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在报社的实习总结

时间:2023-08-19 07:17:23 实习总结 我要投稿

在报社的实习总结范文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在报社的实习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报社的实习总结范文

在报社的实习总结范文1

  在我再做这一论述的时候忽而想到现在在三秦报社的思考更多的是对于中国新闻自由的排斥。记者说我怎么新闻写成那样了,而我只有在私下里去修改,不看三秦的人你期望他把新闻写成什么样呢?

  在我大学的时候我一般不看什么都市类报纸,更别说什么三秦都市报。就如美国历史上的廉价报纸一样,这类报纸的适应人群都是些社会上想知道社会发生了什么的人,而很少去关注这样的事件背后意味着什么或是事情的根源何在。相比而言我更喜欢新闻背后的新闻,我仅仅是在三秦上看到了中国的春运来临,而对于其后的时事分析却不得而知,所以说当我在写新闻稿的时候总是想要掺杂些时事的分析,却一再不被记者认可。我坦言自己不是新闻学的科班学生,而一个学过新闻的人和一个未曾学新闻的人他们的差距到底会在写新闻时何以体现出来,在此的.思考或许有些牵强作罢。

  今天去西安市政府参加一个会议,遇见一位师大的新闻学师姐,毕业已经三年,现在在中国食品质量报驻陕西记者站。她见我就说你一看就不象个记者,是学生吧。我说自己是实习生,本专业学的是法律业余修的是新闻。我又说:但我发现现在大多学新闻的女生都不搞新闻或是搞不好新闻。她说可能吧,再者她问我,你觉得女生和男生在搞新闻的时候差距在那里呢,我说,要说差距吧,其实没什么差距的,只有所谓的专长而已。我举了一个例子说明问题,假如说,南方周末让你做一个关于矿难的专题报道,男生会怎么做呢,一般情况下,一个男生先会自己搜集关于矿难的历史回顾介绍,以权威的专家言谈方式做一深入访谈,再比较中国和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发生矿难几率和死亡人数上的差异,并从中找出中国发生此种问题的社会根源和制度背景,再做一前瞻性的展望与合理制度设计,以此再结合具体的矿难实例采访受害者家属和矿主他们对此的个人看法,再去采访或暗访国家的管理机构是否在此次事故中有失职的嫌疑。就此站在一个宏观的制度背景下去深入思考矿难问题的历史沿革和现行根源,这样的报道于一个女生而言可能有些牵强吧。但是,你让女生去做某一问题的细致报道的话,她们可能会在考虑问题时想得很细微。这也就是我所认为的女生和男生在新闻学上的差异吧。

  只是我很少看什么三秦报,所以说记者说的不符合报社用稿的要求,我也只能以他们所认可和期望的那般去写。而我在想要是一个中国青年报的记者不说自己是中国青年报的好记者,换在了三秦报工作的话,那会有稿件不被采用的可能吗?这个问题我也仅仅是做一猜想,我想很可能会有。和我一起实习的那个好朋友,他给我说,我在吉林日报都发了四十多篇稿子了我还不知道怎么写稿子吗,而我们共同的感受就是每一个报社都有他的用稿标准和评判体系,我们在某一个被别人认可的标准下做得很好不一定就一定可以在其他方面做的很好。

  而关于新闻的自由度而言,我已深切的体会出,去做了一个关于房屋漏水而房地产公司迟迟不见维修的采访,回来本来说是要写稿子就可以发,没想到半路接到报社广告部的电话说那个暴光的单位是我们的客户,不要发稿了。我仅仅以一个实习生的名义是无法去抗衡三秦报社的,所以只能向那个采访对象说明缘由。在那时就如我经历的司法不公一般,内心无比气愤却又无从解决。也许这就是做什么事情都会面对社会难以调解的问题一般,在法院实习时料想法律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在报社实习时又遐想新闻的舆论监督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而最后自己的一厢情愿总是让自己难以释怀。

  我不期望自己的思考是多余的,不期望自己的这点想法是幼稚的,而仅仅是在经历了才会做这样的独立思索,也许我们都无法一个人去完成这个世界所赋予我们的使命,而需要的是很多人在一起努力,在一起朝着我们期望的那个方向努力。

在报社的实习总结范文2

  从7月13日开始,截至8月30日,我在南方日报东莞站实习了45天。我的专业是小学英语教育,但来到报社实习做文字记者,我并不觉得矛盾,反而发现两者有许多共性。比如,教育是一种传播,新闻也是一种传播。搞教育要因材施教,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做新闻也要“因材施教”,搞党报的时刻记着自己在对党和领导说话,办都市报的总想着老百姓关注什么。

  45天,洗去了我的书生意气。新闻对我而言已不再是纯粹的文字功夫,而是对社会现实的记录和反映。新闻有地域之分;新闻人有国界之分;新闻机构不可能不考虑公共利益、民族利益和社会影响。从新闻线索的获取,到根据报纸的定位和风格判断新闻价值,再到采写编评,每个环节都要考虑周全。

  但是,作为一名实习记者,我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写好新闻。令我感受更深的是,如果没有博尔特般的行动速度,就赶不上日报的出版进度;如果新闻敏感性不强,就会因错失新闻而捶胸顿足;如果没有驾轻就熟的采访技巧,就算找到了知情人,也可能无功而返;如果社会经验和阅读经验不足,就会影响记者的创造力。

  截至8月24日,我发表了28篇文章,近4万字,涉猎了许多题材,如现象、会议、报料等。会议现场我跑了许多次,如东莞拟增加出租车听证会、特约研究员会议等,慢慢跳出了对会议的肤浅认识,即某某单位召集某某人在某某地就某某事开某某会,然后打个腹稿,在会议消息主体部分写上某某领导说,或某某与会人说。

  工作后跟会,我会先把工具箱备好——若干支不同颜色的笔、笔记本、录音笔、名片、笔记本电脑等——然后思考为什么突然召开这次会议,发生什么事情了,会议中有哪些新闻,新闻背后有没有新闻。一方面,我会尽量搜集全面的新闻材料,另一方面,写作时根据事实本身,采用最优处理方法。这种工作模式或许有些理想化和完美主义,但是记者的大脑每天都在激荡,不就是为了做好新闻吗?

  除了会议新闻,这些日子还接触了现象报道,如《公路绿化树过高竟引来车祸?》、《买本杂志真的好难》、《暑期学生打工频遇陷阱》等。

  现象报道曾一度令我倍感头疼,因为我不单无法像报道会议一样轻易获知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还时常怀疑它的真实性。如在采写《酒店影楼不抢“七夕”蛋糕》一文时,我拨打了几个酒店和影楼的电话了解“七夕”和“九九”婚宴和婚纱摄影预订的情况。最后发现,这些酒店影楼并不重视这两个传统节日。当段老师打上“酒店影楼不抢‘七夕’蛋糕”的标题时,我立马困惑了。因为我觉得它的真实性是模糊而不严谨的。东莞可能有上百家酒店影楼,而我只采访了不到十家,这可能只是局部事实,而非整体事实。没有任何一个权威的.调查告诉我,酒店影楼真不抢。随后,在与段老师的交谈中,我第一次认识了微观真实和宏观真实,也更坚信新闻真实性是做一切新闻的出发点。

  当然,在实习中,我发现自己读的书太少了,社会经验太浅了,采写编过程留下了一些遗憾。比如,

  跑报料新闻时,一次遇到珠宝店盗窃事件,我像一艘航行的船迷失在茫茫的雾海中,四周围找知情人,最后得到的是残缺的事实。

  这次实习让我增长了业务知识,体会到了新闻采编的艰辛,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真心的感谢报社的每一位前辈,尤其是带我的郭老师,曾指导和帮助过我的马老师、谭老师、欧老师、段老师、刘老师等。这段难得的经历,让我看到了今后的奋斗目标,必将充实我今后的人生。

在报社的实习总结范文3

  为了充分利用寒假,我选择留校在xx工人报社实习了将近一个月。在这一个月的采写实践中,我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学到的知识,也更明白了学好专业知识的重要性。理论指导实践,我也明显感觉到了自己理论知识的不足,因此从现在开始我得努力搞好专业的学习了。

  从小,我就很喜欢报纸,喜欢报纸的油墨香,喜欢码着的密密麻麻的字,对报纸上记者的名号更是崇拜有加,总在想什么时候我的名字也可以出现在报纸上呢?记得小学时,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报纸的时候,还领到了二十块的稿费,心情特别的激动。上个学期,我在社团出了2000份的报纸,狠狠地过了一把瘾,但由于从拉赞助到编辑到印刷,都是自己在弄,所以格外辛苦。之前大概都是闹着玩,当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工人报上的时候,我觉得自己以前大大的愿望才真正实现了,不过到现在它已经变成小小的愿望了,但每一次看到自己的文章出现在报纸上,都还是会一样的开心。

