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探讨论文

时间:2022-06-07 15:25:45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探讨论文(通用6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探讨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探讨论文(通用6篇)

  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探讨论文 篇1

  1、混凝土建筑结构加固技术的分类

  对于混凝土结构,不论要用哪一种办法来加固,都要首先考虑要加固建筑的承受力,出现问题部位是否可以进行加固,是不是可以承载新加固的东西,耐久性会不会达标之类,要结合不同加固方法的特性来单独考量,确认好可行性后再进行加固工作。如果说,要加固的目标的损伤已经不能够承受得住新加固的构件,这种时候,仅仅使用增加配筋的方法是不足够的,还可以用更恰当的方法,那就是预应力加固法;在面对一些不够坚固,硬度不够的构件时,可以用增加多个支点的方法或者可以加大它的面积。加大可加固部位横截面的办法的的特点是:用一种材料加大构件的截面面积,提高要加固的建筑的承受力。这种办法一般适用于梁、楼板、楼柱以及一些很普通普遍的材料上。还有一种在要加固部位外面包裹粘贴型钢的方法,但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它的构件受截面尺寸限制或者需要大幅度提升承载力,也要求一定的施工工艺,在加固前施工队准备应仔细阅读设计的施工图,必须要将结构面上的污渍清理干净,按照设计图纸所指示,在混凝土粘钢位置测放打磨控制线,等到打磨结束后,在上面完成后补加粘钢位置线。

  2、混凝土结构修复加固的局限性及要求

  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有好几种,但是不管使用哪一种方法来加固建筑,都要做好工作,也要考虑旧的建筑或是构件能不能完好的承载新的物体,如果硬度不够,或者说持久性不够,都需要解决掉后才能进行加固工作,这些都是基本的要求。不管是哪个方法都是有缺点的,在施工的时候都有特定的需求,如果这个要求达不到而强硬施工的话就会出现问题,如果不按照规定来,加固的部位就不会很稳固,会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要加固部位原先的混凝土构件与机构必须达到一定的数值或是目标才能保存,如果不够就在其之上用其他的加固方式。建筑的安全就关乎社会,人身财产等的安全,所以对于混凝土建筑加固的要求就越加严格。当然,上面提到的几种方法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弊端。虽然说增加构件的截面已达到目标的方法和增加多个支点以保持稳定的方法对原来的构件要求小,但是会影响到建筑面积,得不偿失。只有在建筑空间面积不会受到限制的时候,这两种方法才可以使用。外面粘贴包裹型钢的办法虽然在使用方面不太受限制,但是在材料上来说还是并不怎么实惠的。为了避免混凝土建筑在加固后出现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为了防止加固方法失效而导致建筑意外坍塌,所以在使用一些要满足特定条件和环境的材料的时候需要慎重。比如其中有胶的成分存在的话,就要避免在高温超过材料界限的位置地方使用,要确保原先的结构能够与现加固的结构相融合。严格把控混凝土建筑结构加固技术方法的规定,每种方法所需要的条件都要严格遵守,根据每种方法来用不同的技术对构件进行加固,也要与原有的结构相融合,加固的目的在于让建筑更加的稳固,一切的目的在于不拆除的前提下排除建筑存在的安全隐患,所以,一切的方法都是围绕在多块好省,坚固而来的。

  3、混凝土建筑结构加固技术的工作流程

  在混凝土建筑结构加固技术中,应该注意正确的工作流程,收集需要维修加固改造建筑结构的相关资料,准备工作前的流程图,了解施工区域的问题与条件,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如在加固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有时需要的构件或是别的材料或许会出现问题,这时候就要暂时停下施工,在确保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后才能继续工作,并且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检测,开出相关报告,要有理有据。在进行施工前,应该找专业的人士或机构对现场旧建筑进行检测,并且出具这个地方可以施工的相关证明,这是做为建筑结构维修加固改造的重要依据之一。建筑的加固需要严格按照设计图来进行,在前期进行大量的考察取证,对现场熟悉于心,在加固某个部位或构件时要注意是不是可行,应该考虑好加固的新东西怎样才能与旧建筑融为一体,要保证坚固的同时兼顾美观这一点。混凝土建筑结构的维修与加固一定是要专业的人事来进行的,这关乎到业主的安全与利益,在加固过程中应该及时沟通,在现场时时监测,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及突发的情况。混凝土建筑的加固应该让专业的团队来做最后的验收和检测,设计人员也应该严格把控施工现场,了解工程的每一个过程,解决施工途中的问题,并且最终对一些重要的部位与加固部分进行最后的检测。结束语建筑结构的加固是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建筑物因为老化或是别的某种因素不再具备居住的资格或是出了问题的时候,拆除会耗费更多的金钱物力,这时候加固的优点就凸显出来了,只应对建筑物出故障的其中某些构件、某一部分进行检测肯定比整体来的方便快捷与实惠。当一个建筑检测出不再适用于居住或者产生了极大的隐患的时候,那么这个建筑就势必需要拆除或是加固,加固的种种方法足以应对各种建筑不同位置出现的问题。本文就建筑物加固技术的种类进行了概述,同时提出了相关加固技术的弊端与问题以及流程,在加固施工方面重视施工的检测,从而保证施工的质量与施工的安全。随着现代人们生活与需求的日益增高,在居住环境这一点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及要求,地球上的土地是有限的,怎么将现有的土地建造出利用率更大的建筑已经迫在眉睫,旧的建筑有着很多的弊端,比如防震技术的不足,对于火灾防范的缺少,由于大多数材料为木材,所以古建筑面对火灾毫无阻拦就会被烧毁,但用混凝土与新材料建造的房子这一点就有很大的优势,更不用说建筑内的消防设备。还有旧建筑在空间利用方面的不合理,设计方面的错误,以及耗材严重,这些问题都导致了旧城区,旧建筑的改拆。建设节约型的建筑可谓是一举数得,即解决了日益增多的居民住房的问题,也解决了一些旧建筑所造成的隐患。新的建筑运用新的技术与新的材料,不仅在实用性上做出了改变,也在安全性上大大提升,比如在防震方面,新建筑就有着绝对的优势。

