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书的手抄报参考

时间:2022-07-07 10:44:24 手抄报 我要投稿

有关于读书的手抄报参考

  你喜欢读书吗?最近在读的一本书是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读书的手抄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于读书的手抄报参考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1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2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3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4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5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6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7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8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9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10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11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12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13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14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15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16

  关于读书的作文

  我相信大家都喜欢吃甜甜圈,它那甜甜的味道总是让人回味无穷。对我来说,阅读也像甜甜圈,无时无刻吸引着我。

  有一天下午,我放学回到家,妈妈告诉我,我的一本新书《天蓝色的彼岸》到货了,但是这本书要等我写完作业才能看。我不情不愿地回到房间,打开作业本开始写作业。写着写着,看着眼前密密麻麻的字迹,顿时觉得有些头晕,就走出房门喝了口水。看到茶几上那本静静躺着的新书,我不禁眼前一亮。我观察了一下,妈妈不在客厅,我就蹑手蹑脚地将这本书拿进房间,尽情地读起来。

  刚看开头,我就被这本书吸引住了。里面的主人公哈里竟是一个幽灵,他重返人间去看望自己的同学和亲爱的家人。在读到哈里让他最爱的姐姐知道,他回来了并向她表达一直没有说出口的爱时,我不禁流下了眼泪。看到书上的一块小水迹,我一下惊醒过来,我赶紧看了看表。哎呀,已经过去二十多分钟了。我得赶紧写作业了,我只得放下书,写起作业。

  写着写着,我不由得又想到了这本书,于是又拿出书看了起来。正当我看得入神的时候,妈妈走进了房间,她看见我不在做作业,火冒三丈,一把夺过我手中的书,很生气地说:“你看看,现在几点了,你赶紧写作业,书我先没收了。”我只好认真地写起作业来。

  我飞速地做完了作业,从妈妈手里夺过书就津津有味地开始读了起来。同学打电话来说要到我家来玩,我拒绝了,我要看书;妈妈叫吃晚饭,我没听到,在看这本书;在上厕所的时候,我随身带着,一直在看;电视播放我最爱看的《中国好声音》,我也没看,只顾着看书了……到晚上十点半,我终于看完了这本书,一看旁边的垃圾桶,哎呀,都是白花花的面巾纸,全是我看书感动的时候擦眼泪用的哩!

  看完这本书,我感到心满意足。按照我的话来说,“我扑在书上,就像吃货扑在甜甜圈上一样”,无比享受,无比幸福。

  关于读书的名言

  NO.1 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NO.2 良书即益友,今明永如斯。——塔帕

  NO.3 欲速是读书第一大病,功夫中在绵密不间断,不在不速也。——陆珑

  NO.4 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NO.5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NO.6 不动笔墨不看书。——徐特立

  NO.7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NO.8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陈寿

  NO.9 读书使人心明眼亮。——伏尔泰

  NO.10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NO.11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NO.12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NO.13.书籍是人类的编年史,它将整个人类积累的无数丰富的经验,世世代代传下去。——坎耶里

  NO.14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NO.15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NO.16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NO.17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煮

  NO.18 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NO.19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NO.20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吴晗

  NO.21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丘

  NO.22 要学会读书,必须首先读的非常慢,直到最后值得你精读的一本书,还是应该很慢地读。——法奇

  NO.23 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胡居仁

  NO.24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NO.25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高尔基

  NO.26 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NO.27 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爱因斯坦

  NO.28 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高尔基

  NO.29 读书对于智慧,也象体操对于身体一样。——艾迪生

  NO.30 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鲁迅

  NO.31 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NO.32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NO.33 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我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厌。——富兰克林

  NO.34 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NO.35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马克思

  NO.36 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孙中山

  NO.37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NO.38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顾炎武

  NO.39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孟德斯鸠

  NO.40 如果我阅读得和别人一样多,我就知道得和别人一样少。——霍伯斯

  NO.41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况

  NO.42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NO.43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NO.44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NO.45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NO.46 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

  NO.47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NO.48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NO.49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NO.50 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伏尔泰

  NO.51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NO.52 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章学诚

  名人的读书方法

  胡适:喜欢夜读

  胡适曾在《读书》中直言:“读书有两个要素:第一要精,第二要博。”在胡适看来,一个人要有大学问必须“精博双修”,只精不博会一叶障目,而只博不精则好似“一张很大的薄纸,禁不起风吹雨打”。

  胡适还有读书三好。一是夜读。夜读是一种美好的享受,此时正合读书:宁静闲逸、无人打扰、自由自在。中国古人有裸身夜读者,大概深得夜读之乐。夜里时间充裕,可安心读经典大著。夜读还别有一番情调,青灯黄卷伴一杯香茗,那是何等的爽心悦目!

