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中考物理凸透镜试题及答案

时间:2022-08-05 19:50:28 中考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考物理凸透镜试题及答案

  2014年中考物理凸透镜试题及答案

中考物理凸透镜试题及答案

  1.小波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l)实验要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

  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

  __________________。

  (2)他将凸透镜正对平行光,当光屏移动到图21所示位置时,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_cm。

  答案:(1)光屏中心 (2)10

  2.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 。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答案:(1)会聚(1分) 11 (2)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焦点以内(或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条直线上)(3)放大投影仪(或幻灯机)靠近

  3.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⑴小明发现所用的凸透镜没有标明焦距,于是他让太阳光平行于主光轴照射在凸透镜上,在透镜另一侧F点得到一个最小的亮点,如图7所示。试作出这一过程的光路图。

  ⑵请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的焦距:f= cm。

  ⑶小明将该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蜡烛、

  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8所示,其中明显

  还需要调整的是

  __________ 。调整

  后,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蜡烛的像,请你详尽地描述这个像的特

  点: 。

  ⑷此时,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 凸透图8

  镜的方向移动(填 “远离”或“靠近”),才能使蜡烛的像变清晰。此实验说明近视眼配戴合适的近视眼镜能矫正视力的原因

  是。

  答案:

  ⑴ 如图1所示。(1分)

  ⑵ 约5cm(1分)

  ⑶光屏的高度,使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1分) 、 倒立、缩小的实像(2分)。

  (4)远离(1分)能把成在视网膜前的像成在视网膜上。(2分)

  评分标准:本题共7分,各小题占分见相应小括号内的分值。其中地(3)小题若学生只填出“光屏的高度”也可给1分; 成像的特点少答一个扣1分,扣满2分为止。地(4)小题的第二个空可根据学生答的意思酌情给分或扣分。如:学生若仅填出“近视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也可给1分。

  4.如图所示,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

  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

  答案:A

  初中物理凸透镜篇二:初中物理经典例题之凸透镜成像

  凸透镜成像

  1.通过一个透镜观察印有字母的纸的情形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该透镜属于 透镜,所成像的性质是缩小、倒立的 像.纸到透镜的距离是 (填“大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等于焦距”或“小于

  焦距”).此透镜对光线起 (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2.图2所示的是琦琦同学的照片,透过凸透镜去看琦琦的照片,看到的像是图3中的 图,这个像是 像(选填“实”或“虚”).

  图2 图3

  3.某实验小组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记下了物距与像

  距的一些对应数据,并依次描点画出了如图4所示的

  图象.请你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图象,由此确定实验所

  用的凸透镜的焦距是( )

  A.30 cm B.40 cm 图4 C.15 cm D.无法确定

  4.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若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5 cm的地方,

  则在距透镜30 cm的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此像是、的实像. 图

  5

  5.将点燃的蜡烛先后放在图5中的a、b、c处,其中放在_________点蜡烛所成像

  与照相机所成像的性质相同;放在b、c两点所成像的共同点是,不同点是.

  6.物体离凸透镜10 cm,在凸透镜另一侧18 cm处成一个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 )

  A.18 cm>f>10 cmB.10 cm>f>9 cm

  C.l0 cm>f>5 cm D.9 cm>f>5 cm

  7.(多选)蜡烛放在凸透镜的l.5倍焦距的地方,当它向离透镜3倍焦距的地方移动时,它 的像( )

  A.先成放大的像后成缩小的像

  B.先缩小后放大

  C.逐渐变大

  D.逐渐变小

  8.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突然想到,若将透镜的下半部分用纸遮住,会 有什么现象发生呢?小兰说,在光屏上可能只得到物体的一部分的像.小亮则认为可以 得到物体完整的像,但亮度减弱了.于是他们动手实验,通过实验得到了正确答案,并 联系实际想到了这种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1)他们在探究前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2)他们两个都进行了猜想,你认为谁的猜想是正确的?

