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普及普通话的重要性介绍

时间:2023-09-20 16:40:13 玉华 普通话考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普及普通话的重要性介绍

  普通话是以北方话(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普及普通话的重要性介绍,我们来看看。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普及普通话的重要性介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点击对应目录可以直接查阅哦!)

普及普通话的重要性介绍

▼目录▼
【1】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4】学好普通话的要领
【2】普通话的意义【5】普通话语音特点
【3】播音主持人讲好普通话的重要性【6】普通话的简介

  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

  首先,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民族共同语的普及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而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克服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对普通话的客观需求日益迫切。推广普通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促进人员交流、商品流通和建立统一的市场。人们开始自觉地要求在经济活动中使用普通话。

  推广普通话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需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拥有统一、规范的语言,是关系到国家独立和民族凝聚力的具有政治意义的大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使用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是每个公民应当履行的义务,也是公民具有国家意识、主权意识、法制意识、文明意识、现代意识的具体体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我国各民族的交流与往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而且有利于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

  推广普通话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需要。我国跨世纪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刚刚结束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培养创新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素质,是知识、能力和良心修养的综合反映。语言文字是思维表达的工具、文化知识的载体和交际能力的依托,因而是素质构成与发展的基础,是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曾指出“学好语文是学好一切的根本”。特别是到了今天的信息时代,语言文字规范更是掌握计算机语言的必要前提。对于任何学段、任何专业的学生来说,能说流畅的普通话,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这个最有用的本领,在求学、求职和事业竞争中就能处于优势地位。

  推广普通话是各级各类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有利于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语言文明是人的素质最直接的体现。努力提高人们的语言道德意识,进行语言行为的道德规范,加强语言文明的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离不开语言文字的工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计的专门人才,除了思想和专业方面的要求外,还应当使他们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能力。一个人文化素养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语言文字的修养。使用纯洁健康的语言文字是个人修养很重要的一部分。

  语言文字作为一种社会工具,记录着科学技术发展的已有成果,传递着科技发展的最新信息。科学技术越发达,语言文字的应用就越广泛,与社会的关系就越密切。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应用研究水平是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先决条件。推广普通话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有利于推动中文信息技术处理的发展和应用。

  推广普通话是各行各业自身建设的内在需求。只有推广普通话才能够促进我国的繁荣发展。

  返回目录>>>

  普通话的意义:

  它是沟通的纽带,我们是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地域方言,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我们很难沟通,比如在我们这里的孩子叫孩子而在四川却叫孩子,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差别啊,所以为了让社会进步方便我们的交流有必要有一种统一的语言,这就是普通话诞生的重要意义吧!

  首先,从语言文字同社会的关系上看。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是基本的社会形态,而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信息载体,它无处不在,随时随地为社会服务。因此,一方面,社会上语言文字的应用水平受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的制约,另一方面,语言文字的应用水平又对社会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或牵扯、促退作用。拿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来说,它是社会变革的反映,又是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基础工程和先导工程,对各社会形态都能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在政治上,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政令畅通;在经济上,有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消除方言隔阂,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不断完善、繁荣;在文化上,有利于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在科技上,它直接促进了计算机、通讯等信息产业的发展,并影响到其他一切高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在教育上,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社会发展和进步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所以,语言文字工作不仅应该跟社会发展同步,而且更应先行。

  其次,从我国解放以来的实践及当今的建设任务和宏伟目标来看。解放以来,我国的推广普通话、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和简化汉字的工作大大促进了全国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文化教育提高,也为中文信息处理以及其他高新科学技术的应用推广作了前瞻性准备。特别是汉语拼音的推广使用,大大提前了人们开始阅读文章的年龄段,这是多出人才、快出人才,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有力举措。如今,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体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商品交换需要人员大范围流动,这样,人们就自觉要求学习和使用普通话。为了获得经济效益,人们自觉要求使用各种高效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对计算机处理中文信息的效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些又都需要人们提高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的素质。当劳动者提高了包括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能力在内的素质要求,就能在市场经济的风浪中沉稳应战,开拓前进。

