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著作权法著作权论文

时间:2022-06-26 06:36:52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著作权法著作权论文

  一、著作权的概念与范围

著作权法著作权论文

  著作邻接权即不是作品的直接创作者,以有助于作品的普及为目的的歌手、演奏家,或者表演者等舞台演出者和唱片制作者、广播事业者,授予他们进行类似著作活动的作者权利。实际上这种行为与直接的著作权有所不同,是将创作的作品进行再加工、再提炼的过程,所以被称为著作邻接权。著作邻接权也分为人格权与财产权,一般受保护期限规定为舞台演出者从登台演出开始50年,唱片制作者从唱片发行之后50年,包括电视、收音机在内的有线广播也规定播出之后50年为著作邻接权的保护期间。伴随着世界性通信技术水平的迅速发展,著作权也出现了全球化问题。在活用网络进行外语教育时,经常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国外的著作权产生关联,这在1886年《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条约》中已有体现。此国际条约经过数次修订,现在被全世界公认为是有关著作权保护的国际性公约。为了应对数字作品时代的到来,1996年12月经过反复的补充与修订,在日内瓦通过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WCT)》②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WPPT)》。信息数字化所带来的最大的变化与课题是使用的容易性问题与制定相应的著作权保护政策。

  二、日本著作权的变化与发展

  日本1899年制定的著作权法是以“寻求作品的保护与使用的活性化,并对文化发展有所贡献”为目的。日本的著作权法规定电影之外的作品的受保护期限为作者死后50年,这一受保护期限是从保护“著作权”,还是保护“作品”的双重视点出发加以考虑而规定的。美国和欧洲规定著作权的受保护期限为70年,日本也有呼吁“应该延长保护期限至70年”的活动。但是重视著作权保护势必就要限制作品的使用,因此与著作权相比,从重视作品的使用保护这一视点出发也有反对延长著作权保护期限的观点。保护“著作权”,还是保护“作品”一直是围绕日本著作权问题的两大主流观点。著作权与作品原则上均归属于作者,但是从被创造的创作作品这一视点出发,考虑“使用”与“保护”究竟哪个更有价值,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总之,之前日本的著作权法中规定作为作品的法定使用、私人使用(非盈利性质)、图书馆等教育机构以教育为目的的包含复制在内的使用均按著作权例外规定处理。信息(著作)的数字化也带来了认识上的变化,对日本信息数字化的认识发现于1982年商品化音乐CD的发售。体积小、易于随身携带的音乐CD的商品化意味着数字化产品被大量生产和无限量的非法复制时代的到来。进入1990年伴随着真正的信息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日本对著作权法进行了再认识,并于1992年、1997年和1999年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著作权法修改工作。上文提到的非盈利性质的以私人为目的的复制与使用被禁止,与之前的著作权法相比,新修订的“法”中开始认识到著作权人所拥有的固有权利问题,也相应地制定了有关权利的内容与处理的条目。这是意识到信息数字化引起媒介环境变化,提出应对内容使用与流通方式变化问题所反映出的必然结果。数字化作品是时代的要求,其广泛普及与著作权问题紧密相连。数字化作品是指通过电子媒体可以下载或发布的音乐、信息、影像等数字形式的商品。日本是建构世界水平网络基础设施的国家之一。2000年开始普及互联网与广播信息数字化,促进网络影像作品的流通及其商业化。语言作品、音乐作品的数字化以向网络传输为前提,对影像作品的著作权问题在日本著作权法中也有特别记载。日本关于影像作品的著作权,因为权利人与使用者团体之间存在着协约规定,所以在不是各团体成员的情况下规定必须解决个人的著作权问题。在作者不明的情况下著作权归文化厅管理,规定通过仲裁制度申请作品的使用,想要使用作品的使用者必须向文化厅证明自己为了寻找著作权人所付出的努力,并且需要3周的时间才能得到文化厅的批复。获得许可后使用者还必须向文化厅缴纳类似于使用费的保证金。实际上与使用作品相比,倒不如说为了使用所花费的费用与时间更多。日本为了保护数字作品的著作权,从作品“法定的使用”这一视点出发规定每个作品的权利限制,主要在允许复制④,防止不正当复制,抑制不正当复制三个方面加以重视。以上对日本著作权法的概念及其变化进行了考察,并着重对日本数字作品的著作权保护问题加以论述,阐明为了数字作品的顺利流通,需要对内容生产者的著作权人的权利问题充分重视,使其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三、韩国著作权的变化与发展