  我很喜欢传媒这个行业,可谓是死心塌地,当初也是奔着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来的,对我来说,尽早实习尽好。在大一时,觉得专业的课程还学得太少,之前是打算大二暑假开始去报社或电视台实习的,我提前完成这个任务了。

  没到报社之前,我在网上搜了很多在媒体实习的文章,看了又看,里边酸甜苦辣都有,我也以为是不是在媒体工作的人都有些高不可攀或者不那么友善呢?一进报社后,我才发现我那想法真荒谬了。社长、总编、我们专刊的主任、其他专刊的主任、还有记者、编辑们等等非常友善,对我也很关照,让我感觉很温暖,并不觉得陌生。

  在不了解工人报时,听名号,我以为大概都是写工人工厂的东西。在仔细研究了一番报纸,我才知道它的内容包罗万象,而且内容很贴近生活,类似都市报纸的模样,但又跟都市报纸的表面报道不同,工人报大多是深入报道。广西工人报分为4个专刊,有工会新闻、创造者专刊、财富专刊、读者周末。本来社长让我挑,看我想进哪个专刊。我看了看几份报纸,觉得创造者专刊、财富专刊理论性强了些,读者周末比较贴近生活又生动有趣些,我就想选读者周末专刊,可后来听说读者周末已经不招了,我又觉得金融的知识自己不怎么掌握,于是留在了创造者专刊,后来我才发现若是在财富专刊的话,很多身边的经济现象都是可以写的,不过我们创造者专刊也是很不错的,可写的也不少。

  我们创造者专刊的肖主任是个认真而又严谨的人,财富专刊的韦主任开朗又健谈,带我的小邝姐三四个月前还是实习记者,现在已经是见习记者了,她是研二的学生,半工半读来着,还有一个学期就毕业了,虽然小邝姐个子不高,但非常能干,开朗又友善。小邝姐的办公桌在财富专刊办公室,小邝姐经常出去采访,我到了报社就坐在小邝姐的办公桌那里,后面是韦主任的办公桌,还有财富专刊其他记者的办公桌。

  在办公室里面,我经常听他们在讨论报纸的事宜,比如说该去采访谁啊,该上哪篇稿啊,图片该大还是该小啊等等,我经常是一边看报纸一边新奇地在听着。有空时,我就向主任记者们请教下如何写报道。也经常闲聊,有一次,我和韦主任提到了我最爱玩的QQ空间,主任不会玩空间,不过在我的"指使"下,还帮我留言板留了个笑脸,真好玩了。

  开始时,我在报社拿了十几份报纸回去"研究",看看别人怎么写,看多了,自己也有了一些头绪。在年前,小邝姐和我去了客运站,采写农民工回家的图片新闻,农民工们也蛮乐意接受采访的,拍了一些相片后,我就给那其中的四五张相片分别配上一百多字的说明,难度不大,不过当时一个问题让我寻思良久,知道了他们的姓,倒是不晓得怎么分别称呼,后来小邝姐一修改,我才晓得可以叫老杨啊、田大叔啊、杨大哥啊、黄阿姨啊等等,看来每一个细节的知识都是不容忽视的呀。

  有一次,和小邝姐去了区医院采访一个心理咨询师关于社交恐惧症的一些问题,小邝姐说,当听到不明白的地方时,要及时问清楚。之前我问小邝姐,那些专业的医学词汇怎么可以写得出来呢,我们又不是学医学的。小邝姐说,医师会告诉你专业词汇的,我们要做的是把专业词汇解释得通俗给读者去了解。春节时,小邝姐安排我写了两个人物过年的故事,还特别嘱咐了要多写一些细节。初6为了赶这两篇稿子,是我最忙的一天了,不仅要和每个人物聊上一两个钟,而且为了更好地选择人物,我多聊了一两个人物,然后在晚上前终于把两篇分别一千多的稿子给赶出来了。

  采访也不那么容易,有些是不想接受采访的',有些是不大乐意给照相片的,我只能好言相劝咯。交给小邝姐后,小邝姐说我写得不错,听了真开心,另外小邝姐帮我改动了一些地方,还让我琢磨下改动的地方,我从改动的字句上发现,不要小看每一丁点的用词,要把字词用得恰到好处,还真不是一两天的功夫,我也真得好好打磨自己的文字功底。拥有一手好文笔,也是我长久以来一直在梦想的东西。写多了一些后,我也越来越有用文字表达的欲望了。

  同时,我越来越感觉到人脉的重要性了,比如说你要采访各行各业的人,要是熟识的话,就好办多了,要是采访比较成功的人士,就更如此了。当然人脉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若不多出去跑跑,怎么去认识别人呢?所以在以后这段时间,在保证专业的学习后,我得好好加强自己的社会实践了。

在报社的实习总结范文4

  作为未毕业之前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实习的经历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两个多月的实习,我对基本的新闻采编流程有了大概的掌握,能够初步独立采访,独立发稿。在报社除了平时采访、写稿之外,还被安排去值班接听记录报社的热线,通过电话了解记录爆料人的新闻素材也是一种不错的锻炼,另外指导老师xxX老师也很耐心的给我讲解做记者的基本素质,修改我所撰写的稿件。两个月下来收获很多。

  首先是通过多读新闻来看一些优秀的稿件,分析作者的逻辑和思路。刚去的几天,X老师就让我看了很多他以前写的稿子。因为他是报社里的调查记者,写的都是比较大型的调查稿件,十分注重调查的细节和现象背后所反映的问题。往往从寥寥几笔就抓住了事件的核心,从事件的暴露出的问题层层深入,经过对几个关键问题的了解,很快就深入到了现象本后的本质原因。而且,事情的起因都是看似不起眼的一些小问题。例如,《xxxx的系列报道》,从群众的反映,到问题的形成,到施工方的采访,到最后相关管理部门,通过几个部分的分析调查,最后揭示出问题在于施工方和市政管理部门的利益勾连。整个实习过程中,一有时间我就在X老师的指导下看各种稿件,深度的、即时的、系列的、专题的。而且还要看不同报纸对同一事件是如何报道的,这背后就反映出记者整合新闻、呈现新闻、采编新闻的能力。

  其次是新闻采访的技巧。新闻采访确实需要很多技巧,如果不能有效的和被采访人沟通的话,就无法获得真实可靠的新闻素材。尤其是遇到各种纠纷的情况时,当事人往往各说各话,同一个事件呈现出不同的说法,就更考验记者的功力。要经过不止一次的访问,才能把重要的信息采访到。如果纠纷中存在受害方,而且受害方能够明确提供有效的证据的时候,事情会比较好处理,因为受害方会比较配合记者的采访,而对受害方的控诉对象则需要根据事情本身,采取旁敲侧击的迂回策略,来获得关于事实真相的信息。这种采访中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在电话采访的时候一定要获知联系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职务等信息,这是对信源的确定,也是我得到的一个很重大的教训。在关于“xx”的.新闻中,由于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把握好,最终没有得到关于对方的任何有效信息,最后还是由老师出面方才搞定。

  关于调查报道,一定要拿到证据。新闻是关于事实的报道,而事实报道不能空穴来风,有明确的依据。我在调查报道方面得到的教训就是要注重证据,抓住关键,而在最后的稿件中则要呈现能反映问题关键的证据。因为新闻选题的原因,很多采访都要通过电话进行。电话采访的一个取证方式就是录音,再有就是要获得相关照片、视频等材料。在采访“xx”事件中,这一教训得到了清晰的诠释。在X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对受害方和相关责任方进行了深入采访。但是,X老师在修改的时候则指出:“为什么不把刚刚电话采访的情况反映上去,这就是问题的实质呀!”我就此终于领悟到,调查报道一定是要用事实说话的,不能简单的归纳或者代替事件当事人说话。

  分析事件、找到现象背后的关键和本质。很多新闻现象,单从表面看感觉没什么,只有经过仔细深入的分析才能发现问题所在,这就需要新闻记者有一双“火眼金睛”,把所呈现出的新闻碎片和应然的情况进行对比,以此发现问题所在。如在“xx”事件调查中,一名消费者为记者提供了自己的购货单据,问题家具的照片等材料,但是不经过仔细的分析,就会觉得这些材料除了照片上显示的家具出现裂缝的情况并没有其他问题。但是仔细看了购货单以及其中的每个条款之后,就发现,原来,在购货协议单上早就存在着不利于消费者的条款,如收到货款7-10天发货,这样子商家就有了缓冲的事件,消费者着急需要家具装修就没有办法让商家快速发货。另外,还要求顾客必须盖某章之后才可以退货,而实际上购买是由卖场里的店铺操作的,根本就没有盖这个章。仔细看有一大堆漏洞等着消费者去跳。所以,这就让我学会了去分析新闻,在分析中发现新闻线索。

  热线值班也是一种锻炼。实习期间我觉得比较能学到东西的另外一个地方是热线值班室。每周有两三次热线值班,爆料人会不时打进热线,讲述自己身边的新闻事件。值班人员就负责把他们讲述的新闻线索进行记录。我就把这当做是新闻采访,对每一个热线,我都尽量了解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的内容、如何发生、事件当事人等重要信息,写成一个简单的小新闻,因为接触的都是各种类型的人,所以这也是一个有益的提高。

  以上,仅仅是实习过程中最受感触的几个方面,还有更多的在实际操作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我相信通过更多的实践,我会学到更多的新闻生产的基本功。这里对为我提供实习机会的xxX报社表示由衷感谢,对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我的xx老师、xx老师和xx老师等表示诚挚感谢!

