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优化方案的论文

时间:2022-06-24 10:01:13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优化方案的论文14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优化方案的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化方案的论文14篇

  优化方案的论文 篇1

  摘要:在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中,住宅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比例。而住宅的“家”的功能也给房地产开发商和建筑公司在住宅的建筑方案设计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在住宅的建筑方案设计中,既要体现经济的因素,也要购买者提供一定的情感需要。在住宅建筑方案的设计过程中,通过一些办法进行优化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本文首先对住宅建筑方案优化设计的几条理念进行具体的论述,并对这些理念如何实现提出一些具体的策略。

  关键词:住宅;建筑方案;优化设计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并成为国家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在房地产市场中,相当一大部分是城市化中的住宅消费需求,农村的农业人口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城市中购买自己的住房,因此住宅不仅仅是一个建筑设施,更是购买者的“家”。在住宅建筑方案确立的过程中,设计师、开放商、建筑商扮演做不同的角色,但他们应该同时都具备一些基本的与住宅建筑方案优化设计的理念,这些理念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体现住宅的多方面功能。

  1住宅建筑方案的优化设计理念

  一般来说,家庭住宅都由卧室、厨房、客厅、卫生间、餐厅、阳台等部分组成。在总体住宅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对这些空间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与设计,首先需要在设计理念上对这些住宅的构成部分有一个系统的认知,并具备相关的空间知识。这些知识是工程学的相关问题,但如何对住宅建筑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则是室内设计相关专业的问题。在优化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具备一些相关的理念,让这些理念能够更好地指导住宅建筑方案从诞生到住户入住的整个过程当中去。

  1.1生态节能的环保理念

  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是一个产生污染比较多的工程,诸如粉尘污染、噪音污染、空气污染等。这些污染虽然是住宅建设过程中不能避免的,但是却可以通过生态环保的措施把这些污染的程度降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上升,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住宅的设计理念中也应当加入生态环保的理念。这不仅是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也是公民对自身幸福的追求。环境的美好是公民健康生活水准的表现之一。在住宅区的建筑方案之中,将生态的理念纳入其中是十分有必要的。此外,还应该把节能的理念通过技术的手段,在建筑方案的设计之时,便进行优化,使住宅的建筑能够节约建筑材料,产生出一定的经济效应,这是在能源层面践行环保理念的措施。而这些通过住宅建筑方案的优化设计,是可以是实现的。在住宅建筑的施工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这些理念执行相关的生态节能方面的设计,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1.2融入地方特色文化的理念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住宅建筑作为建筑物的一种,除了住宅功能以外,也越来越体现出文艺术方面的功能。我国幅员辽阔,地方特色文化种类繁多,在进行住宅建筑方案的规划时,应该体现出这些地方文化。南方的建筑物多尖顶,北方的建筑物多平顶,这是由当地降雨量带来的建筑物文化上的差异。徽派建筑多灰墙黑瓦,这是古徽州在1000多年的时间里传承下来的文化传统。在这些地方的新的住宅区的建设规划过程之中,就应该把这些地方特色文化在建筑物上的体现表现出来。

  1.3提高建筑寿命的理念

  根据我国的官方数据,我国建筑物的寿命只有30年,这是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期间提供的权威数据。建筑寿命是住宅的购买者除了建筑质量以外,关心得最多的问题之一,如果住宅建筑物的寿命只有30年,那么住户所购买的住宅在其使用期内就报废,可能在这个时候银行的住房贷款都没有还完,这是具有讽刺意味的一件事情。根据我国《物权法》的规定,人民可以拥有住房的产权年限是70年,因此建筑寿命至少应该不少于法律所规定的年限。在住宅建筑方案设计的过程之中,通过工程学、物理学的理论知识,并在方案之中严格规定住宅建筑物的材料使用标准,把提高建筑寿命的理念融入到住宅建筑设计方案之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2住宅建筑方案的优化设计的策略

  2.1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住宅建筑方案的设计进行优化

  住宅建筑方案在设计的过程之中,需要大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对住宅中各个功能的布局,即卧室、厨房、客厅、卫生间、餐厅、阳台等部分的空间设计进行合理的布局。如果只是通过人的设计来进行这些规划,无法做到在面积一定的额情况下,使各个部分的设计都趋向合理。在建筑方案的设计过程之中,可以通过建立目标函数,利用计算机科学技术,对住宅建筑方案进行计算机的模拟计算,让住宅的各个部分能够在总面积一定的情况选达到各个部分的布局科学合理,是住户能够在入住的时候感觉到空间的合理结构所带来的舒适感。

  2.2利用地方历史文化建筑对住宅建筑方案的设计进行优化

  在不同的城市之中进行住宅建筑方案的设计之时,应该把地方特色文化在一定的范围内纳入其中,这是践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途径之一。在一些地方,还存在做一些保留了地方特色文化的历史文化建筑,尤其是在合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中。在住宅建筑方案设计的过程之中,设计者应该借鉴这些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历史建筑,例如色彩、材料、外形等等方面的特色。把一些典型的特色融入到住宅建筑方案的设计当中,不仅可以提高住宅的美学特色,更能提高住宅的品牌形象,从而可以在定价时相应的加上一些附加值。

  2.3利用工程学、物理学的原理对住宅建筑方案的设计进行优化

  我国当前建筑物的寿命只有30年是很多原因导致的,建筑方案设计的不合理是其中之一。有一些住宅区的建筑物在设计时并没有聘请专家进行设计和审核,而只是建筑商拿出一个简单的建筑方案,甚至建筑工人都可以都这个建筑方案进行修改,这必然会导致建筑物在施工的过程中不符合相关的工程学原理。因此,在建筑方案的设计过程之中,应该利用工程学,尤其是物理学中的力学知识,对建筑方案进行规划,在建筑方案的初稿完毕之后,应该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建筑方案进行三维模拟,把建筑方案中的每一个数据都输入其中,检验设计数据是否合理,并根据检验的结果对初稿进行修改。在最终方案形成之前,对住宅建筑方案中的每一个细节进行科学合理的检查,使其能够符合基本的工程学原理,以期在工程学上为建筑寿命的提高提供保障。

  3小结

  住宅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家庭的心灵港湾,因此住宅建筑方案的设计应该不同于其他建筑物的设计,应该在其中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在当前大气环境比较恶劣的情况底下,应该在建筑方案的设计过程中纳入生态节能的理念;人们的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日益提高,所以也应该在建筑方案的设计过程中融入地方特色文化的理念;70年产权的法律保障需要建筑物的寿命能够达到70年,因此在建筑方案的设计过程中也应该把提高建筑寿命的理念考虑到。在践行这些理念的策略之中,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住宅建筑方案的设计进行优化,也可以利用地方历史文化建筑对住宅建筑方案的设计进行优化,还可以利用工程学、物理学的原理对住宅建筑方案的设计进行优化,是这些住宅建筑方案的理念能够在设计之中实现。

  参考文献:

  [1]黄虎杰,耿永常,赵晓红,龙复兴,欧进萍,杨维贤,赵冠谦.住宅建筑方案优化设计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xx(06):423-427.

  优化方案的论文 篇2

  1电力建设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电力建设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了解到,电力建设工程管理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3点:①工程进度管理混乱。在电力建设工程管理的过程中,进度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进度管理并没有受到重视,导致电力建设工程管理混乱。②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电力企业在国民经济和国民安全中具有重要性,在电力建设工程管理中,健全的管理机制能促使各项管理工作更加规范。但当前的电力建设工程并不具备健全的管理机制。③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在任何一项工程中,安全不仅是工程顺利建设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施工人员人身安全不可缺少的保障。因此,安全管理在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电力工程管理中,安全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较高,且电力建设工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果安全管理中存在问题,则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2优化电力建设工程管理的方案

  目前,电力工程中的安全事故不断出现,促使电力企业和施工企业越来越重视管理在建设中的重要性。针对电力建设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对电力建设工程的管理方案进行优化。

  2.1重视电力建设工程管理工作

  在电力建设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应对管理予以高度的重视。只有高度重视电力建设工程的管理工作,才能保证管理效果。因此,在电力建设工程管理过程中,相关领导人应高度重视该工作。同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促使在电力建设工程施工中的每一个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都能清醒地认识到管理工作在工程建设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2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工程建设的管理效果要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就应从制度上保证管理工作的实施。在完善已存在的管理机制的基础上,还应不断健全管理机制。在电力行业中,由于该行业具有的特殊性,国家对该行业的干预性措施和政策都较多,但并不能面面俱到,因此,电力企业必须依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从而促进电力行业的稳定发展。

  2.3加强安全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电力建设的监督和管理。应听从施工方的工程建设安排,这是因为施工方通常是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施工的。因此,在电力建设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应加强安全管理,使电力建设工程在安全的保证下提高建设质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电力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优化工程管理方案,不仅可避免多种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发生,还能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

  优化方案的论文 篇3

  全国各地,燃气汽车因燃气泄漏产生自燃甚至爆炸事件时有发生,而产生原因几乎都是天然气储气系统没有有效的防泄漏保护装置,天然气大量泄漏,从而引发燃烧甚至爆炸。

  燃气汽车以清洁环保、经济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消除燃气汽车隐患,提高燃气汽车安全性成为燃气汽车车主、单位,产品设计和产品生产商共同的社会责任。本文从制造技术方面确定了天然气燃料汽车的零部件选择和管路布置,为燃气车辆使用单位优化优良的整车燃气供气系统方案。

  优化理由一:环保节能,技术先进。

  20xx年前,国内cNG客车最大功率在135K认以内,主要为汽油/cNG两用燃料发动机,发动机平台为化油器,燃气供气方式为自然吸气。20xx年开始,在国内客车开始批量使用功率在150一20K认单燃料增压发动机,发动机平台为增压柴油发动机,燃气供气方式变为多点喷射方式。这种技术先进、更节能、更环保的新型发动机,对燃气品质、供气压力、压力稳定性等都提出相应的新的要求,对整个供气系统较过去应进行优化。

  优化理由二:标准严格,国际水准。

  优化方案采用国际通用的法则及国内标准中较高者,进行零部件的选择和安装;传统方案,采用国内标准以及国内使用的习惯进行零部件的选择和布局安装。

  国内主要采用(出/IT9240一20xx《压缩天然气汽车专用装置的安装要求》(以下简称“日/IT92们一20xx)。目前,除西方和欧美国家采用150150一20xx和EcElRlo外、亚洲的印度、泰国、新加坡、菲律宾等均强制实施这两个标准。我们优化的方案在满足目前国家标准的情况下,采纳国际通用标准更严格条款,整车质量和安全性将有较大提局。

  优化理由三:部件规范,配置合理

  目前,国内许多零配件生产企业采用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生产标准不一致,导致国内零部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安装难度大,留下安装质量和安全隐患等问题。20xx年度,国内A发动机厂销售约70台单燃料发动机,HPR(高压减压阀)仅损坏5只,其中4只是因为安装原因导致的非质量损坏,故障率不足1妈编。同期,国内B发动机厂销售约70台相同控制系统的发动机,HPR(高压减压阀)损坏87只,几乎为质量损坏,故障率为12牛3编。故障率,B厂是同期A厂的近90倍。经美国Ecl公司检验,原因为B厂HPR前安装的高压电磁阀不符合标准。部件标准不足,增大事故隐患。因此在产品配件选用标准严格规范,保障燃气汽车安全。

