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安全模式论文

时间:2022-11-29 17:12:36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安全模式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安全模式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安全模式论文

安全模式论文1

  摘要:石油乃是关系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进步及工业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也大大推动了石油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开采出石油再经处理变成成品油后,需要储存到成品油库中等待使用或运输,所以对成品油库的安全管理就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现阶段,随着成品油安全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及人们安全意识的提升,成品油库安全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本文主要对这方面问题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成品油库;安全管理模式;石油行业

  虽然石油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石油的危险性也是人所共知的。石油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等性质,一个不慎即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等事故,从而造成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所以,作为储存成品油的主要场所,成品油库必须要得到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以下笔者就联系实际来谈谈现阶段成品油库安全管理模式的转变,仅供参考。

  1、现阶段成品油库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重视不足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石油需求的与日俱增,致使成品油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在此背景下,各大石油企业都进一步提高了对经济效益的重视,具体表现在石油企业纷纷加强了成品油生产销售的利润指标。但是,由于成品油库安全管理并非一项生产性或经营性工作,自然也无法在短期内体现出效益,所以当这项工作与企业的效益出现冲突之时,企业管理者选择了效益,而忽视了安全。

  1.2人才缺乏

  人力资源乃是第一资源,若想做好成品油库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要依靠高素质的安全管理人才。但是就大部分石油企业的现状来看,其在安全管理人才方面十分缺乏,更没有组建一支专业的安全管理人才队伍,自然无法有效开展好一系列成品油库安全管理工作。具体来说,人才缺乏主要表现在三点:一是缺乏综合型人才:大部分的安全管理人员虽然具备专业知识,但是却缺乏实践经验,而基层技术人员虽然具备丰富的岗位工作经验,但是又专业知识不足,总的来说,缺乏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兼备的综合型人才;二是人员技能单一:目前大部分成品油库的基层人员都只熟悉自己的岗位及技能,而并不熟悉整个作业流程及各流程之间的衔接;三是培训方式落后:虽然很多石油企业都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过相关培训,但所采用的培训方式除了开会就是读文件,太过于形式化,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1.3执行不足

  就现状来看,大部分石油企业都是由各级职能部门来负责成品油库安全管理工作,但是很少有企业高层参与其中。而各级职能部门本身权责不明且缺乏权威性,更缺乏技术和经验兼备的人才支持,所以并不能有效开展好安全管理工作,只能被动地执行安全制度。

  2、现阶段成品油库安全管理模式的转变思路

  2.1立足于实际

  之所以要重视成品油库安全管理工作,是为了提高成品油库的安全性,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成品油库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要始终立足于实际,无论是安全制度还是安全措施的制定,都必须要围绕着“保障成品油库的安全运行”这一目标,切忌不切实际的思想和行为。

  2.2采取多样化的安全管理手段

  成品油库安全管理并非一项短期内可迅速完成的工作,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作,并且这项工作还涉及到了成品油库运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可谓影响深远。因此,在开展成品油库安全管理工作时,必须要通过采取多样化的安全管理手段,来切实管理好成品油库运行中每个环节的安全问题,确保安全管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3提高安全管理的规范化

  成品油库安全管理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所以在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也必须要严格遵循客观规律,采取科学的手段,形成标准化的管理流程,从而提高安全管理的规范化。

  2.4注重安全管理的持续性

  成品油库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持续开展的复杂任务,所以必须要注重安全管理的持续性。正所谓“安全无周期”,只有时时刻刻都绷紧“安全”这根弦,将安全管理工作一直延续下去,才能够真正确保成品油库的安全运行。

  3、强化成品油库安全管理的措施

  3.1加强人员培训

  若想提高成品油库安全管理工作成效,切实保障成品油库的安全运行,首先必须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及安全意识,尽快打造一支优秀的安全管理人才队伍,以满足实际工作需求。

  3.2加强制度建设

  一套科学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确保成品油库安全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石油企业必须要加强制度建设,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安全管理的实际要求来制定成品油库安全管理制度,以为安全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3.3加强设备管理

  在成品油库中有着很多设备,它们主要是用来储存石油的,一旦设备出现了故障问题,则会直接引发一系列安全事故。因此,设备管理乃是成品油库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只有加强设备管理,确保成品油库中一应设备的安全运行,才能够确保整个成品油库的安全运行。对于旧的设备要定期检查修缮,对于落后设备要及时进行改造,对于新的设备则要及时进行维护保养,以确保所有设备都始终维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4、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成品油库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视不足、人才缺乏、执行不足。成品油库安全管理模式的转变应立足于实际、采取多样化的安全管理手段、提高安全管理的规范化以及注重安全管理的持续性。而强化成品油库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是加强人员培训、加强制度建设以及加强设备管理。

  参考文献:

  [1]熊娟.浅论现阶段成品油库安全管理模式的转变[J].化工管理,20xx(12):125.

  [2]杜志勇.浅论现阶段成品油库安全管理模式的转变[J].科技资讯,20xx(01):127.

安全模式论文2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专业性强、技术设备复杂、客流量大,造成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输管理的难度较大。因而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模式,预防事故发生,提高事故应急处理能力,降低运输中安全事故的社会危害性,己成为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管理的重中之重。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的影响因素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在时间、空间上分布很广的开放的动态系统,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影响因素错综复杂,涉及面很广。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运输安全直接有关的因素可以划分为三类:人为因素、道路因素、环境因素。

  人为因素

  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交通因素,对防止交通事故发生、提高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道路交通安全评价也不能脱离人的因素。人对于安全的主导作用,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方面也不例外。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与许多活动有关,所有各项活动都依赖于高效、安全和可靠的个人的操作。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工作中,不管是哪个环节、哪项作业,都需要由人来控制与主导,是一个个的人在操纵、控制、监督着各项机器设备,完成规定作业,与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交流互换信息,协调其他作业进程。正是由于运输工作中有人的参与,才使个体因素在运输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道路因素

  道路在交通系统中的基础性地位不言而喻,道路上良好的交通条件对于确保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也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评价应考虑道路基础设施和交通管理现状: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道路交通管理设施投资、标线施划率、标志设置数量、指路标志设置情况、让行标志标线设置率、限速标志设置率、行人过街设施设置率、路口渠化率、路口灯控率、路口人行横道灯控率、路段人行横道灯控率以及学校周边安全设施设置率等。

  环境因素

  环境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环境通常是指人为的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工作环境和场所,包括周围的空间和人工环境的所有生产设施。然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大系统,它是一个硬件系统(运输基础设施和运输安全技术设备),人员(交通系统工人与各级管理人员),组织机构(理事机构,运行组织,维护组织等),以及社会经济因素(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再加上社会的互动影响综合形成的。安全运输过程中不仅要经营内部环境,还包括通过运输系统管理建设的社会环境,其中包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广泛环境。

  城市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模式的总体方针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模式的总体方针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对其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意向和原则的声明,实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体系的全过程是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进行的。安全管理的指导方针,在安全方面需要指定总体方向,规范企业行为和发展提供了具体目标和框架。

  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模式的制定和管理的总体思路应符合下列要求:它应遵循的法律、法规、政策的有关规定,在没有法规的情况下,可以选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标准作为参考,管理模式的指导方针应该包含对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水平改进的内容,并制定改进时间表;安全管理规范要体现出运输全过程中的综合管理思想;安全管理规范应当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的其它管理的方针一致,并且同等重要;安全管理规范形成文件,例如写在安全管理手册的开头部分;传达到每一个员工,动员全员参与,使其意识到自己在安全运输方面的义务,保证方针的实现;并积极地接受上级及广大乘客的监督;作为安全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方针也应当定期评审,确保其适用性。

  城市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模式的建立

  对危害进行识别

  危害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经营环境的破坏或根源,也就是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四个方面,即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的设备条件,对环境的不利因素和管理缺陷等原因。伤害可能造成损失的风险。对危害防范的范围如下:(1)日常业务活动应的危险识别;(2)定期维护活动;(3)所有的工作人员和乘客的活动;(4)紧急情况下可以预期;(5)设施和设备。

  对所有确定的危害,评估风险程度,制定控制方案,以降低他们的风险是允许的风险。控制计划应该是预防,而不是在事故发生之后。实施的评价和控制方法的结果,应当记录,并保持实时更新信息。

  目标和管理方案的建立

  合理构建安全管理目标,既要考虑到运输过程中各职能部门的共性安全问题,也要根据各个部门的特殊情况规划。对于目标的要求有以下几点:(l)目标要确定所有不被允许的风险,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2)通过科学手段,将风险目标指标量化;(3)要考虑应急安全管理方案的可操作性;(4)目标要与各部门的实际相符合,不能天马行空不切实际;(5)有完成的时间限制与考核规定。

  将安全管理目标细分,并制定相应的目标管理方案,其中应该包括:(l)确定担任各项任务的工作人员,以及他们的职责和权限;(2)适当分配人力、财力、设备、技术等资源;(3)拟定任务完成的方法及进度。

  组织结构和职责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活动中,工作人员起着重要的影响,须认真明确其职责与权限,便于实施安全管理细则。要对其职责、作用和权限进行规定的人员如下:(l)最高管理者,最高管理者应当承担安全管理责任,负责审查与批准安全管理方针,安排安全管理职责,并为安全管理提供充足资源与保障;(2)部门业务经理;(3)安全训练人员;(4)特种装备负责人;(5)设备技术操作人员等。

  通过职责的划分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对于所有的交通运输安全管理事务,必须面面俱到,充分考虑细节,明确职责。而不能存在疏漏,或者职责不清,互相推诿的现象。

  对运行进行控制

  运行控制的目的是对所有需要控制的风险的运行和活动实施有效控制,使与这些运行和活动有关风险都处于受控的状态。对于经过评价需要进行控制的风险(主要是不可容许的风险),应建立文件化得程序。运行标准应当清楚到现场操作人员可以看懂并知道怎么去做的程度。这些运行标准可以来自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惯例等规定。当然为了保证本质安全,应当从设施设备设计时抓起。

  交通运输安全应急系统的准备

  交通运输安全应急系统,是用来确定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的可能性,并对已经发生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做出快速响应,以预防事故,减少事故造成的影响。应急管理应当从预防、预备、响应和恢复四个方面着手,做好应急准备与响应工作,不仅可以减轻后果,还可以预防更大规模的事故发生。

  交通运输应急计划制定时,需要包括以下这些内容:(l)应急单位;(2)应急期间的责任人与全体人员的职责,特别是担负重要作用的关键岗位职责(如消防人员);(3)内部报警与通报、紧急联络通信;(4)人员应急疏散预案;(5)关键设备的保护及危险物处理;(6)应急期间必要的信息:装置布置图、危险物质数据、程序、作业指导书、联络电话号码等。主要必备应急设备有:消防设备、报警系统、重要的隔离阀、应急照明和动力、开关和切断阀、逃生工具、安全避难场所、急救设备和通讯设备等。

