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学生管理论文

时间:2023-02-21 12:51:27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学生管理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生管理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学生管理论文

学生管理论文1

  职业素养,指的是从事某职业所需要的综合素质,除了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也包括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素养。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在专业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适应酒店管理的岗位需求。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责任心,这与酒店管理的职业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综合素质的提升,可以使学生更好的融入到酒店管理的环境中,并且利用礼仪课程、沟通技巧等对学生的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进行锻炼,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

  一、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

  为了达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目标,需要对职业素养的内容有较为全面的认识。笔者认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应当包括以下的内容:第一,专业能力。专业能力应当包括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两个方面的能力,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除了基本的管理理论知识以外,还要掌握前厅接待、餐饮服务、客房服务、收银、礼仪、清洁等多种操作技能。第二,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指的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对于酒店行业应有的情感,如职业认同感、行为倾向等。第三,人际交往能力。酒店管理人员需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需要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要尊重客人、关心客人,始终以客人的.利益为主,同时也可以应付各种复杂的人际交往,对于突发状况能够做出合适的处理。第四,组织协调能力。通常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在基层岗位上经历一定的实习期的锻炼,才可以进入到正式的工作岗位,所以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可以处理好各项事务。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现状来看,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而且很多学生都缺乏主体意识,对于职业素养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有针对性的增强自身的职业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

  根据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应当采取以下培养路径:

  1.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基础平台,通过专业课程的有效实施,可以增强学生对职业定位的准确认知,也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同时,也可以利用酒店礼仪、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等有针对性的专业课程开展学生的职业化培养,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使学生在专业能力方面获得显著提升。

  2.加强实践教学模式的开展。

  实践环节是检验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唯一途径,因此要重视实践教学的开展。对此,可以利用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创造一个模拟的酒店环境,使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真实的酒店管理,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酒店的管理者、前厅服务员、餐饮服务员、客房服务员、住客等,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模拟环境中,可以迅速进入到角色中,体会不同角色应当具备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同时,通过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身体会到酒店管理人员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并且在模拟工作环境中自觉的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3.加强校企合作。

  从学校的角度来说,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职业素养的培养融入到课程体系中,有针对性的开展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同时注重实训基地的建设,有计划的开展实训和竞争演练,使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掌握酒店管理以及餐饮、服务等全套标准和流程,也可以使学生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健康等方面都获得成长,毕业后可以快速适应岗位需求。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可以在企业中为学生设置实习岗位,使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获得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比如作为前台接待,要有良好的仪容仪表,要关注大堂的情况,对进入酒店的每一位客人都礼貌迎接,强化前台接待的服务意识;同时前台接待还需要与客房部、营销部等部门之间通力合作,才能确保一切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的机会,可以使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迅速适应,并且发挥良好的工作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是一个漫长的、系统的过程,需要从课程体系建设、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发展与社会酒店行业发展需求相适应,有针对性的开展实践教学,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从而成长为酒店行业发展所需的人才。

学生管理论文2

  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我们已经清晰直观地看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具有的重要意义,并逐步完善管理能力,将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实施管理。但是据调查发现,其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认识不到位、相关教材不完善。管理力度不够、师资力量欠缺等等。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一定要找到切实可行的对策提高其应用,加强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一)健全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体系

  现如今,教育教学新观念不断深入推进,现代化教育是集学科教学和管理于一体的教学内容。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我们一定要摒弃固有的老旧思想,转变管理观念,健全思政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科学性,将心理学内容贯穿于其中,并强调管理的积极作用,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基础,促进学校管理的有效落实。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成果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应用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与人的思想内涵有关的教育内容,心理学使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能够外化为一种表现形式,体现在学生的行动、技术等各个方面。有些高校虽然认识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对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利用的过程中却无法使其有效的发挥。因此,各大高校一定要加强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切实应用到管理中来,构建符合新时代的管理形式,逐步转变教育者的思想理念,坚持培养他们的优秀品质,运用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知识引导学生提高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完善学校管理水平,加强学校管理力度。

  (三)完善师资建设,加强研究力度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应用,一定要以科学合理的研究为基础,以完善的师资力量作保证。因此,学校一定要不断增加资金投入数量,对教师进行严格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素质水平和能力水平,设立专门的研究组织,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学内容进行探索,找到其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紧密联系,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以正确的思想完善学校管理,增强学校管理能力。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逐年递增,学校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大。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应用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之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起到育人功效,推进管理力度的提升。因此,各大高校要准确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对学校管理的重要意义,并结合自身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找到以往工作存在的不足,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有效运用到管理工作之中,促进高校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郭海娜 单位:周口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

学生管理论文3

  论文关键词:高校 学生管理 法制化 现实意义 现实问题实践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越来越强。本文阐述了推进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的现实意义,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学生管理法制化的措施与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近些年,学生对母校提起诉讼的案件时有发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观念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在变化;高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已经不是以前单纯的管与被管的关系,其法律关系日渐凸显。在高等教育领域,大学毕业生因种种原因起诉母校的事件时有发生。20xx年7月,广州五山黄某所在学校下发通知,称其“由于黄某未能缴清学费,决定暂时不发放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事后,黄某多次找学校的各级部门反映,要求领取证书均遭到拒绝。黄某在诉讼中称,他在校期间遵守校规校训,完成了校方规定课程,根据高等教育法的有关规定,高校学生思想品德合格,在规定的学年内完成了规定课程,成绩合格或者修满相应学分,应准予毕业,既然已经毕业,又为何不发毕业证?法院的判决已经结束,但它却使我们不得不思考:学生为何状告母校?这一现象督促着广大学生工作者去研究,去思考——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该依法进行,高校学生管理的法制化应当被提上议事日程。

  二、推进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的现实意义

  1.体现新《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的指导思想。

  新颁布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确定了一系列依法治校、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新规则。一是首次明确学生的权利与义务。《规定》增加了学生的权利与义务专章,明确了学生所享有的6项受教育权利与应当履行的6项义务,也为学校和学生增强法律意识,正确行使权力,依法履行义务明确了行为准则。二是对学生违纪处分的标准更加明确清晰。《规定》取消了法律依据不明确或者行为特征不确定的处分规定,代之以有明确法律依据或者行为特征比较清楚的、易于判断的法律标准、纪律标准、学业标准、疾病标准,这将有助于减少学校处分行为的随意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三是对学生违纪处理程序更加规范。《规定》贯彻正当程序的原则,规定学校在做出涉及学生权益的管理行为时,必须遵循权限、条件、时限和告知、送达等程序。四是确立了学生权益救济制度。学校在实施处分失实或失当的情况下,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就会收到伤害。对此,《规定》增设了学生对处分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和申诉权,体现了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思想。这些规则不仅对于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把学校管理的自由裁量权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以上特点,标志着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已经纳入到法制轨道,这对于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突出学校与学生的双重主体地位,无疑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因此,以《规定》为引领,建立法制化的管理体系,是摆在高等学校面前的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2.学生管理法制化是大学生维权的必然要求。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学校类似政府,强调行政权力的作用。招生、就业通过计划来进行,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也通过千篇一律的模式来进行。这种体制导致学生权利意识的弱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步伐的加快,强调个体创造性的发挥,强调公民权利的保护,使得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近几年来,学生通过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权利的案件在上升,这就要求高校对学生的管理要加快步伐。

  3.学生管理法制化是理顺学校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必然要求。

  目前高校与学生的关系,在法律意义上主要包含两项内容。其一,是一种特殊的行政关系。高校根据教育法的授权受行政机关的委托而行使国家行政管理权,当它行使这种权力的时候,它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行政关系,双方的主体地位是不平等的。其二,形成了一种平等主体的民事法律关系。其原因是高校实行学生缴费上学、自主择业,学校收取费用、提供服务,这就形成了一种教育服务合同。尽管“合同”的“对价”还不完全相等,但双方形成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性质是存在的。无论是行政法律关系,还是类似服务合同的民事法律关系,作为一方主体的学生总是处于弱者的地位。因此,只有通过学生管理的法制化来理顺这种关系,才能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三、高校推进学生管理法制化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1.管理者“人治意识”根深蒂固。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学生的管理上强调意志的统一,强调集中统一管理和学生的服从,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习惯导致管理者法律意识的淡漠。大家较少从法律角度认真思考学校与学生的关系,较少地用法律的原则和精神管理学生。主要表现在:其一,片面强调严格管理,片面强调学校的权力,从而忽视了学生权利的保护。其二,将法制与严格管理对立起来,认为遵循所谓法治原则,就是放松管理,就会放任学生的某些不良行为。这两种认识与现代法治观念相悖,实际上是人治思维在起作用,实际上偏离法律轨道的严格管理,只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和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当然高校学生中也确实存在一些不良风气,如学生的问题、上网成瘾的问题、男女同居的问题等,这些都应认真分析其原因,通过思想教育等合法的管理手段来解决。其三,将法制化管理与思想教育对立起来,认为实施法制化管理就会削弱思想政治教育,这同样是错误的。相反,法制化管理离不开思想教育,法制化管理不能替代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它们既不能对立,又不能互相代替。

  管理者不能做到依法行政,将导致更多的侵犯学生权益的事件发生。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其一,管理者法律意识淡薄,他们头脑里根本没有依法管理这个概念;其二,管理者法律素质不高。他们对国家的法律法规不甚了解,对学校的规章制度不甚了解,只会按自己的意愿办事。如学生工作干部、公寓管理人员随意处分学生,随意处罚学生的情况多有发生;其三,管理者过分强调内部规章制度的作用,忽视了学生权利的保护。