  再次,从中国文化对世界的重要性来看。中国是文明古国,又对当今世界的和平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汉语是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联合国文件的中文文本用的是包括简化字在内的规范汉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和文化、教育、科技的交流不断扩展和增多,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因此,促进汉语汉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它们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愿望,也是世界人民的要求。

  学好普通话,首先要认识到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意义,语言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又是一个沟通的桥梁,新疆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学习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对于发展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结为以下几点:

  1、统一国家语言:普及普通话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一个重要举措,因为它可以消除各种方言之间的障碍,促进全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提高文化水:普及普通话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中华文化。通过学习普通话,人们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文化,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修养。

  3、增强国际竞争力:随着全球化进的加速,掌握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已经成为提高个人和国家竞争力的必要条件。普及普通话可以帮助中国人更好地融入全球社会,增强在国际舞台上的发言权和竞争力。

  4、促进育和就业:普及普通话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接受教育和就机会。在很多行业和职位中,掌握流利的普通话已经成为招聘和评定人才的重要标.保护地方方言:普及普话可以保护地方方言不被遗忘和淘汰。因为普及普通话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抛弃地方方言,而是要以普通话为基础,在保持地方特色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各种方言的交流和传承作用。

  返回目录>>>

  播音主持人讲好普通话的重要性:

  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中传播信息、表述观点、串连节目,与听众交流沟通,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借助广播电视媒体无可比拟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以及节目的传播优势,在社会上、群众中能带来相当大的影响。下面我们来看看播音主持人讲好普通话的重要性。

  一、播音员、主持人传递好普通话的重要性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需要,各省市级广播电台的直播节目的比例越来越高。对节目的质量和主持人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然而,有一些电台、电视台对播音员、主持人要求却在放松、规格却在降低,只要他(她)声音好、形象好,其他的似乎都不太重要,以至于一些说法模糊了人们的视听,如“主持人的语言越不像播音越好”“用地方口语更亲切”等,结果饥不择食匆匆上马的主持人把生活中随意状态下的初始口语完全搬到大众传播中来。在这一错误观念的误导下,广播电视中的语言标准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一时间南腔北调、村言俚语、街头巷尾的市井语言,争先恐后地涌进广播电视的大雅之堂,在有些地方,甚至成为主体。这些年,更有某些主持人甚至业务领导会把嗲声嗲气的“港台腔”或所谓的“南味普通话”当成时髦,以至于明显不符合普通话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现象以及网络中的语言屡屡出现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如“哇塞,酷毙了”“酱紫”“不要不要的”“我是很中国的”等等不胜枚举。此外,还有英语词汇随意嵌入广播电视节目中,比如“嗯哼、嗯哼”等装腔作势、洋腔洋调的“美式”应答,仿佛这样一来,说明自己与国际接轨了,就有现代眼光和开放意识了。其实不然,这样的语言,相对于原来语言规范、字正腔圆的播音,一开始确实是一种新鲜的刺激,而打破了某种神秘感。但是,这不过是由声音表层形式变化带来的听觉反应,它对心理的影响是短暂的。甚至早就有听众向电台反映,“乍一听到各种各样所谓‘新声音’‘新感觉’在广播中出现时感觉很新鲜、很时髦,但是时间长了,还是播音员、主持人运用标准的普通话和准确的表达听着更舒服。”听众是高明的、清醒的,他们虽然不是播音主持方面的专家,但他们知道“播音语言”与“生活语言”的区别和关联。在这方面,我们有着光荣的传统。一直以来,人们遇到字音上的争论或困惑,总是以电台、电视台播音员的读音为标准,那些朗朗上口、质朴形象的语言生动地记录着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激励着、鼓舞着人们奋发向上。曾经一段极具讽刺性的相声中说到:某位歌星在新专辑发布会上,打扮入时,满口港台腔地回答着记者们的问题,大家还以为她是来自台北的,后来一打听,是东北的。相反,北京交通广播的做法颇受媒体的关注。在一次江苏省内播音员、主持人学习研讨班上,北京交通广播的首席主持人说:“(北京交通广播)从1993年创建到现在,有一条一直不变的规定,似乎跟该台的成功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且耐人深思,那就是,如果主持人在节目中用港台腔播音就立刻走人!”不知何时起,主持人队伍中莫名其妙地出现了“港台腔”,但在北京交通广播的主持人当中是决不允许的!所以该台的播音风格一直都比较平实,也端庄大方,与听众没有距离,就像朋友一样。

