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运营管理论文

时间:2022-09-26 11:34:17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运营管理论文(通用22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运营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运营管理论文(通用22篇)

  运营管理论文 篇1

  房地产企业是我国支柱型企业,房地产企业直接占GDP的比重高达6%由此可见其对于我国经济的重要性。随着我国的营改增的税务政策调整以及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推行使得我国的房地产行业正在面临着一场比变革,其资产运营模式正在逐渐转换由原本的中资产模式走向轻资产模式,这种模式的转变与财务管理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我们必须对财务管理的房地产企业资产运营模式的转型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找到影响其转型的各类因素,今天笔者就和大家来谈一谈关于财务管理的房地产企业资产运营模式转型的相关话题。

  一、资产模式概述

  (一)重资产运营模式

  重资产运营模式就是指在企业内部的财务结构当中资产负债中其固定的投资比例较高的资产结构,这种资产结构如果放在产业准入门槛高、市场需求量大供给小于需求且竞争压力不大的情况下还是非常容易盈利的,但是如果市场是处于饱和状态的,从而使得供大于求那么总资产模式下其大量的固定资产投入就回是的其资金无法在短时间内进行回笼,使得其现现金流极具缩小最终十分容易造成资金链断裂。

  (二)轻资产运营模式

  轻资产模式是一种较为新型的资产模式,其整个资产就能够的当中流动现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所占的比重大大增加,而相对的固定投资的比例会大幅度缩减,其更重视于产品研发、品牌宣传、营销开发和用户体验等方面。轻资产所强调的是对企业品牌和企业运营能力的增强,利用杠杆效应原理,以最少的资金来获得最多的资源,从而使得固定资本的投入U降低,增加对知识产权、品牌、客户资源和运营的投入。

  二、影响房地产企业资产运营模式的主要因素

  (一)土地成本因素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所以土地资源显得相对珍贵很多,这一点尤其在人口较为稠密的一线城市显得更加突出。近些年来我国的土地价格正在节节攀升并且政府也加大了对于土地资源的管控,这些因素都是的,土地的需求量远远大于土地的供给量二者之间出现了严重地不平衡现象。土地成本的大幅度上升一方面必然会造成开发商拿地难度和拿地价格明显增高从而使得其开发成本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随着土地价格的快速上升使得开发商已经购买的土地价格变得越来越高其享受到的土地红利也会因此增加,最终使得其固定资产的价值有所增值。因此土地成本因素对于开发商而言可谓是爱恨掺杂的,房地产企业必须权衡好土地增值的幅度与财务费用之间的关系,如今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已然过去,土地价格的增长幅度已经不再是以往那种以倍数增值的年代,这就使得如今很多房地产企业其资金成本飞速增加而财务费用也越来越高,导致其投入到土地当中的资金过多,其现金流量过少就很可能会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

  (二)楼盘库存压力因素

  近些年来房地产市场一直处在一个较为低迷的状态下,其库存量节节攀升,楼盘库存对于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占用是十分严重的,房地产企业的高投入却无法得到迅速的资金回笼甚至会由于这种资金无法回笼造成房地产企业无法偿还银行贷款引发一连串的财务危机,尽管今年我国提出了销库存的国家战略但是库存量依旧十分庞大,这对于房地产运营模式转型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三)现金流因素

  房地产行业属于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并且其资金运转的周期较长通常需要3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够进行一次资金回笼,而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是需要持续投入的,任意一笔资金无法到位都可能使得整个企业出现财务风险发生。

  三、房地产转型的成功案例

  凯德集团丝毫东南亚最大的房地产企业,其目前已经成功的进行了转型,由原本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重资产结构)转换为了房地产投资企业(轻资产机构),在其转型过程中同样受到了各类因素的影响,但是凯德通过拍卖非核心业务和资产来弥补核心资产产生的债务,成功地进行了转型。在转型期间也遭遇过财务数据下降的情况,但是其坚定地从原本的香港模式转为美国模式,在房地产土地价格较低时买入土地进行储备,再在房地产市场回暖趋于繁荣是卖出土地,从而获得差价进行盈利,这样的轻资产运营模式使得凯德的利润回报大大提升,而财务风险却大大降低。

  四、结束语

  对于我国而言房地产企业资产运营模式的转型已经是一个势在必行的趋势,我们必须对影响其转型的各类因素进行了解和控制,使得我国房地产行业能够在财务风险最低的情况下实现成功转型。

  运营管理论文 篇2

  摘要:目前,许多轨道交通运营企业都会选择设立分公司承担部分运营以及维保任务,都需要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模式才能够将轨道交通运营成本进行降低,同时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为资金平稳的流转与配置提供保障,降低融资成本,提升资本的运作效率。本文从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财务管理基本职能与目标出发,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提出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建议、方案设计以及具体落实的构想。

  关键词: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探究

  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提供的服务主要就是为乘客提供优质有序、安全准点的交通服务。而其财务管理模式同样需要围绕该目标进行运营、优化,同时达到控制企业运营成本、降低财务风险、推动资金均衡配置等目标,以促进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更好发展。

  一、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

  由于线网化的运营发展,许多轨道交通企业都是根据自身运营线路来规划若干运营分公司负责相关客运服务,同时根据专业不同,划分为若干维保公司对各种轨道交通设备进行维保。从该运营模式来看,各分公司并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但实际中分公司之间的各种业务活动联系十分紧密,故应该推荐运用集中的财务管理模式。

  二、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财务管理权过于分散财务管理权从轨道交通企业运营模式来看,主要就是指财务的决策权、资源配置权、信息集权与业务操作权。

  但是由于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特殊性,旗下存在若干分公司,在财务管理权上就显得较为分散。主要是因为子公司分管路段、设备等都不同,存在技术差异性,不管是总部还是其他公司都不好直接插手进行财务管理,很有可能给整个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带来极大的损失。此外,就是资源配置权方面,由于总部不太了解各个分公司的具体情况,在资源配置上也是由分公司占据主动情况,其只需要将所需要的资源进行上报,总部由于缺乏对各分公司的具体信息,为了分公司的顺利运营,只能够将相关资源进行下拨。正是由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缺乏集中化管理,造成了财务管理权的分散。

  缺乏统一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分公司数量若干,而且因为地域因素,许多分公司与总公司缺乏联系,在财务管理制度上并没有严格遵循轨道交通企业总部的规定,更多的是由分公司自行制定。但是却给企业总部在对分公司财务管理上造成极大的难度。首先就是无法对分公司的财务管理情况进行实时的监督。分公司多数都是在某个固定的时间向总公司汇报财务管理基本情况,但是整个财务管理过程总部就没有办法知晓,而分公司负责人一旦要谋求私人利益就存在较大的操作空间。其次就是预算编制无法统一。各分公司由于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同,在预算编制上,不管是口径还是编制方法可能都与总部有所差异,总部就没有办法对分公司预算编制进行审查,而且一旦要进行实地审核,就需要投入大量精力、成本。

  最后就是财务管理监督的不统一。许多分公司的财务管理监督机制更多的是摆设,而总部要想对各分公司的财务管理进行监督也是有心无力。3.财务管理创新人才缺乏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更多的还是技术型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渴望更体现在轨道交通方面,而对于财务管理人才的需要并不是特别强烈,自然也就造成其财务管理创新人才的缺乏。财务管理模式必须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而不能够一直沿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尤其是轨道交通企业,其接触的都是新型材料等,在财务管理科目上更是要进行不断地修改优化,才能够为轨道交通运用企业更好的服务。但是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必须要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其结合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特点才能够提升财务管理质量,使得企业财务运营更加高效。

  三、轨道交通企业集中财务管理模式的方案设计

  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总部应该对经济活动进行整体性控制,必须要具有对各分公司的所有财务决策权、控制权以及管理权等。要注重以集中财务管理为核心,不仅是对各项资金,同时也要对财务工作人员进行集中管理,还要对预算、会计核算等进行统一管理,从而为整个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财务制度、信息化建设等提供保障。

  1.财务工作人员集中化管理从落实形式来看,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财务机构派驻制。该机制能够使得各分公司的财务工作人员较为独立,在落实财务管理制度时能够直接从总公司财务管理要求出发,同时更多地也会从企业整体利益的考虑。而且通过轮岗机制,让各个分公司的财务管理负责人或者是工作人员定期轮岗,以有效预防贪腐现象的发生。此外,派驻财务人员在总公司与分公司进行资源调配时,能够从中起到协调的作用,更多考虑到企业整体利益的发展。各分公司的财务机构与财务工作人员由总部负责统一培训后再派驻到各个分公司中,不仅能够保证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也能够进行统一管理与考核。从管理重点来看,要强化人员述职、考核评估与培养储备。企业需要定期的展开财务工作会议,通过企业总部财务部门各专业人员对各分公司的财务机构各项工作进行评估报告,对于其中的重点财务项目要特别筹划布置。同时开展派驻财务负责人以及关键岗位财务人员述职工作,要与其工作成果、困难点以及未来工作进行深入沟通交流,为财务工作目标的落实提供保障。要结合财务管理目标构建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将定性与定量指标结合,诸如预算精确率、单位成本排名、财务服务满意度等。要落实对派驻机构与工作人员的全面考核评估,从而为财务集中化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资金集中管理对于资金的集中管理一定要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轨道交通企业的收入都应该直接存入企业总部收入户,同时各分公司对资金有所需求应该向企业总部进行申请调度,杜绝分公司独立对外融资、担保等违规行为。而且,各分公司的资金使用都应在相应的资金预算编制范围内,要根据总部所制定的成本费用开支范围与标准来编制相应的资金预算。企业总部对于资金的审查一定要严格,同时对资金进行追踪监控,避免出现大量资金被闲置占用。要强化银行账户与现金流管理。首先,要针对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名下各银行账户审批,必须要严格要求各分公司只能开基本账户,要想开立其他银行账户,必须要经总部进行审批。其次,应将各分公司的基本账户设置为“零余额”账户。同时,在总公司名下的分公司银行账户允许部分额度透支。针对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投资额度,需要结合各分公司的资金需求进行确定,基本账户中要保持与透支额度相匹配的资金,要最大程度地集中资金用于各项重点工作,降低资金占用率,提升财务监控力度。

  3.预算管理统一构建标准化的预算管理体系是统一预算管理的前提条件,对各分公司各项经济指标的横向比对是十分有利的,同时对运营管理目标与预算管理效果考核评估更加便捷合理。尽管各分公司的具体运营业务可能存在不同,但是在预算编制管理上应该统一口径与流程,总部能够更加科学地对各分公司的预算编制进行审核,从而提升整个企业的预算管理效率。在预算管理体系当中要重视预算目录,落实分级管理。随着轨道交通线网化运营,轨道交通企业的组织架构正逐渐臃肿,而且加上业务的拓展,需要预算管理能够结合各分公司业务的特征,同时兼顾效率与公平,将分级管理纳入预算中进行落实。每年企业总部应该结合分公司特征,对支出类项目构建重点项目目录,对于重点项目进行资源适当的倾斜,在相关预算编制上构建浮动的预算,确保资金资源不会阻碍项目的发展。

  4.财务制度通知保障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应该构建系统的财务管理制度,将总部与分公司的各种财务行为进行全面覆盖,使得各种财务行为都有据可依。同时,使得整个财务管理模式在纵向上更具有层次性,展现出组织结构、管理层次以及从综合到具体的逻辑关系。而且,在横向上也能够增强总部与分公司财务管理上的协调作用,避免交叉、矛盾等情况的产生。财务管理制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不断优化的过程。对于财务管理制度尚未明确规定的内容则需要财务部门进行研究决定,由其对整个财务行为进行评估,再对其行为进行规范,同时需要各部门能够统筹协调,对新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落实。只有通过系统性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够保证财务管理模式的先进性,从而将繁冗复杂的财务工作进行更好的梳理,确保其职责界面与审批权限的具体划分能够更加清晰,帮助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总部、分公司等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财务管理运营效率。

  四、结束语

  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是基建设施的重要企业,而财务管理模式更是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希望本文对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分析能够对同业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白洁.关于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现实思考[J].当代会计,20xx,(7):38-39.

  [2]朱国伟.轨道交通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xx,(9):207,212.

  [3]付晓利.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探讨[J].财会学习,20xx,(18):68.

  [4]李亚非.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管控“一体化”模式下的财务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xx,(4):174-175.

  作者:杨超众 单位:温州市铁路与轨道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

  运营管理论文 篇3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中企业间的竞争激烈化财务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中心,对企业在市场发展中的战略目标的实现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财务管理工作是指现代企业组织财务的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经济管理工作。有效的财务体制和高效的财务管理手段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企业最终追求的目标就是实现企业价值和利润最大化。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有助于企业资金的合理有效利用,提高企业的投资报酬率,生产成本费用的降低,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成果。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企业管理具有重要性和时间紧迫性。企业的各项筹资能力,投资能力,营运能力,利润分配管理与财务管理活动密切相关。

  【关键词】企业运营;财务管理;经济效益

  前言

  现代企业是以盈利为目标设立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而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必须讲究企业的经济核算,管理能力的加强,技术的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这些措施都有利于企业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在此目标基础上,必须考虑现金流量的时间价值因素,风险因素资本与报酬的关系。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来克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中使企业财务决策带有短期行为的倾向。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主要的财务管理的内容是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

  1、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与意义

  1.1财务管理对企业的投资管理作用与意义

  投资指投放财力资金于一定的对象,以期望在未来获取一定利润回报的经济行为。企业能否把所筹资金投资到了经济收益高,回报快,风险几率小的项目上面,对自身的生存发展十分重要。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基本前提是企业的投资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企业需要把自身所持有资金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环节进行投入,这样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的能力才会相平衡,对综合生产经营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企业将资金投资到多行业,多元化的经营则使企业销售和盈余的稳定性大大增强。这些都是财务管理在投资管理中的一些方法。通过各项财务指标对投资的预选方案的进行计算作为依据,以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为目标指向,经济效益的尺度原则进行把握。将财务投资指标的货币化,对预选方案进行比较得出最后投资决策的结论。财务管理对投资决策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

  1.2财务管理对企业的筹资管理作用与意义

  企业筹资是企业据自身生产经营的活动,对外投资需要以及出于调整企业资本结构等需求来进行经济有效的筹措资金的活动。而不同的筹资来源和筹资方式,其筹资的难易程度,所耗的各项资金成本和面临的财务的风险各不相同。因此,企业要综合考虑各种筹集资金的来源和进行各种筹资方式的比较,选择最适合企业的筹资来源和筹资方式,以便降低综合资金成本。此外,企业筹资还要周密研究资金需求,筹资和用资不仅在资金数量要匹配,而且在时间进度上也要保证衔接,保证企业用资需要。解决以上企业的筹资相关问题离不开财务管理的作用。财务管理必须对企业资本结构进行合理安排,保持收益与风险的平衡。企业的资金主要包括权益性资金和债务资金,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的比重适当企业能够有效的利用负债经营,提高权益资金的收益水平。对各项资金成本的计量能使筹资成本进行货币化的比较。对于财务杠杆的分析与利用对于企业的筹资的指导意义重大。而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的要素众多,通过运用各种资本结构的决策方法的使用才能使企业的筹资管理取得良好效益。

  1.3财务管理对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作用与意义

  营运资金管理是对企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管理。企业正常有效的运作必须有适当的营运资金做支持。企业要对营运资金进行有效管理,必须解决好企业流动资产管理和流动负债管理两个方面的问题。财务管理通过对现金成本,现金预算管理,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来实现对企业的现金管理。成本分析模型和存货模型对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具有重要作用。短期投资管理,存货管理应收账款管理都是财务管理对企业流动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企业的流动负债管理来说,财务管理通过短期银行借款信用条件,成本,对贷款银行的选择的财务上指标的分析来使企业获得更有利的条件。财务管理在企业流动负债的管理方面还涉及对企业的商业信用,短期融资劵应付费用的管理。资金作为企业的血夜,财务管理对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1.4财务管理对企业的分配管理管理作用与意义

  企业分配是界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成果如何在相关的利益主体之间进行分配的一种行为。企业分配包含二个要素:一是,企业分配的对象;二是,企业分配的主体。有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分配和企业与股东之间的分配。企业与股东之间的分配显得尤为重要。财务管理对于企业与股东之间的分配具有不同的股利分配理论股利无关论,一鸟在手理论,税收差别理论都是著名的股利分配理论依据不同的理论企业的股利分配政策各不相同。财务管理通过对企业分配管理的研究选用企业最为适合的股利分配理论。固定股利政策,剩余股利政策,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稳定增长股利政策都是财务管理下对企业分配管理的股利分配政策的不同代表。企业分配的有效实施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发展能力,财务管理工作的价值在企业分配管理工作中的意义不容小觑。

  2、对财务管理活动的几点建议

  2.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明确财务内部控制系统,形成管理网络系统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据中心地位,财务管理部门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会计管理体制有效展开的保障,有利于开机管理制度的协调性和有效性的维护。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对于企业提高自身经营管理能力,经济效益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财务管理部门与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采购等部门的联系密切,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中,必须明确划分各部门的职权,形成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管理网络系统,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设定企业管理软件程序,最大程度的使制度执行中的人为因素成分降低。现代信息技术在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方面具有较强的作用。企业的资金筹集,各项成本,费用的管理工作,各项资产的管理工作都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各项工作划分不同的模块由不同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管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来弥补制度条文中可操作性的缺失,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明确财务内部控制系统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财务内部控制必须注重预算为中心的生产经营活动,环节控制为中心的成本管理活动,使完备的财务内部控制实现。

  2.2加强财务管理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人员素质财务管理工作离不开以人为本的原则。企业的财务工作的有效运作实施与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密切相关。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及时性、可靠性等都需要有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作为保障。从最为基础的财务工作人员的招聘到之后的培训、管理、培训、甄选、提升都应有一套完整务实的体系。在考察财务管理人才方面不仅仅考察其财务管理专业技能方面的能力,更需要考察其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的优劣。甄选出高素质,财务管理技能能力强,道德品质高的财务管理人才。对财务管理的队伍建设,财务管理的人才素质的重视十分重要与必要。如今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以人作为载体,人才是实现知识成果的根本所在。企业必须注重财务管理人才这一动力因素,使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的到有效发挥。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强大具有推动作用,对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中得到有力位置具有重要意义。

  2.3构建完备科学的财务考核指标计划和业绩评价体系

  财务管理中的财务指标对于企业经营情况分析和对企业的管理具有重要价值。企业必须形成一套完备科学的财务考核指标和业绩评估体系才能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和有效的实施。财务考核指标选用必须考虑绝对性指标与相对性指标相结合,综合的来看企业的经营效益。财务考核指标的选择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和市场的信息密切相关,必须依据实际工作包含生产经营环节的各个财务指标计划。业绩评估系统是指一系列对于企业前景进行研究分析的指标。其业绩评估系统的分析指标必须包含资产报酬率,营业毛利润,普通股每股盈余等。财务管理的有效实现离不开财务指标的科学选择与业绩评价体系的合理构建。

