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教育管理硕士毕业论文

时间:2022-07-21 05:21:59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育管理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古典文学中常见论文这个词,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为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管理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欢迎参考~
 

教育管理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范文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问题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研究生培养机制的不断发展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但和同期本科生相比,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仍有所不足,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本文根据国内外实际情况提出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旨在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做出一点努力。

  关键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现行模式;存在问题;分析

  中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在于研究生教育,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关键。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是指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结构和途径,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系统中组成要素及基本关系的反映。[1]在中国研究生招生数量持续扩大的前提下,想要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成为关键点。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已经开始面临许多挑战,因此,就目前来说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探索和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有效模式。本文根据国内外实际情况以及从国家要求出发,根据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管理理论以及实践经验,总结其中特点,并提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现行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应的分析与对策。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是在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指导下,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教育管理模型。[2]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包括了一系列促进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原则,同时还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运行机制以及它的管理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中的众多构成要素都有其在特定条件下的特殊性,因此,在不同的地区、行业、单位中一定会表现其多姿多彩、多种多样的模式。简而言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可以说是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结构和途径,它充分的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基本关系和基本组成要素。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现行模式

  (一)体现为以学校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所谓以学校为中心,即学校党委直接领导,然后统一制定研究生教育政策,下属的各个院系需要根据学校党委政策开展具体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由于该模式从上至下的各个程序十分简化、直接,其管理效率很高,管理成本低,这样就会对学校制定统一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政策有好处,同时也有利于全校的研究生教育工作的规划,保证研究生工作的顺利实施和质量。但值得注意的是,学校管理权利的集中使得各个学院在管理方面缺少积极性,这样可能会影响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多元化发展。

  (二)体现为以学院为中心的模式

  以学院为中心,工作重心就是在于学院。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些权利下放到学院,将工作重点和职能进行调整。这样不但可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还可以充分调动各个院系工作的积极主动性。这个模式的最主要的好处在于调动各个院系的积极性和灵活性,让他们不但有自己的专业特点也能拉近学院之间的距离。

  (三)体现为以中队为中心的模式

  这种模式是介于统管模式向分级模式过渡的一种模式。需要知道的是过渡模式实行中队辅导员负责制,简而言之主要就是首先成立一个中队,其中按照同一年级相同专业划分,每个年级会有一名专职辅导员,这个辅导员会管理本年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次各个中队会有一名高年级研究生辅助辅导员进行日常管理工作。但这种模式会使得投入的成本增大,值得注意。同时,还存在一些其他管理模式,比如以党支部为CENTURY中心模式等,这些模式也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思路。

  三、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现有模式存在问题与分析

  (一)学校集中统一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传统的学校集中统一化的研究生管理模式,由于受到学校党委领导班子人员数量的限制,加之权利高度集中于校党委一级,导致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管理及教学管理中难免出现盲点,由于日常工作繁重,对下级单位落实工作难免出现监管不严等情况,同时由于学院一级权利有限,在日常研究生管理中面对出现的问题,无法灵活应对,甚至可能出现一味的只知道做事不知道思考,不去考虑管理方式上的创新,在工作岗位上产生消极懈怠的思想。诸多的问题,都是制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隐形或已显性的因素,不利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的发展及创新,进而阻碍了各高等院校向国家大量输送高品质尖端人才,甚至间接影响到国家新一轮发展计划和战略部署的实施。

  (二)各分院为核心二级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以各分院为核心的二级管理模式中,管理权力一定程度上下放到了各院系,增加了各院系主管研究生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不同专业不同政治思想水平的学生而言也相对的更有针对性,但是各二级学院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主管作用,也就是说往往当一个“空头司令”,有的学院缺少研究生思想教育管理的专职工作人员,导致在研究生思想教育管理上存在不科学、效率低、良莠不齐的乱象。结果很可能是一方面脱离了学校的统一管理,各二级学院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管理领域甚至研究生教学领域发展参差不齐,另一方面缺乏科学统一的指导,二级学院“各自为战”还没发挥出二级学院管理细致灵活的特点,反倒是制约了研究生学科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因此,简单传统的以各分院为核心的二级管理模式也是存在一定弊端的,不能够完全胜任新时代下,国家对研究生阶段各项教育的要求。