  优化理由四:系统优化,安全经济

  1防泄漏能力显著增强

  天然气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意外事故或车祸时,若此时造成高压管路断裂或接头松脱,就极易产生高压天然气气体的大量泄漏,如果在事故现场附近或车辆本身有火源,那就很容易发生火灾甚至爆炸;一般泄漏,也容易在气瓶罩的上方形成积聚,没有通过过流保护阀的保护,车辆发动机也能正常的运行,势必会造成不能及时发现的情况,在一定条件下也将产生严重的安全事故。在国内外已发生了多起天然气汽车失火的严重事故,国内外为了提高燃气汽车专用装置系统安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实践工作,在燃气汽车专用装置系统上增加了管路高压电磁阀和手动截止阀来提高对高压管路系统的可控性。但在出现突发汽车安全事故时,如何在气瓶阀上进行改进,使气瓶阀能够感知高压管路的异常,自动截断气流就变得现实起来。如果我们能保证天然气气瓶在气路发生大量泄漏时能自动关闭并切断供气,就能减轻事故的灾害程度。优化方案过流保护阀内置于手动气瓶瓶口阀内,用的方案采用过流保护阀外置于气瓶瓶口阀,安装在管路中。由于管路系统是一个并联的气瓶存储方式,当整个管路系统的任意位置(包括气瓶本体出现泄漏问题)的泄漏量大于过流保护阀的动作条件,所有的内置式过流保护阀将同时动作迅速从气瓶的源头对天然气进行切断以达到安全的目的。而外置式在管路上安装一只的方式对过流保护阀前端的位置无法进行保护,如果过流保护阀前端的管路发生泄漏,过流保护阀将无法做出保护动作,如:气瓶并联部分管路及接头出现泄漏,气瓶瓶口阀的接头出现泄漏等。

  由于采用国际通用的安全要求规则,将过流保护阀内置于气瓶瓶口阀。当管路系统中任意位置发生泄漏且过流阀体前后压差大于90kP:,并且在该压差下流量大于。招M3h/时,将自动关闭过流保护阀。过流保护阀的泄漏量不大于。那M3h/。该部件有自动复位的功能,不需要对该布局进行人工干预。

  目前在用的方案是采用外置式过流保护阀,将该部件独立安装在管路中。由于是外置方式,所以必须在管路回路中安装单向阀来辅助完成过流保护的功能,在复位的过程中必须采用外部回路建立过流背压来实现该部件的复位。由于要实现过流保护的功能的相关联部件比较多,如果实现该功能的任意一个相关联的零部件出现机械上的问题都无法完成过流保护的功能。

  2管路优化设计,稳定性提高,成本降低

  由于两个方案都具有相同的系统功能,但是由于配置上的差异,造成成本与稳定性差异。

  优化方案中的高压连接部位为30个,普通在使用方案需要外接3只三通等径接头和单向阀等,与安美科优化方案相比较将增加10个高压连接部位。两者相比较目前的安装方案多出1/3的安装点,其中过流保护阀、单向阀、应急用高压电磁阀为主要部件,使用频率高,因此可能存在的泄漏部位也有相应的增加,降低了系统安全性能,同时维护成本比优化方案高的多。

  根据客户的要求,有两种零部件选择和布局方案。该部件的安装位置将决定过流保护的区域,最佳的方式是在每个气瓶的出口位置都安装。

  3总结

  对于从事燃气汽车行业的企业而言,燃气汽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重要性是不言而喻,一起小的事故亦可能使所有努力白费,特别对于公交公司等企业,一起燃气汽车事故不仅仅是经济问题,甚至可能造成社会事件

  优化方案的论文 篇4

  摘要:针对当前广告公司薪酬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表现在薪酬激励体系不够健全,绩效考核模式不够全面,职业规划工作未能开展以及公司培训活动较为匮乏等方面,并基于广告公司的实际需要特征,提出一些广告公司薪酬体系优化方案及绩效考核方式,以期能够不断提升广告公司的综合管理质量。

  关键词:需要特征 广告公司 薪酬体系 优化方案 绩效考核

  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广告公司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然而当前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也对广告公司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经济时代下,人才成为了影响广告公司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然而当前很多广告公司中却没有完善的薪酬体系与绩效考核方案,直接影响了广告公司员工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在当前的发展背景下,必须要全面认识到薪酬体系优化与绩效考核的重要价值,基于广告公司的实际发展需求进行管理方式设计,以期能够不断提升广告公司薪酬管理的质量,促进广告公司的全面发展。

  一、广告公司薪酬体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广告公司薪酬体系管理中,普遍存在着薪酬激励体系不够健全,绩效考核模式不够全面,职业规划工作未能开展以及公司培训活动较为匮乏等问题。

  1.薪酬激励体系不够健全

  当前我国很多广告公司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员工工作积极性较差、责任心不强等问题,这些因素均成为了限制广告公司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构建全面的广告公司薪酬体系优化方案,有助于提升广告公司人力管理的效果。

  有效的薪酬管理制度能够增强员工的企业归属感,提升员工的工作质量,转变员工的工作态度,为广告公司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反之,则会阻碍广告公司的发展,造成人才大量流失的问题。全面的薪酬激励体系,是广告公司发展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基于大量的实践调查研究能够看出,当前广告公司薪酬体系管理不够健全这一项问题中,具体表现在在薪酬管理不够公平,薪酬对外影响力较小,薪酬制度模式不够科学以及薪酬激励效果不够突出等方面。

  (1)薪酬管理不够公平。大量的实践调查研究中显示,当前很多员工认为薪酬管理中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很多员工提出了质疑,这些质疑会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热情、工作积极性。

  (2)薪酬对外影响力较小。薪酬管理中,需要结合公司的实际管理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提升广告公司薪酬管理中的对外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广告人才。但是实际管理中,广告公司的薪酬管理方式对外影响力却相对较小,易于造成人才流失等问题,无法真正发挥广告公司薪酬管理的实际价值。

  (3)薪酬制度模式不够科学。基于大量的实践调查研究能够看出,广告公司中的层级管理方式会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热情度,但是当前很多广告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却存在着职业之间的层次划分不够清晰等问题。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工作年限等没有和其薪资相互联系,这些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员工的工作质量、工作态度等等。

  (4)薪酬激励效果不够突出。薪酬激励的价值在于最大限度提升员工工作质量、工作积极性与工作效率,但是当前实际的广告公司薪酬管理中,实际的薪酬激励效果却不够突出,没有切实展现工作效率与工作能力对员工薪资的较大影响,进而也会降低广告公司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2.绩效考核模式不够全面

  绩效考核对现代企业的发展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科学的绩效考核管理方式能够保证考核的公平性与有效性,促进广告公司的全面发展。但是当前广告公司在實际管理的过程中,虽然很多公司已经认识到绩效考核的重要性,但是实际的管理效果仍然不够理想。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绩效考核模式不够健全,没有基于广告公司的实际需求进行管理方式的创新,难以真正展现广告公司的实际发展需求,影响着广告公司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广告公司的全面发展。

  3.职业规划工作未能开展

  每一位员工的实际的公司活动中,均希望能够得到晋升与发展,但是当前的广告公司管理过程中,却普遍存在着职业规划工作未能开展的问题。广告公司比较注重经济方面的管理,企业文化管理,但是对员工的个人价值、个人发展规划关注程度不足,具体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

  (1)优秀人才发展受到阻碍。优秀人才是广告公司的巨大财富,但是广告公司实际管理过程中却存在着忽视优秀人才发展规划的问题,没有为广告公司的优秀人才制定明确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广告公司人才的发展与人才的管理效果。

  (2)公司晋升制度不够健全。晋升管理的制度,会直接影响广告公司员工工作的热情度,但是当前广告公司中晋升制度没有直接与人才发展相互联系,一些广告公司中甚至存在着晋升制度不公开透明问题、对于员工个人的晋升国家职称问题单位零管理等,长此以往则会对广告公司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4.公司培训活动较为匮乏

  知识经济时代下,每一个企业都需要认识到培训的重要价值,通过积极的培训活动,增强员工工作的能力与工作的质量,为广告公司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广告公司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却普遍存在着广告公司管理人员比较关注员工工作的能力、绩效考核的情况,但是却忽视公司培训活动的问题。缺乏有效的培训活动,会直接造成员工知识、能力与其实际工作、发展难以有效搭配的问题,不利于广告公司的全面发展。

  优化方案的论文 篇5

  如何对企业员工进行科学合理的培训以及员工培训体系优化就成为企业管理者关心的重点。企业作为一个权变系统,作为企业主体的人也应当是权变的,企业只有不断的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才能使员工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新技术及经济发展的需要。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人民群众需求的变化,企业管理者逐步认识到应当把对企业员工的培训以及员工培训体系的优化的视为一种投资,应加以重视,使企业与员工实现双赢。但是,目前企业员工的培训的体系尚不完善,导致企业虽然投入了大量的培训资金和精力,其培训效果仍较差,阻碍的企业的长足发展。此时,如何对企业员工进行科学合理的培训以及员工培训体系优化就成为企业管理者关心的重点。企业作为一个权变系统,作为企业主体的人也应当是权变的, 企业只有不断的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才能使员工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新技术及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是由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为某公园搭建企业员工培训的体系项目纪实。

  【客户行业】园林工程

  【问题类型】企业员工培训

  【客户背景及现状问题】

  某森林公园是所在省份林业局的直属林场,属于国家AAAA级景区,是所在省份的十大公园之一。该公园东西长约1.8公里,南北长1300米,占地面积约150公顷,其中,水域面积近60公顷,建成绿地面积约75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公园内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人文、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实,于2002年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是一处旅游、休闲、独家、会议研讨与科学实验的理想场所。

  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人民群众需求的变化,环境和生态问题的涌现,必须要求采用相适应的经营方法,合格的管理人员及经营能力,而这一切的关键之处即在于公园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所以,该公园希望通过定期培训来帮助员工获取有效信息和先进技术成果,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并且管理者逐步认识到,不应把现代公园的人员培训所产生人力资本的再生产视为一种消费,而应视为一种投资,应加以重视,使公园与员工实现双赢。但是,目前该公园的员工培训体系尚不完善,虽然投入了大量的培训资金和精力,其培训效果仍较差。基于这样的背景,公园管理者决定引入外部专家的力量,帮助企业搭建一套科学完善的员工培训体系,并对多家咨询公司进行了深入的了解,最终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凭借其专业性和丰富的咨询实践经验得到公园管理者的认可。

  【现状问题及分析】

  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和深入的访谈,华恒智信顾问专家发现,目前该公园的培训效果较差,人力资源管理者、部门管理者也不知道应该培训哪些内容,经常是“别人培训什么课程就培训什么课程”,甚至是部门领导“拍脑瓜”决定培训内容,比如,某个部门领导认为员工沟通能力差,要加强沟通能力,于是开展“如何提高沟通绩效”的培训,但是培训前后员工的工作表现相差并不大。而从员工的角度来说,大多员工认为培训是浪费时间或者是把培训当成休假,有员工指出,“参加培训学习的东西根本用不到”,所以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也比较低,这就更影响了培训效果。除此之外,公园管理者也提出,大多员工的工作年限较长,工作积极性不高,服务意识欠缺,甚至对顾客的询问爱答不理,因此,公园管理者提出希望能通过员工培训提升员工的服务意识。

  通过对该公园实际管理情况和员工培训体系现状的深入了解,华恒智信顾问专家分析指出,该公园的员工培训体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欠缺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针对性差。该公园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工作较差,对各个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并不清楚,没有找到学员达成目标所需的能力和实际能力之间的差距,换言之,没有做到学员缺什么,就给他们补什么;各部门在年底做培训需求调查时,仅按照培训公司提高的课程清单选择课程,认为这门课有用,那门课时髦,就选择这些课程;将各部门的课程汇总起来即形成公司年度培训计划,而没考虑这样的课程体系是否能对提升员工的工作技能有所帮助,是否支撑企业战略及年度经营目标。