  钢筋混凝土的使用,是人类社会史上的一大飞跃,摆脱了建造困难,耗材严重等不足,在防火,防震,防灾等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进步,摆脱了人力的限制,如今的建筑利用新材料与新技术,在耐久性方面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这并不代表建筑就会没有损耗。建筑在长期的使用损耗后,在一些常用的部位上的构件便会有较大的磨损,时间久了就会出现一定的安全隐患,这时候就需要对建筑损耗的部位进行加固,以上文所提到的几种办法针对受损建筑,不同问题和不同部位进行加固,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旧楼拆除盖新楼的金钱损失,这种种都说明了混凝土建筑结构加固技术在如今土木建造方面的发展与运用已经非常普遍。

  参考文献

  [1]苏少华,李延和,李树林.低强度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的应用[J].工业建筑,2002(4).

  [2]张熙光,王骏孙,刘惠珊.建筑抗震鉴定加固手册[J].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3]CECS25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S].

  [4]陈绿.混凝土结构工程加固施工及方案的优选.[J].四川建材,2010(5)

  [5]熊光晶,姜浩,杨建中.混杂纤维混合材料及其在混凝土上梁柱加固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建筑,2010,(5)

  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探讨论文 篇2

  摘要:

  钢纤维混凝土是桥梁加固施工的主要材料, 该材料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桩基承载力, 还可降低施工成本, 提高施工效率。为此, 必须重视钢纤维混凝土材料的合理选择, 不断提升施工技术水平, 规范施工工艺, 以此为我国公路桥梁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关键词:

  桥梁加固; 钢纤维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交通建设行业发展迅速, 交通量日益增加。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公路交通设施建设已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存在严重滞后性。当前大量早期修筑的桥梁工程, 因设计问题、承载力问题、宽度问题等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 不但影响车辆正常通行, 还极易引发安全事故。为此, 必须根据当前桥梁工程建设实际情况, 充分选用先进的技术及材料, 缓解交通压力。本文以钢纤维混凝土材料用于桥梁加固施工, 不仅能够提高桥面铺装的平整性, 还能增强桥面质量, 防止出现大量病害问题, 具有良好加固效果。

  1、桥梁加固中钢纤维混凝土材料选择及配合比设计

  1.1 材料选择

  混凝土:根据工程实际情况, 选取普通硅酸盐水泥作为桥梁加固钢纤维混凝土材料, 以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为准, 7.2MPa为其抗折强度, 每立方米密度为3.1g。

  粗骨料:作为混凝土材料的主要构成成分, 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影响较大。在相应条件下, 粗骨料最大粒径的增加, 极易出现微裂缝, 进而降低钢纤维混凝土强度。为此, 必须在5~20mm之间控制粗骨料粒径, 每立方米密度为2.7g。

  细骨料:根据工程所需, 以天然砂、机制砂为准。于钢纤维混凝土而言, 掺加适量砂粉于材料内, 可对其工作性能加以改善。一般需在15%控制其含粉率, 中砂的细度模数则可控制在2.4到3之间, 本工程以2.5作为其细度模数。

  钢纤维:根据制造工艺划分, 钢纤维可分为4类,即切断钢纤维、剪切钢纤维、切削钢纤维及熔抽钢纤维。于混凝土强度而言, 钢纤维类型不同其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

