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明代漕运方式的嬗变和探究论文

时间:2021-02-20 12:25:39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明代漕运方式的嬗变和探究论文

  一、河海并运

明代漕运方式的嬗变和探究论文

  明朝初年,具体在洪武年间至永乐十三年(1415),明朝一直沿袭元代旧制,采用河海并运的漕运方式。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缘于太祖定都于南京。南京是全国的经济中心,而太祖定都于南京这一举措使得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重合。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当时都城所需粮草供奉无需经过长途运送,正是“四方贡赋,由江以达京师,道近而易。”

  当时的河运路线主要有:江西、湖广的粟米取道长江;浙西、吴中的粟米经由江南运河;凤阳、泗州的粟米取道淮河;河南、山东的粟米借道黄河。

  通过以上几条线路,将各地贡赋输送至都城南京。

  洪武年间还沿开海运,此时海运主要源于战事的需求。自太祖推翻元朝在中原的统治后,元顺帝逃至漠北,但仍然保持着原来的统治机构,史称北元,对新立的明王朝的北部边疆多有骚扰,时常发生战乱。尤其在辽东及北平地区,更是战乱不已。明朝在此地屯驻有大量军队,当地的粮食难以满足需求,故只能仰仗东南的粮草供应。洪武元年(1368)二月,朱元璋命令汤和“造舟明州,运粮输直沽”,供给北征士卒,这是明代海运之始。洪武五年(1372)正月,又命靖海侯吴祯率舟师数万,从登州出海,以通辽东。

  在吴祯之后,太祖又继续遣人通过海运输送粮饷至辽东,“延安侯唐胜宗、航海侯张赫、舳舻侯朱寿先后转辽饷,以为常。”[6]值得注意的是,洪武三十年(1397)时太祖便下令罢除过海运,当时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全国的范围内军屯的普遍开展,辽东地区的屯田也逐步扩大。屯守军士通过屯田自给的方式来缓解粮食不足的困境,正是“俱令屯田自食,以纾海运之劳”。加之海运的风险性较大,自东南海运至东北,路途遥远,故而运送延期、漕船失事、军士毙命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当时的官员对海运继续实行亦颇有微词。到洪武三十年,屯田以来辽东地区粮饷首次出现了盈余,太祖便下令辽东屯驻军士“屯种其地,而罢海运。”

  但是此次罢除海运并未延续多长时间,洪武三十一年(1398)太祖驾崩,建文帝登基不久便爆发靖难之役,永乐帝即位。永乐帝在靖难之前为燕王,屯守北平,靖难一役,永乐帝所有的军需粮草、人员供给等都仰仗于北平及辽东地区,因而北方粮草短缺,亟需补给。于是在永乐元年(1403)三月,永乐帝下令重开海运,命令平江伯陈 、都督佥事宣信任总兵官,督理海运,负责向辽东和北京两地运送粮饷。同年八月,陈 “总督海运粮四十九万二千六百三十七石赴北京、辽东,以备军储,这次海运的成功鼓舞了当时朝廷对海运漕粮的信心。此后,陈 等人大力经营漕粮海运,永乐二年(1404)于直沽盖芦囤 208 座,收粮 104 000 石,河西务盖仓囤 160 间,收粮145 000 石,然后再转运北京。两年后,海运漕粮“岁以为常”。当然,在海运补给北方的同时,永乐朝廷还在不断地开发河运的道路,由于洪武年间较少通过河运将粮饷输送至北方,加上原来的运河堵塞不可用,故而永乐初年的河运仅开发出一条较适宜的路线,即由淮河、黄河将粮饷运送至河南阳武,然后派发山西、河南丁夫,通过陆地运送约 170 里至卫辉入卫河,最后到达通州,由通州输送至都城乃至辽东。 [11] 所以,直至永乐十三年完全罢除海运之前,明朝基本上还是采用所谓“水陆兼挽,参用海运”的河海并运的漕运方式。

  二、弃海专河

  河海并运的漕运方式一直持续实行至永乐十三年,是年太宗方下令罢除海运,专事河运。深究当时太宗的决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致使太宗废弃海运专事河运的`原因。

  其一,原先的漕运满足不了北平及辽东的粮食缺口。永乐帝对北平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其父与其侄。自靖难成功,顺利登基后,在永乐元年便下令以北平为陪都,改名为北京。他以后曾数次北巡至北京,并在北京设立“行在 ”六 部 、后 军 都 督 府 、都 察 院 ,将 决 策 和 军事、行政、监察系统逐渐北移,故而北京的官员数量以及迁移人口不断增加。同时,随着北元势力的扰边日盛一日,他于永乐七年(1409)率 五 十 万 兵 亲 征 北 元 鞑 靼 部 、 永 乐 十 二 年(1414)率兵亲征北元瓦剌部,其后又进行数次亲征。战争意味着粮草和财富的消耗,永乐帝多次率兵北征,也导致了北方粮饷的急缺。面对粮饷的缺乏,原先的海运及单一的河运路线已经不足以填补粮饷的缺口,故此时需要寻找更为便捷快速的运输路线。

  其二,海运风险较大以及原河运路线成本较为高昂。当时的海运大致是从苏州的太仓将粮饷输送至北平及辽东,沿海航行必然面临的是不期而至的风暴以及偶尔会触及的暗礁,由于当时的船只都是人工木质漕船,抗击风浪及暗礁的能力远远不能与今日相比,正如上文描述洪武三十年暂罢海运的原因一样,会经常发生运送延期、漕船失事、军士毙命的事件。加上时而出没的海寇对沿海船只的劫掠,所以海运的风险性甚高。而当时的河运路线,如上文是“由淮河、黄河将粮饷运送至河南阳武,然后派发山西、河南丁夫,通过陆地运送约170 里至卫辉入卫河,最后到达通州,由通州输送至都城乃至辽东”的线路,可以见得,这一线路需由江南绕至河南,还需征派无数丁夫脚力运送 170 里的距离,再辗转由卫河输送至通州。距离远不说,所耗人力物力也可见一斑。所以原来的海运和河运路线到达了一种“海运多险,陆挽亦艰” 的地步。此时,明王朝亟需开发一条适宜的漕运路线,以满足北边人口及军事的粮饷需求,这一迫切需求,终于导致了朝廷上下对恢复原先京杭大运河的迫切需求。

