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时间:2023-12-26 07:20:58 中考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1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之全等三角形的公式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一般来说考试中出现的线段和角相等需要证明全等,我们可以用全等的相应知识点来解题。

  例1、已知CD⊥AB于D,BE⊥AC于E,△ABE≌△ACD,∠C= 20°,AB=10,AD= 4, G为AB延长线上一点.求∠EBG的度数和CE的长.

  分析:

  (1)图中可分解出四组基本图形:有公共角的Rt△ACD和Rt△ABE;△ABE≌△ACD,△ABE的外角∠EBG或∠ABE的邻补角∠EBG.

  (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性质及外角或邻补角的知识,求得∠EBG等于160°.

  (3)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及等量减等量差相等的关系可得:

  CE=CA-AE=BA-AD=6.

  解:∵△ABE≌△ACD

  ∠C= 20°(已知)

  ∴∠ABE=∠C

  =20°(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EBG=180°-∠ABE

  =160°(邻补角的意义)

  ∵△ABE≌△ACD(已知)

  ∴AC=AB(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AE=AD(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a

  ∴CE=CA-AE

  =BA-AD

  =6(等式性质)

  分析完毕以后要注意书写格式,在全等三角形中,如果格式不写好那么就容易出现看漏的现象。

  初中数学正方形定理公式

  关于正方形定理公式的内容精讲知识,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

  正方形定理公式

  正方形的特征:

  ①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②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正方形的判定:

  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②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希望上面对正方形定理公式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取得很好的成绩的哦。

  初中数学平行四边形定理公式

  同学们认真学习,下面是老师对数学中平行四边形定理公式的内容讲解。

  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①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③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①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④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上面对数学中平行四边形定理公式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的.哦。

  初中数学直角三角形定理公式

  下面是对直角三角形定理公式的内容讲解,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为余角;

  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③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

  ④直角三角形中30度

  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①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②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 、c有下面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以上对数学直角三角形定理公式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公式

  下面是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公式的内容学习,希望同学们认真看看。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上面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公式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

  初中数学三角形定理公式

  对于三角形定理公式的学习,我们做下面的内容讲解学习哦。

  三角形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

  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的和;

  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推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内心);

  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外心);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两边中点的连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以上对三角形定理公式的内容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并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哦。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2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实数

  考点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3分)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7,2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π+8等;3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如sin60o等

  考点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3分)

  1、相反数

  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与b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

  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a|≥0。零的绝对值时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则a≥0;若|a|=-a,则a≤0。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倒数

  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考点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3—10分)

  1、平方根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跟)。

  一个数有两个平方根,他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正数a的平方根记做“?

  2、算术平方根

  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

  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a(a?0)。a”a?0

  a2?a?;注意a的双重非负性:-a(a<0)a?0

  3、立方根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立方根(或a的三次方根)。

  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注意:?a??a,这说明三次根号内的负号可以移到根号外面。

  考点四、科学记数法和近似数(3—6分)

  1、有效数字

  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它精确到哪一位,这时,从左边第一个不是零的数字起到右边精确的数位止的所有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2、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数写做?a?10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考点五、实数大小的比较(3分)

  1、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实数与数轴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并能灵活运用。

  2、实数大小比较的几种常用方法

  (1)数轴比较: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求差比较:设a、b是实数,n

  a?b?0?a?b,a?b?0?a?b,a?b?0?a?b

  (3)求商比较法:设a、b是两正实数,aaa?1?a?b;?1?a?b;?1?a?b;bbb

  (4)绝对值比较法:设a、b是两负实数,则a?b?a?b。

  (5)平方法:设a、b是两负实数,则a?b?a?b。

  考点六、实数的运算(做题的基础,分值相当大)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交换律ab?ba

  4、乘法结合律(ab)c?a(bc)

  5、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a(b?c)?ab?ac

  6、实数的运算顺序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

  第二章代数式

  考点一、整式的有关概念(3分)

  1、代数式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单项式

  只含有数字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注意:单项式是由系数、字母、字母的指数构成的,其中系数不能用带分数表示,如?4

  误的,应写成?2212ab,这种表示就是错3132ab。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如?5a3b2c是6次单项式。3

  考点二、多项式(11分)

  1、多项式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项。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用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按照代数式指明的运算,计算出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注意:(1)求代数式的值,一般是先将代数式化简,然后再将字母的取值代入。

  (2)求代数式的值,有时求不出其字母的值,需要利用技巧,“整体”代入。

  2、同类项

  所有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3、去括号法则

  (1)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一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号。

  (2)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一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变号。

  4、整式的运算法则

  整式的加减法:(1)去括号;(2)合并同类项。

  整式的乘法:am?an?am?n(m,n都是正整数)

  n(am)?amn(m,n都是正整数)(ab)n?anbn(n都是正整数)

  (a?b)(a?b)?a2?b2(a?b)2?a2?2ab?b2(a?b)2?a2?2ab?b2

  整式的除法:am?an?am?n(m,n都是正整数,a?0)

  注意:(1)单项式乘单项式的结果仍然是单项式。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结果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因式中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3)计算时要注意符号问题,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同时还要注意单项式的符号。

  (4)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展开式中,有同类项的'要合并同类项。

  (5)公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数,也可以表示单项式或多项式。

  (6)a?1(a?0);a0?p?1(a?0,p为正整数)pa

  (7)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单项式除以多

  项式是不能这么计算的。

  考点三、因式分解(11分)

