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大学新生抑郁状态影响因素路径分析论文

时间:2021-03-30 08:14:40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大学新生抑郁状态影响因素路径分析论文

  【摘要】

大学新生抑郁状态影响因素路径分析论文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抑郁状态影响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为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整群抽取武汉某高校一年级新生1 247名,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父母教育方式问卷等进行调查,对影响大学新生抑郁状态的可能因素进行路径分析。结果大学新生人格因素中的精神质、神经质和内外向性直接影响抑郁状态,父母教育方式(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情感温暖、母亲拒绝否认、母亲偏爱被试)和是否独生子女则间接影响抑郁状态。结论大学新生抑郁情绪与人格特质和家庭养育方式密切相关,应针对具体原因及早进行综合干预。

  【关键词】

  抑郁;人格;教育;统计学;学生

  抑郁是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心理卫生问题之一[1-2]。青少年时期是人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而抑郁作为一种负性情绪,已成为21世纪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3]。处于身心巨变时期的青少年抑郁具有一些特殊临床特征,往往以外显行为如学业困难、人际冲突与退缩、成瘾与攻击行为等为明显症状[4],而内向性症状如抑郁、焦虑等却被掩藏,因而容易被周围人误解为非抑郁困扰,进而延误治疗,延长或加重对青少年的社会学习功能的不良影响[5],并且可能导致成年期社会心理损害[6]。另外,抑郁的个体差异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归因、自我认知、应对方式、应激等多种心理和行为[2-3,7]。

  因此,近年来青少年抑郁开始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大学新生入学后,学习方法、生活方式、周围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生对大学生活容易感到不适应,处在迷茫和困惑中,进而陷入“发展性危机”而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另外,由于正处于个性与观念的成熟期,生理与心理趋于成熟与社会性不成熟的矛盾,使社会的变化与冲突在他们心灵中引起的波澜也最明显、强烈。巨大的挑战和激烈的竞争,亦使他们心理压力沉重,各种心理问题日益突出。为了解大学新生的抑郁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和表现特征,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笔者开展了此项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整群抽取

  武汉某高校部分学院16~24岁本科新生1 247名(入学时间0.5 a),其中男生773名,女生474名。

  1.2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方法

  内容包括:

  (1)一般情况调查。包括年龄、性别、民族、专业、家庭类型、经济状况等基本信息。

  (2)抑郁状态评定。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该量表由20个条目组成,采用1~4级评分,反映精神性-情感症状(DF1)、躯体性障碍(DF2)、精神运动性障碍(DF3)和抑郁的心理障碍(DF4)4组特异性抑郁症状。采用抑郁指数评定抑郁严重程度(D)[8]。

  (3)人格评定。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成人问卷[9]测定人格维度,包括内外倾向性(E)、情绪稳定性(N)、精神质倔强性(P)和掩饰倾向性(L)4个分量表。

  (4)父母养育方式评价。应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进行调查[8]。该量表由66个条目组成,采用1~4级评分,包含父亲养育方式6个因子,即F1(情感温暖、理解)、F2(惩罚、严厉)、F3(过度干涉)、F4(偏爱被试)、F5(拒绝、否认)和F6(过度保护)。母亲养育方式5个因子,即M1(情感温暖、理解)、M2(过度干涉、过度保护)、M3(拒绝、否认)、M4(惩罚、严厉)和M5(偏爱被试)。

  1.3统计分析

  应用SPSS 11.5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及路径分析。

  2结果

  2.1学生抑郁状态检出情况

  抑郁状态检出率为12.19%(152/1 247)。其中男、女生检出率分别为12.55%(97/773)和11.60%(55/4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P>0.05)。

  2.2抑郁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表明,来自农村、家庭贫困、就读于非重点高中和来自多子女家庭的学生抑郁程度要高于来自城市、家庭富裕、就读于重点高中和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从父母的职业和文化程度来看,父母文化程度低的学生抑郁程度明显偏高,农民家庭的学生抑郁程度相对较高,而知识分子家庭学生的抑郁程度相对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2.