  事故发生后的处理和预防

  事件发生后,立即采取措施,以减轻其后果。应包括: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控制事态的发展,限制事故的规模和范围,启动应急程序;抢救伤员,急救然后发送医院,迅速按照规定的项目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必要时保护现场。此外,紧急事件发生后,应进行相关调查。纠正和预防措施的选择,首先考虑消除危害,然后再考虑降低风险,最终考虑保护措施的原则;进行风险评估之前,避免产生新的风险;前线员工参与评估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有关文件若果发生变化,应遵循实施做好记录;核查纠正预防措施。

安全模式论文3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建筑市场也受到了影响,国内掀起了一场国际先进管理标准体系的认证热潮。本文在这一背景下对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展开了一系列分析,以期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

  为了有效保证建筑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实施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非常必要。在建筑安全上健全法律、法规,并对施工现场安全提出相关要求。施工安全技术主要包括脚手架、土方及模板等工程建设,这些方面的施工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有必要对建筑安全问题加以考虑,因此,目前我国建筑施工安全方面正在探索标准化的管理模式。

  1建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问题

  1.1安全标准化管理不彻底

  在完善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多数情况下均为针对施工过程展开的安全标准化建设,这一阶段的标准化建设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目前我国建筑安全管理水平得到了一定提高。但是建筑安全标准化体系具有全过程、系统性等一系列特点,必须站在全生命周期角度来构建体系,具体来说,应该从项目立项、勘察设计及工程运行等方面制定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细则,对建筑工程全过程安全标化体系进行完善。

  1.2建筑安全管理中标准化体现不全面

  从标准化的角度来看,我国目前颁布了《标准化法》等相关指导性法律法规,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方面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是纵观当前标准化建设情况,并未将标准化办法和建筑安全管理完好的结合在一起,缺乏系统性标准化条例,同时对于全过程中涉及到的安全管理及技术方案制定等相关问题,也没有得到约束和规范,没有对其展开全面的论证。此外,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制定及完善等工作还没有完成,其中存在大量的缺陷和不足。

  1.3新变化带来新要求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领域中出现了很多新方法、新工艺及新材料,这无疑为建筑安全标准化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这种情况下现有的建筑安全标准化体系远远不能使这些要求得到满足。例如高层建筑中大体量混凝土浇灌、大跨度钢结构的运用等施工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建筑安全技术却始终比较落后。所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建筑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过程中始终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还需要从不同阶段、不同方面,对安全标准进行编制。

  2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2.1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特点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必须贯穿于整个建筑施工全过程中,从工程准备一直到竣工完成,各部门都要充分重视项目工程的安全性,具体来说,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分析:

  2.1.1系统性

  国家针对建筑施工安全颁布了很多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建筑企业也纷纷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安全规定及章程,此外,在具体项目上还设置了安全部门,编制了相关安全管理办法。从国家、行业到企业均颁布了项目安全施工规定及办法,由此来看,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管理体系。

  2.1.2复杂性

  建筑工程建设过程非常复杂,涉及到了很多部门,需要不同部门之间进行配合与写作,从施工管理的角度来看,施工过程中涉及到了焊接、脚手架及木工等项目工作,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有必要对这些工作进行分析与检查,最后制定出完善的标准。

  2.1.3变化性

  建筑施工现场的自然及社会条件经常会出现比较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一旦出现将会对项目造成巨大影响,从而对工程项目安全标准化管理造成不良影响。因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比较长,其劳动条件也比较差,随着季节的不断变化,其安全保护措施也需要随之改变。

  2.1.4全面性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内容非常广泛,不同项目阶段都需要将安全管理工作做好,从“人、物、管理”角度着手展开标准化管理工作。①现场人员行为的标准化是指施工人员的作业活动应符合安全操作规程;②现场机械与材料等的安全标准化;③建筑项目不同层次安全管理行为的标准化,从企业领导到部门经理,再到安全部门部长、施工队负责人等。

  2.1.5长期性

  安全标准化管理办法应在不同部门、施工队中进行宣传,主要以预防为主。一般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周期都比较长,不同工种之间切换也比较多,因此,人员变更非常频繁,需要项目人员对其展开安全标准化管理教育,教育过程不能是暂时的,也不能间断,应该从工程开始一直到竣工才能结束。

  2.2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2.2.1组织机构标准化管理

  项目经理应对工程项目安全标准化管理全面负责,安全保证体系负责人、技术保证体系负责人等必须持有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并积极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树立安全管理意识。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需要在各项规章制度基础上,结合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制定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并制定各级安全人员职责,以保证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安全保证体系负责人是项目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人,应做好施工管理工作中的管理、组织及协调等工作,并贯彻执行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细则。项目技术负责人对项目安全技术负有直接责任,参加安全生产监察,从技术上对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提出整改意见。

  2.2.2现场施工标准化管理

  ①施工管理制度标准化。为了提升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安全标准化管理的任务和目标,应结合相关法律法规,按照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现场施工管理细则;②现场管理标准化。现场入口处应设置平面布置图,明确划分办公区、施工区、生活区等,在主要通道设置不同安全警示牌,有触电危险场所标识应使用绝缘材料制作;③临时设施管理标准化。临时宿舍建设必须满足消防及环保要求,室内用品及设施应摆放整齐,食堂、洗浴间等设施应满足要求,现场应配备药箱、绷带等急救器材。现场各种机械、材料应按照施工平面图布置,不同类别应分区堆放,存放材料场地应平整,现场材料应结合材料特点采取保护措施。

  2.2.3安全防护标准化管理

  在开始施工之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上岗证书,编制临时用电祖师设计,针对施工现场用电区域进行维护。项目建设中使用的悬挑平台、脚手架及防护网等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布设,此外,建筑外侧应结合规范挂上安全网进行封闭,高空作业时应系好安全带,通道口、电梯井口及楼梯口等位置,应结合具体情况设置防护棚、防护门及防护栏杆等,必要时还要加装安全网,并设置标识起到提醒的作用。必须拆除或改变安全防护设施时,经过施工负责人同意以后,应提前将替代安全措施做好,在作业完成以后立即将安全防护措施恢复。

  2.2.4安全信息标准化管理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信息在各层面上进行交流,因此,安全信息管理在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中起到了基础作用。为了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系统性,从工程开始就应该制定出全面的原始记录标准,同时,还要制定安全信息分析方法,逐级建立安全资料岗位责任制。施工现场安全资料应对着工程项目的进度进行同步收集与整理,一直保存在工程竣工完成。工程安全工作负责人主要负责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工作,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应安排专人负责。

  2.2.5评价机制标准化管理

  评价机制主要包括项目安全管理的综合考核、机构运行有效性考核、安全检查及监督的考核等方面内容。项目安全管理评价应由建筑企业来完成,定期向企业上交安全管理方案,企业组织安全专家展开审查,并对项目现场检查项目展开安全管理,结合项目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提出表扬或者批评。

  3结语

  综上所述,安全目标是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重要部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不仅与项目人员及财产安全相关,同时也直接决定了项目是否能顺利完成。当前我国建筑安全管理中还缺少有效办法,安全管理效果也不理想,安全标准化的提出正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途径。本文构建了建筑安全标准化体系,虽然在一些项目中取得了成功,但是对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来说,还需要进行进一步分研究和探索,加强对项目全过程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步向义.对我国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管理体系和模式的探索研究[J].建筑安全,20xx(9):13~15.

  [2]毕远志,姜晨光,孙若昕,张进.建筑施工现场安全信息定置管理技术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xx(5):118~123.

  [3]刘晓峰.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全面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J].工程建设标准化,20xx(5):55~56.

  [4]顾勇军,蒋剑.新起点期待新突破———浅析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建立与完善[J].建筑安全,20xx(3):21~24.

  [5]黄化强.加快标准化建设进程促进建筑业安全发展———绍兴县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经验交流[J].建筑安全,20xx(3):

安全模式论文4

  摘要:食品安全是高校健康发展的保证和基础。高校食堂作为广大师生就餐的重要场所,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高校食堂经营管理模式的分析,对食品安全管理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为进一步做好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

  高校食堂是学校开展教学任务及科研任务的后勤保障部门,经营管理状况也会影响学校整体的发展[1]。高校食堂是高校师生的重要就餐场所,而食品安全关乎师生的健康,与正常的科研、教学及生活秩序息息相关[2-3]。随着高校后勤的改革,高校食堂经营管理模式也呈现多种方式,高校食堂安全管理整体水平在不断进步,但仍存在人员流动性大、安全意识淡薄、管理难等问题,应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1新形势下高校食堂经营管理模式分析

  《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指出,自国务院办公厅召开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以来,市场机制的作用逐步增强,高校后勤改革的进度加快[4]。作为后勤改革的重点,高校食堂也随之进行了改革[5]。将市场机制、市场经济规律等引入到高校食堂中[6],调动食堂的积极性。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高校食堂社会化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经营模式也逐渐多元化。高媛[7]认为我国高校食堂经营管理主要模式为社会招标经营、校企合作经营模式、自主经营模式、托管经营模式。

  1.1学校自营

  高校后勤自主经营是指高校食堂自建食堂及自行采购设备,由后勤部门经营,自负盈亏,经营权及管理权都归属于学校。自主经营的优点在于统一采购,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及卫生要求,食堂不以盈利为目,极大地体现高校食堂的公益性。但学校自营食堂运营成本高、菜品单一、缺乏竞争力仍是突出的问题。

  1.2社会招标经营

  社会招标经营是指高校通过发布招标公告,引进餐饮公司经营管理食堂,由经营者对食堂进行装修及投入。由于餐饮公司的竞争较为激烈,大大提高了经营者的积极性与创新性,菜品花样、品种、口味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食堂外包经营,不仅能减轻后勤经济上的负担,降低用工的风险,减少学校的人力物力,还能增加高校食堂的经济收入。社会招标经营也是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食堂管理经营模式。但此经营模式下的弊端也逐渐显现,经营者盲目追求利益,存在食堂卫生不达标、采购不规范、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

  1.3校企合作经营模式及托管经营模式

  校企合作经营模式及托管经营模式是指高校将食堂经营权承包给个人及私人公司,此种经营模式的优势在于引入市场竞争的同时提高了积极性,学校只需要对日常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即可。同样也存在较多问题,包括追求最大化利益、卫生管理制度欠缺、设备落后老旧、监督管理不到位等。

  2高校食堂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2.1监督管理难度大餐饮企业往往追求利益,出现从业人员操作不规范、后厨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不论是社会招标经营模式、自主经营模式还是校企合作经营模式,其本质都是以学校为主体责任人,但监管常常流于形式,责任主体的追究往往难以落实,且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将带来严重的后果,威胁到生命安全。食堂经营者监督管理的能力,决定食堂是否能够发展为师生满意的食堂。