  1、因式分解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2、因式分解的常用方法

  (1)提公因式法:ab?ac?a(b?c)

  (2)运用公式法:a?b?(a?b)(a?b)a?2ab?b?(a?b)a?2ab?b?(a?b)

  (3)分组分解法:ac?ad?bc?bd?a(c?d)?b(c?d)?(a?b)(c?d)

  (4)十字相乘法:a?(p?q)a?pq?(a?p)(a?q)

  3、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1)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那么先提取公因式。

  (2)在各项提出公因式以后或各项没有公因式的情况下,观察多项式的项数:2项式可以尝试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3项式可以尝试运用公式法、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4项式及4项式以上的可以尝试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

  (3)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考点四、分式(8~10分)

  1、分式的概念

  一般地,用A、B表示两个整式,A÷B就可以表示成222222222AA的形式,如果B中含有字母,式子就叫做分式。BB

  其中,A叫做分式的分子,B叫做分式的分母。分式和整式通称为有理式。

  2、分式的性质

  (1)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2)分式的变号法则:

  分式的分子、分母与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3、分式的运算法则

  考点五、二次根式(初中数学基础,分值很大)

  1、二次根式式子a(a?0)叫做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必须满足:含有二次根号“”;被开方数a必须是非负数。

  2、最简二次根式

  若二次根式满足: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和步骤:

  (1)如果被开方数是分数(包括小数)或分式,先利用商的算数平方根的性质把它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利用分母有理化进行化简。

  (2)如果被开方数是整数或整式,先将他们分解因数或因式,然后把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

  3、同类二次根式

  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的性质

  5、二次根式混合运算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与实数中的运算顺序一样,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或先去括号)。

  第三章方程(组)

  考点一、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6分)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方程的解:能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3、等式的性质

  (1)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2)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是零),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4、一元一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其中方程ax?b?(0x为未知数,a?0)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是未知数x的系数,b是常数项。

  考点二、一元二次方程(6分)

  1、一元二次方程

  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2它的特征是:等式左边十一个关于未知数x的二次多项式,等式右边是零,其中axax2?bx?c?0(a?0),

  叫做二次项,a叫做二次项系数;bx叫做一次项,b叫做一次项系数;c叫做常数项。

  考点三、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0分)

  1、直接开平方法

  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a)2?b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知,x?a是b的平方根,当b?0时,x?a??b,x??a?b,当b<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2、配方法

  配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它不仅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上有所应用,而且在数学的其他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配方法的理论根据是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把公式中的a看做未知数x,并用x代替,则有x2?2bx?b2?(x?b)2。

  3、公式法

  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它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方法。

  ?b?b2?4ac2一元二次方程ax?bx?c?0(a?0)的求根公式:x?(b?4ac?0)2a2

  4、因式分解法

  因式分解法就是利用因式分解的手段,求出方程的解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

  考点四、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3分)

  根的判别式

  22一元二次方程ax?bx?c?0(a?0)中,b?4ac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bx?c?0(a?0)的根的判别2

  式,通常用“?”来表示,即??b?4ac

  考点五、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3分)

  2如果方程ax?bx?c?0(a?0)的两个实数根是x1,x2,那么x1?x2??2bc,x1x2?。也就是说,对于aa

  任何一个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两根之和等于方程的一次项系数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的相反数;两根之积等于常数项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

  考点六、分式方程(8分)

  1、分式方程

  分母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2、分式方程的一般方法

  解分式方程的思想是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它的一般解法是:

  (1)去分母,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

  (2)解所得的整式方程

  (3)验根:将所得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若等于零,就是增根,应该舍去;若不等于零,就是原方程的根。

  3、分式方程的特殊解法

  换元法:

  换元法是中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其应用非常广泛,当分式方程具有某种特殊形式,一般的去分母不易解决时,可考虑用换元法。

  考点七、二元一次方程组(8~10分)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3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选择题

  1、排除法。是根据题设和有关知识,排除明显不正确选项,那么剩下唯一的选项,自然就是正确的选项,如果不能立即得到正确的选项,至少可以缩小选择范围,提高解题的准确率。排除法是解选择题的间接方法,也是选择题的'常用方法。

  2、特殊值法。即根据题目中的条件,选取某个符合条件的特殊值或作出特殊图形进行计算、推理的方法。用特殊值法解题要注意所选取的值要符合条件,且易于计算。此类问题通常具有一个共性:题干中给出一些一般性的条件,而要求得出某些特定的结论或数值。在解决时可将问题提供的条件特殊化。使之成为具有一般性的特殊图形或问题,而这些特殊图形或问题的答案往往就是原题的答案。利用特殊值法解答问题,不仅可以选用特别的数值代入原题,使原题得以解决而且可以作出符合条件的特殊图形来进行计算或推理。

  3、通过猜想、测量的方法,直接观察或得出结果。这类方法在近年来的中考题中常被运用于探索规律性的问题,此类题的主要解法是运用不完全归纳法,通过试验、猜想、试误验证、总结、归纳等过程使问题得解。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4

  定理

  点的定理: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点的定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角的定理: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角的定理: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直线定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直线定理: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几何平行

  平行定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证明两直线平行定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推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三角形内角定理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全等三角形判定

  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边角边定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角边角定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边边边定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斜边、直角边定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角的平分线

  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等腰三角形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对称定理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直角三角形定理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判定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平行四边形定理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矩形定理