  (3)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这种现象?

  (4)他们的这次探究活动体现了什么样的科学探究过程?

  参考答案

  1.凸 实 大于二倍焦距 会聚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像,故一定是实像,由此可知该透镜是凸透 镜(凹透镜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 要使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2.乙 虚 解析:通过凸透镜看照片的像,说明像与照片在凸透镜的同侧,则一定是正立 的放大的虚像,乙图符合这一情形.(只有拿凸透镜当放大镜使用时,物体与通过凸透镜 所成的像才能在透镜的同一侧)

  4.B 解析:a点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烛焰在此处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D项 正确;b、c点均在凸透镜的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烛焰在这两点均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由于c点更靠近凸透镜,所以在此点所成的实像要大些,故C项正确;d点在凸透镜的 焦点以内,烛焰在此处应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项错误.

  5.C 解析:从图象上可以看出,B点上像距和物距相等且等于30 cm,则说明30 cm为该 凸透镜的2倍焦距,其1倍焦距应为15 cm,所以选C.

  6.倒立 放大 解析:利用凸透镜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实像,且像距大于物距,则说明物 体在凸透镜的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或像在2倍焦距之外),所以像应是倒立、放大的像.

  8.D 解析:当u=l0 cm时,光屏上成一个放大的实像,且v=18 cm.则v>2f ① f<u<2f②

  解①得f<9 cm,解②得5 cm<f<10 cm

  ∴可得5 cm<f<9 cm

  9.AD 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在不同的位置时,它所成的像的情况不同.物 体放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放在二倍焦距之外时,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由1.5f移到3f过程中,在1.5f到2f区域,像是放大的, 即像比物体大;在2f到3f区域,像是缩小的,即像比物体小,故选项A正确.物体在 移动过程中,像的大小在变化,物体放在焦距以外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物 体从1.5f到3f,过程中,远离了透镜,即物距增大了,像距应减小,像逐渐减小,故 选项D正确.

  10.(1)若将透镜下半部分用纸遮住,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2)小亮的猜想正确.

  (3)照相机的光圈;人看到较亮物体时要眯着眼睛;猫在晚上瞳孔会放大等.

  (4)体现了提出问题、猜想、验证、应用的科学探究过程.

  解析:用纸只挡住了从物体射到凸透镜上的光线其中的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光线通过凸 透镜折射后还能会聚成像,只因通过的光线少了,亮度会减弱.

  初中物理凸透镜篇三:初中物理知识:凸透镜成像规律八种记忆方法

  初中物理知识:凸透镜成像规律八种记忆方法

  一、作图成像法

  光学作图,是掌握光学内容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凸透镜成像规律完全可以利用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两条,而找到像点,这种方法适用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可以作为实验后,强化知识的一种补充,也可以为那些要参加各种物理竞赛的学生,作为知识的一种拓宽。方法是过物体上的一点,画出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任意两条,然后找到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相交的点,或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就是物体上该点的像点。再根据物体与主光轴的垂直关系,画出像也与主光轴垂直,就可以画出虚实像。还可以借此介绍虚实像。

  本文列举两种利用作图法探究成像规律,作图在下:

  两条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2)平行于主光轴光线通过焦点。

  这种方法适合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初二学生接受起来可能有些困难,可以在初三第一

  轮复习时,帮助学生记忆,减轻复习时的学生的记忆压力。

  二、光路可逆法

  光路可逆性是光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学生对这个知识也是记忆犹新。具体方法是先根据作图法作出一种成像规律的图后,提醒学生从光路可逆性来考虑问题,把作出来的图,从反面看一下,又是什么成像规律?这样所有的成像规律,就可以从光路可逆性来记住规律。下图中就是利用光路可逆性,完成两个成像规律!

