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传统民俗祭祖

时间:2024-04-03 11:06:40 芊喜 民俗风情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传统民俗祭祖

  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传统民俗祭祖,欢迎大家阅读!

传统民俗祭祖

  传统民俗祭祖

  祭祀先祖,是春节期间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除夕到来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还有的地方还叩拜玉皇大帝(中国民间信仰中的最高之神)、王母娘娘(玉皇大帝的妻子)。供品有羊、五碗菜、五色点心、五碗饭、一对枣糕、一个大馍馍,俗称"天地供"。由家长主祭,烧三炷香,叩拜后,祈求丰收,最后烧纸,俗称"送钱粮"。人们在春节期间祭祀祖先、叩拜神灵,其实就是给祖先、诸神拜年。

  简介

  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死去的先人,春节也不例外。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中国普遍采用的仪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家庭祭祀活动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按照民间的观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佛一样是应该认真顶礼膜拜的。因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时时刻刻的在关心和注视着后代的子孙们,尘世的人要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春节时必须祭祖,缅怀自己的祖先,激励后人。但因各地习俗不一,所以有的地方在年夜饭之前祭拜;有的地方在除夕夜子时前后祭拜;有的地方在初一早上开家门前祭拜;而台湾地区是在除夕午后,进行一年中最后一次祭拜祖先。还有的地方初一在家里祭拜之后,还要去祠堂祭祖。也有上坟祭祖的,俗称墓祭,主要是在坟地烧香、上供、叩拜。近代一般是到亲人的墓地祭拜。

  祭祖来源

  祭祀分成祭拜祖先和祭拜各种鬼神二类。祭祀乃起源于商朝,商人认为鬼神有很大的权威,能够决定人们的命运,所以他们十分崇敬鬼神。他们把鬼神分为天神、地祇、人鬼三类,且以人鬼—祖先为祭拜的主要对象。他们认为祖先虽然死了,灵魂仍然存在,可以降祸、赐福与子孙,因此他们每天都排定日程,虔诚祭祀。这种崇拜祖先的观念一直延续到现今,形成我国文化的特色。再者,东汉时的丁兰(二十四孝之一)以砍柴为生,常因母亲未能按时送饭,而怨怒再三。一日因见乌鸦反哺恩情受感,见母前来便迎向前去,母不解其举,于惊慌之余,竟投河自尽。丁兰救援不及,只得一木,于是以之为母日夜祭拜,此一孝举流传民间,亦形成日后人们祭祖之习俗的由来。

  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节日。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记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越来越强固,远古时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了“五礼”中,之后朝廷的推崇也使墓祭活动更为盛行。

  祭祖习俗

  台湾:从除夕转进春节,三更时分,第一件大事是祀神、祭祖。那时红烛高照,上供清茶、红豆等祭品,人们严肃诚敬。祀神后要叩拜祖先,这叫“开春”。迎接新正,也叫“开正”。祭典进行到最后,是烧金纸献给祖宗。

  浙江宁波:正月初一,在祖先遗像前,点着香烛,供陈汤团、糕、饼、水果,家人依次跪拜。也有把祖先遗象供在祠堂里的,家人就同去祠堂行祭祖礼仪。

  广东东莞:正月初一,大多数人家先在历书上择一个吉利的时辰,举行祭祖典礼,祭品是茶、酒、白饭、攒盒、生果、如龙(年糕)、禄堆和斋菜。祭祖程序:焚香、点烛、烧元宝、放串炮,全家人依辈分、年龄的秩序拜祖先。中上人家的祭祖,都是灯火长明,香烟不绝。

  河南开封:守岁的到五更时候,先行盥洗,穿着礼服礼帽,在供桌之上摆好祭品,香烛齐燃,爆竹争放,一家人依长幼辈分,连续向祖宗跪拜致祭,拜祝“年福”。

  湖北罗田:新正初一早晨,到祠堂去祭祖拜年,看守祠堂的人早已准备祭品供奉在祖宗神位之前,又准备一支长竿挂着鞭炮,等族人来到时,便点火燃放,表示欢迎前来祭祖,等到祭祖仪礼完毕,有果盒、茶点或丰盛的早餐相招待。