  矩形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性质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矩形判定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矩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菱形定理

  菱形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菱形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正方形定理

  正方形性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中心对称定理

  定理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定理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1.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2.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1.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推论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S=L×h

  相似三角形定理

  相似三角形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

  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相似直角三角形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性质定理:

  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三角函数定理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圆的定理

  定理:过不共线的三个点,可以作且只可以作一个圆

  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评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2:弦的垂直平分弦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3: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评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定理:

  1.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弧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2.经过圆的半径外端点,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这个圆的切线

  3.圆的切线垂直经过切点的半径

  4.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这点是三角形的内心

  5.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6.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7.如果四边形两组对边的和相等,那么它必有内切圆

  8.两圆的两条外公切线的长相等;两圆的两条内公切线的长也相等

  比例性质定理

  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

  合比性质

  如果a/b=c/d,那么(a±b)/b=(c±d)/d

  等比性质

  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5

  1、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成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①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②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3、物体旋转时应抓住三点:①旋转中心;②旋转方向;③旋转角度。旋转只改变物体的位置,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6

  一、课堂学习的习惯

  课堂学习是学习活动的主要阵地.课堂学习习惯主要表现为:会笔记、会比较、会质疑、会分析、会合作.

  1.会笔记 上课做笔记并不是简单地将老师的板书进行抄写,而是将学到的知识点、一些类型题的解题一般规律和技巧、常见的错误等进行整理.做笔记实际是对数学内容的浓缩提炼.要经常翻阅笔记,加强理解,巩固记忆.另外,做笔记还能使你的注意力集中,学习效率更高.

  2.会比较 在学习基础知识(如概念、定义、法则、定理等)时,要运用对比、类比、举反例等思维方式,理解它们的内涵和外延,将类似的、易混淆的基础知识加以区分.如找出“同类项”和“同类二次根式”,“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平方根”和“立方根”,“半径”和“直径”,等概念的异同点,达到合理运用的目的..

  3.会质疑 “学者要会疑”,要善于发现和寻找自己的思维误区,向老师或同学提问.积极提问是课堂学习中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要敢于向老师同学的观点、做法质疑,锻炼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学习中哪怕有一点点的问题,也要大胆提问,不能留下知识上的“死角”,否则问题就会积少成多,为后续学习设置障碍.

  4.会分析 一是要认真审题:先弄清楚题目给出的条件和要解答的问题,把一些已知条件填在图形上,并将一些关键词做好标记,达到显露已知条件,同时又挖掘隐含条件的目的.如做几何体时,将已知的相等的角、线段、面积及已知的角、线段、位置关系等在图形中做好标记,避免忘记.再如做应用题时,象“不超过”“不足”等字眼,就暗示着存在不等量关系.只有弄清楚已知条件和所要解答的问题才能有目的、有方向地解题;二是要认真思索:依据题目中题设和结论,寻找它们的内在联系,由题设探求结论,即“由因求果”,或从结论入手,根据问题的条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即“由果索因”,或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需找解题方法.要注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图多用”、“一法多题”等,拓展思路,训练自己的求异思维.

  5.会合作 英国著名剧作家萧伯纳曾经说过“你给我一个苹果,我给你一个苹果,我们每人只有一个苹果;你给我一个思想,我给你一个思想,我们每人就有两个思想了”,这足以说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的重要性.我们主要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要适时地和同桌交流意见.在小组学习期间,要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倾听他人的发言,并作出合理的评判,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鉴别能力.

  二、课外作业的习惯

  课外作业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包括:复习、作业等.

  1.复习 及时复习当天学过的数学知识,弄清新学的内容、重点内容及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内容.首先凭大脑的追忆,想不起来再阅读课本及笔记.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复习,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效果才能最好,相隔时间长了去复习,其效果不明显,“学而时习之”就是这个道理.同时,要坚持每天、每周、每单元、每学期进行复习,使复习层层递进、环环紧扣,这样才能在正确理解知识的基础上,熟练地运用知识.

  2.作业 会学习的同学都是当天作业当天完成,先复习,后做作业.一定要独立完成,决不能依赖别人.书写一定要整洁,逻辑一定要条理.对作业要自我检查,及时改正存在的错误。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7

  一、单元知识网络:

  二、考试目标要求:

  1.了解三角形有关概念(内角、外角、中线、高、角平分线),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2.探索并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3.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4.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并探索其性质.

  5.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

  6.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会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

  三、知识考点梳理

  知识点一、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性质

  1.三角形的概念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

  (1)按边分类:

  (2)按角分类:

  3.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

  (1)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2)三角形的任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4.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5.三角形内角与对边对应关系

  在同一个三角形内,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在同一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

  6.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知识点二、三角形的“四心”和中位线

  三角形中的四条特殊的线段是:高线、角平分线、中线、中位线.

  1.内心:

  三角形角平分线的交点,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它到各边的距离相等.

  2.外心:

  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它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3.重心:

  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它到每个顶点的距离等于它到对边中点距离的2倍.

  4.垂心:

  三角形三条高线的交点.

  5.三角形的中位线:

  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是三角形的中位线.

  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要点诠释:

  (1)三角形的内心、重心都在三角形的内部.

  (2)钝角三角形的垂心、外心都在三角形的外部.

  (3)直角三角形的垂心为直角顶点,外心为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点.

  (4)锐角三角形的垂心、外心都在三角形的内部.

