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开题报告研究动态

时间:2021-01-09 15:22:56 开题报告 我要投稿

关于开题报告研究动态范文

  篇一:开题报告

关于开题报告研究动态范文

  开题报告

  学生:李业,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

  题目名称:哈姆雷特形象的接受与误读

  指导老师:王锡明,长江大学文学院

  20XX年12月16日,师生见面,开展开题答辩。地点:文学院四楼410

  一、从题目来源、研究目的与意义、阅读的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及工作计划等方面对自己的论文选题进行了论证和说明。

  1、题目来源、研究目的与意义:

  (1)题目来源

  文学院老师指定题目

  (2)研究目的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塑造的最高成就,是天才的艺术家深刻而周到的手笔所雕塑的一个真正的人。由于《哈姆莱特》具有悲剧的深刻性、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对人类生活的高度概括性,以及悲剧艺术和语言艺术的丰富性和完美性,400年来,它一直震撼着各国读者的心灵。而对于哈姆雷特这一人物形象人们对其的评价不一,众说纷纭。国内学者哈姆雷特性格特征的相关研究成果颇多。鉴于此本文意在梳理五四运动戏剧引入以来到当今人们对哈姆雷特形象的研究资料同时结合典型时期的特定背景来为大家解读哈姆雷特形象的接受与误读 。

  (3)研究意义

  哈姆莱特形象以其矛盾复杂的内蕴为显著特征,主要表现为其善恶兼备的道德取向和矛盾偏执的性格,由此构成了哈姆莱特形象的多面性、丰富性和复杂性,而这正是哈姆莱特形象魅力所在。通过对国内学者有关于哈姆雷特形象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理清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的传播情况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价值取向展现人们对哈姆雷特形象的接受和误读。同时深入挖掘带给人们这种“接受”和“误读”的根源何在,也使得哈姆雷特这一形象在人们心中更加饱满和鲜活。

  2、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1]马家骏.论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形象[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1997(04)

  [2]李振中.正义之辨.哈姆雷特形象的再阐释[J].外国文学.2009(03)

  [3]李伟民.何处是安妥灵魂的精神家园——哈姆雷特形象认识辨析[J].四川戏剧.2003(06)

  [4]俞建村.论哈姆雷特及其人性中的恶魔性特征[J].戏剧文学.2009(03)

  [5]蒋高峰,黄新叶.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分析 [J].南昌高专学报.2011(02)

  [6]丁伟.哈姆雷特跌宕的性格因素分析 [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03)

  [7]杭海,侯晓之,王国栋.透过中国侠文化看哈姆雷特[J].华章.2011(18)

  [8]幸香兰.一千个观众眼中缘何一千 个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性格问题新论[J].电影文学.2008(24)

  [9] 陈涛,李伟民.论苏联马克思主义莎学——兼论苏联莎学对中国莎士比亚研究的影响

  [J].青海师专学报.2002(02)

  [10]杨慧林.诠释与想象的空间批评史中的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J].外国文学研究.2006

  (06)

  [11]潘薇.20世纪上半叶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的传播[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8(03)

  [12]郭冬女.莎士比亚作品在中国的影响[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

  [13]叶庄新.从戏曲到新剧的一座桥梁——莎士比亚剧作在中国传播的最初语境[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5)

  [14]任宗仪.莎剧20世纪初期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条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4)

  [15]李伟民.艰难的进展与希望——近年来中国莎士比亚研究述评[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01)

  [16]邓宏艺,白青.欧洲文义复兴文学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17]李伟民.阶级、阶级斗争与莎学研究——莎士比亚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 [J].四川戏剧.2000(03)

  [18]李怡,颜同林.人文主义与五四新文化运动[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1)

  [19]李伟民.莎士比亚在中国政治环境中的变脸[J].国外文学.2004(03)

  [20]王忠祥,杜鹃.《外国文学研究》与莎士比亚情结——兼及中国莎士比亚研究 [J].外国文学研究.2004(05)