  这种方法理解层次较高,学生理解起来也很难,可以作为新课以后的辅助练习。

  三、童话故事记忆法

  一个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冬天,唐僧师徒一行四人,为取真经,他们继续向西方徒步前行。他们来到一个山洞中休息吃饭。山洞前有一个大的冰山,冰山中间厚、边缘薄。孙悟空到外面弄了一些吃的回到山洞前,他看到冰山后面的山洞里,也有一只倒立、缩小的孙悟空,他以为是妖精,又来吃唐僧的肉了,连忙拿出金箍棒,准备降服妖精。这时,冰山后的孙悟空也拿出小金箍棒。孙悟空连忙向前冲去,准备与之决斗。这时,孙悟空发现,妖精好

  像怕自己似的,连忙向远处逃去,而且变得很大,但还是倒立的。孙悟空大声呼道:“妖精,哪里逃?”忙连翻几个筋斗,但有冰山挡着,翻到冰山前时,山洞中的“妖精”没有了!

  这时,在山洞中刚睡着的猪八戒被孙悟空的叫声惊醒了,连忙从山洞中出来叫道:“猴哥,哪里有妖精?”出来一看,看到冰山外有一个身材魁梧的孙悟空,哈哈大笑到:“猴哥,你又在变戏法哄人了,让我来教训你一下!”连忙拾起钯子,向孙悟空打去,没打到孙悟空,把冰山打碎了,孙悟空又变成了原来一样大小!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师哥俩分别看到了什么吗?同学们,谁能把刚才的故事重述一遍?

  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初二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游戏法记忆法

  游戏准备:卡片五张,上面印有图案,一张较大的,一张较小的,一张放大的虚像,两张等大像!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凸透镜,主光轴,焦点,二倍焦距!

  方法是:让一个学生拿着卡片1,站在凸透镜的一边的任意一个位置,再让一个学生找到合适的卡片(卡片1),让他站在估计的对应位置,这样就完成了一次成像。可以让其他学生说出他们做的成像规律,以及物距(u)和像距(v)。在我多次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对此方法也是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另外,还可以让他们课后自己去准备卡片,去练习完成这样的游戏,此方法还可以用于新课复习,也可以用来做本节课的当堂练习!游戏的方法图如下:

  u>2f,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这种方法必须建立在学生记住规律的基础上,可以以比赛的方式举行,加强竞赛能力的培养。

  五、口诀记忆法

  总结归纳口诀,一直是我们教师追求高效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下面列举一些简单的口诀,有的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供大家参考:

  口诀一:凸透镜成像,远缩小近放大!(远处的物体成缩小的像,近处的物体成放大的像)

  口诀二: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物体近的,成像远,而且放大,反之)

  口诀三:物远成实像,倒立缩小放大;物近成虚像,正立虚像放大。

  (成实像时,像是倒立的,先是缩小的再是放大的;成虚像时,像是正立的,是放大的

  虚像)

  这种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效果是比较好的。学生也设计了适合自己的口诀。由此推广,在学习其他知识时大多可以利用这种方法。

  六、实际应用法

  (一)准备一张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图,分析成像的特点,这时物体离凸透镜比较远,即u>2f,让学生比较像的大小、正倒立情况,然后总结出成像的特点,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然后告诉学生,我们的眼睛也是一个凸透镜,眼前的物体在我们的视网膜上“拍了照”,我们才看到了物体。

  (二)利用教室中的投影仪,把上面的反光的平面镜解下来,让像呈现在天花板上。让学生去感受投影仪上的透镜也是凸透镜,然后去观察成像特点,请学生说出物距、像距,以及成像特点:倒立、放大的实像。

  (三)上课之前,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放大镜。一般的学生都能准备一个或大或小的凸透镜。让他们自己观察课本上的字,让学生说出看到的现象,当然学生有许多答案,如正立、放大的像,倒立的缩小或放大的像。老师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然后让他们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类,得出成实像规律的前三点规律,再让学生比较正立、倒立像的视觉感受有什么区别。倒立的像是在眼前的,而正立的像和物体在同一侧。我们平常所说的放大镜实际上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一种应用,只不过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一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