  知识点三、全等三角形

  1.定义:

  能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性质:

  (1)对应边相等

  (2)对应角相等

  (3)对应角的平分线、对应边的中线和高相等

  (4)周长、面积相等

  3.判定:

  (1)边角边(SAS)

  (2)角边角(ASA)

  (3)角角边(AAS)

  (4)边边边(SSS)

  (5)斜边直角边(HL)(适用于直角三角形)

  要点诠释:

  判定三角形全等至少必须有一组对应边相等.

  知识点四、等腰三角形

  1.定义: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2.性质:

  (1)具有三角形的一切性质.

  (2)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3)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4)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且都等于60°.

  3.判定:

  (1)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要点诠释:

  (1)腰、底、顶角、底角是等腰三角形特有的概念;

  (2)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知识点五、直角三角形

  1.定义: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2.性质:

  (1)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互余;

  (2)直角三角形中,30°锐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锐角等于30°.

  (4)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5)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6)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7)SRt△ABC=ch=ab,其中a、b为两直角边,c为斜边,h为斜边上的高.

  3.判定:

  (1)两内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一条边上的'中线等于该边的一半,则这条边所对的角是直角,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第三边为斜边.

  知识点六、线段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

  1.线段垂直平分线:

  经过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理:

  (1)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2)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线段垂直平分线可以看作是与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2.角平分线的性质:

  (1)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3)角的平分线可以看做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四、规律方法指导

  1.数形结合思想

  本单元中所学的三角形性质、角平分线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中的勾股定理等,都是在结合图形的基础上,求线段或角的度数,证明线段或角相等.在几何学习中,应会利用几何图形解决实际问题.

  2.分类讨论思想

  在没给图形的前提下,画三角形或三角形一边上的高、三角形的垂心、外心时要考虑分类:三种情况,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3.化归与转化思想

  在解决利用三角形的基础知识计算、证明问题时,通过做辅助线、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准确推理等转化手段,归结为另一个相对较容易解决的或者已经有解决模式的问题,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转化;数与形的转化;一般与特殊的转化.

  4.注意观察、分析、总结

  应将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作为重点,对于特殊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要记住并能灵活运用,注重积累解题思路和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淡化纯粹的几何证明.

  学会演绎推理的方法,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和逻辑表达能力,掌握几何证明中的分析,综合,转化等数学思想.

  经典例题透析

  考点一、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性质

  1.(1)(20xx山东济宁)若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为2︰3︰4,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

  思路点拨: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三个内角度数的份数和是9,每一份度数是20,则三个内角度数分别为40°、60°、80°,是锐角三角形.

  答案:B

  (2)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1-2a,8,则a的取值范围是()

  A.-6<a<-3B.-5<a<-2C.2<a<5D.a<-5或a>-2

  思路点拨:涉及到三角形三边关系时,尽可能简化运算,注意运算的准确性.

  解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得:8-3<1-2a<8+3,解得-5<a<-2,应选B.

  举一反三:

  【变式1】已知a,b,c为△ABC的三条边,化简得_________.

  思路点拨:本题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使问题代数化,从而化简得出结论.

  解析:∵a,b,c为△ABC的三条边∴a-b-c<0,b-a-c<0

  ∴=(b+c-a)+(a+c-b)=2c.

  【变式2】有五根细木棒,长度分别为1cm,3cm,5cm,7cm,9cm,现任取其中的三根木棒,组成一个三角形,问有几种可能()

  A.1种B.2种C.3种D.4种

  解析:只有3、5、7或3、7、9或5、7、9三种.应选C.

  【变式3】等腰三角形中两条边长分别为3、4,则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_.

  思路点拨:要分类讨论,给出的边长中,可能分别是腰或底.注意满足三角形三边关系.

  解析:(1)当腰为3时,周长=3+3+4=10;(2)当腰为4时,周长=3+4+4=11.所以答案为10或11.

  2.(1)(20xx宁波市)如图,在△ABC中,AB=AC,∠A=36°,BD、CE分别是△ABC、△BCD的角平分线,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A.5个B.4个C.3个D.2个

  考点:等腰三角形

  答案:A

  (2)如图在△ABC中,∠ABC=90°,∠A=50°,BD∥AC,则∠CBD的度数是______.

  考点: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解析:△ABC中,∠C=∠ABC-∠A=90°-50°=40°

  又∵BD∥AC,∴∠CBD=∠C=40°.

  3.已知△ABC的三个内角∠A、∠B、∠C满足关系式∠B+∠C=3∠A,则此三角形中()

  A.一定有一个内角为45°B.一定有一个内角为60°

  C.一定是直角三角形D.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考点:三角形内角和180°.

  思路点拨:会灵活运和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一定理,即∠B+∠C=180°-∠A.

  解析:∵△ABC中,∠A+∠B+∠C=180°,∴∠B+∠C=180°-∠A

  ∵∠B+∠C=3∠A,∴180°-∠A=3∠A,∴∠A=45°,∴选A,其它三个答案不能确定.

  举一反三:

  【变式1】下图能说明∠1>∠2的是()

  考点:三角形外角性质.

  思路点拨:本类题目考查学生了解三角形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不相邻的内角.

  解析:A中∠1和∠2是对顶角,∠1=∠2;B中∠1和∠2是同位角,若两直线平行则相等,不平行则不一定相等;C中∠1是三角形的一个外角,∠2是和它不相邻的内角,所以∠1>∠2.D中∠1和∠2的大小相等.故选C.