  2.4做好企业决策管理,增强对企业经济行为的调控能力

  投资决策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性,作为对企业运营中的一项最为重要的工作。财务管理必须在企业的投资决策过程中为企业把握好投资决策的方向。如果一项重要的投资项目面临失败,那么企业往往也将面临困境。企业的资金成本无法收回。资金链将面临断裂。因此财务管理必须增强对企业经济行为的调控能力。财务管理部门必须建立对资金的投入,营运的有效制约手段。首先,企业要提高财务管理部门的地位,财务管理部门也要加强对企业投资项目的重视程度,积极有效的参与到企业的投资决策当中去。其次,较为重要的一点是财务管理者必须对企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提前财务计划,做好财务预算控制。使企业的相应经济活动,投资决策都有相应的财务计划,预算控制作为支撑展开。财务管理者所做的财务计划,预算控制必须牢牢的把握企业的实际,并在市场的的信息背景下作为考量。做好企业决策管理,增强对企业经济行为的调控能力对企业实现自身经营目标的意义和影响重大,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引起重视和有效手段。

  3、结束语

  在当前的信息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互联网计算机工具进行发展。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的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对企业在市场中的发展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财务管理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推动力。因此,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应占据中心地位,并且应结合时代发展趋势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创新才能使企业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和价值增长。而现代信息化的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必须引起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现代信息技术使财务各种信息的获得更加便利,信息量的增大对于企业的决策并不意味着决策的便利。财务管理者必须从大量的决策信息中研究出有效信息,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实现有效的决策方案来。财务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的管理的核心,财务关系的各个环节。财务管理部门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会计管理体制有效展开的保障,有利于开机管理制度的协调性和有效性的维护。在企业提高经营管理能力,经济效益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运营管理论文 篇4

  谈医院的运营管理

  摘要:随着医院的分类管理重大医疗体制改革的实施,医院将出现非营利性和营利性的布局,打破了垄断,建立了竞争机制,给社会和医疗界带来巨大的冲击。创造一种独特科学医院运营管理的模式,以市场为本求发展,以人为本占市场,以精神为本造就人,抓住发展的机遇,深化医院改革,转变医院运营管理的理念,强化内部管理机制,外塑医院形象,是医院发展生存必然的选择。

  关键词:医院 运营管理

  随着我国医疗机构分类管理重大体制改革的实施,医疗机构出现非营利性和营利性的布局,打破垄断,建立竞争机制,给整个社会和医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医院如何获得成功,如何能更好承担本地区的医疗服务、预防保健、社区医疗及康复治疗的功能与任务,关键是要创造一种独特科学医院运营管理的模式!以市场为本求发展,以人为本占市场,以精神为本造就人,抓住发展的机遇,深化医院改革,转变医院运营管理的理念,强化内部管理机制,外塑医院形象,也是医院发展生存必然的选择。在这里笔者通过管理探索、借鉴兄弟单位的经验与多年的研究,以期为同行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一些裨益、研究和思考。

  抓住机遇、深化改革、转变观念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医院从政府大包大揽到自收自支,逐步走向市场,面临生存、发展、壮大的选择,这必然要求医院要适应市场而作出必要的调整。

  抓住机遇:在大力发展西部及医疗机构改革的大好机遇,充分掌握国家大力扶持、大力开发西部、医疗体制改革的政策,夯实医院发展的基础,做好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力争医院在中长期发展中不落下前进的步伐。首先强化医院基础建设,先后购入了彩超、全自动生化仪、电子胃镜、CT等大型医疗设备,率先在本地区建立了腹腔镜微创外科,目前开展了腹腔镜下颅内血肿清除、胆囊切除、胃大部切除、脾切除、阑尾切除、子宫全或次全切除、子宫肌瘤剔除等39个病种的手术;提高医务人员办公条件和对疾病诊断符合率,降低了病人的医疗费用,缓解了人民群众的看病难、看病问题。对病区环境进行装修改造,增加了病房的舒适度,改善病人就医的条件,强化办院条件。加大城市社区卫生工作,摸清医院周边社区居民的卫生健康需求,为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定期举办健康教育、健康体检、健康咨询、义诊、上门服务等活动,使医院在本地区及周边有很好的声誉及影响力,变被动等病人上门为主动上门为病人服务的模式。

  深化改革:医院要很好、很快地适应医疗市场的需要,就必须改革体制,强化管理,转变经营作风,走模式化管理是医院发展的必然选择。

  ①改革用人体制,变职务、职称只上不下的终身制为能者上、庸者下,变因人设岗为因岗设人的体制,实行收入与效益挂钩的分配制度,为医院的生存发展形成良好的用人机制,切实提高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而引入良好地竞争机制。其次强化医疗管理,加强内部约束机制,完善奖惩制度,推行医院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制,把那些有理想、有抱负、有朝气,有管理能力,业务过得硬的临床一线的年青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加大中层干部工作管理的力度,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干、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

  ②在加强财务管理,查漏堵缺、增源节流,不断降低医疗成本同时,做好医院绩效管理的考评细则与标准,向人才、重点岗位、重点环节倾斜,调动全员工作积极性,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严把医疗服务质量关。

  ③加大医疗质量管理,全程医疗活动监控,环节质量控制,在为医疗服务的过程中落实“首诊负责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等核心制度及落实“输血管理委员会职责”等必备医院管理委员会的管理措施。

  转变观念:优质的服务,精湛的技术,安全的保障,是病人多年的呼唤,因而医院要从“形象、仪容、姿态、语言、服务质量”等方面转变观念。“以病人为中心”是我们医院经营管理的宗旨,以病人需求为服务导向,要从过去病人找医院,转变到医院找病人的现状中来,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把“以病人为中心”的口号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把只关注疾病本身,转变到关注病人的身心健康、疾病的预防、健康教育上来,树立治疗关口前移的服务理念。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和提高经济效益:医德医风好转,医院的信誉也得到提高,竞争能力也将相应增强,经济效益就会明显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了,落后的设备就能得到更新,也为医护人员的知识更新提供物质实力,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精神面貌也能得改善,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从而进一步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当前,群众普遍反映医院的“门难进、脸难看、病难治”。这就造成了医患关系的紧张,极大地影响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必须大力加强医德医风的建设。首先使广大医务人员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在医疗活动中树立正确的善恶、美丑、是非、荣辱观念;其次是从严治院,定期向社会和病人征求意见,公开收费标准和有关规章制度,搞好自我检查,建立医德医风档案,明确考核标准,将检查考评结果记入人力资源档案,并与绩效、晋级挂钩;第三向重点人才、重点岗位、重点环节倾斜,制定重点人才的标准、重点岗位上岗条件,重点环节予以重点人才把关。以此来规范我们的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便病人就医,来拓展医院的服务半径,不断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内强素质:精湛的技术,是病人的第一选择,专家、学科带头人在里面挑着重担,技术水平在他们的医疗工作中体现和表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最终要落在具体的医疗服务工作中来,如何提高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以专家、学科带头人为龙头,提高医院服务能力,打造医院的服务品牌。“以人为本”是医院发展之根本,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就是要“以人带科、以科带院”的医院发展策略。引进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完善奖惩制度,建设好医院发展需要的人才梯队。

  外塑形象:医院以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精湛的技术向人们展示的形象,医院的名字就象品牌一样深深地植入百姓们的心中。优美的环境,不仅要有整洁、大方的就医场所,还要有合理的建筑布局,良好的就医秩序。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医院推行星级服务,实行宾馆化管理,做好医德、医术和服务的完美结合,要求从上到下,人人讲服务质量、服务艺术,人人注重医院形象。医院在升级达标的过程中,不断规范医疗行为,强化医院管理,严格缺陷管理,加强医疗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技术水平,降低医疗风险,切实为病人服好务,因此医院的等级更是医院综合势力的象征,也是医院提升整体形象的有力举措。

  合理收费

  合理的收费,是病人所关注的,更是当地政府医疗保障局关注的焦点。在医疗改革的今天,全民医疗保险,国家的医疗保险基金支付压力将逐年加大,国家在不久的将来会逐步实施按病种、或不同级别医院病种总量等形式多样的控制购买制。因此医院按照市场运作的规律,明码标价,公开各种收费的依据及标准,接受社会和病人的监督,克服短期行为,停止各种检查提成,逐步实行单病种管理、临床路径管理、项目流程管理和二级法人监督等措施,逐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顺应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潮流,使医院逐渐得到当地医保局的的认可,更得到群众的认可。

  参考文献

  1 、王晶,郑晓霞。浅谈优质医疗服务。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xx,22:480.

  2 、王小才。注重医院管理创新促进医院健康发展。中医药管理杂志,20xx,1.

  3 、金生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进展问题与发展思路。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xx,23:298—301.

  4 、杨可。浅析医院医疗费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医药卫生,20xx,6:45.

  5 、张晓霞。狠抓内涵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医院管理,20xx,12

  运营管理论文 篇5

  【摘 要】

  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出行量的增加,人们对于交通工具的选择也开始有了新的需求,而铁路运输业长期以来都存在着运输路线少、运能偏低等情况,很难为旅客提供满意的客运服务。因此,铁路客运如何突破市场瓶颈求得发展也就成了铁路行业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本文将针对铁路客运在交通运输市场中所存在优劣势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发展铁路客运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

  铁路客运;交通;运输市场;优势;劣势;发展;策略

  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全国的运输市场行业也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铁路、航空、公路等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为了更好地在竞争浪潮中站稳脚跟,抢占市场份额,铁路客运就要做到正确认识自身在发展过程中的优劣势,并通过改进自身营销策略来发展相关市场。

  1 铁路客运在交通运输市场中的优劣势

  1.1 优势

  (1)速度优势

  管内列车在运行时间上和高速公路的汽车运行时间几乎相同,如从绵阳到成都的火车运行时间大约为1小时40分,而尽管高速公路汽车的运行时间保持在1小时20分左右,但其只能到达成都的昭觉寺,需要旅客步行20-30分钟的时间,这样一来,高速公路汽车的运行时间没有占据任何优势。并且随着近年来高铁的飞速发展,铁路运行速度正在不断的提升,铁路运行的时间也很有可能大大超过高速公路汽车的运行时间,铁路运行的速度优势将会在今后不断地得到体现。

  (2)价格优势

  相对于公路和航空的票价来说,铁路的票价要更低一些。如从绵阳至北京的航空票价即使优惠4.5折也需要花费650元,而铁路的硬卧(下)只要417元。最低票价更是只要216元。从绵阳到成都的汽车票价最高47元,最低也要37元,但是乘火车前往的话最高票价只需19元。此外,铁路还实行了学生在寒暑假期间的半票优惠与残疾人、军人购票半价优惠的措施,这些措施显然是航空与公路无法办到的,因此,优惠的价格是铁路在交通运输市场所占的主要优势之一。

  1.2 劣势

  (1)公路运输路线灵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消费水平和消费需求比例也在不断加大,人们对于私家车的购买力度开始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二来随着智能公交系统的完善和高速公路的增建,高速公路汽车的发展开始影响到了铁路的客流量,让短途客流的竞争加大。此外,短途运输中由于公路汽车的班次较多,往返轻便,能够方便旅客的随时出行,而铁路旅途则容易因为路线单一和往返停留较长时间等原因导致晚点或不能按时到达。

  (2)航空运输行业发展迅速

  由于经济水平的改善,人们开始热衷于国外旅行,而随着二线城市的机场开始投入建设,航空的竞争优势将会逐渐体现。现如今的航空公司开始计划在已有航线进行相关城市的航线规划,这些都在无形之中阻碍了铁路客运的发展,加大了铁路客运的压力。除此之外,由于航空行业在硬件方面的提升要比铁路运输更为迅速,有的甚至设立了机场与火车客运站的便捷道路,直接导致铁路客运中旅客数量的流失。

  2 铁路客运在交通运输市场中的发展策略

  2.1 转变营销观念,采取有效策略抢占市场

  要想改变铁路运输发展现状,加快铁路客运发展,首先就要转变营销观念,采取有效的策略进行市场的抢占。现如今的交通运输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的铁路客运要学会顺应时代,转变营销思想,由被动营销变为主动营销,以旅客为重要发展导向,建立整体营销观念。为了更好的投入市场,铁路运营部门就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改进相关客运服务,强化营销策略。大部分旅客对于购票信息的了解都来源于网络,铁路运输营销渠道狭窄,导致旅客在购票过程中出现问题。铁路客运部门可以实行信息咨询热线等措施,在售票厅及时更新剩余票额,利用铁路客运处的广播和售票网点进行售票方式的宣传。还可对铁路售票人员进行服务培训,培养其综合素质水平,同时可以加派人员对客运大户展开相关的市场调查,根据市场调查情况向有关部门申请加挂车厢等,最大限度利用运能为铁路客运提供发展。

  2.2 改革购票方式,提高效率扩大市场

  铁路客运部门可以根据车站客流变化情况进行售票窗口设置,以此保证旅客的正常购票,同时也要做好铁路客运往返票的出售力度,最大限度满足旅客要求,火车客运站现存的售票方式主要有窗口售票、网点售票、代售点、以及电话订票、上车补票等方式,为了更好地提高火车客运站售票设备的使用效率,首先就要完善旅客购票服务。对于旅客而言,购票是否便捷是其选择交通工具出门的主要依据,火车客运站可以加大电话订票方式的普及,完善相关订票措施,或加大互联网预售票力度,延长预售时间,支持旅客刷卡购票,以此减少旅客的购票时间。在旅客流量较大的时期,可以多设售票窗口。当工作人员在交接班和用餐时要及时用广播通知,减少旅客盲目排队购票现象。在购票方式的改革上,还可以采用送票方式,或在旅游淡旺季实行折扣政策,在城际铁路可推售购票优惠卡,或者利用淡季优惠政策让更多的人选择铁路客运的出行方式。

  2.3 做好客流运输组织工作,合理调整运能

  由于近几年来管内客流增长明显,客流人数甚至一度达到了整个旅客发送数量的三分之二,还有部分旅客原本乘坐火车却因为晚点或时间问题而改成高速公路汽车,通过调查数现实,管内客流是具有扩大潜力的,如果铁路客运部门能够加大管内客流组织吸引客流量,铁路客运毕竟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从旅客出行的目的划分,旅客可分为旅游、度假和往返出差三类,对于经常乘坐火车的往返型旅客,火车客运处可以适当的进行购票优惠,以此吸引旅游乘坐火车出行。假日类的旅游型旅客则主要以学生和外出务工人员为主,旅游类的旅客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火车客运点可根据不同类型的旅客开设临时车厢或加挂车厢,满足旅客多样化需求,在火车上提供人性化的设施和服务。在旅客高峰期为了减少客流损失,火车客运点可以利用套跑方式,在城市与城市期间加开临时客车,便于人们的出行,同时提高自身客运流量。

  2.4 提升服务质量,赢取旅客的满意与信任

  整洁的购票和乘车环境是每一位购买火车票的旅客最基本的需求,因此,铁路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做到保持站内卫生的清洁,管理好站内购票排队等秩序,用饱满的热情为每一位旅客提供服务。同时工作人员还要做好应对突发状况的准备,做好应急措施,让旅客享有一个轻松、愉快的旅途。要想提升客运站工作人员服务质量,就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健全和完善客运管理制度,针对应急管理结构进行优化,在客运站建立应急处理中心,更好的为旅客提供相关应付服务,满足旅客需求。第二要对应急处理方案进行完善和改进,在现有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或对于客运突发状况进行演练和开展相关培训服务。第三,要加强旅客后勤服务保障,与地方政府实行对接,帮助旅客解决困难,完善外围支援,减少铁路客运的后期服务压力。

  3 总结

  随着航空与公路等相关运输行业的崛起,铁路运输业的客源正在不断流失,市场份额也开始不断减少。铁路客运要想突破市场瓶颈进行发展,就要善于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以优质的服务和价格赢得旅客,转变自身营销观念,提升铁路客运服务质量,从而更好地抢占市场份额,扩大客流市场,提高铁路客运效益。

  运营管理论文 篇6

  摘要:随着国际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各国企业都越来越重视产品的质量和产品的责任。随着全面质量管理在我国企业运行管理中的应用,我们对全面质量管理也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全面质量管理虽然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提升我国企业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但是它当前却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分析了我国企业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如何在企业运营管理中进行全面质量管理。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企业运营管理;价值分析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

  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在经济合理的水平上充分满足客户需求的前提下进行一系列的市场分析、设计、以及售后服务,通过把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关于提高企业质量的活动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十分有效的体系。

  二、当前我国企业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现代企业质量管理观念较为落后。现代企业管理人员如果单纯停留在产品生产管理这个传统的观念,就会严重阻碍产品质量的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质量管理应该包括产品的品牌管理、产品生产的质量管理、产品服务质量管理以及技术创新研发的管理,这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又是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

  2.企业的运营成本较高。企业往往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常常忽视在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经济的问题,由于这些不经济的问题会严重导致产品的生产成本较高,从而使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进而在很大程度上都限制了企业发展,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3.企业管理人员缺乏技术和知识创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下,我国许多的企业管理人员都普遍缺乏相应的技术和知识创新能力,不能够很好地消化和吸收再创新能力。而产品技术含量的高低影响着企业的创新能力,间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水平。

  三、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运营管理中应用

  1.坚持客户至上的原则,加强工作人员的作风建设。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企业员工在第一时间充分满足客户的期望和要求,你怎样对待员工,你的员工就会怎样对待客户,这是一个作风传递的过程。当前很多企业在制度层面上存在着不能充分满足客户需求的现象,在执行层面上也很少关注客户的满意程度,在检查层面上更是存在着“为检查而检查”的应付情绪,这都严重导致了企业在一些环节过程中存在着“管理”与“经营”的失衡,从而给企业运营管理人员添加了很多阻力。因此,企业运行管理人员要以提高整体的服务水平为宗旨,运用客户满意的经营管理理念来更好地规范企业内部员工的行为,在监管过程和处理效果的过程中充分考虑被检查人员的真实感受,进而提升对企业客户的服务水平。

  2.坚持持续改进,不断优化企业管理流程。坚持持续改进,不断优化企业管理流程是全面质量管理落实的关键。一般县域金融机构的运营监管主要是由网点的会计主管和支行的运营监管人员配合完成监管工作。会计主管主要负责现场的组织管理工作,监管人员主要负责对核算质量的监督和管理。会计主管的主要工作就是现场的组织和管理,而不是对具体的工作都要亲力亲为,然而当今的制度设计和实际要求却将大量的具体工作交给了会计主管,比如:业务专用章的使用、挂失业务的审核工作等。这都导致了会计主管由于忙于许多具体的事物,而不能够集中精力去对现场进行管理。另外,当今很多工作人员故意违规和恶意破坏所占比例越来越小,大多数违规主要是柜员对金融系统的规章制度以及相应的流程理解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由于工作人员的素质较低,很多柜员在培训期间在“质”和“量”上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为此,相关部门要不断坚持持续改进的步伐,不断优化管理的流程,进而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3.更新质量管理的概念,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质量。全面质量管理包括内部质量和外部质量两个部分,内部质量主要指企业规章制度的执行水平,外部质量主要指客户的满意度。首先,要准确界定企业的风险点。如果监管人员能够准确把握企业的风险点,就会有利于防控企业风险,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其次,要加强对重点业务的监管。根据相关数据显示,银行柜面的业务的急剧增加给运营管理工作人员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要想真正提高全面质量的管理水平,就要细分风险的类别、明确工作中的重点环节以及重点注意事项。最后,优化工作流程。企业运营管理人员既要发现风险防控较为薄弱的环节,又要发现系统流程中的不足,在做好风险防控的同时提高企业管理的质量水平。

  4.坚持企业的战略与全面质量管理相结合。从一定程度来看,全面质量管理是方法、技术问题,而企业的战略是发展方向问题。如果企业的发展方向存在问题,那么企业技术即便十分先进,最后企业也不会发展壮大。这也充分证明了只有企业的发展战略与全面质量管理相结合,才会达到最优的整体效果,从而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虽然我国企业质量管理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诸如:现代企业质量管理观念较为落后、企业的运营成本较高、企业管理人员缺乏技术和知识创新,但是只要坚持客户至上的原则,加强工作人员的作风建设,不断优化企业管理流程,坚持企业的战略与全面质量管理相结合,就会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宋长宏.浅谈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策略.《中国商贸》.20xx年2期.

