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论文

时间:2022-07-17 06:50:04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教育技术学专业旨在培养能够在新技术教育领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的教育技术学科高级专门人才,包括各级师范院校和中等学校教育技术学课程教师以及各级电教馆、高校和普教的教育技术人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篇教育技术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欢迎参考!

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这就是说,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

  在新课改下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关键是课堂的实施,那么作为课堂实施的重要环节之一的教学方式的转变要体现在教学的设计之中,因此课堂的教学设计一定要以人为本,更要依据学生的发展为核心这一理念进行设计。本论文主要从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教学设计的主要策略两方面进行了阐述。首先,要围绕以学生为中心这一原则进行教学设计。其次,在这一原则上采取有效的策略,原则和策略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课改;教学设计; 学生的发展; 以人为本

  Abstract: In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and information society, knowledge is increasing and updating with unimaginable speed. So we must keep learning or even pursue lifelong learning if we do not want to be eliminated. That means it is more important that having the aspiration, interest and method to learn than remember that some knowledge. So the education really responsible for the students should be to promote their comprehensive, independent and individual development.

  Teaching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improving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under New Curriculum. The way of teaching is one of the elements in teaching. Changing the way of teaching reflects the design of teaching. So teachers must be based on people-oriente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s the core. This paper mainly describes two aspects from the principles of design and the strategies of design. Firstly, we must focus on the principle of student-centered. Secondly, we should choose the effective strategies based on that principle. The combination of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ey words: curriculum reform; the design of teaching;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eople-oriented

  新课标要求教师必须着眼于学生全面成长,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和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必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新课程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教学方式是重中之重。

  在新课改下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关键是课堂的实施,那么作为课堂实施的重要环节之一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应体现在教学的设计之中,因此课堂的教学设计一定要以人为本,更要依据学生的发展为核心这一理念进行设计。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1以学生为中心

  1.1制定共同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片面强调掌握知识和技能目标、忽视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好学生个性发展的做法,要强化探究性和实践性的教学目标,强调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特别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价值观的发展。针对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尽量鼓励学生参与目标的设计,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每堂课的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反馈和评价。

  1.2采用多样化的方法

  为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究性,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对学生设施探究性教学。

  以化学这一科为例:在学习水的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自主”的学习方式,通过查阅报纸、报刊杂志、书籍以及利用网上资源收集我国目前淡水资源的状况,实地调查当地饮用水的质量和污染状况,针对学生收集的信息写出研究小论文或调查报告,鼓励学生将此报告发表或递交给当地的有关部门。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学习到了相关知识,还培养了关心社会、参与社会的责任感。

  在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可以将此实验设计成探究式实验。在学生进实验室之前,不讲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原理,通过查阅资料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设计出多种实验方案,教师收集、查阅学生的设计方案,并将方案类似的同学分为一组,在小组内再讨论、修改、补充、完善方案。允许多种方案同时实验,要认真做好观察记录,在实验的基础上,可以由各小组展示他们的实验情况。并汇报探究的结果。通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模式,学生自己探索出实验室制取氧气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1.3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以音乐这一科为例,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从学生身熟悉的歌曲人手,引导学生从其感兴趣的流行歌曲中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展开探究,不但使学生获得有关化学知识和经验,而且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成功的喜悦。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在生活实际的认识。

  2基本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学活动过程结构和教学方法的灵魂。教学策略的选择集中地反映教学设计者的教育思想和主张。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分为以下几种:

  2.1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统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相信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例如,在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帮助者,甚至是学习的伙伴参于到学生的学习小组中,成为小组中学习的一员。

  2.2创建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互,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到轻松、自由、平等、安全,没有任何顾虑。通过自主学习、采取实验探究等多种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迷信权威,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批判精神,发展思维,充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使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显现,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2.3采用具体内容的不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主要有三种方式:传统教学设计,建构教学设计,学教并用的教学设计。

  传统教学设计通常也称为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主要面向教师的“教”,其主要内容是研究如何帮助教师把课备好、教好、其教育思想倾向于以教师为中心。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的监控,有利于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对于学生全面打好学科知识基础是有利的:不足之处是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也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其教育思想倾向于“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大有好处,但忽视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双主原则,它将两者有机结合不仅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创新能力的训练有利,对于学生健康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也大有好处。因此,也应该提倡以主动积极的探究方式来学习大量的间接知识,把间接知识的学习纳入多样化的探究过程之中。

  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每种学习方式各有长处和短处,因此,应根据具体内容,采用最佳的教学方式,使其发挥其他学习方式不能代替的特殊功效。

  2.4开展因地制宜的探究活动

  探究性学习追求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和谐统一,接受学习重视学习的结果,探究性学习更加关注学习的过程。探究性学习非常注重学习过程中潜在的教育因素,它强调尽可能地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的发现、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尽可能地像科学家那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体验发现知识、再创知识的创新过程。