  2.学校内部制度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学校内部规章制度与法律法规冲突是目前侵犯学生权利、引起法律纠纷最主要的原因。从法律的位阶上看,学校内部规章制度的位阶是最低的,其效力也是最低的,只要是与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相冲突,就都是无效的。实践中学校内部规章制度与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冲突的案件也有,但最多的还是与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冲突最多。如很多高校都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受到记过(或留校察看)以上处分就不能得到学位。这种规定显然与《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相冲突,是无效的。实践中的判例已经得到了证明。造成学校内部规章制度与法律法规冲突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学校的规章制度大多是很多年前制定的并且长期以来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有的甚至本身就不合法,学校如果不对这些规章制度进行重新修订,则必然面临更多的'诉讼。

  3.管理程序不够规范。

  对许多高校来讲,缺少管理程序方面的制度,也就是说没有达到“程序制度化”。表现在:其一,对于如何制定校内规章制度没有严格的程序规定。比如,学生学费的减免,医疗费的调整等与学生重大权益相关的事项的决定应该经过哪些程序,由哪些机构来决定都没有严格的制度。其二,越权制定规章制度。比如,涉及对学生处分的规章制度的制定权在校一级,可有的学生工作部门,甚至有的二级院系也自由地出台一些对学生处分的规定。其三,虽有一些程序性的规定,但不够规范,不够细致,不容易操作。比如,在学校对学生作出行政处分时,学生的知情权、申诉权、如何调查取证等都没有比较详细、严格的规定,这些都可能造成对学生权利的侵犯。

  四、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的实践

  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涉及对学校与学生双方的要求。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如何使学生的管理法制化?由于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实际地位是不对等关系,因此应主要规范学校的行为。根据我国高校的实际状况,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加大宣传,让广大师生知晓有关制度。

  为了更好地以法治校,也为了更好地让广大师生知法守法,增强法律意识,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一方面,广大教师和管理干部要认真领会有关法律、有关制度的精神实质,另一方面,要让每一个学生知晓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更好地以学生为本,引导和教育学生。新生入学后,学校可跟学生、学生家长签订“学生自律与教育管理协议书”,今后,学生管理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将按照这一协议解决。它将平时教育管理中涉及学校与同学之间关系的一些内容,学校、家长、学生之间分别以“协议”的形式确定下来,分别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及各自应承担的责任。

  2.以人为本,转变观念,关注高等教育改革。

  近几年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学生缴费上学、自主择业,对高校传统的管理观念、管理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但是,由于传统思维和习惯,我们很少从法律角度对学校和学生的关系进行新的思考,在对学生的管理上,仍然使用很强硬的行政管理方法,片面强调学校的权力,对学生的合法权益重视不够。在依法治教的时代,这种思维是学生管理法制化的障碍,必须进行转变。其次,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不断觉醒,这包括学生个体的觉醒和学校整体的觉醒,他们已经懂得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在某些方面与传统的教育已经形成冲突。这本来是件好事,但由于一部分学生管理者缺乏理解,采用“打压”式的方法解决问题,致使在有些方面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些关系处理不好必将加深教学双方的隔阂,不仅会出现大量学生厌学现象,还有可能激发学生与学校、家庭、社会的冲突。

  3.树立法制观念,坚持依法治校。

  教育进入法律调节领域,这是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首先,现代教育越来越成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涉及社会各个方面和不同阶层的利益关系。其次,依法治教的核心在于依法管理,而依法管理则需要有依法思维的管理者运用法制方法实施管理行为。有的学校设定了许多对学生的罚款处罚,而且有的数额高达上百元。按照我国《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学校这种做法是值得商榷的。学校应注重“立法”质量,在制定管理规章制度时,特别是与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管理制度时,应该进行认真的研究,注重听取学生的意见,某些问题可以实行类似听证的做法,使制度科学化、合理化,切实增强制度的可执行性。特别是对学生的管理措施,只能在相关法律规定的框架下实施,防止某些管理规定本身违反法律的现象发生。学校的各种规章应该公示,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处罚学生,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严格的程序本身是民主与法制的内在要求,严格的程序也是提高执法权威,保证“实体法”正确实施的重要条件。处罚学生时,涉及退学、开除等事项时,建议实行公开的咨询、答辩程序,必须给予学生申诉权和申诉期限,允许学生提出复议,处理这种复议的机构应与原处罚决定机关保持相对独立性。

  4.坚持平等原则,强化对学生的服务。

  随着自付学费的增加,学生会更多地提出“交了学费,就要享受合格服务”的要求,学生“炒老师鱿鱼”的现象将会更多,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纪律问题,而是“合同关系”内含的要求。学校应该具有平等意识、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满足学生的正当要求,不断改进服务。高校学生中确实存在一些不良风气,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原因,通过思想教育等多种手段加以改变。那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管理,对教学质量不够重视,对后勤服务关注不力的现象应该得到根本改变,这不仅是在履行国家交给学校的义务,更是在履行对学生的“服务合同”。

  参考文献:

  [1]李宜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建设[J].上海高教研究,1998,(2).

  [2]秦惠民.当前我国法治进程中高校管理面临的挑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xx,(2).

  [3]韩红根.依法治校与高校安全管理法制化建设[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xx,(1).

  [4]周瑞珍.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建设[J].改革与开放,20xx,(5).

学生管理论文4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引进激励机制必要性

  激励实际上就是说一个有机体在追求某种既定目标的时候,使用相应的行为对其进行规范,有效对其进行规范、激发、引导。事实上激励是人类活动中一种内心状态,使其能够满足人们内在需求与外在需求。高职院校学生尽管在学习成绩上比不上本科生,但其在很多方面都能够表现出较为鲜明的个性,他们对待问题能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不轻信别人观点,不会盲目听从管理者的管理。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完善、人们素质提升,高职阶段的学生就更加重视公平性原则,这一阶段的学生不习惯强制改革形式,并对其产生严重抵触心理。并且当代大学生更注重人与人之间平等,希望被尊重,仅仅依靠强制管理形式是不能够做好相应管理工作的'。针对这样发展状况,就能够使用帮助、关心、情感交流的形式对其进行激励教育,促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过程中获得教育,完善相应激励机制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

  二、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的效应关系

  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效果是不一样的,其具有不一样的发展特点。当学生的家庭经济环境较好的时候,这时候物质报酬率较高,进而物质激励形式对学生激励作用较小,所以就能够采取精神激励的形式,这样就需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互转换。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变化,学生与社会接触越来越多,他们对金钱有了一定需求,这时候就能够使用物质激励方式,这一阶段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实际上是一项反向变动关系。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实际上是一项较为复杂工程,在有效引进相应合理机制的时候对有效提升高职院校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只有正确应用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效应,才能够建立较为合理的激励机制,为学生才能的发挥提供较好的环境。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者,一定要对学生获取成绩进行表扬,这样就能够对学生获得的成绩或者已经取得的进步进行表扬,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学生管理论文5

  近几十年来,各院校安全事故发生概率不断飙升,一方面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管理活动,另一方面也间接影响了学校形象,甚至给学校声誉带来损害。在此环境下,笔者认为,应当将风险管理意识应用到学生管理工作当中,实现学生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一、风险管理在学生工作中应用的意义

  校园学生工作风险管理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校园环境下可能出现的风险,有效规避风险的发生。与危机处置和突发事件处置的方式不同,校园风险管理旨在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校园风险管理并不能够完全消除风险,其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消除风险,而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利用最有效和最明智的方式将风险处理掉,使教职员工和学生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教学工作和学习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1]

  二、学生工作中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常见类型

  根据校园学生工作风险发生后产生的结果的不同,我们可以将校园风险划分为若干个类型,其中包括人身伤亡和事务损失等等。当然根据风险产生的原因也可以将校园学生管理风险分为自然灾害和事故灾害等方面。具体来说,学生工作中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类型:

  (1)突发事件引发的风险。突发事件引发的风险主要是指那些不可预见的风险,类似于自然灾害中的地震、台风以及洪水等的。类似于食品安全和食品中毒等公共卫生事件以及校园事故灾难等也属于突发事件引发的风险。

  (2)人为行为引发的风险。人为行为引发的风险是指人在处置不当的情况下导致的风险事故发生。这里所说的处置不当主要包括经验的不足和技巧的缺乏而出现的风险。人为行为引发的技术性风险包括事件回应时间不合适,言辞不恰当等等。[2]例如,在学校的学生出现人身伤亡的时候,社会上会出现各种言论,如果不能够及时进行危机公关,就有可能导致谣言的进一步扩大,其后果往往难以想象。

  (3)教学设施引发的风险。学校的教学楼和宿舍楼以及实验楼等校园基础设施由于存在潜在的安全漏洞和保障导致风险的发生。常见的'教学设施引发的风险,包括教学楼和宿舍楼地面湿滑,门窗防盗性不强等等。上述风险都是学生工作中容易引发风险的原因,需要我们对此予以了关注。

  三、学生工作中风险的规避

  (1)进一步完善决策机构。笔者认为,各院校应当建立相应的学生工作风险管理小组,并采用书记和院长以及分管副书记等主要领导负责制,对学生工作实现风险管理,并对重大事项作出最终决策。学生工作风险管理小组下设办公室和风险处理中心,办公室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开发应急预案,将责任落实到人,风险处理中心的主要工作则是在风险发生后,快速对风险作出评估,并采取应急方案,紧急调动各方资源,解决事故。

  (2)调动师生的风险规避行为的参与性。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管理的主体,是学生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因此必须充分调动他们参与风险预防和管理活动的积极性。为了预防风险,学校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当定期或不定期的实现安全宣传,这里的安全宣传包括开展各类讲座和明确各类救助渠道等等。除此之外,还应当对校园风险进行排查和事前监控,将潜在的各种隐患排除掉。

  (3)实现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在应对学生工作风险过程中,还应当建立学校和政府以及家长的共同参与体系。一方面,学校应当与公安、消防等机构进行深入的联系,彻底消除校园周边的安全隐患,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一旦风险和危机发生,学校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也显得非常重要,学校要同家长进行联系,并保持密切的接触,建立良好的信任,这样才能够在风险发生时获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4)切实提高学校的媒体意识。媒体意识的提高,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各院校应当加强公关传播,与媒体打好交道,一旦风险发生,可以积极引导舆论动向,把握事态控制的主动权。其次,还要建立相应的信息公开机制。在危机发生后,学校的新闻发言人要及时在相关论坛上发布官方消息,避免谣言的产生以及不实信息的传播,给学生和家长带来恐慌。最后,还要加强网络公关,积极主动地在校园网站和QQ群等网络平台上发布已收集到的信息,切实消除不利于自己的言论。

  (5)运用保险转移风险。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应当督促学校购买校方责任险,通过这种方式转移风险。一旦发生事故,保险公司会依据相关条例赔偿参保学生,这样一方面为学校分忧解难,另一方面也有效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但我们也应当注意到,通常情况下校方与保险公司签订协议时,保险公司会明确在发生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人为故意伤害时,保险公司不予赔偿,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可以通过与建筑单位签订合同的方式,将这些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转嫁给对方,例如,发生自然灾害时,如果建筑物不具备抗灾能力,那么这些风险就应当由建筑公司承担。

  四、结语

  总而言之,风险管理在学生工作中的应用,要求我们了解学生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类型,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够维护学校的形象,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坤.风险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与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4(12):53~57.