  由此可见, 剪切钢纤维增强效果最佳, 标准养护28d可提升抗弯强度44%, 提升剪切强度60%, 提升劈拉强度31%, 同样可提升抗压强度。相比剪切钢纤维, 熔抽钢纤维增强效果不佳, 而平直圆纤维和基材之间具有较小粘结性能, 进而无法充分反映其增强效果, 因此可选用剪切型钢纤维。根据施工要求, 需在0.4~0.7mm之间控制钢纤维直径, 以60作为长径比。钢纤维掺量的多少对混凝土力学强度起决定作用。在不断增加钢纤维掺加量的同时, 拌合物坍落度将迅速降低。为此, 必须合理控制钢纤维掺加量, 通常情况下。可在混凝土体积的1~2%之间控制纤维掺量。

  1.2 配合比试验

  根据设计要求, 规定在40MPa左右控制混凝土设计强度, 在6.4MPa以上控制抗折强度。因95%为试验保证率, 以1.64作为保证率系数, 0.15为偏差系数, 为此可得出其抗折强度为8.48MPa。最终获取配合比为, 水泥:水:钢纤维:砂:石子=400:188:94:871:871, 1.21%为钢纤维掺加量。

  2、桥梁加固中钢纤维混凝土施工工艺

  2.1 钢纤维分散

  通常选取箱装或袋装钢纤维材料, 其具有较为密实的体积, 在向搅拌机内投放前, 应通过专门设备予以分散, 避免成团情况下用于施工, 对施工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钢纤维掺加到拌合料时, 应具有良好均匀性,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其增强效果。要求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 准确配置所有材料用量, 通过强制式搅拌机按照“干拌—湿拌”的顺序进行施工。为防止出现超载问题, 需在搅拌机额定搅拌量80%以内控制一次搅拌量。

  2.2 拌和施工

  以干拌法上料, 对钢纤维质量进行详细检查, 一般在1~2min控制干拌时间, 如存在成团问题, 需在转盘投料过程中, 进行钢纤维分散程度地适当调整, 并多次进行钢纤维投放, 避免成团问题产生, 随后进行投料时间、方法的准确确定。干拌施工后需通过掺水方法进行湿拌施工, 以2.5min作为搅拌施工。同时混凝土坍落度加以严控, 提高钢纤维混凝土拌和均匀度。

  2.3 运输施工

  因钢纤维混凝土坍落度不高, 往往选取自卸汽车进行运输, 不得选取混凝土搅拌车, 施工过程中必须确定运输时间。要求在30min以内控制拌合料“卸料—浇筑”时间, 运输环节应尽可能防止材料离析问题。

  2.4 摊铺及振捣压实

  浇筑钢纤维混凝土时, 应尽可能避免产生浇筑接头。为保证钢纤维混凝土连续性, 倒料时需每次都需重叠1~20cm。在桥梁伸缩缝间为一个连续施工段, 该部位的钢纤维混凝土浇筑时也应具有连续性。与普通混凝土相比, 稠度一致的钢纤维混凝土含水量较低, 通过振捣施工, 其和易性良好, 因此浇筑环节严禁将水添加到拌和料。

  (1) 摊铺。材料向施工场地运送后, 卸料时严禁损坏钢筋网, 尽可能不在相同位置大量堆积, 避免对摊铺的均匀性、平整度造成严重影响。通过人工方式拌和混凝土, 并做好粗平作业。在桥面布料时应保证其均匀性。如以人工方式施工, 钢筋孔隙可选取铁锹反扣法填充, 随后将其他位置铺平, 避免出现混合料离析问题。

  (2) 振捣压实。与普通水泥混凝土相比, 钢纤维混凝土振捣时间更长, 但必须合理控制振捣时间, 防止过振, 出现钢纤维下沉问题。为保证上下结构层钢纤维均匀分布, 可选取功率相对较大的平板振动器施工。施工时需及时处理混凝土堆积或漏料区域, 如出现结团现象, 需及时分撒钢纤维, 并向混凝土内均匀洒布。如钢纤维等材料凸出, 则可通过滚筒碾压、整平, 保证其压实密度符合设计要求。

  (3) 刮板整平表面。完成上述作业后, 可通过刮板进行精平施工, 要求在混凝土及时压入被刮起的钢纤维材料, 避免钢纤维外露。

  2.5 切缝施工

  桥面铺装施工, 无需纵向施工缝设置。要求每个20m横向设缝, 且对齐防撞栏夹缝, 3~5mm为缝宽, 2.5cm为缝深。根据施工当天温度及混凝土强度进行切缝时间的准确确定, 一般在8到15MPa以内控制强度。完成切缝作业后, 需及时选取沥青填缝材料填满缝隙, 做好封闭工作。

  2.6 抗滑处理

  如选取压槽、拉槽施工方式进行桥梁抗滑处理, 不仅无法满足抗滑结构深度规定, 还会将钢纤维带出, 为此应根据施工要求, 选取刻槽法作业。当钢纤维混凝土强度范围在8~15MPa之间时, 即可横向选取刻槽机施工, 要求在25mm控制槽距, 3mm控制槽宽与槽深。

