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四川传统糖画技艺

时间:2023-03-31 11:34:43 民俗风情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四川传统糖画技艺

  在四川,特别是川西平原的城镇乡村,无论庙会集市,还是公园名胜,随处都可见糖画小摊。一个木制方形小柜,上面放一块经过磨制的大理石板,左右两边各有一块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木盘。这就是糖画,一类颇具特色的街市艺术。

  “糖画”顾名思义,就是以糖做成的画,它亦糖亦画,可观可食,民间俗称“倒糖人儿”、“倒糖饼儿”或“糖灯影儿”,分为平面糖画与立体糖画两种。糖画是地道的民间画种,颇具特色的街市艺术,广泛流传于巴山蜀水之间。目前,糖画技艺已成功申报为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申报单位是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文化馆。

  糖画的溯源

  据考,糖画起源于明代的“糖丞相”。清代小说家褚人获的《坚瓠补集》里载,明俗每新祀神,“熔就糖”,印铸成各种动物及人物作为祀品,所铸人物“袍笏轩昂”,俨然文臣武将,故时戏称为“糖丞相”。到了清代,糖画更加流行,制作技艺日趋精妙,题材也更加广泛,多为龙、凤、鱼、猴等普通大众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坚瓠补集》中有一首诗,真实记录了糖画盛行的情况:“熔就糖霜丞相呼,宾筵排列势非孤;苏秦录我言甘也,林甫为人口蜜腹。霉雨还潮几屈膝,香风送暖得全肤;纸糊阁老寻常事,糖丞来年亦纸糊。”后来,四川民间艺人又将中国皮影、民间剪纸等姊妹艺术的造型手法融于一体,不用印铸模具,而改为直接操小铜勺,舀糖液绘出皮影图案,逐渐演变发展成为今日的糖画艺术。

  糖画的艺术特色

  糖画艺人作画的工具和方式很是特别。“画笔”只是一个长柄的铜勺,色彩则是那熬在锅中的饴糖。要作画了,艺人就舀起一勺热乎乎的“糖稀”,勺向前斜伸,微倾,手臂就那么缓缓地移动着,手腕就那么轻轻地抖动着,粘稠的还冒着热气的“糖稀”遂如一条细细的线,悠悠地连到大理石板上,很能让人想起“不绝如缕”这个成语来。要不了多大一会儿工夫,随着铜勺时疾时徐的抖动,或是大龙,或是小鸟,或是老鼠,或是小狗,甚至是立体的自行车、花篮……就从石板上“出世”了。少顷,石板上的“糖稀”渐凉渐干,再粘上一支竹签或者用透明的塑料纸罩好,然后轻轻地撬起来,就是一幅甜蜜的画了。阳光照耀处,金灿灿,明晃晃,擎在手上招摇过市,在小孩子家看来,这当然是格外风光。

  2007年6月,在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的锦江展厅内有一件特殊的立体糖画。这是国内第一次出现的一条由3吨白糖制成的全长20米、高3米的“糖龙”,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这条硕大的“糖龙”呈腾空状,周身鳞甲全部由金黄色的糖片组成,栩栩如生、耀眼华丽。而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糖龙”的“龙骨”全部由钢筋连接而成,骨架竟长达20米,高达3米,整个“糖龙”由20多位糖画民间艺人忙碌了十多天才完成。

  就像一切有生命力的民间艺术一样,糖画也有着它特殊的魅力,别看它简略得只是一个轮廓,但或龙或凤,或鸟或兽,却又无不是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极生动,极传神,却很能印证“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艺术境界。那曲折有致的线条细若游丝,却也显得硬朗、坚挺,风骨棱棱,颇有些铁画的意趣,而那别致、大胆、诡异的造型,则更能让人联想到国画中的大写意,甚至现代派绘画的情味。

  传统文化糖画

  糖画源起于民间、盛行于民间,形成于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劳动人民的智慧发明出来,所用工具也都来自于日常生活,与人民的民俗生活息息相通。它是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符合中华民族的审美传统。糖画制作所需的原材料为蔗糖,从准备阶段到熬制糖稀,再到制作糖画,其造型上分为平面糖画和立体糖画两种。如今,随着对外交流日益频繁,糖画艺术也频频出现在各种大型的文化、旅游和经贸活动中显示出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潜力无限的经济价值。