  [2]鲁训法.Copula方法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

学生管理论文6

  一、大学生社区建设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本文从大学生社区的五个构成要素入手分析,认为大学生社区建设目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大学生社区空间区域有限,硬件设施不足。[2]空间区域与硬件设施是大学生社区构成的基础要素,它承载着社区其它要素,为社区师生等人员和各类事物运行提供物质保障,对大学生社会化具有显性影响。然而目前高校校内空间区域十分有限,设施配备整体不足,各类学习、活动、社交等场所人员密度太大,很难满足大多数学生需求。一些学校因无固定教室、宿舍区无自习室、图书馆一座难求,使不少学生连最起码的自学条件都无法保障。内部供给不足,学生必然到校外寻求宽裕空间和多样化服务。于是校园周边的书屋、超市、酒吧、咖啡屋、网吧、健身房、KTV,甚至钟点房遍布。这些设施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校内资源的短缺,但校墙的人为割裂,使学校无法将这些设施纳入学校社区,进行统筹管理。校外属地社区组织也不可能按服务学生社会化的标准受到严格监管。一些商贩在利益的驱使下,为迎合少数人的消极需求,传播一些低俗价值取向,助长腐朽的思想行为。校内空间区域与硬件设施不足导致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习热情不同程度的消退,长此以往可能影响其生产生活技能的掌握;也可能导致学生间的竞争加剧,使他们为了争抢到有限的资源而出现违反社会规范和违背伦理道德的行为。同区域空间内的校外设施因游离于大学生社区监管之外,可能存在安全、道德隐患。第二,大学生社区人员群体新型化,组织结构陈旧复杂。大学生社区管理者等非学术性事务工作者缺乏专业背景、实践经验等,不仅无法在学生事务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也不能运用自身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高校学生数量不断增加,校园学习和实践竞争日益激烈,而学校和社会能提供给学生实践、实习的机会有限,很多学生尽管在校学习成绩优秀,但是进入社会却难以准确定位。加之学校多为传统层级式职能型组织结构,学生与教师的双主体地位没有确立,学生始终处于大一统的被管理状态,个性发展受到抑制,因此可能面临自信心不足,无法正确认识自我和定位自身社会角色等问题。第三,大学生社区立法滞后、政策脱节、机制僵化。法律体系不健全,政策制定相互脱节,教管机制僵化,使大学生时常感受不到法律政策在保障与己相关事务中的作用。由于高等教育相关法律政策不能较好保障大学生社区生活实际需求,学生无助无奈下,就会质疑法律政策的威严,动摇遵守社会规范的决心。为迎合大众心理,高等教育政策一度将学术教育、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概念模糊化,同质化普及本科,人为减少了大学的社会分工选择,加剧了就业压力;误导了一些人的价值取向,使青年生活目标的确立受到直接影响。僵化不健全的专业选择、专业转换、学分转换机制限制了学生全面感知自我、充分识别自我和准确定位自我,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也使生产生活技能社会化受到严重影响,人生目标和角色培养都不同程度受到影响。第四,大学生社区多元文化相互撞击,价值取向发生偏离。青年社会化的本质就是通过文化的传承、价值观念的确立使青年逐步成为被社会普遍认可的社会成员,因此,文化软环境是影响青年社会化的最重要因素。由于现代多元文化的广泛充斥撞击,传统文化主流地位受到冲击、传统主流观念被动摇。新的价值观日趋多元,青年在多种不同价值取向间徘徊,心理困扰问题日渐突出。这些都可能导致青年人价值观念的改变甚至扭曲,而价值观念则直接影响着人生观、人生目标的确立,并最终影响青年对于自身角色的认识和社会角色的扮演。[3]第五,大学生社区高度依赖网络,虚拟社会隐患众多。网络作为大学生社区构成的新型特殊要素是把双刃剑,其正向作用要充分肯定,现实危害也不容忽视。大学生高度依赖网络,却忽略了网络毕竟是虚拟社会,网络成员主体身份隐藏,现实社会的思维模式、行为规范在虚拟社会不被尊崇等问题。发布虚假消息、沉溺网络游戏、传播色情暴力、网络盗窃诈骗、水军围观炒作、骇客攻击等不良行为泛滥。这些不良行为对青年学生确立健康生活目标、形成正确价值观都会产生直接影响,也会使青年社会角色定位虚拟化,与现实社会分裂。大学生社区目前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的成长及其社会化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构建创新型大学生社区势在必行。

  二、大学生社区建设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重视环境育人,创建区域性大学生社区,在发达国家有普遍例证。在美国,诸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等许多大学都与所在城市相融为大学城。从空间地域上讲,大学没有校墙,大学即是城市、城市即是大学。咖啡馆、餐厅、连锁型超市等社会服务机构全部进入学校街区,既满足了学生日常生活需求,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交活动、课外学术交流等场所,又为大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机会。城市公共设施全部进入学校街区,城市公交系统直接在学生生活区、教学区设立站点,方便学生上课、出行。整个城市因大学的.设立而建立发展,整个城市都是以学校为核心,全城为学校营造环境;全城设施、机构、人员按照学校标准直接、间接为大学生社会化提供全面、完整的服务,全城都是大学生社区,整个城市都发挥着大学生社区的作用。对环境服务育人、影响育人的双重功能,中国古代早有认识,“孟母三迁”就是例证。我国不少城市在周边建设卫星城式的“大学城”也多是基于这一认识,其典型做法是将一些高校搬到郊外一个相对安静不受外界干扰的地方集中办学,让高校远离城市的喧嚣。但其突出不足是不能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社区环境,普通的城市社区功能在“大学城”几乎完全缺失。大学生基本生活在“温室”之中,这种很少接触校外社会的社会化是不全面的社会化。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社区建设特别是管理进行创新。

  三、大学生社区建设管理创新路径

  大学生社区建设管理创新,就是要基于目前大学生社区建设所存在的问题,依据大学生社区可约束、易进取、多变化和重模仿的特点,高度重视环境育人,运用社区管理和学校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合理整合现有的资源,改造和改革传统的高校大学生社区模式,创建真正能够帮助大学生成长、发展、完成社会化的区域性大学生社区。创新大学生社区建设,需要有效改善大学生社区空间区域有限与硬件设施不足的问题。在充分认识客观现实的基础上,从机制创新入手,打破学校和周边社区地域相融机制相隔的现实,树立建设区域性大学生社区的理念。以学校为中心,将周边可能服务或影响大学生学习、生活和课余活动的所有区域空间都确立为大学生社区。由属地政府负责建立管理、协调组织领导机制,以有利于服务大学生事务为原则,建立以学校牵头,学校学生事务机构和城市社区组织机构共同参与的区域性社区服务管理机构。建立公共事务公众参与机制,发挥社区的服务整合功能,激发社区社会公众、学生共同参与社区事务;打破校墙隔裂,剔除一切不良因素,整合区域内一切设施为学生提供服务;统筹划分功能,校内设施以承担学术性事物为主,校外设施以承担非学术性事务为主,统一以服务大学生社会化为目的和衡量标准。建立社区管理前沿机制,区域社区中城市所有公共设施全部建设到位,政府所有承担社会服务管理职能的部门全部进驻区域社区服务,以完善和扩展社区的服务管理功能。建立以学校为主、学生和社区公众等多方参与的管理监测评估机制,共同监管大学生社区中各类机构、设施、场所,既校内外统一标准严格监管,又公开、公平、公正激发社会资本,在合理盈利范围内,以优质多样服务参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服务青年学生社会化。创建区域性大学生社区,有效改善大学生社区空间区域有限与硬件设施不足的问题。大学生社区管理创新,从创新的本质上讲,是变管理为治理。要在对大学生社区概念及其功能的重要性与时俱进新的认识的基础上,客观分析大学生社区现状及其产生的风险。统筹社区综合保障、整合服务、信息传输、管理自治、调和疏导、教育教化等基本功能,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优化发挥政府职能和各类资源作用,构建政府管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大学生成员自治良性互动的社区治理模式。其核心是变单一的学校行政管理为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特别要强调学生的自治。大学生社区管理创新,从创新的方式上讲,是变管控为依法、系统、综合治理。依法治理就是要加快立法,变行政规制为法治保障。系统治理就是要从软硬件资源配置、校内外区域性社区建设及事务管理前、中、后等方面系统化考虑。政府在决策前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经过充分论证,保证决策满足大学生良好社会化实际需求,符合校情、国情,相互衔接成为体系。综合治理,就是要将治理手段从单一行政手段为主,向包括道德教育、行为规范自律、社会矛盾调节等多种手段共同作用转变。大学是青年社会化的重要阶段,而政府、社会和学校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怎样的学习生活环境直接地影响到大学生社会化的程度,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社区建设管理,从大学生社区的五大要素入手,借鉴古今中外先进经验,结合国情全面推进区域性大学生社区的建设,改善大学生社区的空间硬件设施条件,建立区域性大学生社区网络平台,提升文化软环境,制定保障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实践、就业等相关内容的法律法规,依法保障大学生社区拥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大学生的成长服务。