  二是喜在厕上、电车里读书。胡适读书不择环境,不讲条件,有书即读,他甚至将厕上和电车里的时间也充分利用起来。1914年7月17日胡适日记载:“有人赠我莎士比亚名剧《亨利第五》,全书三百八十余页,因以置衣囊中,平日不读之,惟于厕上及电车中读之,约一月而读毕,此亦利用废弃光阴之一法。”

  三是连贯式读书。有人读书随意性太强,无一定计划,而胡适则强调读书的连贯性,这既包括读书时间不间断,也包括读完一书再换另一本。胡适读书自己规定:每日读书不少于6小时。他还说“读书非毕一书勿读他书”。

  鲁迅:读书有六法

  大文豪鲁迅非常讲究读书方法。鲁迅在博览群籍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特色的读书方法。

  一是泛览,他提倡博采众家,取其所长,主张在消闲的时候,要随便翻翻。鲁迅先生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这种方法可以开阔视野,拓宽思路。

  二是硬看。对较难懂的必读书,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

  三是专精。他提倡以“泛览”为基础,然后选择自己喜爱的一门或几门,深入地研究下去。否则,读书虽多,终究还是一事无成。

  四是设问。就是拿到一本书,先大体了解一下书的内容,然后合上书,可一边散步,一边给自己提一些问题,自问自答:书上写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要是自己,这个题目又该怎么写?鲁迅认为带着这些问题去细读全书,效果会更好些。

  五是背书。鲁迅的背书方法与众不同,他制作了一张小巧精美的书签,上面写着“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10个工工整整的小楷字。他把书签夹到书里,每读一遍就盖住书签上的一个字,读了几遍后,就默诵一会儿,等把书签上的10个字盖完,也就把全书背出来了。

  六是剪报。鲁迅十分重视运用“剪报”这一方法来积累资料。他的剪报册贴得很整齐,分类也很严格,每页上都有他简要的亲笔批注。鲁迅曾利用这些剪报写了不少犀利的杂文。鲁迅曾说过:“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钱钟书:要想记得住,就得做笔记

  钱钟书的博学,归功于他的博览。他阅读书籍所写的札记,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毫不夸张,他写学术巨著《管锥编》时,所用的资料足有几麻袋。

  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

  据杨绛先生说,钱钟书做笔记很费时间。钟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他说,一本书,第二遍再读,总会发现读第一遍时会有很多疏忽。最精彩的句子,要读几遍之后才发现。

  另外,钱钟书先生主张先博后约,由博返约。即先广泛涉猎,博览群书,然后再在此基础提炼吸收,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这种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使他成为一代学术泰斗,也为后学者指出了正确的成功之路。

  陈寅恪:读“老书”、读“原典”

  陈寅恪先生将书分为三类:最低限度的读物、进一步学习的读物、深入研究的读物。三类书中他尤其强调第一类。陈寅恪认为第一类是必读书,从中可以得到最低限度的知识。譬如,他认为,无论一个人的爱憎好恶如何,《诗经》《尚书》乃人人必读之书。因为它们是我们先民智慧的结晶。

  陈寅恪读书,注重原典和最基础的书,这可以说是他读书的一个诀窍。为什么要读“老书”?因为“老书”有“原创性”和“基础性”,而且“老书”往往是一门学科的入门书。读“老书”,推而论之,就是读原典。

  陈寅恪说:“中国真正的原籍经典(原典)也只不过一百多部,其余的书都是在这些书的基础上互为引述参照而已。”读“老书”、读“原典”,这对于任何一个学科来说,都是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读书策略。