  2.7 养护施工

  因此类桥面厚度小、面积较大, 且水泥使用量多, 将导致干缩裂缝大量出现, 为避免表面干缩裂缝对其美观性、使用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必须做好初期养护工作。浇筑完钢纤维混凝土, 待其初凝后, 需及时进行挡风遮阳设施设置, 并做好交通封闭工作。要求加大养护力度, 合理控制混凝土强度, 防止出现干缩裂缝。终凝后, 必须在14天以上控制洒水养生, 也可覆盖塑料薄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 目前, 我国交通建设正处于全面发展阶段, 桥梁是公路建设的主要构成部分,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 其建设规模越来越大。但上世纪80年代修筑的桥梁逐步迈入加固维修阶段, 为减少桥梁病害, 提高行车舒适性及安全性, 必须重视桥梁加固施工。钢纤维混凝土作为桥梁加固施工最常见的材料, 选取该材料施工, 可有效提升桥梁工程承载力, 提高桥梁施工质量, 是推动我国桥梁建设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仝芸.路桥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J].山西建筑,2013, 04:158-160.

  [2]郑峰.浅谈公路桥梁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技术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4, 17:51, 53.

  [3]鲁强.浅谈路桥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12,17:99-100.

  [4]梁旭东.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在路桥施工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4) .

  [5]苏长勇, 黄国强.钢纤维混凝土在路桥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2) .

  [6]赵华锋.浅析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在桥梁施工方面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2011(12) .

  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探讨论文 篇3

  在实际加固工程中,因设计失误、施工不当或使用功能改变等,造成的结构或构件不能满足现行规范规定的正常设计使用要求,要使其结构或构件能够继续安全、正常的使用,则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补强修复。

  碳纤维CFRP是整个土木工程界使用最为广泛且热门的加固材料,该项加固技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于90年代后期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国内外很多科研单位和高校就碳纤维CFRP加固混凝土构件这项新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随着试验研究的深入,该加固技术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应用技术不断改进。

  碳纤维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柱的试验研究相对较少,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碳纤维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柱具有施工简单、抗腐蚀能力强、约束效果好、基本不需要维修保养等特点,下面就该加固技术进行简要介绍。

  1、钢筋混凝土柱CFRP加固机理分析

  1.1、碳纤维CFRP材料

  碳纤维CFRP一般是直径为5μm~20μm的连续纤维,基材由树脂和固化剂组成,用树脂(内加固化剂)浸润碳纤维,待树脂固化后便形成了碳纤维增强塑料(简称CFRP)。其特性:密度小,为普通钢材的1/6;强度高,抗拉强度约为普通钢筋的4~6倍;抗腐蚀性能好,强度不受酸碱腐蚀介质的影响;非磁性,不影响电磁信号的传播;抗疲劳性能优良,疲劳寿命普遍高于钢材;温变系数和混凝土相当;弹性模量和钢材相近;极限延伸率1%.

  1.2、钢筋混凝土柱CFRP加固原理

  钢筋混凝土柱在承受轴向压力时,构件是由于受到极限值非常小的横向扩张引起的,如能在构件四周创造横向约束,以阻止受压构件的这种横向扩张,从而提高构件抗压承载力和变形能力。

  碳纤维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柱就是在柱混凝土和CFRP增强带之间产生约束作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界面约束应力)受横向界面约束应力的作用,塑性区的核心混凝土处于三向应力状态,与单向受力状态相比,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和承载力会提高,在柱弯曲承载力没有明显下降的情况下,并不考虑失稳的影响,加固后钢筋混凝土柱具有较大的延性变形与耗能能力。

  1.3、钢筋混凝土柱在CFRP包裹作用下的应力分布情况

  1.3.1、由于CFRP对钢筋混凝土柱的横向约束后使CFRP形成轴向拉伸应力,而CFRP的抗弯能力极弱(一般不考虑),矩形柱在CFRP包裹约束下其最终极限轴向抗压强度相对圆柱而言大大降低,主要由于侧向约束应力不均匀。矩形柱边中央侧向约束弱,拐角处侧向应力集中约束较大,柱边只有在发生侧向塑性变形时CFRP对钢筋混凝土柱的横向约束应力才能极速增长。

  1.3.2、由于CFRP对钢筋混凝土柱的约束为界面约束,只有当混凝土向外横向扩张时(产生塑性变形)CFRP方能对混凝土产生约束应力,因此柱环向外包CFRP在承受荷载时表现出两阶段的受力过程:第一阶段,混凝土轴向压应力较小,横向变形较小,CFRP受力较小;第二阶段,随着荷载的增加,柱混凝土变形增大,CFRP环向应力显著增长,环向约束力迅速增加,直到当CFRP达到其极限拉伸应变时发生断裂。

  1.3.3、约束混凝土与无约束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

  2、碳纤维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柱的技术及施工要点

  2.1、适用范围及工况要求

  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柱适用于圆柱或小截面矩形柱(截面边长一般小于800mm),在未失稳状态下能大幅提高钢筋混凝土柱的轴压承载能力。加固的前提条件是构件的核心混凝土未被破坏,尚具有一定的承载和变形能力。