学生管理论文7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问题引起社会咅界的广泛关注可以从供需两方面来分析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难的原因从需求角度看,近年来劳动市场需求的增加总体上低于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并且由于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属于新增就业,受宏观经济环境与微观经济状况的影响较大,我国目前的经济波动和企业效益整体下滑给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带来了不利影响从供给角度看,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毕业数量增加过快就是“就业难”的一个原因,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供给质量存在问题,突出表现在职业能力严重不足。可以说,当前的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问题主要根源就在于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不足。因此,开发和提升职业能力进而促进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素质就显得尤其重要。

  1、职业能力的概念

  20世纪90年代后期,职业能作为欧洲共同体使用的术语,被定义为“实现职业的能力”“职业能力”术语在英国广泛使用,而且有关大学生职业能力的研究在英国非常盛行,英国的一些大学将职业能力大小作为大学生能否合格毕业的一个重要且关键的指标。

  英国的就业能力研究专家认为职业能力就是个人的潜能,通常表现为学生能够获得和保持工作,英国的专家将职业能力定义为:简单地说,职业能力就是获得最初职业。、维持职业和必要时获取新的职业所需的能力。

  瑞土经过对不同专业的3000余名毕生进行调查,得到并归纳出使毕业生顺利就业并取得职业成功的5个要素就业动机良好的个人素质,包括坚忍不拔的毅力,严谨的工作作风,充沛的体力和精力,自我管理的自主性,灵活的应变能力等②人际关系技巧,即交际能力,适应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等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即有广博的。、综合性。、跨学科的知识组合,及多元化的教育背景④有效的工作方法,包括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策划运筹能力,自我管理能力。⑤敏锐的。、广阔的视野,即具备创业者及企业家精神,能站在全球的'角度多向思维甚至是批判性思维方式分析和处理问题上,能在世界咅地寻求发展,开拓事业。

  结合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给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下一个定义: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就是大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知识学习和素质开发而累积的。、能够使之成功就业持续就业并在岗位上取得优秀工作绩效的综合能力。一。在内涵上,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就一个直接反映高校评价及其毕业生择取标准的重要概念对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个人而言,职业能力包括个人获得成功就业,维持就业以及获得晋升的能力,并且拥有可以随时获得成功就业的相对机会。

  2、高校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导致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高校是大学业生职业能力开发的主体,其培养大学业生职业能力的过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对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力培养缺乏应有的重视

  目前,高校对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认识不够,缺乏应有的重袖表现在爿1)没有把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培养上升到高校办学的战略高度。高校常常更多地强调学科或科研发展规划,对将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列入学校发展的长远规划不够明确,对如何将职业能力列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也缺乏清醒的认识高校对职业能力概念的理解还十分模糊有,将其误解为应聘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仅仅停留于大学生毕业前的就业指导。、心理咨询。、公布就业信息等。这些做法缺乏战略眼光,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g: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学生能力培养高校传统的教学方式只重视传授书本知识,这种“格式化”的教育模式以提高学业生的应试能力为主要目标,缺乏针对学生个性特点的引导,学校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体系侧重于考试分数,忽视对学生能力提高的引导,致使学生的绝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考试分数上,极大地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③重办学规模轻教学质量、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校我办学条件的紧张状况显得较为突出从整体上看,由于师资、教学设备相对紧缺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受到制约。

  2、2尚未健全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机制

  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机制不健全突出表现在:首先,没有建立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组织体系例如,高校往往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任务推给某一个单位,学校系统内部各单位配合不力,相互推诿,这使得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无法形成合力,在师资。、经费。、场地方面也得不到保障、其次,未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没有针对社会变化加重拓展知识和实习环节,这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以及与社会所需脱节,尤其是在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能満足社会需求。再次,尚未形成有利于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文化氛围良好的文化氛围是创新赖以生存的土壤、培养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必须有一个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而这种氛围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目前,高校创新文化氛围在两个方面尤其令人堪忧:一方面是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另一方面是弄虚作假,不讲诚信,这些都是创新的大敌,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百害而无一利较为突出的是,我国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正面临科学献身精神的没落,学习趋于功利化、物质化。

  3、高校提升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对策建议

  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不足造成了劳动力市场上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供过于求与供不应求并存的双向矛盾,直接影响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顺利就业。一。因此,高校要以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为导向,树立以学生能力为本的新人才质量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服务社会所需要的咅类人才树立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高校要深化教学改革,转变教育理念,实现由人才供给向社会需求导向转化。建立和完善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机制。、实践能力是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是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实现顺利就业的前提,高校应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建立和完善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机制建立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考核机制高校应把学生实践能力作为素质考核的指标并进行细化,加大实践能力评价在衡量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中的权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在选课体系上,改变目前专业课过重的局面,适当增加选修课比重,学生可以跨系、跨学科选课从而拓宽大学生的知识广博度,增强了学业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学生管理论文8

  摘 要:独立学院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生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问题。从独立学院学生管理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了独立学院学生管理的难点,并就如何加强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和思考。

  关键词:教育改革;学生管理;独立学院

  作为培养人才重要环节的学生管理工作,其工作目标及导向对策也是独立学院发展中所要面对和予以具体实施的。在实践中探索其学生工作的新思路,实现管理工作的创新,对促进独立学院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推进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加强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水平,进行了探索性的思考。

  1 加强独立学院学生管理的重要意义

  加强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对于顺利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促进独立学院健康发展和培训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作为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的办学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各个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和输送高级专业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而且要求学生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拥护和热爱社会主义制度,自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只有对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使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独立学院从诞生就处于激烈竞争中,起点低,资金相对紧缺,在师资力量、管理水平、教学条件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独立学院要在生源市场和就业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服务,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必须不断地更新管理理念,提高服务质量。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人才,从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再次,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制度的不断健全特别是教育立法的不断健全,教育作为一种市场运作的社会活动,将在更大的范围上接受社会的监督和法律的约束,否则作为市场消费者的学生和用人单位就会用法律来维护和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对独立学院推进教育改革,特别加强学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只有重视并加强、改进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通过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积极上进好学成才的良好学习氛围,才能不断提高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水平,使独立学院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居主动。

  2 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思想和文化影响呈现多元化趋势,学生个性张扬、思维活跃,这给学生管理工作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尤其是独立学院的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自律性较弱,使独立学院学生管理面临着新的困难,主要表现为“三难”。

  一是对学生管理模式创新难。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但是,我国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尚处在探索之中,学生管理制度往往照搬普通高校的学生管理模式,管理理念以“管束”为主,工作方法陈旧,在实践中遇到了一些困惑和问题。比如管理太严会遭到学生埋怨和指责,管理太松散了又容易放任自流,学院在学生管理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成体系的模式和方法。

  二是对学生的心理把握难。虽然独立学院也属本科层次的教育,但录取分数线远低于二本高校,并且学费偏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担心因为“花钱买学校”而被其他学生瞧不起,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卑心理。这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对不懂的东西不愿意向同学或老师请教,也很少能够主动找到辅导员谈心,使学院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难以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动向。

  三是对学生不端行为的处理难。独立学院与普通高校相比,学生生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些学生自律意识较差,法制和纪律观念淡薄,平时逃课、考试作弊等现象时有发生,加之学生的自制力不够,稍微遇到点小矛盾就用武力来解决问题。在对学生不端行为的处理上,学院难以把握轻重,处理过重容易把矛盾推向社会,对家长也难以交代;处理过轻或不严肃处理,又不利于塑造良好的校风和学风,这给学院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 加强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思考

  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新课题。加强独立学院学生管理,要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积极探寻独立学院的工作规律,明确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管理的工作水平。笔者认为,应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3.1 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这既是学生工作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实现这一理念需要围绕学生所想、所能和所需展开。强调这个理念,也就是强调学生作为教育消费的地位,关注学生的权利同时要求学校不断健全自身的办学条件,规范办学机制,改革教育方法,制定科学的教育内容,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工作机制,适应学生发展的客观要求。独立学院学费比较贵,学生在相对高收费的运行体制下,需要学校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和人性化的管理服务。他们也有积极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心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观念,对独立学院学生需要更加深入细致和耐心,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优势,养成良好的习惯,健全人格。

  3.2 尊重学生个性,着力发挥学生的个体优势

  独立学院学生是一个个性张扬的群体,特长多,每位同学身上都有不同的闪光点。学校应注意了解学生的特点,发现学生专长,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设计和指导,并为其提供培养和锻炼的机会,奠定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生涯基础。同时,可以对个性特点突出,在某方面具有绝对优势的学生提前进行就业推销,推荐到最适合其发展的单位或工作岗位上,使学校和毕业生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承认。

  3.3 加强规范管理,着力提高学生管理的工作效能

  学校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充分利用辅导员、学生会、班干部、家长等力量,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高自我管理念识,提高学生的自律性。建立完善学生自治组织,引导学生加强自治管理,充分发挥其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同时,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学校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管理工作发挥最大的效能。

  3.4 注重心理辅导,着力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独立学院的学生承受着多方面的心理压力,挫折感、孤独感较强,比较敏感,易冲动,更容易自我否定。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要不断研究学生心理变化,针对不同时期、不同群体、不同心理特点的学生,在学生中开展必要的心理保健和心理咨询活动,排解学生的困惑与烦恼,引导学生克服矛盾心理,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总之,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是独立学院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独立学院的学生是较为特殊的群体,有不同于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的特点。学生工作者要积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努力营造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氛围,使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周济.促进高校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xx,(8).