  [2]费圣友.探讨加强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深化的有效对策.《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xx年31期.

  [3]郭晓彬.深化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中国集体经济》.20xx年16期.

  运营管理论文 篇7

  摘要:社保基金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养老钱”和“救命钱”,与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密切相关,要做到保证基金收支的合法合规,要保证资金运作的安全与保值增值,就必须充分认识社保基金管理与运营环节存在的各种风险,从而有效规避各种风险.

  关键词:社保基金;社会保障;监管体制;投资风险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我国先后建立了城镇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并逐渐将广大农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养老、失业、疾病等重大社会保障问题,由以往的“企业保障”、“国家保障”和“个人储蓄保障”,已经逐步完成向“社保基金保障”的过渡,尤其20xx年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对我国社会保障的范围、社会保险费的征缴、社保基金的管理、社保基金的经办及监督等内容做出了具体规定,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政府、各用人单位、参保个人以及社保基金经办机构的权利与义务,也进一步确立了“政府强制型保险”在我国社会保障中的重要地位。20xx年,我国参加各种社会保险的人口接近9亿,社保基金总收入超过4.5万亿,当年各种社会保障支出将近4万亿。由此可见,我国通过法律形式强制缴费建立的社保基金,不但金额巨大而且覆盖面极广,有可能是这个星球上规模最为庞大的“政府公募基金”,这就要求我国社保基金的管理必须安全,基金经办必须合法合规,基金运营要能够保值增值且信息透明,基金监管要高度有效且不留死角。

  1、加强社保基金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社保基金是我国对退休、疾病、伤残等特殊群体实施社会保障的物质基础,关系到这些特殊人群的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是我国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对整个的社会安全稳定具有关键作用。政府“强制缴费,集中管理”的社保基金管理与运营模式,淡化了单位和个人作为缴费主体和委托人的责任,加重了各级政府部门的社会保障责任和压力。如何保证及时足额征缴保险费,如何保证安全管理社保基金,如何保证合法合规支付保险费,如何保证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等,是政府领导的社保基金管理部门与经办机构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课题。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和机构必须密切关注并及时识别社保基金管理与运营中的各种风险,还要能够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规避风险、分散风险和化解风险。

  2、我国社会保障面临的资金压力

  由政府集中管理的社保基金,其收支运转非常像“旋转门”,在积累沉淀资金充足的情况下,这扇门的“开合运转”会非常顺畅,而一旦出现支大于收的资金缺口,就不得不依靠政府补贴输血来维持运转。而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正处在逐渐完善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社保基金资金缺口大,许多地方不得不由财政补贴填补社保漏洞。

  2.1强制缴费时间短,前期缴费基数小

  我国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才开始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强制征缴保险费至今刚刚二十多年,但是社保基金却承担了几乎所有的离退休人员的养老和绝大多数城镇人口的医疗,缴费初期的平均工资很低,而近年来退休金和医保却不断上调,这种“收支倒挂”形成的资金缺口无疑是巨大的,政府部门面临的财政补贴压力也是很大的。

  2.2人口老龄化加剧,新生代就业形势严峻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我国人口增长的高峰期,这个生育高峰期人群正在进入退休年龄,将会形成一个空前庞大的领取退休金的队伍,为这个群体续存社会保险费的却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后的一个规模很小的年轻人群体,他们是70后、80后、90后,而这个本就不大的年轻人群体又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就业形势。近年来我国传统的吸纳就业能力突出的行业,如钢铁、煤炭面临整合重组困境,制造业持续低迷,外资企业纷纷撤资离场,导致新生代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其社保缴费能力也很难满足社保支出的需要。

  2.3失地农民越来越多,社会保障覆盖面增大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急速扩张和新农村建设的逐步进行,失地农民越来越多,需要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的“农转非”人口迅速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社保基金的资金缺口。

  2.4通货膨胀问题严重,保值增值困难重重

  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制度下不可避免的经济困境,也是社保基金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难题。我国社保基金多购买国债和银行储蓄形式获得收益,很难抵销因货币贬值造成的损失,也无法满足退休金等连续上调形成的资金缺口。

  3、我国社保基金管理与运营存在的风险

  3.1收费项目多,管理权分散

  我国社会保险项目主要有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分别由不同的政府部门及下属机构负责征缴、管理和发放,管理权相对分散,再加上各地方政府部门分别属地管理本地区的社保,形成了我国社保基金管理层级多、管理机构多的松散局面,既增加了基金管理成本,加大了跑冒滴漏风险,也同时加大了监管难度。

  3.2重复开设银行账户,不利于统一管理

  社保基金开设收入户、支出户、财政专户三个银行账户,各账户都存在相当数量的活期存款,不能相互调剂,无法统一运营和使用,增加了资金成本,影响了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

  3.3监管体制不完善,监督措施不到位

  严密有效的监督是社保基金安全运行的保障,而一些地方擅自扩大基金开支范围,在基金中列支各种不合理费用,甚至将基金随意用于垫支和调剂,或者直接将基金挪作他用,也有个别领导和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之便截留、侵占基金,一些相关人员擅自开设银行账户转存社保基金甚至公款私存,这些违规或违法的操作造成了社保基金的流失,侧面反映了我国对社保基金的监管还存在漏洞。我国历史性地沿袭由劳动、社会保障、财务、税务及监管机关多部门组成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体系,呈现出一种分散的多部门的多元化监管局面,多个部门和多个机构常常出现摩擦,很难统一协调。各监管部门责任不明确,措施不到位,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造成基金监管的“越位”、“缺位”、“空位”、“偷懒”、“搭便车”等现象。

  3.4社保费征缴过程存在漏洞,漏缴、少缴时有发生

  近年来,一些不法劳动服务中介机构与社保基金管理与经办机构相互勾结,利用临时工和农民工的社保缴费折扣,通过不缴或少缴保险费获取非法收入,逐渐成为其非法谋利的重要手段,反映了出我国社会保险费征收和监管方面的漏洞

  3.5社保费发放过程存在隐患,冒领、挪用仍未杜绝

  我国社保基金的发放方式主要有社区发放和社保经办机构发放两种形式,社会保险基金被非法挪用、侵占、挥霍的情况还时有发生,经国家审计署认定的各地社保违规问题金额高达数百亿元,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基金长期空账运作,全国个人账户空账规模已经达到万亿。

  3.6投资渠道单一,难以做到增值保值

  长期以来,我国社保基金的管理部门和机构非常注重基金的征缴、管理与发放,对投资理财重视不够,银行存款与国债投资成为我国社保基金运营的主要方式,如此运作相对安全,但是无法达到基金保值增值的要求。

  3.7机构和人员专业能力不足,投资操作存在风险

  我国的社保基金管理部门和经办机构,更侧重于政府管理职能而弱化投资运作功能,其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也不允许进行复杂的金融投资。而我国社保基金运转规模庞大,一旦入市会给资产市场和投资市场带来剧烈影响,现有的机构和人员无法满足投资操作的要求。

  3.8社保基金立法滞后,基金管理权责不分

  我国尽管于20xx年出台了《社会保险法》,但是其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不健全,还没有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运营、管理作出统一的制度性安排,也不能为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使得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与监督权责不分,行政权缺乏制约,一切事务和责任由政府承揽,地方政府违规操作现象频繁,部分地方通过行政命令将社保基金当作地方性的财政资金,将专用社保基金或用于当地建设,或用于企业“扶持资金”,监管部门的监督职能在权利目前彻底沦陷。

  4、结论

  社保经办机构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制度的薄弱环节,有效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同时,不断强化内外监督,重点监督社保基金在征收、支付环节的漏洞和投资理财方面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可以考虑对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个险种实行一个基数、一单征收,分别记账,集中管理,统一发放,避免分散管理和多口管理的种种弊端。加强社会各界的监管,由群众监督、工商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等形成监管合力,建立独立、高效的监督和管理委员会,明确权利和责任,保证基金收支和投资运作方式合理、信息透明。组织建立高度专业化的基金运作机构,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以取得最高投资收益为目标,由投资专家操作基金的营运,将资金分散投资于债券、股票等多种渠道,做到依法托管、资产独立、钱权分离、功能分立、法律责任明确、专业运作、信息披露充分,彻底隔离道德风险和市场风险,最终实现社保基金收益最大化。

  运营管理论文 篇8

  摘要: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企业发展带来较多机遇与挑战,而利用机遇、应对挑战的关键取决于企业运营管理水平。从现行企业运营现状看,在管理方面仍处于较为滞后状态,以财务管理问题最为突出,成为制约企业运营管理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这就要求企业应采取相应的财务管理策略。本文主要对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弊病以及改善财务管理工作的相关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企业运营;财务管理;问题;策略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取得较多突破性的成就,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在现行企业运营管理中,财务管理问题仍较为突出,如较多投资公司,因自身财务管理质量不高,不仅难以保证提升投资效益,且很大程度上影响被注资单位的发展。因此,对企业财务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公司运营中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1.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

  本文在研究中主要选取投资公司作为实例。该类型企业在实际运营中,主要以股东身份在项目企业中参股,通过有效的投资以达到利益获取目标。整个运营管理活动涉及极多的财务管理工作内容,若财务管理质量较低,便会影响其目标的实现。但从现行企业管理体制看,关于财务管理工作内容存在较多不合理问题,如在管理流程、岗位职责以及部门分工等方面,并不具体明确,直接导致财务管理工作不具备较强的操作性与针对性。同时,在财务管理活动中,领导层职能模糊、部门协调配合的缺失等问题也极为明显,究其原因在于当前企业中的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财务管理质量很难得到保障。

  2.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

  除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外,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合理也是影响财务管理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如监督机制、激励机制等。从大多数现行企业运营管理现状看,它们尽管在这些机制方面不断进行完善,但多采用“照搬套用”等形式,实际应用在企业内部控制中便会出现“水土不服”等现象。同时,也有较多中小规模企业,并未在企业中构建这些机制,导致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内部审计不到位、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频频出现,影响企业整体管理水平[1]。

  3.财务管理存在误区

  以投资公司为例,其在开展财务管理活动中除考虑到自身外,还须实时监督被投资企业财务管理现状,确保自身利益不受到影响。但事实上,较多投资企业对于投资管理、内部管理并未真正理解,多会表现出重项目而轻效率、重投资而忽视管理等现状,一旦投资成功后,便以为效益获取的目标已经实现,忽视对投资项目的有效管理,被注资企业完全出于放任自流状态。这种情况下,因投资企业未对自身资金使用与被注资企业财务情况进行监管,很可能出现项目投资决策超标、工程预算超标等情况。

  4.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主体,人员是否具备较强的素质将会影响财务管理活动的成败。然而现行较多中小企业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极低,无论从专业技能还是职业道德素质等方面都表现出缺失状态。以专业技能为例,财务管理人员须正确认识投资企业运营中多以资本运作形式为主,要在管理活动中兼顾财务行业、投资项目等内容。但较多财务人员在操作中多集中于财务报表内容,而完全忽视项目特点。另外,也有部分人员容易在利益驱使下,出现得过且过、刀下留情等现象,财务信息失真由此产生[2]。

  二、改善财务管理工作的相关建议

  1.管理机制的完善

  针对现行财务管理机制不合理问题,在完善中主要可从三方面着手。第一,管理机制的完善。可根据当前企业内部管理要求,将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报账、记账、建账等内容进一步明确,且注意引入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确保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得以提升。第二,审批制度的完善。在当前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仍表现出人员或部门权责模糊问题,对此要以当前《会计法》《公司法》等相关要求为依据,对相关人员与部门职责进行明确。第三,会计制度的完善。以投资企业为例,其会计制度的完善除表现在内部管理方面,也体现为指派相应的人员对投资对象财务活动进行调查与监控,并及时向企业上报。

  2.内部控制机制的健全

  对于内控机制问题,在完善中主要考虑从监督机制与激励机制方面着手。例如,在监督约束机制方面,主要要求对投资项目实时跟踪问效,判断当前资金是否存在浪费、损失等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同时,在激励机制方面,可将财务人员工作水平与其自身绩效挂钩,这样不仅可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也可调动人员积极性。另外,在内控机制完善过程中,也须对人员素质不高问题进行解决,如引入相应的培训机制,适时将相关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等向人员讲授,以此为企业打造高素质人员团队。

  3.财务管理重点的明确

  实际开展财务管理活动中,须将管理重点置于两方面。第一,财务管理工作中应将重点放在企业成本管理方面,针对企业所有运营管理活动,做好成本核算工作,确保运营成本得以降低,且现金流使用效益不断提高。第二,对投资项目进行管理。对于被注资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须明确项目资金使用情况、使用方向等,使投资风险控制到最低,这样才可使企业效益获取得到保障[3]。

  三、结论

  财务管理工作有效性是影响企业运营管理的关键性因素。在实际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中,应立足于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弊病,包括管理机制不完善、内控制度缺失以及人员素质不高等,在此基础上不断健全相关机制,并保证将财务管理重点凸显出来,以此提升财务管理的有效性,推动企业长远发展。

  运营管理论文 篇9

  [摘要]随着20xx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开始,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就开始以整饬行业发展环境为切入点,全面推进建筑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势必要将建筑业从粗放型发展向精细化发展转变。可以看出,在新常态下,中国建筑业企业的市场空间将从一线城市慢慢转向二三四线城市,而行业企业的竞争格局也正在快速地从房建市场迈向基础设施项目。在未来,建筑业势必由关系竞争时代迈入能力竞争时代,而在“低成本、高质量”的战略目标下,如何通过有效的项目成本管理来促进企业的经营发展、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及整体竞争力,必将成为企业发展的一项永恒课题。

  [关键词]建筑业;机电安装;基础设施;成本管理;低成本

  1、前言

  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效益的源头,合理、有效地降低工程项目施工成本,企业才会有更好的竞争力。施工企业为了加强项目的管理,通过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成本进行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将成本降到最低,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的经营利润,即企业的低成本运营。在以经济利益为主的今天,提高效益,较好的实行低成本运营策略是企业运行的终极目标,而成本控制就是企业能获得竞争力的核心部分,也是企业竞争最基本的手段。低成本运营是将降本增效作为主要手段,通过相对较低的成本而获得较高收益的方式,来扩大市场占有率,能够赢得企业最后的竞争优势,使企业屹立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2、低成本运营的重要性

  新形势下,建筑业的发展趋势是对工程建设质量要求愈趋“完美”,而伴随质量的提升,建设工程项目生产成本也就水涨船高。但严酷的事实是,在项目投标竞价中,建设工程项目合同中标价格却并未呈现相同的增长态势,反而有愈趋下降的势头。在此情况下,企业经营也愈发艰难,为保障企业的经营资本,企业及项目两级单位必须制定严格的“低成本运营”绩效考核方案,以便更好地执行低成本运营战略,为企业长久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所谓低成本运营,也就是规避企业运营中不必要的成本,控制并降低其他必须发生的成本支出。项目低成本运营管理是指项目施工准备、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安全管理等全阶段的管理,其实质是全专业、全方位、全过程的“三全”管理。以机电安装专业低成本运营为例,在项目实际生产管控中,办公生活及施工现场临时用水、临时用电做为项目临时设施及安全保障性支出,其费用产生存在必然性。既然无法避免此项费用的支出,那我们可以通过合理设计、合理优化等方式尽量减小其发生额度。

  3、通过调整临时设施工程举措施工成本

  3.1房建工程临时消防工程

  案例一:为保障临时消防工程,一般房建工程的高层建筑每单元均需要设置至少一根临时消防立管,同时每隔几层需设置一处临时消火栓箱。以上述要求为基础,如果一个住宅小区建筑面积为15万平方米,共包含4个建筑高度为100米左右的住宅单体楼,假设每个住宅单体楼设置3个楼梯单元,则仅一栋单体楼的临时消防立管就将达到300米以上,如果考虑消火栓箱及相应配套措施、人工费及维护费等,则仅一栋单体楼的临时消防成本就将达到10万元以上,而整个小区的临时消防费用将突破40万元。措施:针对上述情况,项目部完全可以采用正式消防管道替代临时消防的方式转移及减少临时消防费用成本。首先项目部应在前期策划准备阶段将消防单位纳入总承包管理范围内,在分包合同内约定且要求其单位在建筑工程主体预留预埋阶段提前进场,并随建筑工程主体施工进度安装正式消防管道并预留临时用水接驳口。同时项目部应加强现场分包管理,提高全体管理及施工人员机电安装工程成品保护意识,避免消防设施遭到无故破坏。通过上述管理措施,项目部仅需支付消防安装单位少量的维护费用,就可以节省大量临时消防设施费用支出,节约项目成本,提高项目经济效益。

  3.2市政工程临时消防及临时用电工程

  案例二:某大型基础设施工程,其占地面积约为61万平方米。其长为1.5公里左右,宽为0.8公里左右。如按传统房建项目方式布设临时消防及临时用电,则需要临时消防管道5000米以上、临时电缆3000米以上,以上费用不考虑人工及维护费用,则需要临时设施费用130万以上。措施:针对上述情况,项目可以于施工场地提供几处水源点解决临时用水问题,并设置若干处消防应急处置点并加设临水临消共用的消防水车以解决现场临时消防问题,同时于现场变压器处提供一级箱用电接驳点以解决现场临时用电问题。针对部分没有临时电源及临时水源的施工部位,项目可通过提供便携式发电机及临时用水软管来解决上述问题。经简单测算,此项措施将为项目节约成本100万元以上。

  4、通过设计变更为企业创效

  4.1市政工程管线设计变更

  以上案例均从“狭义”的成本节约方面考虑成本降低措施,除此之外,因为低成本运营贯穿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因此我们也要集思广益,善用其他管理措施为项目及企业增加效益,如合理采用设计变更等方式提高企业的经营利润。案例三:某大型基础设施工程,其施工内容为道路、外网、训练场地等。为减少成本支出,原设计方案为将全部外网管线(包括给水管道、消防管道、雨污水管道等)设置于道路正下方以减少土方开挖量。由于场地内污水均排入最南侧污水处理站,因此管道线路较长,且由于场地内地势原因,原设计中最深处雨污水管道埋深为11m+,严重超过图集中6m最大埋深要求,且使整个场地内埋深超过6m的雨污水管道达到800多米,这既增加了管道开槽的难度,也增加了雨污水管道后期维修的成本。一旦雨污水管线出现问题,给项目造成的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同时由于大开挖方式导致道路下方均为回填土,如夯实不到位必将导致后期道路路面塌陷下沉。措施:经过项目部多次协调,最终说服建设及设计单位将所有管线调整至道路外侧绿化带下方,并调整雨污水管线路由以减小管道埋深,同时变更埋深超过6米区域雨污水管道及检查井材质。此项举措同时使埋深超过6m的管线由800多米减少至400多米,极大的减少了管线的施工难度及后期的维修风险。同时由于各种管线调整至道路外侧,这也使得路基下方不再是难以预控的回填土,也就避免了后期道路塌陷下沉的风险。此外,原设计中管线施工采用大开挖方式,道路路基开槽土方并在管线土方内。但设计变更后,道路路基需要单独开槽,因此此项举措也增加了土方开挖的工程量,提高了总包合同转化率并增加了利润。至此,我们可以看到,上述设计变更案例既减小了后期管线施工难度,也规避了后期管线维修及道路下沉塌陷的风险,同时增加了土方工程量,为项目创造了额外的利润,可谓一举多得。

  5、结束语

  施工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持续取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是现代施工企业面临的首要难题。在传统建筑行业中,许多施工企业未能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制定成熟有效的成本控制策略,而只是盲目的将目光置于单纯的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上。尽管降低成本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一项重要举措,但事实上现代企业更应注重降本增效的效率,在保质保量前提下达到利益的双赢或多赢局面。至此,我们应该明确,低成本运营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应是以“开源节流、节能创效”为目标的一系列活动策划。为达到以上目的,我们既要从“传统”的手段入手,精简不必要的开支,同时也要开动大脑,利用一切可开源节流的方式,为项目及企业创造最大化的利润,提升企业竞争力、生存能力,也为员工幸福创造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汉斌刚.加强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实施低成本战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xx(8):66.