  总结升华:三角形内角和180°以及边角之间的关系,在习题中往往是一个隐藏的已知条件,在做题时要注意审题,并随时作为检验自己解题是否正确的标准.

  【变式2】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其他两个内角的和,这个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

  思路点拨:理解直角三角形定义,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得出结论.

  解析:若△ABC的三个内角∠A、∠B、∠C中,∠A+∠B=∠C

  又∠A+∠B+∠C=180°,所以2∠C=180°,可得∠C=90°,所以选C.

  【变式3】下列命题:(1)等边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2)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两个内角的和;(3)三角形中最大的内角不能小于60°;(4)锐角三角形中,任意两内角之和必大于90°,其中错误的个数是()

  A.0个B.1个C.2个D.3个

  思路点拨: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要理解定义,掌握每种三角形中角的度数的确定.

  解析:(2)中应强调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中最大的内角若小于60°,则三个角的和就小于180°,不符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故(3)正确;(4)三角形中,任意两内角之和若不大于90°,则另一个内角就大于或等于90°,就不能是锐角三角形.所以中有(2)错,故选B.

  考点二、三角形的“四心”和中位线

  4.(1)与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这个三角形的()

  A.二条中线的交点B.二条高线的交点

  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D.三边中垂线的交点

  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理.

  思路点拨: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是外心,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答案D若改成二边中垂线的交点也正确.

  (2)(20xx四川眉山)如图,将第一个图(图①)所示的正三角形连结各边中点进行分割,得到第二个图(图②);再将第二个图中最中间的小正三角形按同样的方式进行分割,得到第三个图(图③);再将第三个图中最中间的小正三角形按同样的方式进行分割,……,则得到的第五个图中,共有________个正三角形.

  考点:三角形中位线找规律

  思路点拨:图①有1个正三角形;图②有(1+4)个正三角形;

  图③有(1+4+4)个正三角形;图④有(1+4+4+4)个正三角形;

  图⑤有(1+4+4+4+4)个正三角形;….

  答案:17

  5.一个三角形的内心在它的一条高线上,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

  考点:三角形角平分线定理.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内心是三角形角平分线的交点,若内心在一条高线上,又符合三线合一的性质.所以该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故选B.

  举一反三:

  【变式1】如图,已知△ABC中,∠A=58°,如果(1)O为外心;(2)O为内心;(3)O为垂心;分别求∠BOC的度数.

  考点:三角形外心、内心、垂心性质.

  解析:∠A是锐角时,(1)O为外心时,∠BOC=2∠A=116°;

  (2)O为内心时,∠BOC=90°+∠A=119°;

  (3)O为垂心,∠BOC=180°-∠A=122°.

  【变式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内心,外心都在三角形内,则这个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B.只有两边相等的锐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D.锐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解析:三角形的内心都在三角形内部;锐角三角形外心在三角形内部;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斜边的中点上、钝角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外部.故选A.

  【变式3】能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的线段,是三角形的()

  A.中线B.高线C.边的中垂线D.角平分线

  思路点拨:三角形面积相等,可利用底、高相等或相同得到.

  解析:三角形的一条中线分得的两个三角形底相等,高相同.应选A.

  6.(1)(20xx广东茂名)如图,吴伯伯家有一块等边三角形的空地ABC,已知点E、F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量得EF=5米,他想把四边形BCFE用篱笆围成一圈放养小鸡,则需用篱笆的长是()

  A、15米B、20米C、25米D、30米

  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思路点拨:BE=AE=5,CF=FA=5,BC=2EF=10

  答案:C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8

  一、课堂学习的习惯

  课堂学习是学习活动的主要阵地。课堂学习习惯主要表现为:会笔记、会比较、会质疑、会分析、会合作。

  1、会笔记 上课做笔记并不是简单地将老师的板书进行抄写,而是将学到的知识点、一些类型题的解题一般规律和技巧、常见的错误等进行整理。做笔记实际是对数学内容的浓缩提炼。要经常翻阅笔记,加强理解,巩固记忆。另外,做笔记还能使你的注意力集中,学习效率更高。

  2、会比较 在学习基础知识(如概念、定义、法则、定理等)时,要运用对比、类比、举反例等思维方式,理解它们的内涵和外延,将类似的、易混淆的基础知识加以区分。如找出“同类项”和“同类二次根式”,“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平方根”和“立方根”,“半径”和“直径”,等概念的异同点,达到合理运用的目的。

  3、会质疑 “学者要会疑”,要善于发现和寻找自己的思维误区,向老师或同学提问。积极提问是课堂学习中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要敢于向老师同学的观点、做法质疑,锻炼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学习中哪怕有一点点的问题,也要大胆提问,不能留下知识上的“死角”,否则问题就会积少成多,为后续学习设置障碍。

  4、会分析 一是要认真审题:先弄清楚题目给出的条件和要解答的问题,把一些已知条件填在图形上,并将一些关键词做好标记,达到显露已知条件,同时又挖掘隐含条件的目的。如做几何体时,将已知的相等的角、线段、面积及已知的角、线段、位置关系等在图形中做好标记,避免忘记。再如做应用题时,象“不超过”“不足”等字眼,就暗示着存在不等量关系。只有弄清楚已知条件和所要解答的问题才能有目的、有方向地解题;二是要认真思索:依据题目中题设和结论,寻找它们的内在联系,由题设探求结论,即“由因求果”,或从结论入手,根据问题的条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即“由果索因”,或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需找解题方法。要注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图多用”、“一法多题”等,拓展思路,训练自己的求异思维。