  [2]@施盛威.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探析[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xx,(12).

  [3]@彭玉丹.学生自我管理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实践[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xx,(3).

学生管理论文9

  摘要:当今时代的发展,使传统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从分析新形势下社会环境、学生主体、学校及高职教育改革的现状出发,指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除了配备政治辅导员抓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外,同时配备专业辅导员在专业指导、职业技能培养、职业导向引领方面进行加强,积极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改革和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传统的高校管理大多都是在一个年级或班级设立一个辅导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我们也可称他们为“政治导师”或“生活导师”。由于以前我们国家实行的是“英才教育”,高校录取的都是学习比较优秀、基础好、学习自觉性强的学生,这一管理模式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近些年来随着高校扩招,生源质量下降,各校都出现大班额,这一现象在高职院校尤其严重,以前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因此加派一些专业教师或生产实习指导教师作为“专业导师”或“职业导师”,在学生从入校就有针对性的进行跟踪指导,可以使学生在入校就明确目标,从而有计划地完成职业能力积累。这样,实行“双辅导员制度”,可以使学生在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各方面协调发展,成长为德才兼备的职业从业者。

  一、新形势下实行“双辅导员制度”的必要性

  (一)“双辅导员制度”可以推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建设

  由于我国的经济一度比较落后,高招升学率曾经一直比较低,形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可以说以前我们国家实行的是“精英教育”,高校录取的.都是学习比较优秀、基础好、学习自觉性强的学生,高校管理实行的是每一班级或年级设一个辅导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我们也可称他们为“政治导师”或“生活导师”,这一管理模式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近些年来随着高校扩招,生源质量下降,各校都出现大班额,这一现象在高职院校尤其严重。

  在现形势下,各高职院校所招新生普遍基础差,学习自觉性差,纪律性差,一个年级或几个班级单靠一个辅导员不可能管好,旧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必须进行改革。

  (二)“双辅导员制度”可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我国现行的中学教育还没有真正实行素质教育,学生接触社会机会很少,很多学校只是在军训后组织一次专业教育了事,这使得很多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入校后对将来的专业发展、就业去向和职业发展非常模糊,前途一遍迷茫,在此种情况下,很多学生就缺乏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而设立专业辅导员就可以弥补这一管理缺失。专业辅导员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理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使学生对职业前景有了清晰的了解。

  同时世界经济形势也发生了巨变,职业种类越来越细化和边缘化,因此选派一些专业教师或生产实习指导教师作为“专业导师”或“职业导师”,在学生从入校就有针对性的进行跟踪指导,可以使学生在入校就明确目标,从而有计划地完成职业能力积累。

  二、如何实施“双辅导员制度”

  (一)师生双向选择,做好辅导员的选聘

  政治辅导员的选聘,我国有现行的办法和标准,无需赘述。专业辅导员的选聘必须谨慎,不能流于形式,如果选择不当,结果会适得其反。首先应该制定出选聘标准,力争选出师德高尚、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责任心强、熟悉本专业职业发展状况的专业教师。然后在学生入校一段时间,习惯学校的生活后,学校向学生公布全体候选专业教师的基本情况信息,以便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老师,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自己渴望的一位教师担任自己的专业辅导员,同时任课教师根据所掌握的班级情况以及学生愿望,选择受导学生。学校根据师生双方的选择,确定导师与受导学生,以保证教师和学生合理分配。最后导师和受导的学生签定协议,明确双方的义务与职责,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每位导师身上,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局面。

  (二)建立相关制度,建立推动机制

  为确保“双辅导员制度”这一管理模式的有效实施,必须形成推动机制。

  1.全校联动制度。新制度不但对政治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要求教学和管理工作人员都要对旧的观念进行更新,形成全员参与、全程跟踪、全校联动制度。

  2.谈心、汇报制度。专业辅导员应该经常与政治辅导员交流,与其他任课教师进行交流,与学生进行个别谈心,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受导学生经常向导师汇报学习生活情况。各辅导员要建立“辅导员工作手册”,记录师生活动全过程。

  3.辅导员例会制度。学校定期组织一次全体辅导员例会,交流经验,反思问题。

  4.督导考核制度。学校将每个辅导员的工作业绩进行量化考核,作为一项任务在年度考核中赋予一定的量化权重。

  当然,学生管理制度建设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课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逐渐完善。

学生管理论文10

  一、人本理念的基本要求

  所谓人本理念,就是要以职业院校的学生为出发点,在关爱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上,满足职业院校学生的精神需要和物质需求。

  (一)尊重职业院校学生的利益和需求

  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必须以尊重学生的需求和利益为前提。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我们应该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利益和需求,尽量满足他们的所需。

  (二)高度重视以人为主体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了解和意识到学生的实际地位,并且应该保护和认可他们的这种地位。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和谐、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双方应平等友爱地交流,教师要时时刻刻关心学生,关注学生的各种变化,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站在学生角度去思考,真正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

  (三)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职业院校教育是学生即将步入社会的最后一级阶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我们要将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培养道德素质方面。

  二、运用人本理念的具体方法

  (一)尊重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和管理

  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自于五湖四海,他们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教育环境,还有差异性强的成长方式和个性因素,特别是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们来说,这样的差距更为突出。由于大多数职业院校的学生文化成绩普遍较差,观念较为多元,管理起来也比较难。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必须结合学生的现实,在探讨人类情感和实践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使其在学生内心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把构建意识转变为学生自动去做的行为。“人”是实施管理制度的重中之重、聚焦之点,得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做到“以生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创新,现如今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较强,那么学校应当积极鼓励并通过创业计划和企业比赛等平台去引导他们,为他们指明方向,创造更多与企业进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能够真正地有实战经验和理论知识。学生人数众多,有些学生比较内向,有些学生比较开朗,有些学生比较细心,也有些学生容易粗心大意,对于不同的学生,我们必须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引导和管理。

  (二)聚焦于学生的细节,尊重学生内心,注重交流和传递爱心

  在制定学校的规章制度过程中,我们仍然要坚持以学生为根本。在职业院校的很多学生心目中,职业院校不如某些重点院校有发展前途,大部分学生心理会有芥蒂,很不自信,导致出现一些心理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应该高度重视,要努力构造一个专业导师制度,塑造一个高层次、高知识、贴近实际的专业教师为主的导师队伍,对学生跟踪训练、引导,理解学生的叛逆张扬,把握学生动态,细心观察,帮助学生处理各种问题,真正做学生良师益友,做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和综合能力培养的导师。对于学生出现的反叛心理,教师应该理性对待,要静下心来劝导学生。在整个学生管理过程中,班干部是我们开展课堂工作的主要枢纽。

  (三)平等民主的师生沟通,科学发展新型师生关系

  一直以来,在学生管理制度中,教师给的自主权比较少。要加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要地位,发挥其自我教育、科学管理作用。在学校、班级中,学生才是主角。但实际情况却不是如此,很多院校的学生管理中,学生变成了木偶,成了教师控制的玩具。这样一来,学生的自由空间和决定权就很少,这种情况对我们的教育管理工作是很不利的。因此,我们应当转变教学工作思路,建立一种新型师生关系。总之,职业院校中学生管理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把人本理念全面贯彻到校园建设中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推进产业文化进入校园,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

  (四)构建全面的育人机制

  人文关怀,就体现在以人为本上,要想以人为本,就必须建立一个全方位的育人机制,这个育人机制应包括三个方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在全员育人中,职业院校需要充分利用一切资源,要大力开发校内资源,同时,还要利用校外资源,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全过程育人中,要注重“过程”二字,关怀学生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而在全方位育人中,则要把握一个重要的目标,即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工作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德育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三、结束语

  职业学院学生管理要真正地以学生为中心,以持续发展为基础,树立服务学生的意识,积极培育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对于管理实践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应结合院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对策。

学生管理论文11

  摘要:为使学生成绩管理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同时为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研究设计了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成绩管理功能, 使用户对成绩相关信息的添加、修改、查询、打印等操作更为简便, 亦为教师提供更全面、直观的成绩分析。本文从需求分析、系统详细设计、功能实现几方面设计了基于SQL Server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关键词:SQL Server数据库; 成绩管理系统; 学生信息管理;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网络的广泛应用, 学生成绩的管理也引入了计算机手段。传统的学生成绩管理以手工工作为主, 处理巨大的信息量不仅耗时, 且低效、易错。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与使用, 使学生成绩管理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同时为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本系统结合计算机技术和学校管理的现状, 从需求分析、系统详细设计、功能实现几方面设计开发了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以此来规范学生成绩的管理和快速的成绩查询。

  二、需求分析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软件, 主要用来供教务人员对学生成绩信息的管理, 包括学生成绩的录入、查询、修改和删除等, 本系统具有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特点, 是传统手工管理无法比拟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软件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成绩的管理效率。一个科学合理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能够存储历年来的学生成绩档案, 用户界面有好, 操作简单便捷, 节省人力物力的同时, 满足快速、高效、安全等要求, 同时, 学生亦可方便查看成绩。本系统主要采用JAVA语言编写软件;开发环境为windows系统;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作为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后台数据库, 以此存储学生信息、并用SQL语句实现学生信息的添加、查询、修改和删除等操作;数据库连接使用ODBC驱动来实现。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模块:

  (1) 用户登陆。实现用户的登录功能。每位学生、教师和管理员均有唯一的ID登录账号, 在用户登录界面输入ID号和正确密码就可以登录。在用户登录界面对于不同的身份设置了不同的操作界面和功能权限, 用户登录时可选择自己的身份 (教师, 学生) 进行登录。

