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杜波依斯的双重意识及其对美国黑人文学的影响论文

时间:2021-03-30 09:45:29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杜波依斯的双重意识及其对美国黑人文学的影响论文

  摘要:通过对杜波依斯的介绍及其“双重意识”概念的解释,阐述了美国黑人的内在心理冲突问题和困惑所在。指出杜波依斯“双重意识”的概念是欧洲浪漫主义和美国超验主义的产物,从象征意义和比喻意义两方面讨论了“双重意识”的内涵。指出“双重意识”揭示了黑人性格的二重性和黑人作家的两难抉择。分析了黑人文学作品中出现同化和分离之间的持续张力的原因,强调了杜波依斯提出的“双重意识”的重要作用。

杜波依斯的双重意识及其对美国黑人文学的影响论文

  关键词:杜波依斯;双重意识;美国黑人文学;二重性;同化与分离

  长期以来,美国黑人在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他们为实现种族平等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这一特殊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美国黑人文学在许多方面有别于美国白人主流文学,它反映了黑人大众的不幸遭遇和所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同时也弘扬了黑人争取民主、自由和平等权利的斗争精神。

  美国黑人文学作品是现实的产物。作为一种语言媒介,它存在的价值在于去直接反映黑人追寻自我的经历,表现置于“双重意识”围绕之下黑人的困惑,以及黑人在美国社会中被置于不知何去何从、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并展现黑人自豪和黑人自我实现的精神[1]。由于美国黑人在北美英属殖民地的双重文化身份,只有更好地理解杜波依斯提出的“双重意识”才能正确而又全面地欣赏黑人文学作品。

  一、 杜波依斯与“双重意识”

  杜波依斯(W.E.B.Du Bois)是20世纪上半叶极有影响力的黑人运动领袖。他极力反对华盛顿(Booker T. Washington)接受种族隔离的做法,强调争取黑人政治权利,以尽早争取到全面的人权。杜波依斯参加创立了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olored People,1909),并担任协进会会刊《危机》的主编,猛烈抨击任何对其人民产生不良影响的东西。他认为在罪恶的种族主义盛行的残酷形势下,只有通过反抗才能使黑人的解放运动得以全面的实现。

  早在1897年杜波依斯就首次在《大西洋月刊》(Atlantic Monthly)上发表了有关“双重意识”观念(concept of double-consciousness)的文章,后在形式上略有改动,重新在1903年发表的《黑人的灵魂》(The Souls of Black Folk)一书中进一步用“双重意识”这一概念解释黑人的经验——“黑人生来就带有面纱,在这个美国世界中被赋予了洞察力——这是一种没有真正自我的意识,而仅仅是通过另一世界的尺度来衡量自己灵魂的感觉。这是一种奇特的感觉,这是双重意识,一种总是通过别人的眼光来看自己、用另一世界的尺度来衡量自己灵魂的感觉”[2]2。换言之,“双重意识”反映出美国黑人在处于黑人文化和白人主流文化两种不同文化世界观之间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冲突状态。这一解释对当时有抱负的年轻黑人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该书通过黑人民俗、民间音乐和黑人灵魂所经历的严峻考验,探讨了美国黑人的“双重意识”问题,切中了黑人问题的要害,指出了黑人的困惑所在。

  二、 “双重意识”内涵的界定

  1. “双重意识”的象征意义

  杜波依斯“双重意识”的概念是欧洲浪漫主义(European Romanticism)和美国超验主义(American Transcendentalism)的产物。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英语系教授贝尔(Bernard W. Bell)在其撰写的《当代非裔美国小说:其民间溯源与现代文学发展》(The Contemporary African American Novel: Its Folk Roots & 玀odern Literary Branches)一书中指出:“美国黑人小说不仅是欧美小说的一支,也是美国黑人口头文学传统的发展。”[3]贝尔在其研究中展示了黑人小说的“双重文化传统”:源自非洲的口头文学和源自欧美的书面文学。杜波依斯正是依据美国黑人对非洲和欧洲的双重文化遗产的态度,对口头和书面遗产的态度,用“双重意识”一词的象征意义来体现这二者之间对立统一的张力:既是非洲的也是欧美的;既是黑人的也是白人的。