  2、培训目标不明确,且培训随机性强。与大多企业类似,公园的培训课程安排随机性很强,经常是领导听了某个培训老师的课程,觉得不错就请来给员工作培训,或者是看到某个员工执行力差,就请老师来做提升执行力的培训。整个培训过程的安排随意性很大,目标不明确,计划不详细,没有专门的培训管理制度,缺乏相应的培训规范和培训指导材料,一旦遇到企业的其他活动,首先让路的就是培训;二是企业培训方法还是采用简单的课堂式教学,单纯的理论灌输。

  3、培训后的跟踪、评价、考核等制度往往被忽视。一是在培训中没有严格的考评制度,培训对象往往以各种借口逃避培训而不会受到任何处罚;二是培训时热热闹闹,轰轰烈烈,但培训结束后能够落实到工作中的内容比较少,多数情况是培训时学到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但出了课堂到实际工作中还是按老套路行事,导致培训无效。

  【解决方案】

  公园的生存与发展要归结到人的作用上,具体可落实到如何提高员工素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发挥员工的创造力上。公园作为一个权变系统,作为公园主体的人也应当是权变的, 即公园必须不断培训员工,才能使他们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新技术及经济发展的需要。

  基于对该公园实际管理情况的深入了解,针对其员工培训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华恒智信顾问团队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完善了员工培训体系。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公园领导反映,“员工培训走上了正规,工作技能和服务意识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1、基于公园发展战略,制定员工培训规划。基于对公园长远发展战略和短期要实现的发展目标,华恒智信帮助公园制定了员工培训的长远规划,以逐步提升员工的工作技能,改进职业意识,促进优秀人才队伍的建设,从而支撑公园的进一步发展。

  2、对岗位进行分层分类,实施有针对性培训。不同层级、不同类别的岗位,其工作职责有着较大的差异,岗位所需的能力素质要求也存在差别。基于工作分析及人员测评等基础工作,华恒智信帮助企业搭建了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以进一步提升培训体系的针对性,。同时,结合岗位需求和人员特点,约定了不同阶段的培训内容、培训重点及适合的培训方式,明确培训要求,鼓励培训方式的多样性,加大培训过程中的考核力度和考核频次,进一步提升培训的有效性。

  3、引入培训积分制,促进培训效果的转化。将培训与考核、薪酬、员工晋升等相挂钩,并建立相关的配套激励及处罚机制,尽量提升员工的培训积极性,引导员工将培训所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工作实践中,促使培训效果的转化。

  【思考与总结】

  培训是一种有的放矢的间接投资。现代园林工程行业企业处于发展迅速阶段,急需各种人才,需要进行长时间细致而且全面的员工培训,员工培训的内容要切合公园经营管理实践的需要,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工作效率为着眼点,以提高员工素质和凝聚力为宗旨,摒弃形式主义,使培训效益最大化。

  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认识到对企业员工进行科学合理的培训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大多企业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并不科学,培训需求不明确、针对性差、培训随意性强等问题普遍存在,企业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培训效果也往往不尽人意。针对这些问题,华恒智信顾问专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结合该企业的实际管理情况,搭建了“分层分类”企业员工的培训体系,并结合公园发展的实际需求,针对性制定了培训内容,以逐步建立优秀的人才队伍,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项目结束后,该企业管理者对华恒智信的专业和项目成果表示了高度认可,并提出合作第二期咨询项目的意向。

  优化方案的论文 篇6

  摘要:物资管理系统是企业物资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支撑系统,建设统一的物资管理信息化平台,统一数据编码、规范流程,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实时共享和有效利用,实现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建立精益的物资管理业务体系,需要公司系统规划、统筹考虑、全盘布局,关注重点问题,优化解决方案,以达到物资管理提质增效的目的。本文从物资管理系统需求框架、存在问题及分析应对等方面,全面对公司物资管理信息化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建设原则;关键点分析;重点问题解析;优化方案

  为提升企业运营管理基础能力,以“提质增效”为管理核心,公司全面梳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供应商管理、财务管理等公司管理的基础、薄弱环节,建设统一的物资管理信息化平台,解决不同部门之间业务协同问题,实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统一,消除各类“信息孤岛”,实现公司范围内信息的良好互通与共享,及时掌握物资保障及经费执行情况,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1、物资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阶段与要求。

  项目管理是信息化系统策划与实施的保障,良好的项目管理是贯穿系统建设始终的,能够协调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保障系统整个开发和建设过程进度可控、预算可控、需求满足可控;项目小组为保证项目成功,需要从5个方面开展有策略的项目管理工作:

  a、有一个正式的实施计划;

  b、一个实际的时间跨度;

  c、举行定期项目状况会议;

  d、有一位支持项目的高效的项目领导;

  e、由相关人员组成的团队成员。

  充分地内部调研和外部调研,最终目的是为系统《需求方案》的合理性、充分性和完整性负责,这个过程是允许循环迭代的,充分地前期调研论证是为保证后期项目有序推进的重要基础;立项、招标过程是将《需求方案》转化为《需求实现方案》的重要手段,务必要谨慎、字斟句酌,确保最终的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方案能够将需求转化为现实;以此来保证系统最终的成功运行和顺利验收。

  2、物资管理信息化系统框架与功能要求。

  在公司整个ERP系统、MES系统未完整搭建的现状下,实现物资管理的信息化,基本满足公司目前物资管理需求。每个模块基本的功能业务框架及需求分析如下:

  (1)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模块为产品制造提供配套物资保证,采购管理主要功能需求包括:采购需求、采购计划、价格审批管理、采购订单、采购到货检验、采购发票管理等。根据采购申请、需求合并、采购计划、确定货源、询价报价等多个环节的处理后产生采购订单,向《合格供应目录》内的供应商购买物料;供应商生产备货,发到工厂仓库后进行采购收货质检,并接收供应商开具的采购发票进行合同核销;最后转到存货系统进行存货核算以及转到应付系统进行付款结算。各个功能可相互参照,也可手工录入,减少人工操作的工作量。

  (2)供应商管理。

  该模块可实现供应商分类管理,实现合格供方的审核与积极评价功能、自定义审核流程;支持管理供应商资质档案管理(文档或图片形式),支持提取合格供方目录;实现供应商有效管控,物资采购采用合格供方提供供货范围内的物料。提供对供应商监督评价信息的录入、查询功能;实现供应商评价功能,可对供应商从技术指标或参数、供货质量、完成进度(按期到货率)、供应商性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系统可提供量化的统计数据以供参考;实现供应商货源清单、供应商按期到货率、供应商供货质量分析、供应商供货进度跟踪。

  (3)库存管理。

  库存管理子系统可以多维度管理库存物料,主要有货位管理、批次管理、序列号管理和出入库管理、预警管理、盘点管理。可以从类别、库别、货位、批次、项目等不同的角度来管理库存物品的数量、库存成本和资金占用情况。可以按不同的需要反映库存的分布情况,同时,库存管理还能满足传统的收发存汇总表,能够定义分部门统计等功能。支持工程项目或订单为主线的库存管理模式,系统支持项目库存、通用库存、订单库存的管理;支持多种计量单位之间的自动转换,并自动识别标准转换和特殊转换,可实现采购、生产、财务等子系统与库存管理的集成应用,使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高度一致。

  (4)条码管理。

  利用条码标识技术在采购到货、库房盘点、出入库等环节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并提供高效的追溯功能,快速地追溯产品具体信息数据。支持不同包装、定义不同的编码规则;支持脱机、联机两种工作模式;支持脱机扫描设备、支持多单据扫描结果和货物移动单据的自动匹配;支持根据条码查询对应的货物当前所在的位置;支持基于条码的库房盘点管理等。

  3、物资管理信息化系统实施阶段重点问题解析。

  (1)数据规范性与标准化问题在实际标准执行应用过程中,很多数据偏离编码标准的要求和规定,存在很多数据不符合标准要求或者数据重复。主要体现在数据输入不规范、数据编码信息不完整、数据属性不准确等问题。

  (2)计量单位灵活转换问题。

  基本计量单位(定额计量单位)、采购计量单位、库房计量单位(发放计量单位)进行灵活有效的转换,是影响系统高效运行的一个问题。车间在需求申请赋码阶段计量单位基于车间的实际定额需求确定,比如油漆m,计量单位可以是升,也可以是kg;比如绑扎带,计量单位可以是个,也可以是m;而后期采购环节对于计量单位的要求,往往不完全与定额管理计量单位一致。

  (3)单据信息实时追溯问题。

  目前,在物资管理系统中,数据追溯和信息共享层面存在较大问题。系统能够实现各单据之间的参照引用,但是彼此参照完之后的单据信息却无法进行追溯,参照的单据上没有被参照单据的可追溯信息(如单据编号等),无法实现信息追溯。导致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因数据追溯的问题,造成很多信息传递和查询障碍。

  (4)业务流程简化与优化问题。

  在公司物资管理系统实际开发部署过程中,审批流程和信息流转过程过于僵化,呆板地将传统线下的审批流程引入信息化系统,很多审批环节冗余,导致信息重复的、多次的在不必要的环节进行重复的流转或审核确认。导致审批效率很慢,数据信息无法基于系统快速流转,很大精力耗费在不增值的流程等待上。

  (5)供应商支持与配合问题。

  供应商的支持程度对系统实施的影响至关重要。供应商的配合力度,显然,对于物资管理系统供应商来说,在这几个方面做得还是不足的,人员配备少、经验缺乏、响应速度滞后。

  4、物资管理信息化系统问题优化方案与实施。

  (1)优化数据编码标准化管理模式。

  基于公司实际情况,优化数据编码管理权限的设置,实现基础数据过程管理规范化流程,规范基础数据(标准编码)的申请、审核、确认的流程管理。在系统应用初期应进行数据编码的集中、统一、归口管理,确保数据源的准确、唯一,随着后期系统应用成熟和编码标准的不断完善和细化,再逐步放权,以此来保证物资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够不因为数据的问题导致流程效率低下、单据质量不高、频繁驳回的情况。

  (2)制定计量单位优化管理策略。

  在目前物资管理系统应用的限制条件下,改变系统使用策略,按如下两步骤开展工作:

  ①目前,车间在提请采购申请前,将定额需求的物料及用量汇总完成后,按照采购环节要求在物资管理提出采购申请,同时,在赋码申请阶段加入采购计划员的审核,以确保所需物料的属性信息,包括计量单位信息、包装规格等信息,是符合采购环节及库房管理环节的计量单位需求的。

  ②后期,进入产品定型后,车间需求单位按照原来的《标准件汇总表管理规定》、《材料定额管理规定》的要求,提请《定额表》并经制造工程部审批完成后,由车间需求人员将定额表复印一份提交计划管理室,计划员将各类需求信息按要求进行分类汇总后,结合采购管理室反馈的供应商的最小包装规格、最小起订量、销售计量单位信息以及库房反馈的库存信息,在物资管理系统进行采购计划的制定;采购计划流转到采购员账号下,执行后续采购工作。

  (3)打破壁垒,实现不同单据/模块间信息追溯与共享。

  通过系统设置,实现每一步骤的参照或者引用能够在参照的表单中实现被参照对象信息的记录(如表单号等),确保通过查看某单据时能够一目了然知悉单据信息的来源,以达到信息追溯反查的目的。同理,在某个模块中生成的表单或者数据信息,在另外的相关联的模块或者系统中,能够实现快速的调用,确保模块间、系统间数据的共享、共建、共用,最大化地确保数据源的唯一性。