  (2) 教师管理模块。在教师管理功能模块中主要有成绩录入、成绩查询、统计报表、补考成绩录入几个功能。提供了对学生成绩的录入, 修改, 删除, 查询班级排名;补考成绩的录入;统计报表包括单科考试情况分析表和补考成绩分析表。

  (3) 学生管理模块。在学生管理功能模块中主要包括成绩查询功能, 提供了学生成绩信息的查询, 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和总评成绩。

  其中, 登录的用户信息分别存储在数据库中的“学生信息表”、“教师信息表”中, 如果用户信息在这两个表中均不存在, 那么用户无权利登录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从而确保了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安全性。

  三、系统设计

  合理的数据库设计是对数据有效管理的基础和生成正确信息的保障, 亦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关键。

  (一) 数据处理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主要的功能就是对学生成绩数据的处理。主要包含分数的录入、查询、修改、删除等操作。

  (二) 实体属性表

  (三) 数据库物理设计

  本系统选择SQL Server作为后台数据库, 并把进销存管理系统的逻辑模型映射到该数据库管理系统上, 主要是根据各个表之间的关系, 确定主键与外键, 主键用来保证表中数据的唯一性, 而外键应用完整性, 从而得到正常维护的表之间的关系。由此, 数据库中分散的表就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 数据库接口设计

  采用ODBC驱动连接后台数据库与前台界面。由于JAVA是通过引入数据库访问库来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 本身不提供数据库访问的方案;对数据库的增加、删除、查找等标准操作都是使用SQL语句来实现;SQL语句是一个文本字符串, JAVA中不提供字符串数据类型, 而是以用字符数据类型的数组或指针来当作字符串来使用, 这种类型的字符串的相加、比较、赋值都极为不方便, 这为SQL语句的生成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访问数据库结果的返回类型主要有字符型、整型、小数型等, 还有一个特殊的值, 即空值 (NULL) , 要将数据库中的数据类型与JAVA中的数据类型对应起来难度较大, 而且空值通常是导致数据库访问异常的不稳定因素。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 我们将封装一个类, 由这个类来完成上述复杂操作, 以方便数据连接的.统一控制和对异常的捕捉。在使用时, 只需要在应用程序中嵌入这个自定义类, 就可以使应用程序具有对数据库的访问功能。为保证始终只有一个ADO连接数据库, 在本系统设计时只定义一个连接对象, 并声明为静态的, 与其相关的操作也声明为静态的。由于对数据库的访问较多, 需要记录集对象作为成员变量, 在本系统中定义两个记录集指针变量。

  四、功能实现

  (一) 部分代码

  1. 单科成绩排名代码:

  2. 全班排名代码:

  (二) 功能实现

  1. 显示学生信息

  学生登陆系统后, 可直接查询本人基本信息;教师登陆系统后, 可通过输入学生学号, 或通过选择班级选择某位学生, 查询该生基本信息。

  2. 查询个人成绩

  学生登陆系统后, 可查询到所有个人成绩。

  3. 单科成绩排名

  学生登陆系统后, 在显示个人成绩的界面中, 可直接某科目的所有排名信息;教师登陆系统后, 可通过输入科目名称或者科目编号, 查询该科成绩排名, 或查询某班级的该科成绩排名信息。

  4. 全班成绩排名

  教师登陆系统后, 亦可通过输入班级名称, 实现查询该班所有学生本学期的成绩排名信息。

  5. 成绩分析表生成

  教师登陆系统后, 在统计报表模块中, 可查询某科目的成绩分析表。成绩分析表中信息包括:该科成绩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各层次人数、正态分布图。图1为某班计算机成绩的正态分析图, 横轴为分数, 纵轴为人数。

  从上述图中可以清晰的得出某班学生的成绩分析, 大多数考分集中在80分, 不及格人数较少, 95分以上人数较少, 属于正常范围。

  (三) 系统安全

  系统的安全性是在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中遇到的最大问题, 在系统设计开发中应充分考虑安全性。安全的管理系统应该在用户登录、数据录入、数据修改等操作时进行正确的信息处理。在本系统的安全问题上, 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1) 用户登录的安全性。系统能够正确的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和鉴别, 由学校为学生、教师和管理员设定唯一的ID账号, 以保证校外人员无法登陆学生管理系统。

  (2) 信息资料的安全性。系统确保用户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防止信息外漏、丢失和被篡改。

  (3) 信息处理的正确性。在进行学生信息的管理时, 确保录入数据的正确性、查询的合法性、修改的合理性。

  五、结语

  本文结合计算机技术和学校管理的现状, 从需求分析、系统详细设计、功能实现几方面设计开发了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从而使学生成绩数据更加的规范化、标准化, 同时为学校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减轻了学生成绩管理工作者的工作量,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成绩管理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周文艳.谈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库设计[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xx, 6, 22 (2) :65-67

  [2]姚芳.浅析高校教务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xx, 11

  [3]刘永, 常金玲.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xx, 2:231-286

  [4]明仲, 戚杰.基于Web的网上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电化教育, 20xx, 2:83-85

学生管理论文12

  一、我国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数量以及高校学生数量呈日益增多的趋势。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多数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也在进行着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但即便如此,其中也难免有问题存在。下面我们将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对学生管理的理念没有随时代的发展进行转变

  在现如今多数的高校中,高校的工作者对学生进行管理所采用的管理理念还都是传统的管理理念。传统的管理理念中的确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但是传统的管理理念却不完全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要求。时代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在大力宣传“以人为本”的理念,并要求将之贯彻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那么,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自然也要转变传统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将主体地位由管理者转变为学生,使学生可以发挥其主体地位。但是从现在的多数高校中我们不难看出,高校对学生管理的理念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行转变。学校为了维持良好的秩序,都强调加强对学生的管理。管理者与学生处于对立面。这样不仅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而且也不容易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二)高校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方式缺乏创新性与合理性

  现如今多数的高校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所采用的管理方式都比较传统,并且针对传统管理方式中的弊端并没有做出改善的措施。总体来看,高校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方式还缺乏创新性与合理性。我们不可否认的是,传统的管理方式在过去的时代背景下的确发挥了很大的功效并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时代是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的,高校学生的需求和特点的变化也决定了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方式应该在传统管理方式的基础之上实现不断的突破与创新。以学生为本,使当代大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实现自我管理。现在多数的高校中都还没有做到这一点,管理方式非常陈旧,缺乏创新性与科学性。

  (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在高校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的综合能力好坏、能力高低等一系列要素直接就决定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因此,选择综合能力突出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是非常重要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一般都由辅导员担任,辅导员普遍是以事业单位招考或者学校聘任的方式从应届本科、硕士毕业生中选拔,他们一般没有接受过系统完善的相关教育或培训,专业知识不一定适用于学生管理工作,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及应急反应能力,因此,在出现突发事件或者遇到问题时,很可能无法进行正确的判别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

  二、完善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研究

  在上述中我们分析了现如今我国多数高校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但并不是不可避免的。下面我们将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对学生管理的理念要随时代的发展而及时转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所采用的管理理念要进行及时的变更与完善。保留传统管理理念中合理的部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将主体地位由管理者转变为学生,使学生可以发挥其主体地位。管理工作者实现身份与职能的转变,由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而不再是学生与管理者相对立的关系。

  (二)改善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方式,使其更加合理

  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及需求来进行适当的调整。我国现在多数高校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方式都是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来进行管理的,因此,其中有一些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方式还需要进行改善。以学生为本,了解现如今当代大学生的需求与特点,转变主体角色,使当代大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实现自我管理,而学校原本对学生进行管理的工作人员应该由管理者的角色转变为服务者。只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服务,而不是进行强制性的管理。因此,高校需要实情来对管理方式进行改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三)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综合能力

  在上文中我们已经强调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具备良好的综合能力的重要性。那么针对现如今我国多数高校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综合能力有待加强的实情,我们应该在以下两方面作出努力:第一,在招聘环节中严格把关。在面试过程中,一定要对其进行综合考量,从多维度来考查其综合素质。选拔出来的管理工作者不仅要有很强的工作能力,还要有深刻的思想道德修养,以保证其可以胜任学生管理的工作。第二,对于已经入职的管理工作者要进行定期培训,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学习应急救护方面的知识,并锻炼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使其可以更好胜任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能完成工作中带来的更高的挑战。

学生管理论文13

  [摘要] CDIO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工学院、瑞典查尔摩斯工业大学和瑞典林雪平大学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和实践共同创立的工程教育改革模式。其核心就是一体化,即融工程科学、工程学科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整合为一体的工程教育方法。CDIO的原理可以被广泛应用,因为它可以保证教育在一种体验式的实践环境下进行,学生应该在其中达到一定学习效果,而这种效果需要进行有效评估并提出相关反馈,以此作为持续改进的基础。

  [关键词]CDIO 大学生教育管理 科学化

  在当今的高等教育中,我们可以借鉴CDIO的培养模式开展工作,以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从而使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更加与时俱进,切合实际。CDIO模式中,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生命周期模型。

  首先,构思(conceive)。在CDIO模式中,构思属于第一阶段,包括确定客户需求、企业战略、商业计划等使命愿景,即理清思路,明确目标。使命与目标的明确是最基础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后续几个环节的开展,在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中,作为辅导员我们首先需要确立可持续发展的一体化思想,明确高等教育在大学生一生中扮演着何种角色。大学是一个人一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最佳时机,同时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经历过高考的风雨洗礼,从高中苦读的校园环境进入到自由开放的大学,这对于他们来讲是一个新的起点,有海量的信息与新鲜的事物等待他们去探寻,四年中他们源源不绝的.进行汲取与吸纳,而这些不会随着大学的结束而中止,相反会渗透在今后生活的点点滴滴,乃至贯穿其一生,因此高等教育既是阶段教育,更是一种终身教育。以此为出发点,作为辅导员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与管理的过程中,不应该就事论事,而应该将每一个事件串联成一个环环相扣的闭环,把四年的大学教育作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一体化过程。

