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象分析及思考论文

时间:2021-03-28 09:40:30 求职指南 我要投稿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象分析及思考论文

  一、前言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象分析及思考论文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作为原来传统服务业的旅游行业已经上升到国家的支柱产业。2012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约2.57万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国内旅游约29亿人次,增长10%,国内旅游收入约2.22万亿元,增长15%;旅游外汇收入485亿美元,与去年基本持平,新增旅游直接就业约50万人。预计到2015年,中国旅游市场接待人数将达到35亿人次,旅游专业人才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而旅游业的持续升级发展对旅游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大量具有现代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理论与方法的专业人才和创业性人才。

  二、高校毕业生实习、就业情况调查统计分析

  根据重庆市部分高校分析:虽然绝大部分毕业生会选择在酒店或者旅行社等旅游相关企业单位实习,但是和企业成功签约就业协议的毕业生少之又少。一方面他们愿意选择企业工作,但由于受到专业认同度不高、旅游企业用人机制不健全以及个人技能和兴趣的多方面影响,导致愿意选择旅游行业的学生比例较低;另一方面,调查中也可以发现,除倾向于专业对口行业之外,部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选择了文化艺术、金融业、房地产等行业。由于文化艺术产业和旅游业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如艺术与古玩艺术品、工艺、体育竞赛、表演等本身就是旅游吸引物。因此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对此表现出了兴趣,甚至超过了旅游酒店业。同时,基于家庭环境、技术特长等因素,一部分学生优先考虑了和旅游专业关系较少甚至无关的行业,如金融业、房地产行业等。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出现了“低进入率”与“高流失率”的现象。一些原本在酒店和旅游社等相关单位实习的学生在过了实习期后纷纷辞职,重新考虑自己的就业方向。

  三、旅游专业就业现状的原因分析

  (―)当下旅游企业用人状况。目前从吸纳旅游类大学生最重要的场所:旅行社和酒店来看,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机会并不乐观。旅行社大多处在“弱、小、散、差”阶段,企业的组织结构极度扁平,导游在旅行社获得提升的机会很少。酒店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则令刚毕业的大学生倍感压抑,他们想要在酒店得到提升发展,需要经过二到三年的“培育期”许多大学生正是熬不过“培育期”而离开酒店的。具有关材料统计,上海某高校旅游系毕业生,毕业后到酒店工作,第一年人员的流失率高达50%,其后2年中,流失率80%,5年后,只有少数几个人仍留在酒店工作。

  (二)薪酬状况。薪水和福利待遇低是造成人才流失的主要诱因。目前旅游行业薪酬水平较其它行业而言,相对偏低。薪酬体系也极不合理,酒店人员的工资水平始终与职位相连接,必须升职才能升薪;旅行社人员的薪资随季节而波动,极不稳定,甚至出现了“零工资”此外,在旅游企业内,旅游管理类本科生、专科生的工资和中专生、高中生等员工相比,在工资级别上几乎没什么差别,录用的大学生也以“实习生”的形式对待,安排的工作不仅缺乏弹性,而且不具挑战性;作为员工最大福利的培训也提供得较少,这种情况难免会使学生产生“知识贬值”的想法,一有机会便纷纷跳槽,从而造成了大学生在旅游企业就业的“高流出率”的行为选择。

  (三)旅游行业自身特点与毕业生期望的落差。由于旅游业具有季节性、波动性和脆弱性的特点,淡旺季的差别及突发事件对旅游业的影响比较大。例如酒店行业是一个人员流动性很高的行业,许多酒店因为人手不足每年都会通过校园招聘会招进许多酒店管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但一些酒店对人才规划缺少长远观念,对员工岗位缺少正确的设计和分析以及目标培养,加上酒店行业人员流动性大,酒店方往往抱着一种“先招进来再看看”的想法,没有明确的培养与使用目标。而进来的大学生也觉得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缺少成就感,感觉自己并没得到应有的重视,因而缺乏对酒店的认同感,最终选择离职。此外,传统认识中服务业低人一等,某些岗位社会认同度低,毕业生寒窗苦读十几年,依然从事“伺候人”的工作,无法从工作中得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满足,造成了大学生在旅游企业就业的“高流出率”的行为选择。

  (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自身专业能力不足。虽然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是高学历的人才,但是用人单位反映的情况普遍认为,目前高校的专业教育、专业设施跟不上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基础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并不够扎实。如不少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很不好、电脑实际操作能力也不够强、人际交往、沟通能力都有待加强。

  四、解决我国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非专业就业问题的对策

  (一)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方面。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要进行合理的自我定位,在清楚的'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前提下,确定自己的位置和自己今后要前进的方向。要充分了解自身的优势劣势,根据旅游业对人才的要求,确定自己的能力水平在单位所占的位置,制定自己今后在工作岗位上的发展计划。同时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的学习,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做我国土木工程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我校土木工程学院于1998年将专业设置进行了调整,取消了原来土木类较为狭隘的建筑工程、地下建筑、岩土工程、桥梁工程、交通工程等专业,仅设立土木工程专业,制定了相应的培养计划。课程设置上参照国外高水平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通常做法,即课程由通用的大平台课程和按专业课群方向划分的课群组课程两部分组成,突出工程教育特点,使土木工程专业具有了多学科、宽口径、综合性强等特点。为了进一步完善土木工程师的知识结构,培养工程素质,最新实施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体现了以下两个特点:

  (一)重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育

  我校土木工程学院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时合计占总学时的49%。这样做,一方面使学生学习基础课程之后,大体了解土木工程各领域的基础知识,适应了土木工程综合性的特点;另一方面通过划分课群组的做法,加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熟悉土木工程师将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及一般处理方法,适应了土木工程个性的特点,并为学生未来继续;朱造打下基础。

  (二)加强工程训练,培养工程素质

  工程训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除了包括专业知识的应用等专业方面的训练外,还包括表达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信心等非专业方面的训练。通过工程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现代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与工业界的要求相比,目前我国土木工程的学生工程训练普遍不足,工程素质有待提高。

  为此,我校土木工程学院提高了学生工程训练的要求。具体做法为:1.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均安排综合性大作业或设计,以增加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训练,适应土木工程高度综合性的特点。具体做法是在大平台课程阶段安排了11.5学分的地质实习、测量实习等实践环节,在课群组课程阶段安排了5~10学分的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2.在这些常规工程训练基础之上,持之以恒地组织学生进行结构设计竞赛活动。其基本形式为课外设计竞赛和在教学环节中引入带竞赛机制的课程设计项目。竞赛活动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3.计划增设部分专题讨论课。专题讨论课可以提高学生的文献查阅能力、专业报告写作与演示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和辩论能力等。4.将毕业设计的时间延长为18周,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的能力。

  四、结语

  我校土木工程学院已有的土木工程本科培养计划虽然具有重视专业课、加强工程训练以适应现代土木工程要求的特点,但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办学方法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还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加强完善以提高办学水平,为国际化办学创造条件。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象分析及思考论文】相关文章: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因素分析论文03-30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倾向分析论文08-05

工商管理专业就业分析论文08-02

探析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现状论文12-24

关于旅游专业就业前景分析06-13

关于音乐专业学生就业导向思考论文05-09

关于音乐专业学生就业导向的思考论文05-10

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论文05-09

日本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前景解读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