  (4)根据各部门岗位职责,不断放权、简化审批流程。

  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过程中往往需要改变现有业务流程。传统模式下,流程的冗余,很多情况是考虑通过设置层层的审批环节,将责任无限度地分摊给每个审批环节,减少自己审批的责任和压力。物资管理系统运行后,应根据不同岗位设置相应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确保责权利统一一致,能不增加审批环节就省掉,能承担的责任绝不推脱。

  (5)强化系统实施用户教育和培训工作。

  要采取以下措施增强用户对信息化系统的认同和接受,第一是顶层灌输信息化系统推行势在必行,让用户在企业文化层面接受信息化系统;第二是增加培训数量,通过不定期组织培训,针对问题答疑解惑的方式不断提高系统用户对系统的熟悉程度;第三是多样化的系统学习方式,可以通过录制操作视频、编制操作手册、针对性地使用案例详解、或不定期组织系统使用沟通会的方式开展系统使用学习,使得用户通过多渠道了解系统、习惯使用系统、接纳系统。尤其重要的是,项目完成后要对系统进行更深层次的管理员培训,确保系统开发人员撤离后,我们的系统管理员能够快速地接收系统问题并进行系统的维护。

  5、结语。

  信息化平台的优劣影响后期各类功能和需求实现,全员参与、供应商配合是保障项目成功的重要因素。系统建设过程中出现问题是正常的,针对重点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且循环迭代该过程是信息化系统建设与推进的良方。结合公司物资管理系统建设过程解析,希望能够为后续信息化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优化方案的论文 篇7

  摘要

  本文以沈阳科技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为例,归纳了沈阳科技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新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思路,包括培养目标的调整,培养模式的转变,课程体系的优化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旨在为培养应用型生物工程专业人才提供助力。

  关键词

  生物工程;人才培养;应用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国际竞争日趋剧烈,生物工程技术显现出重要的地位,生物类专业人才需求量有着长远发展势态。但目前国内的生物领域就业形势仍较为冷淡,最主要原因是毕业生理论基础不扎实,实践经验过于缺乏,缺乏创新精神,对工作条件要求过高,这些直接导致就业形势低迷。因此,培养专业知识丰富,实践技能强,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生物工程专业人才成为了高校培养人才的新目标,由此引发的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就迫在眉睫。沈阳科技学院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在对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上,根据自身实际,科学定位,强化特色,努力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转变。

  1调整培养目标

  为了深入贯彻国家对于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在进行了大量的专业调研后,沈阳科技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调整[1],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意识、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与工程素质,系统掌握现代生物技术、生物工艺技术和生物工程设计等专业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能力、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可在多领域从事生物工程产品生产、工艺设计、生产管理、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等岗位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新的培养目标。新的培养目标强调了三点内容:思想意识的完善,专业基础的巩固以及实践技能的提升。

  2转变培养模式

  为了更好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转变培养模式,沈阳科技学院生物工程专业采取“3+1”培养模式,3年理论与校内实践学习,1年校外实践学习。

  第1学年,通过公共课程、创新创业环节等方面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的身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能力[2]。

  第2学年,通过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关基础实践课的掌握,培养学生专业方面的理论基础和亲自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3学年,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及专业方向课的延伸,使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将学科基础知识运用到工程实践中,真正掌握专业知识及工程领域的动手实践能力。

  第4学年,通过校外实习环节和毕业设计(论文)的综合训练,使学生参与到生产的每一环节,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做到学以致用,为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做好准备。

  3优化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首先加大了实验及实践所占学时比例,由原有的24%增加到32.5%,其中对实习学时的增加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增加是实践环节增加的重点。在实习方面,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实训基地,加大学生实习环节;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立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转变学生的择业就业观念,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独立分析能力。

  其次,对于专业方向课的开设,是本次课程体系改革的另一特色,生物工程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涉及的课程范围比较广[3],因此,为了突出培养学生的特色,对本科生物工程专业进行了专业方向划分,分为食品生物方向、生物环保方向及生物制药三个方向。在这三个方向中分别设置了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环境生物技术、环境生物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生物制药学等专业方向课程。所分方向均为当前社会发展人才需要的主流方向,有效的缓解了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就职范围大而不精的问题。

  4改革考核方式

  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增加了平时成绩所占比例,由以往的平时成绩30%,卷面成绩70%调整到平时成绩40%,卷面成绩60%。而平时成绩的构成也由单一的考勤、作业调整为有课堂测试、课题报告、出勤、课堂积极性以及作业等多方面构成的多元化形式。对实验、实践环节的考核增加了实践操作的考核比例。考核方式的调整旨在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动手能力,缓解学生平时上课散漫,期末复习单纯背诵,一卷定乾坤的不良现象。

  5结束语

  本文归纳了沈阳科技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思路,其中,新的培养方案具有以下三个特色:一是思想意识培养的完善,二是专业基础的巩固和延伸,三是实践技能的夯实与提升。旨在培养应用型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但如何确保好的培养方案的顺利完成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中之重,这其中还包括了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等诸多问题,总之,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落到实处,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和改革。

  参考文献:

  [1]刘鑫,陈存武.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皖西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xx(12):40-42.

  [2]朴美子,王莹.高等农业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xx,21(23):117-119.

  [3]刘慧.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xx,4(25):20-21.

  优化方案的论文 篇8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优化

  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资源的消耗也是巨大的。对于我国来说,油气资源匮乏,煤炭也就成为非常重要的资源,从建国初期至今,煤炭对经济的贡献一直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但随着环境的逐渐恶化,我国开始关注煤炭带来的污染,关闭以及兼并了大量的中小型煤矿,对大型煤矿进行了资源优化管理,尤其对机电设备也进行优化升级改造,开采效率变得更加高效,人力物力得到了节约。但对于机电设备的高效管理还是比较欠缺,若忽视了对机电设备的有效管控,则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益,并且很难有稳固的安全保障;也会影响到我国煤炭产业的经济效益,从某种程度上说,还将影响到我国煤炭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目前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存在问题的具体体现

  (一)管理观念的落后,导致制度不完善。机械化生产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主流趋势,大型机电设备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但是,煤矿机电企业依然存在重视生产、轻视管理的落后观念,并不重视对机电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由于缺乏先进的管理观念,管理人员并没有意识到煤矿机电设备的规范、高效管理对于整个煤矿生产所产生的极其关键的作用。因此,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没有重视机电设备的安全、规范管理与维护保养,使得在后续的生产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最终对煤炭产量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同时,由于管理观念落后,管理人员在思想上不重视机电设备的管理,并没有创建完善的机电设备管理制度,管理人员不能够严格的按照机电设备管理标准和规范进行检查、管理以及维护,导致机电设备管理水平和效率较低,无法保证机电设备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长此以往,必然带来安全隐患,后果不敢设想,最终得不偿失。

  (二)机电设备管理专业人才缺乏。管理人才是从事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直接操作者和执行者,由于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比较复杂,机电设备只有在专业人员的操作下才能有效运行,因此,对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极高。但是,由于煤矿企业并不重视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设备管理部门,也没有配备专业的机电设备管理人员,而是通常由设备使用人员进行简单的管理和维护。由于缺乏专业的机电设备管理人才,并且煤矿企业并不重视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导致机电设备管理水平和效率相对较低。此外,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管理人员通常依靠自身经验进行管理和维护,缺乏专业的管理、保养和维修,导致机电设备自身存在许多问题。总之,煤矿企业对机电设备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两者不能够相辅相成,所以培养一批理论知识扎实,专业素养高的人才势在必行。

  (三)机电设备优化更新不及时。煤矿机电设备的老化更新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这是每个企业都要面临的问题。但是,煤矿企业为了节省资金或者领导层观念的滞后,导致机电设备的及时更新没有引起企业高层的重视,从而使设备的寿命严重透支,安全隐患也无处不在。同时,煤矿企业在进行机电设备采购时,由于机电设备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一方面由于不了解机电设备的类型、功能等,不能够及时的更新;另一方面由于机电设备的采购费用高,导致机电设备更新不及时。

  (四)机电设备缺乏维护保养。有的企业在机电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对设备管理不规范,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维护保养,吝惜对机电设备的维护保养进行投资,这样极大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不但造成生产效率低下,而且还产生了极大的浪费。这样的企业往往只追求眼前的利益,进而在生产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连锁反应,给企业的生存埋下各种隐患。

  二、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措施以及优化方案

  (一)提高管理观念,规范管理制度,加强监督工作。提高管理观念,完善管理理念,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管理,并要加强监督,否则执行过程会大打折扣。要将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落实到各个方面,从机电设备的购买到运用,都应该将各种技术资料以及信息等进行归纳整理,在后续的维护保养中可以熟练应对,及早发现问题并做好预案,要从观念中树立标准。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是一个企业健康高效发展的保障,管理过程中要抓住重点,突出关键点,要有长远的眼光,在动态中寻求平衡。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保障设备的安全可靠,及时维护保养、淘汰更新;

  (2)合理规范的操作设备,达到设备的最佳性能要求,严格执行管理制度;

  (3)监督考核设备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提高工作效率。

  (二)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专业人员的素质,加强人员的培训。由于煤矿一线的工作环境恶劣、危险系数相对较高、具有机电专业的相关人才不愿意到一线去工作;对于煤矿企业来说,只有加强对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培养一批专业技术过硬、专业素养高、懂管理的专业人才,才能让煤矿综采机电设备的管理规范、安全、高效;同时要引进先进的、新的管理技术到实际的生产管理当中;聘请机电设备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和实际操作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一线管理人员交流提高,学习新的教育培训方法,避免枯燥单一的培训方式,定期培训,不定期考核,使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三)加大资金投入,随时监测机电设备,定期检修。煤矿企业不应该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要有长远的眼光,加大对综采机电设备的资金投入,做到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采用先进的机电设备,淘汰效率低、落后的设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煤矿机电设备还是相对落后,所以要根据企业需求,选择适合企业的先进的机电设备,保证设备质量,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系数;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做到随时监测设备的运行情况,定期检修、维护保养;同时可以高薪聘请专业管理人员对机电设备进行调试维护和保养,保证煤矿机电设备的高效、安全、平稳运行,排除安全隐患,确保机电设备的生产效率;因此,有充足的资金投入作为保障,才能实现与国际接轨,才能实现现代化的煤矿生产;有了先进的机电设备和现代化的煤矿生产方式,才能不断促进企业经济快速增长、长远良好地发展。

  (四)优化管理建议。解决问题要首先要解决矛盾突出点,也就是要分清主要和次要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更是如此,因为煤矿机电设备本身就是一个庞大而极其复杂的系统,一定要抓住重点,突出难点并解决难点,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机电设备的安全系数。为保证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以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一定要预先制定带有科学性的管控环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煤矿机电设备的优化管理工作,建议应做到以下两点:

  (1)预先制定好管控规则,按照制定好的规则严格执行。养成日常工作习惯,并进行监督管理;在按照预设的管控规则对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中一定要有创新精神,不能只是机械地重复,因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在优化管理创新的同时,不断地反馈新的信息,来达到及时修改预设的管控规则的目的,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使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日臻成熟,从而形成标准。

  (2)预先制定科学合理的操作流程。对机电设备的操作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对于违规操作机电设备一定要严肃处理;日常操作过程中,一定要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发现隐患必须立即排除,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科学合理的操作流程是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学习总结出来的,严格按照科学的操作流程来操作机电设备才能不断优化煤矿企业的生产流程,提高机电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实现煤矿机电设备的优化管理;并最终使企业的效益不断提高,使企业在煤炭市场中更具竞争力,有更远大的发展愿景。

  三、总结

  总之,煤矿企业要想提高发展水平、提升经济效益、获得长远发展,成为现代化的煤矿生产企业,与国际接轨。一定要在机电设备的管理上做文章,不断优化机电设备的管理方案,摈弃传统的机电设备管理方式,接受先进的管理理念;培养技术素养过硬的机电设备管理人员,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与时俱进,不断进取,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我国煤矿企业发展的新路子;在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上不能有半点松懈,要勇往直前,不断提升机电设备的管理水平,接受先进的管理理念;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先进程度,直接影响着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和效益,也在推动我国煤炭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董航.煤矿综采机电设备的管理创新探究[J].机电信息,20xx(27):161-163.