在报社的实习总结范文5

  两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刚进报社听到老师的第一句话就是:做新闻就是要多听多看多想多感受。当时理解的很浅显,但通过这两个月时间的磨练,我知道这一句看似简单的话所含概的东西很多。所谓多听多看多感受在我现在的理解,对于新闻而言,就是了解事件的现象,挖掘事件的背景,探究事件的本质。

  报社的总编室里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发行量第一的报纸才是最好的报纸”我觉得这句话十分有道理。发行量第一是一个很难的目标,因为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协调。首先,新闻稿件必须有质量的保证。这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必须符合新闻的定义,即新近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

  对一件事情首先要考虑他是不是新闻,是一条怎么样的新闻。第二,必须从大局出发写稿件。即这条新闻写出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其中影响包括积极的和负面的。要想办法把新闻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有损于国家、党和人民利益的新闻坚决不能写。第三,要体察民情,关注民生,替老百姓说话,办事,这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新闻。同时,也是一个记者的职业道德所在。第四,必须要有新的突破。现在的新闻无论从题材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创新突破很难,其实不然。很多好的线索好的`新闻都隐藏在百姓们关心反映的小事中。举个例子,有一期的潇湘晨报专门做了一个关于老百姓看病的专栏,记者暗访了湖南几个区域的大小医院,看一次小小的感冒最低也要58元,最高的竟高达189元。

  小病花大钱看似小事,但却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记者都曾亲身经历过这种事情,或者听到老百姓抱怨、反映过这个问题,但是都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晨报却抓住了这个事件,把它写成了精彩的新闻。这篇稿件看似平常,内容写法上也很一般,但是反映的事情却是新的,第一次有人把它的内幕写出来,给老百姓开了一张明白的“清单”,最点,写出了大量不为人所知的内幕,在内容上进行了突破创新,是很可贵的。

  在实习期间,我作为记者,走遍了长沙的大街小巷、乡镇村庄,走高楼、下小巷,用文字记录下了一个个的新闻事件。在这期间,翻阅了大量的关于政治的、社会的、生活的资料和报刊,对于社会各个层面的现状有了十分深刻的了解。

  在采访的过程中,接触到了各个阶层的人群,在与他们打交道的同时,自己也学到了以前所没有学到过的东西,那就是交流,沟通。这两个字看似简单,而且人人都会,但是会和会不一样,重要的是如何交流如何沟通。作为记者,要善于把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要让被采访对象能够信任你,把积压在心里的话向你倾诉,这样才能使一条新闻能够丰满起来,而不至于只是个骨架没有内容。

在报社的实习总结范文6

  记得在新闻报社实习的第一天,我和所有初次参加实习的同学们一样,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陌生的工作,感到有点不适应,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先熟悉了以后实习的工作环境后,就先去休息了,毕竟忙碌一天了,要为明天的工作做准备。实习生活不像在学校的生活,在学校你有不懂的可以去找老师同学帮助,但是实习却不行,大家都有各自的'工作要忙,根本没时间搭理我这个初来咋到的实习生,这让我有点心寒,我以为办公室的老师会主动给我安排工作,可能是我想的太天真了,根本每人搭理我,我就无聊的上网打发了第一天的实习。我终于意识到,人一定要主动,更何况是来实习的,工作不可能轻易就来到我面前,而是要自己去努力争取的,我是来学习实践的,不是来“守株待兔”的。实习第二天,我就主动找到指导老师,要他给我安排工作,他很爽快的给我安排了一份工作,我的实习路现在才慢慢开始,经过熟悉之后,我的手头工作越来越多了,从一开始的无所事事到现在忙碌的实习生活,我知道我开始慢慢融入这个部门了,这是值得骄傲,值得开心的一件事情。我也和办公室几位老师的关系逐渐好起来了,工作下班之余还会一起打发闲下来的时间,聊聊家常了,这一周的实习让我基本掌握了部门的基础工作和工作流程,可以说是收获不小。

在报社的实习总结范文7

  转眼间,三个月的专业媒体实习就过去了,如我所愿,我来到了XX,并且在XX日报的摄影部度过了这三个月的时光。相比于其他大部分同学来说,我在摄影部的实习相对来说更加的有挑战性,因为以前的师兄师姐到摄影部实习的并不多,没有一些可以遵循的道路或者经验,即使是有的在新华社的摄影部,也是作为图片编辑,更多情况下是单纯和照片与文字打交道,而直接与人进行交流,参与到一线的摄影采访的机会比较少。

  三个月的实习只能是管中窥豹,并不能完全的融入到报社当中,但是这次“涉‘摄’未深”的实习经历,已经让我受益匪浅。在实习过程中,我觉得对我来说记忆深刻,或者说让我对摄影、摄影记者以及图片与报纸的理解有着重大的影响的,有几个事件,也许这些东西对别人看来是非常浅显的,但是这是我在实习中切实体会到的,而这些东西也是实实在在值得总结的。

  一、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照片?

  这个思考源于一次摄影部与总编室的讨论会,众所周知,总编室的编辑们是决定最后上版的文章和图片的“老板”,与文字的可修改性不同,照片只能替换而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修补,而这就牵涉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选择什么样的照片上版?我们选择什么样的照片印在我们的报纸上?

  这样的讨论其实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媒体从业人士的讨论,即使是在我们清新的实践中也存在着这样的疑问,近些年来,“读图时代”被众多媒体宣称到来,许多的报刊杂志也突出了新闻照片在各自的媒体当中的比重,但是照片多了,选择照片又成了一个问题。

  在我实习期间的这次讨论可以说也是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的。讨论会上,摄影记者选择了一些自己传回报社的稿件,将自己觉得应该见报的照片和实际见报的照片放到一起,让大家一起品评。其中很多照片的选择不仅仅是摄影记者与编辑产生了很大的分歧,而且在编辑中间对于照片的选择也有很大的分歧。

  在这次讨论中,我虽然没有能够发言,但是,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我知道了大部分的编辑在选择照照片的时候是关注什么的,而且我感觉到随着摄影记者水平的提高,新闻照片质量的提高,编辑对于照片的认知和评价标准也在上升,以前觉得编辑对于照片是门外汉,其实他们可以说“阅片无数”,对于新闻照片的选择都有着自己独到的标准。

  “新闻性第一”与“画面性第一”是这次讨论争论比较激烈的一对冲突,许多编辑认为作为一张新闻照片要有涵盖整个新闻事件的能力,要做到“一图胜千言”;而认为应该将“画面”作为第一位的摄影记者和一些编辑则认为,既然已经有文字来说明新闻事件,新闻照片为什么不能采用一些视觉冲击力强的,特写性质的照片,因为这些照片更能够体现出摄影记者的摄影技术和水平。

  其实我觉得这种讨论的根本还是在于对于新闻图片的理解上,不仅仅是摄影记者需要提高,编辑也应该转换思路。作为摄影记者,我们要在尽可能的利用自己的技术,将画面的美观与新闻相结合,而作为编辑,应该大胆的采用一些新颖的新闻图片,让画面好的照片上版,利用文字加以补充,甚至尝试着去用文字配合新闻照片,这样不仅仅有助于提高摄影记者拍摄好的新闻照片的积极性,而且能够为新闻照片与文字、版面的配合提供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近些年来《新京报》、《新民晚报》、《新快报》等一些媒体在图片使用上给国内的媒体树立了一面旗帜,他们都有自己的图片总监,对上版图片进行把关和建议,可以说极大的促进了自己媒体上图片使用美观性与新闻性的最大程度的融合。

  新华社的老社长穆青同志曾经这样评价我们报刊的发展,尤其是在对待新闻图片的使用的时候说,图片和文字一样都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的报刊和报道要做到“图文并茂,两翼齐飞”,我想这也应该是我们做到的,而且要为两者寻找最优结合点,实现最大的“效益”。