  2.2餐饮工作人员流动性大、素质低

  餐饮行业为服务行业,较其他技术型行业而言,具有门槛低、上手快等特点,成为很多无技术型人员找工作的首选。由于餐饮工作人员整体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较低,食品安全意识淡薄、食品操作规范、流程模糊不清,对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十分有限,容易在工作中带入个人习惯,出现不按操作规程加工食品等问题,容易造成食品安全事件。餐饮工作人员上班时间平均约为14h,时间较长,工作单调乏味,加之高校的特殊性,每年寒暑假员工无薪资待遇,一年只有9个月的上班时间,造成了食堂一线员工频繁的更换,而新招聘人员对食品安全知识、操作规范等又不熟悉,需要重新进行岗前培训,给食堂管理人员也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2.3缺乏行之有效地管理体系

  高校食品安全制度体系不健全是导致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要原因,制度的好坏与食品安全生产密切相关[8]。现在的规章制度基本都具有通用性,管理体系片面而笼统,很难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安全管理是从食品采购、验收、加工、售卖等各个环节进行的,应保证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规范操作指导。整个管理体系、制度内容笼统、片面,无法提供实际操作中的指导意见。同时,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饮食服务中心缺乏核心的现场管理方法,虽然各个食堂都有自己的管理方法,如何采用现场管理方法,使食堂变为环境舒适、食品安全、制度健全、员工服务好、师生满意度高是现在的核心问题。

  2.4设备老旧、硬件设施跟不上

  由于学生人数的递增,食堂每年的营业额呈阶梯式增长,而食堂数量并未增加。食堂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例如,功能间划分不合理,整体空间布局不合理;设备老旧,设备由于使用年限较长,未能及时进行保养及定期维修;操作间面积小、拥挤,不能按照操作要求摆放设施设备,从而造成了难以按照标准化进行加工操作;食品卫生环境不达标、卫生存在死角,进而出现食品风味差,师生就餐体验低,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频次增加等问题。基础设施及功能布局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餐饮食堂的要求,食堂抽油烟设备老化,清洗油烟管道也不能按照相关要求定期清洗,以至于备餐时后厨油烟设备吸力不足,排烟机及通风设备不能正常工作,部分餐厅没有二次消毒间,后厨未设消毒装置,人员通道及货物通道出现交叉。生熟混用,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不完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很难保证。

  2.5原材料采购、验收及储运过程

  采购验收人员专业度不高,验收人员往往是专业不对口或者以往无相关工作经验。食堂供应由于商品种类繁多,如蔬菜、豆制品、鲜肉类、冻货类等商品,每天验收新鲜蔬菜品种超过30项,需要验收人员具有质量鉴别、优次品分类等专业技能知识。以高质量的验收标准,加上农药残留等快速检测技术,判断原材料是否合格。高校食堂在货物验收过程中逐渐流于形式,仅凭肉眼及经验判断食材是否合格是远远不够的,若将不合格的产品验收进入食堂,将严重影响到食堂的食品安全。食品加工环节是将食品材料、调味品等处理成直接可食用的食品。在操作中是否存在生、熟盛器不分。生熟不分是引起交叉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环节,在操作过程中容易被忽视,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在加工环节中使用添加剂是否超标也是突出问题,工作人员添加剂使用量不清、随意添加、凭经验添加,都会导致食品添加剂使用超标。按相应的操作规范将食品加工完毕,后厨备餐间应提前做好消毒工作,售卖饭菜的时间也有明确的规定。《餐饮业与学生食堂集体用餐配送规范》中明确指出,食物的售卖时间仅为2h,超过2h的要热保存或冷保存,再次食用的食品必须回锅充分加热至中心温度不低于70℃。而食堂普遍存在售饭时间过长,有些早餐的食品到了晚餐依然在售卖,售卖超过2h后也未进行相应处理,随着售卖时间的增加,食品中微生物数量也会增加,使食品发生变质,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3对策及建议

  3.1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引进专业管理团队

  与传统的食堂高校相比,如今的食堂工作态度和服务等都有了较大的提升。高校食堂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等模式使食堂充满活力,能较好地保障及完成供餐任务。社会招标经营及校企合作经营模式等经营模式丰富了菜品的品种及风味,提供了更多的就餐选择性。随着食品安全关注度越来越高,高校面临的压力也逐步增大,提高员工的队伍建设是迫切需要的。加强餐饮工作人员的职业培训,让员工对自己的岗位职责、操作规范等充分了解,在每次培训中提升自己。培训内容应全面并具有指导性,指导员工按照标准化操作流程进行相应的工作。从员工岗前培训开始,凡上岗员工需持有健康证和相应的知识储备,每星期进行培训。在加工及售卖过程中,严格要求日常行为规范,穿戴洁净工作服及佩戴口罩、手套、帽子,缺一不可,从源头杜绝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合理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对员工进行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严格落实执行《食品留样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从每一个环节严守食品安全红线。培训内容可以从以下3方面进行。①专业知识的培训,如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②专业技能的培训,如加工技能、切配技能、烹饪技能、红白案手艺技能等。③职业道德培训,员工职业道德的培训对食品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加强员工道德培训的同时,让员工了解学校的发展、食堂的发展、食堂的规章制度及法律法规等,让员工有参与感,参与到学校的建设中,培养员工与学校、食堂间的感情,改善师生与工作人员间的关系,培养员工爱岗敬岗的工作态度。

  3.2建立健全高效的食品安全制度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及《食品添加剂使用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条例,结合《食品安全事故追责制度》《食品安全工作制度》《预防食物中毒及应急预案》《食品留样制度》和《员工量化考核方案》等规章制度,对食堂各项规章进行制订及完善。在高校饮食服务团队中,餐饮工作人员、供货商、质监部门数量庞大,参与人数较多,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及管理体系,清晰明确、责任到人、严格执行,以保证饮食工作的正常开展。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日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践行学校后勤“三服务三育人”宗旨,确保学校教学科研与学生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实施精细化管理改革,最终达到“三满意”(学校满意、师生满意、员工满意)。

  3.3增加设施设备,提供标准化供餐

  高校的硬件设施直接影响师生的就餐状况。硬件设施影响食品的质量安全、卫生安全,影响出餐效率、加大人员工作量等。从减少人工和提供标准化的角度来看,高效食堂应该配置农残检验室、食品检验室、中央厨房及全自动化米饭生产线。农药残留检测室是对蔬菜上农药残留进行检测,防止因农药残留超标而中毒。食品检验室定期及不定期对食堂进行抽检,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进行检测,以保证食品的生产安全。中央厨房通过大规模采购,将切配好的蔬菜、豆制品、肉类统一运输到各个食堂,降低采购成本、减少人工成本,形成集约化、标准化的操作模式,降低了食品安全的风险。全自动化米饭生产线通过自动化设备将米饭集中做好,配送到各个食堂。整个米饭生产线配置4人便可完成全校师生米饭的供应量,而现在各个食堂采用的是“小家小户”的蒸米饭做法,每个档口做自己的米饭,整个食堂凡是供应米饭的档口需要自己供应,造成了巨大的人员浪费及机器设备的重复,降低了生产效率,且质量无法监控,无法做到整个中心标准化。标准化设备的配备,不仅可以降低人工成本,而且能够实现标准化、高质量化的出餐,降低食品安全的风险。

  3.4加大处罚监管力度

  在原材料的验收、储运、加工及售卖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高校食堂必须按照实际情况完善相应的管理模式,全方位地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对常见的问题,必须建立高校可行的安全预警及防范机制。无论是对餐饮公司还是自营食堂,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可以同第三方检查机构对食品质量进行检测,提高检测效率和质量。

  3.5引进专业的管理团队

  高校应该充分考虑到饮食工作的特殊性及实际情况,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及监督团队,加强领导力量,规范工作程序,员工队伍的政治、业务、技术培训制度化,培训形式多元化,人才使用岗位化、效益化,从而提高员工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而改变食堂食品安全工作面貌。同时学校领导要加强对后勤饮食的关注力度,在人员方面可引进研究生、博士等高素质群体,打造一支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业务团队,提高食堂经营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师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安全模式论文5

  1 安全管理工作的相关概念论述

  (1)安全管理工作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全程监管生产人员的工作现状;一类是全程监管生产设备的运行现状。

  (2)实际上安全管理就是全面管理发电企业安全体系内部的工作人员、设备、生产环境、技术等,然后依据管理规范完成各项规划、组织、协调等工作,它的主要任务就是落实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职工的安全和健康,安全问题是一项十分重要的问题,它涉及到社会中的每个家庭和个人,尤其是当前创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生产企业中的"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深得人心,保护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保护发电机组和附属设备的安全运行,为电网安全地提供优质电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3)经过分析实际生产现状让我们逐渐意识到,安全工作在发电企业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时刻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把安全事故扼杀在摇篮里。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发现可能发生的事故和如何有效地预防和解决,而事故的发生往往又绝不是偶然的,纵观各类生产事故,大多是几种因素"偶然"组合到一起,才"必然"地发生了事故。在这些因素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周围环境,时间等等因素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最重要的,而物的不安全状态又与人有关,有时甚至取决于人,人是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应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有效地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

  2 通过电气安全培训实现电气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

  (1)要想落实电气安全管理模式,首先应该不断加强管理人员的电气安全培训力度,根据上级领导下达的各项安全管理策划相应的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每年都要定期进行相应的安全防护指示宣传,可以固定在每年的某个月进行安全知识宣传。教育职工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使同志们对“勿忘生产安全;珍惜生命”及“三不伤害”等内容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工作中本着"从严安全教育,从严安全检查,从严执行规章制度,从严奖惩"的原则,以查"六防"和"反三违"为重点,突出"六个一"扎扎实实的开展安全大检查活动,切实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落实电气安全管理模式,其次应该定期培训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技术,让管理人员充分了解到安全事故的自身危害性,从而认真学习安全管理技术,提升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使他们在工作中都自觉遵守安全规定,自觉执行,除加强对职工《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培训外,对电气一、二次系统图的培训也十分重要,必须做到每位职工在工作中熟知本系统一、二次设备的接线方式,运行状态,带电位置,和本次作业的危险点和控制预防技术措施。

  (3)落实电气安全管理模式,第三应该加强电气安全设备的使用监管力度,严格按照相关安全规定落实电气安全設备的管理,教育职工严格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正确规范地使用各种电气安全用具。

  (4)落实电气安全管理模式,还应该制定一套科学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这样才能更好的规范职工行为,让每一个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认真工作。因此,我们经过深入讨论和研究,针对电气工作的特点在原有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安全和防范措施十余项,即:电气安全管理网络/防火制度和消防组织/安全管理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安全生产保证措施/反事故防范措施/发电机大修安全措施/文明生产管理考核细则/巡回检查制度及发电高峰期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实践证明;这些制度的完善和建立,使电气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充分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 消除电气设备的事故隐患,落实电气安全管理工作