  二、播音员、主持人传递好普通话的必要性

  放眼全球,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十分珍惜语言的健康和纯洁。因此,各个国家都特别重视有着最广大的受众、影响力巨大而深远的媒体———广播电视。广播电视起到了传播健康、纯洁语言的示范和引导作用。一位资深广播人曾说,赫赫有名的英国BBC广播公司为了清除那些粗话、土话、美国腔以及其他有悖于优雅和违反语法的语言,采取过措施去净化广播语言。BBC出版了一本详尽的广播体例手册,目的是提高广播的质量、赢得市场。他们要让大家公认,BBC是“纯正英语”的同义词。曾担任BBC新闻频道总经理的托尼霍尔颇有感触地说,如果我们连话都讲不好,人们还会相信我们提供的事实吗?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目前,从国家级电台、电视台到各个地方台,都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播音员、主持人。特别是一些地方台,由于一时难以找到较理想的专门人才,选拔主持人时,人们对语言表层因素(如普通话语言)的要求在某些时候会有所放宽,但这种放宽不等于普通话过关了。国家语委、国家教委等单位早在1994年就联合颁布了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文件规定:播音员主持人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一级,并且要逐渐实现通过考核持证上岗。

  返回目录>>>

  学好普通话的要领:

  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是我们日常交流沟通的工具。我认为学好普通话很重要,尤其是在我们教师的行业中则更重要。那么什么是普通话呢?普通话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要学好普通话,我觉得有这么几条要领:

  第一,就是学好拼音字母,掌握发音部位,对于局部个别的方音要反复练习直至完全到位为止。

  第二,多读些拼音报上的文章等,锻炼说普通话的感觉,或者看到一个字后,就是暗暗地朗诵其标准音,并注意与方言音的对应关系,争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第三,不懂就查。字典是我们很好的老师,若有不懂,要虚心请教,直至完全正确为止。尤其要注意一些字的多音与多义等。

  第四,读辞典,翻开现代汉语辞典,一字一字、一词一词、一句一句、一页一页地朗读,极为有效。另外,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会话。有人说:语言取决于环境。在一个大家都说普通话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近朱必赤。即使你方音浓重,逐渐逐渐你也会受感染的。

  总之,只要努力,就必须能把普通话说好。

  通过普通话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上课用普通话,课下与学生交流也尽量使用普通话,自我感觉,我的普通话水平在不断提高。

  返回目录>>>

  普通话语音特点:

  普通话语音的特点是:声母除舌尖后擦音、鼻音 、边音外,无浊音;韵母多复元音,鼻韵母有前后之分;没有声母的清浊对立,没有入声韵,尖团合流,声调较少,调式简单,另外有轻声和儿化韵。

  与印欧语系相比,普通话语音有鲜明的特点:

  1.音节结构简单,声音响亮。普通话中,一个音节最多只有4个音素,其中,发音响亮的元音占优势,是一般音节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一个音节内可以连续出现几个元音(最多三个),如“坏(huài)”,而且普通话音节中没有复辅音,即没有像英语“lightning(闪电)”、俄语“Встреча(遇见)”那样几个辅音连在一起的现象。

  2.音节界限分明,节律感强。汉语的音节一般都是由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组成,声母在前,韵母紧随其后,再带一个贯穿整个音节的声调,便有了鲜明的音节界限。从音素分析的角度观察,辅音和元音互相间隔而有规律地出现,给人周而复始的感觉,因而极便于切分音节。

