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中考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时间:2021-02-13 10:07:11 考试辅导 我要投稿

中考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

中考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宋庆发

  等,取“等待”之义。它既不主动求证,又不拒绝演绎;既让过往莫名挠头,又在现实面前坦然露脸;既辐射自然和生命的日光,又聚焦道德和爱的月色。等,是诗一般恣肆凝聚,哲学一样的理性铺陈。

  等是一种态度。春花等料峭过后的开放,秋叶等西风紧束之余的飘零,等的是一份自然而然;等米下锅,等菜上桌,等的是一份丰稔期许;等而下之,等闲视之,等的是一份逍遥自在。等量齐观,心存一颗佛心;等因奉此,秉承一业操守。等,其实就是一种和中的积极态度,一种对世界对人生的本源看法和清正做派。

  等是一种智慧。姜尚直钩无饵垂钓渭水,等来了明慧天子周文王礼贤下士的相遇;卓文君诗心悱恻坚守空房,等回了浪子司马相如最初的爱恋。这何尝不是一种充分自信、甘于隐忍的智慧?

  等是一种境界。苏武持节牧羊北海十九年,须发皆白,只等归汉,心纯如雪;谭嗣同坐等杀头,慷慨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以酬圣主、民心与变法;金岳霖情笃林徽因,不因其嫁作梁妇而词语忸怩,不因其声名鹊起而逻辑狷介,不因其早逝而改弦易辙,一等就是终身不娶。此心,此志,此情,天地为证,日月可鉴。

  当今社会,物欲横行;当今时代,瞬息万变。但总有云卷云舒间的宠辱皆忘让人去等候,总有花开花落时的去留无意让人去期待。西方谚语道:“走得太快,灵魂跟不上,我要停下来,等一等灵魂。”灵魂不开口,就让我们一起 “等一等”吧!

  等洪荒的旷远诡秘,等原野的缤纷,等文学燃起的希望,等自然唱起的规律,等万物亮出的生命底色。等一等,两个人的爱情便可湿润江南;等一等,一个人的寂寞便可开出花来;等一等,爱默生的自然世界便会呈现:“每个人都会成为诗人,爱将成为主宰,美将处处流露,人与自然将和谐相处。”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3年第24期)

  1.结合你对文意的理解,说说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诠释“等”的内涵的。(3分)

  答案:等是一种态度;等是一种智慧;等是一种境界。

  评分:共3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2.文章第4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答案:举例(事实)论证 这样更能生动具体地阐明作者“等是一种境界”的观点。

  评分:共2分。论证方法和作用各1分。意思对即可。

  3.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爱默生的自然世界”的理解。(3分)

  答案:人要热爱生活,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关爱,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社会才会进步、发展。

  评分:共3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二)学者的态度与精神

  宗白华

  ①我向来最佩服的,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最景仰的,是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

  ②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怎么样?他们的态度就是:绝对地服从真理,猛烈地牺牲成见。

  ③古印度学说的派别将近百种,他们互相争辩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但他们争辩的态度,却很可注意。当未辩论以前,那辩论者往往宣言:“若辩论败了,就自杀以报,或归依做弟子。”辩论之后,那辩论败的不是立刻自杀,就是立刻归依对方做弟子,决不作狡辩,决不作遁词①,更没有无理的谩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的现象,像我中国学者的常态。这种态度,你佩服不佩服?这才真是“只晓得有真理,不晓得有成见”呢!这就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我希望中国的新学者也有这种态度。

  ④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又怎么样呢?他们的精神就是:宁愿牺牲性命,不愿牺牲真理。

  ⑤欧洲中古时的学者,因发明真理,拥护真理,以致焚身或入狱的,很不鲜见。他们那为真理而牺牲生命时所受的痛苦,若给中国学者看了,觉得很不值得。但真理却因此昌明了!人类却因此进化了!那学者一时的生命与痛苦又算得什么,那学者的心中只晓得真理的价值,不晓得自己生命的价值,这才真正是“学者的精神”!

  ⑥总之,学者的责任本是探求真理,真理是学者的第一生命。小我的成见与外界的势力,都是真理的大敌。抵抗这种大敌的器械,莫过于古印度学者服从真理、牺牲成见的态度;欧洲中古学者拥护真理,牺牲生命的精神。这种态度,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中国学者应具有的态度,应抱的精神!

  (选自《百年老课文》,有改动)

  [注]①遁词: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

  1.下列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2.从第③段画线句子看,如果辩论失败,中国学者会有哪些“常态”?(4分)

  3.第⑤段谈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时,提到“中国学者”有什么作用?请加以分析。(6分)

  4.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4分)

  答案:

  1.B(4分)

  2.如果辩论失败,中国学者的“常态”主要有:在失败后常“作狡辩”,常“作遁词”,甚至出现“无理的谩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等现象。(4分)

  3. 通过对比证明了“什么是真正的学者的精神”,也说明了中国学者缺失“真正的学者精神”;为文末中心论点的提出提供了论据。(6分)

  4.(中国)学者应该具有服从真理、牺牲成见的态度和拥护真理,牺牲生命的精神。

【中考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成人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04-18

《我的妈妈》阅读练习题及答案01-16

考研英语阅读练习题及答案201811-16

2018考研英语阅读练习题及答案11-12

职称英语备考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12-15

《芦花荡》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12-10

《秦岭》阅读及答案03-12

《伤害》阅读及答案03-03

香蕉阅读及答案01-09

天窗阅读及答案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