  通过认真检查电气设备存在的事故隐患,不断完善发电企业的运行环境,把电气设备的安全事故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安全监管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发现安全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只有加强安全监督检查,才能有效地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1)导致电气设备事故隐患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为因素,另一类则是环境因素。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在较长时间内如果不出现安全事故,就会让工作人员放松警惕,这种自傲心态会引起"三违"现象上升的趋势。物的隐患集中表现为设备与环境不安全的状态,即电气设备的紧固件,连接件,接触面的过热,绝缘老化等问题,"三违"问题靠检查,奖励和处罚来解决,而物的隐患靠及时检查,整改和不折不扣的执行来解决。

  (2)重视电气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不断完善电气安全管理机制

  发电厂应该进一步明确电气设备管理部门的工作内容,认真落实好各项管理工作,在满足国家相关电气设备管理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发电厂电气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制定科学的安全管理机制。此外,电气安全管理工作还应该得到发电厂工作人员足够的重视,操作人员按照相关要求使用电气设备,延长电气设备的使用周期。

  (3)不断提升电气设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由于电气设备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应该不断提升电气设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定期培训提升管理工作人员的电气设备维修保养水平,在全面监控电气设备运行状况的前提下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此外,管理人员还要不断学习相关的管理知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及时发现并解决电气设备的运行问题,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4 结语

  要想降低电气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我们应该采取科学的方法整改检查各项安全管理工作,把安全事故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及时发现并消除小的安全隐患,以免引发更大的安全隐患,整改不及时就会给安全生产埋下一颗定时炸弹,从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电气安全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赵宇彤,任立新.论发电企业如何加强安全管理工作[J].科技资讯,20xx,(01):109-110.

安全模式论文6

  煤矿企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且煤矿企业属于高危行业。所以,我国对煤矿企业的安全宣传教育十分重视,根据煤矿企业安全形势的严峻性,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必须不断强化,最大限度发挥作用。煤矿企业安全宣传教育的开展,必须以人为主体、依托群众、动员群众、教导群众。此外,安全宣传教育必须以现场安全生产及现场管理为出发点,结合职工思想实际,满足职工工作需求及精神需要。如此,让职工深入了解安全知识,进而自发思考,并积极参与到安全宣传教育中,进一步充分发挥安全宣传教育的作用。煤矿企业安全宣传教育在保障职工生命安全的基础上,促进煤矿企业的发展进步。

  一、煤矿企业安全宣传教育简述。

  所谓安全指的是不存在风险,不出事故的状态,健康、平安的意思。煤矿企业属于特殊的高危行业,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伤亡事故发生几率比较大,而造成事故频发的因素诸多,但人不安全的心理因素对事故发生的影响作用显着,如职工一般都会存在麻痹心理和侥幸心理,还存在从众心和厌烦心理,这些不安全的心理作用极易引发事故的发生。因此,煤矿企业必须着重关注安全文化建设,加强安全管理,是修正触发事故的不安全心理的前提。煤矿企业在进行具体的生产活动时,需注重安全文化氛围的营造,让职工自发的规范自身行为,遵照安全准则行事。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安全宣传教育是保障生产安全的基础,强化安全管理的前提条件。职工安全心理规律的深入探究,有助于煤矿职工建立正确的安全心理,在安全心理的引导之下,在生产安全的环境中,自发遵照安全制度规则要求自己,进而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保障煤矿生产的顺利开展。

  二、煤矿企业安全教育的宣传方式。

  1.宣传舆论工具的运用。文化教育是一个耳濡目染的过程,所以充分发挥宣传舆论工具的媒介作用,做好安全宣传,形成强大的安全文化宣传的声、讯、空全方位网络系统,构建浓厚的安全舆论气氛,让安全知识深入煤矿职工心里。首先,让安全二字“入眼”,矿区安全文化硬件设施的完善,建设安全展室,在展室内吊挂牌板和横幅,张贴安全标语,在井下通道、办公楼、家属区、学习室等处张贴安全标语,摆放指令、警告、禁止等安全标志,以及事故警示牌等,形成强烈的安全文化视觉冲击系统。另外,还可以开展事故案例图片展,安全宣传挂图展,利用这样图文并茂的方式,对煤矿职工开展视觉传播,让安全深入人心。其次,让安全二字“入耳”,充分发挥广播的作用,利用广播进行安全宣传教育,不仅传播速度快,且覆盖面积广泛,宣传感染成效也最为显着,进一步推广安全生产,加强安全教育。具体的宣传方式有开设广播安全专题栏目,举办安全访谈、安全讲座和安全文艺等节目,实现安全宣传的多样化,以灵活、直接、迅速的方式,做好煤矿企业安全知识宣传。

  2.结合实际探究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方法。安全宣传教育范畴广泛,属于一门系统科学,其涉及范围宽泛,包含了行为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因此,煤矿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切入点,首先应深入了解煤矿职工的社会家庭环境,掌握职工的传统习惯,以及非正式群体的活动方式;其次,对于职工的文化水平、兴趣爱好、身心状况等方面应有一定的了解,研究分析一些典型事故,结合实际状况,有针对性的提出符合本企业的安全宣传教育方式。例如,在煤矿职工开始工作之前,进行安全提醒、安全誓言等活动,强化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此外,充分发挥安全员的作用,对生产现场进行勘察,查隐患、防漏洞,严查生产环境。积极调动女职工、职工家属、职工子女参与到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中,切实实现安全宣传教育深入到职工家庭,推进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工作。

  三、煤矿企业安全宣传教育对人的心理作用。

  1.认知作用。人与外界事物的接触,相互作用形成的心理活动称之为认知,认知包含想象、思维、记忆、感觉等。其中,在感觉中,视觉、听觉是构成感觉得两种主要方式,操作环境中各种客体的形态和声音的传达都是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感知。所以,在煤矿安全宣传教育中,利用广播、牌板、标语等媒介传播的形态和声音,也是依靠视觉、听觉来感受,进而传达,其中视觉接受90%以上的信息。图像、声音、演讲等方式都是安全宣传教育较为普遍使用的宣传形式,让职工通过感觉来认知矿山的危险环境,以及对安全生产行为的要求和规范。感觉通常与外在刺激的性质和强度相关联,电波媒体往往要比网络和平面媒体的刺激强度范围大,强化记忆,成效显着。煤矿企业通常会在地面和井下生产场所,设置声光信号、警示信号和提示信号,目的是为强化对人体感觉的冲击强度。此外,过往经验通过识记、保持、再认知和回忆的方式在人脑中的反映形成了人的记忆,煤矿企业通常会在岗前对职工进行安全技术、安全生产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意在深化职工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但是人的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流失逐渐的消失,如要要使人的知识记忆保持和再认知,必须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实行强力灌输,定时举办安全例会、政工例会讲业务,讲安全知识,并开展相关培训,强化安全教育的渗透力和感染力,让职工自觉规范安全生产行为。

  2.激励作用。调动人的想法让其沿着期待的目标前行的心理活动过程称之为激励,对于安全生产来讲,安全行为的激励能够让职工自发的规范自身行为。激励是煤矿企业进行安全管理的主要方式,且成效显着,有助于提升职工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人的激励过程需要是其基础,当人有具体的某种需要时,心理会产生一种紧张感,当满足需要的目标出现时,这种紧张感会转化为动机,推动人们去完成某件事情达成目标。因此,煤矿企业通常会运用物质、金钱的奖励方式对职工进行激励,安全需要是煤矿职工的基本需要,职工人身安全的保障是这一层次需要的主要内容。煤矿企业在实际的安全管理过程中,完善健全安全管理条例,以职工安全为本是激励;为职工配备劳动保护用品是激励;采用先进、安全的设施和工具也是激励。另外,适当对职工进行表彰也是一种激励方式;组织职工旅游,调节心理平衡也属于激励;晋升是更高层次的激励。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是激励作用的两种基本形式,其中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根本,必须实现两者的有效结合,方可最大限度的发挥激励的作用。

  3.安全意识的强化。安全意识的强化也属于激励的范畴,它强调人的行为与影响行为的环境刺激之间的关系。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可以利用完善学习环境的刺激来操纵人的安全行为,利用安全宣传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渗透安全文明生产知识,强化职工安全意识,在对安全生产技能完全纯熟的基础上,提高警惕能力、预防水平,自觉履行安全生产条例,自发规范安全生产行为。煤矿企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进而达到阻止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实现激励安全行为,抑制行为误差等多方面的教育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煤炭企业安全宣传教育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现代化先进的管理理念,紧抓安全宣传教育的实效性,为煤矿企业的安全发展、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柱。

  参考文献:

  [1]薛晓峰。 安全宣传教育在煤炭企业生产中的作用[J]. 商业文化(上半月),20xx,12.

  [2]孔浩,蒋俊男,张艺馨。 浅谈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宣传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 现代经济信息,20xx,14.

  [3]夏林。 论煤矿企业安全宣传教育对人的心理作用[J]. 江西煤炭科技,20xx,04.

  [4]李春梅。对国有煤矿企业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认识[J].当代矿工,20xx,(6)。

安全模式论文7

  摘要:现如今,对于整个化工行业的发展来进行分析,其根本基础就是安全生产,其可以确保公司与员工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和化学安全生产技术和化工企业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化工生产要依据实际情况来构建一套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才可以进一步的促使员工管理的规范化,最终在最大限度之上来确保企业的生产过程之中的安全可靠性。安全生产不但与企业利益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同时也会和整个社会的秩序稳定与发展有着直接性的联系。当下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出现很多问题,我们必须要积极的总结实践经验与教训,进一步的强化安全管理的力度。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化工安全生产及管理模式。

  关键词:化工安全;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1化工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及管理模式

  1.1化工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第一,化工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以安全生产为基础,化工安全生产可以促进我国化工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第二,我们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整体发展趋势主要是建立在产业链安全生产。各类安全生产技术可以显著的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与生产理念,可以提升员工素质与技术水平,促使化工行业逐步的成为生产阶段之中的主力军。

  1.2化工安全生产管理的模式分析

  目前,我们国家化学品安全生产模式繁多。在此之前的安全管理模式主要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的,我们国家的化工生产技术相对滞后,管理模式不够开放,管理仅仅依据的是员工的安全管理经验。除此之外,企业安全的关键责任人也并未将安全生产管理充分的重视起来。在目前社会认知与安全工程不断发展的形势之下,安全生产管理已经慢慢的转化成为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同时也降低了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虽然安全管理的效率无法得到本质上的改善,但是和先前的安全管理模式相比之下,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2化工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2.1化工生产中一些材料和设备不符合安全标准,也容易诱发安全事故