  3、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1)国内

  《哈姆雷特》是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一部经典之作,当代学者在马列主义思想指导下,确定了正确的研究方法和步骤对它进行了研究。以下是部分相关研究篇章如孙艺风的《哈姆莱特的复杂性格与自杀倾向》(《名作欣赏》1995年第6期)认为哈姆莱特是一个思考者,而不是一个行动者。罗志野的《重评〈哈姆莱特〉》(《南昌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借用精神分析最新研究成果,证明从弗洛伊德以来的伊狄浦斯情结论是伪科学。《世界电影》1996年2、3期发表了法国雅·拉康的《欲望及对〈哈姆雷特〉中欲望的阐释》,拉康认为“哈姆雷特是欲望的悲剧”。李枝盛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的历史必然——哈姆莱特悲剧琐谈》(《九江师专学报》1996年第2期)认识到哈姆莱特的复仇,实质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他无力勇敢地同封建主义作殊死地斗争,这就暴露了其害怕人民的本性,最终也就背叛了人民、背叛了时代。哈姆莱特的悲剧,既是他性格的悲剧,也是人文主义思想的悲剧。

  近年来基于对“典型的人文主义者形象、客观的受害者、多愁善感的梦想家、过度忧郁的牺牲者、俄狄浦斯情结的牺牲者”等这类哈姆雷特传统形象的研究基础上国内学者力求选取新的角度对哈姆雷特形象进行全新诠释。这其中有选取哈姆雷特的行动、台词、性格三方面兼及适当的文学批评方法进行分析将哈姆雷特从迟疑延宕犹豫不决的消极形象重新定义为一个具有智慧、勇气以及血气方刚的立体化形象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也有学者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大胆提出质疑选取对自己有利的佐证材料来论述自己对哈姆雷特形象的新解读等等。

  (2)国外

  莎士比 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哈姆雷特》对于这部戏剧国外学者从哈姆雷特的恋母情结、矛盾的性格特征以及悲剧性产生的原因等不同角度进行过细致的阐释。而对主人公哈姆雷特形象的研究学者们则各持己见。比如在17世纪晚期,哈姆雷特通常被理解为“富于

  生气、勇敢和英雄气概”而歌德1795年的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也“让一个脆弱、敏感的哈姆雷特更为出名”。苏姗·伍福德认为19世纪的哈姆雷特越来越“带有浪漫派的性格,反叛政治法律制度,与堕落的社会格格不入”。在20世纪莎评中影响最大的布拉德雷则采用心理学观点认为哈姆雷特有“忧郁症”,逐渐形成忧郁王子的形象等等。“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是《哈姆雷特》这部不朽的佳作为后人提供了展开和印证自身想象的空间使得莎士比亚的魅力历久弥新!

  4、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1)主要研究内容

  哈姆雷特形象的接受与误读

  (2)关键问题

  人们对哈姆雷特的评价不一,国内的学者对其研究成果颇多。面对繁杂的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归纳总结形成该类形象解读的隐含实质根源是解决本篇论文关键问题。

  (3) 解决思路

  首先明确资料的内容范围:五四新文化运动戏剧的引入到当今有关于哈姆雷特形象及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发展现状的资料。

  其次提取归纳有效信息:阅读相关资料对各个时期人们对哈姆雷特形象的解读归类总结然后针对典型的形象解读找出其映射的特定社会文化背景。

  最后可适当参考传播学、接受美学等各方面资料并结合中国当时特定社会文化大背景,研究人们对哈姆雷特这一形象的接受和误读。

  5、完成毕业设计所必需的工作条件及解决办法

  通过去图书馆、上知网、购买相关图书等查阅大量资料,通过与指导老师见面交流、电话联系等方式获得老师的有效指导。论文写作,制作电子文档及打印成册。以上需要图书馆借书证一张,可联网的计算机一台。

  6、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1)准备阶段

  20XX年12月16日——20XX年3月15日:查找、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完成文献综述和外文参考资料。

  (2)撰写阶段

  20XX年3月15日——5月8日:完成初稿

  20XX年5月8日——5月18日:完成二稿

  20XX年5月18日——5月25日:完成三稿

  20XX年5月25日——6月8日:定稿,完成装订,上交论文。

  (3)答辩阶段

  20XX年6月14日——6月19日:论文答辩

  二、指导老师进行点评:

  篇二:开题报告模板与范文

  商河文昌实验学校

  教育教学课题开题报告

  题目

  姓 名: XXX(宋体小三号,加粗)

  课 题 组: XXXXXX

  日 期: 2 XXX年XXX月XXX日

  商河文昌实验学校制

  目录(标题:黑体三号加粗居中)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价值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重点及预计突破的难点

  四、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途径

  五、课题具体实施步骤

  六、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七、主要参考文献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价值(一级标题:黑体四号加粗顶左,段前自动,多倍行距2.41)

  xxxxxxxxxxxxxxxxxx(段落文字: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体)小四号,两端对齐书写,段落首行缩进2个汉字符)

