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中国传统节日详细资料

时间:2022-09-22 00:04:16 传统节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传统节日详细资料

  中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日期、相关习俗、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供楼主参阅。

中国传统节日详细资料

  中国传统节日详细资料1

  1.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公历2月2日)。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描写除夕的诗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3日)。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描写春节的诗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17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公历4月5日)。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6日)。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6日)。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7.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公历9月12日)。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8.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公历10月5日)。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赏菊赋诗、插茱萸、吃重阳糕等风俗。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中国传统节日详细资料2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

  从农历腊月二十四起,直到除夕,人们不仅会把房子打扫一遍,还会洗个澡。称为“扫尘”。

  人们总会在春节来临前,准备一些鞭炮、烟花,在春节时燃放,欢迎新的一年的到来。所以每当春节来临时,外面总是“噼里啪啦”的。仰望天空,有许多五光十色,赏心悦目的烟花。美丽极了,令人叹为观止。

  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春联上写有吉祥的话。比如:“喜迎四季福,笑纳八方财”“家业腾腾起,财源滚滚来”。表达了人们过春节的喜悦心情和美好愿望,所以深受人们喜爱。

  过春节时,人们不仅会贴春联,还会贴福字。人们把大小不同的福字贴在门上缸上,祈求在新的.一年里福满门庭。还有的人故意把福字倒着贴,意思是福到了。过年的时候,全家团聚,一起吃饺子。一些饺子里面夹着枣或糖或钱或豆腐。吃到了它们的人,据说会在新的一年里,福运滚滚来。

  大年初一,人们都会走亲访友,互相问好。所以每当大年初一出门时,总会听到“过年好,过年好”的声音。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时人们会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还有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等活动。

  元宵可以煮、煎、蒸、炸四种吃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元宵馅的种类也特别多,有水果馅的、芝麻馅的、鸡肉馅的等等。吃元宵象征着家庭像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美好愿望。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两千多年的旧习俗。端午节有挂艾叶、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的习俗。

  中秋节

  八月十五是秋天的正中,所以被称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还要圆,还要明亮。中秋前夕人们都尽可能和家人团聚,取人月双圆的意义。八月十五又叫“团圆节”。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比如:吃月饼,赏月。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传统节日详细资料3

  清明

  明天将是清明

  一个日子被电话线反复缠绕

  思念是快脚的风

  吹向故里

  故里父亲从茅草里站起

  一声轻咳

  母亲从旧房出

  泪眼模糊

  父亲还是老样

  身子瘦弱却很矍铄

  语言不变带着责备

  忙就别回来

  雨淋湿了路径

  父亲走得很轻却走得很远

  我再也追不上

  那一声轻咳,那一声责备

  父亲啊,我多想跪下再次聆听

  中秋

  遥望一轮明月

  我的内心开始涨潮

  家乡有多少亲人揭开纱窗

  眺望远方

  明月一定有心

  知道我此时的心情

  看那圆圆的脸

  盛装无比思念

  归家的火车无数次

  驶过我无奈的枕巾

  我跳跃的思绪

  再一次被月光打湿

  端午

  五月初五

  我用艾叶包起

  包起两千年的思念

  今年更包起五月沉痛的.哀思

  粽子,粽子,把你抛向山川

  抛向天国的路上

  带上祝愿走进屈爷爷的怀里

  它会给你讲两千年的中国

  如何挺起不屈的脊梁

  中国传统节日详细资料4

  一、除夕:春节的前奏曲。指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或二十九日)晚,是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又叫岁除、逐除。

  二、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具文化内涵、也最隆重的节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从除夕始,持续到元宵节。春节期间,传统的文娱活动以狮子舞、龙灯舞、划旱船、踩高跷最为普遍。

  三、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有吃元宵和观灯的习俗。

  四、中和节: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此时正值惊蛰前后,春归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中的昆虫蛇兽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故名龙抬头。传统习俗:明代曾流行熏虫儿,农历二月初二这天人们要把元旦祭祀余下的饼用油煎,以此熏房和炕,叫熏虫儿。在农村,老百姓用草木灰蜿蜒围宅一圈,再入院内绕水缸一圈,叫引龙回。这天的饮食也多以龙为名。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小孩这天剃头理发,叫“剃龙头”。女在这天还不动针线,据说是为了避免伤龙眼;还有以蜡烛照房子墙壁,有“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虫无处藏”之语。

  五、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清明时分,天气暖,草木复萌,人们常常结伴到郊外踏青、放风筝、欣赏春光,所以清明节有时也被称做“踏青节”。

  六、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一般认为,它是为纪念我国古代诗人屈原而产生的.。习俗:戴香袋、吃粽子、赛龙舟。香袋表示屈原的品德节操如馨香溢世,万古流芳;粽子原是防止鱼把屈原的尸体吃了。后成为节日食品;划龙舟则表示去营救屈原。

  七、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夜,是传说中牛郎织女每年相会的日子。习俗:晚上,陈瓜果于庭中,女孩子结彩缕,穿七孔针,据说先穿完者为巧。因而七夕节又叫“乞巧节”。又由于多是女孩子参加,故又称“少女节”“女儿节”。

  八、中元节:农历的七月十五。传说中地官的生日,所以又称“鬼节”。习俗:佛教徒这天要设“盂兰盆”,施斋供僧,举行诵经法会以及水陆道场、放河灯等宗教活动。我国大约是在梁武帝时(公元6世纪上半叶)始设“盂兰盆斋”的。

  九、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故名“中秋”。中秋节最早源于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礼制。魏、晋、唐、宋以来,逐渐演变成赏月的风俗。“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在古代,每逢中秋人们就用精制的糕饼祭奉月神。祭奉之后,全家人分吃,表示合家团圆欢聚。

  十、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又名“重阳”“重九”,始于三国时代,是魏晋以后兴起的节日。五种主要传统习俗:一是登高;二是插茱萸;三是饮酒赏菊;四是食重阳糕,人们制作白嫩可口的米糕,谓之重阳糕,而“糕”又与“高”谐音,食之谓步步高升;五是开展敬老活动。

  十一、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又称腊月)初八,俗称腊八。早先传说这天是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寺院都要煮粥祭佛,后来成为民间习俗,以示五谷丰登。

  十二、社日:古代人们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又叫春社、秋社。祈祷风调雨顺,庆祝五谷丰登。

【中国传统节日详细资料】相关文章:

有关春节的详细资料01-08

中国传统节日财神节08-21

春节(中国传统节日)01-08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作文04-03

中国传统节日三月三12-21

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03-30

中国传统节日演讲稿12-01

传统节日的句子11-14

壮族传统节日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