  在化工企业生产的阶段之中,所运用的各类原材料均具备一定的危险性,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化工产品生产阶段之中通常都会运用到易燃易爆的材料,因此企业在原材料采购环节要进行严格控制,杜绝发生购入不合格材料的现象。另外则是在化工企业之中经常所运用到的设备都是高压、高温设备,在企业生产阶段之中,对于设备自身的安全标准较为严格,设备所出现的老化、腐蚀以及超期服役的情况,都会直接性的导致安全事故的出现。

  2.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执行不力、执行不彻底

  保障安全生产的基础保障就是健全化的安全生产机制。假使要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的顺利实施,那么就得要求企业依据自身具体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安全生产管理机制也会经常性的发生执行力差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之下,国家强制性的推行《危化品企业安全标准化》,但是诸多企业将制度的执行流于表面。

  3化工安全生产及管理模式的构建

  3.1生产安全管理的主要模式

  (1)以人为主的安全管理模式。该种安全管理模式和之前较为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相比之下,基本上不会再发生以安全管理人员主观经验为依据的现象,而其中管理的主体就是化工生产人员,将重点放在提高生产人员的整体水平。该类安全管理模式虽然可以很好的抑制化工安全生产之中由于人为因素而引发诸多安全事故的情况,但是在化工安全生产过程相对繁杂,所牵扯的范围十分宽泛,那么以人为主的安全管理模式已经很难涵盖到生产的全过程之中,从而也就形成了安全管理的空白区域,各个非人为因素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屡禁不止,化工企业无法从根本之上来减小出现安全事故的概率,各项安全管理对策也无法实现预期的安全防护效果。

  (2)以生产过程为主的安全管理模式。在化工产业高速发展的形势之下,诸多化工企业已经充分的意识到化工安全生产的作用,且在企业之中运用以生产过程为主的安全管理模式,其可很好的针对化工生产过程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更加高效化的管理。在化工企业之中运用该类管理模式,不仅仅要提升各个岗位员工专业技能的培养之上,且还不能忽视其它因素,将各个层级人员的职责落到实处,以此来进一步的强化企业内部员工的责任感,值得注意的就是从实际情况出发来制定相应的化工生产安全管理标准和规范,旨在规范生产过程之中的管理行为。

  3.2增强化工安全生产的对策

  (1)加大管理制度落实力度。化工企业严格制定国家所出台的各项法律规范,在研究各项政策法规实施的基础之上,依照化工企业具体情况,来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企业内部各项管理机制,还得要持续性的强化管理机制的落实情况,其主要可以从以下两点来予以着手:首先构建相应的安全管理小组,统一由企业领导或者是其他负责人来进行带头,将各项制度予以落实下去;其次则是进一步的强化管理人员对于安全管理工作的力度,并设置相应的监管机制和奖惩机制,并实施全方位的监管模式,可以在最大限度之上来进一步的保障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的予以解决,可以充分的将各项机制的作用激发出来,并有效的管控化工生产和企业的运用。

  (2)增强原料标准规范力度。在制定安全生产模式的环节之中,对于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则十分关键,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范标准,来严格把控生产原材料,并规范人员原材料操作的工序,避免发生人员用手来操作化工原材料情况的发生,要科学运用机械化和一系列的自动化手段,预防人体和各类化学物质直接接触的现象,从而可以显著的减小人员操作的风险。

  (3)做好工艺、设备把关在对设备以及相关技术进行优化。首先,要重视生产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工作,在最大限度之上来保障各项技术和生产设备达标,要避免发生设备、技术不达标的现象;其次,严格控制施工工艺关卡,在化学反应的阶段之中,会发生由于反应失控而发生爆炸事故的情况,因此,要严格控制各项施工工艺的参数,确保压力、反应温度以及原材料等参数达标,并且均可以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总之,目前,化工企业要充分的将生产、管理的安全性充分的重视起来,化工企业运营的主流趋势就是构制安全生产和管理模式,要扩大对于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研究深度与范围,由此可见,本文的研究也就显得十分的有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春来.试论化工安全生产管理的问题和要点[J].化工管理,20xx(11):270-271.

安全模式论文8

  摘要:中小水电站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安全管理是一项,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本文针对中小型水电站的特点和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了人的安全行为、设备安全和企业文化安全管理体系,以期促进中小型水电站的长期稳定发展。

  关键词:中小型水电站;安全;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清洁能源的大背景下,水电行业也步入高速发展阶段。[1]一方面与核电、风电、光电等清洁电能相比,水电相对安全,技术也更加成熟。另一方面我国河流众多,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但是我国的水电开发率较低。[2]中小型水电站是针对大水电站而言的,根据相关数据的统计,目前中小型水电站数量已占总量的99.4%,弥补了电网难以延伸或延伸不经济的缺点,然而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以及自身的特点,中小型水电站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中小型水电站安全的主要内容

  中小型水电站安全包括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和发电安全。首先从人身安全来看,又可以分为内部人身安全和外部人身安全,内部人身安全主要是指水电站对运行和管理人员造成的安全,例如电站的作业环境中存在大量的危险源,容易出现机械伤害、高空坠落等事故。[3]从外部人身安全来看,一旦发生大坝事故就会造成严重的灾害。其次是设备安全,水电站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部分设备在超负荷的工作环境下设备的故障率较高,一旦发生设备事故就会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再次是供电安全,供电安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电力使用的同时性特点,决定了事故影响大,不仅会给电力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引起社会的混乱。

  二、中小型水电站安全因素分析

  影响中小型水电站安全的因素众多,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人的行为对安全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设备的可靠性不断提高,因而大部分事故都是人因而造成的,根据统计数据表明从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人为因素由原来的20%增加到80%,美国杜邦公司统计95%的电力安全事故时人为造成。不难看出,人的行为与水电站企业安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必须规范人的安全行为,随时对其进行监控预警,尽最大努力消除或控制事故隐患。二是设备技术对安全的影响,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xx年水电机组(361)台共发生非计划停运578次,在对原因的调查中发现产品质量不良处于第一位,其次才是检修质量不良和运行处理不当,中小型水电站虽然比大型水电站要简单,但是设备仍然是非常复杂的系统。[4]三是管理机制对安全的影响,尽管所有的中小学水电站都制定一系列的运行规范和事故预防措施,但是安全管理水平存在差异,事故发生的概率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因此要使保障制度的失效概率尽可能的小。四是企业安全文化对安全的影响,安全文化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思想和意识,在长期安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小水电安全文化,包括生产技术、安全法规、设施设备等内容,是更高一级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倡导用文化的力量去凝聚人,达到水电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目的,因此通常是通过法律法规、采取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来保障安全生存和安全生产。

  三、中小型水电站安全管理模式初探

  经过近几年安全制度的相对完善和先进技术的投入使用,中小型水电站安全生产条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由于先天条件不足,与现代水电站的安全技术规范还不能同日而语,因此要加强安全管理,就要从影响安全的因素着手,制定针对性的策略。

  (一)人的安全行为控制体系

  人的安全行为控制体系主要包括激励体系和培训体系。首先从激励体系角度来看,中小型水电企业管理人员应该明白,员工们所真正关心的问题是工资福利,普通工人就是为满足生理需要而奋斗,因此要通过提高员工的劳动报酬、增加员工的福利对员工进行激励,当员工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考虑通过变换工作性质尽可能的从事相对安全的工作,此时管理者就可以强调遵守规章制度,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在激励的过程中要注意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原则、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区别对待,灵活激励、坚持激励的公正性,激励方式也要以安全生产目标为导向、以奖惩为杠杆、情谊沟通式激励。其次从培训体系来看,电企业安全培训是灌输水电行业安全生产理念的重要渠道,培训时要注意现场条件和职工素质相结合、专业性培训与综合性培训相结合、安全理论培训要与事故案例教育相结合、安全技术知识培训要与法律法规常识培训相结合、阶段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完善培训管理与考核监督机制。培训的方法也可以多样,例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在职教育与脱产教育、班组讨论法、视听方法、安全活动月等培训方式。

  (二)设备安全管理体系

  从现实情况来看,中小型水电站的设备老化相对严重,因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设备安全管理。一是加强设备巡视工作,首先要掌握设备特性,有针对性进行巡视,例如对发电机,重点检查设备有无异音、异味,有无剧烈振动;对水机设备,重点检查运行中水轮机振动、声响、油色是否正常;另外也要做好对辅助设备、二次设备、开关室内设备和户外电气设备的检查。其次要掌握季节气候特点,有重点进行巡视,例如春季,巡视时应注意设备柜门是否关严,电缆头有无破损。二是设备缺陷管理,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缺陷,要制定统一的上报程序,检修部门要对危急缺陷迅速组织力量及时进行抢修。

  (三)安全文化建设体系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因此在建设安全文化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贯彻抓领导、领导抓的思想,结合水电站的生产实际,以良好的现场管理为基础,制定严密的检查考核制度,对查出的问题要制订详细地整改措施,为安全文化建设提供牢固的平台。

  参考文献:

  [1]王培郦.基于TPM的中小型水电站设备集中控制管理模式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xx.

  [2]马仕文,陆向阳,陈星豪.应用现代网络技术实现我区农村水电站安全管理年检系统的解决方案[J].红水河,20xx,30(06):126-129.

  [3]章明旭,李南,何江,马国辉,肖珍珍.小型水电站全过程安全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xx,13(11):223-225.

  [4]刘毅.浅谈中小型水电站生产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J].机电信息,20xx(30):166-167.

