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考研政治史纲最易混淆的知识点

时间:2022-08-05 09:37:00 考研试题 我要投稿

2022年考研政治史纲最易混淆的知识点

  在我们的学习时代,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考研政治史纲最易混淆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年考研政治史纲最易混淆的知识点

  考研政治史纲最易混淆的知识点 1

  1.富农、中农、贫农

  富农、中农和贫农属于农民阶级,富农是农村中的资产阶级,他们有土地出租,又放高利贷,带有半封建性,但一般自己也参加劳动。

  中农一般不剥削别人,经济上能自给自足,政治上没有权力,受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压迫。

  贫农没有土地或有很少土地,是农村中的半无产阶级。

  2.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

  官僚资产阶级即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直接为帝国主义所豢养,并与封建统治阶级相结合。

  民族资产阶级,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下,自身的经济发展与外国资本主义没有太多联系,资本相较于官僚资产阶级或买办资产阶级势力较弱的一类资产阶级团体。

  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他们和农民阶级中的中农的地位有某些相似之处,都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大资产阶级的压迫。小资产阶级主要依靠自己的劳动为生,一般不剥削别人,或对别人只有轻微的剥削。小资产阶级既是劳动者,又是小私有者。作为劳动者,他们受地主、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因此,政治上倾向于无产阶级,能够成为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作为私有者,他们希望保持自己小私有者的地位和利益,不喜欢社会化大生产,容易接受资产阶级的影响。

  3.首要问题、基本问题、中心问题

  分清敌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革命的领导权是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同样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因此,城市小资产阶级同样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之一,是中国革命可靠的同盟军。

  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两面性的阶级。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既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又受封建主义的束缚,它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另一方面,由于它在经济上和政治上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在革命的关键时刻表现出明显的动摇性。

  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进步势力主要的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抗日战争的主要依靠力量。

  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

  顽固势力是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

  6.“两头小,中间大”

  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

  考研政治史纲最易混淆的知识点 2

  (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

  2.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

  3. 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恢复国民经济

  4. 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这一部分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三反”运动和“五反”运动,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三个表现方面。

  (二)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1.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2.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3. 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条件

  这一部分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是: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条件。

  (三)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1.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3.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4.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及其意义

  这一部分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是: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农业合作化的基本方针,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全面确立的意义等。

  考研政治史纲最易混淆的知识点 3

  一、两个必然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由此而得出两个结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就是所谓的“两个必然”,有的书上称之为“两个不可避免”。

  二、两个决不会

  为进一步阐述和解释“两个必然”,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提出了“两个决不会”,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三、两者之间的联系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有着内在的联系,应该结合起来加以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前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而后者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它告诫我们,“两个必然”是实现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而在这个条件具备之前决不会成为现实。

  四、延伸解读

  当今社会,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基本矛盾仍然存在,并没有因为西方国家经济、科技的发展而有本质的`改变。但因为社会主义及其优越性的存在,资本主义一方面与社会主义作斗争,一方面千方百计地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及社会运营机制进行维护和改良,甚至借鉴社会主义的做法,使得矛盾有所缓解,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内尚能容纳生产力,资本主义的灭亡暂时不会到来。但也应看到,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仍然存在,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这些将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关乎方向性的重大问题,既有利于我们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同时也告诫我们要脚踏实地,继续在实践中坚定地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把握这一知识点,对于提高认识、深刻答题大有裨益。

  考研政治史纲最易混淆的知识点 4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相对。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是物质不同的表现形态,精神是物质的产物,物质不依靠精神而独立存在;人的认识是对事物的反映。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或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朴素唯物主义,用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的哲学学说。一般指古代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哲学的最初历史阶段。如中国古代用“五行”(金、木、水、火、土)或气(阴阳、元气、精气),古希腊用原子、水、火,古印度用“四大”(地、水、火、风)等物质形态来说明世界本原的朴素唯物主义学说。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即形而上学地看待世界事物的哲学学说。其特点是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认为运动只有数量增减和场所变更,事物变化的原因在于外力推动;认识是人直观的机械的反映;人的意志、动机在社会历史中起决定作用。其典型形式是16~18世纪的机械唯物主义。在反对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起过重要作用。

  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盛行于欧洲。它肯定世界是物质的和运动的,同时用机械力学原理来解释一切现象和过程,用孤立的、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把自然界和社会的变化过程归结为数量增减、位置变更,把运动看作是外力的推动,否认事物运动的内部原因、质的变化和发展的飞跃。也叫机械论。

  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斯、恩格斯所创立的关于用辩证方法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从它的本质来讲是物质的,物质按照本身固有的对立统一规律运动、发展,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存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斯、恩格斯所创立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具有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也叫唯物史观。

  庸俗唯物主义,把意识直接归结于物质性东西的哲学学说。其特点是取消了意识与物质的区别。19世纪50年代流行于德国。有的提出物质、力和精神是同一个基本原理的不同表现。还有的提出精神性的能力是脑物质的分泌物。

  法国唯物主义,也称“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主要代表有拉美特利、狄德罗、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他们反对封建统治,提出彻底的无神论思想,肯定物质世界自身的存在,是当时西欧最进步的哲学。但他们的唯物主义基本上是机械论的和形而上学的。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相对。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世界是精神的产物或表现,精神决定物质;人的认识是先天就有的或在头脑中自己产生的。其基本形式有两种: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一切外部世界的事物都是我的感觉或感觉的复合或观念的集合,感觉、自我意识是真实的存在。完全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客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的一个派别,主张有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精神 ’或‘理’,认为物质世界是这种‘精神 ’或‘理’的体现或产物。

【考研政治史纲最易混淆的知识点】相关文章:

2017考研政治易混淆高频文献汇总12-22

2016考研政治史纲常考知识点「汇总」01-22

2016考研政治史纲核心知识点讲解01-22

2016考研政治史纲冲刺必背知识点01-18

2015年考研政治史纲复习指导与知识点12-28

2017考研政治史纲知识点框架「整理版」06-17

科目一易混淆的知识点02-01

考研英语易混淆的词语汇总06-18

2016考研政治史纲考点辨析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