  2.2、CFRP外包钢筋混凝土加固技术

  2.3、加固施工要点:

  2.3.1、钢筋混凝土柱加固前的卸荷,此项工作往往被忽视,混凝土构件在负荷外包CFRP时,外包CFRP相对于混凝土柱表面存在应变滞后,常发生CFRP尚未被拉断混凝土已被压坏的情况,这种效应使得CFRP的补强效果降低,不能充分发挥CFRP的高强抗拉性能。

  2.3.2、矩形柱拐角倒角的半径不得小于20mm,柱侧最好修成外凸面,减轻角部CFRP的集中应力,很多试验表明即使如此CFRP的破坏仍然发生在拐角部位。

  2.3.3、混凝土构件表面的修复工作极为重要,其直接影响CFRP对混凝土横向约束效果。

  3、结论

  1)碳纤维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柱,能使混凝土承受轴向受力状态变为三向受力状态,约束混凝土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得到提高,特别对轴压比不能满足抗震设计规范要求的钢筋混凝土柱加固效果比较明显。

  2)提高塑性铰区的承载力及延性,钢筋混凝土柱在地震荷载的重复作用下,上下端会首先出现塑性铰区,承载能力及延性迅速下降,用CFRP进行缠绕加固后,塑性铰区核心混凝土受到约束极限强度及变形能力大幅提高。

  3)施工技术含量低、工艺简单,约束效果好、抗腐蚀能力强,只需保护不需要保养。

  4)碳纤维CFRP加固技术并非万能“处方”,有其缺点:有机胶耐高温性能差,高温环境及防火等级要求高的建筑不能使用;不规则或大截面矩形柱应有条件使用。

  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探讨论文 篇4

  摘要:

  本文先对土木工程混凝土建筑加固的必要性进行分析,进而从增加截面面积、外包钢以及预应力相关的加固技术基础上,对土木工程混凝土建筑的加固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

  土木工程;混凝土;加固技术

  1、土木工程混凝土建筑加固的必要性

  在房产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随着建筑项目建设的规模和数量不断的扩大,土地资源也逐渐紧张。为了能够满足更多人的居住需要,建筑的楼层也逐渐增加。这些建筑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出现老化现象,这样不但会对居住人员的财产安全进行影响,并且也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导致建筑结构老化的原因大概有两种,其一是建筑物的混凝土结构在经历了长时间的风吹日晒后,在建筑中的一些木质结构上出现有腐蚀性微生物、细菌等,这样就会导致木材镂空,失去承载功能。其二是建筑物被超负荷的使用,进而导致了建筑的功能性和安全性逐渐下降。而在这种老化的情况下极易导致建筑物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在严重的时候还会导致人员的伤亡。所以,我们在对建筑项目进行建设的时候,不但要在设计阶段中做好规范的设计,同时还要对建筑物结构工程进行合理评估,要对建筑物的损伤情况进行掌握,并且通过有效的加固手段和技术对建筑物进行修复。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建筑物达到一定的安全标准。有很多建筑出现了部分的问题,进行必要的修补和加固后仍旧可以使用,这样可以节约大量的资金。这些建筑结构只是部分混凝土构件达到了一定的使用年限,或者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不需要整体推到重建,通过局部加固技术来延长整体工程的使用寿命,这样不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社会资源,还能够对整个建筑物结构的稳定和安全进行保障。以此对居住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进行保障,在此基础上促使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2、土木工程混凝土建筑加固技术

  混凝土结构加固补强技术有很多,进行直接加固的有加大截面面积、外包钢加固以及预应力加固,同时还有增设支点以及支撑体系等相关的加固方式。以下就对加大截面、外包钢等相关的加固技术进行重点阐述。

  (1)加大截面面积加固技术。通过加大截面的尺寸来进行加固,是一种使用比较广泛的技术,其主要是把混凝土浇注到建筑受弯和受到压力的部分,通过这种方式提升截面的高度和面积,进而有效的提升构件正截面和斜截面的抗弯能力,并且有效的加强其抗压力效果。在使用加大截面面积的加固技术时,要综合建筑钢筋长度、面积以及承受力的实际情况进行,其一般是使用在构件正截面中。比如浇注和建筑受拉区域相同的混凝土截面,或者是利用对新旧构件共同的作用,这些都能够对建筑的使用情况进行改善,进而极大的提升建筑混凝土的承载力。这样的加固技术在实施和操作的时候相对简单,可以使用在建筑的梁、板以及墙等相关的混凝土结构加固中,但是施工时使用的时间比较长。