  早在杜波依斯之前,美国超验主义的中心人物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在其1843年发表的名为《超验论者》(The Transcendentalist)一文中就曾经使用过“双重意识”一词。文中爱默生用“双重意识”形象地喻指超验主义论者在寻求自我与自然统一的过程中面临的两难困境:一个是人类难以挣脱的向下的引力——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和其难以避免的物质追求;另一个是寻求与圣灵相融合的向上的拉力——人类对于真理、美好和良知的不断向往和追求。

  2. “双重意识”的比喻意义

  如果说超验论者的“双重意识”是源于追求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意识,那么杜波依斯“双重意识”的比喻意义则体现在其他三个方面。

  (1) 白人的陈词滥调(即白人血统至上的观念)对于黑人的思想和生活的影响。文化与种族一样,从本质上说不应该有优劣贵贱之分。不过,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在同一社会背景下相遇时却可因各自的经济、政治实力和影响的差异而形成强势和弱势的区别。强势文化往往强化现存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并凭借其有利地位,对弱势文化发起冲击。强势文化有更多机会向人们证明其合法性,灌输自己做统治者的天经地义。久而久之,这种不平等的现象就会被接受为生活的自然顺序。被统治者不再质疑和反抗是统治者的目的[4]26。从这个层面来看,“双重意识”揭示了白人强势文化冲击对黑人文化迷失所造成的悲剧。

  (2) 以“双重意识”来突出种族问题是令人深思的。“双重意识”从文字层面上形象地折射出美国黑人的双重身份(既是黑人又是美国人)所引发的内在冲突——“一个黑色身体中两种敌对的思想,只有凭借顽强的力量才使它没被撕开”[2]3。而这种双重身份正是黑人实现自我进程中的障碍。杜波依斯认为奴隶制和种族隔离不仅是一切罪恶、痛苦和偏见的根源,同时在黑人和白人之间设置了一道不可逾越的沟壑。他强调黑人生来就带有厚重的面纱(vast veil)。“面纱”这一准确的比喻暗指了两个种族之间存在的曲解与误解。

  (3) 杜波依斯希望用“双重意识”给黑人以希望——“继埃及人和印度人、希腊人和罗马人、日耳曼人和蒙古人之后,黑人是所谓的第七个儿子”[2]2。因为这前六种人在历史上都曾经创造过辉煌的时刻,所以杜波依斯借此来暗示黑人作为第七个儿子同样有开创历史的机会。杜波依斯认为,由黑人所特有的口头叙述、民间传说(Black folklore)、独特的布鲁斯音乐和顽强的忍耐力所构成的黑人魂是非裔美国人区别于世人的最明显特征。他用这样的“黑人魂”意识对比白人的物质意识和商业意识,以暗示他笔下的“黑人的血液里含有向世界传达的信息”(Negro blood has a message for the world)是黑人世界与白人世界明显对照的精神性和纯洁性。同时为了迎合当时流行的看法,杜波依斯指出“美国有许多可以传授给非洲和世界的东西”,却又以“白色美国风尚”(white Americanism)暗讽当时美国白人文化之弊端——日益蔓延的物质至上主义的风气。这样,杜波依斯就迎合了白人和黑人双方读者的心理需求[5]512。

  三、 “双重意识”的同化与分离

  1. 黑人性格的二重性(two-ness)

  更为重要的是,杜波依斯通过对“双重意识”的阐释一针见血地指出黑人性格的二重性——“一个人总是感觉到他的二重性——美国人,黑人;感觉到两个灵魂,两种思想,两种不调和地争斗;一个黑色身体中的两种敌对的思想”[2]3。自19世纪末期以来,双重意识一词逐渐成为人们认知双重个性和人格分裂(split personality)的心理学术语。从心理学角度而言,个体的双重性格不仅是存在差异的两种性格,而且这两种性格是不可避免完全对立的。尽管按照标准的尺度衡量,双重意识所表现的是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但是人们无法确定两种性格、两种思想中的哪一种是所谓正常的或正确的。杜波依斯巧妙地利用“双重意识”的二重性阐释一个黑色身体中同时存在两种正反对立的矛盾人格。

  既是黑人又是美国人的这种矛盾、对立、冲突的双重身份造成了美国黑人的双重意识。杜波依斯指出:“美国黑人的历史就是这种斗争的历史——渴望获得有自我意识的人的地位,渴望把自己的双重自我融入一个更美好、更真实的自我。在这种融入过程中,黑人不希望原来的任何一个自我丧失。他一方面不愿使美国非洲化,因为美国有太多的东西可以传授给非洲和世界;另一方面他不愿自己的黑人灵魂在崇尚美国的大潮中被漂白,因为他明白,黑人的血液里含有传递给这个世界的信息。他只希望有可能使一个人既是黑人也是美国人,而不被他的白人伙伴诅咒、蔑视,不会被粗暴地挡在机会大门之外。”[2]3以此,杜波依斯希望用“双重意识”的观念突出黑人积极的、超越非洲遗产的种族独特性。