  二、什么样的条件决定你要做、能做出什么样的新闻照片。

  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作为刚刚从高等学校里面毕业出来的`学生或者是说实习生来说,做起来比说起来要难得多,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的实习生来到报社之后都会在报社的资料室里面翻阅一周的报纸的缘故。

  最初来到摄影部,老师让我到报社资料室看报纸,让我去看到底什么样的照片适合我们的报纸刊载,然而就从这最开始,我就犯了一个错误,我并没有将自己置身其中,而是单纯的置身事外的评价一张片子,用学校里面拍摄“糖水”的眼光来评判。结果一周下来,我记在自己的采访本上的仅仅是某年某月某日哪张照片感觉不错,而不是将照片放到一个新闻事件中。

  后来摄影部的王军主任跟我聊天的时候跟我说,其实新闻记者并非不能拍到好照片,而是在新闻事件发生的时候,你需要考虑的东西太多,比如报纸的定位,比如编辑的眼光,还有更重要的现场的条件。“为什么我们说一张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出彩的东西的片子拍得好,就是因为在新闻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们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拍摄出这种适合各种条条框框的照片的时候,摄影记者用摄影的语言把所有能够表达的东西表达了出来。”

在报社的实习总结范文8

  从1月18日开始到现实,已经差不多4个月了。在这100多天的日子里,见过了很多人,也经历了很多事。这些人和事,都让我体现到社会的现实与残酷;但同时也存在那么一群人,他们善良,他们有理想,有激情,他们的努力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正因为有了这经历,使我逐渐从一个涉世未深的学生转变成一个社会人,尽管转变的过程很痛苦,但这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所以我很感谢学校和报社给我提供了一个到社会中磨练的机会。

  春节前夕,刚刚完成期末考试,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跟另外三位同学就来到了《深圳晚报》实习,而年级里其它同学都要等三月后才开始实习,我们比他们足足早了一个多月。对于深圳这个大都市,我们四个人都很陌生,尽管我们都生于广东。因为时间紧迫,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就匆匆忙忙地来了。那时候,对于哪里能就餐,哪里有住的地方等最基本的生存和生活条件都不清楚就赶过来了,面前的一切都是未知数,但我们义无反顾。

  1月18号那天,我们四个人在上海宾馆下车,把行礼放到一个同学在深圳打工的朋友的宿舍后,下午我们就来到福田区商报路商报大厦19楼报道。刚好在一楼就碰到了晚报综合办公室主任,带我们上去填完表后,我和其中一个同学被分到了社会部,其他两个同学一个在政文部,另一个在文娱部。之后,大概晚上6点,我们开始找房子。来之前对深圳一点都不了解,大家以前也从来没有在外面独自租过房子,幸好有一个同学的朋友一直都在帮忙张罗,晚上约9点的时候就找了一个满意的地方。于是,我们几个人就在那间狭窄的房间住了将近四个月,当时我们全部的家当就只有衣服。

  社会部是报社里最大的、人数最多的一个部门(包括热线组)。正因为我们报的是社会新闻(包括突发新闻),经常要到各个地方跑来跑去,所以也是最累的一个部门,同时也是最锻炼人的部门,我非常有幸来到这里。1月18日报到的那天是星期五,报社全体员工刚好要在周六、日到东莞开年终大会,部门一位副主任和热线组几位同事交代了关于工作的一些细节后,我们被告知1月19日(即报到后的第二天)就要开始上班——接热线。

  对于我们部门来讲,热线组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几乎所有突发新闻都是首先通过市民打热线电话报料,然后对于那些有新闻价值的事情,我们再通知记者出去采访。接热线电话看似简单,但其实也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并且这些需要注意的细节对以后正式采访都非常有帮助。首先要把报料人所说的事情记下来,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原因和结果等,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有些报料人自己对事情的经过不是很了解叙述也不祥细,所以我们就要多问,通过报料者我们能了解多少就多少。有些时候报料者因其身份的特殊性,对我们来说有很大作用,倒如发生了车祸,伤者被送到医院,而报料者就是医院里的医生,那么说明这个料可靠性很高,因为平时我们也会接到一些假的料。我们每天接到的每一条报料都要打进电脑进行统计,开始还不能边听电话边输入,于是就先把关键的地方记在纸上,然后再输进电脑。这跟我们采访时记录很相似,都是把事情的关键部分(关键词)记下来,回去后再根据这些笔记写成文章。

  接电话的同时,在空余时间我们就看报纸,包括《深圳晚报》和深圳其它几家报刊。除了解每天发生的事情外,还要注意报纸上文章的'结构和写法,特别是要注意本报记者是如何写文章的,因为我们在这里实习,以后写文章就要符合本报的风格。因为记者平时都要在外面采访,在报社的时间一般不多,开始时我们都难得见一面。接了几天电话后,终于有机会跟记者出去采访了。

  部门里有个比我们早来半个月的见习记者,因为大家年龄比较相近,于是开始就跟着他到外面采访。记得第一次跟着出去采访是在1月21日,某小区一住户阳台上的玻璃因太阳照射原因会突然碎裂,而楼下刚好就是一个花园休闲区,每天很多老人、小孩都在那里,如果玻璃掉下砸到人后果将很严重。我们到现场看了一下情况,采访了住户和该小区物业管理,听听双方的说法。采访完后,记者说这个稿让我写,但想到自己才来3天,没什么经验,怕耽误了事情,最后还是没有写。当然,任何事情都要迈出第一步,从1月24日跟主任、夏老师合写第一篇稿,以后就越写越多了,再后来就有了独立采访和独立写稿的机会。

  跟其它部门不同,我们部门历来都不会给实习按排固定的老师。按排一个记者作为固定的老师或许在平时能给实习生指导和意见,但这样也会使得学生集中写同一类型的稿,因为每个记者都有固定的一条线,并且这些指导和意见也是单一的。但是,作为报社的一个记者,特别是社会部的记者,平时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情,知识面要非常广泛,要有丰富的常识。虽然我们没有固定的老师,但其实部门里每一个记者都是我的老师,在这四个月中,部门里每一个记者我几乎都试过跟他们出去采访或者完成他(她)们交代的任务,所以也接触了很多东西,去过法院、检察院、消防局、交警局和司法局,作为记者,“公检法”的稿是必需掌握的;也接触了很多人,上至政府官员,下至平民百姓,中至企业老总。除此之外,作为社会部的记者,还要掌握如何采写包括违法建筑、交通管理,社会治安、劳资纠纷、消费维权和环境保护等各种各样的新闻题材。

  虽然没有固定的老师,但在这里我跟得最多的就是华祥名老师,华老师给了我很多指导。他教会我如何写“公检法”的稿件,后来也把任务交给我,放手让我独立采访、独立写稿。记得在2月21日,我们为了完成关于沉香树被砍的稿子,连续两天去了梧桐山;为了找那些被砍的沉香树,不顾危险,在下雨天去爬超过75度的山坡,最后终于找到了。稿子完成后,也发了一个整版。第一次暗访也是华老师带着我的。2月19日,我们要暗访一个非法的异地违章代理缴费点。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后,我就匆匆忙忙地打了一个电话过去确认这个非法代缴费点是否还存在。等我们到了那个点后,一进门店主就问我们是否记者。当时我们都楞住了,后来才知道原来打电话过去确认时我用的是热线电话,号码是公开的,网上可以查到。当然,我们都否认是记者,只是要找人代理交费,后来暗访还是成功了。虽然开始有一个很大的失误,但从这件事上,我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错了第一次便不会错第二次。作为记者,首先是要学会保护自己,其次才是写稿。这是都是华老师教会我的,所以我非常感谢他。

  实习后,才知道媒体工作跟书上的所说内容有非常大的区别。采写工作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绝对不能纸上谈兵,要勤于跑腿多积累经验,要知道每一种文章的风格,要学会写每一种题材的文章。你可以不知道麦克卢汉是谁,但不能不知道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区别;可以不知道什么叫螺旋定律,但不能不知道什么叫故意杀人,什么叫故意伤害。丰富的知识和常识对媒体从业者来说很重要,因为我们每时每刻都要接触各行各业的人,还有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

  在实习期间,总共发了50多篇稿,其中有跟记者合写的,有写完后让记者改的,有自己改的通稿,也有独立采写的。除特殊情况外,每天几乎在9点半前就到报社,晚上基本上11点后才回去。为了工作,曾经在报社的地板上睡了好几个晚上;为了完成采访任务,也试过多次饿着肚子一整天。记得在4月20日,因为下雨的缘固全身都被淋湿了,鞋子当然不能幸免。第二天(即4月21日)接到采访任务,就立即跑去采访了。等采访完回来写完稿,发现鞋子已经干了。在生活上,以前除了在学校住宿外从来没到外面住过,来了深圳之后,我们就要自己租房子,交房租、水电费、管理费等等,一切都要自己处理。我们同学四个人,就在一间狭窄房间里同甘共苦地居住了四个月。XX年初铺天盖地都是雪灾的信息,这个冬天是几十年来最寒冷的冬天,而我们每天却不得不用刺骨的冷水来洗澡,因为根本就没有热水器,也就没有热水,当时我们房子里唯一的家当就是衣服和被子。

