx主任的指引和帮助。我会拼搏奋斗、一如既往,争取为公司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