  其三,会通河重新开凿通航,为京杭大运河的再次通航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保证。京杭大运河是基于隋炀帝所凿的运河,在元朝政府的努力下最终成型。元朝定都北京,对原大运河进行了逐步的修整,为了方便物资由东南输往北京,元朝整改运河使得运河不再绕道洛阳,先后开挖“洛州河”与“会通河”,把天津至江苏淮安地区的天然河道和湖泊连接起来,大大缩短了江南通往北京的路程。京杭运河的通航在当时具有重大意义,时人有言:“自世祖屈群策,济万民,疏河渠,引清、济、汉、泗,立闸 节 水 ,以 通 燕 蓟 、江 淮 ,舟 楫 万 里 ,振 古 所无。后人笃守成规,苟能举其废坠而已,实万世无穷之利也”。会通河在大运河中地位极重要,相当于人之咽喉。由于元末战乱及其他因素,政府久未打理,会通河因为壅塞而不得通航。故只有把会通河疏浚,才能解决大运河的全线通航问题。面对北京地区粮食缺口的压力与日俱增,朝廷有关官员便开始上疏要求疏浚会通河以恢复京杭大运河的通航。永乐九年(1411)二月初,济宁州同知潘叔正上疏主张疏浚会通河,以利河运。其言: “会通河道四百五十余里,其淤塞者三之一,浚而通之,非惟山东之民免转输之劳,实国家无穷之利也。”于是朝廷下令派工部尚书宋礼主持疏浚会通河,在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后,会通河终于得以疏通。

  其四,平江伯陈 对江淮间河道疏浚治理的成功以及大量漕船的建造,促成了京杭大运河的最终通航。宋礼疏浚会通河,是整个恢复京杭大运河通航的核心,确保了大运河山东段顺利通航,同时陈 也在江淮地带逐步疏通河道。江淮地区运河有部分的壅塞,但是远没有山东段严重,陈 在逐步恢复江淮地区大运河通航的同时,也着力于对漕运船只的建造。他在南京、临清、淮安、九江等地设立船厂,制造船只,其中尤以淮安清江的船厂规模为最。至此,京杭大运河全程贯通,漕运所需的船只也已然准备充足,河运所需的条件已经成熟。

  基于以上诸多原因的存在,太宗才在永乐十三年最终宣布罢除海运,专事河运。京杭大运河重新开通,在当时顺应了时代的要求,通过京杭运河,政府可以以低成本、小风险、更为快捷地将江南的粮饷输往北京,满足了北京对粮饷的需求,更为永乐帝于永乐十九年(1421)迁都北京做好了物质上的准备,对明朝来说,京杭大运河便是其帝国得以维系的生命线。

  三、河海之争及思考

  自永乐十三年朝廷宣布专用河运之后,海运便一直再未作为 主要漕运 方式之一存 在 。虽然在明代中期曾有官员就重开海运进行上疏,朝廷甚至也曾在短时间内允许重开海运,但是海运终究没有再发展成为明代漕运的主流方式。终明朝而观之,海运自始至终都是作为河运的一种附属而存在,如果河运畅通,则海运定会被罢除。洪武年间,因辽东作战缺粮饷便用海运输送粮饷,至三十年,辽东粮饷富足之后便罢除海运;永乐年间,因迁都准备加之对北元的频繁征伐需要亦用海运输送粮草,至十三年,京杭大运河重新开通后便罢除海运;隆庆年间,当河运出现困顿之时再用海运,但河运情况好转便又罢除海运。为何海运始终处于河运的附属地位,为何统治集团大多对海运持怀疑乃至反对态度,海运的罢除对明朝乃至明之后的中国发展又有什么影响?中国自古是一个农耕为主的内陆性国家,与西方的海洋文明有着极为明显的不同之处。中国的民众习惯于面朝黄土背朝天式的劳作模式,安土重迁,缺乏海洋文明的冒险精神,对海洋充满陌生和未知的恐惧。放在明朝来看,由于海运的风险性存在,海上的风暴与暗礁让明人胆战心惊,加上明朝海寇的频繁侵扰,更是加剧了明人对海运的抵制,总是在寻求更为安全、快捷的运输方式。虽然在永乐时期曾派遣郑和七下西洋,探索海洋外的诸国,但是这仅仅是昙花一现,仁宣之际的守成导致明朝再未对海洋有过更多的探索。至明中叶,尤其在嘉靖年间,随着倭寇在东南沿海横行,统治集团更是对出海一事防微杜渐,历行海禁。无可奈何的是,历史不会因为后人的想象和叹惋而改写,河运与海运之争,终究是河运占据了主导,终明一世再未改变。

【明代漕运方式的嬗变和探究论文】相关文章:

投资理财的方式和技巧11-30

离婚的方式和手续有哪些11-03

《路史》的写作特征探究论文07-29

关于高校毕业论文写作课程案例教学的优势和改革路径探究12-14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探究论文04-03

关于教师备课探究开题报告的论文07-24

可以离婚的情况和离婚方式是什么08-13

中学生化学定量化能力的测评问题和方式教育论文12-13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式论文09-14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探究的论文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