  在这段日子里,我们不仅锻炼了新闻采写能力,提高了对新闻的敏感度,还学会了在社会上如何跟别人打交道,并且还炼就了独立生存、生活的能力。以后出到社会不管从事哪一种行业,这些经历对我来说,都是非常保贵的财富。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我认识了一群亦师亦友的记者,我们一起工作,一起吃饭,一起聊天,一起去玩。他(她)们教会了我很多东西,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时刻影响着我,令我变得更加成熟和优秀。我非常有幸认识这样一群善良,有理想,有激情的朋友。

  当然,在实习中我也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缺乏跟别人沟通的技巧,不懂得在实际采访中抓住关注问题,在写作上也要有所提高。倒如在4月5日调查某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的问题。因为掌握不好说话的方式,在采访一个工作站的站长时大家出现了一些矛盾,并且在接二连三的采访中都没有问到最关键的问题,最后搞到双方有点不和。同时,也因为没有工作证这个问题,对方一开始就怀疑我的身份。

  所以,在这件事情上,说明我还是没有考虑周全,也缺乏跟别人打交道的技巧。之前所说的关于暗访非法规章代缴费点那个失误也说明了这个问题。以后我会改正自身问题,弥补自身的不足,这对我以后走出社会是非常有益的。非常感谢学校和报社给了我一个接触社会的机会,使我终身受益!

在报社的实习总结范文9

  两个多月的实习过程中,我在<北京青年报>各位老师的帮助下,学到了很多东西。

  首先,是受到了一种敬业精神的熏陶。在编辑部里,我学到了做什么事情都要踏踏实实。在采访过程中,我感到要想采访到:有用的材料,必须有百折不挠的'毅力,要有被别人从门口轰出来,再从窗户爬进去的勇气。儆什么事情都要有韧的精神,才能有所成。

  其次,是检验了在学校里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文笔,熟悉了编辑、记者的业务。为以后从事文字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第三,必须树立良好的合作,协调意识。报纸的出版,

  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密切合作,否则将事倍功半,甚至一事无成。现在社会的工作紧张,节奏快,每一个新闻工作者,不能只想做个独木舟的船长,要有做舟上普通水手的精神。

  总之我在北京青年报社实习的日子,是我迈向社会的第一步。我学到的东西。相信会受用终身的。

在报社的实习总结范文10

  今年暑假我到《大河报》实习了一个月,真正的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了实践当中,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一些知识和经验,收获颇丰。

  我的指导老师是大河报西区记者站的主任,是报社人员的老资历了,主要负责绿城新闻这个部分。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我主要是在老师的带领下独立完成各项工作。第一次随老师出去采访是去郑大一附院,采访一个因路况问题摔成重伤的一位患者。一路上,老师提醒我要好好记录信息,因为写新闻稿件第一手信息是很重要的。之后回报社,老师要我写800字左右的稿子给她,因为第一次写采访稿件,一时不知如何下笔,一篇稿子我居然写了快一个小时。老师只花了10分钟不到就把我800多字的稿子改的只剩下200多字,改完后老师说,以后写稿要抓重点,不能照着资料全盘照抄,尽量写的通俗易懂一点。当时觉得很惭愧,上了,却连这种简单的稿子也写不好,于是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个月里抓住机会好好学习。

  后来跟老师出去采访的时候我都很注意观察,老师经常对我说,当记者是很辛苦的,刚开始别指望别人能给你好脸色看,很多人都不愿意配合记者的采访,但这个时候绝对不能放弃,要想方设法找到有价值的新闻。刚开始的时候和老师出去还没什么体会,而后来几次出去采访的时候就真的感受到了记者的辛苦。七夕节那天老师要我去各大商场去搜索一下相关的新闻,我在一些百货商场转悠了半天,问了几家家珠宝专柜和一些餐饮店,他们全部都拒绝我采访,直接说不想回答我的'问题,不想透露之类的,当时我真的觉得很受打击,后来好不容易有一家专柜愿意接受我的采访我才勉强完成了任务。我以前觉得记者走到哪里别人都会畏惧三分,毕竟是“无冕之王”,是人民群众的发言人。但是现实是现在很多人对记者都存有戒心,有的是怕记者乱写,写负面新闻,有的则是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沉默是金。所以记者不光是要会如实的发觉新闻、写新闻,更要学会跟人沟通,学会交际,才能从当事人口中得到更多的材料。

  在采访的时候,一般的普通人都会有一种恐惧感,我们首先就应该帮助被采访者减轻恐惧,就跟拉家常一样,让他们慢慢放松,然后一步一步切入正题。采访过程中,也是采用各种手法让被采访者自己开口说。采访上,老师教会了我,如何让当事人自己开口说的方式技巧,告诉我必要的设计圈套还是要的。同样,面对不同的人群也才要选择正确的沟通的渠道。比如,当采访对象为县领导时,首先服装的选择就很重要,不能太学生样,也不能太职业化(会形成一种比较紧张的气氛),其次语言要组织好,一般会提前准备好要提问的问题,不能太随便,由于零的时间都是比较紧张的,所以语言也要干炼,不能废话连篇,一定要抓住重点,把自己想问的问题明明白白的简单表达出来。并且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激发被采访人主动提供新闻,有继续谈下去的“欲望”。最后要注意礼仪方面的问题。这不仅仅使个人形象的问题,也是代表着整个报社,特别是我们这些新闻工作者,直接面对的就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和领导,更要注意自己的整体素质。在此,我也感谢我的商务礼仪老师,交给我的一些社交礼仪,比如握手的原则,饭桌上的原则等等。在我的采访中给我了莫大的帮助。不出去采访的时候一般就在办公室写稿子,在办公室要注意维护办公室的环境。报社的报纸特别多,由于人员多报纸总是很乱,我利用课本上的知识,每天都及时分类放好,这样就整齐的多了。让大家用最饱满的精神去健康的工作。

  这次实习虽然时间很短,只有一个月,但我觉得这样的经验却是很宝贵的。我零距离的接触到了新闻工作者的生活,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了解到做一名好记者的不易,每一则新闻里都有这些记者辛苦的汗水。他们的生活规律完全被打乱,有时为了跑一个新闻连饭也顾不上吃,正是有了这些敬业的新闻工作者的努力,我们才能每天及时了解到社会上发生的事,了解新的资讯。经过这次的实习,让我对记者这个职业更加肃然起敬,更想加入到他们的行列,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

在报社的实习总结范文11

  20xx年7月1日到8月10日,我在我们龙岩市最具影响力的媒体闽西日报社部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实习。在实习期间,在报社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帮助下,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对本人今后的人生之路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作用。

  在这期间,我出去采访的内容涉及面还是比较广的,政府会议、社会新闻、人物采访都有接触,感触也比较多。思想认识得到很大的提高,深刻体会到党的先进性;工作作风变得更加严谨;业务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会议新闻看似简单,但要写好也不易

  时政新闻是党报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报道的是党和政府的一系列的事情,涉及主要是会议、重大活动或措施之类的,有很强的政策导向性。所以报道必须准确、及时。特别是政府会议,由于它具有新闻的时效性,必须当天的新闻当天就出稿,并且还要准确无误。

  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新闻。这种新闻的写法看起来比较简单的,其实要写好也不容易,要掌握好领导人,会议时间和会议内容,组织语言,突出重点,把握好核心,才能写出一篇好的会议新闻,我在这方面锻炼的也比较多。

  掌握采访技巧十分重要,还得注重礼仪

  采访上,老师教会了我如何让当事人自己开口说的方式技巧,面对不同的人群也要选择不同的沟通的渠道。比如,当采访对象为市领导时,首先服装的选择就很重要,不能太学生样,也不能太职业化,其次语言要组织好,一般会提前准备好要提问的问题,不能太随便,也不能废话连篇,一定要抓住重点。并且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激发被采访人主动提供新闻,有继续谈下去的“欲望”。采访时的礼仪也很重要。

  写好一篇稿件,要提炼主题,谋篇布局,字斟句酌

  出去采访后,回来写稿子,主要根据采访笔记,大致的内容框架出来后,再拟标题和小标题这些,然后整体润色,然后就是改错别字,这个很关键,虽然后面还有那一关,但是,像错别字和语法这样的低级错误,应尽量避免发生,也减少的工作量,因为报纸的阅读面广,容易给别人造成误导。稿子写好后,就请老师批评指正,在老师的意见中,不断学习一些写新闻稿的技巧。

