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教师资格证班级管理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

时间:2022-09-20 15:58:32 教师资格证 我要投稿

小学教师资格证班级管理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

  今天为大家整理的是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班级管理,整理考点内容如下,另外现在是冲刺阶段了,有问题一定要及时问老师,不要留到考试时候,小编带来的小学教师资格证班级管理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班级管理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

  一、班级管理的概念和功能

  (一)概念

  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班级管理的对象是班级中的各种资源,主要对象是学生,管理的主要手段有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二)功能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班级组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更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因此,运用教学技术手段来精心设计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以及组织、安排、协调各种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班级是学生群体活动的基础,是学生交往的主要场所。因此,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康的班级风气,是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治自理

  班级管理的重要功能就是不但要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而且要帮助学生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获得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这对于促进学生的人格成长是极其重要的。

  二、班级管理的模式

  (一)常规管理

  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二)平行管理

  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

  (三)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参与班级管理的方法。

  (四)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目标管理思想由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提出。

  三、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班级管理无形中受到分数与教师权威的双重制约。由此形成班级管理的极为简单的因果关系:学得好的,受到鼓励,并越来越好;学得差的,受到批评,并越来越差;受到鼓励的,不断进步为好学生;受到批评的,逐渐退化为“双差生”。班级管理成为教师实施个人专断管理的活动过程。

  (二)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当今的中小学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班级干部相对固定,使一些学生养成了“干邵作风”,不能平等地对待同学,而多数学生希望能为班级做点事,却缺少机会;学生在社会环境及部分冢长影响往把班干部标志看成是荣誉的象征;只把班干部看成是“老师的助手”,忽视干部是“群众的时代生都想当干部、当个好干部,但缺乏每个人都是班级小主人”、“争取做合格的班级小主人”意识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特殊化、多数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缺乏自主性是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

  四、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班级管理机制

  (一)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

  在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中,班级活动完全是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班级活动的目标是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班级活动本身应该具有教育性,是教育实施和实现的有效途径。在进行班级活动的设计、组织和实施时,要以培养人为指导方向和原则,通过班级活动达到教育人、培养人的目的

  (二)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现代教育的发展,从根本上促进了新型班级的建立。现代教育的内在机制就在于从人的主体性去发掘学生的主体性,促进人的主动和谐的发展。

  (三)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现代教育体系下的班主任,应该将班干部视为班级工作的主角,自己只需要当好“导演把握好班级工作的节奏和度,处理好班干部之间、班干部和学生之间的一些矛盾,为班干部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让他们有机会表现自我,体现出他们对班集体关心和热爱。

  小学教师资格证班级管理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

  考点1: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班集体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第一,明确的共同目标;

  第二,一定的组织结构和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第三,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第四,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考点2:班级管理模式

  1.常规管理

  2.平行管理

  3.民主管理

  4.目标管理

  考点3: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1.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是班级教育管理者了解班级学生和班级整体情况,把握班级特点,解决班级教育管理问题的方法。

  2.目标管理法

  目标管理法是班级教育管理者和班级学生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学校任务和班级实际情况,共同规划班级或个体在一定时间内要达到的目标,并将目标分解成一定的层次,逐级落实,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努力使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方法。

  3.情境感染法

  情境感染法是班级教育管理者利用或创设各种教育情境,以境育情,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的方法。

  4.规范制约法

  规范制约法是用规范、制度等约束学生行为,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5.舆论影响法

  舆论影响法是班级教育管理者通过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形成积极的、浓厚的班级学习、生活的环境氛围,从而对身处其中的每个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的方法。健康的班级舆论是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6.心理疏导法

  心理疏导法是班级教育管理者运用心理学知识、方法,对学生给予辅导、疏导或进行沟通,解开学生心理症结,使学生保持心理平衡,促进其心理发展的方法。心理疏导法的常用方式有心理换位法、宣泄疏导法和认知疏导法三种。

  7.行为训练法

  行为训练法是指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劳动等实践活动中,班级教育管理者运用心理学的行为改变技术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进行矫正,使其知行统一,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方法。