  [2]侯艳东.煤矿综采机电设备的管理创新探究[J].发展与创新,20xx(10):227.

  [2]张华.露天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方案[J].科技创新与应用,20xx(15):94.

  优化方案的论文 篇9

  论文摘要:从“人一制度一执行机制”三个重要方面,提出了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整体思路,根据整体思路对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进行了方案设计,同时阐述了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优化的具体措施。

  论文关键词:教学资源 整合 优化 方案设计

  我国高校教学资源的利益效率与发达国家大学有很大差距,这不仅制约了高校创新能力提升的'步伐,也不符合高等教育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的时代要求。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教学资源配置角度出发,审视教学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即将各种资源分配到各个组成部分中去,保证高等教育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和教学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对高校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进行研究对提高我国高校整体教育水平有重要意义。

  1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思路

  首先,实行高校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要有学校管理层的全力支持,这是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的前提。同时全校教职工的配合也至关重要,推进教学资源整合和优化要动员全校的力量,由学校管理层倡导,全校教职工全力配合才能使整合优化工作开展起来。其次是建立和完善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相关制度。最后是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制度的执行和反馈,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制度的执行和反馈就是对整合优化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控制的活动。

  2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原则

  2.1目标导向原则

  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要有一定的目标导向,这个目标导向为整合与优化提供了方向和考核的标准。把目标导向转换为具体的行动方案就是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益和效率,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主观能动性,组成多功能团队,提高科技攻关能力。因此在设计评价指标时也是以此为目标,重点考核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益和效率,并采取相应优化措施使物力资源和教师资源得到整合与优化。

  2.2人人参与原则

  人人参与原则是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不是靠一两个人就能完成的,这需要高校内部各个成员共同努力,严格贯彻执行,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上到学校领导,下到学校教职工,都要参与到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的各个环节,将整合与优化的观念融人到工作当中,使整合与优化相关制度、政策得到有效实施。

  2.3效益原则

  效益是衡量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结果的最直接的指标。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是为了提高教学资源的投人产出效益和利用率,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处处体现了效益原则。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手段,使得教学资源的产出效益或利用率得到了提高,就可以认为教学资源得到了一定的优化。因此,效益原则是衡量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结果的最佳标准。

  3学资源整合与优化方案设计

  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方案设计是在教学资源整合优化整体思路得到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设计的,只有总体上有制度上的保证才能使整合优化方案顺利实施。

  3.1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步骤

  首先,由学校管理部门对全校教学资源进行清查,通过投人产出效益评价和利用率状态评价对教学资源进行状态分析。其次,根据分析结果将教学资源进行初级分类,分为:可优化资源和不可优化资源,然后对可优化资源中投人产出存在问题或利用率较低的资源细分为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再次,根据资源的性质采取相应优化措施进行优化。最后,对优化后的资源再次进行效益评价和利用率评价,回到最初状态。这个方案是一个循环的过程,直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为止。 3.2教师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首先,树立“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本”的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的观念,其核心是要确立广大教师在办学治校中的主体性地位,加快高校传统的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把“为教师提供一流服务”作为学校机关职能部门和全体管理人员以及后勤服务人员工作的出发点,在考虑问题、计划工作时要以为教学、科研人员服务为重、为先。急教师所急,想教师所想,全心全意地为教师服务,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总而言之,“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本”意味着必须提高广大教师参与学校内部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学校的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在学校管理中,必须牢固树立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着眼于人才资源的开发,致力于人才的合理利用,做到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要始终坚持尊重教师的意愿、了解教师的需求、激发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师的潜能和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转变高校管理和服务部门的职能,建立以教师为中心的现代师资管理模式。实现从传统人事管理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积极转变.

  其次,完善学术团队的激励考核制度。鼓励教师加人科研团队,必然要在学校政策和考核机制中体现出来,对科研成果的考核要将个人业绩与团队价值结合起来进行考核,构建学术团队考核指标要将能学术团队的组成和效益进行细分,使其反映学术团队的价值。

  3.3物力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物力资源的整合和优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打破部门界限,深化共享意识。二是共享资源IR的公开传播。

  肖先.打破部门界限,深化共享意识。资源共享是提高资源利用率最有效的办法,资源共享可以促进创新、提高办学效益。而日前学校中大多数教学资源分属于各学院或部门,如大型仪器设备分配后通常归各学院的实验室所有,即使在闲置期间也不能由他人使用,甚至出现单人专用的现象,仪器设备的使用封锁在小团体或个人的小圈子里,导致了其利用率低和重复购置的现象。实现资源共享是提高物力资源使用效益的有效途径,首先必须更新‘伪我所有、为我所用、于己方便”的旧观念,从全局的层面上看待物力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物力资源共享及其管理机制的建立不是大学领导和某一部门的行为,而应是从领导到教职工的普遍行为,而这种行为的实现,必须以更新旧观念为先导。另外,建立共享机制不是简单地将物力资源集中起来,而是管理方式的改变和使用上的开放。

  其次,共享资源信息的公开传播。物力资源不仅可以实现校内各部门共享,也可实行对外开放,收取一定的费用来补贴物力资源的成本。而采取这些措施的前提是使共享信息得到传播,包括校内公开通知和社会宣传。共享资源信息的公开传播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基本前提,若信息没有流通,没有人了解有哪些资源可以共享,就不会有人来提出共享要求,使共享无法实现,最终使资源共享变成了一种口号。

  4结论

  首先从“人一制度一执行机制”三个重要方面,提出了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整体思路;其次对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进行方案设计,整合与优化的整体思路是整合与优化方案设计的前提,只有在各方面配合的情况才能实施具体的优化方案;再次,阐述了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优化的具体措施。通过对高校教学资源整合优化的研究,使教学资源从低效益的环节向整合与优化后的高效益的环节流动,把有限的教学资源配置到能产生高效益的部门,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优化方案的论文 篇10

  关键词:矿井建设;开拓方案;优化思路;永久装备

  现代矿井的建设总体方案优化一般分为3个部分,分别为建设方案优化、提升方案优化以及通风方案优化。其具体的优化实施往往需要结合不同的矿井条件和开拓方法。譬如在主井的方案设计中采取先贯通先改绞,就需要设计者对工期时间、运输安全进行全盘的考虑。因此笔者在进行方案优化设计时选用了具体的矿井实例进行研究,使优化设计方案可以落到实处。

  1实例矿区条件概述

  1.1矿区自然条件

  本文所选取的实例矿区是我国西北部某省份拥有一定交通条件且面积较大的矿区,该地区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600mm,均温10℃,海拔1300m。从地质构造角度分析,该矿区的地层划分应当属于华北地层中的鄂尔多斯盆地分区,含煤层在侏罗纪中统延安组中,走向分布为凹陷区和隆起区相间,煤层倾斜角度最高为5°,且赋存稳定,厚度大,适宜机械作业。在某8.0Mt/a井田中,基底构造对煤层的控制较大,因断层稀少、无岩浆活动,可借助三维地震勘探进行首采区研究,保证采矿生产安全。

  1.2矿井开拓方案

  针对该矿区的自然条件和地质构造,开采施工团队拟定了施工开拓方案。矿井采用立井开拓,在场地内集中布置,并使用装车方式进行布置装车线迁出,场地中井筒分为主立井、副立井、回风筒3个,以保证开采后期的通风安全。3个立井在车场水平落底,并选用皮带运输作为主运输方式,实现单水平开拓。布置集中开拓大巷,各盘区巷道由分煤组布置,且在东西两翼选用带式输送机、一二号辅助运输、一二号回风的五巷布置。

  2矿井建设的优化设计

  2.1井筒贯通设计

  对井筒贯通方案的设计,首先针对主井与副井。主井和副井距离为135m,需要通过对井底车场布置的研究,确定二者的相对关系,利用贯通方法形成环形车场[1]。本文在设计优化中选用了2条线路进行贯通方案进行了分别设计.第一贯通线路施工时间短,无交叉点,且面向的贯通巷道断面不大;第二贯通线路施工时间长,需要尽早展开工作面,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换装硐室需要采用小断面设计。主井和风井之间的距离为175m,同样需要明确井底车场布置以及相对位置关系,本文为其设计了一条贯通线路。设计内容中,西侧回风大巷设计为35m,联络巷50m,二号回风大巷45m,主井井底联络巷道70m,撒煤清理硐通道40m,总长度240m,预计施工期为100天[2]。

  2.2临时改绞方案设计

  在矿井开采过程中,一般会通过将矸石提升到地面的方式来保障施工速度。在该井田的开采中,总共4条长度约为2900m的辅助运输顺槽,其出矸量超过了1200m3/d,因此需要对主井和风井设计优化临时改绞方案。其中,主井临时改绞方案的确定在研究的了井筒提升机、直径、提升方向后确定选用。方案中,设计一组双层双车的临时罐笼,使其提升能力满足750m3/d的既定标准要求,使人工推车的劳动强度最大限度降低,提升施工周转效率。风井临时改绞方案则选用了曾在内蒙古泊江海子矿井中取得优异效果的1对8m3箕斗、1架1.5t单层双车临时罐笼的方案,通过二者的共同工作,使提升能力达到了2300m3/d。其中,箕斗的能力大,潜力强,对高速施工的适应能力好,能够满足本矿井的提升需求[3].

