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试谈新课程改革与教育质量论文

时间:2022-09-09 08:11:37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试谈新课程改革与教育质量论文

  摘要:实施新课程改革与提高教学质量不仅不冲突,反而更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拉开了中国几十年来最重要的一次教育改革的序幕。近几年来,全面椎进的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完全可以相信;随着以倡导素质教育为宗旨的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必将极大地椎动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改变,我们的教育事业一定会迎来光明灿烂的明天。

试谈新课程改革与教育质量论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教育质量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育质量问题大家特别关注。实施新课程改革,作为国家意志,不存在要不要实施的问题,要提高教育质量,也是大家都在追求的。实行课程改革,强调素质教育,教学成绩会不会受影响?我们还要不要教学质量?当有人把这个问题用于“分数”的论争时,本身就产生了一种偏差,因为素质和分数并不矛盾,二者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一、关于“分数”的理性思考

  我们推进素质教育,但不能因为推进素质教育就把“分数”打人冷宫,因为“分数”也是考察素质教育质量的一个尺度,把是否追求“分数”作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评判标准,是不公允的。不能简单地说谁追求“分数”,谁就是应试教育。不追求“分数”,就是素质教育。对此,我们可以分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1、树立科学的分数观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育价值观根本不同的两种教育思想,这两种教育思想在如何看待“分数”,如何取得高“分数”上的看法自然也是不同的。不能因为推进素质教育,就不能谈“分数”。“分数”作为考察学生情况的一种重要手段,不能因为应试教育使用过它就完全放弃。开展素质教育也可以谈“分数”,不可能因为搞素质教育就绕过“分数”,关键是要树立科学正确的分数观,以此来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恰当地利用“分数”来引导我们走素质教育之路?

  那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下,如何利用分数呢?这就是改变“分数”的构成,让它更多地体现和代表能力、知识、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情感、价值观使追求“分数”名正言顺。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在使用“分数”考察工作时,“分数”要恰当的体现能力,体现学生的创新和实践,体现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这样的要求难是难了点,但可以解决困扰我们多年的、关于素质教育和应试考试多年来争执不休的“分数”问题。

  2、如何取得高分,即用什么办法取得高分

  这是我们要谈的主要问题,也是学校和教师、学生和家长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素质教育能取得高分,应试教育也能取得高分,仅在这一点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表面上是没有区别的,但在本质上,二者是有所区别的。

  用素质教育的办法取得高分,必然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和远大的理想,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关注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必然是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因材施教,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必然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必然是学生要进行学习方式的变革,提高学习的效率,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探究式地学习,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这就是素质教育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如果我们真的采用这样的方式,学生的学习成绩必定提高,而且是一种全面的素质上的提高,是建立在牢固基础之上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这样取得高分的学生,必然具有非常强的发展潜力。

  用应试教育的办法提高学习成绩,必定是满堂灌、题海战术、打消耗战、打攻坚战(不考的科目一律不上课)、打疲劳战。德育失去了位置,学生被动应付,缺乏兴趣,不堪重负,损害了身心健康。此种方法在短时间内也许会取得较高的成绩,但代价是沉重的。

  二、在实施新课程中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探索

  在应试教育追求分数的大潮中,德育与智育二者似乎有说不完的矛盾。德育往往被晾在一边,处于一种尴尬和无奈的境地。然而在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情况下,当我们赋予德育许多崭新的观念和鲜活的内容之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则是另一番天地。德育不再是空的,是有实在内容的;它为智育的发展,为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提供了保证,提供了动力,也提供了养料。

  德育锻造了学生的心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动力和保证。开展民族气节教育和读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崇高情感,树立振兴民族发展的理想和信念;开展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组织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三个主旋律的教育活动,每学期都结合形势和学校的实际开展专题活动。可以为素质教育提供动力和保证。

  经师易寻,人师难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古往今来,这些关于教师职责的精辟论述一直为人们所推崇。课程改革的理念、素质教育的宗旨只有通过教师内化教师信念,将素质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才能更好的开展素质教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是推进课程改革、贯彻素质教育的关键。

  有人曾说选择老师也就是选择命运。这就是社会和家长热衷的“从择校到择班,再到择师”的根本原因。要搞好素质教育,教师应树立面向素质教育新形势的八种意识,即:奉献意识、责任意识、创新和科研意识、规范和法制意识、合作意识、服务意识、精品意识和危机意识。强化五个理念,以生为本,以生为亲,以生为友,以生为师;一个也不能少;做“六心”教师,即:做一个有爱心的老师,做一个有耐心的教师,做一个细心的教师,做一个有热心的教师,做一个有诚心的教师,做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

  人的一生中主要有三种学习方式,一是体验学习,二是发现学习,三是接受学习。根据班级授课制的形式和接受学习的特点,接受学习显然占有主要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接受学习能够成为惟一形式,甚至是排他的形式,而应试教育恰恰如此,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缺乏学习的兴趣。我们已经发现仅靠接受学习这一惟一的甚至是被强化被扭曲的形式,是不利于人才的成长,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因此,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按照新课改的精神,把三种教育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各取长短,以形成素质教育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

  实施新课程改革与提高教学质量不仅不冲突,反而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拉开了中国几十年来最重要的一次教育改革的序幕。近几年来全面推进的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完全可以相信,随着素质教育推动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改变,我们的教育事业一定会迎来光明灿烂的明天。

【试谈新课程改革与教育质量论文】相关文章:

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06-28

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03-06

新课程改革的心得体会11-13

新课程改革的心得体会04-15

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12-26

初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03-05

新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05-01

谈梦想议论文09-28

谈友谊议论文09-28

谈宽容议论文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