  韩国的著作权作为法律被制定、公布是在1957年。以“保护学术、艺术作品的作者,发展民族文化”为目的制定的韩国著作权法起初是效仿日本,但是因为在保护著作权人或著作权方面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于1986年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著作权法承认计算机程序的著作权,并开始强化有关作品的概念。之后,1994年、1995年又先后进行了两次修订。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增加了新的著作权侵权问题,2000年韩国再次修订了著作权法。其修订的主要内容为:

  (一)新设著作权人在线传送权;

  (二)允许图书馆数字复制及相互传送;

  (三)接受数字复制概念。2007年进行了应对数字内容与媒体相融合这一急剧变化状况下的著作权法的全面修订工作。修订后的著作权法明确规定在网络上进行的传送,除著作权人要求之外均属于违法行为,将采取技术手段加以屏蔽。2009年针对有效防止网页上下载等违法行为对著作权法进行了再修订,强化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与力度。韩国一般把通过媒体、有线或无线基础设施而获得的被流通、被消费的信息统称为数字内容。内容是指文字、声音、影像等形式的所有信息内容,包括出版、音乐、电影、影像,游戏,DB(数据库)等所有领域的信息资料。数字内容是指把所有的内容数字化。数字化伴随着媒体的相互融合,各媒体领域与概念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意味着必须要考虑与之相关联的著作权适用范围的扩大与变化问题。实际上,迄今为止的媒体是指从铅字媒体到电波媒体(听觉),从电波媒体再到影像媒体(视听觉)的变化,由此开创了多媒体时代。本文中所提及的多媒体是指不同性质的作品形态教科书、音(录音制品),静止影像(照片作品)以及动画(视听觉作品)结合为一个媒体,根据需要能够再生或者生成信息的复合的创作作品。下面通过实例对韩国数字作品著作权保护问题进行探讨。最近在韩国的日语教学中,为了教授生动的日语,大部分教师都在课堂上采用数字化资料(如动画片)进行授课。虽说是为了教学,但这种行为已经属于违反著作权的行为。首先,在不了解作者的情况下放映作品,教师的这种行为是对“著作权(财产权)的上映权”的侵害行为。其次,如果教师为了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与授课的顺利进行而对一部分内容进行编辑更改,则属于对“作者人格权同一性保持权”的侵害行为。由于这只是使用CD放映的课堂行为,侵害著作权只限于教师,但是相同的行为,如果是在日语站,即成为数字内容的网络上进行的话,则不只是教师,就连使用内容进行学习的学习者也侵犯了著作权,这是在语言教育现场经常会遇到的实际案例。因为是在“以教育为目的”的认知下进行的教学活动,所以意识到侵害著作权的教师和学习者微乎其微。但是实例中的行为确实是侵犯韩国著作权法的违法行为,损害了作者的利益。从这一现象中不难发现在作者未知的空间内,按照使用者的需要对固有的作品进行变形、再生产,任意使用这一新的问题,堂而皇之地进行侵害著作权的行为直接导致了富有独创见解的著作行为的萎缩。问题的关键在于对著作权的认识,即在充分认识作为独创创作的著作行为的基础上,需要尊重其作品固有的社会环境及提高对著作权的认知度。四、小结21世纪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又造成了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互联网使用作品的容易性,导致网络侵权行为的大量发生;

  (二)互联网信息的高速流动性对传统著作权保护的地域性和时间性提出挑战;

  (三)互联网信息形态的多样性对传统著作权的适用性与稳定性造成冲击。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著作权法对一些新出现的著作权问题显得力不从心,对著作权的再认识,可以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在这一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就信息的数字化与数字内容扩大化的著作权变化问题进行了探讨,阐明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无意行为实际上是违反著作权的行为,其结果会成为妨碍创作作品发展的主要原因。著作权开始在国际上被认知已经是100年前的事情,期间对著作权解释与认识的变化可以说是受到国家立场的影响。本文中谈到日韩著作权的不同之处在于日本重视“作品”的使用,而韩国更重视“著作权”的保护,这是由于两国对创作作品基本视角与态度的不同造成的。著作权尽管有上百年的历史,但在著作权的一般认知上还存在欠缺。这种现状的改善一般会考虑通过制度层面的技术措施进行强制改善,但笔者认为如何提高对国际化的著作权的认知度则更为重要。


【著作权法著作权论文】相关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1708-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09-25

论文著作权转让合同12-10

论文著作权转让合同6篇12-11

论文著作权转让合同(6篇)12-11

论文著作权转让合同5篇12-16

论文著作权转让合同7篇12-30

论文著作权转让合同范本01-21

论文著作权转让合同4篇02-16

论文著作权转让合同12篇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