  2.3施工提升

  在实例矿井建设期间,主要将主筒施工、巷道施工进行了分别提升。其中,主筒施工的提升优化方案设计为:将副井井筒、主井井筒和风井井筒根据其特点进行提升机和吊桶的配套。本文选用了大型提升机3套以及大吊桶3套为主井井筒和副井井筒进行配套,大型提升机2套和大吊桶2套为风井井筒配套,利用吊桶掉底的方式,借助提升机进行提升。其中,主井吊桶的提升时间设计为400天,副井吊桶提升时间设计为540天,风井吊桶的提升时间设计为380天。巷道提升则涉及到巷道的临时罐笼能力、提升能力以及出岩量等内容。以出岩量为例,本文对施工期间巷道断面、岩石的松散系数以及各时段出岩高峰进行了统计,最终得出了煤松散系数约为1.72,岩石松散系数约为2.11。对于工作面来说,这一系数的得出使得施工设计将之前的5个掘进头增加了2个,以保证工程的顺利展开[4]。

  2.4压风与通风安全

  在矿井建设过程中,相较于生产期间,用风量有十分巨大的提升,因此为了满足施工需求,结合各类压风设备的特点,本文针对主副井和风井不同的风量进行了压风设备的选择。其整体原则为以地面临时压风系统为主,必要时选用永久压风管路。在井筒的施工建设期间,需要通过通风方案的设计来保证工作面形成的炮烟顺利排出,保证生产安全。鉴于本文所选用的矿井实例中主井、副井、风井3个井筒的深度都在600m左右,且净直径达到8m以上,因此采用了压入式的通风方案设计,利用安装在地面的局部通风机,将新鲜的风流导入,并借由通风机中的玻璃钢风筒到达工作面,乏风排除[5]。

  3矿井建设一般优化思路

  3.1优化思路前提

  在本文的井田开拓施工中,主井井筒的施工时间为12月底、风井井筒则为1月中旬,副井井筒为11月初,对于西北方地区年均温10℃的气象条件来说,这一时期正值隆冬,气温寒冷。对于困难的气候条件对施工工况的影响来说,优化设计需要首先预算施工周期,保证施工完成时间气候条件满足,从而为回采留出瓦斯抽离的时间。

  3.2优化方案选择

  本文在进行矿井的总体施工方案优化设计时供给设计了3套优化方案,分别以副井的永久装备的根基,通过主井和风井永久装备的协调来满足不同施工条件的需求。在具体的方案选择过程中,设计者需要认真对比考察永久装备顺序、提升运行中运行与持续的时间、瓦斯抽放系统的运行方式、生产煤总量、经济效益的预估等多个层面来进行研究,从而明确自身设计的侧重点和倾向方向,最终选定优化方案,保证施工质量,实现建设优化。

  4结论

  本文在进行矿井的建设总体方案优化设计研究中发现,设计者需要结合矿井的具体自然条件和施工环境,通过不同内容和侧重点的对比,来最终确定优化设计方案。在分析和探讨时,可以针对方案优劣势、经济效益、安全可靠性等大方向进行研究。在方案执行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开采施工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实时跟进,从而保证问题的及时解决。

  参考文献:

  [1]陈吉华.张集矿井开拓布置及其特点[J].煤炭工程,2002(12):7-9.

  2]董方庭.井巷设计与施工[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4.

  [3]曹佐勇,周治林.木孔矿井开拓方案技术经济优化分析与探讨[J].煤炭工程,2007(12):9-11.

  优化方案的论文 篇11

  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教育在国外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大约有近百年的历史,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已经比较成熟。而我国市场营销专业教育,整体上起步较晚,东部沿海地区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部地区受经济发展和教育理念相对落后等因素影响,在20世纪90年中后期才开始起步。经历了将近三十年的专业发展里程,市场营销专业近两年成为最受中国大学喜爱的本科专业之一,全国有838所大学开设该专业,以 71.87%占比位居排行榜第三位。与此同时,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出现“供过于求”现象。20xx年10月教育部公布15个难就业专业,市场营销成“重灾区”。随着企业产品技术的不断升级,当前传统营销模式向电子商务的转型,传统意义上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已很难满足新形势发展的要求,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亟须创新。

  一、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 市场营销毕业生人数已“供过于求”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相比20xx年699万毕业生增长28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被冠以“更难就业季”称号。在经济充满挑战的大环境下,由于“市场营销”专业热度增加,相应地开设该专业的高校增多,每年都在增加的市场营销的毕业生人数,使得20xx年市场营销的毕业人数“供过于求”。

  2. 现有的培养计划模式与社会经济发展脱节

  近年来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显示,传统的营销教学存在“学与用脱节”的问题。大量毕业生特别是营销管理类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究其原因不是数量过剩,而是毕业生的规格和质量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在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规格定位、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方面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营销管理人才的需求,难以实现真正的校企对接,导致社会需求巨大并不断剧增但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对口就业岗位的矛盾与尴尬局面。

  3. 复合型人才培养对教学资源配置与整合地提出了更高要求

  调查发现,许多理科学校对文科实验室的投资与建设投入不足,没有好设施,难以发挥实验教学在市场营销专业建设中的作用,也有一些学校虽然硬件设施良好,但由于软件支持体系不足,硬件的作用难以发挥。而随着高新技术企业大发展,急需培养一批懂技术、懂管理、懂市场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因此,现有的教学资源将无法满足培养需求,对学校的教学资源的配置与整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以工程技术为基础的专业教学模式需要更多的创新实践

  目前,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基本上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仍然没有脱离知识学科性、系统性、完整性的窠臼。理论课程设置多于实践课程,而实践课程缺乏特色,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考核力度不大,教学内容陈旧。而以工程技术为基础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合理的实践体系设计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建立更多的创新实践。

  5. 面向高新技术、高端装备企业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匮乏

  目前,我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主导力量为综合型及财经类院校, 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市场营销及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在理科和工程技术相关学科方面缺乏优势。因此,此类人才在商贸类企业具有优势,但无法很好满足并适应高新技术企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

  6.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全球化经营急需复合型专业人才

  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经济结构调整正在兴起,经济资源跨国流动的势头更加强劲。企业产业链协同发展趋势凸显。同时,随着各地区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迅速发展,急需一批懂技术、懂管理、懂市场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7. 传统营销模式转型,为新型专业人才预留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影响正迅速地向经济、社会、文化的各领域进行广泛的渗透扩散,全球已纷纷行动起来积极抢占此新兴竞争制高点。同时“十二五”正是我国经济社会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这一历史性机遇,企业必须淘汰缺乏技术支撑的低层次营销人才,招募有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运营能力的营销人才,借力移动互联网,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LT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设计

  LT大学是甘肃省一所工科为主的二本院校。学校的办学目标是“一流工科,坚实理科,特色文科”。经济管理学院现有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等7个本科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创建于1994年,20xx年开始特设市场营销基地班(机电产品营销管理方向),20xx年开始增设市场营销(高端装备营销管理方向)。

  1. 人才定制,专业化培养定位

  结合理工科院校的学科特色,将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于:具备坚实的管理、市场营销、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等方面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受到系统的工程技术和专业技能训练,能从事机械产品和高端装备市场营销、运营管理、设计、制造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2. 素质教育,实践创新双项结合

  本专业人才要求培养以综合素质教育为核心,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重点,要求学生通过系统的市场营销、工商管理、机械制造基础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受到营销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机械制造技术所必需的装备、工艺知识,具备从事高端装备和机械产品市场营销、运营管理、设计、制造等方面工作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和系统的机械制造基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现代制造技术发展领域中的工艺方法、工艺装备、计算机应用等知识,掌握市场营销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3. 体系构建,搭建高效课程模式

  (1)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围绕这个目标,我们在构建理论教学体系时,突出了应用性课程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坚持了以应用为主同时兼顾理论的基本原则,形成了一整套既具特色又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科学而严谨的理论教学体系。

  本专业理论教学分为四大模块:通识教学、学科基础、工业技术、专业课程。其中,学科基础课包括: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国际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技术基础课程包括:金属工艺学、工程力学、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制造装备先进技术等;专业课程包括:市场调查与预测、消费者行为学、广告学、商务谈判、企业营销策划、销售管理等。

  (2)建立与人才培养能力要求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印证和检验形式,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应既体现市场营销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的目标,又体现市场营销专业(高端装备营销管理方向)实践性、操作性和应用性特点。要求做到: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相应的课程单元;整合实践教学资源,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推广仿真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拓展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统计软件实习、ERP沙盘模拟、营销软件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同时开设市场营销策划实训、商务谈判模拟等创新实践课程,定期开展市场营销策划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强化学生的营销实践能力。

  4. 方法创新,深化教学改革

  以市场营销省级、消费行为校级精品课建设为核心,深入展开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启动精品课视频共享建设,实现部分课程教学内容网络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大赛,提升多媒体课件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通过教学研究项目,推进专业课教学改革,在教学中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结合,综合运用“案例教学”“问题教学”“讨论式教学”“研究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

  等方式,使教学内容丰富而不单调,教学过程生动而不枯燥,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引入市场热点问题研讨和计算机模拟教学(营销模拟软件)等方式,就市场营销的关键环节进行演练,通过组织专业特色活动以及校外实习,促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三、LT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成果总结与展望

  LT大学自1994年创办市场营销专业,经过20年的积极探索,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从学科特点出发,以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转变传统教学理念,重视实践性思维开发训练,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围绕一个中心即“培养营销专业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两个方向“日用消费品营销和工业品营销”、三个层次即“初始岗位销售能力培养;高级岗位策划能力培养、提升岗位综合能力培养”、四个基本点即“观念、战略、策略、管理”营销框架体系,构建并优化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迄今为止,LT大学累计培养900余名有工程技术背景的营销专业人才。依据武汉大学邱均平教授的专业排名,LT大学市场营销在全国540所开此专业的院校排名62名。在甘肃省排名第二。本专业就业率连续两年达到100%,成为LT大学十大就业品牌专业。依据跟踪调查,毕业生80%以上在工业品营销领域工作。毕业生在3~5年晋升部门主管或区域市场经理的比例明显高于同期同层次大学的同类专业毕业生。

  LT大学市场营销专业近期建设目标遵照“控制规模,凝练特色、强化师资、凸显优势”的发展思路,凸显工程技术背景,以培养营销工程师为目标定位,以职业能力培养和提升为导向,以专业主干课程为突破口,优化具有本学科特色课内外实践体系,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实现本专业课堂教学从“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的转变。

  我们将进一步打造市场营销和工程技术复合型专业优势,力争在2至3年内建设成为省级特色专业,并朝国家级重点专业方向努力。

  作者简介:梁青玉,兰州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市场营销;王子萱,兰州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市场营销;刘田钰,兰州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优化方案的论文 篇12

  【摘要】变电站建设土建工程设计方案,对于整体工程的后续施工规划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依据。本文针对变电站的土建设计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优化意见,结合工程实际,阐述了各个阶段的主要设计内容,以供参考。【关键词】变电站;土建工程;设计方案

  【中图分类号】TM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066(2015)32-0020-02

  作者简介:余继兴(1980-),男,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变电工程土建设计工作

  1引言

  我国当前使用的传统变电站逐渐难以满足不断发展的用电需求,必须通过必要的改进、升级和重建。变电站的土建设计较为复杂,需要重视施工前的设计阶段工作,其中包括前期地址选择、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以及具体施工图设计等,注意考虑到防火、防噪音等特殊因素,才能为后期的变电站建设提供基本保证。

  2变电站土建工程设计方案要点

  2.1选址阶段

  变电站的设计目标是为了解决电力的供应问题而建设的,因此变电站的位置必须靠近负荷中心,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存在许多因素在左右着变电站的选址,是需要进行慎重考虑的。

  (1)从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出发,变电站的位置不宜占用农田,特别是那种经济效益好的良田,而应该选用荒地或者是土质不好的劣地。

  (2)从城镇化建设的大局进行出发,变电站的位置应该尽量避免与城市的规划建设相冲突,并且应该注意要避开在规划中的主要的交通干道例如高速公路以及高铁线路等。

  (3)从保障安全上讲,变电站的位置周边最好不要有军用设置。通信设施等敏感的设备。另外还应该远离风景区、陵园等等。因为容易对这些地方造成环境影响。

  (4)变电站建设作为一项大的工程,因此会涉及很多类大型的设备,所以变电站的位置所处的交通状况应该良好。

  (5)为了减少一些不可抗力因素的袭扰,变电站的位置应该避开不良地质构造带以及矿产开采的地带和地势低洼处。

  (6)变电站的位置综合考虑出线条件,出线应该避开大跨越、穿越人口密集区以及线路的交叉和观景走廊等情况的出现。

  2.2土建设计方案可行性研究

  对于变电站土建工程设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工程占地面积设计。由电气专业根据系统要求确定主变容量、台数以及出线回数。在此基础上,合理布置各建构筑物单元,使变电站内不同电压等级配电装置场地、主变场地、电容电抗器场地、控制室以及高压室在满足功能及规范规定的间距要求下,尽可能紧凑;合理组织交通。根据不同电压等级变电站布置主变运输道路,消防环道,相间道路等,尽量减少道路用地面积。一般主变布置在站区中央,主控室布置在站区中部靠近大门位置,高、低电压等级配电装置场地分列于站区两侧,高压室及站用变与主变相邻布置,电容电抗器、消防间、事故油池布置在主变周边,当主变之间或主变与其他建构筑物间距不满足防火要求时,可用防火墙将其隔开。