  [2]舒历梅、刘甲庆.浅析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及应对策略[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xx(8):2191.

  运营管理论文 篇10

  一、引言

  电子商务的本质是运用现代计算机通信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进行的一种社会生产经营形态。其根本目的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经营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实现社会财富的最大化。电子商务要求的是整个生产经营方式价值链的改变,是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与变革。作为电子商务企业,其与生俱来的特点就是大数据,而信息时代最大的财富也正是海量数据,因此电子商务企业实现数据化运营也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数据化运营的核心是“以企业级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分析挖掘应用为核心支持的,企业全员参与的,以精准、细分和精细化为特点的企业运营制度和战略。”数据化运营是在诸多先进技术的直接推动下快速发展起来的,如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存储技术、数据压缩技术等。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大数据的存储及其分析挖掘,从而推动了现代企业,特别是电子商务企业,对海量数据的分析、挖掘、提炼和运用,并将其运用于整个流程当中,给予电子商务企业数据化运营以充分发挥的平台。

  电子商务企业的数据化运营战略将大数据作为企业经营的战略资源予以运作,以信息为经济要素,构建数据价值链,以数据资源带动其他资源的使用效率的提高。在电子商务企业的数据化运营活动中,管理会计应该充分发挥会计的信息效应。

  二、管理会计数据化运营对电子商务企业的支持作用

  在21世纪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新兴信息技术与应用模式不断地涌现,全球数据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爆发式增长态势。数据量越来越大、数据类型越来越复杂、数据变化频率越来越快,但是数据的价值密度却相对较低。如何沙里淘金,有效地利用这些大数据创造价值,如何将其作为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予以运营,一部分先知先觉的企业已经行动起来。对于电子商务企业来说,数据化运营作为一种战略性经营模式,是促进企业从粗放化经营向精细化经营发展的必然选择。

  成功的企业数据化运营必须有四个方面的基本保证,即企业级海量数据存储、精细化运营需求、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技术支持以及企业各层次、各岗位的员工的参与。电子商务企业数据化运营中,管理会计日常反映的不只是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更主要的是配合数据化运营活动,系统反映企业所具备的优势、劣势的动态变化,以及企业外部随时可能出现的机会与威胁,从而对电子商务企业正在或即将进行的各种活动发出警示、进行指导。

  管理会计的信息服务对象侧重,不仅重视结果更注重过程的观念取向,以及满足企业经营决策与业绩管理的业务处理基准,都决定了其在企业数据资源价值创造中的关键性作用。管理会计数据资源价值创造的主导性功能的发挥,决定了管理会计在电子商务企业数据化运营中的关键支持作用。

  电子商务企业的数据化运营战略将大数据作为企业经营的战略资源予以运作,以信息为经济要素,构建数据价值链,以数据资源带动其他资源的使用效益的提高。在企业的数据化运营活动中,管理会计应该充分发挥会计的信息效应。管理会计的实践不仅要通过提供信息来影响管理者的判断和决策,而且要通过影响具有大数据特征的信息的搜寻和处理,通过影响组织和环境的描述和判断,支持数据化运营中的全员参与和配合,而这正是大数据时代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三、支持电子商务企业的管理会计数据化运营方式

  数据化运营是一种“开发合作式”的运营,要更好地发挥管理会计在电子商务企业数据化运营中的功能,首先应该要数据化运营的整体性与合作性特征,打破业务界限以及业务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区隔,形成虚拟管理会计团队。进一步要将管理会计重点完全转移到战略管理轨道上,将战略管理会计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理念,以“竞争优势形成”为目标的思想有机地融入数据化运营的实务。利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技术处理会计大数据,利用虚拟组织或团队的灵活、快速反应,通过以战略为导向的管理会计工具的组合运用,实现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整合及管理会计范式的创新。

  作为企业经营管理工具的管理会计,其基本职责就是提供信息数据,以支持企业的经营决策、控制与评价,支持企业的战略管理。要发挥管理会计在电子商务企业数据化运营中的主导作用,就要利用大数据的数据分析、挖掘等技术改造管理会计的信息处理与提供方式,建立支持电子商务企业数据化运营实施的平衡计分卡,集成性应用管理会计方法,从战略视角促进管理会计功能的有效实施。

  1.变革信息处理方式

  电子商务企业进行数据化运营的结果是企业获得了更先进数据处理技术、更充分的数据资源和更快的数据处理速度,但这并不是企业数据化运营中的真正需求,能够让信息在业务运营中创造价值才是企业的真正需求。在大数据时代,如何从会计大数据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是管理会计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为适应大数据环境下电子商务企业数据资源价值增值的需要,管理会计的信息处理手段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

  适应大数据环境下电子商务企业数据运营的需要,从时间上管理会计信息处理要从事后的定时分批的数据收集、处理,转向事中实时的数据收集、处理;从空间上管理会计信息处理要从部门集中的数据收集、处理转向异地分布式的数据收集、处理。管理会计的信息处理应从以货币为主的计量手段向多种计量手段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并用的数据处理方式过渡。借助新型的信息技术,扩展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范围,保证其信息处理的及时性,甚至是实时性。同时管理会计数据处理又必须确保会计大数据的质量,保证会计大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时效性、可信性和可解释性等。

  2.整合管理会计工具

  在企业数据化运营中管理会计要体现其核心地位,要发挥数据资源运营的主导功能,就必须突破原有的实践体系,创新原有的功能性方法及其运用方式,通过管理会计工具的整合运用,集成性地发挥管理会计的功能,从而提升企业数据化运营的效益。根据企业数据化运营的管理需求,将管理会计工具分别整合成为面向运营战略分析与规划的工具包,面向运营过程成本计量与控制的工具包,以及面向员工激励、由可供员工在数据分析中使用的方法的工具包。基于战略的视角,借助大数据技术变革的管理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实现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等多种类型数据的融合,通过管理会计工具的组合,描述、分析、评判企业的经营态势,确定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发现和创造信息资源价值,实现管理会计的数据化运营功能。

  3.建立数据化运营战略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是将战略转化为行动的目标与措施体系,是战略绩效评价的重要工具。电子商务企业数据化运营战略的实施也同样需要建立平衡计分卡体系,需要将数据化运营的目标与措施分别纳入平衡计分卡的财务、客户、内部经营流程及学习与成长维度,从当前与长远、内部与外部、财务与非财务、过程与结果多角度地进行数据化运营的对策设计和过程控制。平衡计分卡的财务维度反映数据化运营的直接与间接财务成果;客户维度则需要反映数据化运营中满足企业外部客户的产品与服务需求方式与程度,以及满足企业内部各部门的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需求的方式与程度;内部经营流程维度要体现管理会计对数据化运营过程各环节的成本与风险的度量与分析,帮助实现进行整个运营过程的反馈控制;学习与成长维度要对数据化运营的精细化管理制度、员工的数据意识培养以及企业运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技术的能力等予以规划与体现。

  四、结论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挖掘等技术的发展使管理会计提供信息的功能得以发展,使其在支持电子商务企业数据化运营战略中发挥着主导性的支持作用。本文从战略视角分析如何促进管理会计在电子商务企业数据化运营有效发挥其功能,具体包括改造管理会计的信息处理与提供方式,以及建立支持电子商务企业数据化运营实施的平衡计分卡。在电子商务企业数据化运营中管理会计要体现其“价值创造”的核心理念,实现其“竞争优势形成”的目标,必须将管理会计决策支持系统与企业数据运营的管理控制系统有机地融为一体。利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技术处理会计大数据,利用虚拟组织或团队的灵活、快速反应,通过以战略为导向的管理会计工具的组合运用,实现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整合及管理会计范式的创新。

  运营管理论文 篇11

  摘要:本文在界定商业银行运营管理范畴的前提下,比较了国内外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的现状,进而结合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的实际需要,探讨商业银行运营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实现路径。

  关键词:商业银行;运营管理;流程银行;集中作业

  一、对现代商业银行运营管理范畴的界定运营管理的概念

  最初是适应工业企业大规模生产的需要,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运营管理是企业三大主要职能(财务、运营、营销)之一,企业通过运营管理把投入转换成产出,因此在企业竞争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且不可替代的地位,出色的运营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同工业企业运营管理一脉相承,商业银行运营管理具有同样的特征。从广义角度来讲,商业银行运营管理涵盖了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为股东创造财富、为自身稳健经营防范风险的全部过程。通过运营管理完成各种经营要素、经营项目的排列组合,以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由于各家商业银行追求目标侧重点的不同,由此形成各自不尽相同的管理理念和管理风格。综上所述,尽管各家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的手段各不相同,但运营管理手段作用的经营要素和经营项目却是大体一致的,大致包括了前后台流程再造、后台集中作业、后台集中监督等,这些各家商业银行大致相同的经营要素和经营项目构成本文主要的研究和讨论内容。

  二、国内外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的发展现状

  (一)国外商业银行运营管理发展基本情况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在充分借鉴工业生产企业管理创新成果的基础之上,率先在银行业兴起新一轮的业务转型浪潮,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运营管理体系建设。他们普遍采取前后台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后台集中运作和管理的方式,通过后台完成主要的业务处理,形成集约的运营模式,以达到节约处理成本、提高运作效率、统一管控操作风险的目的。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为这种转变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实现条件。汇丰银行、瑞士银行、美联银行、荷兰银行等活跃在全球金融市场上的国际性银行,普遍在运营管理领域引入工业化作业方式,采取全球或区域共享的后台中心集中作业的模式,实行前后台分离、业务分段集中处理和端对端贯通操作的方式,在总行或区域后台中心完成主要的业务处理,形成“中心化作业,工业化管理”的集约运营模式。

  (二)国内商业银行运营管理发展现状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不遗余力地借鉴国外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经验,结合自身发展需要,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强化集约化经营和风险控制能力,对业务流程和作业模式进行系统性改革,并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根据笔者对某直辖市地区主要商业银行运营管理情况的调研了解,工商银行的后台集中作业建设起步较早,1996年数据集中后,其就开展了后台集中作业建设工作,并在同城票据集中提回处理、汇兑业务、事后监督项目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中国银行在借鉴香港中银集团业务经验的基础上,对本行的业务进行梳理,并在个人汇兑业务、影像自动识别方面取得了领先地位;建设银行近些年后台集中作业建设项目发展迅猛,形成集中度高、相对成熟的作业后台;农业银行运营管理改革起步较晚,但由于具有后发优势,起点较高,后台集中作业、集中监控、集中授权等新型运营管理模式正在由试点转向全面推进。

  三、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的方向和路径

  选择商业银行运营管理体系建设是一项全行性的系统工程,要打破原有的管理模式,涉及对部门管理边界重新界定、操作系统进行适应性优化、业务流程的再造等方方面面的工作。为确保设计科学、建设高效,必须要由商业银行总行统筹规划,高起点介入,统一管理,加强领导,高效有序地推进工作开展。

  要从总行到分、支行逐级建立运营管理部门,搭建起运营管理工作的组织架构,借助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对全行业务流程、作业模式和相关业务处理系统进行全面整合与再造,建立若干强大的后台支持中心,逐步实现业务集中处理。创新运营操作风险管理模式,建立技术先进、内控严密、运作高效、响应及时的运营操作体系、服务体系和管理体系。现代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的发展趋势是建立中心化、工业化的运营支持格局,通过提升运营管理水平来提高核心竞争力。采取的路径大致可以归纳为:

  (一)业务的后台工厂化、集约化处理实施业务分离,将网点非即时性业务和复杂业务逐步集中到后台中心处理,网点主要负责业务受理审核和即时性业务处理。借助技术平台和大型机具,形成流水线作业、集约化管理、上下联动、协同作业的运营新格局。

  (二)流程的优化、再造

  业务处理模式的变化推动了业务处理流程优化、再造的迫切需求,按照流程银行理念全面设计再造柜面业务流程和劳动组织,建立科学、简洁、高效、合理的柜面作业流程。

  (三)风险的专业化、集中化管控实现业务集中处理后,风险也被集中起来,这就要求风险管理手段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提高,建立集风险识别、监测、控制于一体的运营监控管理体系。整合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临柜业务操作过程进行有效监管和必要的授权控制。创新事后监督手段,提高事后监督的有效性。

  四、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的实证分析

  (一)流程银行建设实证分析梳理商业银行运营管理工作发展的需要,从客户需求出发,突出业务流程、组织流程、管理流程的整合,打造顺应国际国内银行业发展潮流的流程银行体系,是实现运营管理目标的重要保证。

  1.要实现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再造。作为与客户最贴近也最敏感的环节,业务流程再造是一项浩大的技术工程。业务流程一般包括五个关键要素:供应商、输入、工作流、输出和客户。根据对客户价值贡献度的大小,业务流程又可以区分为能够产生较高附加值的核心业务流程,以及附加值低、不体现核心竞争优势的边缘业务流程。

  2.要进行组织架构的调整与优化。配合业务流程再造,打破传统的金字塔型的组织模式,梳理内部管理流程和机构设置,推行扁平化和矩阵式的管理架构,形成前中后台职责分离、运作清晰、协作高效的模块化结构。例如推进二级分行扁平化改革,实行二级分行直管城区网点。

  3.要推进体制机制的完善与再造。一方面,在业务流程中要嵌入风险管理的要求,建立业务经营与风险管理双线并行的工作机制,实现对业务运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控。另一方面,要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励约束包括三个层面,董事会对管理层的激励约束,即公司治理;管理层对战略业务单元和分支机构的激励约束,通常是通过考核评价与资源配置;对每个员工的考核,包括员工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体系。

  (二)后台集中作业实证分析

  商业银行后台集中作业目标的实现,需要依靠自上而下建立起来的集中作业平台系统的支持。集中作业平台系统是借助影像、工作流等新型技术工具,按照重新设计再造后的作业流程,将网点部分交易劳动转移到后台中心,进行集中运作和专业管理的流程控制集成系统。该系统应该具备凭证图像采集、中心集约生产、多岗位流程协作制约等功能,通过将业务流程在时间、空间上进行分离、重组,建立“网点共享中心资源”的集约化经营模式。

  通过对传统业务流程进行解构和重组,利用集中作业平台系统将原来分散在网点操作的业务流程切割、拆分为若干组成要素,将这些组成要素进行重新摆布、调配、拼装,对相同或相似的要素进行组合,形成以不同要素为标志的新业务链。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区分后台集中操作业务的难易程度、专业技术含量,将大量的、标准化的业务类型,例如支票转账、联行汇兑等业务,采用并行方式,将凭证图像按要素切片为若干,发送至集中作业平台系统多人并发录入,最终通过集中作业系统匹配为业务的原貌,并实现自动的帐务处理,以此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和风险防控水平。对于业务处理复杂、需要专业能力介入判断的业务,例如单位账户开立、各类贷款等,可以采用串行方式,将业务资料全貌通过影像传送至集中作业平台系统,由后台专业人员逐项审核、专业判断,通过作业的深度专业化和最大限度地共享资源,提高合规风险控制能力和客户服务专业水平。

  (三)后台集中监督实证分析

  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应该是建立在依法合规基础之上的有效发展,为此有必要建立起一套监督管理机制,对柜员的日常业务操作进行准确、高效、具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防范操作风险的发生。以往分散在各营业机构的监督模式显然无法满足以上要求,有必要建立起一套独立的、集中的后台监督体系,完成对全辖营业机构业务操作的风险防控工作。

  后台集中监督是在临柜业务处理完毕后,将所有营业机构的传票集中到事后集中监督场地,通过集中影像扫描、OCR识别、集中补录,由系统将业务凭证与业务流水进行自动勾对,并建立精确索引。再根据业务监管的需要,提取重点业务进行集中人工补录,并通过与商业银行实时监控系统的有效衔接,对临柜业务运行情况进行全面、重点、集中监控。

  后台集中监督的流程如下:

  1.将柜员日间处理的业务凭证集中进行扫描,通过OCR技术将扫描的影像识别结果信息与主机业务流水进行自动勾对,勾对不成功的标注人工补录处理标记。

  2.调取标注需要人工补录的业务,对业务凭证中的相关要素进行人工补录并重新与业务流水进行勾对。同时还可以根据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要求,由系统根据参数设置提取需要重点关注的业务,补录员根据原始凭证将这些需重点关注的业务进行重点补录,并提交专业监管人员结合其它监督管理系统或手段,进行非现场监督。

  3.对于发现的问题由系统产生“差错单”,下发到有关营业机构落实整改并做好对整改问题的再次监督,直至问题彻底消除。

  运营管理论文 篇12

  连锁企业运营管理探析

  摘要:营运管理部门负责公司的商品、采购、企划、销售等管理,同时为经营绩效负责。但目前我国企业并未真正明白营运的真正目的、范筹及核心领域。

  关键词:理论;意义;关键;步骤

  一、运营的相关理论

  运营,或又可称为营运。企业一般由经营、管理、运营三个机能层面所构成。经营机能多与公司整体目标和战略事项的设定和决策有关,属总经理层次上的业务内容;运营则多为在既定目标下,企业通过所掌握的资源而具体落实既定目标的内容。此环节属营运总监的业务范围;而管理机能层面则多与财务、人事、后勤、电脑等具体专业内容有关,多属协助支援性二线业务,在预警性等方面辅助经营与运营,一般多由懂一线运营的人员担任。

  营运,可以浅显地理解为经营运作管理。在公司设立营运部门,也就是更集中地提升公司的收入,控制直接用于一线营运的费用,从而搭建一个高效率低费用的营运体系。成功的零售连锁,搭建一个营运体系,按照3S的原则来进行,即Specialization:专业化;Simplification:简单化;Standardization:标准化。

  二、组建运营体系的意义

  通常,我们会给营运部门设立许多管理指标(KPI),这些部门围绕这些指标开展业务工作。然而随着业务的深入和管理的细致化,指标越来越多,越来越细,最终导致营运线的工作在一系列详细繁多而不成体系的指标中丧失重点和主旨。在实践中,营运即扩大销售提升销售效率。更高的销售可以带来更大的市场话语权,摊薄固定费用,从而带来更低的费用率;而低成本,可以带来单位销售的毛利贡献率,从而实现企业更高的赢利能力。营运对经营的贡献就是快速发展市场,增加收入。