  1.xxxxxx(二级标题:黑体小四号加粗顶左,段前自动,行距1.5)

  xxxxxxxxxxxxxxxxxxx(段落文字: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体)小四号,两端对齐书写)

  (1)xxxxxxxxxxxxxxxx(段落文字: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体)小四号,两端对齐书写,段落首行缩进2个汉字符。)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同上)

  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重点及预计突破的难点(同上)

  四、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途径(同上)

  五、课题具体实施步骤(同上)

  六、课题预期研究成果(同上)

  七、主要参考文献(参考格式如下)

  [1]作者.文题.刊名,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出版物格式,五号宋体,居左)

  [2]作者.书名(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专(译)著格式,五号宋体,居左)

  [3]作者.文题.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论文集格式,五号宋体,居左)

  [4]作者.文题.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授予单位,授予年(学位论文格式,五号宋体,居左)

  [5]申请者.专利名.国名,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授权日期(专利格式,五号宋体,居左)

  [6]发布单位.技术标准代号,技术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技术标准格式,五号宋体,居左)

  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题目: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情感教学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价值

  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侧重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忽视了其人文性的特征。其实,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课程,语文的人文性侧重教育学生,培养和滋润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情感策略,大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使学生在富于情感的状态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和熏陶,提高语文素养,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探寻在语文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推进语文教学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学,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同时也有助于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目标,情感目标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为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寓情感教学于语文教学已成为语文教育中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情感是语文教学艺术化的重要标志,它既是手段也是目的,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在观念上认同了这点。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将情感教学作为知识传授的附庸的状况依然存在。恰当的教学策略对于中学语文情感教学广泛而有效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

  传统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缺失现状亟待改观,由于教师对教育目标的认识不全面,缺乏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等到原因,在传统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知”轻“情”的思想,有是情感教育被德育所替代,情感教育变得“戒律化”,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脱节,不能真正关注到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和发展。把情感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课题进行研究和探索,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师对情感教育的重视,达到让学生“知”“情”同步发展的目的,进而让教育行为影响和改变学生的“意”和“行”。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情感教育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已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还有对学生自尊、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注,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和谐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在我们的课题研究之前,可以看到国内外的教育家们已经有了诸多的理论,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知学、好学、乐学”到当代著名教授卢家楣的“情感教育心理学理论”,从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愉快教学”到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动机原则”,都有着独到的见解,是我们进行此次课题研究的不竭源泉。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符合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基本理念,为语文学科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它将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崭新亮点。

  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重点及预计突破的难点

  1、基本内容

  首先对古今中外的情感教学理论进行梳理,明确情感教学的内涵、特征,然后分析并指出语文情感教学的功能,并重点分析语文情感教学现状及主要原因。最后以现代教学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原理等为理论依据,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发挥教师情感、中学语文文本富含的情感以及各种情感教育有利因素的作用,形成可行性方案,提出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情感教学的策略。.

  2、研究重点

  发掘教材情感生发点,以情引情;发挥教学者的情感教化作用;调动学生的情感潜能。

  3、预计突破的难点

  从情感教学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进行语文情感教学的探索,提出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情感教学的具有普适性的策略。

  四、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途径

  本课题拟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法、实践法、行动性研究、调查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从情感教学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将情感教学心理学理论与优秀教师教学实践及自身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等方面相结合,较为全面和深入地对中学语文情感教学进行新的探讨。

  五、课题具体实施步骤

  按照本课题研究的设计框架,研究过程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阶段一: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情感教学理论依据的学习阶段;(2011年4月——5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组内分工,明确研究任务。

  2、组织语文教师学习情感教学理论,阅读中学语文情感教学研究的相关期刊文献。

  篇三:开题报告

  试论《小王子》的象征意义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在二战期间创作的一部蕴含着丰富哲理的童话。它是20世纪欧洲文学殿堂中一部具有特殊地位的作品,以充满智慧光芒和人性本真的童话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外部世界和人的内心世界的理性思考。不论对孩子,还是对成人,它都具有十足的`魅力,其主要原因在于象征手法的运用使这本小书充满了深广的哲学内涵和广泛的象征意义。因此本文通过分析书中纷繁的意象,来分析《小王子》所蕴含的象征意义,解读作品的深层内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被誉为“法兰西玫瑰”的《小王子》自问世以来,深受儿童和成人的喜爱。 至今,已有很多作家从不同角度去阐释这部作品的内涵,如“生命哲学及现代意义”、“爱与责任”、“成人与儿童的关系”等。1967年,保罗·韦布斯特研究了小王子的生存与死亡,他认为小王子的生存与死亡象征着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的经历;在国内,凌学东从象征手法的角度研究《小王子》;李千钧和李欣研究了《小王子》对后世的告诫:远离异化,回归本真;2005年,廖莎莎揭示出了《小王子》的现实意义,她认为作者通过象征手法的运用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那一时代人类社会的问题;姜雅珉以探索爱的角度来解读《小王子》,强调了爱的逃离和回归。