  (2)外包钢加固技术。这种技术使用一种以角钢外包在构件四角的方式,在角钢之间使用缀板进行连接和稳固。外包钢加固技术一般使用在混凝土的柱、梁和腹杆的加固中。根据实际的施工方式,可以将外包钢加固技术分成湿和干两种方式。其中的湿式方式是指外包型钢和构件之间使用乳胶水泥进行粘贴,或者是使用环氧树脂化学进行灌浆的方式,以此将外包钢和构件有效的连接在一起。在此基础上让型钢和原始构件一同承受重力和压力,将其使用在混凝土的加固中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而干式外包钢加固是指原始构件和外包钢之间没有进行任何的粘结,有时候会填入一些水泥砂浆,但是并不能够保障结合面剪力和拉力之间有效传递,型钢和原构件不能够一起工作,只能够单独性承受压力和重力,和湿式的外包钢加固相比效果就要弱很多。外包钢加固技术的施工很简单,并且速度很快,施工的工作量相对较小,并且承受力也很可靠,可以使用在不允许加大原构件截面面积,但是又需要提升截面承载力的混凝土结构中。不过这个加固技术在实施的时候使用的钢材量比较大,会提升加固的成本费用。

  (3)预应力加固技术。预应力加固使用的是外加预应力钢拉杆,还有则是使用撑杆对结构进行加固的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是经过施加预应力的方式让钢拉杆或者是型钢撑杆受力,对原始构件的内部力量分布进行影响和改变,以此降低结构原始的应力水平,进而提升结构的承载能力。通过对预应力的使用能够实现加固、卸载以及变化结构内力的三种效果。预应力在使用的过程中有很多优势,后加拉杆或者是撑杆与原有结构可以一起工作,以此对后拉杆的应力滞后现象进行消除。同时体外配筋张拉预应力能够增加正截面和斜截面的强度,并且也有效的提升刚度。这样就能够改善使用性能,进而得到很好的效果。预应力中出现的负弯矩能够将部分的荷载弯矩进行抵消,以此对原始构件的挠度进行降低,对原始构件中的裂缝宽度进行缩小,甚至完全消除裂缝并使其闭合。

  (4)增设支点的加固技术。增加支点加固主要是通过增设支撑点的方式减少结构计算跨度,对结构内力分布情况进行改变,并且有效的提升其承载能力。从这个技术的施工方式来看可以将其分成刚性支点和弹性支点两种。刚性支点主要是应该支撑结构的轴心受压或者是受拉把荷载直接转移给基础构件,因为支承结构轴向变形低于被加固结构的挠曲变形,这对被加固结构而言,其结构受力情况比较明确,并且能够有效的将内力计算进行简化。而弹性支点是经过支承结构受弯作用间接的对荷载进行传递,因为支承结构变形和被加固结构变形高度一致,所以内力分析就更加复杂。和这种弹性支点法相比,刚性支点加固的性能比较好。

  3、结束语

  建筑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会出现一定的结构老化现象,进而对建筑的质量安全形成一定的影响。通过对混凝土建筑的加固,使用外包钢加固以及预应力加固等相关技术,能够对部分建筑构件的承载能力进行提升,以此保障建筑的安全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曼.土木工程中混凝土建筑加固技术分析[J].装饰装修天地,2017(10).

  [2]张文晶,贾双.谈土木工程中混凝土建筑加固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4).

  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探讨论文 篇5

  引言

  混凝土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商品之一是因为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延性和较高的强度,因此在结构设计中被广泛使用。

  在结构设计时应根据结构的具体设计环境要求选择混凝土强度等级。

  由于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的不同而导致设计风格和理念有差异,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会存在不同的设计方案,结构的质量也会有所差异。

  1、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原理

  广义上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由在混凝土中配有一定数量的钢筋而形成的新型结构。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主要承受拉力而混凝土主要承受压力,混凝土和钢筋共同工作使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优良的抗压和抗拉性能、延性、耐久性等,使得钢筋混凝土结构达到使用要求。

  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这些优良的性能,尤其在防火性能上远远高于钢结构,因此综合性价比较高,工程造价较低,在工程上被普遍使用。

  1.1 原理

  素混凝土结构是由纯混凝土组合而成具有较好的抗压性能,但是抗拉性能和延性较差,因此为改善混凝土结构的抗拉性能和延性需要在混凝土结构中布置钢筋,极大改善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性能和使用性能,抵抗外部荷载,增加其耐久性能。

  1.2 特性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主要特性表现在其热胀冷缩和延性等反应中。

  混凝土结构在水泥水化反应过程和季节交替时的热胀冷缩过程中使得混凝土具有拉应力,混凝土内的钢筋产生压应力,这时应对混凝土材料本身进行设计,改善混凝土结构的收缩性能。

  通常混凝土的延性和混凝土的强度有着直接关系,强度越高延性越差,因此在设计时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选择不同强度的混凝土。