  三、组建运营体系的关键

  明确营运的经营目标。营运的目标可分为,经营目标和管理目标。经营目标是直接对利润产生影响的,是根本所在。明确达到营运目标所要控制的关键管理点。销售额提升:管理好经营内容;其次要把商品信息通过各项宣传活动传递给消费者;再次通过专业服务帮助消费者高效地选用并组合商品,以获更高的性能满足;最后降低商品成本价,扩大利润空间,增强低价销售的能力;利用商品质量专业服务提高顾客满意度;同时销售额监控还可从客单价和来客数来进行管理。综合毛利率提升:控制商品成本;抓好返点商品的销售;要做好门店终端服务。营运费用控制,关键在变动费用管理。减少不良库存,间接降低损耗,提高资金周转效率,提升投资回报率;关注不动销库存、滞销库存和近效期库存。

  对以上管理点必须制定标准和设立控制指标。首先要设计工作报表体系,将各指标按一定的周期定时上报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同时,要制定工作流程和标准,以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协调和等待时间,同时在连锁扩张时实现快速管理复制的目的。

  找对合适的管理人选。对营运总监的责任和人先条件是做好营运管理的一个前提基础。营运总监的一般要求有:管理类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受过管理学、财务管理、企业运营管理、领导艺术、生产作业管理等知识培训。5年以上工作经验,4年以上高级管理经验。出众的领导管理才能和良好的商业理念。具有很强的团队协作精神、组织及策划能力和良好的沟通技巧;能与政府、企业高层人士广泛接触,并深入沟通;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市场业务经验。办事认真严谨;追求成功,精力充沛,可以承受较大工作压力。

  四、运营体系搭建的具体步骤

  确定营运部门在经营体系中的作用、具体目标要求。设定监运总监任职要求,寻找合适的营运人选。以营运总监为中心组建营运体系。部门设立,包括部门职能,核心业务设计,指标设计及部门人员配备。设计各部门报表体系,并初步制作关键业务流程和关键岗位的工作标准。按初步的报表体系和标准体系开始运行营运系统,并定期检讨,提出原有标准的不合理处,并修改,直到营运系统运行顺畅、营运目的在体系运行过程中能明确达成为止,此时标准方可定案。教育监督各岗位员工严格按标准开展工作,履行岗位责任。当作业条件和营运条件发生改变时,需要对相应的标准再度修改,并按新标准监督实行。

  五、打造独特的运营竞争力

  1、供应商资源整合。首先是要运用连锁独特的优势,由总部统一采购下订单,以提高议价能力,降低采购成本,必要的时候,可以联合友好且市场不重合的同行,共同组成采购聪盟,进一步扩大规模谈判优势;其次,要利用好供应商的商品专业知识,和消费者教育能力,将其终端产品技术引进,以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和员工服务技能

  2、员工培训。包括员工基本素质和专业服务训练。一个零售卖场最基本的购物软环境,就是由服务人员素质决定的。如果员工能成为消费者的购物顾问,那将是公司最难以模仿的竞争力。

  3、自有品牌和独家包销产品。这是品类管理中,获取独特赢利能力的关键部分。但也是连锁公司要发展到一定品牌力和规模后,才能经营好的活动,也是商品竞争的最高境界。通过连锁独有的消费者需求调研,与制造商一并开发出独特的产品,并冠以自己的品牌,来独享市场和顾客,通过这些产品优越的性价比来提升连锁品牌。即便不能做自有品牌,也要想法与供应商合作,开发独家经销品种,特别是现在各消费品制造业,都在开始启动产业整合,其中会出现很多知名品牌企业并购扩张后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这时就会出现寻找独家经销的机会。即便不能长时间独家经销,那退而求其次,也要追求一段时间的区域性独家包销。

  运营管理论文 篇13

  浅谈企业的运营管理

  【摘要】运营,泛指将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过程。运营管理是企业日常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对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协调、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制造和提供服务过程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本文从五个方面对企业的运营管理进行阐述,浅谈拙见,以为探讨。

  【关键字】企业,运营管理,运营规则

  企业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而这一切又来源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运营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目标贯彻执行的具体体现。要做好运营管理,必须要坚持做到以下五点。

  一、确定企业目标,并以全面落实企业目标为中心。

  企业首先要非常明确自己的目标,同时对目标进行有效的管理。目标管理是一项系统管理工作,只有精于设计、重在推行及全面统筹,才可以成为企业经营发展的加速器和助推器。那么如何有效实现企业目标管理呢?

  1、制定目标

  这是目标管理最重要的阶段,可分为四个步骤:

  ①进行目标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目标可分为三类,一是按照作用不同分为经营目标和管理目标。经营目标包含销售额、费用额、利润率等指标,管理目标包含客户保有率、新产品开发计划完成率、安全事故控制次数等;二是按评价方法的客观性分为定量目标和定性目标。三是按照管理层级分为公司目标、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

  ②高层管理预定目标。根据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制定公司年度整体经营管理目标。

  ③首先重新审议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接着再确立下级目标。

  ④上级和下级就实现各项目标所需的条件以及实现目标后的奖惩事宜达成协议。制定目标既可采取由上到下的方式、也可采取由下到上方式,还可以两种方式相结合。并且要全面沟通,达到一致。

  2、分解目标

  公司整体目标分解成部门目标,部门目标分解为个人目标,并量化为经济指标和管理指标。根据公司的现状,可以在营销部门、生产部门、采购部门实施全员目标管理,其他后勤支持部门先推行部门级目标管理。

  3、实施目标。要经常检查和监控目标在实施过程的执行情况和完成情况。如果出现偏差,及时从资源配置、团队能力和管理系统等方面找出原因,及时补充或强化。

  4、信息反馈处理。在考核之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进行目标实施控制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可预测的问题。因此在考核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目标及时进行调整和反馈。

  5、检查实施结果及奖惩。按照制定的指标、标准对目标进行考核,依据目标完成的结果与部门、个人的奖惩挂钩,甚至与个人升迁挂钩。

  二、制定制度,简化流程。用制度管人,按流程办事。

  制度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要先制定制度。企业制度对企业发展来说是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因为企业本身就是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体,实际上就是依靠企业链条互相连接起来的。也就是说,企业是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的核心纽带和基础。

  制度是企业竞争的重要内容。制度是企业长远发展的运转平台,成功的企业源自卓越的管理,而卓越的管理来自优越的制度。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要凝聚人才,引进人才和稳定人才靠的就是先进合理的制度。制度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同时注意激励机制的改善和提升。

  执行力达到标准化精细化才能确保制度的效用。一个困扰众多管理者的难题是企业已经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但由于制度细则不完善或执行力不够,经常导致制度成为一纸空文。所以,要想使制度完全发挥其效率,与之匹配的执行细则和执行标准是不可缺少的。

  简单化流程是提高效率的捷径。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近年来企业实践中已大量采用系统的标准表格方式。标准化表格管理要求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直接参与填写核对和确认,因而使管理更加有效。另外,标准化的管理表格清晰简洁,所表达的内容一目了然,是企业管理中简便高效的文件处理模式。

  三、实施“三化”(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运营规则

  运营管理要有标准,即标准化;实现标准要靠制度保证,即制度化;贯彻制度要靠严格的规范,即规范化。

  (一)标准化

  标准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称为标准化。它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

  标准化有助于企业合理配置资源,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企业的成长离不开标准化,企业的进步离不开标准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更离不开标准化!

  标准化管理是符合外部标准(法律、法规或其它相关规则)和内部标准(企业所倡导的文化理念)为基础的管理体系。规范企业标准化管理,可以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不仅有利于促进企业合理配置资源,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还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二)制度化

  制度化是指群体和组织的社会生活从特殊的、不固定的方式向被普遍认可的固定化模式的转化过程。制度化是群体与组织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也是整个社会生活规范化、有序化的变迁过程

  制度化管理的实质是依靠由制度规范体系构建的具有客观性的管理机制进行管理。 制度化管理具有以下优越性:科学性;客观性;规范性;稳定性。

  那么企业如何进行制度化管理呢?

  1、建立制度,必须充分考虑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2、推行制度,必须维护其严肃性和权威性

  3、增强创新意识,防止制度僵化

  4、正确处理制度化管理与情感管理之间的关系

  (三)规范化

  规范化管理则强调的是在管理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人的价值,是在对人的本质特性准确把握的基础上,通过确立一套价值观念体系来引导下属员工的意志行为选择。 规范化管理必须具备四个特征: (1)系统思考;(2)员工参与;(3)体系完整;(4)制度健全。规范化管理的目标:“七零”境界――决策制定零失误、产品质量零次品、产品客户零遗憾、经营管理零库存、资源管理零浪费、商务合作伙伴零抱怨、竞争对手零指责。

  规范化管理的控制标准:每一个岗位、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时刻,都处于受控之中。

  企业管理规范化的行为标准:决策程序化、考核定量化、权责明晰化、奖惩有据化、目标计划化、行为标准化、控制过程化。 规范化管理的措施要求:系统化、流程化、标准化、专业化、数据化、信息化。规范化管理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点:效率、效益。

  四、坚持运营原则(包括目标管理原则、全员参与原则、过程监控原则、持续改进原则)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全员参与能给员工以当家做主之感,进而提高全体员工的积极性。要严格加强过程监控,同时认真执行信息反馈、调整,建立一个监督、反馈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时纠正与预防,坚持持续改进,进行总结调整。

  五、加强执行与控制

  凡事必须有规定、规定必须要执行、执行必须有记录、记录必须要考核、考核必须要有效、有效必须有鉴证,从而保证企业运营过程中做到管理准确、到位,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如何加强执行力?从机制入手,保障执行力度,加强考核,提升执行力。加强对执行过程的监督,确保制度落到实处。1、优化企业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2、 提升企业员工的整体执行技能。3、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意愿。

  控制监督是企业为了保证实现经营管理目标,对业务活动进行组织、制约、考核和调节的方法、程序和措施。大量的管理实践证明: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因而内部控制监督成为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应从实际出发,按管理系统要求,实事求是地建立自我调整、检查和制约的内控监督体系,并形成一个健全完整、运行灵活的控制监督系统。

  如何加强控制?第一步,写你所需,科学地制定计划;第二步,做你所写,认真地实施计划;第三步,记你所做,记录所有完成的情况。第四步,查你所记,检查工作的到位率;第五步,改你所查,持续改进,不断提高。

  坚持做好以上五点,你的运营管理将会得心应手、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单凤儒 《企业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方华、周祖城,《现代企业管理》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3][美]雅各布斯(Jacobs,F。R。),[美]蔡斯(Chase,R。B。)著;任建标译,《运营管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运营管理论文 篇14

  浅析医院资金运营管理

  摘要:公立医院的发展是当代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担负着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重任。医疗体制改革至今,公立医院处于快速扩张期。但资金问题愈来愈成为制约医院发展的瓶颈,医院的资金运营管理是现代医院财务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下面就医院资金运营管理现存的问题和对策展开探讨。

  关键词:问题;资金缺乏;风险意识

  一、医院资金管理现存的问题

  (一)财政投入不足与医院发展矛盾

  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使医疗卫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同时政府也降低了对医院资金的投入。目前,政府补贴在医院总收入所占比例最低1.4%,最高不过10.1%,医院自筹资金比例越来越高。自筹资金中医保基金几乎占一半,根据我国医保政策,医保资金到位仍需一段时间,这也增加了医院流动资金的周转压力。当前,医院的竞争日益激烈,为维持生存,医院不得不进行大量投入。资金的缺乏与医院的发展形成矛盾。

  (二)医疗价格的合理性和医疗服务成本的矛盾

  现行医疗收费标准大都未达到成本收费,医院对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和维护、维修投入了很大的资金,设备的折旧和更新换代很快。政策要求对原有的收费项目并轨,医院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不足以弥补机器的运行成本。医院的药品、耗材和专用物品等费用加大,使医疗服务成本和医疗收费价格之间的“剪刀”差愈发突出,扩大了资金供需矛盾。

  (三)过度负债和资金沉淀之间的矛盾

  医疗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医院必须投入一定数额的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或购买设备或进行人才培训。有限的自有资金,使得医院的负债经营应运而生。有些医院盲目攀比,盲目扩张,没有充分考虑投入和产出的比重,导致负债率过高。另外,设备的闲置、使用率偏低,又造成了资金浪费或沉淀。

  (四)医院领导和财务人员缺乏资金风险意识

  医院领导大多是医疗专业人才,市场经济风险意识和资金意识薄弱。他们大多把精力放在医疗业务方面。财务人员多把精力放在会计核算上,对医院资金管理缺乏一个全面调控的思维方式。医院对资金管理只于表面工作,缺乏严控标准,造成资金挥霍浪费的现象严重。

  二、解决资金缺乏问题

  (一)适度引进社会资本

  由于财政投入不足,社会资本进入公立医院成为现实。国外公立医院不管补贴情况如何,均会在不同程度引入社会资本。公立医院可通过银行贷款、融资租赁、职工集资、慈善捐赠等方法增加医院的流动资金。

  (二)整合资源,创造良好就医环境

  尽管许多患者愿意到大型综合医院就诊,原因是这里聚集了不同专业领域的医生。但是,这种竞争仍然非常激烈,为了在市场中争取到更多份额,医院应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将各个专业领域的医生整合成一个团队,加强协作。随着疾病越来越复杂并且会综合很多其他方面的问题,不同领域的医生之间的协作变得越来越重要。此外,医院良好的患者护理意味着医疗机构财务状况的健康程度。为患者制定一个标准的护理路径,持续检测和记录护理过程是为了保证最佳的服务质量,这并不是简单的削减成本和提高奢华的护理服务,而是平衡成本和质量以实现价值最大化,为患者提供服务,同时充分地为医院提供营运资金。

  (三)加强成本控制

  降低医疗成本是政府的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医院通过在各部门,各科室或班组建立若干责任中心,归集分摊各成本责任,同时建立均次标准成本体系,如每床日标准成本,每门诊人次标准成本,单位项目均次标准成本等。其次,对药品采购、耗材采购环节加强监督,尽量选择价格低、效果好的药品。最后,对医院的闲置设备及时进行清理,以盘活设备所占用的资金,让医院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四)对大项目及医疗设备采购重视可行性研究,避免投资损失

  医院应避免盲目对大项目和设备的投资,任何一项投资都应在事前做可行性研究、科学决策,考虑资金成本、投资收益和每年的现金净流量,项目的市场发展前景及未来增加的业务总量,投资回收期。加强对投资项目的事后分析,才能带来较好的投资回报,促进事业发展。

  (五)医院管理层和财务人员应有资金风险意识

  医院管理层对医院资金运营的重视程度是控制环境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一个错误的决策,轻者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重者使医院陷入困境,甚至面临破产。而一个正确的科学决策可以使一个医院走出困境。在作出重大决策时,医院管理层应更多考虑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医院财务人员应当好领导的参谋,提高风险的预见性,透彻分析财务问题,科学运营资金,以免使医院财务工作陷入困境。具体做法可从设计资金管理流程方案入手。第一,先进行资金计划的季度滚动预测,待预测基础条件扎实后,逐步实现资金的月度预测,实现医院年度资金计划。第二,合理运用资金,财务人员对资金项目的审定要变单纯的“把关”为直接参与,变事后“监督”为立项决策。加强内部管理,挖掘资金潜力。

  资金是医院赖以生存的血液,资金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实现增值,资金运动经历了资金筹集、资金运用及资金分配等流程,他们相互衔接,构成资金运动的整体。因此,医院应注重资金运动的多元化和多层次化,让医院用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运营管理论文 篇15

  一、基金收入情况统计分析

  2014年度城镇职工基金合计收入7485万元,其中统筹4578万元(统帐结合3663万元,单建统筹915万元),占总收入的61.2%;个人账户收入2907万元,占总收入的38.8%。与2013年相比都有增长。收入总体增长的原因如下:一是加大了基金征收稽核征管工作,成立了单独的征管中心,出台全面细致的征管制度,专人专职负责征收工作,应收尽收。二是缴费人数的增加。2013年缴费人数为25500人,2014年的缴费人数为26500人,增长3.92%,做到了不漏缴、滞缴,应缴尽缴。三是缴费基数的提高。2013年人均缴费基数30100元,2014年人均缴费基数32063.57元,增长6.52%,与经济增长速度基本同步,确保了最低缴费水平又据实征收,应征尽征。四是缴费比例的上升。2013年的平均缴费比例8.69%,2014年的平均缴费比例8.94%,增长2.86%,从征收强度上有了强化提高。单建统筹基金负增长主要原因:一是受经济下滑和企业改造升级的影响,2013年全县破产改制企业退休员工大幅增加,政府制定政策,集中解决了大批破产企业退休职工的社保缴费问题;二是根据皖人社发[2014]11号《关于延续执行皖政[2013]5号文件有关政策的通知》精神,继续允许困难企业降低社会保险缴费基数,调整单位缴费基数,全县共有27家企业缴费基数降为人均1900元,3家企业降为人均1250元,2家企业降为人均860元。

  二、基金支出情况统计分析

  2014年度基金合计支出5610万元,其中统筹支出2962万元(统帐结合2222万元,单建统筹740万元),占总支出的52.79%;个人账户支出2648万元,占总支出的47.21%。与2013年支出相比,都有所增长,

  1、基金支出增长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对医疗保障水平期望很高,支出水平也自然提高。二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造成较大以上疾病就诊集中在县级以上的三级医院,统筹基金支出中转院就诊支出很高,2014年1122万,占统筹支出的37.88%,比2013年的996万也增长了12.65%。三是申报慢性病职工人数大幅增加,2013年2500人,2014年3000人,增加了500人,增长了20%。申报人数的增加导致支出也大幅增长,2013年支出338万,2014年支出463万,增长了125万,增幅为36.98%。四是定点医院违规现象依然严重,挂床住院、超标超量开药、变相开药、以病养病、小病大治等难以杜绝。五是定点药店违规刷卡现象严重,单日单次超标刷卡、刷卡购百货、刷卡等现象屡禁不止,导致个人账户支出增幅最大。

  2、解决的措施和方法

  一是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广大参保职工树立正确合理科学的就医观,既要治好病,又要科学合理,是药三分毒,并不是吃的越多越好,关键要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良好的生活习惯来保养体魄。二是加大县及以下医疗资源的投入力度,不但要加大资金和硬件设施的投入,更要加强人员队伍的建设,要让素质好、业务精的医生留下来、扎根基层,要全面提高乡村医生的医疗业务水平,做到小病不出乡村、大病不出县,让职工在家门口安心、便宜治好病。三是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达到以药补医全面取消,医药价格全面理顺,合理用药用材机制较为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健全,药品、耗材、设备回归合理价值,管办分开的医保运行机制探索取得突破,科学有效的医保支付制度基本建立,相互衔接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更加健全。四是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督查监管力度。医保中心要建立督查领导组,明确分工责任,制定考评细则,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督查相结合制度,建立督查台账,考核通报,及时协调解决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加大对违规情况特别是屡禁不改现象的处罚力度,保障医保基金规范合理有效的使用。五是严格门诊慢性病的审批制度。全年慢性病分年中、年底两次集中申报,成立专家组集中审批,以市医保中心为业务主导,结合本县具体的申报情况,合理确定慢性重症的享受对象。六是合理配置个人账户,提高支付门槛。可采取降低个人帐户比例配置,设置起付标准,避免任意使用;调整门诊给付比,提高门诊起付线;享受慢性病补贴待遇者,取消个人帐户配置等措施。