  3.声调抑扬顿挫,富有表达性。普通话声调变化高低分明,高、扬、转、降区分明显,能够较强的表达一个人的情感。

  现代标准汉语的发音基本沿袭了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但各地标准略有差异。对汉语而言,单音节(单字)发音可分为声母、介音(韵头)、韵腹、韵尾、声调五个要素,而韵头、韵腹、韵尾又被合成称为“韵母”;超音节(词句)发音还存在连续变调等要素。直音和反切都是古代给汉字注音的方法。至一九二六年,产生了由钱玄同、黎锦熙、赵元任等制订的“国语罗马字”,曾由当时南京的大学院于一九二八年正式公布。接着,一九三一年产生了由瞿秋白、吴玉章等制订的“拉丁化新文字”。拉丁化新文字和国语罗马字是拉丁字母式汉语拼音方案中比较完善的两个方案,大大超越了它们之前的各种方案。

  依据注音符号的标音系统,其声韵系统共有21个声母、3个介母、13个韵母及4个声调。

  依据汉语拼音的标音系统,其声韵系统共有23个声母(计入y、w两个半元音)、39个韵母(略同于注音符号中所有独用与结合韵母)和4个声调。

  返回目录>>>

  普通话的简介:

  (一)介绍

  普通话(Standard Chinese、Putonghua、Mandarin)即现代标准汉语,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普通话以承德方言为标准音,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国家通用语言”的法定地位。

  汉民族共同语,古已有之。先秦时期叫做“雅言”,汉代叫做“通语”,明清时期叫做“官话”,民国时期叫做“国语”。新中国成立后,汉民族共同语被称作“普通话”,取其“普遍、通用”的意思。

  我国是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提高全国人民科学文化水平的一项基本语言国策,也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举措之一。随着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中国的乡村振兴进入新征程。语言文字在教育脱贫攻坚中已经发挥基础性作用,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国普通话普及率平均达到80%。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大力推广普通话,有利于克服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维系民族团结,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人为地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方言隔阂,以利社会交际,与人民使用传承方言并不矛盾。

  普通话作为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首选语言。

  (二)普通话的来源

  明代初期定都南京,南京官话被推崇,以南京官话为官方语言,金陵雅音(以《洪武正韵》为规范)以古中原雅言正统嫡传的身份被确立为中国汉语的标准音。朱棣夺取建文帝的帝位,迁都北平(改为京师,称北京),以南京人为主、从全国各地迁徙数十万贵族、富户、民众。以南京官话为主要基础影响元大都语音,经历明朝整个时代的过程,北京官话(异于北京胡同音)初步形成。

  金启孮认为,从意大利来的传教士利玛窦曾用罗马拼音记录了大量的当时的北京话,这些记录至今尚保存着。从利的记录中可以明白无误地看出:当时的北京话是有大量入声字并且没有zh、ch、sh等翘舌音的语言。这说明了当时的北京话不是现在的北京话,也不是现在的普通话,因为无论北京话还是普通话都不具备这些特征。同时也说明了北京话和普通话的历史都超不过400年,400年前的北京话是明朝的官话。

  (三)普通话语词历史:

  “普通话”这个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议中国应该推行国语教育来统一语言。在谈话中就曾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学日本时,曾与留日学生组织了一个“演说联系会”,拟定了一份简章,在这份简章中就出现了“普通话”的名称。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在《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为“国文”(文言文)、“普通话”和“俗语”(方言),他不仅提出了“普通话”的名称,而且明确地给“普通话”下了定义:“各省通行之话。”后来瞿秋白等也曾提出“普通话”的说法,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瞿秋白在《鬼门关以外的战争》一文中提出,“文学革命的任务,决不止于创造出一些新式的诗歌小说和戏剧,它应当替中国建立现代的普通话的文腔。”“现代普通话的新中国文,应当是习惯上中国各地方共同使用的,现代‘人话’的,多音节的,有结尾的……”并与茅盾就普通话的实际所指展开争论。经“五四”以来的白话文运动、大众语运动和国语运动,北京语音的地位得到确立并巩固下来。1949年新成立的北京中央政府确定现代标准汉语由国语改称普通话。