  来自天津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郎婷婷、仓诗建等人指出,天津作为中国民俗文化发展的集聚地,并拥有许多特色鲜明的地方文化,其中包括糖画。然而,现如今,天津糖画有逐渐消失的趋势,加上宣传的力度不够以及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有了更新的'最求,对传统民俗艺术慢慢失去了兴趣。

  郎婷婷仓诗建2014年5月在汉斯《艺术研究快报》中发表的文章中指出,糖画等民间艺术所具有的民族性、多样性、独特性决定了保护方式也是要多样的,民俗文化要传承、要发展,要顺应时代的变化,与时俱进,才能开拓出一条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康庄大道。

  他们建议,提高民俗文化的“能见度”是民俗艺术文化继承和发扬的基础,推行民俗文化保护工程,让民俗文化形式走进课堂,培养孩子们对民俗艺术文化的感情,提升她们的家乡荣誉感和自豪感。民俗生活是动态的,糖画艺术也是动态的。

  糖画艺术的珍贵,并不在于制作了多少艺术品去陈列展示在某个精致的展柜中,而是在于民间艺人通过精彩的制作过程,吸引和愉悦周围的观众。只有将民俗文化至于民间,才能够真正的体现出,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与独特魅力。

  民间故事

  关于糖画,还有一个更加生动有趣的民间故事。据糖画老艺人白世云、樊德然、黎永成等回忆,相传唐代四川大诗人陈子昂在家乡时,很喜欢吃黄糖(蔗糖),不过他的吃法却与众不同。一代才子会首先将糖溶化,在清洁光滑的桌面上倒铸成各种小动物及各种花卉图案,待凝固后拿在手上,一面赏玩一面食用,自觉雅趣脱俗。

  后来陈子昂到京城长安游学求官,因初到京师人地两生,只做了一个小吏。闲暇无事时,便用从家乡带去的黄糖如法炮制,以度闲暇。一天,陈子昂正在赏玩自己的“作品”。谁知宫中太监带着小太子路过,小太子看见陈子昂手中的小动物,便吵着要。太监问明这些小动物是用糖做的时,便要了几个给小太子,欢欢喜喜回宫去了。谁知回宫后小太子将糖吃完了,哭着吵着还要,惊动了皇上,太监只好上前如实回禀。皇上听完原委,立即下诏宣陈子昂进宫,并要他当场表演。

  陈子昂便将带去的黄糖溶化,在光洁的桌面上倒了一枚铜钱,用一支竹筷粘上送到小太子手中,小太子立即破涕为笑。皇上心中一高兴,脱口说出“糖饼(儿)”两字,这就是“糖饼(儿)”这一名称的由来。由此陈子昂便得到了升迁,官至右拾遗。

  后来,陈子昂解衣归里后,为了纪念皇上的恩遇,同时也因闲居无聊,便收了几个徒弟传授此技。这些徒弟又传徒弟,并将它传向四方。有的干脆以此为业,走邨串乡做起糖饼儿生意来。这糖饼儿生意虽小,但因曾得到过皇帝的赏识,所以生意十分兴隆,学的人越来越多,并代代相传,这一技艺从此就流传下来。在一些大街小巷里经常会看见糖饼儿人的身影,周围围着一圈好奇的人。

  艺人与发展

  糖画尽管现在从事糖画行当的人数较过去有所下降,但是如今,糖画的这种魅力逐渐又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关注,糖画艺人的地位也日益提升,以蔡树全为代表的一些艺人们通过各种形式被认可。蔡树全现为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理事。出生于四川糖艺世家的他,先后在国内各大都市及日本、德国、西班牙、新加坡等地作糖画表演。其作品及艺术成就在国内外近百家报刊、电视台作过宣传及专题报道,并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被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委员会授予“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传承保护

  成都糖画是集民间工艺美术与美食于一体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主要流传于四川省成都市及周边地区。列为中国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

  2022年2月,糖画技艺被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四川传统糖画技艺】相关文章:

传统藏族造纸技艺01-30

福建传统技艺惠安石雕惠安石雕01-31

四川传统婚俗01-09

智能糖画机创业项目01-02

小年传统吃关东糖02-04

传统艺术东辽葫芦画01-27

四川传统战舞巴象鼓舞02-02

青海技艺酥油花02-06

福建技艺永春纸织画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