  三、基金结余情况统计分析

  2013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0954万元,其中统筹基金结余7919万元,占总结余的72%,个人账户基金结余3035万元,占总结余的28%;2014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3134万元,其中统筹基金结余9770万元,占总结余的74%,个人账户基金结余3364万元,占总结余的26%,2014年基金累计结余较上年增长了2180万元,增幅达20%。在考虑医保经办单位与定点医疗机构费用计算后付制的情况下,2013年职工医疗月均待遇水平为435万元,年末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支撑能力为25个月。2014年职工医疗月均待遇水平为467万元,年末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支撑能力为28个月。在待遇水平逐年提高的前提下,支撑能力进一步加大,防范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基金的管理运营也得以良性发展。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是广大参保职工的“救命钱”,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随着参保职工覆盖面的扩大、统筹层次的提高、人们对享受待遇期望加大,对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的运营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统计分析体系,及时地发现基金运营中的现象,准确地找出原因,针对原因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才能保证基金用到实处、用的科学合理。

  运营管理论文 篇16

  摘要:近几年,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相关部门要结合服务供应链的基本特征,从预测管控机制出发,对资源规划和预约能力予以管理,实现供应运营管理工作的全面优化。本文对服务供应链协调运营额定管理要素、能力配置以及网络化协调技术进行整合,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服务供应链;运营管理;能力配置;技术服务

  供应链协调运营项目在运行过程中,专业服务体系中供应商对发生管理以及流程管理等项目予以分析。供应链中心任务中,针对客户最大满意目标,供应链结构和消费性供应链体系予以重视。

  1、服务供应链协调运营管理要素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项目的建立和发展,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就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统筹管理,从根本上积极落实切实有效的控制机制,企业要研发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的同时,保证市场主导地位的实效性符合标准。另外,在服务供应链协调运营体系中,服务供应策略十分关键。在全国GDP数值逐渐增多的同时,也要对高速发展的项目予以重视,确保服务领域能实现供应管理体系的全面升级。另外,若是从服务水平和服务前景对服务供应链协调机制进行整合分析,则要保证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之间建立更加切合实际的竞争机制和应用路径,也能维护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1]。结合中小型服务企业实际情况以及相关数据的分析,要借助聚类分析方法对相关参数予以分析,确保服务策略、服务能力以及组织绩效结构更加有效,整体管理结构和控制机制也能顺应供应链条的发展需求,为了进一步对相关功能进行分析和系统化处理,主要的变量关系分为策略条件、服务供应链协调策略、组织绩效三类,三者在形成统一结构后,能针对性的提出相关问题,并且保证处理效果和应用机制贴合实际需求,为后续服务链供应机制的全面落实提供保障。在服务供应链协调策略结构中,基础的运营策略模型中,基本框架和实验工具是技术人员在对产品和供应链策略展开描述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项目工作的小型企业样本观察和分析效果存在差异性以及局限性。基于此,只有对不同组织结构和价值管理匹配效果进行分析,才能结合实践对其进行积极的组织绩效,维护管理利润的有效性。相较于精益服务项目,敏捷机制的主要目标就是市场反应能力,要对需求变化予以运行和管理[2]。

  2、服务供应链协调服务能力配置

  要维护管理结构和服务水平的配置机制,就要对运营管理内容进行系统化管理和分析,保证具体模块能发挥实际价值。

  2.1预测和资源规划管理配置

  在预测和资源管理项目中,要保证运营过程的有效性,并且在交替进行的过程中,有序维护相关工作的完整程度,在运行体系建立过程中,也要保证处理参数和配置结果的效果符合标准[3]。应用规划管理配置体系,主要是为了有效优化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进一步规避预测项目出现的低效率问题,集中对预测服务结构进行控制,确保相关服务参数和管理模块能按照资源规划的结构以及业务水平。安排相关机制和控制结构,减少工作时间的浪费,也为员工提供更加便捷化的服务。相较于传统的供应链,服务供应链协调机制还处于初级阶段,要想从根本上提升销售预报的效果,要对预测不同网络宽带的实际要求进行审核和评价,维护供应服务链条的完整性,确保多样性和复杂性符合标准。值得一提的是,在服务行业内部,需求并不是处于无限状态,需要得到有效的限制和管理,需要相关部门对其进行整合,并且借助高效柔性资源调度机制对其进行选择和管控,确保处理机制和管理效果能符合标准。无论是何种服务机构,都要将资源规划项目的控制能力和整体水平作为基本依据,提升预测的精确度,确保能对相应偏差内的资源进行有效规划,实现服务满意度的全面升级,且预测精度完全取决于预测方法,只有对其进行适当管理和应用,才能保证预测模式和控制效果最优化[4]。

  2.2预约管理项目

  在预约管理项目中,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独立分析,预约过程主要是集成商为了有效满足客户需求业务的重要承诺机制,确保客户和集成商之间协议的稳定性。另外,在协议开展之前,对客户和集成商之间要借助协议予以综合性控制,确保协议能在达到目标之前建立政策自检模式,充分评估可行性,并且保证协议中公平和各自利益的完整程度。对于预定管理机制,相关技术人员要保证协议在应用结构中充分发挥其实际价值,建构平衡管理办法,也为客户、集成商之间的协议予以整合,综合落实协议管理措施,对于需要相关人员开展的政策予以全面的可行性分析,只有保证政策运行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才能为后续各自利益的全面整合提供保障。在维护各个协议之间公平和利益的同时,能实现资源和需求的平衡管理,实现管理工作的发展目标。例如,我国国外车辆宣传项目中,主要应用的是预约快速通道服务项目,能有效提升相关项目的管理效率和维修机制,确保具体控制结构能应用在实际管理层级中。综上所述,在预约管理中,要对客户项目、服务器项目等进行储备,并且对客户项目、服务集成商员工监督机制和管理机构进行研究,从根本上对客户执行机制和管理措施予以整合。确保管理机制和集成组织项目符合实际价值,保证履行相关服务框架的完整性更加有效[5]。

  2.3基础能力资源管理

  正是由于整个服务项目具备较高的意识形态,服务集成商针对具体服务也要进行处理和整合,着重对运营效率低以及服务机构拥挤的问题。在对服务机构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过程中,也要保证硬性指标、确切性指标予以控制,只有尽量减少资金的应用额度,才能避免客户等待时间较长,提升空暇时间的利用效率。另外,在实际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也要将服务导向设计为基本人员,对服务结构的服务性价值予以控制。若是从员工表现的分析标准来看,就要对员工的个人表现进行处理,着重对员工和表现进行观察和分析,这对于目标确定落实提供保障,借助软性目标和不确定性目标,维护产品质量的基础上,能对其产品框架体系予以分析[6]。

  2.4基础合作伙伴管理

  服务供应链条之间的关系就是合作共赢的关系,相关技术人员要积极践行系统化管理措施,确保合作能顺应发展需求,且合作形式的管理结构更加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在合作程度和信息共享程度逐渐深化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也要对经济价值进行增加处理,确保非线性方式和管理结构贴合实际,一定程度上保证服务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完整性贴合项目运行标准。

  第一,要对合作伙伴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对服务供应链的基本类型进行汇总。

  (1)协作型服务供应商,主要是对服务能力、服务数量、服务空间以及服务质量进行整合,确保相关配置结构能贴合实际需求,也为后续协调作业体系的优化升级提供保障,切实维护管理机制和控制策略。

  (2)利用采购性服务供应商,能对其服务能力和战略协作机制进行控制,确保成本优势以及控制效果能贴合实际需求,从而保证服务质量符合实际标准。

  (3)要对分销商进行整合,相较于相关项目的运营机制,在分销代理渠道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也要对集成商结构予以分析,并且提升直销商服务能力,真正落实管理结构的多次管理。

  (4)要对基本的分销代理机构予以重视,结合实际服务效果和产品销售结构进行控制,确保管理效果和控制机制贴合实际。

  第二,要建立健全服务供应链战略合作关系,对于实现项目的路径,相关技术人员要想有效对集成化服务供应链进行核心管理,就要保证其关键节点的处理核心较为常规化,借助服务供应链对集成化服务中心予以控制,积极升级管理机制,为后续连接、合作以及项目服务生产提供坚实的保障。只有从根本上提高项目的管理效果,才能在提升控制节点时效性的基础上,对服务质量进行整合和分析。

  第三,要建立顾客资源流程,在基础性流程中,也要对服务的生产和消费项目进行管理,并且保证供销机制和产品之间的差距,从而在服务复杂的情况下,确保服务背景的有效性,也能提升相关水平和整体服务双重性。顾客接受相关内容统一进行项目处理和控制,尤其是对客户管理资源的实效性,维护服务质量的确定性以及服务效率。也就是说,在实际改良机制和管理系统运行机制中,从根本上对顾客资源进行系统管理,结合服务项目以及集成结构,要积极践行系统化控制机制,确保其顾客服务集成商能有效建立健全维护机制符合标准流程,贴合服务质量的确定性以及管理项目运行的服务效率,确保针对不同类型的顾客施加行为要符合比准,为后续数据的整合提升提供保障。基本顾客资源流程的主要就在于进一步造就、吸引、维持和系统开发[7]。

  3、服务供应链及网络化协调技术

  在系统化协调技术运行过程中,要对具体情况予以综合性管理,确保具体人员能发挥其实际价值,也能为了全面组织结构提供更加有效的经济支撑和资金管理支撑。第一,创造目标消费者,结合目标要求开展具体的管理机制。第二,要引导民众建立服务需求。第三,确保互动顾客信息以及相关材料得以落实,只有对服务质量进行处理,才能为后续工作的整合提供保障[8]。第四,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和项目管控人员,要结合实际管控机制和管理结构予以控制,确保供应链管理研究项目能从倾向转变为效果的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倾向供应链演变为结构亚结和实际需求进行整合,并且从根本上实现管理工作的快速响应。在供应链里面,相关部门也集中分析供应链的技术框架体系,也为运营结构和供应链计划运营提供保障,实现多结构适应性的相关要求,将兼容、响应、柔性等作为重要参数。技术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避免结构不连贯问题的出现,对实际控制结构和应用框架予以系统化分析,确保处理水平和管理策略的完整程度贴合实际,就对项目运行中涉及因素进行处理,需要考虑供应链结构,技术人员也要对执行动态参数等项目建立双向反馈机制,从而实现管理工作的全面运行[9]。

  4结语

  总而言之,在供应链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也要对具体问题进行整合,确保处理效果和应用模型的完整性,为后续工作的系统化优化提供保障,一定程度上促进管理结构的全面化升级,实现管理指标的同时,也为后续体系的建立健全创设良好的条件,促进服务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陶倩,王子朴,赵治治,等.基于服务供应链的鸟巢赛后运营管理模式的构建和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25(02).

  [2]刘宇,胡伟.基于价值链的制造业产业集群知识服务供应链运营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11(21).

  [3]梁蓓蓓,刘奋伟.旅游集散中心服务供应链运营条件探讨——以浙江舟山为例[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1(1).

  [4]基于互联网的服务供应链运作成功因素分析——以Coursera为例[C].第九届(2014)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2014.

  [5]安宝峰.关系质量、联盟能力与企业合作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服务供应链视角[D].浙江理工大学,2013.

  [6]孙朝苑,郭西蕊.服务供应链视角下企业协作的内涵与机理研究——以成都神钢为例[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5,04(03).

  [7]宋丹霞,黄卫来,徐杨,等.基于服务外包视角的生产性服务供应链管理模式[J].工业工程,2009,12(2).

  运营管理论文 篇17

  摘要:我国是世界铁矿石的进口大国。作为铁矿石进口贸易链中的关键环节,港口矿石码头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钢铁行业的运行变化、宏观政策的调控影响、港口间的激烈竞争,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都会对港口矿石码头企业的资金运营形成重大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港口矿石码头企业运营的相关因素,其次,从资金投入需求增加、应收票据占比较大、资金回收存在风险、融资结构有待优化、资金运营效率亟待提高五个方面对港口矿石码头企业资金运营管理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研究,最后,尝试提出通过合理运用应收票据、控制应收账款风险、积极改善融资结构、提升资金管理水平等方式解决港口矿石码头企业资金运营管理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港口;铁矿石;码头企业;资金管理

  一、港口矿石码头企业运营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铁矿石贸易规模持续增长

  我国对铁矿石有巨大的需求,是世界铁矿石的进口大国,在全球铁矿石贸易量中,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已占到总贸易量的60%以上,对外依存度达到了84%。据统计,2016年中国铁矿石的进口量已超过10亿吨,较2015年增长4.68%。进口量的不断增长以及贸易价格频繁波动已成为我国目前铁矿石进口贸易的重要特征。在此影响下,国际供给量有增无减,国内钢厂“低库存、多批次”的采购策略使得我国沿海港口进口铁矿石的库存增加明显,2016年月均港口库存量达到1亿吨以上。

  (二)沿海港口矿石码头竞争激烈

  为适应铁矿石海运船舶大型化的要求,我国沿海港口陆续建成投入一大批10万吨级以上的铁矿石码头专业泊位,使得拥有专业泊位的港口数量达到沿海港口总量的80%以上。特别是环渤海地区港口,铁矿石接卸能力已接近我国进口总量的2/3,而实际的进口货源需求却低于专业泊位的设计能力。码头建设的超能力必然带来激烈的货源竞争,而这种竞争已逐步由泊位接卸能力的竞争向由泊位接卸效率、堆场库存容量、港口集疏运体系以及企业服务能力构成的综合竞争能力转变。

  (三)钢企成本控制需求日益增强

  目前,国际市场需求不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经济在L型底部缓慢运行,导致国际、国内钢材市场总体处于低速发展的状态中。国家陆续出台了供给侧改革、环保限产、公路限载等多项政策规定,多数钢铁企业正处于艰苦的转型期,利润空间压缩,成本压力明显,亏损企业增多。

  (四)宏观政策对码头企业的影响

  国家宏观政策不但通过钢铁企业的传导间接影响矿石码头企业,而且最新出台的.环保法规、公路限载等政策措施也不同程度影响着码头企业的生产运营。铁矿石是以散货状态进行装卸运输的,受环保法规的要求,港口企业必须不断加大环保投入,投资建设诸如喷淋防尘、防风围网、封闭仓储等设施控制粉尘等污染物排放。

  二、港口矿石码头企业资金运营管理现状及问题

  (一)资金投入需求增加

  矿石码头企业需要持续投入大量资金以改善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以满足日益提高的政策要求及客户需求。一方面是设施设备的新建、采购投入。例如,随着铁矿石港口库存量居高不下的影响,矿石码头企业需要投资建设更多的配套堆场以满足铁矿石堆存的需要;为应对矿石船舶大型化的影响,矿石码头企业需要不断进行设备的升级改造以提升装卸能力及效率;依照环保法规的要求,港口企业必须增加环保投入等;另一方面是设施设备的维护、更新投入。为确保生产安全,满足装卸效率要求,每年同样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来维持和保证设施设备的运转正常。除了资金需求规模增加,日益提升的人工成本等也增加了对资金特别是现金的需求。

  (二)应收票据占比较大

  钢铁行业属于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从采购上游到销售下游资金交易的规模都比较大。由于钢铁企业同质化竞争激烈以及买方市场的存在,原材料进口采购、企业人工成本支付等环节的大额现金流出难以依靠产品销售的现金流入足额弥补,加之钢铁产品生产销售周期长,市场低迷形成的库存资金占压等原因,致使钢铁企业将自身的资金压力及风险向物流企业转移。特别是矿石码头企业中,银行承兑汇票使用频率不断提高,应收票据占港口费用结算比例达到92%以上,大大影响了矿石码头企业的资金流动性。

  (三)资金回收存在风险

  钢铁行业自身对资金的需求规模大,为保证生产的连续性以及应对扩大产能的竞争,钢铁企业资本负债率和融资成本都比较高,增加了整个钢铁行业供应链资金流转、回收的风险。这种风险同样波及到矿石码头企业。近年来,矿石码头企业的资金回收期被拉长,应收账款平均账期达到6个月以上。同时,矿石码头企业为了争夺市场,留住客户,不惜滥用赊销政策,出现了赊销授权把关不严、信用资格审查不实等问题,出现账龄较长的应收账款时又无有效的催收措施,致使呆账叠加,加剧了资金回收风险以及资金周转的难度。

  (四)融资结构有待优化

  为了争夺货源,赢得先机,矿石码头企业加大先进装卸设备、后方堆场配套设施的投资规模,融资规模随之持续增长。由于矿石码头企业前期投资规模大,收益期相对较长,企业偏好于长期融资方式,在企业自有流动资金少且长期贷款又不足的情况下,导致流动资金贷款被长期使用。这种短贷长用的方式,潜在风险极大,一旦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经营活动现金匮乏,就会使企业周转发生困难,偿债能力恶化,资金安全将面临极大挑战。因此,融资结构和融资方式亟待进一步的优化和丰富。

  (五)资金运营效率亟待提高

  资金运营效率是衡量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资金运营效率高,意味着资产周转速度快,在一定程度上等于资金的节约或增加。依照目前矿石码头企业提货出库才进行费用结算的方式,如果钢材市场行情低迷,大部分贸易矿会在港口积压,费用结算不及时将严重影响矿石码头企业的资金运营效率。同样,矿石码头企业在无灵活采购模式下的机械设备、工属具等的备件库存也将形成资金占压。目前看,受管理水平及配置效率的影响,矿石码头企业资金运营效率相对较低,总资产年周转率平均不足1次,流动资产周转率也在2次/年以下。

  三、解决资金运营管理问题的建议

  (一)合理运用应收票据

  应收票据在港口费用结算中占比较高,会一定程度影响矿石码头企业资金流动性,但通过合理管理及运用,仍可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矿石码头企业一方面应加强对应收票据的管理和筹划,减少应收票据的贴现金额,降低财务费用支出。另一方面,应积极开展银企间的票据池合作业务,减少企业的票据工作量,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同时,借助票据池业务,企业可利用远期头寸办理融资业务。通过银行质押票据或保证金,增加银行贷款授信额度,以票据池额度来办理流动资金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保函等授信业务。对企业而言,票据池不仅可以激活票据时间价值,提高财务收益,更为有效的是可将应收票据的金额在对外支付时进行调整,化整为零或集零为整。

  (二)控制应收账款风险

  建立客户信用管理体系是企业控制应收账款回收风险时所采取的普遍方式。矿石码头企业的客户信用管理体系一般应包含客户业务量、货物周转方式、银行信用评价、资金支付能力、费用结算方式、违约记录情况等,对客户的资信能力及信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分级管理。在此基础上,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密切配合、信息联动,对客户开展严格的、动态的信用调查与评估。客户信用分级管理中,对于综合评价后信用等级较高的客户,可给与一定期限内的应收账款信用额度,在额度范围内实行费用结算的时效控制。对于信用等级中等的客户,可以通过信用额度和结算期限的共同调节来控制应收账款风险。对于新客户或者信用等级较低的客户,为维护货源开发成果或留住客户资源,应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在费用结算不及时的条件下,应采取与应收账款等值的控货方式,防范资金回收风险。实践中,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及预警也是对客户信用管理体系的有效补充。

  (三)积极改善融资结构

  针对矿石码头企业存在的短贷长用问题,可以考虑采取丰富融资渠道,拓展融资方式的灵活措施加以改善。从目前来看,码头企业的债务融资方式基本居于主要地位,采取的融资方式多为短期贷款、长期贷款等。债务融资方式中,改善融资结构的重点在于通过低成本的融资方式提高长期负债的比重。与之相比,结合矿石码头企业设施设备投入较大的特点,可以尝试与港口大型机械生产企业或者租赁公司探讨融资租赁模式。这种方式下,对于新购机械设备,不但可以有效缓解大额的初始投资,同时也可以对租金的偿还金额及期限做出适度安排;对于正在使用的机械设备,可以通过回租融资租赁的方式,既保证了机械设备的使用权不变,设备的操作人员、维修人员连贯性,又能够及时获得机械设备的出让资金,对于为满足生产需要而进行设备更新换代的再投资行为提供了可能。

  (四)提升资金管理水平

  一是完善企业资金制度建设。企业资金管理制度要根据政府监管部门和外部市场在资金管理方面的最新规定,结合自身的实际进行完善,确保企业资金合法合规平稳运行。二是加强与银行等专业资金管理机构的沟通,借助其资金管理专业化优势,共同探讨解决资金运营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三是强化资金预算管理,提高资金预算编制的参与性及准确性,加强预算执行过程中对比分析,及时发现资金预测与实际情况的差别,不断提升资金预算管理水平。四是合理匹配新项目建设贷款。杜绝建设项目采用流动资金贷款方式,充分利用外部资金市场,通过灵活的融资方式扩大长期融资规模,降低短贷长用比例,实现负债期限与资金流相匹配。五是做好短期闲置资金配置及筹划,提高企业利息收入,降低财务费用支出。港口矿石码头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需要重视资金的运营管理,针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通过有效的方式以达到满足资金需求、规避资金风险、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资金效率等综合目标,提高矿石码头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艳飞,陈其慎,于汶加,柳群义,李颖,谭化川.2015-2040年全球铁矿石供需趋势分析[J].资源科学,2015(05).