  接下来说一下在实习中我的一点心得:

  第一,做事要认真。对于新闻的时间、地点、人名一定要准确,特别是领导的职位更要弄准确。报社特意打印了份领导的排名和职位以免出错。在照片的选择上也要很仔细,要注意构造,更要注意人物表情,特别是有领导的照片,更要慎重,领导的面部表情走路的姿态及站的位置都要考虑全了。外出采访时更要注意检查装备是不是都带全,采访本、笔是最基本的了,然后我因为没有录音笔,就只好用MP4代替,虽然录音的质量差点,但回来整理采访笔记的时候,可以有证可查。不然,有些关键的内容不能确认。U盘也是必备的,有些相关的资料可以直接从相关地方拷贝过来,就可以减少很多错误和打字的麻烦。所以,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用心的去做。

  第二,知识面要广。要打交道的人是方方面面,有农民,有医生,有老师,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可能遇到。对不同的领域,如果一点都不了解的话,在采访中就可能遇到想不到的一些困难。比如上次“定光古佛与客家民间信仰研讨会”在龙岩市举行,而我之前对“定光古佛”一点都不了解,根本就无从下手。这就提醒我,在采访前的准备工作要深入一步,对于要采访的领域多做些了解,不要在采访中显得比较无知。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看点书,扩充一下自己的知识面。

  第三,要有职业道德。新闻工就是把真实的事情反映给人民群众,影响力相当大。我们就要有正确的价值观,有自己的立场,把真实的新闻传递给大家。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陕西华南虎假照片事件,给我们深刻的教训。作真实的.新闻,为社会负责、也为自己负责!因为我们职业的特殊性,我们必须把真实的新闻传播出去,这样才能发挥报纸的真正作用。

  第四,身体要好。作为新闻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好了才可以更好地工作。上次恰逢永定土楼申遗成功和中国福建土楼客家文化节开幕,事情很多很杂,经常要东奔西跑,加上下点小雨,我就感冒了,很难受,直接影响工作。所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确实很重要。在学校学习的同时也要加强体育锻炼,给自己一个健康的身体就是给自己一笔宝贵的财富。

  以上是我的实习工作总结,感谢所有帮助我的老师,他们是,他们的职业道德和热情令我敬佩。他们不仅教会我新闻宣传的知识,更让我懂得做一名的责任与良知。感谢我们闽西日报社的程主任、刘主任,感谢带我的部的各位老师。无论今后我是否会从事新闻宣传工作,我的这次实习经历将令我终生受益:做一个有用的人,做一个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的人。

在报社的实习总结范文12

  xx年3月23日,我来到特区报业大厦的35层,前来《深圳特区报》商贸组报到。

  我的是一名女记者,名叫潘未末,知性达雅,浑身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活力气质。她告诉我,她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来深圳特区报已经有好几年了,从在老报社上班到在新的特区报业大厦上班,一路走过来的。

  xx是个能干精练的女记者,而且经验十足,做事很干脆,我知道,未来的两个月我将从她那里学到许多东西。第一天,3月24日,这是正式实习的第一天,我和谁都不认识,只认识潘未末记者。我以为她马上就能给我什么采访任务和写稿任务,所以我就坐在商贸组的大沙发上等,结果她也没有怎么理我,只随便交代了我几句,就让我认真看《深圳特区报》,因为她看起来也是很忙的样子,一会儿打电话,一会儿匆忙写稿……我再也坐不下去了,就直接上前,“潘姐,我今天该去采访什么?”

  抬眼看看我,没有多说什么,就拿起手头的初稿,让我把它整理成一篇800字的消息。我欣然受命,施展自己在学校期间学习的书本知识,“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倒金字塔”我在心里对自己嘱咐道,不到一会儿,我就把那800字的消息完成了。“这么快”潘记者很诧异地说。我很自豪的对她说,“这种小稿件写的太多了,所以很快”,很自鸣得意的样子~我才意识到我的轻狂和错误。我的稿件被“枪毙”了,因为风格问题,也因为脉络问题,这个时候我才了解到潘记者让我认真阅读特区报的用心了。随后,潘记者把她在特区报发表的稿件集册拿给我看,让我认真体会一下,还特别叮咛说,一定要仔细地看,最好能随时做个笔记。

  从那以后我不再以为坐着看报纸是一件无聊的事情,也认识到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凡事还是从小事做起啊。

  我终于适应了特区报的风格并能正式开始展开工作了,潘记者也没有对我客气,一件件的采访任务和写作任务就交到我手里。虽然在此过程中我不断地犯了错误,但同时也不断地在学习,在改进;商贸组的其他记者也渐渐地混得熟了,也开始和他们后面跑跑展会、公司、酒店和政府机关等,有时候他们不方便去的时候,他们就让我独身前去。

  记者还是比较吃得开的,比较受人尊重,比较受人看重,到哪里去采访都能赢得不少方便。不过,深圳终究是个商业化比较浓厚的城市,为什么呢~我记得有几次应邀去采访,采访完了以后他们居然掏出好几百块钱,说是让我坐车回报社。鬼才相信他们呢,深圳的公交车费、打的费用虽然比全国其他地方高,可也不至于要那么多钱吧!我死活不要,他们也死活不放过我,没有办法,最后我只拿了100块钱,打的回报社去了。

  历中都能遇到最最激动人心的事情,我最有印象的是采访深圳最大的临时人员安置地黄木岗又一村,那是中国最大的临时人员安置地,大约2.3个平方公里的地方却住进了十万人之多,他们都是全国各地来深圳混生活的外地打工者,里面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不过总算秩序井然。黄木岗我去了两次。第一次是查抄“黑”网吧,所谓“黑”就是因为它没有执照和经营许可证,那次是接到行政执法局的要求我作为实习记者身份去的,一家名叫“云天”的网吧,72台电脑主机和相关配件,6个网吧工作人员。据城管部门的同志说,这家网吧的老板惨了,二三十万的投资全投水缸里去了。我采访那网吧老板的时候,他对偶简直就是声泪泣下,看得出了,都是新机器啊,就这样被全部没收了。我知道,现在全国上下都在整治网吧,它只不过诸多被取缔的千万网吧之一而已,但从现场观看的诸多临时住居人员的同情和愤怒的目光中,我看得出来,他们很不高兴,诺大的黄木岗,能够上网的地方不多,而这家“云天”网吧收费低廉设施齐全,正好满足了他们的生活要求……那次采访虽然很成功,但总也感觉不痛快。

  6.7点就要去挤公交车,有时候人太多,竟然连公交车的门都挤不进,时常还要被别人看白眼;加班是平常事情,有时候晚上8点钟还有采访任务;实习的日子同样也是快乐的:让我见识了不少的东西,让我第一次去五星级宾馆里吃了一顿,让我学习了不少事情,让我体味了不少感情,让我结识了一些朋友……在报社的实习报告篇3

  从二月二十八日到四月二十八日我在邹平县《今日邹平》报社的记者部进行了将近两个月的实习。在实习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在此,感谢报社的各位领导和老师在我实习期间给我的指导和帮助,感谢学校领导和老师多年来对我的`教育和栽培。

  我所实习的今日邹平报社,是我们当地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作为党报,实施发挥着党和政府的喉舌,传播党的声音的作用。能够在报社实习是我莫大的荣幸。

  在这两个月中,我出去采访的内容涉及的还是比较广的,政府会议、社会新闻、人物采访都有接触,感触也比较多。

  第一,在记者业务方面,我懂得了不同的题材新闻的写作方法。新闻写作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还是不够的,还需要继续多练习。虽然专业不对口,但我们开设的《文书写作》课基本上把各种文体都介绍到了。因为是党报,政府会议都要报道,所以关于政府会议的新闻每天都有,这种新闻的写法也是最简单的,掌握好领导人,会议时间和会议内容,简单组织下语言就可以写出一篇会议报道。

  我跟会的机会也是比较多(每天的会其实很多,天天都有,五个记者有时候每人跟好几个会),这方面锻炼的也比较多。其实这种新闻根我们学校的上新闻很相像。我相信,在咱们学校上经常发新闻稿的同学们土过去做记者肯定会更有优势!所以,在学校还是多参加下活动比较好,因为我们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在将来肯定都会有用,有些尽管当时看着没有,但是在工作中各个方面肯定会有用的。社会新闻算是比较难写的,首先素材的就很艰难,有的是靠自己去找去搜集,有些是靠群众拨打,还有些是个单位、各乡镇的宣传员给我们提供。为了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不管哪一种提供方式我们都要亲自去现场,亲自采访。比如我曾经跟着我们记者下乡镇,到农村去采访专业养殖户,那是个养狐狸的,一进养殖场,我就差点被狐狸的那股臊气给熏倒,但是为了完成采访,还是在里面泡了一上午。