  (三)以划分专业中队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以划分专业中队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虽然较前两种模式有自身的优势,能够统分结合,将宏观目标管理和微观过程相结合。但是,由于这种管理模式设置的管理层次较多,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资金,投入成本过高[3]。此外由于这种管理模式更加细致并且贴近学生个体,因此每个年级辅导员及每个中队辅导员助理这一个体,往往对所管理的研究生小群体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一环节或者说这一角色在整个管理模式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思想态度,生活态度,都将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所带的研究生群体。所以,在这种管理模式中,要求辅导员必须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具备专业科学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论,同时拥有一定的相关工作经验。因此以划分专业中队为核心的管理模式中,挑选一定数量合格的专职研究生辅导员来满足高校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需求往往存在很大困难,这也为这一管理模式的广泛实施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和局限。综合看来以划分专业中队为核心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下的研究生发展需求。

  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模式的创新构建

  (一)保证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同时结合当今形势

  当今世界,强调政治和文化的多元化,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圆满完成以及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宏伟蓝图的制定,作为国之根本的教育,更应一马当先,而作为教育中的高尖端人才教育,研究生教育管理更应率先垂范,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的丰富充实,以及研究生的思想的正确性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应该对这方面给予重视。学校可以组织研究生在有效时间内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经典著作以及重点篇章,让学生们时刻关住国内外的大事要事;同时老师们还可以多与学生交流。

  (二)不断强化导师力量

  研究生专业导师对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发展负有全面责任,他们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都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影响和带动着研究生健康成长。[4]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导师对于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导师们通过关心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引导研究生的政治思想,一步一步的达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应该达到的目的和结果。

  (三)建立研究生网上交流平台,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水平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导员们在管理研究生方面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无论是QQ还是微信都可以建立起网上交流平台。通过这些网络平台导员们可以随时发布各种有用消息,也可以宣传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知识和信息,让研究生们及时了解。与此同时,这些网络平台不但可以使导员们与多个学生进行多次交流,还可以与异地学生进行交流。节约教学成本与时间,更加拉近了导员们与研究生们的距离,使得研究生管理工作更加灵活与方便。

  五、结论

  众所周知,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各国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对于中国而言,在经济、文化、社会不断发展,思想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加强和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我们需要更多的综合型人才来为国家做出贡献。面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挑战,要充分做好思想以及行动上的准备,为新一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陈力,韩效民,张兆鹏.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的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1,(20).

  [2]李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3]郭峰,李正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求实,2008,(S1).

  [4]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2009-04-06.

  [5]曾治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的思考[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范文二:高校贫困生教育管理创新思路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贫困生基数不断增大,在国家、社会和高校各级单位和部门的齐抓共管下,高校目前逐步建立了“奖、勤、贷、助、补、免”多元化的贫困学生的经济资助制度,却缺乏针对其心理层面问题的有效教育管理途径。本文从勤工助学、榜样引导、求职就业和精神激励的工作过程中挖掘提炼,为开辟贫困生教育管理新通道注入活力。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教育管理

  高校贫困学生是指家庭经济困难,难以支付学生在高校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随着教育改革深入和贫困学生基数增大的实际情况,高校贫困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突出问题。加强对高校贫困学生心理及精神层面的系统研究,从全局角度考虑高校贫困学生的教育管理,在原有资助体制基础上拓展创新途径,成为了高校贫困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出口。

  1高校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现状

  (1)孤僻不合群。部分贫困学生因为自身经济方面的弱势而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沟通中表现出不适应、放不开甚至不合群。他们自觉不自觉地规避自身经济上的窘迫,面对贫困带来的挫败,内心复杂、多疑,不愿与身边的同学和老师交流,严重的甚至出现了人际交往的困难与障碍。

  (2)自卑敏感不自信。贫困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地区,在成长背景和阅历经验方面与一般学生的差距较大。进入到大学校园以后,开放自由的环境让他们对客观环境不同造成的自身与他人之间的差异表现得极为敏感、不自信,与旁人交往后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3)学习压力大。贫困学生所在的地区教育水平相对比较落后,导致贫困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再加之经济方面的压力和心理方面的问题,尤其是进入高校以后学习模式的转变,贫困学生大部分在学习成绩方面不理想。还有的贫困学生专注于兼职打工赚取生活费用,又形成了进一步的恶性循坏,影响学习。

  (4)就业竞争力弱。贫困学生由于社会交往能力差、综合素质偏低等各方面等实际原因造成自身就业竞争力差,同时作为弱势群体的高校贫困学生,在竞争激励的就业市场中没有其他学生的家庭支撑和社会关系帮助等有利因素,往往使得他们没有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去获取信息和拓展资源。

  2高校贫困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途径

  针对以上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现状,我们认识到,要做好高校贫困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不能只注重思政的教育,避免在实际操作中流于形式,实效不足的问题,高校必须充分考虑时间、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完善贫困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探索教育管理途径的创新拓展,使其更加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