安全模式论文9

  进行工程建设时,安全管理工作必不可少。在电力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不仅能有效的提高工程质量,而且还能保证工程的进度,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为企业赢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因此,积极探索电力工程的新型安全管理模式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1建立新型安全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工程在建设技术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完善了相应的运行体制,电力工程的建设以及管理水平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但是,由于电力工程建设的特殊性,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导致安全事故频发,电力工程建设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样不仅大大降低了电力企业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还打击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2电力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电力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重大的人员伤亡事故。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最近几年来死于安全事故的人员多达十几万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间接经济损失则难以估量。因此,要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新型安全管理模式,提高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从根本上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是电力工程建设施工中的核心工作。要以人为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建立新型的安全管理模式,首先需要了解电力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

  首先,电力工程中的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差。在我国,电力工程中的管理人员主要是由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他们缺乏必要的安全管理知识。另外,长期盛行于企业的老式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其次,缺乏安全责任意识,一旦出现事故就互相推诿,逃避责任。再次,缺乏先进的安全管理手段,没有及时的对供电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在供电网络上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情况等等。总体来说,在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中存在着管理不到位、分红不明确、职责划分不清、处罚力度不够等诸多问题,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对于电力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新型安全管理模式探究

  3.1建立新型的安全管理模式应坚持的原则

  (1)要坚持安全第一原则。这个毋庸置疑,建立安全管理模式理应以安全为核心。安全和质量是工程建设企业孜孜以求的两个方面,但是安全永远排在第一位。忽视了安全的质量我们不能要,即使要也承受不起。只有安全保证了,谈质量才有意义。因此,我们要在安全管理中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另一方面,要处理好安全管理和保证工期的关系。做好安全管理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工程施工的进度,施工人员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因此在二者的关系中要坚持安全管理优先的原则。

  (2)安全资金落到实处的原则。要做好安全管理,必须要完善相关的安全设施。施工单位要将安全管理的费用落到实处,积极修建和完善安全设施,为施工人员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施工环境。因此,在电力工程建设中,要将有关安全的资金用到实处,努力提高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

  3.2建立符合电力工程实际需要的新型安全管理模式

  顾名思义,要建立安全管理模式自然是要以安全工作为核心。那么如何有效的解决好“安全”问题?这就需要建立新型的安全管理模式,现论述如下:

  (1)要对日常的电力管理工作进行严格要求。日常的电力管理工作具有重复性强的特点,久而久之就使许多电力工作人员犯上了经验主义的错误。而电力运行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仅仅凭个人经验必然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很多电力事故都是由于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和麻痹大意有关;有的电力工作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比较随意,违背了安全操作以及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从而给企业和个人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

  (2)建立动态的安全管理模式。在电力工程的建设中,施工人员的认识水平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时候做好了一方面的工作而忽视了另一方面;有的时候没有认识到施工环境以及施工条件发生变化而仍旧采用原有的安全管理模式。这样就会产生很多安全隐患,时间长了自然就会发生相应的安全事故。因此,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对整个系统的环境、设备以及人员进行综合考虑,形成一个有机的动态的整体,在不同的时期或不同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安全管理模式。

  (3)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并对其实行有效的监督。由于风险的存在具有必然性,因此我们需要对可能发生安全风险的原因进行合理的预测,并积极探索相应对策,这个时候就需要发挥整个团队的作用。在这个团队当中,工程的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加强工程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同时,还要对工程管理人员加强监督,才能保证新型的安全管理模式得以顺利实施。

  (4)控制好各种不安全因素。不安全因素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其一,人的不安全行为;其二,物的不安全状态。要做好相应的控制工作,需要工程施工人员在操作和使用设备时严格遵守既定的规章制度,发现问题和危险情况之后要及时加以处理,同时一定要服从管理人员的指挥;要定期对电力设备进行检测和检修,做好维修和养护工作,有效的延长其使用寿命。

  (5)做好安全预警和应急管理工作。在电力工程施工之前,要首先做好风险评估。评估的主要内容是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以及安全管理水平。从收集信息以及以后的各个环节都要开展相应的预警工作,并建立完善的预警以及应急机制。风险评估结果出来之后,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有效的降低施工风险。电力部门还要做好应急管理工作,设立并完善相应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必要的演练,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可以迅速有效的实施预案,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在安全事故中,有些是由不可抗力的因素引起的,这个无法避免。但是绝大多数的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其中有人为的因素,也有各种复杂的因素。只要企业在安全管理模式上积极探索,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完全可以实现企业安全管理的目标的。

  4总结

  随着社会用电需求的不断增长,电力工程也日趋复杂,给安全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实践证明,在电力工程管理过程中建立新型的安全管理模式不但必要,而且可以有效的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对于增强电力企业的竞争力以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在电力工程的施工建设中,要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针对安全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运用新的科学管理模式,切实提升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模式论文10

  随着移动互联网以及信息化条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类的生活消费模式逐步转向了“线上+线下”的便捷型,触手可及的生活和工作使得人们的各种需求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人们也切实感受到了互联网时代的高效率、高丰富度。但是,在“互联网+”模式下,消费者、企业乃至政府相关部门在此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承担着一定的风险。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相关的'信息安全问题。在信息化社会,如何实现信息的存储、使用、传递和销毁的安全是信息拥有者和使用者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就互联网+模式下信息安全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并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法来促使互联网安全的提升。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客户端成为了人们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平台,大量的信息通过各种途径向某一节点汇集,生活和学习充斥着各种类型的信息,人们依靠对这些信息的筛选和处理,最终形成能够支撑相应决策的信息库。可以说,在信息化时代,信息就是金钱。但是,互联网的发展也并不是仅仅有利而无弊的,其中最大的风险就是信息的安全问题,涉及一些个人、企业乃至政府相应机关和部门的重要信息因为互联网而被泄露和篡改,造成不小的损失的案例不在少数,如何有效地控制那些影响信息安全的因素是我们研究和探讨的重点问题。本文就互联网+模式下信息安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相应的探讨,并对如何规避相应的风险和挑战提出自身的一些看法。

  一、互联网+模式下信息安全工作面临的机遇

  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大容量性使得相关的主体能够在网络上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分享,提升信息的价值,对于在互联网环境下我国信息安全工作所面临的一些有利的环境和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促进信息的有效沟通,提升社会发展效率

  在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下,人们所从事的每件事情都讲求有效性,在保证目标达成的前提下力求以最少的资源投入和最大的效率产出。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顺应了这种“高效率—高产出”的社会发展的需求。大量的信息通过各自的通道向信息的需求点汇集,最终形成大量的相关的数据资源。而这些资源首先能够促使相关的决策的快速和准确地做出,促进主体对于机会的把握。

  互联网模式下,各种移动客户端的推出使得原本分散的各种资源和信息能够通过一定的平台得以有效的整合和使用。比如,滴滴打车能够通过对于社会上的车辆通过一定的利益关系的架构来实现全面的整合,使得闲置的资源能够得到更多的利用机会,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丰富了市场发展

  互联网环境下,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求都在不同程度地提升,对于各方面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消费时,想货比三家;在决策时,想网罗所有信息;在学习时,想最短时间内学到最多最有用的内容。这就是快节奏生活下的信息需求。同时,互联网的发展和完善也使得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成为了一种可能,通过简单的关键词搜索就可以找到成百上万条相关的信息。

  在互联网+模式下,政府提倡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所需要的不仅仅是有响亮的口号,需要的各方面的信息,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信息更多地能够以一定的相关性呈现出来,通过专业的搜索引擎可以轻松简单地搜集到相关的市场需求信息,从而提升产品的定位。

  二、互联网+模式下信息安全工作面临的问题

  互联网环境下,信息的存储和使用路径并不是完全安全的,多元化的需求和大量化的供给导致信息的变质和滥用,在信息的使用尤其是区分辨别方面的成本要高很多。具体来说,互联网+模式下,信息安全工作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信息冗杂

  互联网的开放性决定了任何人只要能够实现联网状态就可以无时无刻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往往是以一定的顺序和格式存储在更大的数据库和服务器中,这也就决定了只要能够进入这些数据库和服务器中的人就可以随意发表信息和获取信息,这使得往往客观公正的信息因为一些人的曲解而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最终导致信息变质。

  (二)信息存在泄漏风险

  信息化条件下,互联网的安全等级也是在不断提升的,但是一些不法之徒为了其不可告人的想法通过各种非法的途径来窃取相关的信息,给信息的安全保护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同时也有些人为了扭曲事实或者误导别人,将所获取的信息通过歪曲性的篡改再传至互联网中,导致更多的人接受不良的信息,造成更大的损失。

  (三)法律层面的不健全

  互联网的发展促使社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与之配套的制度层面的内容却没有得到及时地更新。虽然国家相关的部门在不断地出台相关的信息安全保护措施,通信部门和企业也在不断地开发出安全性更高的产品,但是仅仅靠技术和制度层面的措施难以起到良好的震慑作用,相关的法律仍然处于落后阶段,再加上人们懂法、守法的意识不强,导致侵犯信息安全的行为屡屡发生。

  三、互联网环境下解决我国信息安全问题的措施

  (一)提升公民信息安全的意识

  意识决定行为的层次和效果。对于信息安全问题,需要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加以解。要通过各种媒体的宣传来提升公民对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危害性的认识,从意识层面上使其树立信息重要的理念,在自身的生活中抵制不良信息,创造良好的信息安全环境。

  (二)通过技术手段提升信息安全的硬件建设

  信息是通过一定的途径传播的,途径的安全与否直接决定了信息的安全性能和使用的效果,因此,相关部门和企业要通过不断加强技术层面的研究来为整个国家和社会的信息安全保驾护航。

  (三)加大对于信息安全犯罪的打击

  对于那些利用信息获得非法利益的行为和人员,要通过相关的法律途径来进行严厉的惩处,维护良好的互联网发展环境。对于跨国犯罪的行为,要加强与相关国家之间的联系,提升合作保护网络安全的领域,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四、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得到了良性的发展,经济发展稳定,社会治理良好,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的发展使得人们深深感受到了信息化社会的便捷与高效,信息真正地实现了触手可及。但是,我们需要看到,互联网环境还在不断完善过程中,问题和缺陷还比较多,要重视对于信息安全问题的治理和方法,营造良好的互联网信息安全环境。

安全模式论文11

  摘要: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点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高职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对于学生的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改革探索研究,重视学生实务知识的学习,突出职业技能的训练。

  关键词:微课;教学模式;网络安全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教育方式、学习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快速增长的学习需求,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将成为顺应时代潮流的趋势。微课以其“短、小、精、趣”的特征,迎合了时代的要求和大众心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我校重点建设专业,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料和教学经验,教育教学模式力求不断创新。本文以《网络安全技术》课程为例,探索一条教学模式新道路。《网络安全技术》的先修课程有:《计算机网络基础》、《windows操作系统》、《网络设备配置》。网络安全技术涵盖知识面广,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总共分为12章,其中病毒知识和防火墙技术是本课程中攻防技术的典型代表。也是本门课程的重难点和疑点,更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块知识。如果把这部分内容设计并制作成微课,让学生自主学习,肯定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

  因此需要教师把这部分内容设计并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包,与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相比,《网络安全技术》微课,应该具备如下几个特点。1.微课的时长短,语言精炼,在对病毒知识和防火墙技术知识的讲解要简明扼要。在对重难点和疑点的分析要一针见血。病毒可以用木马程序作为典型病毒,演示木马病毒攻击的全过程,演示木马病毒攻击后的严重后果,并用防火墙技术来解决问题。2.微课知识高度集中,内容丰富。微课一般包括课堂导入、课堂分析、课堂演示技能、课堂总结等。如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具有自我复制能力,难以根除,种类繁多,更新速度快。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就需要收集大量病毒,操作演示计算机病毒攻击的原理。只有掌握了病毒的攻击,才能对症下药,做好计算机防护工作。这么高度集中且丰富的计算机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3.微课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已经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教师把学习中的重难点和疑点制作成微课,上传到公开的网络上,供学生进行搜索解疑或进一步了解。本课程的重难点和疑点较多,特别是需要动手操作的实验较多,遇到不熟练的操作点,学生可以打开微课平台,通过反复观看视频对课程中的操作演示进行多次练习,从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微课的出现契合了时代追求,顺应了时代趋势。微课教学应用不仅带来了发展机会,也对《网络安全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师群体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微课教育教学改革模式对于教师发挥了以下几点正面的教学价值和意义。1.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一堂传统课的时间为45分钟,教学内容繁杂。而微课要求将一堂课压缩成10分钟左右,这需要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面和精准的取舍力。由于《网络安全技术》牵涉的学科多,覆盖知识面广,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最难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对教师的知识面及教学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因此教师需要做大量精细的工作,总结出难以掌握并容易遗忘的操作点,录制成微课,供学生自主观看和练习。2.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方便适用,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新型的教研形式。微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给教师的教研带来新的活力。目前这类教研活动将越来越普及,另外微课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发展也对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3.加深了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意识。教师在微课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以信息技术作为依托,形成独特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而这些资源的制作和使用无法完全依赖专业技术人员的协助,因此掌握信息技术成为了教师的基本技能,从而促进了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水平。4.提供了教师自我展示的平台。