  5、会合作 英国著名剧作家萧伯纳曾经说过“你给我一个苹果,我给你一个苹果,我们每人只有一个苹果;你给我一个思想,我给你一个思想,我们每人就有两个思想了”,这足以说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的重要性。我们主要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要适时地和同桌交流意见。在小组学习期间,要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倾听他人的发言,并作出合理的'评判,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鉴别能力。

  二、课外作业的习惯

  课外作业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包括:复习、作业等。

  1、复习 及时复习当天学过的数学知识,弄清新学的内容、重点内容及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内容。首先凭大脑的追忆,想不起来再阅读课本及笔记。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复习,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效果才能最好,相隔时间长了去复习,其效果不明显,“学而时习之”就是这个道理。同时,要坚持每天、每周、每单元、每学期进行复习,使复习层层递进、环环紧扣,这样才能在正确理解知识的基础上,熟练地运用知识。

  2、作业 会学习的同学都是当天作业当天完成,先复习,后做作业。一定要独立完成,决不能依赖别人。书写一定要整洁,逻辑一定要条理。对作业要自我检查,及时改正存在的错误。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9

  1.乘方的意义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其中,n为自然数,乘方的结果叫幂.

  一般地,a·a·...·a(n个a)记作an,其中a叫底数,n叫指数,读作a的n次方或a的n次罪。指数为1时,可省略不写,底数是分数或负数的应添括号.

  应用乘方的定义时,要注意分清底数、指数,如(-3)2与-32中,前者底数是-3,后者底数为3;前者指数对负数起作用,后者指数“管不住”负号,这两个幂不相等,是互为相反数.

  注意(1)任何数的偶次幂都是非负数.

  (2)-1的偶次幂得1,-1的奇次幂为-1.

  (3)1的任何欢幂都得1,0的任何次幂都为0.

  2.科学记数法

  一般地,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科学记数法.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大于10的数时,10的指数(即n的值)比原数的整数位数少1.如原数有6位整数,n=5.

  被表示的数若是负数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数,不能改变被表示数的'大小,并按记数的要求书写,不要遗漏了负号.

  3.有效数字

  经四舍五人的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4.精确度

  精确度是近似数的精确程度,一般表现为两种形式:

  (1)精确到某一位

  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称这个数精确到哪一位,如近似数0.576精确到千分位,或称精确到0.001.

  (2)保留若干个有效数字

  一个近似数有几个有效数字,就称这个近似数保留几个有效数字,如近似数0.324是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注意:给定一个近似数,要确定其精确度,主要是由该近似数的最后一位有效数字在该数中所处的位置所决定的

  5.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规则是: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计算过程中,灵活运用运算律.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10

  一、相似三角形(7个考点)

  考点1:相似三角形的概念、相似比的意义、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考核要求:(1)理解相似形的概念;(2)掌握相似图形的特点以及相似比的意义,能将已知图形按照要求放大和缩小。

  考点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有关定理

  考核要求:理解并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解决一些几何证明和几何计算。

  注意:被判定平行的一边不可以作为条件中的对应线段成比例使用。

  考点3: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考核要求:以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为基础,抓住相似三角形的特征,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考点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及其应用

  考核要求: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包括预备定理、三个判定定理、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并能较好地应用。

  考点5:三角形的重心

  考核要求:知道重心的定义并初步应用。

  考点6:向量的有关概念

  考点7:向量的加法、减法、实数与向量相乘、向量的线性运算

  考核要求:掌握实数与向量相乘、向量的线性运算

  二、锐角三角比(2个考点)

  考点8:锐角三角比(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概念,30度、45度、60度角的三角比值。

  考点9: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考核要求:

  (1)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意义;(2)会用锐角互余、锐角三角比和勾股定理等解直角三角形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尤其应当熟练运用特殊锐角的三角比的值解直角三角形。

  三、二次函数(4个考点)

  考点10:函数以及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等有关概念,函数的表示法,常值函数

  考核要求:

  (1)通过实例认识变量、自变量、因变量,知道函数以及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等概念;

  (2)知道常值函数;

  (3)知道函数的表示方法,知道符号的意义。

  考点11: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考核要求:

  (1)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2)在求函数解析式中熟练运用待定系数法。

  注意求函数解析式的步骤:一设、二代、三列、四还原。

  考点12:画二次函数的图像

  考核要求:

  (1)知道函数图像的意义,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描点法画函数图像;

  (2)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3)会画二次函数的大致图像。

  考点13:二次函数的图像及其基本性质

  考核要求:

  (1)借助图像的直观、认识和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建立一次函数、二元一次方程、直线之间的联系;

  (2)会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并说出二次函数的有关性质。

  注意:

  (1)解题时要数形结合;

  (2)二次函数的平移要化成顶点式。

  四、圆的相关概念(6个考点)

  考点14:圆心角、弦、弦心距的概念

  考核要求:清楚地认识圆心角、弦、弦心距的概念,并会用这些概念作出正确的判断。

  考点15: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

  考核要求:认清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在理解有关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的定理及其推论的基础上,运用定理进行初步的几何计算和几何证明。

  考点16: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垂径定理及其推论是圆这一板块中最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考点17: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其相应的数量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从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交点的个数这两个侧面来反映。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中,常需要分类讨论求解。