  通过自信的观摩,我们才完成一篇出色的稿子。再比如我们到急救室去采访一生的工作,因为急救室是晚上最忙,我们就24小时蹲点,从晚上8点到第二天6点,救护车一共出诊了16次,看到血淋淋的场面我的腿都软了,但是工作的需要,必须在场,我强忍着一直坚持到最后,也体会到了做记者的艰辛。也只有这样写出的稿子才会真实生动。人物采访也是经常遇到的,在我们县城最近玩空竹的人们越来越多,我和吴老师抓住这一现象采访了一位玩空竹的高手。在采访的时候,一般的普通人都会有一种恐惧感,首先我们就帮助这位高手减轻恐惧,就跟拉家常一样,让他慢慢放松,然后一步一步切入正题。采访过程中,也是采用各种手法让这位高手自己开口说(以下会提到采访上的技巧),最终,我们完成了一篇不错的人物采访报道。

  第二,采访上,老师教会了我,如何让当事人自己开口说的方式技巧,告诉我必要的设计圈套还是要的。同样,面对不同的人群也才要选择正确的沟通的渠道。在实际的实习中,我用到了好多《商务沟通》课上的知识。比如,当采访对象为县领导时,首先服装的选择就很重要,不能太学生样,也不能太职业化(会形成一种比较紧张的气氛),其次语言要组织好,一般会提前准备好要提问的问题,不能太随便,由于零的时间都是比较紧张的,所以语言也要干炼,不能废话连篇,一定要抓住重点,把自己想问的问题明明白白的简单表达出来。并且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激发被采访人主动提供新闻,有继续谈下去的“欲望”。最后要注意礼仪方面的问题。这不仅仅使个人形象的问题,也是代表着整个报社,特别是我们这些新闻工作者,直接面对的就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和领导,更要注意自己的整体素质。在此,我也感谢我的商务礼仪老师,交给我的一些社交礼仪,比如握手的原则,饭桌上的原则等等。在我的采访中给我了莫大的帮助。

  第三,不出去采访的时候一般就在办公室写稿子,在办公室要注意维护办公室的环境,这时,谭书旺老师的《办公室管理》和《秘书文档》就派上了用途。报社的报纸特别多,由于人员多报纸总是很乱,我利用课本上的知识,每天都及时分类放好,这样就整齐的多了。办公室的环境我也是按照课本上的最适宜温度和湿度金莲调制到最佳,让大家用最饱满的精神去健康的工作。

  接下来说一下在实习中我所领悟到的东西。

  第一作为一个记者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时政新闻是党报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报道的是党和政府的一系列的事情,涉及主要是会议、重大活动或措施之类的,有很强的政策导向性。所以必须做到报道准确、及时。特别是政府会议,由于它具有新闻的时效性,必须当天的新闻当天就出稿,并且还要准确无误。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新闻,才有新闻的价值。

在报社的实习总结范文13

  20xx年暑假 一个介于我的大学生活二年级和三年级之间的一个重要的假期,总共有将近两个月的自由时间。

  光阴似箭,时光如梭,弹指一挥间,大学生活已经度过了一半,但在自己的意识中似乎只是不经意的一瞬。

  回首往事,不禁一种强烈的紧张感涌上心头,于是我发现自己在这个假期不能再像以往那样无所事事了,我必须做点什么。同时,经过自己十余年的知识积淀和两年多的专业知识学习,我也确实需要一个平台来检验一下自己的实际水平,既能总结过去,也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找点支撑。

  于是期末考试刚结束,7月5日 假期开始的第一天,我就马不停蹄地来到了黄冈《鄂东晚报》报社参加实习。俗话说: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升华理论。在实习过程中,一方面,我可以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来指导实际的新闻采写,而真刀真枪的实践也能检验自己的专业水平,升华、丰富自己理论知识。实习也就成了我这个假期的重头戏。

  来到报社,我被分配跟随《鄂东晚报》采访中心副主任熊庆萍老师。后来,熊老师又带了一个实习生 一个来自华科的女孩,自然我们俩成了搭档。像其他实习生的经历一样,开始的一两天我被要求去看报社以往出版过的报纸,我发现我不再像以前实习那样视其为一件不可推脱的'负担,通过看报纸我熟悉了《鄂东晚报》的一贯办报风格,了解了报纸所注重报道的新闻类型,掌握了报纸基本排版规律、新闻稿件构成等诸多的信息,在我以后的实习过程中证明这项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它提高了我写作稿件的成功率。

  在随后实习的日子里,熊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有关黄州各小区物业管理情况调查的选题。这次稿件的采写过程成为我本次实习中最难忘的经历,并且这篇稿件也成为了自己实习中所撰写的众多稿件中甚为自豪的一篇。

  实习那些天,正是黄冈天气较为炎热的一段时间,每天气温都是35度以上。为了搞好采访,我和搭档头顶烈日,常常是挥汗如雨,总共花费了四五天的时间去深入到黄州各小区采访第一手资料。我们的足迹遍及城区东坡、东门、八大地、安居等七八个小区,几乎走遍了黄州城区的大街小巷。

  自古英雄多磨难。这篇稿件也真是做到了三易其稿。采访完成后,我梳理资料,借鉴网上的信息,查阅有关书籍,把稿件整理好,一次次送到《鄂东晚报》房产周刊的谢老师那里去审查,严格的谢老师总能从中找出很多不足,于是我就一遍遍的在拿回来改,心里真是很不情愿。但是,可喜的是,一次次稿件的失误之处越来越少,稿件也越来越深入,越来越专业,黄天不负有心人,最终一篇高质量的稿件见诸报端。

  此后,我在报社又相继参与并撰写了农民工受伤、未成年人进网吧、区工商局表彰大会、夏季饮料消费调查等一些稿件(具体数量并未清点,也并未留有底稿),我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屈指算来,从7月5日开始,一直到8月4日结束,我总共在《鄂东晚报》待了一个月,自己是受益匪浅。除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了相应的锻炼和提高外,我觉得最宝贵的就是我在报社里边认识了很多优秀的老师和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几个实习生既从各位报社准记者那里学到了很多教科书里根本就没有的东西,并且我们几个人还在一起玩得很好,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实习结束后,我就回到了青岛老家,在家里一直是挺无聊的,没有什么愿意做的事情,也很少有事情需要我去做,每天在家里除了吃就是看看电视什么的,偶尔也会出去上上网,但是不经常,因为父母在身边,不能表现的太堕落了,装装乖孩子还是应该的。

在报社的实习总结范文14

  当我第一次踏进布尔津县广电局记者部办公室大门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想到,在之后的两个月当中,我会在这里收获一段快乐而难忘的时光。我不仅从同事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和他们成为了朋友,更重要的是,我在实习过程中拿到了开启通往社会之路大门的六把钥匙和经验。

  第一把钥匙:真诚加勤劳等于收获。

  你可以伪装你的面孔,你的心,但你绝不可忽略真诚的力量。

  第一天去广电局实习,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之前就听过很多关于实习生的传闻,他们说在单位要么被当成透明人,要么就净干些杂活。于是有点担心自己会和他们说的一样,要么被当成透明人,要么就净干些杂活。踏进办公室,第一次见到我的师傅和几个陌生人,我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从那天起,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上见到他们都要微笑的说声早晨好或者早安。那是我从心底真诚的问候,我总觉得,经常有些细微的东西容易被我们忽略,比如轻轻的一声问候,虽然微不足道,但它却表达了我对同事,对朋友的关怀,也让他们感觉到了被重视。

  仅仅几天时间,我就和同事们打成了一片,我担心变成透明人的事情根本就没有发生。我想,应该是我的真诚换取了同事们的信任。他们把我当朋友,也愿意把工作分配给我。其实不仅仅是待人要真诚,对事我觉得也应该真诚,例如说刚开始我独自出去采访的时候,镜头总是左摇右晃,在同事面前,时常让他们尴尬,在他们面前,我只是个毫无经验的小辈,但我觉得对待工作我们不应该谈资论辈,有意见或者有建议,只要对工作有利,都应该诚恳的说出来,大家一起探讨。于是我开始虚心求教,终于镜头在以后的日子中越拍越好。其实只要你是真诚的,谁又会在乎你资历小,又有谁会小看你呢?不是吗?

  第二把钥匙:沟通

  你知道他,但你记得住他的名字吗?你记得他的长相吗?你认识他,但你了解他吗?

