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论会计控制与企业产权的关系论文

时间:2021-01-07 19:47:45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会计控制与企业产权的关系论文

  摘要:中央提出的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制度,指出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要求我们对传统内容进行改革。本文基于现代企业的委托代理,详细探讨了会计控制与产权的关系,为企业产权主体如何利用会计控制职能,来保护主体的利益提供一些角度和思路。

论会计控制与企业产权的关系论文

  关键词:会计控制;产权

  学与会计学有着最紧密的学科渊源关系,二者相互促进、共同进步。随着经济的,我国的企业从单一业主制,经过合伙制,发展到今天的股份制形式,这种企业结构的不断进步正是交易费用不断降低的产权制度演进的过程。产权是商品交换和市场关系普遍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在商品经济运行中集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等于一体的价值运动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反映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激励、约束功能和维护企业内部权威关系的保障功能。不同的学者从、经济学、管等不同角度产权,如何界定和保护产权。而会计学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工作,以其货币计量性、综合性和真实性等特征对引导资源的流动和配置有着独特的优势,会计控制职能作为会计本质内涵的外延,与产权有着密切关系,在保护产权主体的平等权益、财产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总体上来说,会计职能仍处于滞后状态,对企业产权主体的保护更是意识淡薄,在会计核算对企业产权关系的确认和反映上,尤其是企业无形资产、风险投资等复杂的产权关系上,还不够规范和完善,无法从根本上对产权主体进行保护。我国现在正处于转型时期,企业产权主体的多元化,更要求拓宽会计控制职能,加强对产权的保护。因此,明确会计控制与产权的关系,才能有针对性的实施对产权的保护。

  一、对会计控制和企业产权的关系回顾

  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相分离,并形成特定的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理论证明,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目标存在不一致性,要求对财产的归属,即产权进行界定,产权不确定,将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而明晰的产权可以对行为主体产生激励,因为某项资源的产权确定后,其产权主体才对该资源有一个明确的预期,由此对资源的保护费用、投入资金和劳动的数量以及可望获得的收益才是一致的,人们才能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该资源。从会计学角度考虑,就应该对其进行计量、核算和监督、控制,以保护所有权主体的财产收益性。

  我国学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两者关系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有的学者从会计自身角度出发,探讨会计与产权的关系,认为界定和保护产权是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动因(钟瑞庆,1998);有的学者则从产权主体的立场出发,探讨了所有者的外部会计控制(杨定泉,2002);湖南大学的伍中信则进一步提出了过渡会计学,认为会计从职能上看无不为界定产权和保护产权而效力。(伍中信,1998)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无论从会计角度探讨产权,还是从产权出发探讨会计,两者都是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现代企业产权价值运动过程中,所有者和经营者是相分离的,所有者投资企业是所有权的具体价值运动形式,财产价值运动过程是使用权和经营权的具体价值运动形式,而价值增值过程则是收益权的具体价值运动形式,会计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进行确认、计量、考核、披露、监督和控制,才能实现对不同产权主体的保护,明确产权主体的利益关系,合理有效配置资源。

  二、会计控制与产权的辩证关系

  (一)产权的发展过程需要会计加以控制

  从历史上看,在人类的采集和狩猎时期,是非排他性公有产权。这种产权形式由于使利益各方对资源的保护缺乏动力,使得人们开始寻求新的产权形式,即集体产权。集体产权的行使做出规则和约束,非该集体的成员不得主张同一权利,并伴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形成社会分工。排他性的产权形式—最初是排他性的公有产权—出现之后,会计的产生就成为必要。会计是对价值运动的数量方面的记录和反映。因为价值依附于财产物资,因此对价值运动的数量方面的记录,实际上是以记录主体拥有对被记录之财产物资的排他性产权为前提的。这种排他性产权可能是所有权,也可能是使用权。倘若记录主体不拥有对任何物资的排他性产权,也不能向其他主体提出拥有这种权利的要求,则记录就没有必要,因为记录是要花费成本的,不拥有排他性产权意味着记录对记录主体没有任何收益。在记录主体拥有的具有排他性产权的财务物资的数量和种类增多,且变动频繁的情况下,记录主体为了弄清自己拥有之权利及其变动,则必产生对其加以记录之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产权结构也日益复杂,记录主体(会计主体)除确定主体本身享有的产权外,同时必须确定主体对外的义务,即主体相关利益人所享有的产权。此时,会计记录及会计处理就变的越来越重要。

  因此,会计在明确和界定产权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保护产权主体利益免受他人损害,并加以控制。例如在古代埃及,纸莎草纸就是会计纪录之一,内容是资产清册,目的则是为了主准确的反映经济财产(排他性国有产权)的变动情况,而在雅典则有专门编制国家收支报告、进行收支核算的官员和监督员,并对动产和不动产进行盘存以确定和保护国有产权。