  (2)施工位置选择设计。位置选择需要全面综合考虑,不仅要考虑负荷量,网络结构还要考虑征地情况,城乡规划。要做到减少土石方量,尽量不占经济效益较高的土地,而占用荒地或坡地。要做到尽量配合规划部门和城乡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避免相互交叉的架空线路。此外,站址要靠近负荷中心,且要方便利用一些基础设施,地势平坦利于运输。

  (3)地下情况处理方案。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中,还需要了解建设变电站位置的地下情况,如果地下存在防空洞、滑坡、要塞管道或回填区等,应当尽量避开。例如:某县变电站,在对选址处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发现地下是杂土回填区,以前发生过坍塌,不仅如此地下还深埋着主要污水管道,因为要解决这些问题所需要的费用远远超出预算,最终决定另寻合适的地址。

  2.3初步设计阶段

  变电站土建的设计阶段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

  2.3.1变电站的布置设计

  (1)总平面布置对于工程的总平面布置,需要依照国家相关规定,遵循电力系统的规程,优化周边道路运输,着力于引接、进出线位置,关注安全距离,对已确认规模的建筑物进行合理安排,尽可能少占平面用地。(2)竖向布置变电站竖向布置可采用平坡式或阶梯式,平坡式布置能较便捷地布置个建构筑物单元,便于道路的布置及排水的组织,并能减少围墙内的占地面积。阶梯式布置相比较于平坡式布置,能减少站区总用地、土方、边坡挡墙、地基处理的工程量。当站址原始地形较平缓时,优先考虑平坡式布置。当站址原始地形高差较大,可考虑阶梯式布置,以减少变电站的总投资。

  2.3.2建筑结构设计

  ①建筑安全性设计。如果想要保证土建构件安全性,需要严格地规定结构荷载量,认真确定材料强度、荷载分项系数大小等,另外还要求保证标准荷载下具备的安全度;②建筑的牢固性设计。要求建筑在发生局部破损时不会引发大面积坍塌,来减小灾难损失;③建筑的耐久性设计。要使建筑能够在荷载压力作用下,能够持久耐用,尤其是在应对混凝土的腐蚀的情况,更要做到较大的耐用性。

  2.3.3施工图纸设计阶段

  施工图纸的设计是十分复杂的因为其专业的交叉多,因此必须处理好结构、给排水、建筑以及暖通之间的交界处的矛盾,为此应该注意以下的要点:①制定不同专业之间资料的交互制度,从而促进专业之间能够有效的沟通;②使用标准化的设计,从而使得设计风格相对固定;③制定信息反馈制度,能够及时的收集到工程中的问题并且不断的完善标准设计;④对总平面的布置以及主要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图应坚决执行会审制度,从而防止重大失误的出现。

  3变电站土建设计方案的优化案例分析

  3.1变电站土建部分工程概况分析

  某110kV变电站的建设,考虑到供电范围主要是建设片区的工厂、企业等的用电需求,因此,该站址的选择应当满足位于负荷中心的基本要求;另外,需要与周边的其他110kV变电站遥相呼应,从而在满足分区供电规划要求的同时,实现变电站之间10kV配电网络的联络及转供电,大大提高该地区的供电可靠性。

  3.2土建部分方案优化研究

  根据该变电站对于站址的总体规划,以及对电气工艺的具体要求,决定采用半户内型的布置设计方案,其中的110kV设备采用GIS设备为本站主推荐方案。

  3.2.1建筑分析

  ①功能布置设计。工程中的变配电装置楼,其总面积约为1040.0m2。一层的建筑面积550.0m2,层高5.0m,布置l0kV配电装置室,电容器室,安全工具间,消防器材间,警卫室等;二层建筑面积490.0m2,层高4.0m,布置二次设备室,接地变室,备品备件室,110kVGIS配电室(该室层高8.1m);②建筑装饰配电装置楼屋面采用平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一道2厚聚氨醋防水涂膜,一层3厚高分子防水卷材,并做保温隔热层;③门窗除卫生间采用铝合金门外,其余房间均采用乙级钢质防火门或变压器室钢门窗户均采用铝合金窗,靠内侧安装,玻璃为无色浮法中空玻璃(5+9+5mm);④一层窗户设钢护窗。

  3.2.2结构分析

  对于该建筑结构的拟建场地,设计其具备的抗震设防烈度达到Ⅶ度,并设计建筑场地类别属二类,场地特征周期为0.40s,主控配电楼为地上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柱网尺寸以10m×5.4m,5m×5.4m为主,跨度满足电气工艺要求。对于地基基础的设计,在场地的西半段,利用天然地基,运用粉质粘土作为持力层东半段主控楼、消防水池及水泵房、避雷针下部采用粉质粘土换填,换填深度3m,分层压买,压买系数不小于0.94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优先选用方案主控配电楼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基础埋深约2m,以天然地基为持力层。

  3.3具体设计要点

  3.3.1通风空调设计

  不经常有人值班的空调房相关设计,需要依据《火力发电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技术规程》(DL/T5035-2006)要求,夏季计算温度不宜高于32℃,屋内配电装置的夏季室温不宜超过40℃,变压器室室温不超过45℃,电抗器室室温不超过55℃通风设备应符合《公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3.3.2给排水分析

  ①给水系统。采用打井取水作为供水水源,水质需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本变电站日常用水仅为值班室生活用水,最大日用水量按3.0t考虑,室外消防用水量不小于25L/s,室内消防用水量不小于10L/s。工艺流程采用生活用水:打井取地下水-水泵-屋顶水箱-生活用水点消防用水;打井取地下水-消防水池-水泵-用水点;②排水系统。站区排水采用雨污分流,雨水通过雨水口和雨水管道收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生活污水通过污水排水管道收集至化粪池,再接入市政污水管;③排油系统。工程最终规模安装3台50MVA主变压器,单台主变参考油量18t,在站区西侧设置一座容量为15m3的油水分离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事故贮油池,主变油坑用DN150镀锌钢管与贮油池联接,贮油池的放空和清淤临时用潜水泵抽吸,事故油经油水分离后回收。

  3.3.3防火设计

  为主控配电楼设计设置一套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另外,所有孔洞进行防火封堵,拟采用防火板及防火堵泥等材料室内外消防用水量总和不小于35L/s,利用打井取水作为消防水源,在站内东侧设消防水池贮水。根据规范要求,火灾持续时间按3h考虑,设置有效容积378m3消防水池,室外消防用水配备一组消防泵与稳压泵,设置2个室外消火栓(型号SS100/65~1.6),形成环网;室内设环状消防管网,从室内消防泵引出,配电楼屋顶设6m3水箱供室内火灾前10min的消防用水量。化学灭火器拟采用磷酸按盐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消防。因是无人值班,为便于监测,及时发现火情,建筑物内均设置火灾探测器,并将信号送至地调及警卫室,警卫室内设置一台火灾报警器,发生火警时,由门卫负责操作灭火装置。火灾报警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及《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的规定。

  4结语

  变电站在社会基础建设工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将电能输送给用户的最重要媒介,因此,变电站的土建工程质量控制非常重要,并且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电网安全。因此,需进一步加强变电站土建的设计工作,在设计环节全面考虑到工程建设所可能涉及的要点和影响因素,为后续的变电站施工提供最基本的保障和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农根.浅谈变电站建筑工程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5:35~36.

  [2]吉超.对变电站土建设计与施工技术的探讨[J].城乡建设,2010:46~47.

  [3]邹胜友.关于变电站土建设计与施工技术的探讨[J].通讯世界,2014(11):55~56.收稿日期:2015-10-5

  优化方案的论文 篇13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机械加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提高加工精度和实现低碳高效生产的机械加工系统优化需求,相关人员不得不采取一些优化方案实现对机械加工工艺的优化。文章在分析机械加工工艺的优化需求的基础上,对机械加工工艺的几种优化方案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机械加工工艺;优化方案;零部件加工;加工精度;能源消耗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274 文章编号:1009-2374(20xx)06-0039-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xx.06.020

  作为零部件加工的基础工艺,机械加工工艺效果将对零部件加工精度和能源消耗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优化机械加工工艺,除了能够更加精确地完成零件的加工,同时也能够提升机械加工的综合效益,继而使机械加工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对机械加工工艺的优化问题展开分析,可以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指导。

  1机械加工工艺的优化需求分析

  机械加工工艺流程由零件加工流程和零件加工步骤组成,而加工工艺就是这些流程中的具体加工标准和要求。机械加工企业在选择加工工艺时,会根据企业的员工素质、设备条件等实际生产情况进行工艺的选择,而加工工艺的选择将直接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就目前来看,零件机械加工将会受到机械系统本身精度、操作不精细、定位不准确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同时,经过长期使用,机械加工系统的一些位置和形状也会出现轻微变形,从而使零件加工产生一定误差。而优化机械加工工艺能够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从而使系统加工出来的零件符合生产标准要求。此外,在倡导低碳环保理念的社会大背景下,机械加工也成为了实施低碳制造的主体,而优化机械加工工艺可以使加工系统产生的能源消耗得到减少,从而使系统成为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的绿色加工系统。

  2机械加工工艺的优化方案研究

  2.1基于表面光整加工技术的优化方案经过长期使用,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的一些部位将受到严重磨损,从而使系统加工零件的精度受到影响。所以在优化机械加工工艺时,可以采取基于表面光整加工技术的优化方案。具体来讲,就是利用模具完成对零件表面的挤压、碰撞和滚压,从而使零件表面的变质层增加。而采取该技术,不仅能够使零件加工达到规定尺寸要求,还能够得到理想的表面光泽度。同时,采取该技术加工零件,可以改善零件的纹理和表面度,并且提高零件的耐磨性。在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在一道工序中完成对零件整体各个表面的一次性加工,可以使零件表面的尖角、锐变和毛刺得到一次性去除。而通过对原本工艺的合并和消减调整,则能实现对机械加工工艺的优化调整。

  2.2基于特种加工技术的优化方案

  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由于使用的刀具和夹具需要承受高强度的工作负荷,系统各部件又需要同时面临多方受力,所以系统总会出现受力变形的问题。此外,长时间的高强度加工也容易导致系统因受热发生形变,从而导致系统的加工精度受到影响。所以在优化机械加工工艺时,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改善机械加工的受力变形和热变形问题。就目前来看,可以使用特种加工技术进行具有特殊结构的工件的加工,从而使系统在加工高硬度和高强度材料时所要承担的工作负荷得到减小。从原理上来讲,该方法就是利用声能、电能和化学能等能量实现对金属或非金属材料的加工。而利用该技术可以减少加工零件与加工工具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变形减少,继而使零件加工的精度得到提高。