  (1)深化“勤工俭学”内涵。勤工俭学是引导贫困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以此来改善经济状况的有效自助途径,是高校贫困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方式。但是,目前的勤工助学还停留在劳务性和服务性的基础层面,贫困学生大都集中于打零工、兼职等单纯的体力工作,勤工助学的路径和内容都较为狭窄,无法体现高校贫困学生教育管理的需要。新形势下,勤工俭学的内涵应该外延扩展到助学、育人的双重范围上,将贫困学生勤工俭学与创新项目、课题科研和实践技能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将贫困学生的勤工俭学工作纳入到日常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中去。在这样的模式下,高校贫困学生的勤工俭学监管人员也不再局限于辅导员等专职学生管理人员,作为任课教师也可以积极参与到学生勤工俭学中来,增强与学生沟通。深化“勤工俭学”内涵,在单纯勤工俭学的基础上,开辟专业型、技术型岗位,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选择空间,丰富了勤工活动的内容,拓宽学生实践的渠道,搭建贫困学生之间开放有效的交流平台。

  (2)树立“典型榜样”引导。对于贫困学生的教育管理不仅要注重有意识地集中疏导,也不能忽视环境氛围营造的无意识教育抓手。典型榜样就是选取贫困学生中先进代表的事迹来引导和带动广大贫困学生,传播了正能量,从中汲取精神动力,以榜样力量引导正面的舆论导向。贫困学生一方面害怕和抗拒与他人的交往,另一方面又十分渴望他人的关注与肯定。面对这种现实矛盾,强制地多与他们沟通,接近他们不如向贫困学生及其家庭宣扬自助意识,让他们看到同样贫困学生身上自立、自尊、自强的精神,以贴近他们现实生活的真事案例发挥示范鼓舞作用,而不再是单方面的思想教育灌输。

  (3)凸显“求职就业”效应。求职就业将是贫困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日益重要的关键环节。学校应该充分考虑到贫困学生迫切地想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家庭经济状况的心理,在一定条件下给予其适当地帮助和偏向性关注,帮助贫困学生进行合理规划,提高其就业竞争力。一方面,加强贫困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引导他们准确定位,细化目标并合理计划。帮助这部分特殊学生在有限的大学学习时间里积累尽可能多的资本。同时积极开展校园职业规划大赛、模拟招聘会和专业讲座等活动,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能力。同时,学校也要完善贫困学生就业的服务体系,针对贫困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信息渠道狭窄等问题,举办面向贫困学生的专场招聘,搭建更多的桥梁,让贫困学生能够更好地与用人单位对接,并鼓励洽谈一部分校企合作单位专门吸纳有就业需求的贫困毕业学生,创造更多的求职机会。而对于有创业意向的贫困学生更是要给予相应的政策资金支持,开辟专门的绿色通道。

  (4)创新“精神激励”载体。精神激励是加强高校贫困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单一地依靠理想信念教育或人生价值观的引导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学校应针对上述提到的贫困学生孤僻不合群、自卑敏感不自信等特点,加强外部和内部激励环境塑造,发挥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特点,将各年级各专业的贫困学生集中在一起,建立专门性的志愿服务社团,系统地、有组织地开展志愿服务感恩回报活动,对贫困学生进行精神教育激励,让他们通过这一平台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提升主观的幸福感,更树立起自身自立自强的精神。

  (5)打造“学习帮扶”驱动。针对贫困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的客观现实问题,学校要进而激发他们的进取心,鼓励他们通过学习改变完善自己,培养他们刻苦努力、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对于个别有需要的学生还可以提供一对一的辅导帮助,侧重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建树,为社会回报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另外,学校还可以面向贫困学生开展技能竞赛活动,扩宽他们的学习渠道,丰富业余学习生活。高校贫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中,学校要进一步拓展思路,实践探索,构建切实有效的多方位教育管理模式,关注贫困学生由经济压力而产生的系列的心理问题,将教育管理与服务育人有机结合,促进高校贫困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姜程.浅析高校贫困生的教育管理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09(S1).

  [2]王军.对高校贫困生教育及其管理问题的思考[J].高教高职研究,2009(39).

  [3]迟丽杰.高校贫困生的认定及教育管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4).

【教育管理硕士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教育教学硕士毕业论文提纲08-07

硕士毕业论文08-13

英国管理学硕士毕业论文写作基础08-09

硕士毕业论文提纲格式11-02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6-15

硕士毕业论文致谢(精选30篇)04-14

硕士毕业论文致谢(15篇)12-07

剖析大学硕士毕业论文写作的论文08-19

硕士毕业论文写作常见问题09-25

心理学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