  "你能将人和名字对上号吗?”编辑哥哥从我手中接过采集回来的会议母带和文字稿件,劈头一问,我被问了个哑口无言。天呐,参加会议的人如此之多,怎么可能记得住全部人的名字?而且我只是去采写新闻而已,采不对,就是政治问题?那里又没我熟悉的领导,我心里嘟哝着。

  编辑哥哥没在说什么,只见他把稿件上的人物一一与采集回来带子上的人物对号。后来我了解到,原来编辑哥哥也只见过他们几次而已。

  次日,我和一位老资历的记者跟随某位领导外出调研,每到一地,就会出现许多我不认识的新面孔,回来后,写稿件的时候那位老资历的记者竟然知道每一位参与此次调研人员的名字和职务。问起原因,无它:沟通足已。

  原来是调研过程中他一有机会就会和参与人员聊天。

  我终于明白了,沟通是一种重要的技巧和能力,时时都要巧妙运用,认识一个人,首先就是要记住对方的名字,了解一个人,则需要深入的交流,而这些都是要自己去主动做的。

  即使是会议,你也可以问相关人员或者秘书求得第一手资料的,树是死的,但人是活的。

  第三把钥匙:激情和耐心

  激情和耐心,就像冰与火,看似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却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

  记者部我的师傅(姚哥)说:假设你从事报业投入的是百分之百的精力,那么若你从事电视业就必须投入百分之一百五的精力,记住,记者是没有周末的。

  而我则见证了这种百分之一百五的精力投入。

  新闻节目的制作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就拿制作一集30分钟的新闻为例,首先它需要记者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采集素材回来。然后,前方拍摄的10盒带子合计300分钟,把带子采集进电脑,继而进行剪片的重大工作。这是创意的活,费脑力,镜头需要不停的修改,继而还要编辑音乐,配音,配字幕。为了完成进度,电视台的同事们,工作起来不知外面是白天还是黑夜,也忘记了到底星期几。

  如果没有激情和耐心,他们不可能心甘情愿的付出如此巨大的精力,而这种日夜颠倒的日子要持续好几个月,如果没有耐心,他们更不可能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每集都花费大量的精力修改,一遍又一遍。我佩服他们,其实不管在哪个行业,激情和耐心都是不可或缺的,激情让我们对工作充满热情,愿意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耐心又让我们细致的对待工作,力求做好每个细节,精益求精。激情和耐心的'互补,才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

  第四把钥匙:Idea

  技术大家都可以学,但Idea却只属于你。广告界有这么一种说法,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一语道出了创意的重要性。其实创意在哪里都是千金难买的,因为他只属于你。

  在记者部的许多同事都不是科班出身,以前没学过那么多的理论基础,但他们却能在短短的几年时间走到现在的地位,不是因为他们学会了摄像技术,剪片技术,写作技巧,而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创意。他们懂得策划节目,知道怎么选取镜头,站在什么位置。当你只有技术,却没有Idea的时候,只能被派去做一些杂活。而当你有了自己的Idea能独挡一面的时候,你就会被委以重任。我想,不只是电视台是这样,其他的行业也是这样。所以不要害怕将来从事的行业需要掌握新的技术,其实技术不难学,难得是在工作中让自己的脑袋运转,激荡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想法,只有这样,你才能在工作中突出自己,彰显自己的价值所在。

  第五把钥匙:主动出击

  当你可以选择的时候,把主动权握在自己的手中。

  我想大学生很多和我一样,刚进实习单位,都做过一些杂活,什么都做不好。

  或许同事们认为你是小字辈,要从小事做起,但有些时候,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底,不知道你能做些什么。

  做杂活是工作必须的,却无法让我学到什么,于是我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有些东西不能选择,但有些东西是可以选择的。份内的工作当然要认真的完成,但勇敢的主动请缨却能为你赢得更多的机会。只要你勤问,勤学,勤做,做不好的,终究会变成能做好,并逐步走向优秀。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在实习中逐渐变得勇敢,虽然开始也会觉得有所顾忌,怕主动出击会招惹不知道天高地厚,或者科班出身却做不好的嘲笑和蔑视。但事实告诉我,应该对自己有信心,应该有勇气去尝试。

  即使是在尝试中失败,也能让自己成长,没有锻炼的机会,谈何积累与成长?而这一切,只能靠自己去争取。等待,只能让你在沉默中消亡,只有主动,才能为自己创造良机。

  第六把钥匙认真和讲究条理

  如果你不想让自己在紧急的时候,手忙脚乱,就要养成讲究条理性的好习惯。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条理,要认真。这是我同事和师傅给我的忠告我想。

  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

  做记者,宣传工作,如果不认真,讲究条理,一定会让你忙的手忙脚乱,却效率低下,要多和其他部门协调,试想一下,文稿,带子,宣传册,话筒线等东西,如果你平时乱放,毫无条理,若着急找某个时间拍摄的带子,电池,你会怎么办?可能只是翻箱倒柜乱找一通吧?但如果之前你就按照顺序和一定条理把东西整理好,那么一切就容易多了。

  其实,其他的工作也一样,讲究条理能让你事半功倍。一位在美国电视领域颇有成就的大事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当部门经理的桌上总是乱糟糟堆满信件大师说:虽然每天信件很多,但我都按紧急性和重要性排序,再逐步处理”。总裁于是把这种做法推广到全公司,整个公司的运作变的有序,效率也提高了。

  养成讲究条理认真的习惯,能让我们在工作中受益匪浅。

  另外通过实习,我明白了,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认真努力,踏实的工作,尽快把在学校中学到的理论转化为实践,在今后,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争取做优秀,做出成绩。

在报社的实习总结范文15

  大学时期的最后一个暑假,本着学以致用的目的,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我决定了在报社实习,也为将要踏上社会的一点资本,积累一些经验,暑假报社记者实习报告。这是作为一名学生的最后一个暑假,却是从学生过渡到社会工作者的起点。

  实习的生活和感受

  七月始,我就在xx日报报业集团争取到了一个实习生的资格,在《xx星期三》编辑部开始了自己的实习生涯。刚开始接触真正的新闻报道,充满了新奇和刺激。但在刚开始的几天,总编却一直让我们坐在办公室里看报纸,这让我觉得有点郁闷,原本想着记者的生活不是一直在外跑的吗?怎么一直坐在办公室里呢?

  终于在几天的读报生涯后,总编说带我们去荻港(一个江南古镇)采访。激动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表。终于可以实战了。到了荻港,采访开始,作为实习生的我们,当然只能站在旁边听听记记,听着总编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的问,镇书记的回答却让我一头雾水。因为镇书记讲的都是xx的方言,而我却并不是xx人,所以对他讲的都不能听懂,信息当然是流失了一大半,这让自己很有挫败感。在回到报社后,看着自己的笔记,回想着书记讲的一些话,手指在键盘上敲了很久,却始终没有敲出一个字。

  这是第一次的采访,也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采访。因为这是我实习生涯的第一次采访,也是一次失败的采访。听不懂方言,写不出稿子。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了,学校里学到的只是一些概念,而真正的实践才是最困难的,实习报告《暑假报社记者实习报告》。正如老师告诉我们“想要成为一名记者,在学校里学的,远远不够。”

  第二次正式的采访,没有了老师的带领,编辑部的苏老师把全部的工作都交给了我们四名实习生。从联系采访人,采访问题的准备到最后稿子的写作,都让我们自己搞定。这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这次采访的.主题是关于湖城的寄托生,我们采访了多名老师、同学、心理专家,采访方式也有面对面采访,电话采访,qq采访。历史一个多星期稿子才出炉。在采访期间,也碰到了许多问题,比如现在是暑假,老师和学生都比较难联系,在采访时有些学生受到老师特别叮嘱没有把实际的想法告诉我们等等。我们也想过要放弃这次的主题,但是最后我们还是克服了这些困难。在学校联系不到老师,我们就通过电话采访,或在电话联系后与老师约定去登门拜访等等。

  当我们的稿子变成铅字在《xx星期三》周报上登出来的时候,真的很激动,这毕竟是自己努力的果实。在那个时刻,先前遇到了一切困难、一切付出再也算不上什么了。通过这次的采访也让我们明白了,记者除了会问会写,更重要的是会发现问题。

  实习过程中主持活动的感受

  在《xx星期三》实习的过程中,除了跟着记者们一起去采访,去拍照,我们还组织了两次活动,都是针对周报在校园的那些小记者的一个采风活动。第一次是去xxxx陈英士故居,第二次是在湖笔博物馆,这两次的活动也是由我们实习生来负责的。从活动的策划,到活动的安排都是我们经过仔细的商讨后决定的,在活动中,我们安排了知识竞赛和游戏等的版块,一方面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我还担任了活动的主持人,三个多小时的活动,虽然很累,但看着学生们高兴的表情和家长们满意的情景,真的很有满足感。

【在报社的实习总结】相关文章:

暑期报社实习总结08-31

报社的实习个人总结01-06

报社实习工作总结09-05

报社实习工作总结01-01

报社实习证明05-23

报社实习心得09-06

报社的实习报告06-11

报社实习工作总结10篇04-27

报社实习工作总结9篇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