  这本给成人看的儿童书处处包含着象征意义,这些象征看上去既明确又隐晦,因此也就格外的美。《小王子》的象征是全方位、多层面的,而且其运用的象征又是扎根于现实的。不过,其中有的直白,有的含蓄,有的寓意深远。这篇童话是作者从生活中提炼、升华的人生哲学的集中表现,在简洁浅显的文字背后,隐藏着对人类成长体验,生存意义和情感的深刻反思。作者透过这个不真实的世界向人们传达真实的人生感悟,因此,其蕴含的深刻哲理与丰富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探寻。

  三、研究方法步骤

  本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小王子》的作者以及创作背景做

  简单的介绍,对这部作品的大致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与思想内涵作简要概述,以便读者对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第二部分是本论文的关键,即对《小王子》中的象征做分类阐述与分析,包括三类象征:第一类象征直白而透明,如国王、地理学家、点灯人等,他们源于现实生活,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与普遍意义;第二类象征需要经过仔细思考、反复揣摩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如“蛇”、“狐狸”、“玫瑰花”等;第三类象征具有深层意义,必须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和文化背景,深入挖掘才能领悟其中的深刻寓意。第三部分是对圣·埃克苏佩里写这部童话的用意的分析及其丰富文学内涵的阐述。最后一部分是对整篇文章的总结,揭示《小王子》的象征意义及其主旨。

  Analysis of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The Little Prince

  In the Little Prince, the use of symbolism by the author states three different kinds of symbolic meanings to expresses deep significance of life and rich literature connotation.

  I. Introduction

  A.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Author

  B. The Main Idea of the Book

  C.A General Evaluaion About the Book

  II. Three Kinds of Symbolic Meanings in Different Levels

  A.The Straigtforward and Transparent Symbolic Meaning

  B.The Symbol with Complex and Difficult Meaning

  C.The Most Profound Symbolic Meaning to Understand

  1.The Little Prince Standing for Author’s Dream

  2.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Inner Worlds of Chlidren and Adults

  3.The“Desert”, Symbol of the Paradise on Earth

  4.The Death of the Little Prince Symbolizing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Life III. Intention and Connotation

  A.The Author’s Speculation About Life

  B.The Significance of Love and Responsibility

  C. Realistic Meaning and Philosophical Meaning

  IV. Conclusion

  Works Cited

  Antoine de Saint-Exupery,The Little Prince. Rene Testot-Ferry Wordsworth Editions

  Ltd, 1998.

  Webster, Paul. The Life and Death of the Little Prince. London: Macmillan Press,

  1993.

  Fromm, Erich. The Art of Loving. Harper Perennial Modern Classics, 2006.

  Fromm, Erich. To Have Or to Be.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2005. 安德烈·莫洛瓦. 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利.(袁树仁译) [M]. 漓江出版社,1987. 安德烈·莫洛瓦. 从普鲁斯特到萨特(袁树仁译)[M].桂林: 漓江出版社,1987. 姜海涛.在星群中找到的真理:试论《小王子》中的意蕴[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2004(1):59-62.

  郑玮. 爱的落叶归根—论小王子之死的象征意义[J].法制与社会,

  2010(2): 244-245.

  廖莎莎.一部留有时代烙印的畅销书:浅析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利作品

  《小王子》的象征意义[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5(1):137-141.

  凌学东.浅析〈小王子〉中的象征主义[J].零陵学院学报,2005(1):93-95.

  李千钧,李 欣.《小王子》的告诫:远离异化,回归本真[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5(7):95-97.

  姜雅珉. 爱的逃离和回归——以探索爱的角度来读《小王子》[J].成都大学学报

  (社科版),2007(4):54-56.

【开题报告研究动态】相关文章:

数学研究开题报告01-21

心理研究的开题报告01-23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04-09

实验研究开题报告12-20

医学研究开题报告01-28

课题的研究开题报告08-14

开题报告研究意义08-05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06-18

研究性开题报告01-21