  普通话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另一个称呼,各国都有自己的通用语言(官方用语、首都官话)——无论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国,都是语言方言众多而推行各国的标准用语以利于人们广泛交流。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是普通话,即汉语普通话,是中国历代官方推行的修正型的首都雅音(区别于首都胡同音)。要区别三个概念:首都雅音即首都官话,首都胡同音,修正型的首都雅音。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前后历时八百多年。由于经济政治的集中,北京话的影响逐渐增大,地位日益重要。一方面,北京话作为官方的通用语言传播到全国各地,成为“官话”,“官话”也就逐渐成了各方言区之间共同使用的“共同语”;另一方面,以北方话为基础的白话文学作品,特别是元明以来的戏曲,也更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这样,北京话就为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了清朝末年,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汉民族共同语实际上已经形成。新中国的普通话以北方话语音为基础音,加以部分修正(主要是吸收滦平话的特点如直接、清晰、明确)。以滦平话为主要标准——滦平是北方话的推行区、记录区。

  普通话是规范化的,是中国法定的全国通用语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使用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

  普通话的推行与方言的使用是和谐共存的关系。推广普通话并不意味着消灭方言,推广普通话既不以消灭方言为目标,也不以消灭方言为手段。我们不能把普通话和方言简单地对立起来,两者的功能和地位不同,处在不完全相同的时空之中。任何一种方言都有它的稳固性和不可替代的实用性。在民族共同语的发展时期,方言之间过去所有的那种明显的界限会逐渐淡化,方言的力量必然会削弱。

  接下来,普通话作为我国的国家通用语言,依然是语言助力乡村振兴的主体与核心,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基础支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举措,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四)滦平采音

  (1)特征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为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采集地。(一些语词当地极少使用则在其它地方采音)。1953年当时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派出的语言专家,他们在为制定中国通用语言规范进行取音考察,在滦平进行了语音采集。作为全国规范,普通话需要音节口型顺畅,声调简明,易于分辨,甚至要求语速适中,气流连贯,韵味充足,适于广播、演讲和日常交流,如此才适合作为推向全国的公共用语。从后来普通话的规范来看,滦平日常的语言非常符合这些标准。滦平话音准分明,字正腔圆,语调比当时的北京话要“硬”一些,显得直接、清晰、明确,尤其是没有北京胡同音那种儿化、省字、尾音等发音习惯,易于学习推广。1955年10月,“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召开,将汉民族共同语的正式名称定为“普通话”。

  (2)史源

  2016年10月23日《普通话最标准的地方不是北京!而是这个小县城》报道:回答一个谜题,北京专家进村采集语音为什么选择滦平县?地理上并不属于中心的滦平,为什么人人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600多年形成标准音

  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做出了一个对中国影响深远的决策:迁都北京。固守长城,在长城外很大范围形成军事隔离区,实际上也是一片无人区,而滦平就处在这个无人区的最南边。

  早在明朝,官方语言为南京官话,以金陵雅言为标准音,以《洪武正韵》为规范。永乐年间迁都北京,移入数十万人口,随之而来的南京官话又成为当时北京官话语音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滦平话,受北京官话影响很深,演变中也具备了自己的特点,比如直接、清晰、明确。也许这些恰好符合推广的标准吧。”从清末到民国,再经过新文化运动,影响广泛的北京官话最终成为新中国普通话的前身。

  返回目录>>>

【普及普通话的重要性介绍】相关文章:

讲好普通话的重要性11-22

学普通话的重要性05-10

学生讲好普通话的重要性09-14

普通话的重要性作文(通用22篇)09-17

普通话由来介绍09-14

考研英语真题重要性介绍12-06

自我介绍普通话02-03

普通话自我介绍03-01

有关普通话的由来介绍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