  考点18: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和基本性质

  考核要求:熟悉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如半径、边心距、中心角、外角和),并能熟练地运用正多边形的基本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在正多边形的计算中,常常利用正多边形的半径、边心距和边长的一半构成的直角三角形,将正多边形的计算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计算问题。

  考点19:画正三、四、六边形。

  考核要求:能用基本作图工具,正确作出正三、四、六边形。

  五、数据整理和概率统计(9个考点)

  考点20: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

  考核要求:

  (1)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知道确定事件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关系;

  (2)能区分简单生活事件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考点2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事件的概率

  考核要求:

  (1)知道各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不同,能判断一些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事件的大小并排出大小顺序;

  (2)知道概率的含义和表示符号,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率和随机事件概率的取值范围;

  (3)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大数次试验所得频率估计事件的概率。

  注意:

  (1)在给可能性的大小排序前可先用“一定发生”、“很有可能发生”、“可能发生”、“不太可能发生”、“一定不会发生”等词语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事件的概率是确定的常数,而概率是不确定的,可是近似值,与试验的次数的多少有关,只有当试验次数足够大时才能更精确。

  考点22:等可能试验中事件的概率问题及概率计算

  本考点的考核要求是

  (1)理解等可能试验的概念,会用等可能试验中事件概率计算公式来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2)会用枚举法或画“树形图”方法求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会用区域面积之比解决简单的概率问题;

  (3)形成对概率的初步认识,了解机会与风险、规则公平性与决策合理性等简单概率问题。

  在求解概率问题中要注意:

  (1)计算前要先确定是否为可能事件;

  (2)用枚举法或画“树形图”方法求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过程中要将所有等可能情况考虑完整。

  考点23:数据整理与统计图表

  本考点考核要求是:

  (1)知道数据整理分析的意义,知道普查和抽样调查这两种收集数据的方法及其区别;

  (2)结合有关代数、几何的内容,掌握用折线图、扇形图、条形图等整理数据的方法,并能通过图表获取有关信息。

  考点24:统计的含义

  本考点的考核要求是:

  (1)知道统计的意义和一般研究过程;

  (2)认识个体、总体和样本的区别,了解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方法。

  考点25: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

  本考点的考核要是:

  (1)理解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掌握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注意:在计算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时要防止数据漏抄、重抄、错抄等错误现象,提高运算准确率。

  考点26: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的概念和计算

  考核要求:

  (1)知道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的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并能用于解决简单的统计问题。

  注意:当一组数据中出现极值时,中位数比平均数更能反映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2)求中位数之前必须先将数据排序。

  考点27:频数、频率的意义,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直方图

  考核要求:

  (1)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掌握频数、频率和总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2)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直方图,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解题时要注意:频数、频率能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但也存在差别:在同一个问题中,频数反映的是对象出现频繁程度的绝对数据,所有频数之和是试验的总次数;频率反映的是对象频繁出现的相对数据,所有的频率之和是1。

  考点28: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频数、频率的应用

  本考点的考核要是:

  (1)了解基本统计量(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标准差、频数、频率)的意计算及其应用,并掌握其概念和计算方法;

  (2)正确理解样本数据的特征和数据的代表,能根据计算结果作出判断和预测;

  (3)能将多个图表结合起来,综合处理图表提供的数据,会利用各种统计量来进行推理和分析,研究解决有关的实际生活中问题,然后作出合理的解决。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11

  1、正数:像小学学过的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

  2、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3、正数负数的判断方法:

  ⑴具体的数:看是否有负号“-”,如果有“-”就是负数,否则是正数。

  ⑵含字母的数:如-a要看a本身的符号,如a是负的,则-a是正数,如a是正的则-a是负数,如a是0则-a是0。

  4、 0的含义:①0表示起点。②0表示没有。③0表示一种温度。④0表示编号的位数。⑤0表示精确度。⑥0表示正负数的分界。⑦0表示海拔平均高度。

  5、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6、 正负数的作用:在同一问题中,用正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

  有理数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

  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为正奇数时: (-a)n=-an或(a -b)n=-(b-a)n , 当n为正偶数时: (-a)n =an 或 (a-b)n=(b-a)n .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12

  tan3α=sin3α/cos3α

  =(sin2αcosα+cos2αsinα)/(cos2αcosα-sin2αsinα)

  =(2sinαcos^2(α)+cos^2(α)sinα-sin^3(α))/(cos^3(α)-cosαsin^2(α)-2sin^2(α)cosα)

  上下同除以cos^3(α),得:

  tan3α=(3tanα-tan^3(α))/(1-3tan^2(α))

  sin3α=sin(2α+α)=sin2αcosα+cos2αsinα

  =2sinαcos^2(α)+(1-2sin^2(α))sinα

  =2sinα-2sin^3(α)+sinα-2sin^3(α)=3sinα-4sin^3(α)

  cos3α=cos(2α+α)=cos2αcosα-sin2αsinα

  =(2cos^2(α)-1)cosα-2cosαsin^2(α)

  =2cos^3(α)-cosα+(2cosα-2cos^3(α))

  =4cos^3(α)-3cosα

  即

  sin3α=3sinα-4sin^3(α)

  cos3α=4cos^3(α)-3cosα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13

  有理数

  1、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2、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

  1、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2、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

  4、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

  1、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2、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

  加法:

  1、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

  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与0相乘得0。3、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14

  1.位置:所在或所占的地方,有上下、前后、左右之分。

  上:位置方位名词,例:汽车在马路的上面。

  下:位置方位名词,例:船在桥的下面。

  前:位置方位名词,例:张三在李四的前排,那么可以说张三在李四的前面。

  后:位置方位名词,例:李四在张三的后排,那么可以说李四在张三的后面。

  2.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20以内的数字之间的`退位减法,例:12-9=3.