  钱穆:须全读不宜选读,盼能背诵

  据说,钱穆先生9岁就能背诵《三国演义》。上个世纪80年代,钱穆的孙女正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写信向祖父请教读书问题,钱穆的回信:“《论语》外,须诵《孟子》、《大学》、《中庸》与《四书章句集注》为主。《庄子》外,须诵《老子》。四书与老庄外,该读《史记》,须全读不宜选读,遇不易解处,约略读过,遇能解又爱读处,则仍须反复多读,仍盼能背诵……”要求孙女背诵,作为史学大师的爷爷自然更能背诵。能够背诵《史记》,让人不敢想象。

  马一浮:要读书,先定心

  马一浮认为,读书贵以“定心”。当下人们读书,多以娱乐为主,故散心“浏览”,姑且求一乐矣。然而要想深入阅读,则非“定心”不可。马一浮认为,“故欲读书,先须调心。心气安定,自易领会。若以散心读书,博而寡要,劳而少功,必不能入。”

  如果散心读书,纵然有一时之欢娱,亦随即遗忘,无甚效果,概其不能入心故也。只有用“定心”法,将精力聚焦于“某个问题”,方可有所收成。“定心”读书除了高效“聚焦”的作用外,还兼有“敬”的态度。对“书”持一种“敬”的态度,方可定心并涵泳其中,最终求得“悟”解。当然,马一浮的对书之“敬”是有所指的,即对经典著作存敬畏之心,且以“定心”读之。倘若是那种“娱乐成灾”的快餐书乃至垃圾书,则大可不必以“定心”去读,亦用不着“敬”了。

  顾颉刚:质疑法

  我国现代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在1927年2月为厦门青年作过一次演讲,演讲的题目就是《怎样读书》。他在演讲中说:

  “我们的读书,是要借了书本上的记载寻出一条求知识的路,并不是要请书本子管我们的思想。

  所以读书的时候,要随处生疑。换句话说,就是读书的时候要随处会用自己的思想去批评它。我们只要敢于批评,就可以分出它哪一句话是对的,哪一句话是错的,哪一句话是可以留待商量的。这些意思就可以写在书端上,或者写在笔记簿上。逢到什么疑惑的地方,就替它查一查。

  心中想起什么问题,就自己研究一下。这样的不怕动手,肯写肯翻,便可培养自己的创作力。几年之后,对于一门学问自然就有驾驭运用的才干了。”

  读书要敢于质疑、善于质疑,这是顾先生的一贯主张。顾颉刚说,读书须疑,就是要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只要有了判断力,书本就是给我们使用的一种东西了。”

  冯友兰:读书四法

  冯友兰先生的读书方法,归纳起来是四字:精、解、知、明。

  精,即“精其选”。读书须有选择,否则在茫茫书海中会迷失方向。可以把书分为要精读的书、可以泛读的书、只供翻阅的书三大类。究竟哪些书值得精读?这要根据自己的专业来选定。一旦选定的书,就要认真地、扎扎实实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解,即“解其言”。读书,尤其是读古书,首先必须弄懂它的文字,因为文字是书的语言。语言有中外之分,古今之别。中国的古书是用古文写的,不同时代的古文又各有差别。如果不攻破这道语言文字关,就看不见关里边是些什么东西,光站在关外指手划脚,那怎么行呢?

  知,即“知其意”。读书不能只注意字面上的意思,死读书,而必须注意字里行间,要在文字以外体会它的精神实质。如果仅只局限于语言文字,死抓住语言文字不放,那就成为死读书了。

  明,即“明其理”。读书仅至得其意还不行,还要明其理,才不至为前人的意所误。只有做到这个程度,才算是把书读活了。能够用书而不为书所用,读书就算读到家了。因为意只是写书人主观的认识,而不一定完全符合客观真理,所以读书时要注意用客观真理的标准来检验。

【读书的手抄报参考】相关文章:

读书手抄报资料参考08-09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参考09-23

读书手抄报资料内容参考07-25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图片参考07-07

世界读书日的手抄报的资料参考08-09

家风手抄报【参考】08-31

我爱读书的手抄报内容参考资料08-10

摘选世界全民读书日手抄报参考内容08-10

爱科学手抄报参考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