  考点4: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应对

  1.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2.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3.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考点5:小学班主任的主要工作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建立学生档案;

  4.个别教育:

  (1)先进生教育工作,

  (2)后进生的教育工作。

  5.班会活动;

  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7.操行评定;

  考点6:班会活动

  班会,是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指导之下,一般由学生干部主持进行的全班性会务活动。班会有三个特点:集体性、自主性、针对性。班会活动一般有三类:常规班会、生活会和主题班会。

  1.常规班会

  2.生活会

  3.主题班会:形式有:

  (1)主题报告会。

  (2)主题汇报会。

  (3)主题讨论会。

  (4)科技小制作成果展评会。

  (5)主题竞赛。

  (6)主题晚会。

  组织主题班会一般要经过确定主题、精心准备、具体实施、效果深化等几个阶段。

  组织班会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主题不能过杂。一次班会应以解决一二个问题为宜;

  (2)要有的放矢。立足于本班实际,要有鲜明的针对性;

  (3)班主任要做好“导演”而不是“演员”。主题班会应以学生为主,教师不能包办。

  考点7:少先队活动

  少先队活动作为少先队组织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工作及教育方式,就其表现形态和功能来说,它一般是指少先队根据组织目标及一定的社会需要和少年儿童特点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的社会实践。它是少先队组织领导的,以队员为主体的群众性活动。少先队活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教育性、自主性、趣味性、实践性。

  考点8:群众性活动

  群众性活动是由教师、学校等教育机关针对某一年级,或某种程度的学生的需要而组织的由多数或全体学生参加的一种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群众性活动是课外教育活动中较为普遍的一种形式。 群众性活动的方式主要包ê括:

  1.报告和讲座

  2.各种集会

  3.各种比赛

  4.参观、访问、调查、旅行

  5.社会公益活动

  考点9: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形式,课外活动小组是在教师或辅导员的指导下,以自愿结合原则为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具体条件而组成的小组,以某一课题为内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经常性活动。小组活动主要包括:

  1.学科小组

  2.技术小组

  3.艺术小组

  4.体育小组

  考点10:课外活动的组织对教师的要求

  第一,教师至少要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长和兴趣爱好,有能使学生叹服的“绝招”,这是指导教师的地位能否在学生心目中真正确立的保证。

  第二,教师要对自己指导的活动领域有足够的、超出于学生的了解,包括历史与现实、知识与人物,这样才能发挥咨询的作用。

  第三,教师要调整与学生的关系。

  第四,课外活动要求教师有比课堂教学更强的组织能力。

  第五,为了丰富课外活动的内容和经验,为了深人开展有关课外活动的教育研究,教师还需注意收集有关资料和认真记录、总结自己所指导的课外活动,不断提高课外活动质量。

  考点11:小学课外活动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1.小学课外活动计划的制订

  制订小学课外活动计划,既要考虑小学课外活动的一般规律与特点,又要考虑上级机关有关的指示建议和本校的实际情况。计划确定的目标要有实现的可能,活动内容要具体而不空泛,采取的措施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2.小学课外活动计划的实施

  为保证小学课外活动计划的实施,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做好计划实施的发动工作。

  (2)加强计划实施中的检查与指导。

  (3)搞好计划实施的总结工作。

  考点12:小学班级活动的方法

  (一)活动的选题

  确定活动选题是组织班级活动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选题需要经过以下三个层次的工作:一是班主任的充分思考;二是班委会的充分讨论;三是由班委会向同学征求意见。

  (二)制订活动计划

  活动计划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活动的内容和目的、活动的基本方式、活动的组织方式、活动的时间和地点、活动的具体准备工作,等等。

  (三)具体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的关键是抓落实,主要负责人要检查每一项任务的落实情况。有些任务难度较大,要多花精力,否则难以保证质量。

【小学教师资格证班级管理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相关文章: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03-28

《小学教育知识》考点:班级与班级管理01-24

教师资格证考点之教育知识与能力02-15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01-22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02-15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课堂行为01-16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教师心理01-16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考点02-16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认知过程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