  3.图形的拼组(作风车):

  4.数一数:#FormatImgID_1#

  5.读数:24读作“二十四”;169读作“一百六十九”。

  6.比较数的大小:先比较高数位的数学,再按照数位的高低依次比较。

  例:39和145比较大小,39百位数字为0,145百位数字为1,0小于1,所以39小于145

  7.100以内数的认识:100读作“一百”,等于10个10相加;99读作“九十九”,等于100减去1.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15

  圆知识点汇总

  圆的半径:r

  直径:d

  圆周率:π(数值为3。1415926至3。1415927之间……无限不循环小数),通常采用3。14作为π的值

  圆面积:S=πr^2或S=π(d/2)^2

  半圆的面积:S半圆=(πr^2)/2

  圆环面积:S大圆—S小圆=π(R^2—r^2)(R为大圆半径,r为小圆半径)

  圆的周长:C=2πr或c=πd

  半圆的周长:d+πd/2或者d+πr

  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进一步结论

  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特别注意:这两个定理,哪个定律规定弦不是直径。注意选择题陷阱。

  1、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

  圆上各点到定点的距离都等于定长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同个平面上

  因此,圆心为O、半径为r的圆可以看成所有到定点O距离等于定长r的点的集合

  2、弧、弦、圆心角

  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

  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

  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

  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

  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圆心O是它的对称中心

  3、圆周角

  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

  4、圆周角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推论: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度的圆周角所对应的弦是直径。

  推论:

  圆的内接四边形对角之和为180度

  注意:对内接四边形的判定,必须4个顶点都在圆上。

  5、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点P在圆内d点P在圆上d=r

  点P在圆外d>r

  6、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注意:不在同一直线这一要点

  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可以做一个圆,这个圆叫作三角形的外接圆

  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作这个三角形的外心

  特殊的:直角的外心在斜边上的中点。

  一般求外心的题往往是直角或者等腰,等腰请结合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

  7、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l和圆O相交(有两个公共点)d直线l和圆O相切(有一个公共点)d=r直线为切线,点为切点

  直线l和圆O相离(没有公共点)d>r

  8、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在灵活运用该定理的同时,切莫忘记第三大点中的判定方法!(往往在出现角平分线、等腰三角形的场所,我们需要用到此方法去判定相切)

  9、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这两个定理的运用:前者是不清楚直线与圆的关系,进行判断。后者是已知直线与圆相切,进行性质分析。

  10、切线长定理

  经过圆外一点作过圆的切线,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作这点到圆的切线长

  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这个定理叫作切线长定理。

  11、三角形的'的内心

  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

  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角一部分线的交点,叫作三角形的内心。

  注意内心外心的区别和应用。三角形的内心必然在内部,外心则有可能在外部

  内切圆半径的计算方法

  三角形面积=内切圆半径_三角形周长/2

  例题(20__广东XX二模)RtABC中,∠C=90°,AC=4,BC=3,内切圆半径=;

  12、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点P在圆内d点P在圆上d=r

  点P在圆外d>r

  13、三个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两弧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弦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弧相等。

  14、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相交(两个交点)d直线与圆相切(一个交点)d=r

  直线与圆相离(没有交点)d>r

  15、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圆与圆相交(两个交点)R—r圆与圆相切(一个交点)d=R—r(内切)d=R+r(外切)

  圆与圆外离(没有交点)d>R+r

  圆与圆内含(没有交点)d还一种最特殊情况,同心圆d=0

  注意:相切一定要看清楚,是内切还是外切,还是两种都可能

  学生可尝试画一个数轴区域示意图

  16、对圆而言,请注重其对称性

  相切的两个圆,不论内切外切,显然,切点和两个圆心应该在同一直线上。

  17、扇形的弧长及面积

  扇形:由两条半径及两条半径组成的角对应的弧形成的图形

  扇形弧长:

  注意区别弧长与周长

  扇形面积

  弧长及面积的关系

  18、正多边形

  正多边形:各边长相等,各顶角相等的多边形

  我们把一个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中心

  外接圆的半径叫做正多边形的半径

  正多边形的每一边所对的圆心角叫做正多边形的中心角

  中心到正多边形的一边的距离叫做正多边形的边心距

  正多边形的计算:遵循每条边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为360/n即可,利用垂径定理,等腰三角形进行解答。

  19、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圆锥是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围成的

  我们把连接圆锥顶点和底边圆周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锥的母线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设圆锥的母线长为l,底面圆的半径为r,那么这个扇形的半径为l,扇形的弧长为,因此圆锥的侧面积为,圆锥的全面积为

  圆锥侧面展开扇形的中心角可通过此扇形的弧长及半径,进行计算

  20、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

  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如果图形上的P经过旋转变为点P’,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度

  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相关文章: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常见命题角度06-11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常考字词清单07-21

中考政治《走向世界的中国》复习资料08-23

中考地理知识点复习资料06-07

2017年考研数学复习资料推荐09-25

中考数学的学习技巧08-13

中考数学复习试题08-07

中考数学备考方案11-30

中考数学公式大全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