  微课短、小、精、趣,这要求教师在表达上做到简明扼要、思路清晰、逻辑严谨。微课凝聚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师经验,展现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并给予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广阔的发展前景。微课的兴起,充分契合了当前全社会呼吁的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浪潮,微课正在逐渐得到学生认可,对于学生,微课同样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1.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学习时间分配自主地点播微课视频。《网络安全技术》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门学科,网上也有众多免费开放的微课资源,学生可以借由微课,在网上了解课堂以外最新最全的计算机病毒知识以及计算机防护手段,这提升了学生对课程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投身自己所感兴趣的行业。2.学生可以多次、反复的进行动手操作与学习。传统教学在下课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可能会很快遗忘,对于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点,也很难第一时间得到解答。由于《网络安全技术》这们课程难点疑点较多,且动手操作点较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感到非常吃力。教师录制的微课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课后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反复消化知识,还能动手反复操作,做到轻车熟路。3.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网络。如何发挥互联网促进信息共建共享的积极作用,正确评价信息,规避不良信息传播带来的影响,《网络安全技术》这门课程激发了学生对于网络正面学习的兴趣,能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是怎样入侵自己的计算机及网络,面对这些入侵和攻击,如何保护计算机及网络。从而让学生明白网络不仅仅是用来游戏,还可以做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丰富了教师的教育实践;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使学生能自主高效的学习,这对于教师和学生自身的成长非常有益。高职院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网络安全技术》这门课程涵盖网络安全攻防基础理论知识,又包含丰富的实践操作内容。本课程要求学生有坚实的前修课程知识作为基础,还要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免费开放的微课学习平台符合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和学生都要积极参与微课的制作与应用,促使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健康快速的发展。

安全模式论文12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带给人们更多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定安全问题。因此,需要加强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人们在计算机网络使用中的安全意识。对于各大高校来说,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课程的改革,培养出更多计算机网络安全专业的人才,为当前社会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而在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此,详细分析了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模式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模式;创新

  1引言

  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是我国众多高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因其实际教学中涉及到到技术难点比较多,学生的学习难度也比较大。如今,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愈加凸显,高校更应当担当重任,加快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教学改革的脚步,创新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模式,培养更多专业化、高水平的计算机网络人才。基于此,笔者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模式创新的途径进行了阐述。

  2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学习现状

  2.1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

  经过调查发现,高校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授中,学生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在不同的成长环境影响下,其计算机基础水平是呈现参差不齐的现象,使学生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实际学习中的起点存在一定差距。随着各地高校的不断扩招,招收的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有着很大差距。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普遍存在着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学生在计算机的现实使用中,往往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应用,像玩游戏、网站浏览等娱乐活动,很少用到网络安全知识,导致学生后续学习动力缺乏,能力提升较慢。

  2.2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待提升。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门知识更新比较快的课程,教师若没有及时更新自己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体系,或者不能及时更新计算机网络安全专业知识,就会导致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效果就会不太乐观。就学校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师来说,若是不能紧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步伐,就无法及时进行学习,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导致教师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变得匮乏与落后,同时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也会受到极大的不利影响。

  3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3.1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的实施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的学习是其开展高效学习的关键,对教师来说,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应当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法,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以“电脑高手攻击”“病毒入侵”“网络安全协议”等主题为教学内容,定期开展兴趣小组学习比赛,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学习中的浓厚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而达到巩固学生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知识、锻炼学生操作技能的教学目标。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中涉及到的概念性与问题性知识,应当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精心解答,鼓励学生建立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3.2提高对教师的要求,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来说,要加强计算机网络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是课堂的实施者、组织者以及主导者,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中教师的特殊性比较突出。计算机网络安全这门课程特别强调实践性,若是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则其在实际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与操作知识就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学生问题指导中也会出现很多问题。因此,学校要求教师在平时要不断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新技术的学习,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网络资格各类认证考试,参与学校攻防实验室建设和学校网络信息安全建设。教师要注重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施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以最直观生动的方式进行复杂网络知识的展示,由此学生也能更加能理解与掌握网络安全知识,改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市价教学中,应对一些比较复杂、抽象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如分组丢失和延迟、数据报网络、DNS等内容,利用视频、Flash动画以及现场演示等众多技术手段,融合文字、图像、视频、声音、动画等,向学生传授更加生动、有趣地教学内容,使得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增强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效果。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充分调用更多网络资源,开展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有利于拓展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教学空间。

  3.3采取多样化教学模式,增强网络安全教学效果

  在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中,要结合教学任务与学生实际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多种教学模式去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能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实际教学中。例如,在电脑高手攻击方法的讲解分析中,可以先播放一些网络上一些专业化的动画短片,将电脑高手攻击技术引入其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进行主动思考,并在思考、分析与判断中掌握电脑高手攻击的相关原理内容。教师可以先设置出一些问题,使得学生能通过阅读与学习,以及在课堂的自由讨论中,积极参与到课程活动中。在教师的总结中,应逐渐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充分了解与掌握。根据实践教学经验总结,在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中,实际教学成效比较理想,这一教学模式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呈现出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目前高校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应当站在其实际授课角度引入现实生活案例,激发学生的共鸣。具体来说,教师在讲解计算机病毒时,可以列举一些众所周知的案例。例如,“熊猫烧香”的病毒案例,可对“熊猫烧香”这一病毒作者、创作背景、病毒工作原理以及病毒入侵防止方法进行有效讲解,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结语

  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模式的实施中,各大高校应当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中的问题进行具体问题分析。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学习实践性,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使得学生能进行理论与实践有效融合,实现“知行合一”。教师应按照不同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旨在充分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其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实现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伟.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实验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xx,5(18):115-116.

  [2]曾志高,杨凡稳,易胜秋,等.计算机网络与安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20):110-111.

  [3]陈礼青,步山岳.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xx(33):108-109,115.

  [4]罗利尔.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教学模式的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xx(11):76,74.

  [5]张新刚,王保平.创新型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xx(9):67-69.

安全模式论文13

  一、信息安全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各行业在信息化应用和要求方面也在逐步提高,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各重要业务系统相结合,例如站、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及生产管理系统等,信息化技术给我们带来了便利,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然而各种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问题也给我们带来了众多威胁和隐患,一旦出现安全问题,所有工作都无法正常完成,所以信息安全是各行业信息系统运作的重要保障。

  二、高职院校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对网络信息安全的建设人才、管理人才和运营人才有大量的需求。相对于其他信息安全理论,密码学已经形成了相对比较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因此,国内在信息安全方面比较突出的高职院校基本上都以密码学领域的人才培养居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密码学仅仅是信息安全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其他信息安全领域,目前各高职院校尚未形成系统、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职业院校计算机信息安全专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教学形式单一 2、重理论,缺实践3、教学计划不科学4、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合理5、实验室、实践基地建设滞后。

  总体来讲,当前我国信息安全人才相当匮乏,因而导致了我国信息安全领域相对落后,且缺乏有效的国内、外竞争力;与此同时,我国信息安全理论研究远落后于信息化安全技术的应用及开发,在该领域进行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建立相关行业标准等方面十分不利。

  针对上述国内信息安全类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并结合国情及新时期社会对信息安全专业多样化人才的实际需求,本文重点着手对信息安全实训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探寻一种较科学、可行的信息安全类人才培养模式。

  三、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实训教学模式

  1、实训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从社会对信息安全类人才的实际需求来看,各个领域均要求该类人才需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因此其实训教学应注重改革实训教学模式并设置合理的实训教学内容。实训课程体系的完善与优化是信息安全专业实训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建立起优化、合理的实训课程体系才能加快人才培养预定目标的实现。在实训课程体系建设中,应明确专业学科核心实训课程以及专业主干课程外,应紧密围绕信息安全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开设大量的实践类课程。因此,在实践课程的设置方面应逐渐建立学生实践能力标准体系。依据培养方案制定相应的具体原则,专门制定信息安全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标准,并形成正式规范。

  在实训内容方面应设计四大部分:一是计算机网络NT、Novell、UNIX的网络的连接;二是微机组装及故障排除;三是电子商务模拟交易及认证模拟训练;四是信息安全实训,主要有加密系统、防火墙技术、病毒的防范、电脑高手攻击与防范等。

  2、实现多元化虚拟实训模式

  根据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并结合各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将实训教学分为基础网络实训、信息安全综合实训、创新、创业实训、系统安全综合实训、实践基地实训项目以及毕业论文(设计)6个层面内容,搭建这种分层次的体系结构和多元化虚拟实训模式。基础网络实训一般应采用课内实训的方式;信息安全综合设计实训和系统安全综合实训多采用集中实训的方式;创新、创业实训应鼓励学生按照兴趣小组的方式组成课题研究小组去申报一些科研项目,如国家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及各种大学生竞赛项目,通过这些实训项目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可以极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基地实训项目应多采用集中的方式进行,使学生利用假期2~3月的时间到实践基地进行深入、全面的实训锻炼,也可以顶岗锻炼。通过实训锻炼不仅可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使其明确了自身的专业定位,为今后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完善实验室建设

  基础网络实训、信息安全综合实训等是可以利用课内实训或集中实训的方式在实验室完成的,专用实验室是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是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的纽带,因此,需要设计和搭建出科学合理的信息安全实验室,从而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信息安全实验室与其他基础实验室不同,它需要大量的专用安全设备、服务器、计算机,还需要大量使用各种专用的安全软件,同时需要具备全面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的专业实验教师,才能使信息安全实验室发挥其作用。

  4、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工作

  实训基地的含义可以有两层,一层含义是为完善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而建立的实践场所。信息安全专业的教师大多是非“科班”出身的,几乎是相近学科或专业后转型而来的。这样培养出的学生不仅质量不会太高,而且缺少信息安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不能胜任安全的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等综合性工作。而信息安全专业注重实践的学科特色要求师资队伍既有精湛的学识和理论水平,又有社会实践的经验和能力,故建立一个完善师资队伍知识结构的实践场所,有利于老师把理论与实践融汇贯通,从而很好地指导好学生。