  3抑郁状态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2.3.1大学新生抑郁状态与人格维度的.偏相关分析

  见表2。由表2可见,人格维度得分与抑郁指数及各因子分偏相关分析表明,人格特质除掩饰性外,其余特质均与抑郁指数呈显著相关。其中情绪稳定性和各症状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且相关度较高;而内外向性和各症状因子均呈显著负相关;精神质和除精神运动性障碍以外的其他3个因子呈正相关,在精神性-情感症状和抑郁的心理障碍2个方面相关性显著。另外,掩饰性和躯体性障碍及精神运动性障碍呈负相关。

  2.3.2大学新生抑郁状态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偏相关分析

  见表3。父母养育方式与子女抑郁指数及特异性症状因子分的相关分析显示,除父亲过度干涉、拒绝否认和母亲惩罚严厉外,其余养育方式与新生的抑郁指数均呈显著相关,其中以母亲偏爱被试的相关度最为显著。另外,部分因素对特异性症状的相关性方向并不一致。

  2.4路径分析

  在单因素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筛选出可能有相互作用的因素,并确定它们之间可能的影响方向,在此基础上,建立大学新生抑郁状态影响因素的路径模式图。见图1。

  图1大学新生抑郁度影响因素的路径模式路径模型为:X1=0.104F2+0.197F6-0.141M1+0.966E1;X2=-0.211ξ1+0.300F6+0.141M1-0.128M3-0.290M5+0.906E2;X3=0.233ξ1-0.149F6+0.072M1+0.138M3+0.202M5+0.941E3;Y=0.077X1+0.372X2-0.125X3+0.652E4。

  路径分析4个方程均是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9.410,54.646,32.154和185.921,P值均<0.01),结果显示,各个因子对抑郁状态不仅有直接影响,还有间接影响,两者共同作用产生差异总体影响。外衍变量(是否独生子女、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情感温暖、母亲拒绝否认和偏爱被试)和内衍变量(精神质、神经质和内外向性)对抑郁度的总体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394,0.101,0.231,0.104,-0.137,-0.625,0.077,0.372和-0.125。按标准化偏回归系数绝对值从大到小排序,显著性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母亲偏爱被试>是否独生子女>神经质>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否认>内外向性>父亲惩罚严厉>母亲情感温暖>精神质。

  3讨论研究结果显示,在大学新生中部分学生处于抑郁状态,抑郁发生率为12.19%,与国内外近期研究结果[10-11]相比较低。

  研究表明,人格特质的4个维度(精神质、神经质、内外向性和掩饰性)均对抑郁状态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其中高度的神经质、精神质以及内向的人格特质容易导致抑郁,而外向的人格特质则不容易导致抑郁的发生。处于抑郁状态的青少年父母较多采用冷漠、不理解、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等不良养育方式,与国内外一些研究相似[12-13]。这些行为易使子女产生相应的人格特点,为抑郁障碍的产生提供充分的条件,说明个体人格、家庭养育环境对于子女心理发展和抑郁状态有明显影响。路径分析结果显示,人格特质中的精神质、神经质和内外向性直接影响抑郁状态;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情感温暖、母亲拒绝否认、母亲偏爱被试和是否独生子女则间接影响抑郁状态。研究表明,父亲越是严厉惩罚、过度保护子女,母亲给予的情感关爱越少,其子女越可能多地表现出孤独、冷漠、残忍、敌意、有攻击性、倔强和难以适应外部环境等精神质特点[14-16]。父亲越是过度保护以及母亲关怀过于细微周到,其子女越可能表现出焦虑、紧张、易怒或抑郁、沮丧、情绪易于波动和对刺激反应强烈等神经质倾向,并易于形成内向的人格特质。

  另外,研究中发现,母亲的情感温暖与偏爱被试对于神经质因子有不同的影响,母亲的情感温暖对精神质和神经质也具有不同作用。与父亲养育方式的影响比较,母亲的养育特点对于子女人格特质和抑郁的影响表现得更为复杂和微妙,需要在以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另外,非独生子女的抑郁度要显著高于独生子女,与同期国内相关研究[17]一致,原因可能与其家庭成长环境和面临压力等因素相关。本研究结果提示,青少年人格特征、父母养育方式及是否独生子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抑郁情绪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在抑郁治疗和干预工作中应充分考虑上述因素。

【大学新生抑郁状态影响因素路径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影响员工归属感因素05-16

影响面试成绩的因素02-22

网络投资理财个人用户接受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论文08-15

浅析社会因素对女性语言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范本10-06

影响养老金水平的因素10-24

新西兰留学奖学金申请的影响因素09-10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影响因素的分析及思考教育论文01-03

影响医疗事故赔偿数额的因素06-28

影响申请美国奖学金的因素有哪些10-21

柳袁照写作讲评课教学的文化的因素影响的论文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