  [2]徐斌.中国铁矿石进口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4(07).

  [3]梦天,王成金,王成龙.中国港口铁矿石运输的空间格局及演化[J].张经济地理,2016(08).

  [4]解红梅.论国有企业提高资金运营效率的对策[J].中国外资,2013(09).

  [5]韩淑华.集团公司资金运营效率的提升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0).

  [6]李娉.票据池与企业现金管理[J].首席财务官,2015(07).

  [7]张文静,钟骏华.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9).

  [8]张志坚.我国融资租赁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社会科学,2015(03).

  [9]方翠英,杨劲松.加强资金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J].财经界,2010(04).

  [10]叶伟.关于港口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模式探索[J].经营管理者,2014(28).

  运营管理论文 篇18

  摘要:

  在市场需求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将专业与企业相连接,技能培训与岗位需求相连接,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相匹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今日已然成为了高职院校主流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展开研究,探讨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并分析了实践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旨在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发展和建设。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迅猛,与此同时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也在逐步上升。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已经开设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但尽管如此,此专业在现阶段的发展仍然存在很多欠缺,因此还有待对此专业开展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有关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所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能够充分满足企业用人要求,在该专业课程体系的研发进展上,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因此,下文将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建设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我国属于一种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新兴专业,但尽管该专业的学生就业工作质量高,学生的就业可选范围却较小。就山东省来说,该专业学生的就业可选方向基本只有济南地铁(建设中)、青岛地铁(已开通)等轨道交通运营公司,除此之外能够选择的企业少之又少;另一方面如果地铁公司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较高,而拥有此专业的高校并不普遍,因此企业常会招收非本专业的人才并在企业中开展二次人才培养,这就导致企业的用人成本大大提升,并且企业的用人培训工作任务重。事实上在教育行业中,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并非最近出现的培养模式,但这种模式对于在我国当前城市轨道交通领域高速发展,轨道交通行业对人才有着相当大的需求量的形势下,是最能解决当前该领域人才缺乏燃眉之急的最有效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人才培训成本、提升人才培训质量。在我国轨道交通企业中,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大面积的开展实践,并取得了许多令人满意的成效。举例来说,山东省济南地铁集团已经投入实践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并接收专业人才,截止目前,该地铁公司同五所大专院校合作开办了地铁订单班,实践的成果也十分令人满意。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校企业共同研发专业培训课程、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从于本专业相关的岗位需求特点出发,校企业共同研发专业培训课程和实践训练,推动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一方面可以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开展模拟训练、实践训练以及跟班实训。通过这样教学与实训结合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岗位的专业操作能力、对岗位的责任心,提升学员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水平,促使学员遵守岗位纪律、兢兢业业工作、注重团队合作、提升安全意识,培养学生成为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2.建立校企合作轨道交通专业课程培训体系。学校以行车岗位、客运岗位以及工作岗位的专业需求出发,构建校企合作轨道交通专业课程培训体系。学校教研室建立串门的教师调研小组,对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车站、客运岗位、调度控制中心和人力资源部门展开全面、严谨、细致的调研工作。以不同工作岗位(例如站务员、客运值班员、行车值班员、站长、行车调度员等)的岗位专业需求以及岗位用人硬性标准为基础,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各类岗位的工作特色和工作责任、专业水平以及用人需求、用人岗位的特殊要求等,组织学校和企业联合开展建设该专业课程体系的校企联合协会,共同探讨如何建立校企合作轨道交通专业课程培训体系。学校在选用专业课程内容、安排课时、选用专业教材、选用教师团队等教学方面,用人企业要充分的参与其中。学校要充分重视用人企业的人才需求,并结合岗位的特色和实际要求,以及高等院校的教学特点,设计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人才教育模式。由行业发展合作理事会的地铁运营专家和高职院校方面合作对该教学模式的可行性进行评判,建立独树一帜、充分满足用人企业人才需求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并且用人企业要全程贯穿该教学模式教学计划的设计过程中。就课程的设定而言,课程要与企业用人岗位的需求直接相连。比如,地铁站务岗位属于服务行业,因此学校可以加入轨道交通服务礼仪课程,培养学生地铁服务中应有的礼仪于言行举止。同时还可以开设地铁客户投诉处理对策等专业课程,以工作岗位上真实发生的事例为教学材料,保障课程教学内容真实有用。3.建立轨道交通行业无缝对接的教学实践基地。建立以岗位实践为目标的校外生产现场教学实践基地。高等院校的轨道交通专业可与轨道交通用人企业合作,建立该专业的生产现场实践教学实践基地,在教学实践基地内进行生产实习训练、岗位实践培训以及毕业设计等教学工作,并且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教学过程中,实训课程应放在首要位置。在传统的职业教育中,校内实验室的建设往往是以课程的要求为基础,因此实践训练的质量和成效受到了极大的束缚,并且校内实验室中实践训练同企业现场工作存在一定的差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应建立全面、细致的,能够充分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需求的教学活动、实践基地以及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学校毕业之后能够直接完成由学校向企业岗位顺利、快速的转变。比如,可以建设囊括本城市轨道交通的大型仿真沙盘、车辆结构部件模型等在内的生动、丰富、全面的课内培训,让该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一方面学习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全面的学习岗位技能。

  三、结语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高校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人才培训成本、提升人才培训质量,该模式下培养出的人才可以快速的适应工作岗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校企业共同研发专业培训课程、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建立校企合作轨道交通专业课程培训体系;建立轨道交通行业无缝对接的教学实践基地等特点,让学生在学校毕业之后能够直接完成由学校向企业岗位顺利、快速的转变,促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由学校步入社会、适应工作环境,培养学生岗位的专业操作能力、对岗位的责任心,提升学员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水平,促使学员遵守岗位纪律、兢兢业业工作、注重团队合作、提升安全意识,培养学生成为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运营管理论文 篇19

  摘要:

  对于风电资源而言,其作为一种可以再生的资源,它的开发与利用已逐渐成为风电企业重要的发展指向。在我国,环境相关问题逐渐的被凸现出来,使生态环境受到了重大的威胁。想要使这种局面在根本上得到扭转,就需要政府对环境加强建设,这就为风电企业的相关运营活动提供了一定的工作指导。但是,在现实的运营中,该企业的管理方法却拥有诸多的问题,使企业的得不到提升。因此,本文我将对于风电企业相关的生产以及经营的管理方式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使问题得以解决。

  关键词:

  风电企业;管理模式;生态环境;问题;对策

  在当下阶段,我国一些具有较大规模的风电企业通常使用的管理方式都是自主经营的形式,因此,对企业的专业性有着一定的要求。对于风力发电来说,不管是对设施的故障修理,还是基础的搭建,都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超高的专业性,以及较强的综合技能。想要使设备运行的整体效率得到提升,有些风电企业就把维修设备这项工作包给其他专业公司。在这些专业公司的维护中,使风电企业解决了工作效率相关的问题。但与此同时又加大了经营的成本,对经济效益产生了影响。

  一、在风电企业的运营以及生产管理中凸显的一系列问题

  (一)信息技术的使用相对匮乏

  现阶段,随着我国信息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其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普遍的使用,其所使用的水平对企业工作的整体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日常工作中,利用对风电企业的生产以及经营的管理进行分析可以知道,该企业在对相关工作档案进行管理的时候,基本仍然采取书面为主,同时这种管理的方式较为繁杂。在工作人员要进行档案的查阅时,必须经过多道程序的审批,使实践得到了大量的浪费。该企业没有将电子档案取代书面档案的管理,导致在工作中信息的传输效率较低,使部门之间正常的沟通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二)在生产工作中管理的制度较为落后

  当下阶段,有的风电企业在进行生产工作的时候,其管理方式仍然使用传统的火力发电形式。在进行检修的时候,缺少负责监督的体系,也没有高效而且具体的管理体系。在日常生产中,各种自然方面的因素极易对风力发电的工作产生影响,使设备频繁的产生故障。企业在对生产工作进行管理的时候,却缺乏防御故障产生的相关措施。企业在生产中管理的制度较为落后,使风力企业工作的效率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三)维修工作者专业化的能力不够

  作为一种可以再生的新型能源,当风力发电的相关设备产生一定故障时,让工作人员可以进行参考的维修素材却不多。由此可见,就需要相关的维修工作者具有十分专业的技能[1]。并在企业组织培训的时候对自身的能力进行不断提升,具备能够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现阶段当风力设备产生问题时候,维修工作者一般只是依靠自身的工作经验,并不能将问题得到彻底的铲除。长此以往,在企业将来的运营中,就会使维修设备的资金得到增加,使企业整体的效益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使风电企业的运营以及生产管理中的问题得以解决的相关对策

  (一)使信息化在企业中得到普遍的提高

  在风电企业中,对档案的管理工作是该企业信息化得以提高的关键[2]。对于企业而言,良好的对档案进行管理是十分重要,是企业中各个部门进行交流以及协作的工具之一。由此可见,风电企业的领导者必须重视信息化工作在档案管理中的普及应用,并且提高电子文档创建的有效性。只有风电企业能够将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在企业档案的管理中,才能使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得到高效的传递,为企业以后的发展提供更优质的价值。

  (二)使生产的制度得到一定的完善

  在风电企业中,企业设备在现实作业中创造出的电力总数量,直接的取决于企业在生产管理方面所制定的制度。而生产出电量的数量,也直接决定着企业在工作中能够得到了利润多少。当下阶段,风电企业在对生产方面进行管理制度的制定时,必须要对企业的监督体系进行完善,并且运用高效率以及合理的监督体系,对有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制约以及规范。在企业进行工作的区域内,应该指派相关的专业工作人员对设备采取这定期检测以及维护工作,使工作设备经常产生故障的情况得到避免,避免对生产的效率产生到影响。由此可见,企业需要对生产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及时的完善以及修改。让风电企业在进行工作的整体安排时,做到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以及完善化[3]。

  (三)使维修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得到科学化的培养

  在日常生产中,各种自然方面的因素极易对风力发电的工作产生影响,使设备频繁的产生故障。这就需要相关的维修工作者具有十分专业的技能,并且具备可以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设备的正常运行得到保障。因此,风电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对专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利用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让维修工作者在面对工作的时候,可以灵活的进行选择解决方案,并使隐患得到完全的铲除,使企业正常的发电量能够得到保障。

  三、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风力发电而言,其技术一直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于此相配套的设施也有着较高的费用,致使该企业在营运的过程中产生的利润通常不高,使其产业的整体结构受到了影响。所以,风力企业在进行生产以及营运的管理中,需要制定出合理的管理体系,推动企业整体的效益,使之得到增加。想要使风电企业得到有力的发展,就要使其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有助于企业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运营管理论文 篇20

  摘要:

  近年来,商业连锁运营企业不断出现,商业连锁运营管理相关的研究也得到快速发展。文章主要结合世界500强之中的两个商业巨头的管理方法和个人的管理经营实践经验,对商业连锁运营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

  连锁运营;管理;实践经验

  市面上已经有很多有关商业连锁运营管理的书籍与杂志,本人想就自己在世界500强的两个商业巨头的近20年的工作经历谈一些商业运营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看法,供读者参考。2000年我入职德国企业麦德龙(MetroCash&Carry)现购自运有限公司,2008年加盟英国特易购(Tesco)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个人对商业运营管理,特别是连锁商业运营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深刻的体会。

  一、连锁商业运营的概念

  麦德龙和特易购分别是德国和英国的第一大商业公司。麦德龙除了进入中国的针对专业客户即以会员为主要客户模式的现购自运(C&C)外,在德国还有针对普通顾客的大型超市(REAL),未来店(FutureStore),以及家电购物中心(MediaMarket)、家居购物中心(Saturn)和百货公司(KAUFhOF),几乎覆盖了商业购物的主要领域。而特易购更是在英国一统天下,除了大型超市,还有便利店、加油站、银行、购物中心等。纵观两家生存百年的商业巨人,其运营模型几乎完全雷同,就是:第一,建立模型(ByModel);第二;建立标准流程(BySOP);第三,建立连锁的一致性(ByConsistancy)。具体而言,商业连锁企业(Franchise)首先要建立一个完美的理想的商场模型,从商品陈列、品类选择、外观建筑模型、场内区域分布、视觉识别系统、目标客户管理、供应链管理、促销体系、销售管理系统KPI等。在建立了这样一个被认可的、完美的并经过一定时期的商业运营模型后,第二步就是建立商业模型的上述每一内容的运营标准流程,就是我们说的SOP(StandardOperationProcedure),这一SOP的建立是基于SMART原则之下的,是可实现和可达成的,并且能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第三步就是我们提及的建立有价值的商业连锁了,如特易购在2016年全球超过了6800家门店,员工超过46万,营业额超过600亿英镑。而麦德龙在德国和欧洲2014、2015年全球29个国家超过了2000家门店,员工22余万人,年销售额590亿欧元以上。因此连锁的标准就是如何达成一致性。

  二、连锁商业运营企业的内在生命力

  回顾两大企业的发展历史,虽然他们的发展历史各不相同,但是都是强调企业内在的生命力,就是强调企业精神、企业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这是维系企业股东和员工,达成企业发展一致目标的纽带,是创造企业文化的源泉。一个员工投身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身心合一地产生企业归属感,是很难将企业利益视为自身生命特定阶段的利益共同体的。这方面,成功的外资企业,如特易购和麦德龙的商业领袖们也很早就意识到:员工在创造公司价值方面的重要性。对于一个全球性国际化企业而言,商业企业又是相对劳动密集型行业。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人们,聚合在一起,如何能够身心合一的为企业利益奉献自己的全部能力和时间,视企业为生命,这是世界500强企业不同于普通企业的重要差别。因此,成功的百年企业的建立之初,就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企业愿景(Vision)、使命(Mission)、核心价值观(CoreValue)。如特易购的核心价值观:第一,我们比任何人更为顾客尽心尽力;第二,设身处地,推己及人。这里,特别要提到第二点,它不仅是员工的工作标准,是服务待客的根本要求,也是针对员工之间关系的核心价值。在中国地《论语》中也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名句,它强调了员工和管理层的相处之道: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换位思考,才能换取员工的真诚相待。因此,在企业内部的相互交往,更提倡人们直呼其名,而不必职务Title挂在嘴边,商场总经理、区域总经理也都是以“Terry”“Richard”这样称呼,员工和领带之间没有距离,更容易产生彼此的信任关系。麦德龙作为全球五大贸易零售商之一,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之一。1996年与中国上海锦江集团合资成立第一家现购自运商场(Cash&Carry),1998年麦德龙集团在德国上市,1998年开始全球扩张,虽然其发展全球扩展的历史并不长,但其非常强调其全球性的概念。在描述企业愿景时,麦德龙定义为:通过能够盖上我们全世界客户竞争力的特殊商业模式,达成麦德龙在全球商业批发领域的领导地位。企业愿景(Vision),就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企业未来的终极目标,而是使命(Mission),就是企业开诚布公地告知所有人:“我”是谁,“我”要怎么做。从而去达成“我”的终极目标。接下来就是企业的核心价值以及企业战略,愿景(Vision)是指引我们前行的光明,使命(Mission)是达成抵达彼岸的桥梁,核心价值(CoreValue)是支撑我们使命的基础,企业战略是我们的前进的道路。麦德龙将自己的核心价值定义为:公认首选的全球商业批发商(Wholesale)、遵循普世道德价值观、形成符合本地市场需求的发展模式(localization),员工是企业的核心财富等12条。这些核心价值都注重了企业的全球化概念。

  三、商业连锁零售企业的模式分析

  前述商业连锁零售企业的核心首先是建立模型(Model),这样一个模型主要从商场角度、商品角度、服务角度几方面着手,旨在建立一个全球使适用的,可复制的商业模式。麦德龙C&C在这方面可谓首屈一指,它通过优化全球商场模式,委托Nielson全球知名市场调查公司和麦德龙全球20多位优秀总经理(SGM),在总部以研发项目的方式建立了全球三种模式的商场:大型全品项服务的面积在10000平方米以上的服务于中心城市的大型商场;食品与非食品兼顾的5000—10000平方米的一般城市中型商场;以生鲜食品为主要的品项服务于中小城镇的小型商场。在商品品项方面,在商品品项上,根据Nielson公司以及全球商场销售数据的建立了大型商场约30000个商品品种,中型商场15000个商品品种,小型商场5000个商品品种的甄选,建立全球统一的货架分配图、商场动线图、商场区域分配图和商场结构视觉系统等。商业运营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好的商品和好的服务营造好的销售氛围,从而实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在优化商场陈列布局和建筑结构的同时,商品的优化至关重要。麦德龙在这方面,通过定位战略商品(Destination)、首选商品(Preferred)、便利性商品(Convenience)、以及季节性商品(Seasonal),明确了商品属性和地位,为甄选商品品类和品种奠定了基础。营造好的销售氛围的另一要素是提供好的服务,特易购(乐购)和Metro麦德龙虽然不属于同类的商业运营模式,但其在客户服务上有异曲同工之处,他们都采用了顾客卡(会员系统),定向的商业海报,麦德龙称之为“MetroMail”,特易购(乐购)称之为“TescoDM”。