  (二)现代企业受托责任下,会计控制的过程就是保护产权的过程

  从现代会计的双重受托责任去看会计控制,会计作为一种契约的集合体(田昆儒,2000),会计的核算职能和控制职能都应是一种权利,是委托—受托关系的构成要素和联结双方的责任纽带,必须履行双重的报告责任即外部会计报告的责任和内部管理报告的双重责任。因此,会计也就对同一委托—受托的客体即会计对象相应地表现出对外进行会计反映(提供会计信息)和对内进行会计管理(利用会计信息)的两大基本功能。

  对会计职能的研究最早源于西方,其发展演变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以及内部控制结构三个阶段。但一般认为,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从美国审计委员会和我国财政部对会计控制的定义比较,可以看出,会计控制是指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而制定的各种和程序。会计的监督职能是对会计的界定进行再认定,这种再认定一是检查是否按既定的契约或制度行事,二是检查产权结构是否被侵蚀,因此,会计的监督职能在于保护产权(伍中信,1998)。在这一过程中,会计控制的过程就是为了经营者、所有者自身价值利益目标的`实现,这一目标的实现,也就完成了不同产权主体利益的保护。

  三、两者关系的意义

  (一) 明确了控制与产权的关系,才能明确会计控制职能在产权价值运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达到对产权的有效保护

  市场就是产权经济,经济单位的产权价值运动过程及其结果,需依赖于会计的全面、系统、恰当和及时的反映与控制。会计之所以重要,其原因就在于它所进行的反映与控制贯穿于产权价值运动的全过程,在对产权收益实现的确认、计量、考核、披露及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会计控制职能的针对性和现实性,涉及到了产权价值运动的每一个具体方面或经济事项;由于它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才会对产权价值的变化既有总括的反映,也有明细的反映,并最终体现出对产权价值运动过程及其结果的系统反映与控制;由于它的及时性决定了会计为产权经济服务的时效性,而它的正确性与可靠性则又是产权经济对会计的原则性要求。以上特性决定了会计在产权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它在维护与保障利益相关者权益及保障市场经济有序、有效运作中的作用都是基础性的,也是不可替代的。

  (二) 明确了会计控制与产权的关系,才能为产权主体提供有关收益的信息,实现主体利益。

  产权保护是我国建立产权制度的难点,因为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观念、文化、体制、及政府行为等诸方面。可以从法律体系、我国观念、保护方式等方面对产权的保护。而对产权的保护,会计控制对产权的保护是从根本意义上的,是从会计本质内涵出发对产权的保护,从会计角度对财产的各种权利加以界定,才能真正实现对产权的保护。

  在会计对产权价值运动全过程所进行的一系列反映与控制活动中,收益信息的生成、揭示、披露与控制是至关重要的。收益信息是产权拥有者、产权受托经营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做出决策的信息基础。经济单位的现时收益及其分配对未来的资源配置方向具有很强的,并决定着经济单位的市场形象,也决定着它的生存与发展;产权价值运动规程及其结果的系统反映与控制是具体通过会计审计乃至财务实现的,会计在对产权的价值比较、衡量及反映中所形成的信息是一个完整的且相互关联的系统,而整个信息的落脚点则是资源收益的信息或产权价值交换权益方面的信息,这类信息依靠会计部门做出充分揭示与披露,公司的所有者及各个相关方面也依靠这类信息做出进一步的决策。

  总之,产权的基本,即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与转让权等方面都与会计密切相关。我国正处在转型时期,基本会计准则制订多年,已经不符合现代企业产权改革的要求,明确两者的关系,对企业产权主体进一步如何利用会计控制,制定适当的会计控制和程序来保护其利益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要求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会计职能的重心由核算型转为管理型,会计核算的重心由有形资产转移到无形资产,会计计量模式呈现出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并重等改革,使得会计报告的形式、内容及传递方式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

  [1]盛洪,现代制度经济学下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钟瑞庆、杨宏图,从产权角度看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动因(J),四川会计,1998(1)6-8.

  [3]伍中信,产权与会计(M),第1版,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23-31,216-222.

  [4]田昆儒,企业产权会计论(M),第1版,北京:经济出版社,2000:67-84..

  [5]伍中信、史永芳,会计核算的产权功能研究(J),财会月刊,1997(10)8-9.

  [6]伍中信、田昆儒,产权与会计学与争论(M),第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9-31.

  [7]郭道扬,论产权观与产权会计变革(J),会计研究,2004(2).

  [8]周雪光,“关系产权”---产权制度的一个社会学解释(R),两岸三地学术讨论会,2005(2)

  [9]杨定泉,企业产权主体的会计控制问题研究(J),郑州航空管院学报,2002:20(2)7-10.

【论会计控制与企业产权的关系论文】相关文章:

论内部控制理论创新研究论文开题报告07-10

建立员工与企业忠诚关系的方法03-30

《论内部控制理论创新研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05-25

论文参考文献数量与论文质量的关系12-09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与控制方法毕业论文04-27

毕业论文论企业成本控制的开题报告01-02

媒体关注在管理层持股与企业价值关系中的作用论文提纲08-02

论医疗保险的卫生资源消耗与医疗服务关系1000字05-22

论国有企业管理创新机制与模式的选择策略论文08-13

会计论文写作与说明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