  一般的混凝土在 - 40 ℃ ~ 60 ℃ 时具有较好的、稳定的物理性能,因此在低于或者高于规定环境时应对混凝土结构采取一定措施防止混凝土冻害或者膨胀破坏。

  2、 设计要求

  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应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区和所拥有的建筑材料采用合理的设计,如抗震要求、高度限制、地理环境要求等对混凝土结构进行特殊设计等,但是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可能会和建筑设计有冲突,因此在结构设计时应和建筑设计综合考虑,对混凝土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不失建筑风格的美观又不失结构的安全性能。

  相对于建筑设计讲,结构设计主要考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度,尤其对于我国而言主要是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根据结构的尺寸比例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恰当划分,对结构进行精确的横竖向荷载分析,综合考虑结构所承受的多向应力。

  3、 设计措施

  3.1 结构选择

  进行结构设计时,由于建筑所处地势不同、风俗不同,因此在进行设计时会存在不同的风格和设计理念,因此设计的前提是对当地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和地理环境进行充分的调查,最后根据结构的设防等级和抗震等级进行设计。

  目前在高层设计中主要使用的是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具有抗震性能好、工程造价低、施工周期短、隔音效果好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尽管剪力墙结构房间开间小,房间面积小,但是并不影响剪力墙结构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3.2 刚度处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需要,建筑朝着超高层建筑发展,由于建筑高度的增加对建筑物的整体刚度要求也随之增加,此时应对结构侧移进行一定控制。

  众所周知建筑物的竖向荷载对结构的抗震性能有着决定性因素,因此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应根据结构的具体方案选择是否提高结构的刚度或提高其延性。

  在目前的住宅设计中绝大多数采用的是剪力墙结构,由于住宅的房间布置限制使得墙体布置较多,并且在设计时往往采用的剪力墙墙壁较厚,但是并不是所有地区都需要布置较多的剪力墙和较厚的墙壁,因此相对于有些地区的结构设计往往会造成许多浪费,因此在结构设计时可以在满足结构位移的要求下将主体结构设计的相对柔些,不仅满足抗震要求而且将工程造价降到最低。

  3.3 加固方法的应用

  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质量问题时通常采用两种加固方法进行加固: 1) 碳纤维加固; 2) 预应力加固。

  采用碳纤维加固的原理是碳纤维抗拉强度高、加入到混凝土中抗裂性能好等。

  通过碳纤维和环氧树脂配合使用可形成一种新型混凝土加固材料,有效提高原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抗裂性能。

  限制碳纤维加固应用的条件是采用此种加固方法对外界环境影响较大,施工过后要对加固部分进行防火处理,以免带来火灾隐患。

  采用预应力加固的原理是通过在结构外部设置拉杆或撑杆对结构进行加固,从而提高结构承载力,分散结构内力达到应力重分布的状态。

  预应力加固法一般广泛应用于大跨度钢筋混凝土结构或大型承重型结构等。

  4 、结语

  工程建设中钢筋和混凝土成为目前世界上的大宗商品,钢筋和混凝土的质量好坏成为影响结构稳定性和耐久性等的关键因素,加上结构设计师对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合理组合搭配形成一种具有高度抗拉、抗压和抗裂等良好性能的建筑材料,

  从而确保结构稳定、安全,为我国建筑行业乃至全球建筑行业打下坚实基础和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秦炳棋.钢筋混凝土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1) :217.

  [2] 杨海明.短肢剪力墙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福建建材,2008(5) :39-40.

  [3] 张宏录,朱建国,魏兴华.概念设计在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性及应用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6) :183.

  [4] 简洪平.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分析[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04(3) :60-62,65.

  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探讨论文 篇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模板施工技术也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在施工技术设计和实施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创新,并由早期凌乱分散的木质模板演变成为了现代新型的钢制模板施工技术,由传统繁琐的安装施工过程演变称为现代半自动化的安装技术等。模板施工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提升工程施工质量、节约工程施工成本、缩短工程施工期限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对于提升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施工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下面就简要分析下模板施工技术在混凝土建筑结构中的应用。

  1、模板技术工程施工前的必要准备

  1.1 制定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在进行模板工程施工前,工程施工技术人员应该对工程施工环境和工程项目特征进行全面了解、分析,并做好相关数据的记录工作,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设计方案。具体来讲,模板施工技术的设计方案的标准应该考虑到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地基承载能力和地基的沉降问题,对于不同要求、标准的施工项目工程需要选择不同的施工技术工艺,同时做好排水等中间细节工作。此外,在模板工程施工方案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将安全意识渗透到每个施工细节中,将各项安全防护设施落实到实处,保证施工设计方案科学合理的同时,还应该与工程的具体需求相对应。