  2.3基于加工误差补偿抵消的优化方案

  控制机械加工的原始误差,可以使机械加工的精度得到提高,从而达成优化加工工艺的目的。就目前来看,想要控制机械加工的原始误差,还需要控制机床的几何精度,以便使其自身精度得到提高。而针对其他相关因素导致的变形误差,还需要采取一定的解决方案实现对各个原始误差的控制。具体来讲,就是可以使用误差补偿技术实现对零件加工误差的控制。应用该技术时,需要人为创造新的原始误差,从而使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原始误差得到补偿或抵消,继而达到减少加工误差的目的。在日常加工的过程中,利用该技术可以实现对原始误差的有效分化,从而使零件表面精度得到有效提升。在应用该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实现对原始误差的有效均化。根据误差反映规律,需要根据工序的工件尺寸测量结果将其按照大小划分成n组,从而使每组工件的尺寸范围缩减为原来的1n。而根据各组误差范围,可以通过调整刀具相对工件的位置使工件尺寸有一致的分散范围中心,继而使工件尺寸的分散范围得到缩小。此外,在均化原始误差时,需要优化机械加工的各个环节,以便使零件加工的表面相关误差得到降低。根据均化原理,需要完成对加工工具检查方案及其差异环节的优化,以便使方案得到有效修正。而通过在方案的基准优化环节均化原始误差,则能实现对原始误差的有效转移,从而使误差从基准环节转移至加工的非敏感环节。反映到零件加工误差上,转移原始误差的优化方案的运用可以使机械加工精度得到明显提高。

  2.4基于低碳高效制造技术的优化方案

  为了实现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高效低碳优化,可以在详细分析机械零部件特征的基础上,建立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优化模型。具体来讲,就是先对机械零部件的特征信息进行详细分析,以便了解零部件的几何拓扑特征和局部几何结构。在选择工艺路线时,不仅需要考虑到部件的多特征加工问题,还要考虑到加工方法和加工资源等问题。为了制定有效的工艺路线优化决策,需要先确定工艺约束条件。在加工零部件的过程中,工艺特征之间存在着各种约束关系。而根据强制性程度,可以将这些约束关系划分成最优性约束和合理性约束。在选择工艺路线时,需要先找出满足合理性约束条件的工艺路线的集合,然后根据最优性约束标准进行各个工艺路线的评价,以便从中获取较好的工艺路线。在获得最优工艺路线集合后,还需要建立机械加工的优化目标函数,并通过计算选择实现高效低碳机械加工的工艺路线。而根据机械加工工艺的优化需求,可以建立两个目标函数,即低碳目标函数和高效目标函数。其中,低碳目标函数的建立需要以实现所有机械加工工艺产生的总碳排放量最小为目标,包含了冷加工工艺碳排放和热加工工艺碳排放这两类加工工艺。而高效目标函数的建立需要以实现机械加工工艺时间最短为目标,具体包含的时间有刀具更换时间、加工工艺时间、夹具更换时间和机床更换时间。在模型求解时,需要使用遗传算法,以便降低模型计算的复杂度。除了实现机械加工的工艺路线的多目标优化,优化机械加工工艺参数也显然能够降低加工能耗。在零件加工方面,利用与低碳制造相关的技术可以优化工艺的相关参数,从而使机械加工的能源消耗和物料消耗降到最低,此外,就当前的机械加工工艺来讲,实现机械加工的科学调度同样也能够实现低碳高效的机械加工。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合理组合不同型号和规格的机床来完成工件的加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机械加工工艺的优化。

  2.5基于工艺方案优选的优化方案

  在实际的机械加工生产中,需要面对机械加工工艺方案的选择问题。而从多个加工工艺方案中选取有效的加工工艺方案,不仅能够使制造资源得到优化和节约,同时也能缩短零件制造周期,并降低零件制造成本,继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机械加工工艺的优化。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可以在分析影响工艺方案优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其用于评价机械加工工艺方案。在建立该体系时,需要综合考虑零件加工时间、加工质量、加工成本和加工环境,并建立与之相对应的四个优化层指标。而在四个指标之间,彼此存在着一定隶属关系,可以通过两两比较的方法得出模糊比较判断矩阵。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引入适度重要性标度值完成对各指标元素的权重度量,从而实现决策评价的定量化。但是,在各项评价指标中,同时包含多种单位和量纲,以至于给指标的定量描述带来了困难。所以,需要分别使用成本型计算方法和专家评价加权计算方法完成对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的计算,从而得到各个指标的隶属度。最后通过将各指标综合权重和隶属度值使用线性加权方法计算,能够到指标的综合评价值,根据评价结果就可以从多个机械加工工艺方案中选取最优的加工方案。

  3结语

  总而言之,想要满足机械加工的高精度和高效低碳生产的系统优化需求,还需要采取一些工艺优化方案实现对机械加工工艺的优化。而从本文的研究来看,可以利用表面光整加工技术和特种加工技术实现对系统加工方式的优化。同时,也可以使用基于加工误差补偿抵消的优化方案实现对系统加工误差的控制,从而提高系统的加工精度。此外,还可以利用基于低碳高效制造技术的优化方案促使系统保持高效低碳生产。

  参考文献

  [1]娄正军.基于低碳制造的机械加工工艺方案的评价指标分析[J].装备制造技术,20xx,(9).

  [2]方孔明.面向低碳制造的机械加工系统工艺优化模型及方法研究[J].机械研究与应用,20xx,(5).

  [3]郑耀辉,胡付红,王明海,等.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多工艺方案优选技术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xx,(18).

  [4]李其钒,潘燕,钱红.基于制造成本最低的机械加工系统可靠度分配方案研究[J].煤矿机械,20xx,(7).

  [5]郭英玲,李晶莹,郭瑞峰,等.基于加工要素的切削工艺优化方法研究[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xx,(4).

  [6]迟玉伦,李郝林.基于机床刀具加工变形研究的铣削工艺参数优化方法[J].振动与冲击,20xx,(20).

  [7]赵成秀.基于AutoCAD的变螺旋角斜齿轮加工工艺优化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xx,(6).

  优化方案的论文 篇14

  1、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中期阶段, 基础的农业机械化已经得到了普及, 这也为后期的大型农机设备的应用提供动力。而在粮食作物的机械设备中, 玉米收获阶段的机械化仍然较为落后, 机收仅占四分之一。而玉米收获机显然是存在问题的, 这些问题仍然有待于解决。

  2、玉米联合收获机的现状

  我国农业的机械化发展较晚, 玉米收获机械化的起步就更迟了, 玉米种植的播种机械化已经达到百分之六十, 但是玉米收获机械化却不到百分之五, 这也就是说直到现在玉米收获过程有很多还是依靠劳动力来完成。实际上整个玉米生产过程的机械化都已经基本普及开来, 但惟有玉米收获过程发展缓慢, 这也成了玉米生产机械化的一块短板, 限制了玉米产业的发展。

  这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每家每户所得的土地并不多, 大型的玉米联合收获机没什么用武之地, 还有就是玉米种植的间距与收获技术都不统一、玉米价格不高而玉米收获机成本过高, 当然也有机器质量不高的自身问题。

  3、玉米联合收获机存在问题

  3.1、适用性问题

  现在制造的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效果不错, 但是它有着极大的弊端。因为我国各地区的玉米种植差异极大, 尤其是种植行距有极大的限制, 虽然不对行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完全可以适应行距差异, 但是其造价极高。对行的玉米联合收获机价格较为亲民, 但是只能对玉米种植行距较大的进行适应。

  3.2、质量问题

  在我国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的制造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才得以全面发展, 正因为其研发制造的时间过晚, 设计与质量方面有很多缺陷, 主要就是玉米籽的损耗率过大以及清洁率较低;玉米联合收获机就是为了节省劳动力, 但是因为其质量出现问题, 对玉米的处理并不干净, 同时机器出现故障的概率也极高;当玉米出现倒伏现象之后, 多数的玉米联合收获机不能进行收获工作。

  3.3、技术革新问题

  玉米联合收获机从现在快速的科技发展层面来说, 创新发展过慢, 虽然说近几十年来单单玉米收获机械的创新都经历了三次高潮, 但是显然这方面的技术依然在较低水平摆动。虽然有披挂式不对行的玉米收获机出现了提升, 但是由于生产企业的资本弱小, 导致资金投入较少, 技术的创新自然是寸步难行。

  3.4、机手素质较低

  目前的情况是现在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 往往在购置玉米联合收获机只注重收益, 追求能够快速回本。因此对于收获机还没有进行试用就开始进行作业, 什么操作技术方法、维护保养与安全注意事项压根就不注意。机器的操作者自然就不会有什么正规的上岗培训, 操作全靠摸索进行, 这无论对机器还是操作者都是很大的隐患。实际上这对玉米的增产会有很大的耽误。

  3.5、售后服务问题

  玉米联合收获机直接的销售对象就是农民, 这些农民分布来自全国各地, 对于生产厂家的售后带来很大压力, 因此一定地区内缺乏着高素质的维修技术人员, 售后服务自然出现不到位的问题。一旦设备出现相应问题难以快速修理时, 就会耽误农时, 导致产量的下降, 损害农民的既得利益, 影响他们使用玉米联合收获机的动力。

  4、玉米联合收获机改进建议

  4.1、降低生产成本

  生产设备的企业一定要再三考虑, 不论是从国外引进新产品还是在标准设备部件与研究力度方面进行研究, 都要尽力向农民提供可靠实用的产品。同时对于生产成本也要尽可能的降低, 进而降低设备的单价, 使得设备既符合农民的生产需求又让农民在价格上可以接受。这个过程中也需要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对玉米收获机械的宣传力度, 促进农民对玉米收获机购买的积极性。

  4.2、统一种植方式

  玉米联合收获机适用性不好的原因就是种植行距各地都不相同, 而适用性也大大影响了农民对此设备的认同感。这就需要各地农业种植和农业部协商制定出相应的规划来统一种植行距, 而因为各地区的差异与玉米收获季节的不同, 结构变化的空间极为有限, 所以将农业技术部门联合起来才可以真正提高玉米联合收获机的适应性, 满足农民需求。

  4.3、加强机手培训

  随着玉米收获机械的进步, 其构造也就更加复杂起来, 操作难度自然也有不小的要求。设备的发展从理论上来说对玉米收获方面一定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但实际上大部分的机手都是没有经过培训的农民, 这些没有经验的农民操作这些技术含量相对高的机械, 很难不造成安全事故, 经济损失自然更大。所以农机监管部门必须通过一系列手段来确保机手的培训, 保证机械设备最大的利用。

  4.4、搞好售后服务

  从长远角度来看, 生产企业重要的不仅仅是产品质量, 还有售后服务的质量。对于玉米联合收获机这种常用农机, 出现故障的概率很大。若是没有一套完善的售后系统, 不能进行及时维修, 农民对于机器的使用就会有很大的顾虑, 机器也不会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因此生产企业必须把容易损坏的设备部件做好供应准备, 保证能够及时维修。

  5、结语

  玉米收获过程的机械化代表着我国农业发展的现代化, 因此玉米联合收获机存在的问题严重阻碍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本文就此探究了玉米联合收获机的问题改进方法, 以期推进我国农业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慕宗琴, 侯国青.探讨玉米联合收获机质量问题及对策[J].农村牧区机械化, 20xx (01) :30-31.

  [2]王玉庆.玉米联合收获机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农机, 20xx (05) :45-46.

【优化方案的论文】相关文章:

优化方案的论文06-23

关于结构优化税制论文04-18

产业结构优化论文04-19

2014司考复习方案的优化02-15

农网网架结构优化论文03-29

探究大鼓制作的优化设计论文02-25

电力缴费渠道的现状与优化措施论文03-20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论文01-30

混凝土结构优化设计方面的论文03-28

钢结构优化的有限元论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