  山东、东北地区:一到初一那天的子时时分,大大小小都换上新衣、新帽、新袜、新鞋、祭拜祖先,在供奉祖宗的神位前面,点烛、烧香、焚纸、放炮,子孙跪拜如仪,称为“发纸接种”。

  粤桂地区:初一上午五、六点钟,摆设去·丰盛酒菜在祖堂之前,全家男女老幼都穿上新衣,按尊长辈分,排前后次序,向祖宗跪拜叩头。

  豫东地区:初一早餐以后,全家大小都要祭祖,照辈分长次,先男后女,对着祖宗神位,一一磕头跪拜。

  川西地区:祖宗神位前的香炉中,点了轻烟缭绕的长香,红烛燃起辉煌的亮光,铜磬在一声声的敲着,弥漫肃穆的气氛。长辈带领男女老幼,男左女右衣冠整齐地站立两旁,向祖宗神位,焚香点烛烧纸,按辈分长次,向祖宗跪拜,上酒,供饭,焚化纸钱。

  传统民俗祭祖

  祭祖来源

  祭祖,早在黄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据《竹书纪年》记载:黄帝崩,其臣左彻取衣冠几杖而庙祀之。祖的本意是祖先神灵所依附的神主,在原始社会时期,是以像存在,到了商代就用木牌代替。商朝明“示”表祖先,周代叫“主”。

  秦汉时期,墓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虽然国人承袭了祭祖的传统,有着多重的心理作用,但最为重要的便是饮水思源,因孝敬而祭祖。秦汉时期,墓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古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的时候总不会忘记祭拜祖先。祭祖有着很高的意义。

  1、善尽孝道

  祭祖主要是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是要后代子孙对于死去长辈尽孝,孝顺的表达除了在生前的奉养,还包括死后的祭祀。

  2、增强联系,保持家庭身份

  祭祖,是可以使家庭、家族保持完整和永久的意思,祭祖会间接促使后代子孙对本家本族有更深的认同感和向心力。达到维护宗族,让族人更加团结互助,安家固邦。

  我国传统节日里,有四大祭祖的节日,分别是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中元节。

  除夕祭祖

  除夕祭祖是汉族流传至今的传统风俗,在辞旧迎新之际对祖宗先辈表示孝敬之意和表达怀念之情。人们每逢除夕总要举行祭祀仪式,感恩祖先,祈求保佑。

  除夕到来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把家谱、祖先遗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家庭成员按照辈分大小,分批向各位祖先上香行礼。一些家族在除夕这天,还先到自家的坟茔坟地祭祀,有的只是磕头,有的还要用炕桌抬一桌酒菜,让各位祖先享用。

  清明节祭祖

  清明节祭祖的方式是墓祭,是人们敦亲睦族,行孝报德的表现,在这一天,人们带领家人去墓地扫墓,以示不忘先人,并为已逝的亲人、祖先,庄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与敬意。

  不仅仅是扫墓,人们还会查看先人的坟墓是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或被狐兔穿穴打洞,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烧猪,燃香奠酒,焚烧纸钱,并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

  重阳节祭祖

  重阳节是敬老的日子,也是中国一部分人的祭祖大事。九为数之极,重阳节祭祖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至今仍然保留这一习俗。在亲人坟墓前,人们除草、填土、在坟沿修排水沟,防止雨水冲入坟中。在将供品陈于坟前祭祀,祭拜时点燃香烛,祭拜完后烧纸钱,或把纸钱压在坟头。

  在岭南一带,还有着“三月为小清明,九月为大清明”之说。在这一天人们不仅祭祖,还会到妈祖庙、天后祖祠、宫庙等地进行祭祀。

  中元节祭祖

  传说,在中元节这天, 地府会放出阴灵,让他们回家和家人团圆,所以中元节是民间祭祀祖先的日子。在这一天,民间把先人的牌位一个个请出来,恭恭敬敬放到专门做祭拜的供桌上,焚香祭拜,有的还会把今年新收成的农作物供上,让祖先尝尝。祈求祖先保佑。

【传统民俗祭祖】相关文章:

苗族传统民俗禁忌07-06

藏族传统民俗风情09-20

中秋传统民俗“烧天香”09-23

中国春节的传统民俗08-06

冬至祭祖习俗10-21

祭祖邀请函12-09

清明祭祖感言通用06-05

清明节祭祖心得10-30

清明祭祖邀请函02-21

清明祭祖邀请函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