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时间:2024-05-08 16:56:04 中考 我要投稿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精】

  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精】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1

  运动和力

  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叫力,(压、推、拉、提、吸引、排斥等)。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物体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不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也能够产生力。

  2、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不一定会产生力。

  3、两个物体不相互作用,就一定不会产生力。

  2、物理学中力用F表示,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在手中两个较小鸡蛋手的压力约1N。一名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力约500N。

  3、力的作用效果(一)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二)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运动状态包括静止到运动,运动到静止,运动的方向、快慢)。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5、测力计的种类:握力计、牵引拉力计等。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弹簧、拉杆、刻度盘、指针、外壳等。

  6、测力计的原理:弹簧在不损坏的前提下,受到的拉力或压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越大。(在一定范围内、一定限度内、弹性限度内,都可以。也可以说成正比)

  7、测力计的使用:

  (1)、测量前要观察测力计的指针是否与零刻线对齐,进行校正或记下数值。

  (2)、测量时对测力计拉杆施力要沿着弹簧的中心轴线方向。

  (3)、记录时要认清每个小格所代表的数值。

  8、使用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1)、被测力不能超过最大测量值,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2)、使用前先把挂钩拉几下,好处是:防止弹簧被外壳卡住而不能正确使用。

  (3)、拉力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不一致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使测量结果偏小。

  9、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对于一些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正方形、球等,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10、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根据重力方向的特殊性,我们把与重力方向一致的线叫做重垂线。

  11、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同一地点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质量的比值是一个定值,一般取9.8N/kg,用g表示,即g=9.8N/kg,它的含义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12、重力的计算公式:G=mg

  13、几个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它们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如果已知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称为力的合成。(求合力时,一定要注意力的方向)

  14、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如果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合力方向不变,大小为二力之和。如果方向相反,合力方向与较大的力方向相同,大小为二力之差。

  15、注意: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方向相同时,合力必大于其中的任何一个力。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时,合力为0;大小不等时,合力一定小于较大的力,可能大于较小的力,也可能小于较小的力。

  16、平衡: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平衡力:平衡的物体所受到的力叫做平衡力。

  二力平衡: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的情况叫做二力平衡。

  17、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即合力为零。(一物、二力、等大、反向、同直线)

  18、滑动摩擦力:是指在滑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力。其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影响滑动摩擦的因素见实验探究)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所产生的摩擦。与滚动方向相反。

  19、静摩擦: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产生的摩擦。静摩擦产生的条件是:相互接触,且有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20、增大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更加粗糙(2)增大压力

  21、减小摩擦的方法:(1)把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可以大大减小摩擦(2)加润滑油使接触面变光滑也可以减小摩擦

  22、惯性: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3、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个规律叫做牛顿第一定律,也成为惯性定律。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

  24、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是由物体的质量决定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快慢、物体的形状、所处的空间、是否受力无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的大小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质量来加以改变。

  25、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惯性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惯性定律是有条件的,惯性是任何物体都具有的。

  26、力和惯性的区别: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也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维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是惯性,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压强与浮力

  1、压力: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就越显著;当压力的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就越显著。压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比较的。

  2、压强:作用在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做压强。压强用符号p表示。压强是为了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而规定的一个物理量。

  3、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单位:公式:p =F/s ,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压力的单位是N。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2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

  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

  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3、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

  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5、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大小的改变或运动方向的改变。

  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4、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5、滑动摩擦力:

  ①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②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③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6、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应用:

  ①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

  ②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3

  01声与光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3.乐音三要素:

  ①音调(声音的高低)

  ②响度(声音的大小)

  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4.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5.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7.真空中光速:c=3×108m/s=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8.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9.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0.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1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致)。

  12.平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13.人远离平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

  14.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15.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1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7.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18.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19.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20.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2运动和力

  1.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2.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3.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①使物体发生形变

  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7.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8.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9.一切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10.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个力,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力,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力。

  11.二力平衡的条件(四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12.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阻力(错,推力等于阻力)。

  1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

  ①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

  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4.惯性现象:车突然启动人向后仰、跳远时助跑、运动员冲过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

  15.物体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的质量决定(气体也有惯性)。

  16.司机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错,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17.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

  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个改变,或都改变,运动状态改变。

  ②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

  18.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可能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3机械功能

  1.杠杆和天平都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2.杠杆不水平也能处于平衡状态。

  3.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是省力杠杆(动滑轮是省力杠杆)。

  4.定滑轮特点: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动滑轮特点: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5.判断是否做功的两个条件:

  ①有力

  ②沿力方向通过的距离

  6.功是表示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7."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这句话是正确的。

  8.质量越大,速度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

  9.质量越大,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

  10.在弹性限度内,弹性物体的形变量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11.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12.降落伞匀速下落时机械能不变(错)。

  4热学

  1.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

  3.体温计使用前要下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5.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的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6.密度和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

  7.沿海地区早晚、四季温差较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暖气供水、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8.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对)。

  9.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错,冰变为水)。

  10.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等效的)。

  11.热机的做功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5压强知识

  1.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g/cm3。

  2.1m3水的质量是1t,1cm3水的质量是1g。

  3.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

  4.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5.增大压强的方法:

  ①增大压力

  ②减小受力面积

  6.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7.连通器两侧液面相平的条件:

  ①同一液体

  ②液体静止

  8.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

  9.大气压现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

  10.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值。

  11.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12.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漂浮、悬浮、沉底。

  13.物体在漂浮和悬浮状态下:浮力=重力。

  14.物体在悬浮和沉底状态下:V排=V物。

  15.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ρ气gV排也适用于气体)。

  6电学

  1.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2.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3.电流有分支的是并联,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的是串联。

  4.在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

  5.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6.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电压表在不超出其测量范围的情况下可以。

  7.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8.安全电压应低于24V。

  9.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0.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11.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12.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3.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UI。

  14.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15.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16."220V100W"的灯泡比"220V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7磁场知识

  1.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是假想的。

  2.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3.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

  4.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极。

  5.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6.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7.磁场中某点磁场的方向:

  ①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

  ②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8.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一、不要“题海”,要有题量

  谈到解题必然会联系到题量。因为,同一个问题可从不同方面给予辨析理解,或者同一个问题设置不同的陷阱,这样就得有较多的题目。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体现教与学的测试要求,因而有一定的题目必是习以为常,我们也只有解答多方面的题,才得以消化和巩固基础知识。那做多了题就一定会陷入“题海”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对于缺乏基本要求,思维跳跃性大,质量低劣,几乎类同题目重复出现,造成学生机械模仿,思维僵化,用定势思维解题,这才是误入“题海”。至于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灵活性的题,百解不厌,真是一种学习享受。这样的题解得越多,收获越大。解题多了,并不就一定加重学生负担,只有那些脱离学习对象实际,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的,才会加重他们的负担。虽然题目不多,但积重难返,犹如陷入题海。所以,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和质量,离不开解题,而且要有一定的题量给予保证,并以真正理解熟练掌握为题量的下限。

  二、不求模型,要求思考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同样的道理,解题有法,但无定法。所以,我们不能用通用模型的方法解多种不同的题。首先,文理科的思维特点有差异,文科侧重理性思维,而理科侧重逻辑思维。数学偏重图文与函数关系的分析推导,而物理突出具体问题高度概括,抽象出物理模型。

  其次,解题方法也是随题而变,不同题目的解题方法一般是不同的,不太可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统揽,或者用几种既定模型搞定。再者,题目是千变万化的。尽管解题要经历审题(理解题意),解题(具体过程),答题(说明结果)几个环节,但解题的方法是灵活的,因题而变。可能是简单的,也可能是复杂的;可能是基本的方法,也可能是巧妙方法或综合方法的适用。

  1、理象记忆法:如当车起步和刹车时,人向后、前倾倒的现象,来记忆惯性概念。

  2、浓缩记忆法:如光的反射定律可浓缩成"三线共面、两角相等,平面镜成像规律可浓缩为“物象对称、左右相反”。

  3、口诀记忆法:如“物体有惯性,惯性物属性,大小看质量,不论动与静。”

  4、比较记忆法:如惯性与惯性定律、像与影、蒸发与沸腾、压力与压强、串联与并联等,比较区别与联系,找出异同。

  5、推导记忆法:如推导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即p=F/S=G/S=mg/s=pvg/s=pshg/=pgh。

  6、归类记忆法:如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单位时间里做功的多少叫功率,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单位面积的压力叫压强等,都可以归纳为“单位……的……叫……”类。

  7、顾名思义法:如根据“浮力”、“拉力”、“支持力”等名称,易记住这些力的方向。

  8、因果(条件记忆法):如判定使用左、右手定则的条件时,可根据由于在磁场中有电流,而产生力,就用左手定则;若是电力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就用右手定则。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4

  运动学

  - 位移和平均速度:位移的计算公式为位移=末位置-初位置,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为平均速度=位移/时间。

  -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的计算公式为速度=位移/时间,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加速度=速度的变化量/时间。

  - 相对运动:相对运动指的是两个物体在不同的参照系中的运动状态,在相对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和方向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系有所变化。

  - 一维运动和二维运动:一维运动指的是物体沿直线运动,二维运动指的是物体在平面上的运动。

  - 弹簧振动:弹簧振动是物体在受到弹性力作用下而发生的上下往复运动。

  力学

  -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物体只有在外力作用下才能改变运动状态,若物体静止,则保持静止状态;若物体运动,则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受到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且与物体质量的乘积成反比。其公式为F=ma,其中F表示物体受到的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都会相互作用,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例如,一个人站在地上,他和地面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地面对人的作用力与人对地面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之间相对运动时由于接触面之间的不平滑而产生的力,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指的是物体相对静止时产生的摩擦力,动摩擦力指的是物体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 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产生的一种吸引力,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与地球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重力的计算公式为F=mg,其中F表示重力的大小,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

  能量与功

  - 功:功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位移时所做的功。功可以使物体具有能量,它的大小等于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上产生的位移的大小与力的大小的乘积。功的计算公式为W=Fs,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位移。