  其次,设计(design)。在CDIO模式中,设计是将构思阶段的使命与愿景进一步具体细化的过程,是下一个实施阶段的依据。根据CDIO一体化的核心思想,我们应该把大学生的四年大学生活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与规划,以“我的大学”、“我的集体”、“我的职涯”为主题,开展系列教育活动,进行长期和系统的工作。新生入学后,要利用军训的有利契机,对新生开展以组织纪律教育为主的入学教育系列活动,可以让高年级的学生代表现身说法,介绍学习经验与学习方法,利用各种宣传途径让新生感受作为一个优秀学生的典型事迹,使学生尽快了解“我的大学”,掌握校规校纪,培养良好的精神风貌与生活习惯,为今后四年的大学生活打下一个良好基础。在学生对“我的大学”有了一定认识之后,继续开展“我的集体”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集体生活。在班委会、团支部、寝室长配备建设完毕后,以“我的班级”、“我的寝室”为重点,让曾获荣誉的优秀班集体、先进团支部、优良学风寝室集中进行风采展示,以形象的方式倡导学生创建优秀班集体、先进团支部、优良学风寝室。同时,由心理健康中心组织开展“寝室向心力”大赛,通过比赛的形式增强寝室同学间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当学生完成了一个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逐渐适应了“我的大学”、“我的集体”、“我的班级”、“我的寝室”后,要继续开展“我的职涯”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如何度过一个积极、充实、有价值、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可以邀请优秀毕业生、专业教师、知名企业的CEO给学生作专题讲座或与学生交流座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介绍与指导,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帮助学生规划四年的学习目标与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并以书面的形式体现即每名学生都要有一份自己撰写的《我的职涯规划》,对本人一生的职业生涯作总体规划,使得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更有目的性与计划性,为今后的人生都能铺平道路。

  再次,实施(implement)与运行(operate)。CDIO模式中,实施和运行阶段是指完成从设计到产品的转变过程以及交付使用后对客户的预期价值评估和对系统的支持、维护与升级改进,是对前期构思的总体愿景与使命以及具体设计方案付诸实际的过程。有了CDIO一体化的核心思想,日常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与管理的时候,我们需要切实有效的实施细则与运行机制为支撑,保证预期目标能够顺利实现。我们应当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量化考评体系,成立专门的考评领导委员会,以班级为单位成立工作小组,围绕学生的思想道德、专业知识、文化修养、身心素质各方面进行360°全方位的考核与评估。每学期进行一次,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责成专人根据相关记录情况,结合工作小组提供的材料,综合审查每名在校学生的素质测评结果,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对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自测,多方综合出考评结果,并公示三个工作日,让全体学生进行监督。在每年的五四评优及年度评优中,学生综合素质量化考评结果是主要的评优参考依据,根据科学、规范的考评体系而产生的评优结果最大程度上保证了评优结果的透明、客观与公正。同时,各种评优结果要进行公示,并组织获奖学生及班级对新生进行风采展示,一方面是对获奖者的表彰与鼓励,另一方面是对新入学的学生一种最直观而生动的教育,让新生在获得抽象概念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了解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通过对新生开展各种系列主题教育,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完成学生自评与他评的学生综合素质量化考评作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教育与管理手段,最后以此为依据产生五四评优及年度评优结果,再组织获奖者学生及班级对新生进行风采展示,现身说法,这样就形成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一个一体化的闭环,从而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科学性与连续性。

  在日益发展的当代社会中,高等教育面临着越来越纷繁复杂的实际问题,CDIO的培养模式可以为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开拓一种新的思路,提供一种新的可能。作为高校辅导员,我们应该学习CDIO的培养模式,牢固掌握CDIO一体化的核心思想,熟练运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的周期系统,解决我们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顾佩华,沈民奋,陆小华译.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学生管理论文14

  摘要:完善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以及公寓管理,不仅可以为学生学习和生活创造舒适的环境,还能够推进和谐校园的建设,提高学校软实力,打造学校特色。现今高职院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和公寓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通过加强学生安全与规则意识教育,为同宿舍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创造机会、加强宿舍文化地位的创造、提升宿舍管理人员素质、落实卫生改进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以促进学校就学生宿舍方面工作的问题改进与创新。

  关键词:高职院校;宿舍文化;公寓管理

  学生宿舍可以说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休息和娱乐的空间,还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而加强宿舍的文化建设、改进对学生公寓的管理,不仅可以为学生生活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推动校园和谐氛围的营造,还有利于学生身心放松,为充分的投入到学习中养精蓄锐,促进学校文化实力和教学效率的提高。近年来,由于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宿舍条件也成为学生对高校做出评价的标准之一,各个高职院校也在不断的与时俱进,优化宿舍条件,做好公寓管理工作,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生活基础。而现今学校在宿舍文化建设和公寓管理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们针对不足进行革新,以打造良好的高职院校宿舍形象,促进学校实力的提升。

  一、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和公寓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一)学生安全与规则意识淡薄

  在高职院校中,学生一般都已成年,学校对于学生的管理也不像中学阶段那样严格和死板,因此在安全方面,需要自己有一个清醒的和正确的认识,在规则方面,需要学生的自律。然而实践发现,学生的安全与规则意识普遍较差。如,学生离开宿舍后应该及时断电关门,以免造成意外或者财产损失,但是一些学生经常在走时不断电,或者嫌麻烦不将门上锁,贵重物品丢失后才追悔莫及。学生宿舍一般不允许外人留宿,但仍然有许多学生无视规定,扰乱宿舍秩序,打扰舍友的作息和生活,甚至有亲戚或者朋友走时“顺手牵羊”等情况的出现。还有,大多数高职院校不允许学生在宿舍内使用大功率电器,就是为了避免意外发生,为了学生安全着想,然而许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仍然我行我素。这些都表明了现今学生纪律意识与安全意识的缺失。

  (二)舍友相处方法有待改进

  一方面,现今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95后”或者“00后”,且多数是独生子女,成长环境较为优越,家人也比较溺爱,学生的自我意识都比较强烈。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不仅仅来自本地,还有许多其他城市或者省份的学生,地域文化也有差异,因此相处过程中可能需要较长的磨合期,或者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不愉快的现象。据不完全调查,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表示跟自己的某一位或一位以上的舍友处不来。这些其实是正常现象,然而大多数学生面对与舍友之间的矛盾采取冷战,一些性格较为急躁的男生或者女生还有可能发生肢体冲突,还有的学生为了避免与自己不喜欢的某位舍友相处,不顾学校规定搬出去住等等。可见,学生在对于如何处理自己与舍友之间的矛盾方面还过于感性,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还会给自己的人际交往带来阴影,不利于和谐宿舍的建设,增加了学校对于宿舍管理的难度。

  (三)宿舍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想要加强宿舍的文化建设和管理,不仅需要学生的配合,还需要一批优秀和负责任的后勤管理人员做出良好的示范和引导。而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宿舍管理人员都是上了一定年纪的叔叔阿姨,首先宿舍管理员的综合素质普遍有待提高,例如,对学生提出的卫生、用电安全等方面的问题自己都没能做到。再有,与学生之间的年龄差距大,在沟通上难免有代沟和互不理解的现象,造成宿舍管理人员与学生之间产生冲突,这不仅不利于问题的处理,还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加大日后对学生公寓管理的难度。

  (四)宿舍卫生较差,文化氛围不浓厚

  学生宿舍应该保持一定的整洁度,为自身的学习和休息提供良好的环境,然而,实际上许多高职院校学生宿舍卫生状况并不容乐观,例如,宿舍走廊外随时可见学生的'外卖或者打包盒子,宿舍外面公共区域也较脏乱,一方面由于学生的不自觉,另一方面可能也由于宿舍阿姨卫生打扫工作没有做到位。而对于学生宿舍内部,学生普遍只是在学校检查时好好打扫一下,平日里东西摆放杂乱,死角灰尘堆积严重,垃圾不能及时清扫,严重影响学生形象。基本的卫生都达不到标准与要求,更不用说学生的宿舍精神或者学术文化氛围的营造与建设了。

  二、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和公寓管理的方法与策略

  (一)加强学生安全与规则意识教育

  学生的安全是重中之重,大多数高职院校公寓的一些明文规定也是为了保障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因此要将学生的安全教育与规则教育放在第一位。首先,要有一套完整的规章与奖惩制度。学校考虑到学生已经是成年人,有一定的主见和行为自由,因此在规则和奖惩制度的建立上流于形式,没有施行开来,起不到一定的警示作用。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应该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完善宿舍规章制度,对于学生经常犯的错误,如大功率电器的使用、留外人住宿等特别强调,还可以将这个规则印成传单,贴在宿舍内。另外学校也要积极实行奖惩制度,一旦发现违规违纪现象,立即制止并进行惩戒。其次,加强对学生安全意识的教育。例如,举办安全知识讲座,播报学生在宿舍中发生意外的新闻或视频,以引起他们的重视,同时传授给学生必要的安全技巧。另外,许多学校认为大学生不需要进行相关的实景演练,如面对火灾如何逃生等,认为这些在中学阶段肯定都学习过,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殊不知,现今大学生面对灾难进行自救的技能远远不够,当遇到真正的意外时根本不知如何处理,许多本该避免的悲剧的发生都向我们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学校应该本着负责的态度,注意加强对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的实景演练,帮助学生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促进学生公寓管理质量的提升。