  通过会员系统,以及带来的大数据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消费习惯、消费能力和商品喜好。这是阿里巴巴淘宝商城出现之前,两大全球商业企业就已经开始的成功之道,而商品邮报的定点递送相当于淘宝和天猫的聚划算等特别推送,只是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使商品推送和促销更便捷,信息量更大,成本更低。因此,近年来,特易购和麦德龙这样全球商业巨头,也开始涉足互联网,分别建立了自己的门户销售网站和在淘宝、天猫建立网购系统。举例而言,MetroMail通常为两周一册,涵盖商场约7%的商品品类,亦即7%的促销商品,带动另外93%的商场商品的销售,这些商品通常为定义的战略商品、必选商品和季节性商品。便利商品通常被定义为高毛利的商品。而特易购一般的DM为每周一册,送达顾客约10000人次,递送范围在1公里至3公里时区,即一般不超过客户半小时抵达商场的车程,称之为“有效顾客”。特易购还会每年根据顾客购物积分的方式,回馈顾客商品,以吸引更多的购买行为。建立商业连锁运营模式的第二步骤是建立SOP,及标准操作流程(StandardOperationProcedure)。SOP的建立也是围绕着商品和服务两部分展开,如Metro在就有针对商品的称之为PSPSPP的SOP流程,即陈列(Presentation)、标识(Signage)、价格(Price)、安全(Safety)、促销(Promotion)、人员(Personal)。通过对应的标准流程,规范了商场内的商品陈列、价格和形象等视觉标识、价格的规范以及商品品质安全的要求、促销的方式和标准以及人员在销售商品等行为时的规范要求。例如对生鲜商品的关键危害控制点标准(HACCP)的执行,全球SGS瑞士通标检测公司的合作,每周对商品品质和卫生服务标准的抽检和评价等。除此之外,两家公司都建立了全球强大的IT数据网路系统,可以即时分析库存。可以对每个商场的30000个商品通过商品组、子商品组分类,找出“0销售”商品的滞销商品、“0库存”的畅销商品、促销商品的周平均销量和历史数据分析。订货经理还可以自行定义“6周无销售”“4周无进货”等数据,为销售提供了准确的方向。同时,IT系统可以自动生成订货的建议报表,简化工作流程。SOP的建立,可以让每一员工在各自岗位明确、清晰各自的工作行为规范,也为后续全球的商业连锁的一致性创造了条件。一致性是商业连锁企业成功的关键,要达成标准化的理想商业运营模式的商业运营复制成功,首先要考虑的是人的因素,麦德龙在这方面首先成立了全球的培训学院(HouseOfTraining)。总部设在德国杜塞尔多夫的麦德龙,并在中国等主要国家也建立了培训学院,从而保证从商场总经理到楼层经理、部门主管可以接受到全球统一的商业模块培训,确保标准的一致性。一般而言,新商场招聘的主管以上干部提前三个月入职,一方面在培训学院接受从商品到顾客管理的培训,另一方面,在各区域建立的实习商场在岗操练,如在中国五大区域分别建立培训商场,保证培训商场的SOP的执行标准的准确性。实习商场的主管和经理兼具辅导师(Tutor)的责任,在这样的多重培训和实际操作一段时间的锻炼后,新商场的主管以上干部可以接近或达成总部的一致性标准。另一有效做法是在原有成功运营的商场和成功部门挑选优秀主管和经理,用于新商场的开业支援,一般支援时间在3—6个月,以加强新商场的管理。不同于麦德龙,特易购的管理模式是建立全球一致性的KPI(KeyPerformanceIndicator)考核机制,旨在总经理负责下的指标分解和”一对一”考核,建立运用情景领导力技能的意愿和能力的提高来最终实现KPI达成。这里从一般能力发展的4个阶段和工作意愿的4个阶段,最终达成个人能力和心智的全面成长。总之,实现连锁商业运营一致性的方式各有不同,但大多数商业企业均会利用培训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商品和服务达成最佳的运营效果。

  运营管理论文 篇21

  摘要: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开放水平愈来愈高,对于现代企业而言,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必须对现代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战略创新,针对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的发展趋势,本文对产品、资产经营,发展与效益进行互动,对企业经营结构进行科学优化和创新,并对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现代企业 运营管理 战略创新

  从进入21世纪,我国加入WTO以来,现代企业的经济开放程度逐年增高,企业所面临的是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需求,现代企业的运营管理必须进行改革性创新,推动运营管理战略的前进,并掌握经济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规律,便于按照市场需求来调节产品和经营策略,从而开拓市场新领域,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现代企业必须进行运营策略研究,借鉴以往的运营管理经验,对产品、资产经营、发展和效益进行全新的改革,提出科学有效地研究方案,对现代企业的运营管理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

  一、现代企业运营管理发展新形势所面临的环境

  近些年来,我国的现代企业所处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20世纪初期阶段,现代企业正处于起步时期,生产规模和生产技术还处在萌芽状态,并未达到一定发展高度,产品也处于供不应求的形势之下,针对我国工业企业的特点,往往采用单一品种或少品种的大批量生产来降低成本。20世纪初,这种降低成本,大量生产和消费的方式得到了世界经济的认可并飞速发展,促使西方国家快速的进入了工业社会。但是从20世纪末开始,现代企业的运营发展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各类因素促使现代企业面临着一种与过去迥然不同的环境和形势,现代企业的运营管理也出现了新特点,并向新的方向快开始发展。

  (一)市场需求多元化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和能源的价格大幅度增长,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市场需求开始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买卖关系中,主导权已经倾向了买方。顾客占据较大的选择余地,因而对产品和服务就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样下去,促使产品的寿命周期会逐渐缩短,伴随着市场需求多样化的发展形势,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的方向迫使企业必须经常投入足够的力量和精力来进行新产品的开发与研究,因此,必须从单一品种的大批量生产方式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进行转换。

  (二)现代科技技术的进步

  由于科技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和进步,自动化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新材料技术、网络技术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与发展,促使企业需要更多的手段来制造多样化的产品,就会相应的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所以,现代企业不断的面临运营技术的重大选择,进行运营系统的重新设计、调整和组合。

  (三)市场竞争的激烈化

  我国加入WTO以来,现代企业的经济开放程度逐年增高,企业所面临的是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由于市场竞争的方式和种类繁多,造成竞争的内容不仅只是降低价格和质量,售后服务和对顾客需求的快速反应这些方面。尤其是产品设计的新颖和产品档次的提高,都是竞争的主要方面,更随着通信技术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市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逐渐加快,促使生产和贸易已经打破国界,全世界的各个国家都积极参与到世界竞争中来。

  二、现代企业运营管理发展与效益的有效互动

  对现代企业的运营理念来说,现代企业的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是不断促进,相互制约的,企业要想快速成长就必须要求较快的发展速度,而企业的发展速度相应的决定了企业规模的程度,现代企业的发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水平,但虚假的、脱离效益的发展速度是很难发展持久的,所以说企业高效益是高速度的核心与灵魂,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一旦企业不以追求效益作为衡量企业运作成功的标尺,就会造成经济利润大幅度降低,企业在追求发展速度的时候,首先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把企业的发展速度与规模的扩张程度建立在经济效益的基础之上。

  三、对现代企业运营管理发展的策略研究

  (一)降低成本

  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的发展要求资本能够得到迅速扩张,但资本的扩张首先得立足于低成本的集约化基础之上。合理的运用企业较少的资本去安排和使用比自己大几倍或几十倍乃至上百倍的资本,促使这些资本为企业的正常运作服务。必须努力降低成本扩张过程中的交易成本,促使企业的利润得到最大化。

  (二)以人为本,关心关爱员工

  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在进行公开人才招聘之前就必须开始宣传企业的文化精神,通过一些广告宣传和媒体报道,让优秀的员工充分了解现代企业运营理念,并树立企业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遵循企业文化的基本原则和宗旨,在严格的招聘面试活动中,筛选出一些对现代企业运营理念认同高的人才,保证人才的质量及素质需求,使企业的价值观和用人标准紧密结合起来。现代企业在招聘面试活动结束后,必须及时的展开新进员工的岗前文化培训工作。一是对新员工进行现代企业规章制度和奖惩纪律等方面的培训。二是进行现代企业运营发展史的教育,使员工充分的融入到企业之中,并接受企业好的传统。三是实行一帮一的试用阶段。通过上岗前的培训和定向教育对于新进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导起到明显有效的导向作用。

  (三)控制人才的流失率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与人才之间的竞争,在现代企业的运营管理中,市场产品和资本之间的竞争,也是人才与人才之间的竞争。为了促使现代企业内人才的能力达到充分发挥,就必须以企业本身的各个岗位实际需要为基础,最大限度的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减少人才资源流失的效果。

  (四)加强技术装备方面的要求

  在现代企业的运营管理中,必须采用国际先进技术来武装企业,促使企业具备完善的技术改革能力。尤其是在人类已逐步进入信息化时代的形势下,知识经济和高科技技术装备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所以,只有采用先进的技术来武装企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才会向新台阶的方向发展。

  四、现代企业运营管理中各种优势的联合作用

  现代企业在运营发展过程中,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优势,其中有政策优势、市场优势、规模优势、资金优势、品牌优势和技术优势等等,在这些优势中,部分是现实的优势,部分则是潜在的优势。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的规模优势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所体现出来的优势,也是现代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市场所具有的优势是企业优势产品所具有的市场开拓能力,也是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所在,另外,企业还具有资金优势,资金优势是企业稳定发展的结果,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开拓市场和扩大市场规模也是需要资金的支持,不断地创新技术和品牌优势也是现代企业运营管理发展的一项手段,因此,现代企业和潜在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在现代企业的运营管理中很好地发挥和运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要想应对复杂多变和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就必须利用各种有效措施来努力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从而获取竞争优势。首先,必须敢于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现代企业就必须开展员工的培训工作,提高员工自身的技术技能,鼓励员工自觉学习,并构建学习型组织。然后,组织结构的合理、业务流程的畅顺、生产和管理的有序性,都是针对现代企业运营管理进行的一系列的改革,另外,充分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节省浪费,降低成本,用较小的投入获取突出的产出质量,在现代企业内部构建较为公平的竞争环境、制定有效地分配制度和有一套具有完善的激励、制约机制,确保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的有序进行。以人为本,关心关爱员工,提高员工素质,使员工与企业融为一体,从各个方面和角度为企业制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努力构造一个高效率和适应能力强的运行系统。对现代企业运营管理者来说,必须深刻认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意义,吸收和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和方向,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运营管理水平来使现代企业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高殿军.现代企业运营管理发展的新趋势[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03)

  [2]张利英.浅谈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理念[J].现代商业,2011,(20)

  [3]张香玲.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实施经营战略管理[J].学习论坛,2012,(10)

  运营管理论文 篇22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对长春市经营性乒乓球俱乐部的开展方式与运营管理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长春市经营性乒乓球俱乐部开展方式以个体和中小型为主,消费以会员制为主,消费群体以中老年人为主,消费动机以健身、娱乐为主,消费类型呈多样化发展。管理人员综合管理能力较强,但宣传效果较差,没有达到品牌效应的经营效果。

  关键词::经营性;乒乓球俱乐部;运营管理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由此出现了商机,催生了体育产业的发展。乒乓球被誉为我国的“国球”,在竞技体育的影响下,举国上下倍感骄傲。其消费水平适中,设施简单,具有普及性、群众性、终身性等方面的优点,是一项集健身性、竞技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运动。随着乒乓球运动在全民健身中的广泛推广,经营性乒乓球俱乐部也在逐渐发展。作为一种开展乒乓球运动的新形式,研究经营性乒乓球俱乐部的发展对推动乒乓球运动具有一定意义,其产业化发展具有明显的经济效应、文化效应和社会效应。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走访调查博乒网长春分站上注册的20家经营性乒乓球俱乐部。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查阅关于体育俱乐部运营管理、体育产业等文献资料,为文章提供理论依据,并对博乒网长春分站的一些乒乓球比赛报名贴进行分析。1.2.2问卷调查法对博乒网长春分站注册的20家经营性乒乓球俱乐部发放2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对长春市乒乓球爱好者发放12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12份,有效回收率为93.3%。1.2.3数理统计法将调查回来的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并从数理的角度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

  2经营性乒乓球俱乐部内涵

  体育俱乐部作为一种为体育服务的产业实体,设有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和技术指导人员,为大众性体育活动提供场地和技术服务,是指私人、团体、单位及政府支持组建的,以固定活动场所鼓励并引导人们积极参与健身活动的体育组织。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的投资种类一般有二:一种是以个人、团体的形式进行投资建立;另一种是以国家或地方相关体委机构提供经费进行建设。经营性乒乓球俱乐部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锻炼身体、休闲娱乐的需求,向消费者提供乒乓球场地、技术指导等服务的盈利性机构,遵循市场运作规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3长春市经营性乒乓球俱乐部开展方式

  3.1经营性质通过调查显示,长春市经营性乒乓球俱乐部的经营性质呈多样化发展,由个体投资组建的乒乓球俱乐部所占比重最大,有10家。可见,随着体育运动面向市场化、社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个体经营的乒乓球俱乐部占据了主导地位,所占比例为50%;有限责任制乒乓球俱乐部占20%;国营制和股份制经营的乒乓球俱乐部所占份额均为15%。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由个体投资组建的乒乓球俱乐部将逐渐成为长春市经营性乒乓球俱乐部的主流,这顺应了市场经济,表明了乒乓球俱乐部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3.2规模数量如表1所示,长春市经营性乒乓球俱乐部球台数量在15张以上的俱乐部有3家,球台数量在14-10张的俱乐部有4家,球台数量在9-6张的俱乐部有7家,球台数量在5-3张的俱乐部有6家。从表中排序可以看出9-6张和5-3张球台数量的乒乓球俱乐部居多,这反映了长春市经营性乒乓球俱乐部的规模以中小型为主,说明中小型乒乓球俱乐部占据了主要的消费市场。长春市经营性乒乓球俱乐部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根据市场数据来规划未来发展。

  3.3宣传推广情况通过调查显示,长春市经营性乒乓球俱乐部的主要宣传方式有发放宣传单、悬挂招生条幅、网络宣传、场馆外背景板、场馆内赛事横幅和照片。他们通过以上方式挖掘潜在的消费者,扩大乒乓球俱乐部在附近的知名度,以积极促进乒乓球俱乐部的宣传推广。如表2所示,以俱乐部为中心向外辐射,获得该俱乐部信息的人数比例在逐渐下降。虽然这是一种合理的趋势,但也反映了很多潜在的消费者无法获悉乒乓球俱乐部的宣传信息,从而导致宣传效果不佳。经调查发现,其主要原因有:印制的宣传单发放次数少,没有做定向的宣传;悬挂的条幅、展板以及网络宣传更新的次数少,没有及时的将最近的动态宣传出去;更主要的是针对宣传的投入资金少,管理者没有意识到宣传推广的重要性。

  4长春市经营性乒乓球俱乐部运营管理情况

  4.1经营管理者现状调查显示,长春市经营性乒乓球俱乐部市场化运营没有固定模式。经营性乒乓球俱乐部属于营利组织,营利组织是以营利为目的,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单位。通过查找营利组织的文献资料研究发现:目前,长春市经营性乒乓球俱乐部在实际运营中存在模式不统一、发展相对自由化的问题。经营性乒乓球俱乐部的监管体制是否健全,直接影响着俱乐部能否健康发展。管理者大多数接受过高等教育,所学专业都是经济管理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可以看出乒乓球俱乐部综合管理能力良好。整体的管理能力有利于乒乓球俱乐部的健康有序发展。

  4.2定价情况如表3,乒乓球俱乐部分为高档球馆、一般球馆和普通球馆。高档球馆,内设塑胶场地、红双喜彩虹球台,休息区配有沙发和茶几等。一般球馆主要分布在大、中、小学校的体育馆内,场地内设地板、双鱼或红双喜球台,休息区为普通桌椅。普通球馆主要分布在社区内,规模相对较小,主要为小区内居民提供健身条件,场地大部分为地砖,少部分有地板,普通球台,如通奥-佳宝,场地内简单摆放一些椅子用于休息。乒乓球俱乐部定价标准由5元/次到40元/次不等。大部分俱乐部推出会员制度为年卡、季卡和月卡。由于经营者的经营理念各有不同,对乒乓球市场的认识程度也各有差异,导致俱乐部的价格差额较大。

  4.3会员情况如表4所示为乒乓球爱好者办理会员的总体统计。调查显示办理月卡消费的会员最多占42.2%,这主要取决于消费群体和消费者的心理,认为办理月卡方便,主要集中在青少年学生人群当中。其次是办理晨练和年卡占据25.7%和21.1%,晨练的主要消费群体为早上时间比较宽裕的老年人,年卡是有稳定收入的中年人。办理季卡占会员总体的11.1%,原因在于季卡能给消费者带来实惠和便利,这符合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

  4.4消费群体如表5,为乒乓球俱乐部消费群体的调查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男性体育锻炼大于女性,从年龄分布上可以看出年龄在50岁以上和30-50岁分别占消费总体的36.6%和27.7%。调查显示这个年龄段的人是长春市乒乓球运动的主力军,有稳定的工作和固定的收入,能够承担起俱乐部的消费水平,而且具有较强的健康观念。消费群体年龄在10-20岁和20-30岁的分别占18.8%和9.8%,主要以青少年学生为主,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青少年学生热爱乒乓球运动,希望通过乒乓球锻炼身体、缓解学习压力;第二,家长对孩子都给予厚望,希望通过乒乓球的训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提高身体素质,希望他们能具有一项水平较高的运动特长或技能。6-10岁的主要是从小从事乒乓球专业训练的人群。

  4.5消费动机如表6,为乒乓球爱好者的消费动机。从表中可以看出消费者将健身功能作为主要的消费动机占据50%。而娱乐和缓解压力占具21.4%和17%,这两个动机的比例之和为38.4%,是除了健身之外的最大动机,是一个潜在的消费商机,俱乐部应该努力营造出轻松和谐的运动环境,吸引这一部分的消费者。有11.6%的消费者以学习技能为主要的消费动机,这部分以学生为主,可以看出青少年对乒乓球这项运动的喜爱。

  4.6消费类别如表7,可看出乒乓球培训占总收入的53.8%,这是俱乐部的核心收入。而饮品销售和会员办理分别占据总收入的21%和12.6%,这是俱乐部的辅助收入。同时赛事承办、普通消费、器材销售分别占总收入的4.5%、4.2%、3.8%,这部分作为俱乐部的边缘化收入。从中可以看出经营性乒乓球俱乐部消费类别多样,经营者尽可能的发掘潜在的消费趋势,增加乒乓球俱乐部的总体收入。

  5结论

  长春市经营性乒乓球俱乐部经营性质以个体投资组建为主,经营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宣传推广能力较差,知名度不高,没有形成品牌效应。综合管理能力较强,管理人员素质良好,乒乓球俱乐部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定价,符合人们的消费观念。人们消费方式主要以会员制为主,消费群体以中老年人为主,消费动机以健身、娱乐为主,其中娱乐和缓解压力存在一定发展前景,消费类别主要以乒乓球培训为主,并逐渐呈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建议努力打造特色鲜明、具有品牌效应的现代化乒乓球俱乐部。例如:可以和乒乓球器材商开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定期开展乒乓球赛事,提高乒乓球爱好者兴趣,一方面满足其自身对技艺提高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从竞技体育角度出发,加大对乒乓球运动员的宣传,提高人们对乒乓球运动的热情,用竞技体育带动全民健身。从市场方面出发,进一步了解政府对发展市场经济的具体政策,开展乒乓球俱乐部特色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乒乓球市场建设。

  参考文献:

  [1]梁彬.我国经营性乒乓球俱乐部发展研究[D].山东省泰安市:山东农业大学,2011.

  [2]张良西,王建海.对变革乒乓球产业政策必要性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5):41-42.

  [3]唐建军,欧阳锡斌等.日本大众乒乓球俱乐部的发展现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3(16):62-64.

  [4]于洋,王婷,漆小红.乒乓球俱乐部市场化运营管理与教学实践提高[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22(2):106-109.

  [5]何元春,文秀丽.乒超联赛主场经营状况调查及其运行机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32):40-44.

【运营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职工医疗保险运营管理统计论文03-27

医疗保险运营管理的统计探析论文03-29

企业运营管理心得02-27

运营管理实习日记11-19

企业运营管理的心得04-14

轨道运营管理就业方向01-05

运营管理实习周记01-09

铁道运营管理就业前景02-14

以企业管理的模式运营就业指导类社团论文参考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