  探究活动有以下两种学习模式:

  (1)“动手做”学习模式

  “动手做”(Hands-on)是一种实施科学教育的模式,其特点是,教师通过设置适当的活动和任务进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投入到真实的情境中去,在亲自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科学的积极态度。

  “动手做”强调通过做科学来学习科学。这种模式的基本程序是:提出问题――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陈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自参加活动而学习,他们亲自动手做实验,并为理解实验所带来的东西而进行讨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提问或者进行实验的某些情况而提出建议。这些动手做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真实世界中通过亲手操作的活动来学习知识

  (2)情境探索学习模式

  情境探索学习模式的核心思想有两点:(1)为不同类型学习者设置适合于他们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特定情境,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探索,并在探索过程中自主地选择适当的辅导内容和辅导方式;(2)通过在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情境中进行探索,学习者不仅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掌握有效学习的方法,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将各种不同的情境和相应的探索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就可以实现多样化的情境探索学习。它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并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能力;可以有效地转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使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探索指导者”。

  在我们看来,如果教师不是把绝大部分时间花在计划规定的课程、讲解、练习和考试上,而是把适当的时间放在富有想象力地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上,那就能为学生提供各种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

  2.5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2.5.1重视同伴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在小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评,将个体之间的竞争化为组内合作和组间的竞争,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如何对待他人的评价,如何接受他人的评价,还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鼓励学生根据确定的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教学自我评价。如那部分内容采用了自主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或探究学习方式,每种学习方式对自己的学习有何影响和帮助,有哪些收获和体会等,再如,每次考核的试卷、成绩及自我总结等。

  2.5.2重视活动中评价学生的能力

  教师首先要改变过去那种以“分数高低”来评价学生的旧观念,应向“素质鉴定”观转变。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价值,保护并发展学生的个性。

  在评价范围上,应从片面的只限于智能范围的单一性评价向全面的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的综合性评价转变。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评价。例如,可评价学生对探究活动的态度是否积极、能否根据观察或生活经验提出问题、能否根据问题提出假设、能否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实验。能否实事求是地记录和收集实验数据、能否在活动中与他人合作与交流、能否独立思考和是否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等等。

  在评价方法上,要从以考试测验为主、片面强调定量分析向注重观察与调查、了解内在因素的定性分析转变,要注重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特别重视形成性评价。活动表现评价是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基本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水平以及口头部分交流、通过文字交流的能力等进行比较全面的评价、例如,对于学生所做的实验,不仅要看其结果,更要看其过程。从学生参与收集资料的积极性、收集资料的方法、方案的设计、方案的实施过程、实验技能、出现特殊的应变处理能力、记录和处理数据的能力、进行实验总结和书写报告的能力、学生交流讨论和发表见解、答辩的情况等做出多方面综合评价。

  2.5.3重视纸笔测试中学生的能力

  即通过具有实际背景的综合性和开放性问题的书面考核。既了解了学生掌握有关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程度,又体现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考核,对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允许学生有充裕的时间作答,可结合自我报告、小组讨论、学生互评与学生答辩的情况相结合的方式给予评价。

  2.5.4重视对学生量和质评价的能力

  即通过对学生进行量和质的结合的评价,使学生明确方向,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激励功能,使每位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进步、有所发展。

  新课程所蕴含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反映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体现了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折射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能否把国家的意志、专家的思想变为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行为,这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

  新课改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这是课程价值取向定位问题。在如何处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上,新课程定位在人的发展上,具体地说就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全面关注学生发展是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趋势。二是面向每一位学生。在新课程实施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每位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使全体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成长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人才。三是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不能把学生仅仅看成是知识的容器。素质教育所关心的是整个的人,而不只是作为产品的人,是富有创造性的生活,而不只是物质生产的生活。学生的发展不是某一方面的发展,而是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敬波.教育理论综合知识[Z].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2]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 童庆炳. 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吴也显.教学论新篇[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1998.

  [5] 叶立群, 田本娜.小学教育学[M]. 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7.

  [6] 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 郑金洲. 教育通论[Z].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8] 施良方. 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Z].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9] 李定仁,徐继存. 课程论研究二十年[Z].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10] 张卓玉. 现代教育思想[Z].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11] 张华. 课程与教学论[Z].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12] 王本陆. 课程与教学论[Z].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3] 罗树华, 李洪珍. 教师能力学[Z].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14] 朱永新. 我的教育理想[Z].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5] 史静寰. 当代美国教育[Z].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16] 徐勇,龚孝华. 新课程的评价改革[Z].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17] 严育洪. 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Z].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