  (二)为同宿舍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创造机会

  现今大学生学习、工作的功利性较为明显,再加上成长环境的影响、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朝夕相处的舍友之间发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学校在创新公寓管理时应主动促进这一问题的解决,积极为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创造机会。例如,以宿舍为单位组织“风采寝室”大赛,让舍友合作完成某一节目,表现优秀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宿舍的文化建设,还可以给舍友共同合作创造契机;以班为单位组织郊游、聚餐等活动,让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打开心扉,彼此交流和沟通;老师除了教授学生相关的专业知识外,也要适时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学会一定的相处之道,学会充分的尊重他人,尊重舍友的想法、不过分的生活习惯等;学校应配备有心理咨询室,让那些在工作、学习和生活当中有疑问、情感上遭受挫折的学生积极和心理老师交流,防止学生不健康心理问题的出现和危害舍友之间的关系等等,诸如此类的工作和方法都应该实施到位,为学生学习和生活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宿舍环境,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共同成长。

  (三)加强宿舍文化底蕴的创造

  首先,完善宿舍物质文化的建设,根据学校的实力,做好室内大件生活必备品的配备,整改宿舍周围的绿化,完善文体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休息和课后学习环境。其次,鼓励学生进行宿舍精神文化氛围的营造,例如,在宿舍公共区域,设置文化专栏,精选优秀时评文章或学生随笔、论文等,供同学欣赏和学习;提供展柜,放置学生制作的小工艺、小饰品等,为生活增添生活活力与气息;开展文明宿舍的评比,激励学生进行文化建设,增添宿舍的人文气息;另外,老师也可以在教学中配合宿舍管理人员,要求学生以宿舍为单位,进行课题研究和设计,增加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使宿舍充满学术氛围;当然,宿舍的文化建设也离不开公寓管理人员的工作与贡献,因此,公寓管理人员也要与时俱进,学会接受新鲜事物,与学生沟通,共同打造本栋宿舍楼的良好形象。

  (四)提高宿舍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许多公寓管理人员年龄较大,思想较为古板和落后,整体素质不高,因此难免和思维活跃、个性张扬的大学生们产生摩擦,不仅影响学生学习,也给公寓管理带来难度。因此要努力提高公寓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例如,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挑选工作能力强、与学生能够相处的来、具有一定宿舍管理经验和技巧的人;此外,后勤部门也应为宿舍管理人员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学会更好的与学生沟通和交流;还可以让学生定期为宿舍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价、提出自己对于宿舍相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当然学生也应该理解宿舍管理人员的工作,多加配合。而后勤部门也应走近学生,展开调研,完善学生生活所需,帮助学生解决宿舍生活中的难题,为学生学习和休息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学校宿舍文化的建设奠定基础,为公寓管理质量的提高提供支持。

  (五)落实卫生改进工作

  宿舍既是学生们的一个小家,也是一个小型的公众场所,因此需要做好卫生上的清洁工作。就这一方面,首先要做好清洁阿姨的排班工作,并使她们明确工作要求和卫生标准,做好清扫工作,教育不文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垃圾盒勿随地乱扔等以保持公共区域卫生的整洁。其次,宿舍管理人员应加大对学生宿舍内部卫生的检查,督促学生做好卫生清扫工作;开展“绿色寝室”比赛,激励学生对宿舍进行“绿化”,对表现好的宿舍给予物质奖励。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宿舍和个人提出批评,并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等。

  (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因此,也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管理能力,成立学生宿舍管理部门,将一定的管理任务交给学生,这样既可以帮助一些同学改掉不良的宿舍生活习惯,也可以拉近与同学之间的距离,更好地了解同学的需要,同时也能充分利用大学生的活力,创建特色的宿舍品牌与形象,促进学生宿舍文化的建设以及公寓管理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廉世伟.新时期普通高校寝室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xx(07).

  [2]任忠星,王新.基于公寓文化的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探讨[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院),20xx(03).

  [3]杨明峰.浅谈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及文化建设[J].科技创新与应用,20xx(03).

  [4]黄丹,张学军,陈国华.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探索与研究——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为例[J].人力资源管理,20xx(5).

学生管理论文15

  摘 要:构建一个高效完善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既保证师生间具有实效性,同时能快速、方便地发布和检索相关学生成绩。本文通过分析基于web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核心流程,在此基础上应用MVC模型,对系统进行一系列需求分析、设计、编码等。

  关键词:

  学生成绩是教务的组成部分,由于开放教育的自主化和个性化的学习特点,平时成绩等特殊计分方式,使得学生的成绩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它不仅需要学生考试卷子的成绩,更需要学生平时成绩和课堂表现的计算。但由于目前成绩考核仍然使用传统的手工方式,未能引入先进的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等科技手段,使得在实际的成绩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教师发布成绩慢,学生查询不方便,信息不准确等。

  1.基于WEB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优点

  (1)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成绩并不受时空所限,解决了查成绩难的问题。

  (2)教师可以随时查看学生的成绩考核情况,对需要修改的成绩进行及时的评阅,减轻了集中评阅的压力,并有利于提高评阅的质量。

  (3)教师可对各教学班的成绩情况形成有效的监督和指导,促进了教学水平稳步并快速的提高。

  (4)如今大家都在提倡环保底碳生活,减少了纸张的浪费,为环境保护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2.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本系统为网上成绩管理系统,由于各学校的学生不是每个人都配备电脑,所以在网上查询成绩及个人信息可能会有些困难,使查看自己成绩的时间加长,并很难确认自己各科成绩是否都及格,或是否需要补考。所以导致学生很可能已经挂科却没有及时参加补考,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解决办法:各学校开放机房,给各年级的学生规定时间去机房查看个人成绩及个人信息。

  (2)成绩管理系统的安全性是整个系统设计的重点。解决办法:为了不存在越级的`管理,本系统采用多级管理模式(教师以及学生),每一级均设置不同的权限,系统内任何操作只能在具有了相应的权限时才可以进行。

  3.系统设计

  本系统用JSP/JAVA语言编写,使用MySQL数据库,采用MVC框架模型编写。由三个子系统组成:登录管理子系统、教师管理子系统、学生管理子系统。其中教师管理子系统主要具有三个功能分别是教师发布学生成绩和批改学生成绩;学生管理子系统主要功能是学生查看个人成绩和查看个人信息。

  登录管理子系统是用户在登录页面填写账号、密码并点击提交按钮,如果信息核对正确进入用户操作页面,如果信息核对错误提示重新操作。

  教师管理子系统中成绩管理是本系统中重点分析模块,教师除了有查看、修改,添加,删除个人信息功能外,还能发布、修改、删除、查询学生成绩。教师发布学生成绩功能是某一年级考核完一个科目,教师们将成绩发布在网上,供学生查阅;学生可以查阅自己的成绩信息。

  学生管理子系统中成绩管理也是本系统中重点分析的模块,但学生只能查阅自己的个人信息和个人成绩。

  4.系统实现

  4.1具体功能模块的实现

  成绩管理系统由登录模块、教师模块、学生模块组成。其中教师和学生模块中的成绩管理是本系统分析的重点内容,其它功能模块将简单介绍。

  4.2登录模块

  登录模块首先创建一个DBSqlConn对象,连接数据库。然后使用stmt.executeQuery()执行SQL语句,从用户表中读取用户账号username、密码password和权限type值,与用户输入的信息进行比较,如果匹配成功,用session保留该用户的id值和权限,根据权限值跳转至用户页面。如果匹配失败,则跳转到错误页提示请重新登录。

  4.3教师管理模块

  教师负责管理成绩信息以及用户的基本信息,下面对主要功能进行介绍。

  4.3.1教师登录成功后主要功能有注册用户,查询信息,查询成绩等功能。

  4.3.2用户信息管理

  添加学生信息,用户在学生信息页面中填写学生的基本信息,填写完学生信息后点击提交按钮将信息添加到数据库中。添加操作是用request.getParameter()方法获取页面表单中提交的数据,把得到的数据通过SQL语句 into方法存入数据库对应的表中。

  修改学生信息,用户在信息列表页面点击修改,跳到修改页,获得数据库中的信息,点击修改按钮,提交后并将修改后的信息添加到数据库对应的表中。如果哪项内容为空则提示,输入内容不能为空。电话号码必须为数字如果输入了非数字字符也会有相应提示。

  查询学生信息,使用了下拉菜单式查找,输入条件后选择模糊查询,如果输入内容满足了查询条件,则显示数据库中响应的数据内容。

  4.3.3成绩管理

  添加成绩信息,用户在成绩信息添加页面中填写成绩的基本信息,填写完信息后点击提交将信息添加到数据库中。添加操作是用request.getParameter()方法获取页面表单中用户提交数据,把得到的数据通过SQL语句 into方法存入到数据库对应的表中。

  修改学生成绩信息,教师在成绩列表页面点击修改,跳到修改页,获得数据库中的信息,点击修改按钮,提交后并将修改后的信息添加到数据库对应的表中。

  删除学生成绩信息,教师在成绩列表页面点击删除,页面提示确认删除此条成绩,确认后将删除数据库对应表的信息。

  4.4学生模块

  学生模块主要是个人基本信息和成绩信息的查询。

  4.4.1学生登录。

  4.4.2学生信息管理

  学生只能查询个人信息,此功能描述如上所述。

  4.4.3成绩信息管理

  学生成绩信息管理主要是查询个人的成绩,此功能描述如上所述。

  通过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设计等一系列工作,将系统分为三个模块:登录模块、教师模块、学生模块,最终使系统实现了教师管理个人信息、管理成绩信息;学生查看个人信息、查询个人成绩等功能。系统操作方便,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校成绩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苗连强, 王国辉等编著. JSP程序设计基础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2]王珊, 萨师煊编著. 数据库系统概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李振捷,王军编著. JSP网站开发(典型模块与实例精讲).电子工业出版社.

【学生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学生自主管理的论文01-15

学生的自主性管理的论文01-14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论文07-14

学生管理及行为习惯的养成的论文01-22

夯实学生自主管理的基础的论文01-10

浅析高职学生特点及管理方式的论文01-12

提高现代学生班级管理效能初探的论文01-22

尝试自主管理班级还给学生的论文01-22

薪酬管理的论文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