  1.2 对模板技术施工材料的选择在进行混凝土建筑结构模板施工的前期,首先应该将按模板设计方案的要求准备模板材料,结合项目工程的具体需求,选择合适规格和材质的原材料进行施工。具体来讲,目前我国混凝土建筑结构模板施工中大多使用木胶合板作为模板的原材料,不仅能够满足施工的基本需求,而且其具有较低质量密度,安装和使用都十分方便,然而,当前我国混凝土建筑结构模板的施工过程中大多采用木质胶合板作为施工原材料,虽然说这种材料能够满足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但是其具有吸水率不均匀的缺点,从而很容易造成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成型效果不佳,导致模板浇筑质量的大幅度下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合理控制其吸水率,满足砼成型需求。

  1.3 重视施工技术的选择和提升模板工程施工技术的选择不仅应该确保整个工程施工的安全性,还应该交底施工技术规范,确保每位工程施工技术人员都能够熟练掌握各项施工技术,并根据施工环境以及施工地质的不同选择对应的施工操作技能,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专业技术数据进行细致的确定,比如对支架间距、接缝处理、立竿间距等方面参数的介绍和确定,并制定严格的施工标准,各工程技术施工人员应该按照施工操作手册进行作业,相关施工技术的选择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进度。

  2、模板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模板工程的施工阶段是整个工程施工质量保障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出现工程施工质量问题或隐患最多的阶段,因此在此阶段各级施工单位应该做好支模、制模等多方面的细节工作,下面就目前我国模板工程施工阶段的各项工作做具体分析,并由此提出施工质量控制的相关注意事项。

  2.1 支模支模是整个混凝土建筑结构模板施工过程中的首要步骤,因此支模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后续工作的质量,支模工序应该按照模板施工工程的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在支模工作前,应该首先检查是否存在预埋件、空洞等设备漏放现象,并检查固定点以及柱脚墨线是否安放正确。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应该在柱脚位置设置一个垃圾清扫口,以便于清理施工过程带来的建筑垃圾。与此同时,在模板拼装好后,需要相继安放围楞、抱箍,并使用托线板对已经完成的模板安放位置、尺寸和高度等参数进行校准工作,使整个模板的施工工作满足工程施工的标准和要求。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还应该做好各项细节工作,比如小型木模和定型组合钢模需要按照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进行安装,并做好各项固定和校准工作,待校正达标后再加固加密其余连接件。

  2.2 接缝处理在进行模板施工的过程中,模板漏浆将容易导致麻面和蜂窝的现象,为避免出现漏浆的现象,应该将模板与模板之间的缝隙处理好,可利用海绵条等软性东西填设模板间的缝隙,并保证下口的平整,避免出现缝隙,有效防止漏浆现象的发生。

  2.3 模板支承架模板支承架施工流程作为混凝土建筑结构模板施工技术中的重要一步,应该综合考虑多方面的施工因素,确保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支承立杆的施工要点在于保证其稳定牢固,使其能够承受住一定的荷载,在夯实基础后在基础面上铺设碎石,保证其厚度在 20 厘米左右,并将立杆的底脚安放在垫板上,有效提升其承载力。在进行模板施工的过程中,在遇到架体过高的模板时,需要增加一定数量的竖向剪刀支撑、防护栏或者安全网来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4 模板的拆除与模板的安装工作相同,模板的拆除工作也需要提前制定好合适的方案,在拆除工作前,首先要符合工程项目的验收要求,并根据混凝土试件强度确定模板拆除的最佳时机。与安装顺序相反,模板拆除工作应该按照“先支后拆、先上后下、先侧面后底面”的顺序进行,在进行拆除的过程中还应该密切关注模板稳定性以及安全性的变化,不排除遇到较难拆除的模板,此时为避免产生缝隙应该禁止施重力敲击模板,可以使用撬棍以微小力敲击模板,使其与墙体平稳脱离,而且能够有效避免对楼层造成冲击荷载,保证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的顺利进行。最后将拆除下的模板进行清理工作,并对模板缺陷的部分进行修补工作,并涂抹脱模剂,将模板放置好后等待后期处理。

  2.5 模板拆除后成品的养护模板拆除工作完成后并不代表模板施工工作的结束,对模板的整理养护工作是保证其使用过程中质量的前提条件,模板的施工技术工作不仅体现在设计、配模、支模等流程,还应该重视后期使用过程中的维护工作,对模板进行整理修复,提高模板周转率,降低工程成本。

  3、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人们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城市化进程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各项建筑工程或土木工程对于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因此,在进行混凝土建筑结构模板施工过程中,相关施工部门应该严格按照国家建筑工程施工标准,并结合工程施工的具体现状,选择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保证混凝土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郭振强. 混凝土建筑结构模板施工技术[J].华章,2011( 5) : 254.

【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探讨论文(通用6篇)】相关文章:

论文提纲结构09-04

知识结构论文致谢词12-31

拟定毕业论文结构提纲04-29

议论文写作指导及结构01-25

科技论文格式结构规范参考06-16

建筑结构论文参考文献04-29

论文开题报告的结构怎么写08-15

房屋加固维修合同范本01-28

读后感写作探讨论文03-11

大学英语写作探讨论文分析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