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湖北灯舞地盘子

时间:2022-07-30 17:11:50 民俗风情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湖北灯舞地盘子

  地盘子属灯舞,一般是在春节期间进行表演的。它通过生旦丑三个角色间的打趣逗乐、插科打诨的表演,生动地体现了劳动人民在春节期间的热闹场面和喜悦心情,语言地方化、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地盘子流传于鄂西咸丰县水井槽、朝阳寺、曾沟、鸡鸣坝、燕朝等地,尤以水井槽、朝阳寺为盛,当地不仅汉族人民爱跳,土家族人民也喜欢跳。表演时间主要是在春节期间。地盘子主要通过生、旦、丑三个角色的相互打趣逗乐、插科打诨,生动地表达了人们欢度佳节的喜悦心情,同时也较含蓄地表现了男女之间的爱情。2007年11月,地盘子入选咸丰县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11月入选恩施州第一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入选湖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地盘子” 的艺术起源

  清末民初,咸丰县朝阳人李宗顺、刘桃安、李仁堂三人,都是木匠,善雕刻,爱娱乐,且交谊甚厚,每逢春节就在一起玩花花灯。他们在唱词唱腔方面,揉进了不少山歌小调,使表演更加活跃,更富趣味。他们还以民间故事“七仙女下凡”为题材,把花花灯中的一旦两丑改为一生一旦一丑,在动作上突出了生角的潇洒和敦厚,加强了丑角的滑稽和诙谐,同时还把交换场地时走的较简单的横移步改成了弓步旁移带转身的“丢一字”,使三人在场上转来转去,交替循环,于是又名其为“三人转”。后来三人转在表演上又有所发展,三个角色始终站成三角形,生、丑都是猫着腰,眼睛盯着旦角,而旦角始终跳“丁丁步”,故又称“丁丁猫”。丁丁猫表演达到高潮时,那灵活的转动似盘子在地上转,从而又被称为“地盘子”。

  “地盘子” 的艺术特色

  舞蹈动作:地盘子的舞蹈动作非常丰富,有梭步、鹤鹰展翅、怀中抱月、半边月、半推磨等十几个动作。在表演上,生角文静、潇洒,旦角娇羞、含蓄、轻盈,丑角粗犷大方,灵活健美。动作以下沉、顺边、颤步、丁丁步为主要特征,贯彻始终。

  音乐唱腔:地盘子的音乐和唱腔也丰富多彩。音乐有锣鼓长路引;唱腔有高腔、平腔、颤腔、十一字掉三等众多曲牌,多为微调式和六声商调式。高腔高亢、优美,平腔舒展柔和,大板腔平稳,颤腔节奏鲜明。伴奏乐器是马锣,大钹、大锣、鼓等民间打击乐器。

  表演形式:地盘子的表演形式是且歌且舞,一领众和,或一问一答。一段唱腔一段锣鼓。唱词中间以问答方式,运用民间传说介绍其源流外,其余为即兴创作,多系恭维、庆贺之词。另外还插些闹五更、十二月等民间小曲。唱词的结构为7字2句式。表演开始时,生旦角先上场,唱完一段后两人交换位置,接着丑角出场,动作和生角相同。三人一起边唱边跳,唱完一段后又交换位置。三人一进一退一阻,配合默契,妙趣横生。

  与八十八行等许多民族民间文化一样,地盘子的传承也曾面临着老艺人先后离世,传承核心和骨干力量缺乏等问题。自2005年启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以来,为切实加强对地盘子的抢救、保护工作,咸丰县、乡两级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地盘子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较好地保存下来。与此同时,近几年来,湖北省朝阳寺镇也借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新机遇,积极实施“文化亮镇”战略,传承民族文化,展示土(家)苗风情,精心打造湖北文化精品,以“地盘子”为主的“九字鞭”、“花锣鼓”等一大批优秀民间文化精品得到传承、保护和弘扬。

【湖北灯舞地盘子】相关文章:

广场舞说说05-17

炫舞的心情句子02-04

炫舞爱情誓言03-18

藏族舞蹈弦子舞04-28

湖北旅游必去景点09-15

广场舞说说5篇05-17

跳广场舞的心情说说05-18

《观舞记》的教学设计07-29

湖北省消防条例08-10

湖北饮食习惯与习俗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