  - 功率: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功率的计算公式为P=W/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做的功,t表示时间。

  - 动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动能的计算公式为E_k=1/2mv^2,其中E_k表示动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 势能: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形态发生变化而具有的能量,常见的势能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为E_p=mgh,其中E_p表示重力势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物体的高度。

  光学

  -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在遇到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反射指的是光线遇到平面或曲面反射出去,折射指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到另一种介质时改变方向。

  - 光的色散:色散指的是光经过介质后,不同波长的光发生弯曲的现象。常见的色散现象有光的折射和光的干涉。

  - 光的干涉:光的干涉是指两波峰或两波谷相遇时,会发生干涉现象,分为相干干涉和不相干干涉,其中相干干涉指的是波长相同、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的两束光同时作用于同一区域,不相干干涉指的是波长不同、频率不同、相位差随机变化的两束光同时作用于同一区域。

  - 透镜和成像:透镜是一种可以折射光线的光学元件,常见的透镜有凸透镜和凹透镜,它们分别具有聚焦作用和发散作用。

  - 光电效应:光电效应是指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金属表面会释放出电子,该现象可以用来解释光的粒子性。

  物理实验和技术

  - 物理实验的设计和操作:在进行物理实验时,需要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包括实验目的的确定、实验步骤的制定、实验装置的搭建和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

  - 物理技术的应用:物理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雷达和卫星通信中的电磁波技术、医学影像中的X射线技术、光纤通信中的光学技术等。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5

  01、声现象

  1.长啸一声,山鸣谷应【物理原理】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2.开水不响,响水不开【物理原理】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3.闻其声如见其人【物理原理】根据音色就能分辨出熟悉的人。

  4.余音绕梁【物理原理】声音的传播与反射。

  5.隔墙有耳【物理原理】固体可以传声。

  02、光现象

  1.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物理原理】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像,小中见大。

  2.坐井观天,所见甚少【物理原理】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物理原理】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物理原理】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5.玉不琢,不成器【物理原理】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6.盲人点灯——白费蜡【物理原理】人们能看到世上万事万物,是因为太阳光或用来照明的光照射在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的光线进入人眼,反射光线进入不了盲人眼中,所以盲人看不见物体。

  03、热现象

  1.破镜不能重圆【物理原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2.墙内开花墙外香【物理原理】由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

  3.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物理原理】扩散现象。

  4.下雪不寒化雪寒【物理原理】雪是高空中的水蒸气凝华或水滴凝固形成的,凝华、凝固都是放热过程,化雪是融化过程,要吸热。

  5.水缸出汗,不用挑担【物理原理】水缸中的水由于蒸发,水面以下部分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外表面就产生了液化现象,水珠附在水缸外面。晴天时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少,虽然也会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发了,不能形成水珠。而如果空气潮湿,水蒸发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现了.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当然不需要挑水浇地了。

  6.霜前冷,雪后寒【物理原理】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温度低于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觉。雪熔化时要需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我们有"雪后寒"的感觉。

  7.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物理原理】夏天扇扇子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由于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快。

  8.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物理原理】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9.瑞雪兆丰年【物理原理】下到地上的雪有许多松散的空隙,里面充满着不流动的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的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因此能起到保温作用。

  10.釜底抽薪【物理原理】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抽薪”以后,液体继续无法吸热。

  04、力与运动

  1.泥鳅黄鳝交朋友——滑头对滑头【物理原理】泥鳅黄鳝的表面都光滑且润滑,摩擦力小。

  2.一个巴掌拍不响【物理原理】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只巴掌要么拍另一只巴掌,要么拍在其它物体上才能产生力的作用,才能拍响。

  3.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物理原理】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界中的一条客观规律,原因是水受重力影响由高处流向低处。

  4.坐地日行八万里【物理原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05 、力与机械

  1.小称砣压千斤【物理原理】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那么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有可能的。

  2.四两拨千斤【物理原理】杠杆的`平衡条件,增大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比,只需用较小的动力就能撬起很重的物体。

  06、压强与浮力

  1.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物理原理】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那么压强就大。

  2.如坐针毡【物理原理】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人坐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

  3.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物理原理】鸡蛋碰石头,虽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个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一定,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可能被损坏。鸡蛋能承受的压强小,所以鸡蛋将破裂。

  4.磨刀不误砍柴工【物理原理】减小受压面积,增大压强。

  5.大船漏水——有进无出【物理原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船破后,船外的水被压进船内,直到船内外水面相平,此刻船内的水也不会向外流。

  6.水上的葫芦——沉不下去【物理原理】葫芦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只能漂浮在水面上。

  07、电磁学

  1.千里眼,顺风耳【物理原理】人们利用电磁波传送声音和图像信号,使古代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为现实。现在,人类的视野已远远超过了"千里"。

  2.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物理原理】串联电路特点。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相关文章: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03-20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03-17

中考物理必考公式总结02-01

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03-12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03-12

英语中考必考知识点05-08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合集】05-08

中考语文必考的知识点总结大全08-12

中考物理知识点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