  另一层含义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基地。该专业所学的大量课程与社会实践密切相关,应多方努力,与实训条件好的各高校、企业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并重点选取一些技术力量雄厚、专业特征相符且适合大学生实践训练的友好单位作为长期合作的实践基地,为学生创造到企事业单位顶岗实习的机会,确保学生能到某一实践基地去全面、系统的实训锻炼。

  5、实训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和教学保障

  信息安全实训课程必须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信息安全专业的相关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训课程完成相关配套的实训,提高学生综合专业技能水平。因此成熟完善的实训评价系统十分必要。实训教学的评价工作可以帮助提高教学质量,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便于师生之间互相交流,及时反馈信息,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解决问题,及时调整实训项目内容,对实训教学效果提供保障。

  四、结束语

  由于信息安全专业成立时间较短,没有现成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借鉴,加上该专业的自身特点,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任重道远,在这样的局势下,本文针对对职业院校计算机信息安全实训教学模式,从课程体系建设、实验室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新时期社会对信息安全类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作出一定贡献。

安全模式论文14

  一传统“信息系统安全工程”课程教学模式的不足

  (一)传统的“信息系统安全工程”课程教材单一,教学进度紧张

  课程伊始,由教师指定一本教材作为课堂学习教材,多种教辅资源的使用也仅仅是教师备课时的参考。由于课程进度较紧,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也略显欠缺,不能激发学生全方面获取学术领域最新相关知识的兴趣。

  (二)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

  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模式使学生过度依赖教师为他们准备的学术正餐。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当施教者的角色,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充当受教者的角色,被动学习贯穿其全过程,课堂教学气氛沉闷被动。

  (三)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透彻,难以将其应用于实践

  由于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未能融入自己的主动思考,学习目的似乎也变得愈加简单,仅仅是通过考试,学生并不能了解所学习课程的真谛。因此学生并不知道所学知识有何用处,更不知道如何与实践相结合,使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巨大鸿沟。对于“信息系统安全工程”这门课程来说,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与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相悖,因此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二基于PBL 模式的“信息系统安全工程”课程改革实践

  PBL 教学模式将关注点放在问题上,以问题为导向,培养研究生的自主学习知识和提高思维技能的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及学术领域更加游刃有余。本课题结合PBL 教学基本理论,以我校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课程“信息系统安全工程”为对象展开研究。

  (一)课程简介

  信息系统安全工程(Information System Security Engineering)涉及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环境中与系统安全(INFOSEC,Information Security)工程实践有关的各个方面。研究生阶段开设的“信息系统安全工程”是一门综合学科,需要学生活学活用,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二)师生转变理念

  PBL 教学法首先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习惯于从讲演中获得愉悦感的教师,在PBL 教学环境中会不知不觉地进行大篇的讲演;而已习惯了传统教学的学生也会愉快地享受轻松地接受知识,而不是自己去找出答案。

  课程开始之初,积极推行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平台和资料。教师应该既不指定教材,也不采用传统的传道授业方式,而是在每个问题提出时,向同学推荐几款主流教材及相关主题的知名博客,供同学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同时,教师还应建立畅通的师生沟通渠道,时刻了解学生动态及问题解决的进度,做好督促、反馈工作,及时调整教学方式。

  (三)实行基于PBL 的新型教学法

  1 问题贯穿教学全过程

  问题、学生、教师是基于问题的学习的三大基本要素。要取得良好的PBL 教学效果,教师是关键。因此,课程开始前,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学生专业基础背景等因素,设置一到两个启发式问题,挑战学生的思考过程。问题数目不应过多,以免过于局限,限制了学生的思考模式及思考深度。

  2 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鼓励学生遇到问题时进行自主学习。对问题进行整体性认识的同时也应该鼓励学生多多进行小组合作,在一次次思维碰撞中汲取他人优秀的思想来充实自己,对新知识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3 课堂是学生展现的舞台

  PBL 教学模式中,课堂仍然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应该将讲台交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相关主题的研究结果展现给班内其他同学及老师,并由老师进行谬误勘正及疑难点的再解析。这样可以使同学对于知识点理解得更透彻,从而了解自身思维模式及思考方式上的不足,并对自主学习方式加以改进,逐步摸索出适宜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及途径。同时,对于学生仍然存在疑问的问题,可由教师给予适当提示,学生进行课下再探讨。

  4 学习效果考核

  学习考核主要分两个部分:一是传统的理论知识的考核;二是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于传统知识的考核还是采用笔试的方式,但是增大了主观题在整张试卷所占分值的比例。对于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我们允许学生开放思维,随意选题,只要是在该门课程中遇到的问题或是学生感兴趣的方向都可以进行研究,学期末通过答辩的形式由任课教师进行评分。

  5 效果评估

  对两届学生(基于传统教学方式及基于PBL 学习模式培养的学生)学习状况进行对比。根据学生两方面的考核,可以看出学生的综合能力明显上升,虽然在传统知识考核方面上升程度并不明显,但是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上升幅度很大。并且,在对学生的访谈中了解到,一些受访者的学习兴趣明显上升,不仅仅是在学习一门课程,而是带着兴趣去探索未知领域的新奥秘。同时,在与受访者谈到对该门课程的认识时,可以看出PBL 模式下培养出的受访者对该门课程的整体把握及对章节间联系的理解明显优于传统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

  6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第一,学生能力有限。在四年本科传统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学生思维较局限,缺乏学习主动性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在刚刚接触这种教学模式时或多或少有些抵触情绪。同时在解决问题方面,能力确实有些欠缺,有时并不能按照预想的步骤进行下去,课堂中还是会看到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的说教。

  第二,问题设置不太合理。在“基于问题的”学习过程中,首先需要提出问题,为学习者创设情境,然后学习者在设法解决该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并获得技能,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可见问题对于PBL 教学法的重要性。但是,在整个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也存在着问题开放性不高、难度不够,不足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况,导致问题的探讨深度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同时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是很好,部分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总之,虽然PBL 教学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PBL 教学的优势已经得到初步体现,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提高,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想法越来越多,达到了预期效果。相信只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不断总结PBL教学经验,多思考该模式下相关课程的开展,PBL 教学法一定会在研究生教学中发展起来,培养出更加符合时代需求的新型研究生。

安全模式论文15

  一、前言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本科生不同,本科生注重的更多的是知识的吸收和应用,而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加注重的能力的获得,所以在高职院校中实践教学是特别重要的。其次,身处在信息时代,网络早已走入了千家万户,那么信息安全方面就是大家考虑得重中之重,所以当今时代信息安全专业的人才是缺失的。为培养更多的信息专业方面的人才,众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信息安全专业。那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培养出真正的信息安全专业的人才,才是我们想看到的结果。所以高职院校运用了卓越绩效模式便可以很有效的提高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当前信息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缺乏完善的体系

  由于信息行业的迅猛发展,所以信息安全行业缺乏大量的人才,许多高职院校只是一味的提高本校内的生源便开设了这一专业,但是对其的教学并没有采用不同与其他专业教学的模式,导致学生们不仅理论知识缺乏,甚至连实践的能力都不够好。所以国内目前的高职院校并不是很可以将信息安全专业把控的很好,没有对信息安全专业建立完善的实践课程管理体系,以至于信息安全专业仍然缺乏大量的人才。

  2.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未能与最新技术相融合

  当今网络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信息讲究的就是时效性。过期的信息就不存在任何价值。而高职院校中的大多数院校,他们即使想到应该加重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在这方面加大功夫,但是学校的设备等一系列可能还是很久的东西不能跟上现代化的发展,让学生们学到的东西无法与现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相融合。所以如何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将市场上主流的信息安全的新技术引入课堂,让学生们学到的技术可以与社会的发展相融合也是一重大的问题。

  3.实践教学太过于形式化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由于学校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导致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太过于形式化,只是走流程一样。学生们对于实践不当回事,只是盲目的去完成老师的要求而已,并没有走心。而老师们也并没有强调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可能其本身也只是认为就是形式化的东西,于是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只是注意强调纪律等等方面的东西,却忽略了教学质量、忽略了最重要的东西。

  三、卓越绩效模式在信息安全专业实践教学的应用

  为何要在信息安全专业上运用卓越绩效模式,是因为卓越绩效模式是当前国际上广泛认同的一种组织综合绩效管理的有效方法和工具,该模式源自美国波多里奇奖评审标准。它不是目标而是提供一种评价方法。所以卓越绩效模式在信息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很有效的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培养出大量的信息安全专业的人才。

  1.强化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

  卓越绩效模式在众多高职院校中的信息安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对原有的实践教学的制度进行强化。在高职院校中运用卓越绩效模式可以将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落实到实处,可以有效的把控着实践教学中所进行的实践教学的进度、制度以及管理方法等等。让实践教学不再是只游走于形式,让实践教学发挥它真正的用处,同时也可以通过这种卓越绩效模式来引起学生们对实践教学的重视能够更加认真的学习、实践,将技能真正的掌控在手中。

  2.营造卓越绩效模式的氛围

  想要真正的将卓越绩效模式运用于众多高职院校中的信息安全专业或者是其他的专业的实践教学中,首先要让老师、学生们真正的认识到卓越绩效的模式好,好在哪里,必须对老师和同学们有一定的信服度,不然即使拥有这样的模式照样可以只游走于形式化的教学。所以要在信息安全专业的老师和同学们之间大力宣传,让大家开始了解和认识卓越绩效模式,让大家在心中认为卓越绩效模式是不同于以往的实践教学模式,它更有助于实践教学,让大家心中竖起这样一种信念。我们更可以在高职院校中,先开启卓越绩效模式的实验班,让师生们先看成效。让师生们深刻认识到高职院校中是必须要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的,而卓越绩效模式便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

  五、结语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的重要之处,也是实践能力的强大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以与本科院校的学生或者是其他人去进行竞争。所以高职院校中必须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而信息安全专业又是大多数高职院校新开设的专业,同时信息安全专业领域专业人才的大量缺失,又使得高职院校不得不更加重视信息安全专业的实践教学。那卓越绩效模式便可以很有效的运用在信息安全专业的实践教学当中,它会让教师们的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可以将实践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落实到实处,可以让学生们真正的重视实践教学并同时让他们感觉学有所成、有成就感。高职院校将卓越绩效模式应用在信息安全专业,可以将实践教学的目标、管理、评价等等都无缝连接,可以形成一套完善的实践教学的体系,可以提高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可以为社会信息安全领域输送大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徐点,孙龙.基于绩效技术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xx(4):13-15.

  [2]叶少明,谢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卓越绩效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当代经济,20xx(1)84-86.

【安全模式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压力管道安全评定模式探究论文02-18

文献综述:论文撰写模式12-29

探究学习模式的尝试的论文02-13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式02-01

浅析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论文01-07

探究式教学模式分析论文02-14

教师教育模式创新的构想论文11-20

电脑安全模式怎么进06-16

美的集团整体上市模式研究论文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