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江苏戏曲淮红剧

时间:2021-01-31 12:55:28 民俗风情 我要投稿

江苏戏曲淮红剧

  清末民初,淮红剧在演唱上有了新的发展,形成了东西两大流派,东派以宿城梁邦杰为代表,唱腔以柔为主,委婉缠绵,余味无穷;西派以宿迁县双庄乡罗运章为代表,唱腔以刚见长,响而不噪,浑厚朴实。

  淮红剧又叫淮红调、旱船调,是宿迁土生土长的地方戏种,主要以喜剧、闹剧为主,有唱腔、道白,道白就是宿迁话,唱腔变化不太多。上世纪六十年代,宿迁淮红戏同丹阳丹剧、海门山歌剧一起被誉为江苏戏曲“三枝花”,受到时任中共江苏省委、省政府领导江谓清、惠裕宇、欧阳惠林等接见。

  淮红剧 - 溯源

  明清时期,宿迁饱受黄河水患,民不聊生,有许多民间艺人靠说唱谋生,他们多顺水随舟流动,沿河、沿湖登岸随意作场。当时的艺人流动性很大,吸收了各地流行的民间小调,曲调趋于丰富。清乾隆年间,水患得到有效治理,许多艺人也相对稳定,淮红剧因此得到迅速发展,到清后期在宿迁地区形成,流布于宿迁、淮安、沭阳、泗阳、泗洪、淮阴、涟水、灌南等地。

  淮红剧 - 表演形式

  淮红戏最初演唱形式有二:其一,坐唱,运用曲牌联唱来表现民间故事内容;其二,在节日、庙会上,以旱船的歌舞形式,演唱简短故事或颂扬功德、祝贺吉庆的唱词。 传统的表演形式中,演唱多由女艺人自击板鼓而歌,伴奏多为盲人,乐器有二胡、琵琶、扬琴、月琴等。后来发展为:淮红戏乐队主弦采用高胡,其它伴奏乐器有二胡、中胡、扬琴、琵琶、三弦,低音多用大提琴,吹管乐常用竹笛、唢呐、笙。主弦高胡的演奏,采取套子(加法)手法。其它乐器用托腔伴奏(随腔伴奏),有时采用反正弓拉法进行伴奏。

  乐队伴奏时一般多用唱繁伴简,唱简伴繁的方法,使伴奏与唱腔音乐自然形成民间“支声复调”的效果。淮红戏的打击乐一般采用京剧的锣鼓经。但应提出的是在打击乐中,使用小碟子进行伴奏,风格独特。小碟子音高,选用与剧中主要曲牌调的高低一致或相近似。敲碟子的节奏比较丰富,变化也是多样的.。

  淮红剧 - 唱腔特点

  淮红戏的唱腔属于曲牌体的结构形式。它基本上是以[满江红]为主体曲牌,采用串腔手法,少部分为板腔体。有机地联缀若干个不同的民间曲牌,形成“声乐套曲”,演唱较为完整的故事。在清曲中的一个重要的曲牌组合形式《五瓣梅套曲》,必须用[满江红]开始,[叠板]、[落板]结束。这种组腔方式已成为淮红戏的基本规律。

  新中国成立后,淮红戏获得了新生,为抢救民族文化艺术遗产,江苏省文化局于1954年和1959年,两度派员来宿迁会同文化馆挖掘整理,县文教局根据江苏文化局挖掘整理旱船调的指示,组织文化馆侯铸九等人,在梁、罗两大流派中,挖掘整理出淮红曲牌如: [八角鼓]、[凤阳歌]等近百个,唱本数十个,并编印成册。1954年底,宿城北关镇成立了群英业余淮红剧团。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对淮红戏的挖掘、培育工作十分重视,先后已挖掘传统小戏(折子戏)、坐唱、说唱等多种淮红戏表演形式。2005年元月,在市委扩大会期间,宿豫区组织的“山魂水韵”大型文艺演出中,用淮红戏曲调演唱《说宿豫,唱宿迁》获得观众好评。这对弘扬这一地方戏曲曲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