  2. 黑人作家的两难抉择

  借由“双重意识”,杜波依斯又含蓄地提出了黑人作家所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读者问题。如J.W.约翰逊在1928年的论文中所说的“黑人作家的困境”(the dilemma of the Negro author)问题:“美国黑人作家面临着一般作家一无所知的问题——双重读者问题。这不仅仅是双重读者,而是分裂的读者,是由意见相左、观点对立的两种人构成的读者。一个黑人作家一拿起笔,或坐在打字机前,他就必须立刻有意或无意地解决这个双重读者的问题。”[5]512

  正是这种“双重意识”形成了美国黑人创作的一个特征,也造成了不少的困难。黑人作家一方面渴求认同白人文化,另一方面又因为需要维护黑人文化而与白人文化分离,因此他们的作品表现出一种在“同化和分离之间的持续的张力”[4]2。而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窥探到黑人作家的困惑所在。他们的身上及其作品中所暴露出来的种种矛盾,其根源可能就在于此。如何调和他们作品中“同化和分离”之间的矛盾,如何调和“双重读者的问题”是黑人作家在写作过程中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杜波依斯提出的“双重意识”实际上揭示了黑人文化与白人主流文化之间存在的相互对立、补充融合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美国黑人的“双重自我”是否应该“合并”,到底能否“合并”,怎样才能“合并”,这些不仅仅是政治活动家、学者关注的理论问题,也是普通黑人在美国生存所面临的现实问题[4]102。

  四、 结语

  由“双重意识”所引发的黑人性格的二重性、黑人作家面临的两难抉择是黑人文学作品中的矛盾现象和黑人作家之间不和谐的声音产生的根源所在。正如孙胜忠在《黑人的声音:哈莱姆文艺复兴》一文中所指出:“为解决这一问题,一些黑人作家在创作中设想是在对一种混合读者说话。事实上这是难以奏效的。如果一位黑人作家以白人的眼光来考察黑人,这样他虽然会赢得白人读者,但他将失去的是黑人读者,更糟糕的是失去自我和黑人作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如果他根据自己的体验来真实地揭示黑人的价值所在,那他自然会得到黑人读者的积极反应,但白人读者对此会茫然不知,或熟视无睹,他失去的将是更大的读者群。因此,设想一个混合读者可能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而已,这大概也是黑人作家的作品中发出种种不和谐声音的原因之一。”[5]513

  包括杜波依斯在内的很多黑人学者和作家在写作过程中都面临着这种相同的问题——矛盾的种族特殊性。如何解决这种同化与分离之间的矛盾?答案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杜波依斯至少在《黑人的灵魂》一书中给出一个答案:“同时做一个黑人和一个美国人,成为有自我意识的人,把双重的自我融入一个更美好、更真实的自我。”[2]3

  杜波依斯争取黑人政治权利的革命思想在20世纪初击败了华盛顿对白人的迁就主义,为20年代张扬黑人文化及种族肤色的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Harlem Renaissance)的兴起打下坚实的基础。他对于“双重意识”的论述对理解整个黑人文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袁霁. 非洲中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5):87.

  [2]Du Bois W E B. The souls of Black folk[M]. Chicago: McClurg,1903.

  [3]Bell B W. The contemporary African American novel: its folk roots & modern literary branches[M]. Amherst: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Press,2004:xiii-xiv.

  [4]王守仁,吴新云. 性别·种族·文化——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创作[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虞建华. 美国文学的第二次繁荣[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杜波依斯的双重意识及其对美国黑人文学的影响论文】相关文章:

杜永波:优秀创业者的共性08-15

新疆哈萨克族阿依特斯01-11

PM2.5对运动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01-10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10-24

小议病案管理对医疗保险的影响论文08-10

有关PM2.5对运动的影响的论文开题报告10-06

构思阶段的提纲运用对写作成绩的影响论文07-03

信息素养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影响的论文07-19

关于论文构思提纲运用对写作成绩的影响07-01

广西生育保险政策对基金支出的影响研究论文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